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94500000002

第2章 可以投其所好,但别刻意讨好

1.关注对方的服饰,更能走进对方心里

同事突然换了一种新风格的衣服,你适时送上这样一句话:“哇,你今天真不错,看起来年轻了好多。”对方一定会开心大半天。

林珊珊与女上司柳丹一起出差,对方是个话不多的女强人,平时两人除了工作上的联系,几乎没什么交集。但是这次要8个小时才能到目的地,就这么一路都沉默着,也怪尴尬的。林珊珊想,一定得找点儿话题才好。

突然,林珊珊注意到上司新换了一条亮丽时尚的丝巾,非常显眼,于是就说:“呀,柳姐,你这条丝巾真好看,质地一定很轻柔吧?看着就想摸一下,在哪里买的?”

原本只是没话找话,但原本一脸严肃的女上司顿时变得柔和了,说:“这条丝巾啊,我在杭州一家正宗的老字号买的。”然后,她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在服装搭配上的心得,还善意地指出林珊珊平时在工作中着装的不足,两人聊了很久。

与人交往,赞美对方衣饰细节的变化,往往能迅速拉近双方间的距离。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关心、关注着对方,所以才能发现他们衣着打扮上的一点点细节变化。

而且每个人都很在意自己的衣着品位,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人的审美能力以及生活情趣,谁都希望自己的审美能符合主流,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美。

因此,当我们实在找不到理由赞美对方的时候,不妨从对方衣着装扮的变化说起,向对方传递我们的赞叹之情。当然,有的人也许会说:“我并不懂时尚,该怎么说呢,万一说错了怎么办?”其实,只需要用朴素的语言表现出我们的惊叹就行了,比如,“哇,你今天穿得好漂亮,我也想买一件你这样的衣服!”“呀,你可不可以教我打扮?”

当然,我们赞美的本意肯定不仅仅是为了赞美对方的衣着品位,以着装打扮开头,只不过是为了打破僵局,让双方都有继续交谈下去的兴趣,为进一步深入交流打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绝不能让自己的赞美只停留在衣服着装上,而是要借此良机,层层递进深入,将话题推到更深、更广的领域,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亲近之意”。

秦雪燕是一个化妆品推销员,有一次,她去拜访客户胡女士。胡女士长相平平,虽人到中年,但特别爱打扮。等到了胡女士办公室,秦雪燕一眼看到胡女士的黑色连衣裙,就说:“胡姐,你的裙子真不错,简单又清爽,有一种青莲般的气质,我都心动了。”

胡女士听了非常高兴,在接下来的聊天中,两人相谈甚欢,秦雪燕抓住机会,从工作聊到生活,再聊到美容。最后,她顺利地将自己的美容产品推销给了胡女士。

这不是拍马屁,也不是刻意迎合,只是在保持基本礼貌的前提下,更添了几分主动的关心和关注罢了。须知,一个人能抓住另一个人在着装细节上的变化进行赞美,这本身就说明了他对对方的关注。试想一下,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打动对方呢?

而且,这也是一种迂回的交往方式,因为情商高的人在不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通常不会直接称赞对方,而是称赞与对方有关的事情,这种间接奉承在无话可说时尤其有效。赞美的对象也不局限于衣服着装,还可以延伸到很多领域。比如对方是女性,她的发型、配饰和男伴都可以作为间接奉承的对象;如果对方是男性,还可以赞美他的爱车。

总而言之,适度指出别人衣着的变化,表明了我们对他人的关注,对方自然也会对我们产生亲近感。最有效的赞美,不一定是辞藻华丽的长篇大论,歌功颂德,但一定要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如此才能为自己的赞美和双方的亲近打开新局面。

2.把“不对”统统改成“对”

“你说得不对,这个问题应该是这样的……”

人际交往中,很多人喜欢将“不对”“你说得不对”这样的字眼儿挂在嘴上,也许他们本身并没有恶意,但给人的感觉却不怎么美好,以至于多数带有“不对”等词的谈话,最后闹得不欢而散。更有甚者,交谈双方为此发生激烈争执,最终伤了感情。

人们大多倾向于自己是对的,讨厌别人说自己“不对”,但很多人常常忘了这一点。还有的人,在与人交流时,否定别人的话张口即来,以为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引人瞩目,显得别有见解,进而引起别人的崇拜。实则不然,这样说只会令人抗拒和反感。

生活中的无数例子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被另一个人否定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寻找理由来为自己辩护,而在这个辩护的过程中,往往就容易“擦枪走火”,加剧矛盾,再加上对方如果一味强调“你说得不对”这种言论,最终结果必然是越辩争执越大。

但是,如果我们在评论或说服别人的时候,能够先说一声“你说得有道理”,营造出一种“是”的氛围,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对方会觉得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别人的赞同、接受和鼓励,哪怕接下来会收到一些改进性的意见,他也会愉快地接受。

周云翔在商场里买了一双靴子,当时穿着还没什么感觉,没想到穿了没几天,鞋帮就坏了,拿到修鞋的地方一看,才知道这双鞋原本就有问题。一想到这是八百块钱的鞋,竟然还没穿一周就彻底废掉,他气得特意向上司请假一天,前往商场找说法。

销售员弄清他的来意后,顿时知道麻烦大了,如果处理不好,急红眼的周云翔就有可能在此大闹一番。想到这里,销售员柔声说道:“你现在的心情我十分理解,如果换我买到这样的鞋,也会气成你这样,甚至还会大吵大闹一番。”销售员的这番话,让周云翔的怒火平息了几分,他觉得这位销售员还是挺客观的,没有跟他狡辩扯皮。

于是,周云翔收住怒火,申明务必给自己换双新鞋。销售员也表示同意,最后,在好言好语的沟通下,周云翔拿到了一双新鞋,而鞋店则避免了一次信誉危机。

就某一问题发表看法,有不同意见很正常。然而,很多人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建立在否定他人的意见上。这就容易陷入尴尬境地,进而得罪对方。人际交往中,破坏力最强的三个字莫过于“你不对”。一味否定,甚至能使朋友变敌人,敌人变仇人。

因此,当我们想说“你不对”时应该明白,对方不一定乐意接受,就像我们自己不会虚怀若谷地接受别人说“你不对”一样。所以哪怕对方所持观点与我们截然相反,也要耐着性子听他讲完。每个人看待问题和处理事务的方式都不一样,在对方没有违反基本原则和道德的情况下,我们谁也没有资格去评判对方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认为自己比别人差很多,而是认为彼此的能力都差不多。基于这样的认识,当他们被人说“你不对”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被同级别的人挑错”的憋屈感受,理所当然地也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既然大家的能力都差不多,你又有何权利来对我做出评价呢?你说我不对就不对吗?我偏不信,我认为是对的。”

可想而知,当被我们评价“不对”的人认为,我们其实跟他差不多水平的时候,对方通常会感到不服气,会本能地排斥我们的观点,进而更加坚持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即使真不对,恐怕也听不进去任何正确的建议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如果一个人在主观上不愿意听我们说话,那么我们的任何言语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说,不管对方是真的不对,还是我们以为的不对,想要对方愿意跟我们坐下来好好说话,就必须先营造“是”的氛围,让他有意愿听我们说话。

情商高的人,他们在试图说服一个人的时候,往往会以肯定对方作为开头,比如“我很赞同你的这个想法……”“我觉得你说的才是正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勾起对方的兴趣,并保证对方不会对自己产生排斥。然后,随着话题深入,他们会引导对方,比如“不过这里还可以改进一下”“但如果那样做的话,说不定更有效果”等。

由此可见,与其对别人说“不对”,从一开始就把对方推到自己的对立面,不如学会先说“是”,先将对方拉到自己的阵营,然后共同探讨。彼此有了信任,有了交流意愿,接下来的话才有意义。当然,我们也不可操之过急,只有对方真正对我们放下戒心,我们的引导才能起作用。总之,与人交往,少说“不对”、多说“是”才是硬道理。

3.多用“我们”“咱们”

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一个人对自己的关心,要远远大于对其自身之外的一切关心,关注自己是人的天性。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替自己说话。

但是,一些独裁的人,他们对自我的关注明显偏高,在他们的谈话中,“我”字永远是用得最多的,他们总说“我”如何,他们对别人漠不关心,于是与人聊天时常常不欢而散。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过分强调“我”,正是犯了谈话交流的大忌。

亨利·福特二世在描述令人讨厌的行为时说过:“一个满嘴都是‘我’的人,一个随时随地‘我’的人,一个独占‘我’字的人,一定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的确,在人际交往中,“我”字讲得越多,就越会给人“突出自我,标榜自我”的印象。

因此,情商高的人,往往会刻意避开“我”字,更多使用“你、您、我们”等字眼。就跟你更喜欢谈论自己一样,对方也更喜欢听到与他们有关的话。有时候,即使像“你从哪儿来”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也足以说明你对别人感兴趣,从而赢得对方的好感。

事实上,人与人的交流也是这样。

《红楼梦》里描写王熙凤的为人之道时,有这样一段话:王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然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罢便用帕拭泪。贾母笑着不让她再提伤心事的时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仔细看去,王熙凤的话说得太妙了,这么长的“演说”,她根本没有提到过自己,全是在夸别人,结果,人们对她的印象却是极好极好的。

人际沟通的本质,就是有意图地对他人进行控制、引导。一个善于说“我们”的人,是很有领导力和号召力的,是受人欢迎和拥戴的。“我们”这个词,容易让人有参与感,使说话者与他人产生共鸣。相比之下,“我”就显得冷漠,听在他人耳中,更像是说话者在自我表演,无法将他人拉到同一战壕。

在人际交往中,也许你会发现,那些社交经验丰富的人,一般很少直接跟你说“我”怎么着,都是高喊“我们”怎么样。再比如卖衣服的,人家都是亲切地说“咱喜欢什么款式的”。虽然有套近乎的嫌疑,但不可置疑,这招很有效,称得上是人际交往的“助推剂”。

多说“我们”不仅适用于平时的人际交往,也适用于夫妻关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曾做过研究,平时总爱说“我们”的伴侣,在面对冲突时更能和平解决,而且他们的生活更幸福。相反,总说“我”的夫妻则矛盾不断。

该项实验采取的是抽样调研法,也就是从大街上抽样随意选取154对“从一而终”的中老年夫妇。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内,拍摄下这些夫妻15分钟的对话,主要记录其出现矛盾时各自的想法,同时监控他们的心率、体温和流汗程度,以评估其生理状态。

结果显示,在交谈中频繁使用复词,如“我们”“我们的”的夫妻,他们的说话语气、神态更相似,争论时的态度也更积极,且出现压力增加的情况也更少。而那些喜欢在吵架中强调“我”和“你”的夫妻,更容易在争论中引发对这段婚姻的不满,争吵时间越长,呈现的压力感越大,冲突也就会随之加剧。

研究负责人本杰明·赛德解释:“‘你我’分明的夫妻更自我,不善于从伴侣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更偏向于说‘我们’的夫妻,他们的婚姻满足感更强。”

很多人脑海里潜伏着一些不正确的认知。比如,我一定要显得比周围的人强;我说的话一定要听;人人都要注意到我,我才算成功,才算有面子;我不说自己的优点,他们便无法知道,所以让大家注意我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说自己的优点等。往往就是这种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妨碍了我们与他人的和睦相处,这会让我们成为交谈中令人讨厌的“大独裁者”。因此,与人交往,不妨多说“我们”,多拉战友。

4.找到闪光点,把你的赞美“具体化”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你这个人真好”“你这篇文章写得真好”。但是,这个人好在哪里,这篇文章又妙在哪里,却是说不出个所以然。

像这样的赞美,空洞无力,完全没有一个具体的点,别人听完内心毫无波动,还以为你不过是在客气、敷衍。泛泛的赞美,缺乏细节的点缀,往往给人虚伪的感觉。

春节回家,王杰在父母的安排下跟一名女孩相亲。长这么大,他从来没有追过女孩子,又是个不善言辞的人,紧张之下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忽然,就在女孩掏出湿巾擦脸的时候,他双眼一亮,很自然地说了一句,“你的手好白啊,也很好看,我从没见过手指这么纤长的手,简直完美。”

女孩一听,很高兴地说:“是吗?我朋友他们也这样说。”接着,她又问王杰:“你们男生是不是特别喜欢皮肤白的女孩?”王杰笑着说:“倒也不是,一个人美不美,是考虑综合因素的。就拿我们的手来说吧,就算我的手跟你的一样白,也没你的好看,我的手指不够长,而且骨肉和关节也不像你的那样均匀,所以我才说,你的手好看嘛。”

就这样,王杰从“手”开始展开话题,把女孩说得眉开眼笑的。分别时,女孩笑着说:“你这个人太有趣了,和你在一起很开心,我们可以试着相处哦。”

赞美是否具体,意味着你是否真诚和用心。一次真诚的赞美,必然是由心而发,既是由心而发,那必定是具体的,没有人在真心赞美对方时,会只说一句话。

不用心的赞美是虚伪的,客套的,不但起不到赞美的效果,还会让人觉得你是耍弄心机、溜须拍马之辈。也许有人会说:“有的人是没有什么地方能让人具体赞美的,只能说一些泛泛的辞藻,不是每个人都能被赞美的。”

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闪光点,只要我们用心去找就一定能发现。懒散的人可以拥有一颗关怀他人的心,不求上进的人也许懂得享受“慢”生活,唯利是图的人也许是一名大孝子。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我们从细节入手,就能发现他的闪光点。而一个情商高的人,往往就能找出这些闪光点,然后用具体的赞美去打动对方,说服对方。

话虽如此,但真正与人交往时,我们可能面临更复杂的局面,比如对方是我们不太熟悉的人,又或者短时间内无法找出对方的闪光点等。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才能使自己的赞美变得具体呢?不妨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避开俗套话。

所谓俗套话,就是大家听烦了的东西,诸如“久仰大名”“如雷贯耳”“百闻不如一见”“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等。用这种公式化的俗套话,很容易使人觉得你缺乏诚意,给人留下不值得深交的印象。

第二,避开公认特长。

赞美对方时,不要拿对方最明显的长处说事儿。比如,当我们与一名商界传奇人物对话时,如果总是说,“您真是一个商业天才啊,中国像您这样的人真的太少了”,对方十有八九会嗤之以鼻。试想,这样的话人家也不知听了几万遍了,还需要我们去说?

第三,从自己说起,引导对方透露讯息,然后加以发挥。

当我们对桌对面的那个人不太熟悉,不知道该怎么具体地赞美他时,不妨先从自己说起。比如,当我们面对一名大书法家时,可以这样说:“您太厉害了,能把字写得那么好看,其实我自己也练字,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写不出笔锋。”

这样一说,对方多会指点我们,自然我们也就有机会知道对方更多的信息了,然后再具体地赞美对方。除此之外,面对其他领域的人也是一样,如果实在对对方的行业不清楚,还可以赞美对方为人处事的态度,总之,只要是细节性的东西就行。

第四,赞美可用肢体语言。

赞美并不局限于语言,有时候,崇拜的目光,或其他一些夸张的动作,都能表达我们的敬佩和惊叹,甚至比单纯的语言攻势效果更好。在这一点上,谈过恋爱的人都知道,当心上人用一种崇拜的目光看着你时,那种满足感和自豪感是非常明显的。

总之,一次有价值的赞美,一定要避免俗套话,更不能让人产生被欺骗、被玩弄的恶劣印象。要想做到这一点,将赞美具体化、细节化,是最好的选择。赞美越具体,说明你越在意对方,对对方的长处和成绩都了如指掌,对方自然也越感动。

5.聊聊对方的得意之事

虽然人们常常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很乐意提及自己的“当年勇”,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会表现出亢奋的状态。原因无他,只因为这些“当年勇”是他们值得骄傲的经历,是他们一生的得意之事。

与人交往,我们如果能适时地说一些对方的得意之事,必然会引起对方与我们交流的兴趣,拉近彼此的距离。想让对方乐意接受我们,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有一次,柯达公司创始人伊斯曼打算建造一座音乐堂、一座纪念馆和一座戏院。为承接这批建筑物内的座椅生产业务,许多制造商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亚当森希望得到这笔生意,就去拜见伊斯曼。伊斯曼的秘书告诉他:“先生,与伊斯曼先生谈话,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他很讨厌别人占用他太长的时间。”

之后,亚当森如愿见到了伊斯曼,伊斯曼道:“先生有何见教?”

亚当森答道:“伊斯曼先生,在我等您的时候,我仔细地观察了您这间办公室。我本人长期从事室内的木工装修,但从来没见过装修得这么精致的办公室。”

伊斯曼笑了起来:“这间办公室是我亲自设计的,当初刚建好的时候,我喜欢极了。但是后来太忙了,一连几个星期我都没有机会仔细欣赏一下这个房间。”

“真的吗?那先生真是太有品位了。依我看,这里的桌椅大多是从英国进口的橡木,木质紧实细致,伴有芳香味……”亚当森的话,让伊斯曼不住地点头。

最后,两人一直谈到中午,伊斯曼甚至还邀请亚当森共进午餐。

其实,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抓住对方的兴趣,使对方对我们产生好感,愿意与我们相处。只有建立在这个前提之下,双方才有进一步交流的可能,而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先打动对方。情商高的人,就懂得把握人的心理,让对方注意到自己。

不管是什么身份、地位,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峥嵘岁月”,一说起在这些日子里所经历的事情,他们必定眉飞色舞,情绪高涨。这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有分享的欲望,而那些值得自己骄傲的事情,就成了与人分享的首选。毕竟没人喜欢把自己出丑的经历告诉别人。因此,与人交谈时,想要赢得对方认同,不妨多谈谈他的得意事。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交谈中,我们都能提前知道对方的得意事,很多时候,需要我们自己在谈话的过程中挖掘。那么,在不熟悉对方的情况下,如何找到对方的得意之事?情商高的人往往会根据交谈对象的自身素质和气质,抛出一个个与之对应的话题。

和聪明的人交谈时,要展现出渊博;和博学的人交谈时,要展现出善辩;与善辩的人交谈时,要展现出主次有分;与高贵的人交谈时,要展现出有气势;与富贵的人交谈时,要展现出优雅;与贫穷的人交谈时,要展现出平等;与卑贱的人交谈时,要展现出谦让;与勇敢的人交谈时,要展现出敢担当;与愚蠢的人交谈时,要展现出聪慧。

一个人从事什么行业,自身处在什么层次,他们的得意事大多也与之相关。这就好比一个将军,他最自豪的事肯定多出自战场上,而不是哪个酒店的后厨。因此,与这样的人相处,我们就需要多引导对方讲关于部队和士兵的事,慢慢地,随着话题展开,他就会自然而然地讲述自己当年是如何如何厉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看人说话”。

总之,欲动其人,先动其心,欲动其心,先动其情。要想博得别人的好感,就一定要学会赞美。赞美不是随口胡诌,要有策略,做一个有心之人,学会把握人心,通过多讲对方的得意事,让赞美成为你人际交往的一把利器。

6.物往贵处说,人往年轻讲

人们常说:“遇物加钱,逢人减岁。”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我们评价别人的一件东西时,一定要往贵了说,而称呼别人时最好往年轻了喊,这是尊重,更是赞美。

比如,某人购买一件商品,花了60元,旁边有人却说只需30元就能买到,这人一定会有一种失落感,觉得自己太不会讲价。与之相反,如果他花30元买了一样东西后,别人却认为需要60元才能买到,他就会产生一种兴奋感,觉得自己砍价很在行。

正是基于这种心理,“物往贵处说”就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赞美方式,操作起来既简单又方便,我们只需对对方购买的东西“高估”、对对方的年龄“低估”就行了。

高惠敏买了一套样式挺不错的西服,邱颖知道市场行情,这种衣服两三百元完全能够买下来,于是猜测价格的时候就故意说:“这套西服不错呀,得花四五百元吧?”高惠敏听后非常高兴,笑着说:“哈,你没想到吧,我花200元就买下来了。”

现实里,不论男女,谁不希望自己年轻一点,老得慢一点,能力强一点,在别人眼中表现得能干一点?“物往贵处说,人往年轻讲”,恰好迎合了人的这种心理。也许有人觉得这很虚伪,是赤裸裸的欺骗。但很多时候,一个人如果太“老实”,那也不好。

试想一下,面对二十出头的女孩儿,你叫人家“大姐”“阿姨”;小伙伴新买了手机,你说这东西现在不值钱,很便宜就能买到,这叫对方心里怎么想,换作是你,你高兴吗?但如果将那女孩儿称为“美女”,对伙伴的新手机进行高估,那就不一样了。即使我们说得并不对,但却说到了对方的心坎儿上,令其对我们产生好感,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说,情商高的人通常不会说“老实话”,他们会把自己的交谈对象轻微拔高,以此赢得对方的认可和接纳。当然,我们在进行“价格高估”或“年龄低估”时也需要注意,“估价”之前要对“估价对象”做到心里有底,不能过于失真,以免不切实际。

比如,当对方是一个很明显的中年妇女时,诸如“哇,您看上去真年轻,保养得真好,我猜您应该还不到40岁”之类的话最好省省,这不是在赞美对方,而是无情地讥讽和嘲笑。傻瓜都看得出来她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你还把“年轻”“保养得好”等词用在对方身上,只会让对方感觉你是在刻意羞辱她,不然,怎么会说出这么荒谬的话?

太过失真的“估价”,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毕竟,人们喜欢的是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而不是像傻瓜一样被愚弄。所以我们在对对方进行“估价”时,也要把握分寸。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分清对象,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对自己的年龄做“减法”。

对于大多数未成年人来说,他们渴望的是长大,是别人对他们说一句“你成熟了”“你长大了”,这意味着他们得到了认可,是对他们成长的肯定。与这样的人交谈,如果我们来一句“你看上去好年轻,还没成年吧”,对方可能就会认为我们是在轻视他,嫌弃他不够成熟,不够懂事。一旦产生这样的想法,他们就会非常抗拒与我们交谈了。

所谓万事有度可量,万物有尺可量,物极必反,“物往贵处说,人往年轻讲”一样要遵循这个定理。其实,说白了,这就是投其所好。当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光明正大的,无论对自己、对方还是社会,都是没有害处的。相反,这种说话的技巧往往能给对方、给社会带来正能量。这样的“美丽的错误”与“无害的阴谋”,是值得我们提倡的。

赞美本就是说人好话让人开心的行为,所以,情商高的人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投其所好,要挠到对方的“痒”处,只有这样的“恭维”才是有效果的。如果你不懂其他的赞美技巧,那不妨从“遇物加钱,逢人减岁”开始吧,这也不失为聪明之举。

7.谈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聊对方得意的事,能勾起对方跟我们交流的兴趣,而谈对方感兴趣的事,则能打开对方的话匣子,使其彻底投入到与我们的交谈中。所谓志趣相投,便是如此了。

卡耐基说过:“如果想要交朋友,并成为受人欢迎的说话高手,就要用热情和生机去应对别人。接触对方内心思想的妙方,就是和对方谈论他最感兴趣的事情。”

美国耶鲁大学文学教授、散文家威廉·菲尔普斯曾在《人性》中写道:

在我8岁的时候,有一次周末我在姑妈家玩,其间一位中年男子来姑妈家做客,一阵寒暄过后,他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我的身上。

当时我正巧对船舶很感兴趣,于是来访者便与我讨论起这个话题,他谈话的方式在我看来非常吸引人。在他走后,我激动地谈起这位来访者——他真是个学识渊博的人!

姑妈告诉我,他是纽约的律师,其实对船舶一丁点儿都不关心,他对这个话题其实半点兴趣都没有。“但他为什么总谈论关于船舶的话题呢?”

“因为他是位绅士,他看出来你对船舶很感兴趣,于是就谈一点自己有所了解又能让你开心的东西,这样能使他更受人欢迎。”

一般情况下,当人们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就会投入十二分的热情,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汽车、文学娱乐、科学研究……所以,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想和别人聊得投机,就需要学会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开始说起。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遇到和自己有共同话题的人,往往能够很快接受对方,而遇到一个兴趣不合的人,哪怕半句话也不想与他说。可见,说对方关心和感兴趣的事,本质上就是激起对方谈话的欲望,使对话能够进行下去。

而且,从个人的表达能力上来说,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言善辩,但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每个人都能侃侃而谈,而且充满了激情。比如,你跟一个爱好汽车的人谈汽车,他必然会舌灿莲花,相反,你跟一个热爱游戏的人谈书籍,他将会非常反感。

因此,谈论别人关心的事,其实也是一种隐性的赞美,会让对方生出成就感,不至于在交谈中陷入“不知道该说什么”的尴尬境地。自然,用这种方法来博取对方的好感和维系彼此的感情,也是非常有效的,没有人会拒绝一个兴趣相同的朋友。

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就是一个精于此道的人。据文献记载,但凡拜访过他的人,都会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惊讶,有人甚至回忆说:“无论对方是一名牛仔,还是一位骑兵,抑或纽约政客、外交官,罗斯福都知道该对他说什么话。”

罗斯福是怎么做到的?原来,每当有人来访的前一天晚上,他都会翻读这位客人特别感兴趣的话题的资料。他知道,找准话题,是打动对方心灵的最佳方式。

可见,想要准确把握对方感兴趣的事,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我们必须花时间去了解这个人,只有真正了解了这个人,我们才能把握其感兴趣的事。

那么,除了事先了解对方,还有没有什么其他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把握对方感兴趣的事呢?比如,当我们临时约见了一位不太熟悉的人时,又该如何谈及对方感兴趣的事情?老实说,这个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多找话题,一个个试探。

当然,在这个试探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谨慎对待,细心观察,留意对方的每一个细节变化。一旦对方对某个话题产生厌烦甚至抗拒,我们就应该立刻抛弃这个话题,如果因为某个话题不合对方胃口,反让对方对我们产生反感,那就太可惜了。

通常情况下,当我们与不太熟悉的人或者陌生人交谈时,在不知道对方兴趣爱好的前提下,比较稳妥的方式之一是从对方从事的工作说起。毕竟,大多数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另外,我们也可以从时下比较热门的话题入手,娱乐八卦、热点时事、历史旧闻、科学前沿……总有一个话题是对方比较感兴趣的。

当我们去了解一个人的爱好和兴趣的时候,我们就能快速地弄明白,他喜欢什么方面的东西。如果我们恰好在这方面又了解颇深,就可以与对方相谈甚欢了。

总而言之,当我们对别人感兴趣的时候,就是别人对我们感兴趣的时候。情商高的人懂得利用对方感兴趣的事为自己铺路架桥,从而快速实现双方的深度交流。

8.赞美的时候要真诚

赞美的好处不言而喻,马克·吐温就曾说过:“我能为一句赞美而不吃饭。”但是如果为了赞美而奴颜婢膝,刻意讨好对方,那就不是赞美,而是给人做奴才了。

赞美的方式、次数以及程度,要因不同的场合、对象而有所区别,如果盲目赞美,很可能适得其反。也就是说,适度的赞美能赢得好感,过度的赞美惹人厌。

刚进公司的时候,宋玉生就知道自己的上司喜欢喝茶,而他家是云南的,在那种从小耳濡目染的环境下,他对茶也有一定的研究。所以春节回家的时候,他就从自家茶园给上司带了一些茶叶。上司收到他的礼物后,非常高兴。

有一次,部门要举行茶话会,急需大量茶叶,上司就找到了宋玉生,表示希望他能为这次活动提供茶叶。一位跟宋玉生要好的同事连忙给他使眼色,让他赶紧答应下来。宋玉生明白这位同事的意思,无非是帮了上司这个忙之后,能更讨他欢喜罢了。

不过,宋玉生却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说道:“领导,如果我提供茶叶的话,最多只能按市场价的八折走,毕竟那是我父母的经济来源,一家人靠它吃饭呢。上次给您带茶叶,那是我个人对您的心意,而这次是公司活动所需,我可能不能无偿提供。”

本以为上司听到这话后会生气,没想到对方竟然笑着说:“那是应该的,小宋啊,你能将事情分得这么清,很不错,就按你说的办,打八折,不过要快啊。”

与人交往,适度地投其所好,体现的是我们对对方的尊重,这是一种礼尚往来的交际礼仪。毕竟,没有谁会真正拒绝与一个对自己心怀敬意的人交往。但如果将这种投其所好放大,变成刻意的讨好,那就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和猜忌了。对方会想,这个人这般处心积虑讨好我,是不是想从我身上得到些什么,又或者想害我?

一旦对方产生这种想法,就会在心里竖起一道墙,接下来的交往中,你就很难让他付出真感情了。生活不是演戏,很少有人会在明知对方对自己有所企图的情况下,还继续跟他交朋友,即使还有人际场合上的来往,也不过是打着彼此利用的心思罢了。

比如,公司来了一位漂亮的新同事,一般而言,称赞对方一句“你好啊,美女”或者“你很漂亮”,给人留下良好的初次印象就够了。但如果你还要不停地找形容词赞美她,就会引起她的警惕,以为你对她“有意思”,搞不好人家就会对你敬而远之了。

因此,与人交往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赞美的尺度,可以投其所好,以动其心,但绝不可以刻意讨好,自贬身价,平白地让人瞧不起。通常情况下,谄媚的人都是惹人厌的,给人一种随时觊觎别人好处的感觉,这样的赞美是失败的,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此外,在一些严肃的交际场合也不宜过多赞美别人,以免与整个气氛不协调,影响表达。

不过,当下有很多人对“投其所好”这种行为存在误解,认为这就是小人行径、拍马屁的行为,是可耻的,以至于不屑这样做,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这么极端。

诚然,在职场中,有很多人利用“投其所好”这种行为,为自己谋取私利,危害整个团队、部门和企业。但是,这是使用者本身的素质所决定的,跟这种行为本身无关。从本质上来说,投其所好,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基本礼仪,更是对他人的尊重。

试想一下,明知道对方忌口,不吃荤食,结果每次聚会的时候都只点荤菜,这岂不是无视对方的感受?再比如,明知道对方是某某明星的狂热粉丝,结果在跟他相处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谈起那位明星的一些负面新闻,这难道不也是一种伤害吗?

情商高的人懂得抓住对方的兴趣爱好,适当地投其所好,这不仅仅是出于拉近彼此关系的考量,更是表达自己的善意和尊重,告诉对方:你喜欢的东西很好,我也很欣赏。这样一来,对方就会感觉自己得到了认同和支持,不管双方接下来是成为朋友还是陌生人,但至少不会起冲突。谁也不希望自己眼中的美好,被别人评为垃圾,不是吗?

总而言之,与人相处,赞美必不可少,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把握其中的尺度,万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刻意地讨好和迎合,只会让人在心生警惕的同时,降低对我们的评价。一个情商高的人,是将自己放在与对方平等的位置上,然后运用一些小技巧,使双方能够快速增进感情,而不是将自己视作奴才,对人卑躬屈膝。

同类推荐
  • 开心

    开心

    你常常小题大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吗?何谓成功?你脑子里是否总是塞满了别人的意见?人人都希望开心、快乐,可为什么你又常常与自己过不去?在《开心》一书中,台湾两位心理学家为你提供了数十个创意思考的“开心”之道:反复对自己说:“不要为小事抓狂。”想想你拥有什么,而非你想要什么;明白挫折是人生的常态,顺利才是意外;人应该为自己而活,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生命必须往前看才活得下去;生活中,应常想:“能有,很好;没有,也没有关系。”把应该做的事转念变为喜欢做的事;遇到好事要感恩、随喜,遇到不如意事要面对、接受并放下。
  • 提高文章写作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文章写作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怎样提高学生的文章写作能力呢?这个问题很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无数的语文教师同时也困扰着许多学生家长。文章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非常重要,本书为学生讲述了很多写作方面的技巧、方法。如“创新带来陌生化效果”、“写作的主题要创新”、“写作的思路要创新”、“叙述的技巧”、“开头引人入胜,结尾耐人回味”、“语言要富有表现力”等。希望能对学生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 赢在高考心情

    赢在高考心情

    世界本来就是一朵微笑的花,高考也是。但是偏偏有些人就将它们视作魔鬼、梦魇。懂得欣赏,才能有所得。当你对它们微笑,才能看到它们的美好。高考原本就不是什么炼狱,而是一场风景。也许终点并不是最重要的,当你享受这场磨砺带给我们的种种给予,你就会最终走到你想到达的地方。享受现在吧,享受这本书为你带来的心灵的盛宴吧!
  • 左手增广贤文,右手小窗幽记

    左手增广贤文,右手小窗幽记

    没有多少人能傲视天下,也没有几个人能看透人生。世俗中难免为名利所累,众人都说,视名利如粪土,但谁又能抵挡得住诱惑?据说晋朝的狄希酿得好酒,人饮后能醉千日。而今日醉心于名与利者,无一日不醉。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自古皆然。如果能从醉中醒来,需要服上一剂清凉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增广贤文》和《小窗幽记》都是一剂普惠人间的清凉散。
  • 卓越女性:女性未来生存与处世的10大卓越追求

    卓越女性:女性未来生存与处世的10大卓越追求

    成功的女性身上自有许多美好的精神和思想,完全可以借鉴和发扬。本书介绍了关于生存质量、处世能力、社交关系、语言表达、礼仪礼节、购物消费、婚姻家庭等女性未来生存与处世的十大卓越追求。
热门推荐
  • 王火文集·第四卷:节振国和工人特务大队 一个京剧女演员的传奇

    王火文集·第四卷:节振国和工人特务大队 一个京剧女演员的传奇

    《王火文集·第四卷》收录了王火先生各时期创作的各类小说——长篇、短篇小说作品共九个:长篇小说《英雄为国——节振国和工人特务大队》、短篇小说《心弦铿锵》《春风桃李》《死亡钻石》《流星》《天下樱花一样红》《错误的歉意》《“东方威尼斯”一个京剧女演员的传奇》。其中长篇小说《英雄为国——节振国和工人特务大队》,是以抗日英雄节振国为主人公的一部传记性传奇小说。小说描写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由节振国带领的工人游击队在唐山及冀东地区打鬼子、除汉奸、平土匪及在日本鬼子血腥扫荡中打击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描写了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是一部史诗性文学作品。
  • 娇妾难寻

    娇妾难寻

    她是罪臣之女,家门破败之后被世子爷圈养外宅,原以为此生就在这狭小的宅子里了此残生,却意外的重获爱情。
  • 阿弥陀经通赞疏

    阿弥陀经通赞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傲娇相公:娘子,乖乖听话

    傲娇相公:娘子,乖乖听话

    第一次见面,他便劫持了她,她磨牙,下一次一定要让他跪下求饶。第二次见面,他又解救了她,好吧,有颜值就是逆天,她大发慈悲地放过他就是。第三次见面,两人知道对方身份,相看两厌,但莫名其妙的婚约是什么鬼?当相府奇葩大小姐遇上皇室怪异二皇子,到底谁能压谁一头?
  • 每天学点心理学

    每天学点心理学

    本书内容丰富全面,实用性、可读性强,以理论联系实际,以事例为佐证,将心理学知识和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应用结合起来,同时书中介绍了一些使用的经典心理学定律,让你打破思维定式,走出竞争困境,学会利用心理力量赢得幸福与成功。
  • 密道追踪

    密道追踪

    自杀前发誓,如果能拿到援兵虎符,就将复活。耶律乞努的坟冢被另外一个盗墓门派卸岭压制千年。但是卸岭的一个叛徒,正在试图将耶律乞努复活。随着老沙和大拿进入地下,发现,复活一事根本就是子虚乌有,钢厂地下实际上是一个通往平时空间的途径。要复活的并非耶律乞努和他的阴兵,而是来自于另一个镜像空间的军队!而连接镜像世界两边的,竟然是一条活在地下几千年的大鲤鱼,这条鲤鱼的巨大,已经完全超出了人类的想象。鲤鱼一旦惊动,就会引起灾难。事态进一步复杂,现在不仅要把耶律乞努送回镜像世界,而且老沙的大拿,要也要跟随进入到镜像世界里,去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The Enchanted Island of Yew

    The Enchanted Island of Ye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孩子拖拖拉拉,妈妈怎么办

    孩子拖拖拉拉,妈妈怎么办

    孩子拖拉的毛病并不是一天就能产生的,而且他那让我们倍感头疼的磨蹭举动,也不全是他自己的原因。其实仔细想一下,我们的很多言行,比如老是催促他,其实恰恰就是孩子变得拖拉的“罪魁祸首”。因此,要改掉孩子的毛病,我们首先就要作出改变。
  • 砚田笔耕记:田本相回忆录

    砚田笔耕记:田本相回忆录

    本书为“东方学人自述”丛书之一种,系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曹禺研究专家田本相先生个人回忆录。全书在表层的个人经历书写中,写出对人生、对祖国、尤其是对学术、对戏剧的情思以及不懈的追索和探求。作者的学术经历和治学经验,对读者有较强的启迪作用。
  • 马化腾的资本

    马化腾的资本

    腾讯公司1998年成立,在创始人马化腾的带领下,公司实力由弱变强,员工人数由少变多,公司业务由结构单一化到生态多元化,腾讯公司从一个当初整天吃不饱的“小企鹅”发展到如今的“企鹅帝国”,堪称中国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经典神话。本书所讲述的既是马化腾历经时间沉淀的商业智慧和人生感悟,更是马化腾驰骋商场多年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