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车是从很远的上游镇上方向驶来的,车身灰不隆冬,脏的要命,像是刚从稀泥坑里洗过澡一样,里面黑压压的塞满了人。
一天就两趟车,早上一班,下午一班,要是错过了这班,就走不成了。
张三晕车,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车上没有空座位,窗子紧闭,一上车,一股酸臭刺鼻的怪味就扑鼻而来,想必是有人晕车呕吐在地上了,浓重的车油味混合着车上的酸臭,加上韭菜包子、煮鸡蛋味儿什么的,真心熏得人难耐。
这种环境下,张三知道自己顶不了多久,想要不晕车,她只能坐在副驾驶或是靠门边的位置,并且一定要靠着窗户,窗户还要至少开个一指宽的缝隙。
即便是这样,也不能完全保证!
勉强挤在人堆里,车门一闭,司机一脚油门,还没来及扶住任何东西的时候,身子一个趔趄,她也就晕乎的差不多了。
母亲紧紧拉着她,让她扶着别人的靠背,这样才勉强稳住脚。
班车小,没有行李舱,过道都挤满了人,还塞满了大包小包,包袱上也坐了些人,有的双手塞在袖口里,低着头在冲瞌睡,有的在打扑克牌。
她很羡慕那些不晕车的人,还有那些在哪里都能睡着,也能自娱自乐的人。
寒冬腊月的,大家出门也都穿得厚实,大部分人的身上,都裹着厚厚的棉裤和袄子,她跟母亲穿得算是比较单薄的。
母亲的打底衫外面,好像就只穿了一件往年的咖色大衣,她也就秋衣外面套了个毛坎肩,再外穿一件牛仔夹克。
这些都是半新不旧的衣裳,平日也舍不得穿,出门在外,不能穿得太寒酸,张三也耐冻,打小不愿多穿衣服,超过三层,就觉得浑身不舒服,活动不开手脚。
走在路上感觉不到太冷,车上人多,也还好,面前的男子穿得很厚,全副武装,头戴I雷I锋帽,身穿军大衣,脖子上还围着长白围巾。
一张瘦长的瓜子脸,面上比较白净,三十多岁的样子,人长得不丑,但也是过目即忘的类型。
此刻,他正眯着眼睛,抱臂仰头靠在椅背上,豁着嘴巴呼呼大睡,脑袋就跟个拨浪鼓一样,随着车子的颠簸摇摆,在靠背上来回晃动。
班车的终点是九河镇,跟母亲上了车,“紫珠林”跟她干爹的事,母亲便没给她接着讲了,说是晚上再给她讲。
没走多远,车子就慢下来了,售票员见路边有人,就开门一个劲儿地招呼:
“老乡到哪儿?走不走?”
路边的人,看到车上人太多就皱眉头,有的一闻车上的味儿,就犹豫当天走还是不走,售票员就下车边拉边说:
“大哥、大妹子,要走就赶紧上车吧!今儿后头没车了,就这一趟!沿途有好多人下车的,到时候就松活了,里边儿还有地方,来吧,你们到哪儿下?”
此话一出,大多都会上车,然后,售票员再对车里的人大声喊几声:
“都往里走走喔,别都挤在门口,谁的那个包袱也挪挪,别挡在道上。。。。。。”
就这样,又塞了几个人进车,一路只见陆陆续续有人上车,中途下车的乘客却少得可怜。
车子走走停停,摇摇晃晃,张三头晕恶心实在扛不住了,闭着眼睛,把脑袋抵在别人的椅背一侧,也不是办法。
她晕车从来不吐,就是特别难受,还是那种哈欠连天,泪眼汪汪,头晕目眩,胃里也是翻江倒海般的难受。
整个人都不好了,她想蹲下,她想下车,站着的母亲想把她揽在怀里,那不是一个好办法,只会令她在车子的颠簸摇晃中更加难受。
就在这时,有人轻轻拍了几下她的胳膊。
“小姑娘你坐这儿吧。”
说话的人,正是那个“军大衣”同志,说着,已经起身给她让出了位子,她虽然急需要坐下来,但还是觉得不太好,要是人家也是到九河镇的,那路程还远着呢!
“没事儿,我不晕车,也坐着久了,站起来活动下。”
他像是看穿了她的心思,见对方如此善解人意,她本就求之不得,也就不客气了。
想让母亲先坐着休息下,母亲却死活不肯,说她没事,忙与那男子道谢。
坐下后,难受并没有缓解太多,车里太闷了,她眼巴巴地望了几眼玻璃窗,好想伸手把它打开一点。
想着车里这么多人,都没有一个人提出要开窗子透气,想必都怕冷才没开,所以,她也只好忍着了。
同排靠窗的大婶子见她晕车的紧,就说:
“孩子,我给你开点窗子缝儿透透。”
那婶子还跟她换了位置,并对她母亲说:
“大妹子,你跟孩子一起坐这儿吧,我还有一小会儿功夫就到地点了。”
母亲道了谢,坐下后把她揽在怀里,趴在母亲腿上,有新鲜空气透进来,她感觉好多了。
她很感激给她娘俩让座的人,还有那些站在风中发抖的人为照顾她晕车,而没有提出让她关闭玻璃窗。
她自我感觉能抗一会儿了,就把玻璃窗关了,那些叔叔阿姨却笑着说:
“没事儿,你开着吧,晕车不好受,车里人多空气不流通,通通风也挺好的。”
别人照顾她,她也尽量替别人着想,只在实在扛不住了的情况下才开一点窗。
只不过,军大衣同志把座位让给了她,自己却一直站着,这令她心里挺过意不去的,中途几次想跟他换回来,他都不换,好在几站后有几个人下车,他又重新有了座位,她才安心。
天麻麻黑了,才到达九河镇。
九河镇离码头还有些距离,母亲由于有年头没有到这地方了,日新月异的,一切在她眼里都变得很陌生,下车后,有点懵圈,不懂该朝什么地方走了。
很多人朝她们涌过来,问她们到不到这儿,到不到那儿的,还有些老头、老太,挎着篮子不停兜售着他们的货物,还有衣衫褴褛的叫花子,佝偻着身子朝她伸手要钱。。。。。。
母亲紧紧拉着她的手,深怕她走丢了,老叫花子也一直缠着她们母女,看着她年纪大了,大冬天的,瘦骨嶙峋的腿都露在外面,实在看不过去,母亲就在小摊上买了个米浆馍给她。
那时候的米浆馍才三毛钱一个,一共买了三个,给了叫花子一个,张三晕车没有什么胃口,母亲也不想着要吃东西,就放进了书包里背着。
打算问问路边摆摊儿的人,码头是不是挪地方了,那军大衣同志恰巧还没走,正挤在旁边摊子边买肉夹馍,见她们一脸迷茫的样子,就很热心地问她母亲,是不是趁着放寒假,带孩子走亲戚不认识路了?
聊了几句,才晓得人家是本地人,为她们细说了路线。
母亲大概估摸了一下到小姑夫家的时间,担心到时候太晚了,为了免得夜里打搅人家,就决定先在小镇上找个便宜的旅舍安顿一夜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