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09300000010

第10章 我之学校观

导读

“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改造社会环境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应当改造的一丝一毫都不肯轻松过才能表现真精神。师生不能共同改造学校环境而侈谈社会改造,未免自欺欺人。”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叫人早死几年。

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的才算是活学校。死学校只专在书本上做工夫。间于二者之间的,可算是不死不活的学校。

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他们必须是共甘苦。甘苦共尝才能得到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国家大事,世界大势,亦必须师生共同关心。学校里师生应当相依为命不能生隔阂,更不能分阶级。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人只晓得先生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力量之大。先生与青年相处,不知不觉的,精神要年轻几岁,这是先生受学生的感化。学生质疑问难,先生学业片刻不能懈怠,是先生受学生的锻炼。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好现象。总之:师生共同生活到什么程度,学校生气也发扬到什么地步,这是丝毫不可以假借的。李白诗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好比是学生的精神。办学如治水,我们必须以导河的办法把学生的精神宣导出去,使他们能在有益人生的事上去活动,倘不能因势利导,反而强事压制,那么决堤泛滥之祸不能幸免了。

康健是生活的出发点,亦就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学问、道德应当有一个活泼稳固的基础,这基础就是康健。俗话说:“百病从口入。”同志们务必注意,办学校是要从厨房饭厅办起的。

生活之发荣滋长必须有吸收滋养料的容量。学校教职员必须虚心,学而不厌。我以为不但教师要学而不厌,就是职员也要学而不厌。因为既以生活为学校的中心,那么各种事务都要含有教育的意义。从校长起一直到厨司校工各有各的职务即各有各的学问要增进。增进之法有二:一是各有应读之书必须读;二是各有应联之专家同志必须联。一个学校要想有美满的生活,必须和知识的泉源通根水管使得新知识可以源源而来。

学校生活只是社会生活一部分。学校不是道士观、和尚庙,必须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要有化社会的能力,先要情愿社会化。

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改造社会环境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全校师生应当以美术的精神共同改造学校环境。凡应当改造的一丝一毫都不肯轻松放过才能表现真精神。师生不能共同改造学校环境而侈谈社会改造,未免自欺欺人。

高尚的生活精神不用钱买,不靠钱振作,也不能以没有钱推诿。用钱可以买来的东西,没有钱自然买不来。用钱买不来的东西,没有钱也是可以得到的。高尚的精神如同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一样,是取之无尽、用之无穷的。没有钱是一事;没有精神又是一事。有钱而无精神和无钱而有精神的学校,我都见识过。精神是不靠钱买的。精神是在我们身上,我们肯放几分精神,就有几分精神。不关有没有钱,只问我肯不肯把精神放出来。

我们要学校生活(生)长得敏捷圆满,就得要把他放在光天化日之下。太阳光底下可以滋长,黑暗里面免不掉微生物。所以我主张学校要给人看。做父母的,管学务的,以及纳教育税的人都要看学校,要学校改良。做校长的,做教育的都要欢迎人参观批评以补自己之不足。学校放在太阳光里必能生长,必能继续不断的生长。

我对于学校悬格并不要高,只希望大家把学校办到一个地步:情愿送亲子弟入校求学就算好了。前清往往有办学的人不令子弟入学,时论以为不恕。现每主持省县教育者,亦颇有以子弟无好学校进为虑,甚至送入外人设立学校肄业。真正令人不解。我要有一句话奉劝办学同志,这句话就是“待学生如亲子弟”。

(1926年)

同类推荐
  •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本书汇集了广州市第一幼儿园60年幼教工作的教育科研成果,分为三个分册,分别为《保育员工作手册》《新教师工作手册》《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本书内容涵盖幼教工作的各个方面,来源于幼儿园60年实际工作的研究总结,其内容丰富,操作性强,是幼儿园幼教工作者实用的参考书。
  • 不一样的童年:中国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

    不一样的童年:中国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

    书中通过案例全面分析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在家庭、学校、社区、同辈群体中的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的获损情况,提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方治理的建议,从实质上推动了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问题的解决。
  • 信仰追问

    信仰追问

    这本小册子,所说的信仰,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恪守的个别信念或信条,而是关于信念的系统化的理论思考,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关于信仰问题的不懈探求与追问。在论述信仰这一哲学味很浓的较为玄奥的问题时,作者梳理出101个问题,采用哲学随笔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来:何谓信仰、谁在信仰、信仰什么、怎样信仰、信仰何用,极富哲理的语言,给人以思辨的体验和一种精神的愉快。
  • 平民上名校:哈佛学生对美国教育的思考

    平民上名校:哈佛学生对美国教育的思考

    哈佛大学教育专业研究生的教育随笔,观察记录中美两国教育的差别,具体而微地探讨了美国教育各方面,包括美国学校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水平与美国家庭教育特点等,以作者亲身经验为实例说话,为你全面介绍美国的教育。
  •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部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落实这一战略任务的基础工程,深化理论武装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
热门推荐
  • 高晓声的鱼水情

    高晓声的鱼水情

    这里所谓的“鱼水情”,是指高晓声对鱼和水的感情。高晓声的家乡是江苏常州武进。这里是典型的水乡。河浜纵横交错。高晓声从小迷恋水和鱼。对家乡的水和水中的鱼有超乎寻常的感情。在新文学作家中,沈从文对水的描写早为人称道。也生长于水乡的汪曾祺,在作品中对水也有独特而精妙的表现。而高晓声对水的表现,绝对不在任何人之下。至于写鱼,在中国作家中,我没有见过可与高晓声媲美者。可以说,高晓声是把水写得最好的中国作家之一,而是把鱼写得最好的中国作家,没有“之一”。高晓声的散文《我最熟悉的地方》,对家乡有过介绍。
  • 太剑

    太剑

    徐川,一个活生生的屌丝,不知踩了什么狗屎,一觉醒来,居然莫名其妙被穿越到了一个修仙者的世界。悲催的成为了一家铸剑师的传人,铸剑技术没来得及学会,这便宜父母就双双归天了,无奈之下,扛起家传断剑剪道抢劫,没料到反而被抢……
  • 奇妙的男女心理学

    奇妙的男女心理学

    这个世界,女人总想变着法地改造男人,男人总想变着法地躲避女人。男人和女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幸福不能像打开盒子一样简单?本书告诉男人、女人要珍惜拥有,互相理解,给自己、给爱人营造一个心灵的港湾。本书带你走进人的内心,和你一起去窥视男人和女人的那些心事。
  • 最深的爱,最好的你

    最深的爱,最好的你

    一部孤注一掷的情深恋,一场真心错付的复仇记。于她,想要完美恋人,却是在复仇之后。于他,想完全拥有她,在她没爱他之前。因为幼时遭逢家庭巨变,父母双亡的陆璃被展母收养,与展皓同住一个屋檐下。十几年的光阴里,两人一起成长,展家上下无人不知,展皓将陆璃宠成了宝。哪知展皓早在不知不觉间对陆璃情根深种,陆璃却一心一意只当展皓是亲人。为了完成复仇计划,陆璃借故接近以风流闻名B城商圈的宋枫城,试图通过他找到扳倒宋家的缺口。她以为一切都不过只是演戏,却不想宋枫城这个风流浪子对她一见倾心;她以为整个计划完美无缺,却没料到将自己和展皓一同卷入危险的漩涡。当假戏真做的完美情人对上心机深沉的青梅竹马,当复仇大计开始影响到身边人的安危,陆璃还能否坚持这条复仇的不归路?展皓与宋枫城一较高下后,谁又能最终抱得美人归?
  • 三爷的刁蛮小娇妻

    三爷的刁蛮小娇妻

    夏梦寻一不小心赶了个时髦穿越。。。穿越后便如何花样赚钱,成了京城第一首富。无奈碰上了腹黑王爷处处与她做对,还说要娶她,哎,肿么办。。。
  • Arms and the Man

    Arms and the 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悲哀也该成人了

    悲哀也该成人了

    《悲哀也该成人了》收录了严力从1970年代到2015年的诗歌70首。每一首都是严力各个时期的代表作。
  • 和你在一起的每一个雨天

    和你在一起的每一个雨天

    “每一个雨天,都有你陪伴的辰光”——丸语儿《呆萌妹妹》–夜幕降临,外面夜雨寄北,……
  • 重生暖婚:甜妻求抱

    重生暖婚:甜妻求抱

    一个重生追夫的小甜饼。兜兜转转,我发现我最想要的,还是那个可以把我宠成孩子的你。
  • 李公案奇闻

    李公案奇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