登陆注册
984900000001

第1章 绪论:当代视野下的魏晋南北朝骈文研究(1)

当时间进入了纷繁、甚或喧嚣的21世纪,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研究而言,凝视、打量,甚至盘点、反思这一时期的诸多研究,似乎很有必要,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毕竟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时代。不管你是否清醒地意识到或肯定过,20世纪业已过去;而过去的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上个世纪关涉这一时段文学研究的视野、角度和方法,仍需要进一步论辨、反思、质疑或肯定。从清儒到近代、现代,甚至当代,古代文学研究明显地走向了一条越发宽广的道路,也累积了一些足以让我们分析、借鉴和思索的古代文学研究的视野、角度和方法;特别在史学领域,新的观念日益冲蚀、颠覆传统的史学而走向现代、当代。文史自古一家,史学领域的更易、革新又足以给文学史的研究带来特有的冲击;或者说,从借鉴的角度,能构成文学研究变更、增长的一个基点。不可否认,20世纪以来文学视野、观念的变更正是发端于史学的研究,“六经皆史”,“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等,都正是标准的史学畛域。因此,凝视、打量之余,如何在新的视野、角度和方法上,让有效的视野、方法浮出地表,以资所用,来进一步深化文学研究,无疑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有时,必要的回视昔日路径,展望未来,能构成文学研究者前行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任何研究都有一些不言自明的前提与理据;对不同时期的文学研究,也必然要有所区别而不可一概而论。1930年,一代学人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称:

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这话当然也适宜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研究。只不过,与先秦、唐宋元明清文学研究相比,这一时段的文学研究却不免有自己独特的前提和条件:

这一段文学史,不象某些领域一样有什么“珍密材料”和忽然冒出来的“重要文物”,所能见到的都是人所常见之书。

大凡研究中古文学史的学人都知道,这一领域已很难有孤本秘籍的发现,材料大致现成,前人也有种种既成说法,重要的是深入钻研,从头开掘,才会有所发明,有所创获。

之所以多加例举,意在说明这一时段新材料确实是比较少的;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的说法。如《唐钞文选集注》的著录,最早见于日本森立之在孝明天皇安政三年(1856)所撰的《经籍访古志》卷六“总类”。进入20世纪初,日本学者如斯波六郎等,陆续开始对其研究。光、宣以后(1908),中国学者如罗振玉、董康等,也渐次接触到这些珍本,罗氏甚至还不惜以变卖房屋的巨资影印,编成《唐写文选集注残本》而广为流布。2000年,南京大学周勋初又广加搜罗、编成《唐钞文选集注汇存》一书出版,更为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文献基础,也能极大地推动“《文选》学”的相关研究。但基础史料的搜集还未完毕,2011年又略有补充。世人所熟知的1996年7月到11月长沙走马楼施工时发现的高达十万枚以上的三国吴简,无疑能极大地推动三国吴史的研究;然而,另一个问题是,这些内容——主要是长沙郡一地的户籍、名刺、请安、问候等,要直接用于文学研究,却不免勉为其难;毕竟,这些内容与文学悬隔了一段不近的距离。当然,敦煌文献中保留有一些文学作品,比如饶宗颐先生就曾“网罗世界各地收藏《昭明文选》古写本之残缣零简”(《敦煌吐鲁番本文选?序》)而编成《敦煌吐鲁番本文选》;然其系统性、完整性却颇为欠缺,零散、残破、漫漶的记载似乎很难构成对这一时段文学研究的有力冲击(当然敦煌文献对《昭明文选》研究的推动却委实不可忽略)。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先生所指涉的“新材料”对这一时段的文学研究的作用,无疑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当然,这一时段文献自身的传承也有不可忽视的原因:一,当东晋末年桓玄发布以纸质代替简帛时,纸质文献的普遍流行无疑极大地推进了当时知识、学术的发展,这从此后(即宋齐梁时期)私人藏书的数量可窥一斑。经过永嘉大乱,几乎散佚殆尽的东晋,元帝时的书目总数才三千余卷。之后,经过东晋、宋一百六十年的发展,才慢慢有了些藏书。但史籍可考的也仅是寥寥数家,如谢弘微分家产时,“唯受书数千卷”,褚彦回“唯取书数千卷”,沈亮得“赐书二千卷”就是说藏书达数千卷的就已进人了史臣载人的视野。这三人都是当日的高门士族,谢弘微是当日一流高门陈郡谢氏,褚彦回出自阳翟褚氏,其父褚湛之尚刘裕七女始安哀公主,沈亮则是南地土著吴兴沈氏。这一情形到了南齐就有了长足的进展,已出现了藏书万卷的人,如崔慰祖、陆澄。尽管南齐末年,萧衍举兵向阙时兵火延及秘阁,但对藏书并无特大影响,而且随着梁朝近五十年的承平,藏书量急剧增多,几千卷已不稀罕,万卷以上的所在多有。这些都说明了随着纸张的普遍应用而带来知识的倍增。但也毫无疑问,受纸质文献留存年代的限制——这些文献实在不易或不能穿越漫长的时光而走出地面,走到现代。再者,这一时期的文化中心建康,因原野卑湿,无疑又加剧、恶化了这一问题。这一时段地下文物出土之少,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二,禁碑的存在。据《宋书》卷十五《礼志》载:“汉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建安十年,魏武帝以天下凋敝,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魏高贵乡公甘露二年,……此则碑禁尚严也。……晋武帝咸宁四年,又诏曰:‘此石兽碑表,既私褒美,兴长虚伪,伤财害人,莫大于此。一禁断之。其犯者,虽会赦令,皆当毁坏。’……义熙中,尚书祠部郎中裴松之又议禁断,于是至今。”基本上都是因要减杀厚葬之风,同时也憎恶碑铭记载的失实而令行禁止;因此,其间虽有反复,但基本上是一直禁断。这一时期出土的墓志碑铭较少,也直接证实了这一点。三,历经侯景之乱、江陵焚书,江南的国家藏书几乎荡然无存。这是客观的限制,今人已无如其何。这样,陈先生所说的“新材料”对这一时段的研究就不免有了虚置的意味。然而,追溯下去,这还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对这一段文学的研究,在学术坛里是比较寂寞的,远远比不上唐诗研究或者《红楼梦》研究那么显赫。

中古文学的研究,在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确是较为冷寂的。

请注意“寂寞”、“冷寂”的字眼。“自然难以形成热门或热点”,傅先生客气的话语中,仍透露出这一时段文学研究无可置疑的冷寂,话语之中甚至不免杂有一丝苦涩。1998年,刘跃进先生曾对《文学遗产》的稿件进行精确却不无模糊的表述:

从近年来稿情况看,上古、中古文学研究稿件,平均每年在一百篇到一百五十篇左右。其中,多数是中古文学研究论文,通常占三分之二。

刘先生话语似乎还隐含了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其他时段文学研究的来稿,则远高于这个数字;不过,不管怎样,数据的客观无疑彰显了这一时段学者研究的一个难堪境地。这是因为,一时代文学研究的问题和困境固然很多;但这种现实却无疑有一个重要,且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这一时段的文学研究,如何摆脱这种难堪的境地,走出低谷,或浮出水面?这中间,背景的凸显和浮出,就不失为一种较有效的视野、角度和方法。先看上个世纪早期发表的三篇文章:

1917年2月,王国维发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1927年鲁迅在广州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1934年,陈寅恪发表《四声三问》(原刊《清华学报》第九卷第二期)。

这三篇文章,虽不足以代表那一时代学术研究的视野、角度和方法,但至少能提供一些思考。1909年,日本人白鸟库吉在《东洋时报》第131号上发表了《中国古代传说之研究》一文。白鸟说,尧舜禹是儒家的传说,表现了上层的思想。白鸟的目的很清楚,是“瓦解中国古史在亚洲的地位,解除古代中国对日本文化的笼罩”。正是在这一时期,“古史辨”派开展得如火如荼,顾颉刚与胡适等人,以“层层累积”的“箭垛式”的思想,清除了附着、包裹在古史上的种种传说。因为“疑古”,古人有意无意地裹袭、涂抹的色彩几乎被一扫而光。王国维《先公先王考》的意义就在于,它在清扫光了的纸上重新涂上了被人为割断了的古史脉络。王氏以甲骨卜辞充分地证实了《世本》、《史记》所载的上古殷商世系的正确性——这自然也给了白鸟类的人以有力的反击,有了民族家国上的意义。

实际上,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学术的视野、角度和方法开始跨进了现代。清儒的思想是使用十三经、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诸种文集等传世的精英思想的文献,来审定、考据、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但是,西方思想的涌入,甲骨文、敦煌遗书、汉简以及清宫大内档案的次第出现,却迫使学术研究在不得不接受这些新材料的同时而建立起新的视野、角度和方法。得风气之先,王国维先生提出“二重证据法”,陈寅恪先生提出“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藉互相补正”,就不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冲击下一个必然的结果;史料的扩展、延伸必然会带来方法的更新和视野的拓宽。陈寅恪先生的《四声三问》就充分彰显了他的学术主张。《四声三问》中,陈氏所用的资料,虽仍不脱传统经典文献的范围;其思路却无疑是崭新的,即异域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陈氏证明了“四声”即声律与佛教“转读”等实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佛教东渐”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成了在中国扎根、变异的过程;士人的接受,也正带来了新的思想,以及新的文学体裁和表现内容。陈氏对异域文明文献比较熟悉,又有深入的研究——这无疑投射到了他的历史研究领域。陈氏深刻地洞见了这一时代的重大变迁,并以具体的研究做出了回应。鲁迅的洞见则在于他以简明、深刻的剖析,揭示了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清晰地展示了那个遥远时代士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当然,这也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即鲁迅此文中所概括的四个特点“清峻”、“通脱”、“骋辞”、“华靡”,实际上是源自刘师培先生在《中古文学史?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中所推举的内容;一时间鲁迅显赫的声势也似乎遮蔽了刘氏不凡的洞见。这是三篇内容不一的文章,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都着力凸显、系联上了因时光漫湮、史籍散佚而带来的解读断裂,清晰了含混、模糊的存在背景。这样,散漫、零碎的知识,正因了背景有力的支撑而明晰、系统,有了解读的可能。这正是凸显背景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这样,背景的找寻、勾勒,就在断裂、零散的资料和价值判断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50年代,鲁迅未竟的研究为王瑶先生所继承。在勾勒、阐述这一时期宏阔的思想、信仰等背景时,王氏又添进了鲁迅所未涉及的内容,如《隶事?声律?宫体——论齐梁诗》、《论希企隐逸之风》、《拟古与作伪》等文,从而使得那一时段的社会生活、思想和信仰得到了比较全面、广泛的展示。这样,魏晋六朝这一时段的整体生态环境、氛围,因了这些文章的存在,就比较清晰地浮现出来;以此为发端,也构建了一个后人可资前行稳固、可靠的根基。具有历史意义的是,刘师培、鲁迅二人都是在时代思潮的鼓荡下,表现出特有的视野、角度和方法。刘氏受益于深博的家学,实际上带有总结清儒研究视野和方法的意蕴。刘氏在传统的诸子学、经学、理学、考据学之外,又将地理、小学等纳入文学的视野。刘氏的《中古文学史》之所以受人喜爱,历传不衰,就不得不归功于他对历史变迁本来态势的尊重,即对历史文本的尊重;鲁迅赞誉的着眼点,也实在于此。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学背景的凸显,刘氏曾概括:

今之研治汉魏六朝文学者,或寻源以竟流,或沿流而溯源,上下贯通,乃克参透一家之真相。

《中古文学史》撰成于1917年,刘氏始任北京大学教授,得风气之先而有了总结的意味。但刘氏的视野未免有所不足,至少,1902年梁启超先生的《新史学》已在倡导要摆脱帝王为中心的政治史——即已开始有意摆落精英、经典的历史,而遥指向一般与边缘。如果把刘氏的《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跟梁氏《中国历史研究法》第四章《说史料》作一比较,就发现梁氏又涉及:一、金石及其铭文,二、外国人的著述。这两点刘氏只字未提,就未免是一个大的遗憾;因为在那个时节,至少敦煌卷子已面世十多年,罗振玉、王国维等正研究得如火如荼,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也正发表在这一年。按照梁氏的思路来审视这一时段的文学,无疑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当然,按照后现代史学的观点,历史中因为掺进了价值、思想和情感,而成了文学性叙述的“文本”;由此中间有了种种虚构、叙述、遮蔽和掩盖。但是,那个真实的历史存在却无疑会始终限制着历史的书写。就是说,历史尽管是“叙述”出来的,有书写者的价值、思想和情感,但毫无疑问,也在反映着那个真实存在的历史——只不过,程度深浅不同罢了。也因此,即便我们不能真实再现历史,但却可向这个目标渐次靠近,绝非是一无作为。在这个意义上,背景的凸显不仅是有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它能够让我们系联上因时光沉湮、史籍散佚而带来解读的断裂,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价值、思想和情感。毕竟,零散的、被遮蔽,甚至杂乱的史料要梳理,就不得不去借助于背景去想象,去填补,去推测这中间缺失的环节;否则,零散、杂乱的史料就成了拆碎的七宝楼台,仅仅是一些断片而已。这当然有些勉为其难;但却不妨是不得已而求其次的一种策略。那么,历史的背景如何凸显呢?

古今论陶渊明的文章数不胜数,但不可否认的是,立论的基点大抵都承袭梁昭明太子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古今隐逸之宗”的观点,即因“耻事二姓”而隐居,推为隐逸诗人。而对陶渊明的研究能灵光独具,恐怕不得不推陈寅恪先生的《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与曹道衡先生的《略论晋宋之际的江州文人集团》。

同类推荐
  • 花蕊里的子弹

    花蕊里的子弹

    文坛最美的“有脾气的淑女”女性美丽的姿志,批判的激情,作家流动的视角,多重的声音中,美艳红唇滔滔不绝地说出黑色话语子弹。
  • 大都魂魄

    大都魂魄

    2008年的第29届奥运会,让北京成为全球瞩目的城市。尽管作为六朝古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国的政治心脏,北京无疑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名的城市。但是要想让世界全方位地了解中国,认识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绝对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在北京生活工作了50多年,他对这座城市充满深情。2005年1月14日召开的北京奥组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这位身居高官的“老北京”,用庄严的语气,向国际奥委会承诺:要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
  • 酒暖回忆思念瘦

    酒暖回忆思念瘦

    本书是根据著名作家陈清华在部分大专院校和各种读书会讲座的讲义整理而成。作者以唐宋词人的风花雪月和经典词作为线索,通过对唐宋词人及其脍炙人口的名篇的趣味化解读,讲述了著名词人与词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常有知人论世之语。同时,作者结合温庭筠、李璟、李煜、柳永、范仲淹、张先、晏殊、宋祁、欧阳修、王安石、晏几道、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蒋捷等词人的身世背景、性格学养、情感经历等方面,来探寻唐宋词艺术的发展与演变及词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丛书以探求万事万物的知识为切入点,浓缩了读者应该知道的中外文史知识精华;以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资料,对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逐一展开,娓娓道来;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内容包括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文学人物、文体知识、神话传说、语言文字、俗语谚语、教育常识、新闻出版、称谓官衔、艺术、节日民俗、饮食、天文历法、山川地理、经济科技、邮政交通、竞技体育、历史知识等方方面面的文史知识。
  • 启蒙与格物

    启蒙与格物

    近几年来,编者闲暇无事,先后浅读了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视点,选择了一些名段和警句,写下了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然后又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找到所需内容,将它分为圣贤论“立志”、“成业”、“治学”、“修身”、“齐家”、“处世”、“为政”、“人生”、“养生”共九个部分,编纂成册,约达30万字,以便自己经常温习,并与亲人好友共勉。
热门推荐
  • 溺爱娇妻

    溺爱娇妻

    在那天缱绻的夜色下,夜城最奢华高端的露天吧台里。他羞辱她在先,她愤怒地将红酒泼在他描金深邃的俊脸上,于是他与她结仇。他是商界之骄子,名流之翘楚,却在他身上发生过那般可笑的事。在几年前,他的订婚宴上,未婚妻莫名消失,令他在一时成为夜城最大的笑柄!自古有云,红颜祸水。于是在那之后,他对女人淡心,绝情。面对身体日渐虚弱的奶奶逼婚,他岑冷的唇勾起了一丝淡淡的弧度。在几次让他很不爽地邂逅后,或许,他心里已经有一个目标了.....她是家道中落的落难千金,妈妈病重急需几十万手续费。当他找到她,提出用五百万买她的婚姻的时候,她只知道自己已别无他法.....他曾送给她一对同心圆钻戒,却没有告诉她其中的寓意。钻石代表永恒,同心圆则代表相遇!他深爱过她,失去过她,她亦是如此,不过依然深爱。但幸好,在爱了千回百转之后,他与她在五年时光的情虐里,相遇、相爱、终于相守,此生无憾。
  • 卖铜镜的公主与驸马

    卖铜镜的公主与驸马

    节令已进入晚秋,十多天来,寒风不断,霪雨霏霏。长江南岸不论是官道还是小道,早已被从长江北岸逃过来的衣衫褴褛、扶老携幼的堆民踩踏得泥泞不堪。长江北岸烽火连天,日横遍野。南北朝时期志南朝最后的一个朝代——陈朝的兵将,慌慌张张败过上来,沿途烧杀掳掠,无所不为,江南百姓不堪其苦,呼天抢地,也在作逃难的准备。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派儿子晋王杨广带领五十万大军,已经打到长江边上,眼看陈朝的都城建业(今南京市)难保,臣民们如惊弓之鸟,慌慌张张。疏散财物,准备南逃。
  • Loved (Book #2 in the Vampire Journals)

    Loved (Book #2 in the Vampire Journals)

    TURNED is a book to rival TWILIGHT and VAMPIRE DIARIES, and one that will have you wanting to keep reading until the very last page! If you are into adventure, love and vampires this book is the one for you!
  • 婚凉故人来

    婚凉故人来

    小三上门,婆婆刁难,老公出卖,一天之内,我的世界天翻地覆。山穷水尽的时候,前任华丽归来,力挽狂澜将我收下。工作上,我是宋未臣的得力助手,生活上,我是宋未臣的妖娆情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白莲祭

    白莲祭

    十一月初六午时,白慕衣与尚雪琦牵着马进了泉州城。二人出了洛阳,一路南下游玩,白慕衣说起泉州的石狮红膏蟹如何美味,惹得雪琦食指大动,于是快马加鞭,午时便到了。城内街道里似乎都能闻到海风的咸味。二人找了间客栈,将马寄下后,尚雪琦就拖着白慕衣陪她逛泉州城。泉州城本就是著名的港口,每日里来来往往的货船不知有多少,城中货物丰富,除了海鲜之外还有许多各地运来的稀奇玩意儿,珊瑚、琥珀、玛瑙、象牙、红鸵毛等到处都是,看得雪琦眼花缭乱。
  • 掀翻时代的男人

    掀翻时代的男人

    带着个系统穿越到科技树长歪的平行世界。苏扬觉得自己不能像姐姐一样混吃等死,于是,他开始奋斗。搞外卖,做游戏,改写IT行业,调(和)教(谐)娱乐圈,问鼎福布斯榜……赚钱装X两不误。姐姐:“阿扬,你那么优秀干什么?说好的一起当咸鱼呢,你个骗子!”……书友群543647828.
  • 风起凤翎

    风起凤翎

    信手拈花的不一定是佛,也可能是魔!那个无情无欲的神,他根本不在意一只蝼蚁的偷生,还是一个朝代的繁盛。身负守护冥海重任的巫族,十六岁便侥幸通过考试入了宫门的摩里黎月,她将面对的是万人之上的敬仰,还是一人之下的孤独?她想要有一个朋友,可是那个孩子只是颗流星,他不能一直留在这里,他的人生轨迹,他的宿命,是无止境的漂流,跟着他的宿命,不断的流浪,直至死亡。从她未成年开始就入主祭司所一等神官,跪倒在她脚下的百官仰望着她的一切,而她却只在意那个高高端坐在玉座上的远古神,他的心里在想什么,他为什么要用自己的心,造了这一个洗荡十万怨灵的场。
  • 天女冬葵

    天女冬葵

    一入仙道千人捧,一朝成魔万人唾!她是被家族捡来的孤女,被关在一方黑暗中长大,终有一天她见到了光明,却是被丘和庄为了代替了自家小姐,而将她嫁入了妖族……最后,破坏了献祭典礼不说,还拐跑了妖族眉清目秀的七皇子。这是一个仗义女侠×忠犬男猪脚的故事。
  • 敬亭高飞

    敬亭高飞

    花木兰作为家喻户晓的女英雄,真实记载中却连名字、籍贯、出生年份都众说纷纭。结合《木兰辞》做标题,做一些我自己的理解。
  • The Vanished Messenger

    The Vanished Messeng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