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易亮出底牌
隐而不露,是方圆大智慧。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学会隐藏自己,将真实的想法、真实的状况隐藏起来,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底细。即使在自己得意的时候,也要懂得隐藏的道理,这样才能避开灾难,人生大吉。
聚兴仁商号是四川重庆杨文光与人合伙集银一万两开办的商行,主要经营棉纱、布匹、杂货、土特产品等,经营大权由杨文光掌管。
当初,杨文光在经营自己的聚兴祥时,积累了不少经商经验,开办聚兴仁后他大刀阔斧地扩展业务,开拓财源。例如在商货上他采取了深购远销、长途贩运的方针,同时还做起票号生意,把商业与银钱业结合起来,加速了资本积累。
隐藏不露是杨文光与众不同的经商风格。比如,他在急需用款、调整周转金时,常常使用的手段是不露声色,不像一般的商人做法,显得着急。即使急需,也装出一副不需用款的样子,让人不知道他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他就这样,内急外松,静待放款者上钩。
当票号找到他这殷实富户放款时,他则故作镇静,推说不需要钱,直到放款者托人劝说,他才以“帮忙”为口实,显得是被迫地勉强接受放款,且告诉对方他这是给人家面子,还特别嘱咐对方不要告诉别人,免得给他找麻烦,实际上他已迫不及待地用这笔款周转资金。就这样在短短几年间,他扩大了十几个分号,既得了实利,还让外界摸不准他的底细。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咋咋呼呼,取得一点成绩,挣了点钱,就到处张扬炫耀,反而令人怀疑他的能力。为人处世要善于隐忍,杨文光的策略值得参考。
真正能成大事的人,不会锋芒毕露,咄咄逼人。他们懂得处世要学会隐忍,该藏则藏、该露则露,才能有成功的机会。如果将自己的锋芒四处显露,就会刺伤别人甚至刺伤自己。因此,聪明的人不仅善于在恰当的时候露出自己的锋芒,还善于在恰当的时候藏匿锋芒。
巧妙地隐藏是为了更好地释放,适时地暴露,是为了充分地表现自己,使自己脱颖而出,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把握好藏露的尺度。
隐藏有多种情况:可以隐藏自己的财富,可以隐藏自己做事的目的;可以隐藏自己的笨拙,藏住自己的弱点,不给他人乘虚而入的机会,而且将自己的长处与优点展示出来,给他人形成一种威慑力;还可以隐藏自己的才学,不要不合时宜地过分显示自己,以防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或者招来攻击。也许有人会说,一个人城府太深会使人害怕,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保护自己应付对手的有效方式。
洪应明在《菜根谭》中反复强调君子不可锋芒太露,应该隐其锋芒,不要咄咄逼人。这也是对为人处世经验的深刻总结。任何人要想日后有所成就,都必须谨记这一点。过分外露自己的锋芒容易招来嫉恨或者陷害。
忍辱负重后而成大事
为人处世,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要适应外界的变化,甚至逆来顺受。当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时,要耐心等待机运,不贸然行事。要知道,水不够深,大船就不能行走。
能够忍气吞声,说明你会运用方圆之术。当自己的能力还不够时,不要为了争一时之气,勉强去做某些事。勉强去做也有可能获得意外的成功,但这种可能性不大。通常的结果是:失败了,不仅打击自己的信心,也惹来一些嘲笑。
在生活和工作当中,要想出人头地,必须受得了气,能面对别人的指责、批评,甚至是奚落。即使被领导骂得狗血喷头,只要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就要淡定地忍受。挨了领导的骂之后,首先应该认识到,无论多么优秀、多么杰出的人,总免不了会挨骂。第一次挨骂的感觉肯定不好受,可是无论如何都必须经历这些才能迅速成长起来。
日本大企业家福田先生在做服务生的时候,常常被老板小松先生责骂。但福田也因为每次的责骂而得到一些启示,学会一些事情,所以他总是“主动地”找挨骂。只要遇见了小松先生,福田绝不会像其他怕挨骂的服务生那样逃之夭夭,而是恰到好处地把握机会,立刻趋身向前与小松先生打招呼,并态度诚恳地请教说:“早安!请问社长,您看我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吗?”
这时,小松先生便会给他指出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福田在聆听训话之后,必定马上遵照社长的指示改正自己的不足。
福田殷勤主动地到小松社长面前请教,是因为他深知年轻资浅的服务生很难有机会直接和老板交谈,只有如此把握,别无他法。而且向老板请教,通常正是老板在视察自己工作的时候,这就是向老板推销自己的最佳时机。所以,小松先生对福田的印象就比任何人都来得深刻,对福田有所指示时,也总是亲切地直呼他的名字,并耐心地告诉福田什么地方需要注意,哪些地方有待改进以及如何改进等。
就这样,福田经常主动虚心地向小松先生讨教,持续了两年。有一天,小松社长对福田说:“我长期观察,发现你工作相当勤勉,值得鼓励,所以明天开始我请你担任经理。”就这样,19岁的服务生一下子被提升为经理,在待遇方面也提高很多。
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谁也不愿意让人数落,所以在被别人训斥的时候,即使不会当场发作,脸上也总是火辣辣地发烧。但是,从许多人成长的经历中,我们得知,受不了气,听不得别人训斥的人,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因此,在被指责或训斥时,不但要认真专注地聆听,而且在听完之后,还要表现出良好的虚心接受的态度。虽然不必做到像应声虫一样唯唯诺诺的地步,但最起码脸上也应该露出反省的表情,并以坦率诚恳的语气向上司道歉。
另外,挨骂后最重要的是尽快改正错误,无礼的反抗态度只会使自己受损害。如果能从领导的骂中学到点什么,那就会让自己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总而言之,应该静静地接受指责或聆听训教,并保持不失礼的态度来和领导接近,就是在尊崇领导,更是留给上司良好印象的成功诀窍。
不摆架子,后退实则为前进
“以退为进”不是真退,而是为了进。退是圆,进是方。退只是权宜之计,争取更大的成功才是目的。这种方圆交替的方式有时比一味方的方式对一个人的成功更有效。
很多人之所以不肯放弃,一条道儿跑到黑,根本原因是他们放不下面子和架子,怕暂时的妥协,会招来非议和嘲笑。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无法容忍的,所以他们宁愿硬撑下去,也绝不后退。其实,暂时退却,养精蓄锐,等待时机,这样的退后再进会更快、更好、更有效、更有力。在某些时候,只有退,才能进,退一步才能进两步。
在美国,有一位计算机博士学成后准备找工作。有个吓人的博士头衔,求职的标准当然不能低。结果,他连连碰壁,去多家公司面试都没被录用。想来想去,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去求职。
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对他来说是大材小用,但他仍然干得仔细认真,一点儿也不马虎。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能力非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这时他拿出了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相称的工作。
再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大学生要强,这时他拿出了硕士证,老板见后又提升了他。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对他询问,此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这时老板对他的水平已有了全面的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这位博士最后的职位,恰是他最初理想的目标。虽然直线争取失败了,后退一步逐步前进,终于如愿以偿。
这个博士是聪明的,他先降下身份和架子,甚至让别人看低自己,然后寻找机会全面展现自己的才能,让老板一次又一次地对他刮目相看,他的职务也步步提升。
如果刚一开始就让人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多么身价不菲,可能连工作都找不到。
别人对一个人的期望值越高,越容易看出他的平庸,发现他的错误;相反,如果别人本来就对他不抱什么厚望,他的进步总会容易被发现,甚至让人吃惊。
以退为进,由低到高,既是自我经营的一种手段,也是生存竞争的一种方略。比如跳远,想一下子就跳得很远并不容易,若后退几步,再加大冲力,就能跳得更远。人生的进退之道也是这样,切勿好高骛远,而要懂得后退才能前进,这样才能一步步实现人生的目标。
放下架子,以退为进,进步会更快。这里的退本身是一种策略,是一种暂时的调整,但却是另一种方式的进,暂时放弃某种东西是为了最后得到更多。这种退更是一种进取的策略。
最初对理想目标追求得太迫切,反而白白增添烦恼而又不能达到目的,倒不如退而求其次,以退为进,走一条成功的方圆之路。
难得糊涂一身轻松
清代画家、书法家郑板桥有一幅牌匾,曰“难得糊涂”。这四个字一经写出,便立刻成了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座右铭,仿佛许多人生的奥妙一下子从这四个字里透射出来。
人生在世,纷纷扰扰、热热闹闹在眼前,又有几人能看得清楚明白?郑板桥硬着头皮做清官、好官,却屡屡受挫,遭贬被逐,无奈掷印辞官,扔掉几顶乌纱,与书画为伍,自得几分清闲,自讨几分糊涂下酒,于是,身心俱轻。
正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此一糊涂,人生真谛顿悟。先前舍不下的,成了笔底烟云;先前弄不懂的,成了淋漓墨迹。因此,你不得不承认糊涂是一种智慧,而且是大智慧,非凡夫俗子所能做到。犹似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径取朦胧捂眼,而心成闲云。
“难得糊涂”是一方清醒剂,让人头脑明白,看透人生,看透世事,不再心累。
1.“难得糊涂”,做人的智慧
糊涂是大智若愚,宽怀忍让;是大勇若怯,以柔克刚;是处事不悖,达观权变;是外乱内整,内精外纯;是有所不为,而后有为;是宠辱不惊,是非心外;是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是宽宏大量,不计小事;是不为物喜,不以己悲;是乐天知命,顺应自然……
难得糊涂,人才会清醒,才会清静,才会有大气度,才会有宽容之心。我们说的“难得糊涂”就是不糊涂。所以,“难得糊涂”也是做人处世的一种智慧。
2.糊涂是聪明的表现
糊涂中显大智慧,它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也是数不胜数。善于“糊涂”的人总能做人有人缘,做事有好运,貌似糊里糊涂的人却总是笑到最后。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就是世界上的事绝对“清”不了,也绝对明白不了,要做到糊涂做事,聪明做人,这样才能在社会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人生难得糊涂,能够做到糊涂,也是一种大智慧。善于“糊涂”的人总能做人有人缘,做事有事缘。谁若能看透这一点,谁就会在人生之路上笑傲江湖。
3.“糊涂”是一种气度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糊涂”,不仅表现出一定的修养,还显示出一定的气度和雅量。
凡是与原则问题无关的人和事,不妨糊涂一点,大度一些,能不计较的就不计较,这样会减少很多烦恼。相反,若装疯卖傻,来他个“假痴不癫”,也许会皆大欢喜。
聪明难,糊涂更难,“糊涂”,不仅要有一定的修养,还要有一定的气度。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要懂得睁只眼闭只眼,装装糊涂,这样才能步步顺畅,步步获胜。
4.大事不能糊涂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糊涂”的人很少。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成功者总是少数,平庸者为多数。因为大部分人无法达到超然的境界,他们被琐事困扰与牵绊着。
糊涂看世界,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这就要求人们在观察社会上的大事小情时,对一些不要紧的事情糊涂处之,而涉及至关重要的原则性问题时要清醒对待。如对待个人的名利,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在糊涂与聪明之间,不能丧失做人的原则和起码的人格。
大智若愚是处事谋略
大智若愚实在是一种人生的最高修养,也是一种做人的谋略,大智若愚的人能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
处世需要大智若愚的感觉,这不是自欺也不是无奈,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一种生存之道。
古人说得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是指在为人处世中要洞察世事之缘由,对事物看得清楚明白,心知肚明;“人情练达”是指人情世故熟练通达,老练成熟,处事为人都十分得体。这既是历代圣哲所推崇的处世哲学,也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为人处世的方法。面对十分复杂的社会关系网,要想不被人情关系所左右,必须学会自我保护,否则,很容易成为不善于人情世故的受害者。
有这样一个人,他毕业于名牌大学,拿了很多资格证。凭着自己的才华和善辩,他轻松地进入了一家知名企业任职。可到公司不久,他因为过于自以为是,在不了解实情细节的情况下就对公司各种规章制度指手画脚,评头论足,还公开反驳领导意见,埋下了祸患。老板表面上很高兴,还赞赏他“年轻有为”,但内心却对他非常不满,没有多长时间,就找了个借口把他辞退了。由此可见,外露的聪明远不如深藏的智慧有实际意义,暴露得太多反而会招惹事端。
老子评价孔子说:“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盛德是指人的才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虽然才华横溢,但却貌似愚鲁笨拙。越想成功,就越要克制自己显露才华的欲望,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避免招致别人的嫉妒和陷害。当然,在必要时适当地展示才华,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得到他人的赏识。刚者易折,皎皎者易污。不分场合地崭露锋芒,不分青红皂白地显露锐气,那结果可想而知。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爱耍小聪明。爱耍小聪明的人常常不会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地工作,他们只会滔滔不绝,夸夸其谈,耍小技巧,最终也成不了大气候。没有人愿意和这样的人共事,而真正聪明的人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一个人不要太自以为是,以谦虚谨慎,不耻下问的心态做人,以“大愚中有大智,木讷中有精明”的方式处世才是明智之举。
大智若愚,从一个角度来说,也可理解为小事愚,大事明,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很高的修养和境界。所谓愚,是指有意糊涂,该糊涂时,就不要顾忌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学识、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权势要,而该聪明、清醒时要聪明。由聪明而转糊涂,由糊涂而转聪明,不为烦恼所扰,不为人事所累。这样必能抓住机会,左右逢源,拥有给力的人生。
做人需要精明,但千万不要过于精明,甚至精明到露骨的地步。
大智若愚,有时要显得痴呆一些,这是明哲保身的一种方式。
聪明过度反而会被聪明误
聪明能造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不识时务、过分地展露自己的小聪明,非但派不上用场,还会弄巧成拙、惹祸上身。真正聪明的人凡事都能掌握一个“度”。
聪明是一笔财富,关键在于怎么运用。真正的智者会慎重地使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到火候不会轻易使用。一味地耍小聪明,不管是否必要,是否合适,都不会帮助人取得成功,往往是招灾引祸的根源。
有大智若愚,同样也有大愚若智,区别在于是否有自知之明。
要想在官场和职场上混饭吃,“小聪明,大糊涂”是万万要不得的。而杨修恰恰是犯了这个错误,才做了曹操的刀下之鬼。
据史书记载,杨修是曹操门下掌库的主簿。这个人生得单眉细眼,貌白神清,且博学善言,智慧过人。但他自恃才高,骄傲张扬,竟然小觑天下人。
刘备亲自打汉中,惊动了许昌,曹操率领40万大军迎战。曹刘两军在汉水一带对峙。曹操屯兵日久,进退两难,适逢厨师端来鸡汤。见碗底有鸡肋,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将领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鸡肋!鸡肋!”人们便把这作为号令传了下去。
行军主簿杨修即叫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众将大惊,请杨修至帐中细问。杨修解释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大家信服,营中诸将纷纷打点行李。曹操知道后,怒斥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便把杨修斩了。
后人有诗叹杨修,其中有两句是:“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这正切中了杨修做人的最大失误。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曹操杀杨修并不是一时盛怒所为,而是有渊源的。此之前,杨修多次耍小聪明,才惹得曹操最后算总账。
如西方一位智者所言:聪明,但不要表现得比别人聪明。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真正聪明的人会掌握度尺。“过犹不及”,就是说,太聪明了反倒不如不聪明,实在是至理名言!这样说来,一个要怎样表现自己呢?
其一,才不可尽露。绝顶聪明的人,也算爽快,且才华横溢,大多其才盖主。殊不知,有些人,尤其是上级领导是不喜欢别人胜过自己的。功高震主。有才之人过于恃才傲物,无所顾忌,再遇上生性多疑的上级,能不碰壁吗?
其二,人不可“太聪明”。聪明得看透别人看不透的许多东西,猜透别人猜不透的许多东西,有时不见得是件好事。换个角度讲,小聪明的人又太愚蠢了,愚蠢得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终于,表面聪明使他愚蠢地走上了绝路。
纵观中外历史,耍小聪明的人,表现得太过聪明的人,命运大多不好。比如,这是关乎做人的玄机,不能不悟。
妄自尊大祸患无穷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争强好胜,更不要妄自尊大。要知道,一物降一物,强中更有强中手。争强好胜、妄自尊大的人可能一时会得胜,但一定不会长久,这样的人一旦落败,一定会是惨败。
三国时期,祢衡很有才干,在社会上名气很大。但是他恃才傲物,妄自尊大,除了自己,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对于称霸一方的英雄豪杰他也不放在眼里。他容不得别人,别人自然也跟他过不去。
祢衡所处的时代正是乱世,乱世出英雄,各类人才是很多的,但他目中无人,经常说除了孔融和杨修,“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后来,经过孔融的推荐,曹操会见了祢衡。见礼之后,曹操并没有立即让祢衡坐下。祢衡仰天长叹:“天地这么大,怎么就没有一个人!”
曹操说:“我手下有几十个人,都是当今的英雄豪杰,怎么说没人?”
祢衡说:“请讲。”
曹操说:“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就是汉高祖时候的萧何、陈平也比不了;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猛无敌,就是古代猛将岑彭、马武也赶不上;还有从事吕虔、满宠,先锋于禁、徐晃;又有夏侯惇这样的奇才,曹子孝这样的人间福将。怎么说没人?”
祢衡笑着说:“您错了!这些人我都认识,荀彧可以让他去吊丧问疾,荀攸可以让他去看守坟墓,程昱可以让他去关门闭户,郭嘉可以让他读词念赋。张辽可以让他击鼓鸣金,许褚可以让他牧羊放马,乐进可以让他朗读诏书,李典可以让他传送书信。吕虔可以让他磨刀铸剑,满宠可以让他喝酒吃糟。于禁可以让他背土垒墙,徐晃可以让他屠猪杀狗。夏侯惇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叫做‘要钱太守’。其余的都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罢了!”
曹操很生气,而且这时在一旁的大将张辽拔出剑要杀祢衡。不过,因为曹操知道祢衡确实有才,只是太过狂妄,于是没有动祢衡一根毫毛,后来让人把他送到刘表那儿去了。
到了荆州,刘表对祢衡不但很客气,而且“文章言议,非衡不定”。但是,祢衡骄傲之习不改,多次奚落、怠慢刘表。刘表又出于和曹操一样的动机,把他送给了江夏太守黄祖。
到了江夏,黄祖也能“礼贤下士”,待祢衡很好。祢衡常常帮助黄家起草文稿。有一次,黄祖曾经握住他的手说:“大名士,大手笔!你真能体察我的心意,把我心里要想说的话全写出来啦!”
但是,后来在一条船上,祢衡又当众辱骂黄祖,说黄祖“就像庙宇里的神灵,尽管受大家的祭祀,可是一点儿也不灵验”。
黄祖下不了台,恼怒之下,把祢衡杀了。祢衡死时才26岁。
曹操知道后说:“迂腐的儒士摇唇鼓舌,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有些人总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瞧不起别人。在说话办事时,他们目中无人、狂妄自大,尤其是对领导上司,更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这样的人,迟早会自食其恶果。恃才傲物放在心中尚还可以,如果在言行上表现出来,就会招来些祸端。
能屈能伸方可成大气候
屈伸,这是为人之道中成与败的一块试金石。屈,圆也;伸,方也。能屈能伸也是一种方圆之术。真正想成就大业的人,是能屈能伸的。屈是保存力量,伸是光大力量;屈是隐匿自我,伸是高扬自我;屈是人生之低谷,伸是人生之巅峰。
我们通常说一个人忍辱负重,这就是“屈”,但这应当是暂时的。忍辱负重熬到头了,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寻得用屈伸术换得巨大实惠的实例。
西汉初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自立为王,草原为之震动,这给邻邦东胡形成了一种震慑。为了扼制匈奴的势力,东胡向匈奴不断地发起挑衅,企图灭掉匈奴。
匈奴人有一匹千里马,皮毛油黑发亮,全身上下没有一根杂毛。此马日行千里,曾为匈奴立下过汗马功劳,被视为宝马。东胡听说此马后,便派使者到匈奴处索要这匹宝马,对于东胡的无理要求,匈奴人一致反对。
冒顿单于明白东胡的挑衅用意,他决定忍痛割爱,将宝马献给东胡。他对臣下说:“东胡之所以向我们要宝马,是因为与我们是友好邻邦。区区一匹千里马又算得上什么?如果拒绝东胡的要求,这样有失邻邦和睦。”于是,他就把宝马拱手送给了东胡。
因为这时的匈奴还很弱小,只能屈尊于东胡。
虽然冒顿单于表面上不与东胡作对,但暗地里却偷偷地壮大自己的实力,养精蓄锐,一刻也没有放松,等待有朝一日能够灭掉东胡。
东胡王得到千里马以后,认为冒顿单于胆小怕事,于是更加狂妄。冒顿单于的妻子年轻貌美,端庄贤淑。东胡王听说后,心生邪念,派人去匈奴说要纳冒顿单于之妻为妃。
冒顿单于非常气愤,他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感到非常屈辱。但是他明白东胡三番五次向自己发起挑衅,是因为东胡的力量强大,双方一旦交战,实力悬殊,自己必会战败。
于是,他强作笑颜,劝告群臣说:“天下女子多的是,而东胡却只有一个,怎能因为区区一个女人而伤害与邻邦的友谊?”他又把爱妻送给了东胡王。
东胡王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千里马与美女,当然认为冒顿单于根本不足为惧,于是更加骄奢淫逸,整日灯红酒绿,不理朝政,导致实力日益衰弱。而此时的匈奴经过冒顿单于及其群臣精心治理,政治清明,兵精粮足,其实力已经相当雄厚,远远超过了东胡。
东胡王又第三次派人前往匈奴,索要两邦交界处方圆千里的土地。
看到东胡过分的行为,单于怒发冲冠,义愤填膺地说道:“土地乃社稷之根本,岂可割予他人!东胡王霸我皇后,抢我千里马,如今又索我土地,实在是欺人太甚!现在天赐良机,我们要灭掉东胡,以雪前耻。”于是,他亲自披挂上阵,带兵一举将东胡消灭。
冒顿单于将暂时的屈辱视为一种磨炼,把忍耐当做一种与敌人斗争和周旋的策略,通过曾经所受到过的耻辱刺激群臣,鼓励群臣和百姓发愤图强,先壮大自己,然后再与敌人正面交手。单于懂得能屈能伸的道理,暗中蓄积力量,最后灭掉了东胡。
在如今的人际关系中,为日后之“伸”而“屈”者也大有人在。比如下级对上级的屈服,徒弟对师傅的听从,商人对客户的迁就,债户对债主的迎合,司机对警察的屈从,士兵对长官的服从,都是广义上的“屈”。在他们的“屈”中,是不是都隐伏有“伸”的意味?正是他们懂得屈伸,以实在的处世方法设身处地地评估利弊,该“屈”的时候“屈”了,才有日后“伸”的可能。应当说,这种处世方法是最现实的,也是最深谙为人之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