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就像一张大网,不死就是随便找根线牵绊住自己。现在这根拴住了辛焱的线就是回泾中复读,去考个一本。
挣脱了枷锁的辛焱,不再被愚昧压制,智商急剧上升。学习上的内在动力被重新调动,行动也变得干脆利落,一扫往日的阴霾气息。
“辛焱,班主任让你去办公室一趟!”正低头做作业的辛焱被同学这么一提醒,立刻放下笔前往办公室。
“报告!”
“进来!”
“杨老师,你找我?”辛焱进门后直接看到了站在门口的班主任。
“嗯。”杨老师轻轻点过头后,转向正坐在里面办公桌两旁周老师和吴老师认真地解释到,“这就是辛焱,这届文科班里唯一一个过了线却留下来复读的。”
“不错啊,这学生挺有胆识的。这用旧教材的最后一届凡是上了线的,基本都走了。敢留下来进这“修罗场”的,也是厉害!”周老师言语间充满了赞赏之意。
“这是合同你看一下,没问题的话就把字一签,然后这八百块钱的生活补贴你就可以领走了!”吴老师将一份合同递到了辛焱的面前。
“老师,我放假连铺盖都没拿走就直接回来复读了,我这种情况,泾华给出两千。我觉得合同应该不用签了吧?!为了区区八百块,让我背信弃义,还不至于!”
辛焱的言下之意是,我想留,有没有这八百块都无所谓;同样我想走的话,别说区区八百,就是两千也留不住。所以对辛焱而言,这张合同对她根本就没有意义。
更深层的原因是,辛焱一直觉得泾中作为整个泾阳县的最高学府,它强大的吸引力应该来自于它自身卓越的教学质量和浓郁的学习氛围。她始终坚信泾中是她唯一的母校,虽然这三年里自己学业上显得很吃力,每天都像挣扎在深不见底的泥潭里。可她依然爱它,因为它昔日的荣光,是她艳羡而追逐的神圣殿堂。人人都说它江河日下,早已没了昨日辉煌,可辛焱三年里却偏执地坚信着,并且在醒来的第一时间想要去碰触那个时代。可现在,她的内心却有些小小的失落。
“你的情况学校免除你一年的学费,另外给你八百块钱的生活补贴。可以不签字,但你要保证你不能去其他学校补习!”吴老师特别提醒着辛焱。
“你也要理解一下学校,以前也有很多学生拿了这八百块的补贴转而投奔了他校,学校最后落了个人财两空。”周老师认真地补充到。
“老师,整个泾阳县除了泾中,我从没想过要去其他学校。”辛焱诚恳地说到。
“好了,这是你的八百块补贴,拿好它,赶快回教室去复习吧!”吴老师跟对面的周老师对视一眼后,将八百块现金直接递到了辛焱的手里。
“谢谢老师!”辛焱郑重地接过补贴,转身得到门口杨老师的示意后,就离开了办公室,回教室复习去了。
“吴老师,这样真的可以吗?!”周老师有些担忧地问到。
“我听杨老师说她是第一个主动来学校要求补习的,那会儿我们还没有开始着手招生,你看看现在坐在教室里的那些学生,哪个不是咱们挨家挨户请来的,各种谈条件,签合同!还是她比较省心!”吴老师解释道。
“也是,负责补习班招生这么多年了,这个学生确实挺特别的!”周老师言语间依然充满了肯定。
“我觉得这女生不简单,是块好料。这一年我们努力抓一抓,兴许能让她爆发出来!”吴老师显然很看好辛焱。
“杨老师,你一直带文科重点,应该对她有了解,你给我们说一说她的情况吧!”周老师对辛焱在泾中学习的过往充满了好奇。
“嗯,怎么说呢,说来我跟这丫头还是挺有缘分的。高一到高三,我一直都有给她带历史课。她高一是在六班,你们应该知道的,她们这届当时设有实验班,就是前六个班,几乎全县的尖子生都云集于此。所以她底子还是很好的。”杨老师认真回忆着高一的辛焱。
“照杨老师你这么说,她的学习能力应该没有问题的才对?!可是为什么后来避难就易地选择了文科,难道她不知道文科路窄吗?!”周老师好奇地问到。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高二分到文科重点班后,她还当过一段时间的班长,后来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请辞了,然后成绩也开始一路下滑。直到高三,她的成绩也一直徘徊在文科重点班的中下游。可以这么说,高中这三年里,她的成绩简直平淡无奇,就跟她的人一样,很少看见她笑,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给她高二带语文课的老师甚至还送她了一句话。”杨老师继续回忆到。
“什么?!说来听听。”吴老师显然更好奇。
“当着她们班同学们的面不仅开玩笑说她“老气横秋”,还说她看起来挺“木讷蠢笨”的!你们猜这丫头当时是怎么回击的?!”
“嗯嗯,快说说!”
“对对,快说说!”
周老师跟吴老师两人显得急不可耐。
““还语文老师呢?!用词这么不恰当!正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既然您不会用成语,那学生来教您怎么用,我这应该叫“端庄持重”、“大器晚成”!哼~”这丫头当时一说完就一溜烟跑回教室了。只剩下她的语文老师在原地郁闷,当时可是下课时间,几乎所有的同学们都分散在教室外的走廊上休息。”杨老师笑着说道。
“胆子确实够大!”周老师充满了赞赏。
“不止呢!还很有实力!一般的学生被这么一说,估计得内伤个很多天,她不同,她会质疑,她会反击!漂亮!”吴老师也极为赞赏地说到。
“那也就是人霍老师,是个“老顽童”,不记仇的主儿。要是换做其他小心眼儿的老师,有的她的亏吃!”杨老师担心地说到。
“霍老师?!就是文科班那个一上课就会自带背景音乐的语文老师?!”周老师好奇地问到。
“就是他啊!据说他的偶像是许文强,人不仅手机铃声设置成了“上海滩”的主题曲,还留着跟偶像相同的发型,常年模仿着偶像的穿着。不说话的时候感觉很有大哥范儿,一开口立刻变身“老顽童”,对自己教的学生也是宠溺到了极点,几乎没有一点老师的架子。也就是他这种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地教学方式,辛焱才敢当面怼他而不怕他记仇。”杨老师认真地回忆到。
“我觉得这是个挺有想法,很有主见的孩子,嗯,比较适合“散养”!我看杨老师你这次是捡到宝了,很有可能是一颗“沧海遗珠”哦!”吴老师恭喜杨老师麾下收入了一个颇具潜力的大将。
“就是!杨老师这个肯定是个“宝”,可惜了不是我们理科班的,不然一定要想尽办法挖过来!”周老师一提到挖人,尤其是潜力巨大的那种,就显得异常激动。
“那就借两位老师的吉言了!”杨老师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