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85700000016

第16章 其实我是个读书人

马小年惋惜,激动之余更是悲哀。

无论是古今中外,艺术、戏曲歌剧等等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小觑的。

这一刻曲艺戏曲世家出身的马小年才发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不但要带来后世更完美的戏曲曲艺,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保护和传承!

不能丢,这些古代的艺术瑰宝,不能丢!不仅仅是戏曲等方面的东西,其他方面的东西也要传承下去,系统的传承下去!

现在大唐的人不知道,千百年之后,后世的人是多么想看到这些东西!

“好!好!”想到此,同时第一次看到近乎原汁原味的《大面》风格的唐朝戏曲,这一刻的马小年也情不自禁的喊了出来。

而且喊完了之后还在带来的纸上记录着什么。

这一喊不要紧,别说赵家戏班的班主赵春阳了,就连马家戏班的成员们也被自家少班主这一嗓子喊懵逼了。

“什么情况?少班主脑子又抽风了?”马家戏班的贺铸更是忍不住问道,看了其他人一眼。

只有胡春清、萧九娘以及宫伯看出来了,那就是少班主入戏了!

此刻的少班主入戏了,他的眼睛中只有戏,根本没去关心其他细枝末节。

“少班主对戏是真喜欢啊。”看到这一幕,胡春清更是忍不住感叹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胡春清知道少班主肯定是发现了斗山坡里面一些好的东西!

这一刻胡春清生平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家少班主的不同。那种感觉就好像少班主跟大家不是一个境界的一样。大家唱戏只是图个温饱,最多图个出名,可是少班主好像想的更多。

萧九娘也忍不住看了马小年一眼,看到马小年那欣喜和激动的侧脸,萧九娘的表情中也露出了一丝疑惑。

“什么情况?这货是来给咱们捧场的?”

“班主,我看不像。这个马小年肚子里肯定揣着坏水呢。”赵春阳班主则是跟他的戏班交流到。

二楼的包厢中,听到马小年的一句好,那高县尉也是目光在马小年身上停留了很久。

同时看到马小年往纸上写东西,在马小年身边一个二十一二岁岁左右,儒雅的书生模样的看客忍不住看了过去。

“马班主读过书?”一边看着,这书生忍不住问了一句。

且不说刚刚进戏楼马小年的表现,就说马小年来了对手戏班竟然由衷的替对手感叹了一声好,而且,而且竟然还记录写字,这些就吸引到了这个叫王兆功的书生的兴趣。

对读书人或者说读过书的人,王兆功是有着天然的好感和亲近感的。

而在马小年年纪只有十五六的样子却如此好学,更让王兆功好感度增加。

而在问着的同时,王兆功也看向了马小年之上记录的文字。

这不看还好,一看王兆功的脸色都变了!

“恩,跟随家父走南闯北的时候读过几年。”就在这个时候马小年也回话了,同时转头微笑着看了他一眼。

“怎么了王公子?”刚刚两人已经打过招呼,所以马小年知道这王兆功的姓氏。

同时看到王兆功的表情,马小年一脸诧异到。

“这!这是马班主你写的字?”再看王兆功忍不住惊呼道。

“自然是我写的。”马小年一愣笑着回到,心想墨迹还未干,不是我写的是谁写的啊。

马小年不知道,不能怪王兆功这么问,而实在是马小年的字实在是太过惊艳了!

只见马小年的楷书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这真是一个十五六岁少年的字?

只见那王兆功看向马小年,眼睛瞪得大大的,全是不敢相信!

这也就是亲眼看见了,要不然王兆功打死也不会信的!

他们不知道,后世戏曲和曲艺界的人都喜欢舞文弄墨。另外因为出身戏曲曲艺世家,再加上从事的是戏曲,马小年从小也习练毛笔字。

而且马小年学习的还是柳公权的字,从小模仿,大了之后又跟其他一些书法家请教过,融入了自己的感悟。

柳公权,正是书法界颜筋柳骨的柳公权,楷书四大家之一。

只不过柳公权还有数十年才会出生,而颜真卿现在应该才十八岁,要在几年后的开元二十二年才会等进士第,并且在安史之乱时,率义军对抗叛军。

另外无论是颜真卿还是柳公权,两人不仅仅是书法上登峰造极,而且两人在官场上也曾经达到过很高的位置。柳公权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

而现在只有十八岁的颜真卿更是曾经担任过吏部尚书。

马小年虽然只是模仿,虽然距离柳公权的字还差很远,但毕竟也模仿了十几年,而且现在的马小年才十五六岁而已,未来难说。

何况现在的颜真卿也不过只有十八岁而已,他的楷书也远远没到巅峰,没形成自己的风格,说不定比这个年龄段的马小年强不了太多。

书法,是需要阅历和感悟的。现在的马小年和颜真卿,恐怕都是在起步阶段,而且马小年的感悟阅历还要多一些。

另一边。

“刘兄,刘兄你快来看!”震惊之余,王兆功更是拉了拉旁边一个姓刘的书生好友的衣袖。

“怎么了王兄?这!这是马班主的字?”又一个被震惊到的。

“怎么了怎么了?嘶嘶嘶,风骨遒劲、洒脱出尘,好字,好字啊!”又是一人!

目视过去,这些字给大家的感觉就好像生了骨骼一样,别具一格,别有风流!

“怎么了那边?”见几个书生惊叹,其他看客也忍不住朝这边看着问道。

“不知道,他们好像在谈论那马家戏班少班主的字。”

“一个唱戏戏班班主的字有什么好看的。”

“你没看到吗,连王兆功公子都惊叹!”

“王兆功公子!”

王兆功,是塘阳县士子和读书人中声望可不低,又是大户人家。文采诗赋在塘阳县也是颇有名气。

连王兆功公子都这么惊叹,甚至于激动的拉着友人观看,可见这个马少班主应该是真有些本事。

现场,只有那赵春阳脸黑的能滴出水。

好好地戏风头都被马小年抢走了。

这个混蛋果然没安好心。有什么好看的,这个混小子的字有什么好看的,赵春阳气的想到。

因为正在看马小年的字的都是读书人,赵春阳也不敢上前,毕竟地位有别。但是赵春阳是把马小年给恨死了。

同时赵春阳也是纳闷,尤其是看到感叹的人越来越多。奇了怪了,这马小年的字有什么好看的,而且还能让这群塘阳县的读书人奉若至宝,差点把现场搅混了的感觉?

即将开演的时候,宫伯站了起来“诸位看客,在戏开场之前,还烦耽误大家些许时间,我家少班主有几句话要说。”

然后,然后宫伯竟然当着现场所有人的面,代少班主宣布家规,正式宣布,将王白逐出马家戏班,并且永远不准再回马家戏班!

那一刻,赵春阳的脸都青了。

“赵班主,在下可以看一看吗?”再看那王兆功那边竟然忍不住请求看一看马小年的字!

这戏有的是机会看,而且还是老戏改编的,但是这字说不定以后就没机会看了啊。

待马小年那出其中一张让大家看看的同时,现场看客们尤其是读过书的看客彻底热闹了起来。甚至于关注字的比看戏的还多,还热闹。

这一刻,赵春阳终于坐不住了。

“马小年!你干什么?你是来捣乱的是不是!”管不了那么多了,赵春阳铁青着脸走了过去,怒视马小年。

见赵春阳过来,大家这才稍微安静了一下,同时看向马小年。

再看马小年则是看了一眼黑着脸的赵春阳笑了笑。马小年对天发誓,自己真没想用这种方式捣乱。

“赵班主何出此言啊?马某只是跟王公子他们交流一下书法诗词心得而已,怎么是捣乱呢?”马小年根本没被影响笑着说道。

“哼!还谈论书法诗词?就你马小年?你懂书法诗词吗?你能谈论出个什么东西来!”赵春阳气的说道。

所有人都看向马小年,包括哪些书生看客们。

文人清高,其实他们对马小年是更有好感的。这么年轻,而且字这么好,而且言谈举止不卑不亢,几分洒脱,而且之前蹦出那一句’山不在高……有龙则灵‘,不由的现场不少书生看客有了亲近感。

所以这一刻有的看客有点想提马小年说几句话,不过他们还是忍住了。毕竟他们知道赵春阳和马小年的身份与过节。

“就是,你就是个破戏班班主,你谈论个什么诗词书法,你能谈出个什么来。”赵春阳的跟班也在后面跟着补刀,一副替主人出气的节奏。

在这个世界,唱戏的自己尚且自轻,又如何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这一刻,所有人都看向了马小年。

而马小年开口了。“谈出什么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你怎么知道我和王公子他们就谈不出什么来?”

“哼,还文章,还妙手,还……”

赵春阳这个文盲还在嘟囔着,脸色挂着不屑,还准备嘲笑。

可是,可是现场的书生看客们脸色已经变了,更是互相看了一眼!

这一刻,他们看向马小年的眼神是真的不同了!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好句子,好句子啊!说得好,说的好啊!

这真是个戏班班主吗?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这真的是个唱戏的吗?

如果说之前马小年的陋室铭还不够,那么这一句后世大宋诗人陆游的一句‘本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终于征服了大家!

“赵班主,大家还在听戏看字呢,安静些吧,不要扫了大家的雅兴。”终于,有人开口了,塘阳县去年刚刚考中了进士的孙有成公子的父亲,孙连成孙员外开口了,替马小年出头了!

说话间,这位在塘阳县颇有地位和威信的孙员外表情还十分的不满。

你个大老粗,你个文盲!这小郎君出口就是文章如果不懂诗词,难道你个文盲懂?快滚一边去,孙员外心中更是骂道,脸上带着不屑和不耐烦。

同类推荐
  • 张小颖与王望旺

    张小颖与王望旺

    秦国没有统一六国。六国的情况有所变化,有的经济强,有的军事强,有的坚决不和亲。带着初恋的美好,这两个三十多岁的男女来到了这个时代。一开始,一个误入盗墓团伙,一个被卖青楼……后来,他们用智慧寻找彼此,用爱心改变世界。最后的结局绝对出人意料。
  • 上步

    上步

    北宋年间,战火纷飞,朝政混乱,屌丝张自强为救心上人步入仕途,一番拼搏,终成大器。
  •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

    这是一部书写战国历史的大众历史读物。从三家分晋拉开战国序幕,七雄并起,逐鹿天下,到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吞并东方六国,作者以时间为线索,写出了贯穿乱世的经典故事和经典人物。这些故事出自于《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史书,跌宕起伏,脍炙人口。聂政之刺韩,荆轲之刺秦,苏秦、张仪之励志,孙膑、范雎之复仇,孟尝君围魏救赵,商鞅变法,诸子百家绽放思想之花,后世的民族精神、思想文化、政治制度,无不在战国的故事中追根溯源;君主如何治理国家,军事家的用兵之道,政治家的韬略智慧,哲学家的深邃思想,对后世深具启发。
  • 执宰大宋

    执宰大宋

    未央觉得登州太穷,于是登州成为天下第一富庶府州。未央觉得皇帝太仁慈,于是赵祯横刀立马,操刀来到了前线。未央觉得辽国太欠,于是辽国被狄汉臣帅大宋铁骑灭了。未央觉得西夏太嚣张,李谅祚立刻去除国号,俯首称臣。不一样的宋时明月,不一样的晓风残月。新书《唐司命》,请大家收藏一下。
  • 盛唐血刃

    盛唐血刃

    武德元年,陈应来到的泾阳,历史因他而变。阴差阳错,他成了李建成的门下——东宫第一大将。他本想当一个混吃等死的小地主,然而时势却逼着他一步一步登上风起云涌的历史舞台。————————————————————————————新书《盛唐太师》这是一个草根的逆袭,从小人物成长为太子太师。请大家移步《盛唐太师》
热门推荐
  • 新加坡爱情故事

    新加坡爱情故事

    高考失利后,苏苏在父母的安排下来新加坡读大学,初次离家一个人处理在外人生,学业、生活、工作的重重压力下,还有和初恋宇明以及之后许多人物的爱情友情或暧昧关系的故事,渐渐成长独立,对爱情和人生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其中有新加坡当地的风土人情特色,以及在高压残酷都市下80后独生子女内心的迷茫、坚强。塑造了诸多带有80末期留学生的形象。
  • 好日子

    好日子

    一个乡下人想要有出息,有三条路可走:一是当兵,二是读书,第三是做生意。李明亮最初选择读书,他在家里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两个哥哥都不肯费脑筋去读书,宁愿扑在田里下死力气。所以当李明亮说他想读书考大学时,他父母亲高兴得差点流泪,勒紧裤带省钱供他上学。他娘在灶台上炒菜倒油时,大拇指按住油壶的口子,让菜油像一条丝线般顺着她的拇指滴出一点点,随后迅速止住。全家人嚼着没油味的霉干菜,一点也不感觉到难过,相反还挺自豪。按照李明亮母亲的话说,我们家明亮读书考大学,将来要做官的,我们的好日子就要来了。李明亮第一次参加高考,分数差了五六十分。
  •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豢养人类

    豢养人类

    地球灵气复苏,人类进入修炼时代。随后,神族入侵地球,一个个国家破灭,一个个人类强者陨灭,人类沦为了神族牧场……黑暗纪元开启,地球人沦为被圈养的家畜。反抗军首领姜太初,带领人类反抗异族几十年,终究是寡不敌众,当场陨落。再次睁开眼,姜太初回到了少年时代,那时灵气刚刚复苏,地球还未沦陷。这一世,他要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即倒……人族永不为奴!
  • 花落纷繁昭生夕

    花落纷繁昭生夕

    女主(楚曦妍)因一场车祸穿越,成了司马府千金,后来遇到腹黑王爷(夜锦尘),之后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故事,最终这对欢喜冤家有情人终成眷属。
  • 名人传记丛书:达尔文

    名人传记丛书:达尔文

    名人传记丛书——达尔文——生物学界的马克思:“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拆散的笔记本

    拆散的笔记本

    本书是作家洪烛的一部随笔作品集。书中所收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流畅优美,再现了作者浓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读后使人有一种美的文学享受,非常值得一读。洪烛的这本随笔集,就像一本拆散的笔记簿,记录了生活、情感乃至艺术对作者的影响。那被风掀动的书页里蕴藏着个性化的思想。这些文字远离精雕细琢的“小美”,而向泥沙俱下的“大美”靠拢。
  • 现代体育运动项目概述

    现代体育运动项目概述

    本书介绍了体育运动的各个项目,包括夏季奥运会运动项目、冬季奥运会运动项目、健身体育运动项目、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 绿山墙的安妮(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绿山墙的安妮(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主人公安妮出生三个多月就成了孤儿,在阴差阳错来到艾凡里的绿山墙之前曾帮人看过孩子,做过家务,还在孤儿院生活过。她渴望亲情,渴望理解,渴望有个温暖的家。她爱风景秀丽的绿山墙和收养她的卡斯伯特兄妹,幸运地在绿山墙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她诚实热情,富于幻想,但也有任性、虚荣等坏毛病。在马修和玛丽拉的关心爱护下,她从一个红头发、满脸雀斑的“丑小鸭”成长为才貌出众、善解人意的大姑娘。马修去世后,她为了照顾丧失了劳动力的玛丽拉,毅然放弃用心血和汗水赢得的艾弗里大学奖学金,回到了偏僻的绿山墙,开始了人生新的奋斗。
  • 风起陇西

    风起陇西

    从汉中到整个雍凉大地,魏蜀两国之间的灼热战火绵延于秦岭两侧。金戈铁马,风起云涌,这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然而战争不仅有刀光剑影,亦不只是血肉搏杀。围绕着蜀汉新型弩机的诞生,一场无声的战争爆发于不为人知的角落。他们战斗在敌人腹心,活跃于危机四伏的暗面,或者蛰伏在己方内部,从事清道夫的工作。史书不会记录这些事件,也不会留下他们的名字,甚至同时代的人都不会觉察到这些人的存在,但他们确实在悄然推动着历史,并且不可或缺,因为这是涌动于时代阴影中的壮阔波澜,三国时代秘密情报战线上的生死角逐。这是一场无声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