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一定要有远大的志向,更要有敢于拼搏的气魄,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财富,才能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界。所有成大事者都是那些有远大志向并敢于尝试的人,就像胡雪岩说的一样:『人一生如果不经受挫折怎么能功成名就呢?只会享受生活安逸的人,志向不会广大,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经受得起磨难,眼光更要放得长远。』
有挣大钱的志向和眼光
人一生如果不经受挫折,怎么能功成名就呢?只会享受生活安逸的人,志向不会广大,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经受得起磨难,眼光更要放得长远。
——胡雪岩
胡雪岩以先秦时期商业巨贾吕不韦为楷模,不计成本地“经营”人:既经营自己的人生,也经营别人。在这种双重经营之中,胡雪岩慢慢地靠近了自己的理想:拥有很多很多的财富。
胡雪岩是安徽绩溪人,幼年丧父,家庭贫困,生计无靠。为了养家糊口,胡雪岩从小就到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在这段时间里,他干的是粗杂脏活,从扫地到倒便壶无所不做。但是胡雪岩的聪明好学、勤快、善解人意、能言善辩的特性很快赢得了钱庄老板的赏识。因此,三年满师之后,胡雪岩顺利地成了这家钱庄的“伙计”。
因为生活的贫困,性格的坚强让他从小就立下了很大的志向:拥有很多很多的钱,不再让别人看不起。俗话说,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这对于做事情而言,对于诸如胡雪岩之类的商人来说,则是有多大的志向就做多大的事。
胡雪岩经常单独负责催款收账,从未出过任何纰漏,因此很快就被一个叫“大伙”的张胖子看中,被派去分管“外场”。这期间,胡雪岩也不负东家所望,将“外场”打理得妥妥帖帖,并且把钱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的关系也处理得十分融洽。
在别人看来,年轻有为的胡雪岩对生活应该满足了。可是胡雪岩并不这么想,在他心底里,他并不安于做钱庄的伙计,而是自幼就怀有建立不世之功的抱负。可惜自己身份卑贱,没有本钱,壮志难酬。他之所以入钱庄当伙计,其实就是为以后的志向而积累经验。
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分管“外场”期间,胡雪岩明白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要想实现自己挣大钱的志向,就必须有远大的眼光,否则仅凭一个钱庄小伙计的身份,是无论如何也做不成大生意,挣不到大钱的。
这时,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出现了。
有一天,胡雪岩刚收完一笔账回来,在“梅花碑”一家茶馆喝茶,正好看见总是穷泡茶馆的王有龄走了进来。胡雪岩知道王有龄祖籍福州,满腹经纶却一直怀才不遇,处境异常艰难。虽然其父曾是分发浙江的候补道台,在杭州居住数年,只可惜一直没有担当过什么好差使,最终落得疾病缠身,心情抑郁,客死异乡。
王有龄的父亲死后没有留下多少银两,而又要将其父的灵柩运回老家福州,花销不少,而自己在老家也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索性也不回乡,就奉母寄居于此。眼下他举目无亲,潦倒落魄,无所营生,故常来此处泡茶馆,以解烦闷。
胡雪岩顺势和王有龄聊了起来,聊到伤心处,王有龄向胡雪岩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郁闷之情:“先父在世时,曾给我捐了一个‘盐大使’衔,但只是一个虚衔,要想补缺,就得到吏部去报到,然后抽签分发候补。可是我现在身无分文,也就不能去吏部报到,所以也就无所事事。浙江沿海虽有几十个盐场,却没有我的份儿。”喝了一口茶,王有龄继续说道,“如果境况允许的话,我倒是想‘改捐’,做个知县。‘盐大使’管盐场,收入虽然不错,但没有意思;知县虽小,却是一县父母官,能杀人也能活人,正所谓‘宁为鸡头,毋为牛后’。我不愿做‘磕头虫’,也不愿做只会摇尾巴的狗。”
王有龄的一席话,使胡雪岩肃然起敬。他心头不由一亮,眼前的王有龄绝非等闲之辈,若助他进京“投供”,日后定有出头之日,成为助己飞黄腾达的靠山。而正好胡雪岩的身上有刚刚要回来的500两的银票,这岂不是天作之合?
在王有龄醉心于茶水苦涩的时候,胡雪岩已经开始动自己的心思了。在王有龄将一杯苦茶喝完的时候,胡雪岩的决定也做好了。就在王有龄准备起身告辞的时候,胡雪岩满脸笑容地将他叫住了:“老哥不忙走,请看一样东西。”胡雪岩从衣兜里掏出个包,一层层打开,露出一张五百两的银票。
王有龄盯住银票,如做梦一般。当他听胡雪岩说要把这张银票送给他进京“投供”时,他怎么也不肯接受。这么大一笔钱,没有人敢替他作保,他也实在是偿还不起。
然而,当他感知胡雪岩是真心实意,绝非儿戏时,他又感动万分,热泪滚滚,倒头便要下拜。胡雪岩慌忙扶住他,随后两人互换帖子,结拜为弟兄。胡雪岩又唤来酒菜,举杯庆祝,两人已如同亲弟兄一般。
胡雪岩最终为自己的“义举”付出了惨痛代价。
钱庄老板得知胡雪岩将五百两银子“借”给一个陌生人后,不禁勃然大怒,更是痛心疾首。张胖子还诬蔑说他在外吃喝嫖赌花光了银子,并以此作为借口加以搪塞罢了。
不过,此时即使将胡雪岩打死骂死也无济于事,钱庄老板只得将胡雪岩扫地出门。
胡雪岩做出了这等“傻事”,一时被杭州的金融界传为笑柄。私自将钱庄的钱赠予人,这个小伙计的胆子也真够大的,以后谁还敢用这样的人啊?胡雪岩深知自己在杭州已无法立足,只好去了上海,经别人介绍,打起了零工,专做一些扫地挑水的粗活。
日后提及此事,胡雪岩说道:“襄助王公进京投供,事后连累我丢了饭碗,我当时一点儿顾虑都没有,更没有半点后悔的意思。为此遭受生活的困顿,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受人歧视是在所难免的。可是,人一生如果不经受挫折,怎么能功成名就呢?只会享受生活安逸的人,志向不会广大,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经受得起磨难,眼光更要放得长远。”
王有龄北上途中,也算好运,遇到了“总角之交”——时任江苏学政的何桂清。有了这重关系,王有龄回浙江后,很快就成了巡抚黄宗汉的红人,顺利成为了“海运局”的坐办。此后,王有龄官运亨通,在政界上很快得以青云直上。
王有龄当然知道饮水思源。为了报答胡雪岩,王有龄对梦寐以求拥有自己钱庄的胡雪岩给予了大力的支援。王有龄以巡抚之职通令全省:“凡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公款往来,必须由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来汇兑,否则不予接纳。”胡雪岩凭借王有龄的帮助,创办了自己的“阜康钱庄”,短短10年,家财暴增至数千万,富可敌国。
自立门户,创立“阜康”钱庄
做生意,既要有远大的眼光,又要有锐利的眼光。有远大的目光,才能从长远和大局考虑问题,而不是鼠目寸光,或步人后尘;有锐利的目光,才能审时度势,将天时、地利、人和汇于一身,生意无有不成。这就是气魄,一种强烈的自立门户、纵横天下、开疆拓土、驰骋一方的气魄。
——胡雪岩
胡雪岩之前,山西人掌控的北方票号在财货流通领域一枝独秀。南方只有苏淞杭一带零散的钱庄分布,彼此间往来极少,不成气候。胡雪岩的钱业网络形成后,逐步完善了南方的财货流通,形成了“北票南庄”的大格局,一直持续到二十几年后胡雪岩的事业衰落。而胡雪岩之所以能够和山西票号分庭抗礼,正是因为他敢于自立门户、开疆拓土的气魄。
胡雪岩总觉得,做生意挣大钱,总不能在别人的屋檐底下进行。要想把生意做好、把生意做大就必须要自立门户,给自己确定一个方向,设定一个目标,然后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一个一个方案。如果生意人这一点也做不到,十之八九就不能成功,或者说发展很缓慢。正是考虑到这一点,胡雪岩当初并没有回到“信和”钱庄,而是开始张罗自己的“阜康”钱庄。
王有龄得胡雪岩资助进京捐官,一切顺利,回到杭州,很快获得了浙江海运局坐办的肥缺。王有龄知恩图报,一回到杭州就四下里寻访胡雪岩的下落,即使自己力量有限,也要尽力帮他。而且,王有龄还特别希望胡雪岩能够留在衙门里和自己一起做事,依王有龄的想法,一方面自己确实需要帮手,另一方面,适当的时候,胡雪岩自己也可以捐个功名,也会有发达的机会。
不过,胡雪岩却不愿意如此安排,当王有龄问起他的打算时,他的回答很干脆:“我想仍旧要干老本行。”胡雪岩说的要干老本行,自然是指还是去干他干过的钱庄,他是要开办自己的钱庄。
可事实是,那个时候,他还连一两银子的本钱都没有。怎么办?先从运粮开始吧。
在王有龄的帮助下,胡雪岩不再做钱庄的“小伙计”,而是自立门户,贩运粮食。他在官与商之间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自此走上了从商的坦途,事业日渐发达。然而粮业运输并不是长久之计,毕竟季节变化大,收入并不稳定,而要想每年每月都能有稳定的收入,办钱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他看准开钱庄不仅是他能够安身立命的一桩生意,而且也是他可以大显身手不断开拓事业的一个稳定长久的财源,实在是大有可为。所以胡雪岩决定自立门户,开办自己的“阜康”钱庄,自己当老板。
胡雪岩一上手就要开自己的钱庄,对外号称拥有本钱20万两,事实上,此时的胡雪岩真正是身无分文。虽然王有龄已回浙江任海运局坐办,但除了让胡雪岩有了一点官场势力之外,银钱方面实际上也还没法帮他多少,而胡雪岩的钱庄要开办得有点样子,至少需要5万两银子。
但胡雪岩依然要把自己的钱庄开起来。在他看来,眼前只要弄几千两银子,先把场面撑起来,钱庄的本钱不成问题。
为了筹集钱庄的本钱,胡雪岩走了三步棋:
第一步,利用海事局,从信和钱庄筹得20万两银子;
第二步,利用王有龄,代理公库;
第三步,利用钱庄开业的堆花和同行的贺银来筹集资金。
第一步是信和钱庄垫支给浙江海运局支付漕米的20万两银子。王有龄一上任,就遇到了解运漕米的麻烦,要顺利完成这一桩公事,需要20万两银子。胡雪岩与王有龄商议,建议让信和先垫支这20万两银子,由自己去和信和协商。这在信和自然也是求之不得。一来王有龄回到杭州,为胡雪岩洗清了名声,信和“大伙”张胖子正巴结着胡雪岩;二来信和也正希望与海运局接上关系,一方面海运局是大主顾,为海运局代理公款往来一定有大赚头。这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海运局是官方机构,能够代理海运局公款汇划,在上海的同行中必然会被刮目相看。声誉信用就是票号钱庄的资本,能不能赚钱倒在其次。有这两条,这笔借款当然一谈就成。本来海运局借支这二十万两银子只是短期应急,但胡雪岩要办成长期的,他打算移花接木,借信和的本钱开自己的钱庄。
第二步就是借助王有龄在官场上的势力,代理公库。胡雪岩预料到王有龄不会长期待在浙江海运局坐办的位置上,一定会外放州县。到时候他可以代理王有龄所任州县的公库。依惯例道库、县库公款往来不付利息,相当于白借公家的银子开自己的钱庄。他把自己的钱庄先开起来,现在虽然大体只是一个空架子,但一旦王有龄外放州县,州县公库必须由自己的钱庄来代理,那时公款源源而来,空的也就变成了实的。
就这样,胡雪岩先借王有龄的关系,从海运局公款中挪借了五千两银子,在与王有龄商量开钱庄事宜的第二天,就开始延揽人才,租买铺面,把自己的钱庄轰轰烈烈地开起来了。
日后,这一小小钱庄一跃而成为江南第一大号,与山西的票号分庭抗礼,隔江对峙,形成了北票南庄的格局,并且主宰了江南金融市场。
胡雪岩在商场起步,一上手就选择了开钱庄,除了他以自己敏锐的眼光,准确地发现了在当时条件下钱庄生意是一个极有可为的财源之外,还因为他天性中有自立门户、在商界开疆拓土的大气魄。胡雪岩就是一心要自己做主,一心要自己做老板。对此,胡雪岩是这么说的:“做生意,既要有远大的眼光,又要有锐利的眼光。有远大的目光,才能从长远和大局考虑问题,而不是鼠目寸光,或步人后尘;有锐利的目光,才能审时度势,将天时、地利、人和汇于一身,生意无有不成。这就是气魄,一种强烈的自立门户、纵横天下、开疆拓土、驰骋一方的气魄。”
可以说,这种强烈的自立门户、打下一片江山的气魄是胡雪岩能够时刻注意去发现财源,不断开拓自己财源的基础,也成就了他日后纵横商场、富甲一方、显赫一时的辉煌事业。
扩张势力,把生意做大
要扩张自己的生意和势力,把自己的地盘扩大是首要之务。
——胡雪岩
胡雪岩是一个不满足于现状的人,他认为只有把眼光放长远,才能成就大的事业。于是在创建“阜康”之后,一心想着扩张自己的势力,当然他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做大生意的机会。其中,在福州马尾湾击败卢俊辉的元昌盛钱庄,占领马尾港码头的势力,让自己的钱财陡然暴增,就是典型的一例。
元昌盛钱庄是马尾湾有名的老字号,坐落在福州马尾湾岸边,依山靠水,面对浩瀚大海。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元昌盛钱庄成为了当地最有实力和名气的钱庄,到卢俊辉时,已经面临这日渐衰败的境况。
卢俊辉由于入赘到钱庄老板家当女婿,因此做了元昌盛挡手后,由于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少有韬略,凭借钱庄财力,作威作福,飞扬跋扈,引起伙计妒恨,在同行业中口碑甚为不好。
有一天,福州钱庄同业公会例行碰头,卢俊辉代替妻子前去聚会。由于他岳丈是会首,众人碍着面子,只得依旧由卢俊辉以会首身份主持例会。
福建抚院给钱庄公会下文,要求各钱庄分摊朝廷新发行的“京票”银子数额。这不啻是从身上挖一块肉,钱庄老板人人裹足不前,会场上悄然无声。
卢俊辉坐在会首的位置上,理应率先认报,以身作则,带动众人。但是他不愿吃亏,目光在老板们当中搜寻,希望找个软桃子捏,让他认第一笔数目。一般情况下,第一个报数者起点不能低,不然其余难以出口,故吃亏显而易见。卢俊辉忽然发现胡雪岩在人群中。于是,他对胡雪岩拱手,要求胡雪岩认报20万两京票。
胡雪岩哭笑不得,分号不足10万两存银,怎么可能认报20万两?到时不能兑现,必罹欺诳朝廷大罪。他想了一想,就计上心头,反戈一击,他说:“如果会长能认报50万两,则敝号一定从命,不减一文。”这巧妙的反击,让卢俊辉愣住了。元昌盛流动的头寸不过六七十万两,当然不敢认报如此巨数。
但钱庄同行们纷纷起哄,道言之有理,卢老板身为会首,应当带头。
卢俊辉怒火腾起,但是不敢发作,好说歹说,只好认报了20万两,剜去一块大肉,恨死了胡雪岩。
回到钱庄,卢俊辉痛定思痛,委过于胡雪岩,觉得如果不是他插那么一杠子,让自己下不了台,则损失不会如此之巨。卢俊辉决心报复阜康分号。钱庄同业中有不成文的规定,各家发出的银票能够相互兑现,借以支持信用。除非某家钱庄濒临倒闭,失去信用,大家才可以拒收这家钱庄的银票,以免造成损失。
卢俊辉为了打击胡雪岩,不顾同行协议,决定单独拒收阜康的银票,动摇胡雪岩的信用。卢俊辉觉得,阜康新张,立足未稳,福州人尚不知道它信用怎样,来这么一手,必然坏它名声,使其永无出头之日,而多一名失败者。第二天,元昌盛开门不久,有位茶商持一张5000两的阜康银票,到柜上要求兑换现银。卢俊辉听说后,接过银票反复看了很久,拒收了这张银票。
茶商大惊,卢俊辉解释道:“这两年阜康信用不佳,不得不防。”
茶商拿着银票悻悻而去,听说福州新设了阜康分号,立即找上门去兴师问罪。
胡雪岩正在店内料理业务,听到门外有人吵闹,见茶商挥舞着一张阜康的银票,要找老板评理。胡雪岩吃了一惊,忙将茶商请入内室,好茶款待,询问缘故。茶商把卢俊辉的话重复了一遍。胡雪岩立感事态严重,当机立断,好言安慰茶商,抬出5000两新铸的足色官制银锭,另外按一分二利息加倍奉送。茶商既得厚利,愿意保持缄默,不向外面传布。
送走茶商,胡雪岩苦苦思索对付之策。他到福州开阜康分号,原想扩大业务,吸收福州资本,于地方经济中获益。谁知开张伊始,就遭这记闷棍,危及到阜康根本。胡雪岩做生意,一贯主张与人为善、和气生财,并无挤兑同行、置人于死地之意。谁知卢俊辉不晓得天高地厚,张牙舞爪扑来,只好被迫应战,寻找胜招。
打蛇须打七寸。只用了半个时辰,胡雪岩就想好了全部策略,对付卢俊辉这样的毛头小子,他自信胜算在握,并非太难。搞垮对方的方法并不复杂,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钱庄之间的竞争,争的是本钱,争的是信用,谁家存银足,便处之泰然,风雨不动;谁本小利微,便处下风守势,不堪一击。
胡雪岩急于要弄明白元昌盛钱庄现在的本钱到底有多大?发出的银票有多少?两者之间的差额怎样?这是钱庄的机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胡雪岩决心弄到对方机密,再作打算。
于是,胡雪岩决定亲自出马,明察暗访,寻找猎物。几天后,对手的情况胡雪岩已了如指掌。卢俊辉执掌钱庄大权以后,一反龚振康的稳慎作风,大量开出银票以获厚利。元昌盛现有存银50万两,却开出几近百万两银票,空头银票多出40万两,这是非常危险的经营方式。假如发生挤兑现象,存户们把全部银票拿到柜上兑现,元昌盛立即就要倒闭破产。幸而元昌盛牌子硬,没有人会怀疑它的支付能力,也就不会发生同时挤兑的现象。卢俊辉正是基于此,才敢于把赌注押在钱庄的信用上,出此大胆举措。
胡雪岩暗暗叫好:“真乃天助我也!”他估计了自己的力量,目前还有70万两现银的头寸可调,只要设法收集元昌盛70万两银票,就掌握了对手的命运,扼住了卢俊辉的咽喉。只要高兴,随时用劲一勒,对方便呜呼哀哉!
胡雪岩立刻行动,调集头寸,收购元昌盛银票,一切有条不紊,暗中进行。而卢俊辉尚蒙在鼓中,全然无知觉。
元昌盛的银票还没收集够数,卢俊辉又做出一项加速自己破产的蠢举。他不知道胡雪岩正在囤积自己的银票,反而见存户少有兑现,钱庄存银白白放在库中未免可惜,就取出20万两现银,筹办开设了一家赌场。导致元昌盛库中能兑现的银子仅30来万两,只够应付日常业务,达到非常危险的程度。
没过两天,元昌盛柜上,忽然来了一批主顾,手持银票,要求提现银,一天之中,顾客提走20万两库银。卢俊辉听伙计报告,认为是偶然现象,并不在意。谁知第二天,更多的顾客蜂拥而至,纷纷挥舞着手中银票提现。没等卢俊辉反应过来,库银已经提取一空。
挤兑现象在元昌盛这家老钱庄门前发生了!
卢俊辉明白事态严重,连忙向同行各家钱庄告贷,请求援手支撑局面。但他平常少年得志,飞扬跋扈惯了,人缘非常差,大家只是袖手旁观看热闹,并没有行动。
卢俊辉思前想后,只有把店门抵押给他人,钱庄易主,才可免祸。但同行钱庄老板谁也不愿多事,只隔岸观火,作壁上仙人。这当口,胡雪岩翩然而至,他同卢俊辉谈妥,以接收元昌盛银票为条件,接管钱庄铺面。并当场向顾客宣布:凡元昌盛银票,都可以到阜康分号兑现,决不拖欠分毫。持银票的顾客大多系胡雪岩有意安排而来,听他此说,一哄而散。一场风波,立刻云开雾散。
接着便清盘,元昌盛大到房屋家具,小到一根铁钉,俱一一作价。算到后来,卢俊辉只剩一身便服,狼狈滚出庄门,于是胡雪岩则名正言顺地把阜康分号搬进了元昌盛旧址,把自己的势力扩张了一倍。
开疆拓土,遍地生财
做生意要将眼光放远,生意做得越大,目光就要放得越远。不要怕投资过大,只要能用在刀刃儿上,投资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胡雪岩
胡雪岩开设钱庄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宗棠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并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
从最初的运粮业,到后来的钱庄业,乃至于到后来的生丝业、军火业、药店等,无疑是一种开疆拓土的举动。
阜康钱庄开业不久,王有龄果然顺利地外放州县——湖州知州。启程的那天,胡雪岩送他到湖州上任。此次走的是水路,胡雪岩请了阿珠家的客船。在路上,胡雪岩和船家的一番对话,促成了他涉足生丝生意的决心。
其实,胡雪岩在此之前已经动了做生丝生意的念头,他本来就是杭州人。自然不会不知道湖州生丝的好处,也不会不知道生丝生意有钱好赚,只是此前他没有资本和条件涉足这一行生意。同时,他也确实是不太懂这门生意。这次送王有龄赴任至湖州,而湖州正是阿珠的家乡,阿珠娘虽已随阿珠爹经营一条客船十几年,但自小耳濡目染,也颇懂得一些关于养蚕、缫丝甚至茧、丝生意的事情。
比如:丝分三种,上等茧子缫成细丝,上、中等的茧子缫成肥丝,剩下的则仅成等外的粗丝。织绸则一定要以肥丝为纬,细丝为经,粗丝是不能上织机的。王有龄外放州县的湖州就是江浙一带有名的蚕丝产地,产出的细丝号称“天下第一”,湖州南浔七里地方所产“七里(缉里)丝”,据称可与黄金等价,连洋人也十分看好。
还比如:她也知道专做生丝生意的茧行、丝行的一些门道,比如带了现银到产地去买丝的叫“丝客人”,在产地开丝行收购新丝从中取利的叫“丝主人”;当地买当地用的小户叫“用户”,专做中间转手批发生意的叫“划庄”;专和洋鬼子做丝生意的叫“广行”、“洋庄”。
从阿珠等人的口中,胡雪岩知道了做丝生意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诀窍,不过就是一要懂得丝的好坏,二要了解丝的行情。虽然丝价每年有起落,但收新丝总是便宜而有赚头的。而且,丝价的行情,其实多半是做出来的,往往掌握在几个大户手里,取决于大户的操纵。比如主要做蚕茧生意的茧行,同行有“茧业公所”,新茧上市,哪一天开秤收茧,哪一天封秤停收,以至蚕茧价格,都是同行公议,不得私自变更。蚕农出卖蚕茧,无论在哪里都是一个价,而且就是这个价,愿意就愿意,不愿意拉倒。而事实上在这一方面,胡雪岩相信自己无疑是个行家。
在了解这些情况之后,胡雪岩立马就和阿珠娘商量,自己出资请阿珠父亲出面做“丝主人”,在湖州开一家丝行,自己做“丝客人”,并要求他们此次一回湖州就着手一切事宜。他这样安排,一是因为王有龄已经被派湖州知州,自己要避嫌;二是他准备将来就以代理的湖州公库的资金买丝,然后在杭州脱手解“藩库”,这样等于是无本生意。
虽然在这过程当中,经历了一些周折,但是最终胡雪岩踏入了生丝业,为自己开辟了另一番天地。
随后,胡雪岩看到洋人卖给交战各方军火发了大财,心里也痒痒,也想从这军火生意里面分一杯羹。
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太平军攻打杭州,胡雪岩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胡雪岩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船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
同治十三年(1874年),胡雪岩筹设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光绪二年(1876年)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其时,战争频仍,疠疫流行,“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此后,胡光墉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其所用药材,直接向产地选购,并自设养鹿园。
胡庆余堂成为当时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饮誉中外,对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纵观胡雪岩的发达过程,他能由白手起家,不几年间,便成富可敌国的超级富豪,以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惟一一位“红顶商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总是不限于一门一行,总在不断地为自己开拓着新的投资方向,并且看准了就大胆投资,没有丝毫的犹豫。
在胡雪岩事业的鼎盛时期,他的生意范围几乎涉及他所能涉足到的所有行当,长线投资如钱庄、丝茶生意、药店,以及典当业和房地产等,可以说是金融与实业无一错过。短线投资如军火、粮食等,所有这些生意在当时条件下都是能赚钱,而且能赚大钱的生意。
很显然,胡雪岩如果没有那种有了钱一定想方设法用出去的大气,如果死守着自己熟悉的钱庄生意而不思开拓进取,他的事业绝不可能做得如此轰轰烈烈。因为他的内心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所以才会有这样过人的胆识和魄力。
当然,胡雪岩的超人经商胆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自己磨炼出来的。
由此可见,大生意人的眼光,往往能够看到十年二十年后的机会;而小生意人,只会留意眼前的机会。要想成为一个大手笔的生意人,要有眼光,有胆识,最重要的还要有开拓的精神。这时候对于眼光的要求就更高了一个层次,不仅要“准”还要“开”要“远”,从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发现自己的财路。
所以,胡雪岩才这样说:“做生意要将眼光放远,生意做得越大,目光就要放得越远。不要怕投资过大。只要能用在刀刃儿上,投资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做大生意,一定要看大局,你的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下一省的生意;看得到一国,就能做下一国的生意;看得到国外,就能做下国外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
敢于尝试,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利益
乱世出英雄。越是乱的时候,才越有机会。有其弊必有其利,最关键的是,我们随时都要抓住利的一面,就会永赚不赔。
——胡雪岩
敢于尝试,敢作敢为,是强者的重要性格特征,也是成功生意人的基本特征。开创性的工作总是充满着风险,只有敢于尝试的生意人,才能在风险面前毫不畏惧,敢于开拓道路,敢于追求平常人不敢追求的目标,也才有可能取得常人所永远无法取得的成就。
胡雪岩就是这样一个敢于尝试,在风险面前毫不畏惧的人。
在清廷攻打太平天国初期,刘二爷在路上碰到了钱庄总管刘庆生,他将刘庆生悄悄地拉到僻静之处,从身上掏出一个铁盒子,取出两张银票交给刘庆生。刘庆生入眼便觉得异常,这不同于一般的银票。只见那银票是皮纸所制,上面写的是满汉合璧的“户部官票”四字,中间标明“库平足色银二百两”,下面还有几行小字“户部奏行官票,凡属将官票兑换银钱者,与银一律,并准按部定章程,搭交官项,伪造者依律治罪。”
平素刘庆生见识的银票不算少,但从未见过这种银票。因此,他问刘二爷,得知这银票在京里也是刚通行,听说抚署已经派人前往领取了,市面上不久就会流通;刘庆生将这两张银票揣入怀里,直奔胡雪岩处而去。
胡雪岩命刘庆生将来源钱庄和鸿财钱庄的大东家们请来一同鉴赏,以期弄清其来龙去脉。来源钱庄的大东家孙胖子,反反复复地端详,然后放下银票说:“我隐约听说,京里要发行新官票,没想到已经出来了,上面做事也够快的了。”
“这种官票不知道发行了多少,说的虽然是‘属将官票更换银钱者,与银一律’,但如果这种官票太多,现银不足,那咱们钱庄岂不要蒙受损失了吗?搞得不好,会招致灭顶之灾啊!”鸿财的一位大东家摇摇头,忧虑地说道。
这些人走后,刘庆生问胡雪岩的意见,胡雪岩摇了摇了头,又仔细看了看银票,说:“乱世出英雄。越是乱的时候,才越有机会。有其弊必有其利,最关键的是,我们随时都要抓住利的一面,就会永赚不赔。这就好比做米生意,跌得差不多时,就荬进;涨得差不多时,就卖出。卖米是这样,做钱生意更是如此。你明白了吗?”
刘庆生还是不怎么明白,胡雪岩接着说:“首先,京里发放这种官票,只不过是想聚敛银两,充实军饷,以对付太平军。其次,太平军胜则骄,败则馁,不识人心,甘于守成,必不能成大器。现官兵得西洋利器相助,左、曾二位大人又带兵有方,故太平天国必败无疑。只要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朝廷必将感激。到时候,无论做什么生意,朝廷必将一路放行,这哪有不发的道理?”
两天后,杭州钱业公司召集同行开会,商讨如何处理上头交下来的20万两“户部官票”。刘庆生作为胡雪岩的代权人,在召集会上复述了胡雪岩关于“户部官票”的观点,并率先认销了2万两官票。其他钱业同行也踊跃认销,结果20万两的“户部官票”还不够分派。
很多时候是成与不成在此一搏。赢了,你的人生就此改变;输了,就是一败涂地。胆小的商人,往往会望而却步,甘愿放弃机会;而有魄力的商人则会知难而上,激流勇进。只要你充分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和各方面的状况,就应该大胆地去尝试,去冒险。
旅美华人谭仲英就是这样一个敢于尝试的人。谭仲英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他那敢于尝试、敢为他人所不敢为的作风;就在于他胆大心细,善于见机行事并能化风险为机遇的独特本领。
谭仲英生于上海,1950年初去了香港,随后留学美国。1954年,谭仲英受聘于芝加哥一家钢铁公司任推销员,从此以后,他与美国的钢铁工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4年,谭仲英建立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钢铁公司。富有冒险精神的谭仲英并没有在自己从职员到老板的转变中得到满足,在20世纪70年代,他接二连三地买下了许多破产公司,从此他所经营管理的企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到了20世纪80年代前期,他在全美已拥有20个与钢铁有关的企业,他所经营的公司进入了资产达10亿美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行列。
1982年,美国工业出现了严重的衰退,粗钢产量大幅下降,只有6570万吨,比1981年减少了40%,美国7家最大的钢铁工业公司的业务亏损总额在1982年的前9个月内超过了10亿美元。
居世界第七位的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因亏损巨大不得不在1982年底宣布永久关闭设在纽约州拉卡瓦纳和宾西法尼亚州约翰斯顿的两个分厂,这一举动让近l万名工人失业。更为严重的是,伯利恒钢铁公司的下属麦克罗斯钢厂竟在一个季度内就亏损了1亿美元。亏损如此惨重,麦克罗斯钢厂虽竭尽全力但仍无力回天,4000多名员工面临即将失业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谭仲英经分析思量,冒着风险,买下了这个钢厂。这个当时被人看做不可思议的冒险之举后来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谭仲英不仅敢冒险收购即将倒闭的工厂,而且善于经营管理,把濒临破产的工厂扭亏为盈,随后再以高价把工厂卖出,再做更大的投资。对谭仲英这种拿得起放得下的经营管理作风,他的朋友威廉·马克曾这样进行评价:“谭仲英总是在葬礼上买下公司,而在婚礼时将它脱手出卖。”这段话既实在又风趣,然而就在这一买一卖的进出之间,包含了谭仲英超出常人的经营智慧和胆略。
谭仲英每收购一家即将倒闭的公司,都向银行争取相当的贷款,并且用第一个公司作抵押,再向银行争取贷款收购第二个公司;然后又用第二个公司作抵押向银行争取贷款收购第三个公司……如此不断地发展,使谭仲英拥有了20个与钢铁有关的企业,跻身于美国钢铁企业家的前列。
在美国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商场中的竞争尤为激烈,这里没有所谓完全无风险的生意。假如谭仲英没有一种敢于冒险、敢于尝试的精神,他不可能在短短十几年中,迅速地入围美国的大私营企业行列。
在风险面前胆怯的生意人,不敢去尝试前人未做过的事,不敢去攀登前人未曾攀登过的高峰,当然也不会体验到冒险的刺激与成功的喜悦,结果只能是永远不会有所作为,甚至被时代所抛弃。
生意场上,敢于出手
生意场上的胜败就在于你“敢”与“不敢”。
——胡雪岩
胡雪岩认为,商人求利,刀头上的血也要敢舔。但这并非要你去盲目地冒险,无论你如何冒险去刀头舔血,都必须想妥了再去做。这是因为,有的血可以去舔,有的血舔不得。在胡雪岩的生意由创业而至鼎盛的过程中,他所从事运作的每桩生意,都是敢于冒险,但却不去冒无畏的风险。
胡雪岩在阜康钱庄开办的头几年时间里,还经常坐在钱庄里面接待客人。有一次,一位顾客递给伙计一张银票,声言要支取现银。伙计接过银票,愣了一刻,随即满脸堆笑,将顾客请进厅堂落座,并沏了一杯上等毛峰。眼聪耳明的胡雪岩见状,知道这个顾客非比寻常,关切地上前询问伙计。原来顾客要支取5万两现银,因数额巨大,需到库里搬运,耗费时间,所以便请他坐下喝茶等候。
胡雪岩见那顾客行色匆匆,风尘仆仆,料想必是远道而来;又见他双目闪亮,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干练通达,必是场面上的人物,便有心试探一下他的底细。经过交谈,胡雪岩知道来人是青帮“同福会”的管家高老三,专司钱财往来,此次到杭州取银子,是为了一桩急事。
“银子多了扎眼,路上也不安全,何必一次取那么多。”胡雪岩淡淡道。
高老三道:“胡老板说得对,但这笔钱立刻就要分给兄弟们做安家费,不会剩的。”
“哦,安家费?”胡雪岩微微有些吃惊。据他所知,青帮弟兄需要流血拼命,才会发放安家费给眷属,以使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好让他们甘心赴死。他又道:“同福会莫非与人结下冤仇,要开杀戒?”
“胡老板,看在你懂帮规的份儿上,不妨告诉你,安福会将要替太平军护送一批军火从上海到金陵,途中官军重重设防,难免有冲突,所以会里选了百多位敢死的弟兄,去完成任务。”
胡雪岩恍然大悟。
高老三走后,胡雪岩在心里反复掂量着这条信息的价值。太平军和清军对峙多年,军火匮乏,青帮替太平军护送军火,双方都有好处。那么,自己是不是能从这条消息当中获得一些好处呢?胡雪岩进行了思考:太平军在上海购军火,必然与洋人洽商,军火买卖向来利润惊人,回扣不菲。我们是不是可以捷足先登,把这笔生意夺过来自己做呢?
想罢,事不宜迟,他立刻打轿赶往王有龄府宅。王有龄听到他的述说,高兴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刚才抚台黄大人召见我,商议要海运局拨一笔款子购置五百枝毛瑟枪,加强浙江绿营军的装备,我正愁差谁去经办,你若有兴趣,可应承下来。”
胡雪岩心算一下,毛瑟枪每枝五百两银子,五百枝需两万五千两银子,回扣一分以上,起码可获得三千两银子,算定是一笔好买卖。当下立刻应允,并请王有龄开了一张三万两银子的官票,预备到上海花费。然后收拾行装,雇了一只小火轮,星夜奔赴上海。
胡雪岩之所以这样匆忙,因为他深谙商场如战场的道理,稍有懈怠便会坐失良机。胡雪岩算定太平军购军火不会很快,洋商必定讨价还价,延宕时日,把太平军逼到最后关头,好从中猛敲一笔。从高老三口中,胡雪岩得知太平军欲购的这批军火数量巨大,洋商不可能有现货,待从外国运来时,时间又得一个月了。
胡雪岩有十足的信心能把这批军火半道易手,为己所用。
几天以后,胡雪岩来到上海,求见上海青帮首领廖化生,说明来意。廖化生笑呵呵道:“生意人人做,就看谁占先,凭胡先生的才能,这笔生意非你莫属了。”胡雪岩故作谦虚,说道:“靠我单枪匹马,万难成功,还望老哥鼎力相助,事成之后,老哥可分三成利润,算是合伙生意。”
廖化生喜出望外,没想到胡雪岩如此慷慨豪爽,也直言道:“需要我做什么,尽管说,自家弟兄任你差遣。”
“我对洋商所知甚少,请老哥派一个懂行的弟兄陪陪我。”
廖化生沉思片刻,说:“眼下有一位弟兄,在洋行当通司,外国话说得很流利,也深谙洋商底细,就叫他帮助你如何?”胡雪岩道:“太好了,太好了!”
不一会儿,一位青帮弟兄带进一名青年,戴一副深色墨镜,着笔挺洋装,穿长筒皮鞋,但脑后却拖根长辫子,显得不中不西,不伦不类,十分滑稽。廖化生向胡雪岩做了介绍,此人名叫欧阳尚云,在洋行干了多年,懂法兰西语和英吉利语,是上海洋商看重的人物。
胡雪岩见他聪明伶俐,反应灵敏,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暗忖今后得好生待他,以便将来同洋商打交道。
第二天,欧阳尚云陪同胡雪岩,前去一家洋酒馆会晤麦德利。见面之后,双方开门见山地谈起那笔军火交易。麦德利连连摇头,说已同别人签约,不可失信。胡雪岩说:“知道你同谁签了约,那是一伙与合法政府作对的乱民。”麦德利说:“自己是商人,商人只管做生意,而不问对方是谁,哪怕是魔鬼。”胡雪岩反问对方:“知道五口通商的条约吗?那是外国政府同清廷签订保护外国商人在华利益的,如今你们同反对清廷的乱民做军火生意,无异于反对中国政府,还能受到保护吗?”
这一招很厉害,麦德利无言以对。胡雪岩抓住要害,进一步说:“如果清廷得知这笔交易,派兵截获军火,那时你不但血本无归,政府还会追究责任,利弊如何,不是明白无疑吗?”
麦德利苦笑着,耸耸肩膀,两手一摊,表示无可奈何。他狡辩道:“枪枝已经启运,很快到达上海,若中途毁约,将蒙受巨大损失。”胡雪岩告诉他,自己可以代表浙江地方当局买下这批军火,并可提高出价。麦德利双眼一亮,连叫“OK”,表示很有必要考虑。胡雪岩盯住他说:“不是考虑,而是必须,否则自己将动用所有力量破坏麦德利同太平军的交易。”
麦德利将信将疑,转向欧阳尚云,询问他胡雪岩在中国官场上的影响和势力究竟有多大。欧阳尚云告诉他,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有钱能使鬼推磨”,胡雪岩的钱财,足可以买下浙江半个省的地皮,相当于英伦三岛的其中一个。麦德利惊得张大嘴巴,连连伸出拇指比划,金钱的力量立刻降服了他,麦德利明白同胡雪岩这样的巨富打交道,比同太平军来往有利多了。
没费多大力气,麦德利就放弃了原来的打算,同胡雪岩商谈起购买枪支的具体事宜。胡雪岩允许把每枝枪价格提高一两银子,麦德利高兴得手舞足蹈,斟满一杯洋酒,同胡雪岩碰杯,庆贺生意成交。而胡雪岩从中轻松地获利5000多两银子。
一般而言,欲成大事就必须冒险。冒险就是勇敢与智识相结合。聪明的冒险,必须是了解可能性和自己有承受损失的能力。所以胡雪岩常说:“生意场上的胜败就在于你‘敢’与‘不敢’。”
赚大钱就要敢于冒大风险
商人图利,只要划得来,刀头上的血也要去舔。风险总要有人背的,要紧的是一定要有担保。
——胡雪岩
生意场上,谁也不敢说自己永远不会失败,因为做生意本来就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事情。胡雪岩认为,生意场上向来是小险小利,大险大利。敢冒大险,所得到的好处才会多。而要想成为大商人,赚大钱,总需要有一点勇气涌上心头。许多生意人往往忽略冒险在生意场上的作用,认为稳扎稳打才是做生意的基本原则。
但实际上,那些愿意冒险并且敢于冒险的人,往往会笑到最后。因为生意场上,风险与机遇总是成正比的,要想发大财,成为大商人,就要有敢于刀头舔血的气魄。所谓敢于刀头上舔血,说穿了,就是要敢于承担风险。胡雪岩说:“商人图利,只要划得来,刀头上的血也要去舔。风险总要有人背的,要紧的是一定要有担保。”
当然,敢冒大险最要紧的是要有眼光,看得准,以求有惊无险。
胡雪岩在生意之初,“赌”的第一把就是在上海的蚕丝生意。当时,他的徒弟陈世龙打听到,上海市面将会不平静,帮会组织“小刀会”将在8月起事。起事了会带来什么影响?该如何应对,这就需要胡雪岩及时做出决断。
比如说如果小刀会在8月起事,此前专做丝生意,估计不会有太大的风险。但是假定小刀会闹成功了,上海肯定要有好一阵儿混乱,外边的丝很难运进。知道了这一情况如果事先囤丝,大批吃进,它就是一笔好生意。但是囤丝又有囤丝的风险。首先是要压本钱,假定市面上不出半月又平静了,囤丝也就意义不大。
在这种局势难料的复杂情况下,因为谁也不可能尽知与下决断相关的所有信息,所以就有风险,就要赌。在最后时刻,只能根据大致的情况估算。至于估计是否准确,情况能否按你估计的方向发展,统统都是一个待卜的未知数。
正因为是未知数,才需要商人勇毅果敢的品性。胡雪岩这次作出的判断是:大量买丝,囤在租界,必赚!高价亦不惜。他的理由是:洋人暗中支持小刀会,政府必然要想个法子治一治洋人,最好的法子就是禁止和洋人通商,所以过不了三个月,洋人很可能有钱而买不到丝,致使丝价大涨。
果不出胡雪岩所料,两江总督上书朝廷,力主禁商而惩罚洋人,朝廷也回书答应这么做。因而,胡雪岩大赚了一笔。
这是胡雪岩自立门户以来的第一笔大宗生意,为了这笔生意,他调集了几十万两银款,其中多半儿都是向钱业同行借贷的。因为大家都相信胡雪岩的判断。其实是相信胡雪岩所下的判断大致不会错。回过头来想一想,假定这一次恰恰是胡雪岩判断错了,或者是生丝已经屯了三个月,利息已经吃进去了几千两,忽然市禁大开,丝价大跌,恐怕我们一出场看到的就是终场的胡雪岩了。
幸好,结局甚为圆满。勇和智结合,智和义结合。胡雪岩从官场、洋场和江湖朋友处得来的消息全都千真万确,没有出现纰漏,这一决断最终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要想做一个能赚大钱的成功商人,必须有过人的胆识和气魄,简单说来,也就是要敢做别人想不到去做,或者想到了却不敢去做的事情。特别是能察人所未察,在人所共见的风险中见出人所未见的“划得来”,并且只要看准了就敢于去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风险。当然,勇毅并不是决断的惟一因素,但这种勇毅是有基础的,那就是对事情的各个方面有彻底的了解,预见的眼光,正确的推断。
胡雪岩之所以在做生意中能有“刀头上舔血”的勇气,首先源于他对时势、对商情的充分了解。这种勇气不是莽撞的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最后决定。所以,他才能在各个机会来临时勇敢地把握住,并稳赚巨额利润。
不冒险,怎么会有机会?如果冒险了十次,六次成功,四次失败,你还是成功的。用胡雪岩的话说,也就是“不冒风险的生意人人会做,如何能够出头?”他要学山西票号借款给那些调补升迁的官员,表面看来似乎没有什么风险,而事实上并非如此。那些新官上任,也有可能在到任途中或到官不久就出了事,生老病死,丢官弃官,兵荒马乱之中,什么情况都可能出现。要是发生这种事情,借出去的钱很可能血本无归。
说到底,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不担任何风险的生意。而且,商场上一笔生意能得利润的多少,常常是与经营者应承担的风险大小成正比的。“富贵险中求”,这似乎是商界一条古今至理,中外相通的风险原则。胡雪岩创业之初的生意,就没有一桩生意是没有风险的。
“敢于冒别人不敢冒的险”,这确实是一个希望成大事者的必备素质。一个人,要干一番事业,尤其需要敢于冒风险,因为风险有时可以变成压力,压力变成动力,动力就变成了效益体现出来。
敢于冒险但不盲目
商人求利,刀头上的血也要敢舔。但这并非要你去盲目地冒险,无论你如何冒险去刀头舔血,都必须想妥了再去做。这是因为,有的血可以去舔,有的血舔不得。
——胡雪岩
一般而言,欲成大事就必须冒险。冒险就是勇敢与智识相结合。聪明的冒险,必须是了解可能性和自己有承受损失的能力。在这里,敢于冒险是要跟干蠢事划清界限,更不是异想天开碰运气。
胡雪岩认为,商人求利,刀头上的血也要敢舔。但这并非要你去盲目地冒险,无论你如何冒险去刀头舔血,都必须想妥了再去做。这是因为,有的血可以去舔,有的血舔不得。
因此,大凡聪明的生意人,在一桩生意投入运作之前,就已经开始想着为自己留下一条切实可行的全身而退的退路。在胡雪岩的生意由创业而至鼎盛的过程中,他所从事运作的每桩生意,都是敢于冒险,但却不去冒无畏的风险。
比如钱庄生意主要是通过兑进兑出以获取商业利润。一面自然是吸收客户的存款以作资本,另一面发放贷款。要钱庄向客户付出利息,自然是越低越好。表面看来钱庄这种生意只要把握时机,随市面行情变化,根据银价的起落浮动调整好兑进兑出的利率,钱庄就可以稳稳当当坐收渔翁之利。这种将本求利,平平淡淡比较稳妥的运作方式当然也可以,但终归不是做钱庄生意的“大手笔”,很难赚取更多的利润。而要赚大钱,做大事业,不论进出都会有风险。
如果钱庄放出的款要高利收回,就要找大主顾。大主顾做大生意要大本钱,做的大生意能有大利润也就不在乎借款利率的高低,向这样的主顾放款,自然收回的利也就高。但钱庄的老板也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借贷者的生意获利越大,所担风险也大,款放给他们,自己也要担风险。万一对方生意失手,血本无归,自己放出去的款也就可能不仅收不回高额的利息,连本钱也无法收回,一笔放款也就等于放“倒”了。比如在朝廷与太平军交战的兵荒马乱年月,米商借款贩运粮食,获利就极大。获利极大,风险也极大,朝廷与太平军交战,土匪出没,运粮途中险恶,米商随时都可能血本无归,放款给他们就不能不考虑考虑。
而且,对钱庄而言,当然最好是有大客户,且大客户的存款不要利息。这种情况不是没有,有些则会担很大风险,有些风险很小,比如胡雪岩受王有龄的关照代理官库。既然钱庄银两的兑进兑出都要冒险,也就都要事先想好退路。比如向在兵荒马乱年月贩运粮食的米商放款,他确定了一个将风险降到最小的原则,那就是要先弄清楚,米商的米要运到什么地方去。运到官军占领的地方,途中较为安全,生意风险小,可以放款给他;但要是运到有太平军的地方去,途中险恶,风险极大,就不能放款给他。这就是为自己的钱庄发展着想,不冒无畏的风险。
“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权从其轻”。做一件事情,如果需要承担的风险实在太大,甚至有可能“翻船”落水,把自己的老本给搭进去,即使手段再高明的人也得好好思量思量,不要贸然出手。当然,如果有过硬的靠山,能够提供有力的担保,在关键的时候为你遮风挡雨,起码不至于赔上身家性命,那就可以冒大险。但对于许多人来说,不是不敢冒险,而是你没有可以为自己担保的靠山,根本就冒不起这个险。
因此,做事之前必须考虑好,这件事值不值得冒险。这个好判断,按胡雪岩的观点,要么有利可图;要么有名可得,比如他在杭州城被围困时冒死出城筹粮至杭州城下。这里自然还隐含着最后一险“冒”过之后名利双收的意思。但是,从具体行事来看,常常难以名利双全,所以,或名或利,也常常需要明确地判断和正确地选择,起码不能做那种将险“冒”过,却名利尽失的傻事。
另外,更重要的是,冒险一定要有“担保”,也就是可不可以冒险的问题。冒险绝不是毫无保证地铤而走险,所谓刀头上舔血,应该是最终能舔到血而保证不伤及自己的舌头,假如舔血之举让自己也流了血,甚至被割掉舌头,这种血,无论它有多大诱惑,也不该去舔。因此,一个成大事的人,在决定承担风险之前要事先做好尽可能周密的谋划,找到必要的风险“担保”,把所要承担的风险值圈定在最低限度之内。
关于具体的风险“担保”,往往是因事、因时、因势而定。总的来说,风险承担者考虑寻求“担保”时,有两个基本原则是必须注意的:
首先,所担风险是那种即使失败也不会伤及根本,不会使自己的核心力量受冲击的风险。譬如贩卖毒品,获利自然丰硕,但一旦事发,性命不保,而且取财之途是害人的,于情于法于人所不容,此等风险,不值得去承担。
其次,要预先为自己准备好一旦失败之后的退路。凡事都要留有退路,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退路谋划好了,一是可以壮胆,不会在风险面前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二是一旦计划落空败局已成时,不必惊慌失措,而导致处置不当,把事情越搞越糟。
敢于冒险,并且懂得如何冒险,是成大事者的必备素质,个中玄机,说来很深,实则大原则是易于把握的。
身处绝境,勇敢面对
越怕越误事,索性大胆去闯,反倒没事。
——胡雪岩
杭州被太平军团团包围,此时已经做到浙江巡抚的王有龄,率杭州军民据城坚守,已达一个多月。王有龄派胡雪岩冒死出城筹办粮食,自己守在城中,决不弃城图存。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全城军民的眼光都聚集在他的身上,容不得他逃;二是即使有机会能够逃出,不仅已经吃过的苦头都白吃了,而且还会像在常州做了逃将的何桂清,为朝廷议罪严办,逃无可逃。除这两点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被围在城中,与外界不通消息,不知情况严重,心中总还存着一个想法:救兵一到,便可解围。
其实,杭州的情形,从外面看,才知道事实上已无可救了。当时太平军由忠王李秀成带领,是以主力大军进攻浙江。杭州被围之后,官军虽有李元度率衢州新军驰援浙江,但实际上进兵艰难,不是指日可待,同时,即使他们能够打到杭州,也并不一定能够击退重重围住杭州的太平军。从杭州到上海办粮的胡雪岩,综合各种情况,心里已经明白杭州破城只是迟早的事,也知道王有龄与杭州玉碎“殉节”,只是迟早的事。但他不顾古应春、七姑奶奶夫妇的劝阻,仍然要将在上海办到的10万石大米,冒死运往杭州。
古应春夫妇劝阻胡雪岩的原因,自然是此行凶多吉少。此时江苏、浙江大部分地区已为太平军占领,自上海至杭州,一路上太平军关卡重重,而胡雪岩在江浙一带本来就富盛名,不便隐匿,如果被太平军认出,且被他们知道是为杭州城里的军民送粮,则必死无疑。另外,杭州被围,与外界联系已经完全断绝,即使粮食运到杭州城下,也没有办法送进城去。但胡雪岩以为,信用所在,此行断无取消之理,因而必有一“闯”。至于危险,胡雪岩说了一段既是安慰古应春夫妇,事实上也很有道理的话。他说:“我当然不会闯到死路上去。我说的闯,是遇到难关,壮起胆子来闯……这一路来,我遇到太平军,实在有点怕,现在我不怕了。越怕越误事,索性大胆去闯,反倒没事。”
胡雪岩的这番话,自然不是指商事运作中发生不利情况甚至危机时应该怎么样。但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得到的经验,所谓“遇到难关,壮起胆子来闯”,所谓“越怕越误事,索性大胆去闯,反倒没事”,用于商事运作中危机来到之时,也是十分合适的。
这里实际上说到了当面临危机、遇到难关时的必要的心理素质问题。在危机到来的时候,确实需要有能够“壮起胆子”而处变不惊的强健的心理素质。能够“壮起胆子”,才能镇静自己,从容应对,才有可能真正冷静而准确地判断局势,为自己找到一条“闯”过危机的路来。假若不能处变不惊,由惊慌必至失措,导致措置失当而在危机中陷入更深以致无可自拔。许多生意人在关键时刻棋输一筹,其实就输在心理素质上。
其实,想通了,也就可以知道,危机到来之时,确实也不妨“壮起胆子”闯它一闯。反正已经无路可走,怕亦是死,不怕亦是死,闯错了是无救,不闯更是无救,在这种时候,还不如闯它一闯,还兴许能够闯出一条路来。
胡雪岩惟一防不胜防的是他的整个钱业王国的崩溃。从钱庄挤兑开始,促成了胡雪岩整个事业的失败。那么,胡雪岩在这样一个大的失败面前,表现又是如何的呢?
挤兑钱庄是由邵友濂、盛宣怀合谋挑起的。邵、盛二人属李鸿章门下,李鸿章与左宗棠不和,早有剪左羽翼的打算。胡雪岩是左宗棠门下,要饷要粮要军械,左宗棠只要一有要求,胡雪岩无不即刻办理,从无延迟。这次中法之间战事一起,左宗棠力主与法作战。李鸿章主张讲和,但又不敢公开宣扬,所以暗中做手脚,要先削弱主战派实力。邵友濂、盛宣怀为了配合李鸿章,就从胡雪岩开始动刀,派人四出传谣,说胡雪岩手下的阜康钱庄内部虚空,信用不足。
传言一起,阜康在上海的分号即刻遭挤兑,不到一天就宣布关门歇业。随即牵动杭州、宁波分号。
胡雪岩此时已乘船去了杭州。上岸伊始,就遇上了这么一个大变故,真是犹如晴天霹雳。胡雪岩明白,现在惟一于局面有益的,是要自己镇静。这就好比一条船,遇到了大风浪,如果船长先慌了手脚,必然会引起船员更大的慌乱。一旦出现这种局面,就会各顾自己,谁也不去设法拯救大船,结果只能是船毁人亡,无一幸免。反过来,只要船长镇静,能把整船的人都组合起来,同心协力,就有可能逃出险境,化险为夷。
所以胡雪岩叫来杭州分号的钱庄挡手,要他回店告诉伙计们,钱庄仍要继续营业,有他胡雪岩的其他生意做后盾,一切可能的困境都会克服。
他又专程前去拜访藩司德馨,向他征求善局方略。德馨和胡雪岩一向关系甚好,知道胡雪岩面对这种行将崩溃的局面,决不会像其他一些小商人那样一逃了之,所以心先宽了三分,答应帮助胡雪岩疏通浙江巡抚和京城里的都老爷。疏通的目的,无非是要这些人不必因事浮沉,乱发议论。最好的处理办法,是大家一起来支持胡雪岩,给胡雪岩时间,让他自己来弥补因挤兑而带来的损失。
有了官面上的这种信任,胡雪岩才能从容调度,挽救危业。
胡雪岩能在这样纷乱的气氛下有条有理地处理问题,也足以显示出胡雪岩的气度来。他也仔细考虑了全局,知道人生做事,有输有赢,胜败乃兵家常事,关键是心理上不能输,要眼光放远,把事情看开。
照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一双空手起来的,到头来仍旧一双空手,不输啥!不但不输,吃过,喝过,阔过,都是赚头。只要我不死,你看我照样一双空手再翻过来。”
捕捉信息,抓住商机
做生意要有机会,更要靠过硬的本事。
——胡雪岩
抓住机遇的关键则要靠敏锐的眼光和反应速度,靠非凡的手腕牢牢抓住机会,靠自己的聪明智慧、商业实力,把一个个遇到的或被发现的商业机会,经营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财源。因此,胡雪岩才说:“做生意要有机会,更要靠过硬的本事。”
有一次,胡雪岩为生丝生意逗留上海,这天他到裕记丝栈处理生意上的事务,顺便在丝栈客房小歇。他躺在客房的藤椅上,本想静静地考虑一下自己生意上的事情,但却无意中听到了隔壁房中两个人一段关于上海地产的谈话。
这两个人对于洋场情况及上海地产开发方式都相当熟悉,他们谈到洋人的城市开发方式与中国人极不相同,中国人常常是先开发市面再行修路,市面起来了,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但以这种方式进行市面开发,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往往等到要修筑道路,扩充市面的时候,自然形成的道路两旁已经被市场摊贩挤占,无法扩展。而洋人的办法是先开路,有了路便有人到,市面自然就起来了。如今上海的市面开发就是这种办法。在谈到上面的情况之后,其中一人说道:“照上海滩目前的情形看,大马路,二马路,这样开下去,南北方面的热闹是看得到的,其实,向西一带,更有可为。眼光远的,趁这时候,不管它苇荡、水田,尽量买下来,等洋人的路一开到那里,乖乖,还不是坐在家里发大财。”
两个不相识人的一番谈话,使胡雪岩一下子就躺不住了。等到他从湖州带到上海跟自己学生意的陈世龙一回到裕记丝栈,胡雪岩马上雇了一辆马车,让陈世龙和自己一起,由泥城墙往西,去实地查看,而且在查看的路上,就拟出了两个可供选择的方案:第一,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趁地价便宜,先买下一片,等地价上涨之后转手赚钱;第二,通过古应春的关系,先摸清洋人开发市面的计划,抢先买下洋人准备修路的地界附近的地皮,转眼之间,就可发财。
不用说,胡雪岩就是一个有心人,竟能从两个不相干的人的谈话中发现一个绝对可以赚大钱的机会。胡雪岩“进军”上海之时,正是上海开埠、开始大发展的时候,当时虽然太平军正顺江东下,试图一举占领江浙一带富庶之地,但英、法等国为了自己的在华利益,清廷为了借助洋人对付太平军,他们之间心照不宣地定下“东南互保”的策略,联合起来坚守上海,使当时的上海成为没有受到多少太平军炮火影响的“孤岛”。而由于太平军的进攻,从东南各地逃难至上海租界中的人却越来越多,上海市面也随之更加兴旺。事实上,这个时候正是南京路不断向前延伸的时期,也是上海历史上第一次房地产生意高潮到来的前夕。到20世纪末期,上海每亩地价已由几十两涨至二千七百两,其后的数年间,上海外滩的地价甚至一度高达每亩三十六万两白银的天文数字。这一档子买卖,为胡雪岩赚取了大笔的银子。
因此,要想做到成功地捕捉信息、抓住机遇,首先必须发现信息和机遇。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有用的信息和机遇。社会上的每一项活动,报刊上的每一篇文章,人际中的每一次交往,生活中的每一次转折,工作上的每一次得失等等,都可能给你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信息、新的朋友,全都可能是一次选择、一次机遇,是一次引导你走向成功的契机,问题在于你自身的素质,在于你是否能发现每一次的信息和机遇。不要以为信息难捕、机遇难寻,其实信息和机遇就在我们的身边,甚至就在我们的手上。
成功的人,其成功之处,就在于他能把握住人生的机遇、时代的脉搏。所谓“应运而生”、“时势造英雄”,无论是“运”,还是“时势”,都不过是机遇的另一种符号。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为解决军饷不足的问题,朝廷下旨,要京城高官和各省督抚捐献军饷。浙江巡抚黄宗汉作为一方封疆大吏,自然也在捐献之列。但黄宗汉又不愿自掏腰包,此时恰逢王有龄运送漕米有功,将外放湖州知府,而王有龄因为海运局还有一部分亏空没有补足,故而希望黄宗汉让他兼领海运局坐办。但黄宗汉乘机将“盘口”转给了王有龄,王有龄不敢怠慢,马上拿出一万两代捐。
这笔钱本来可以直接由与海运局有业务关系的信和钱庄汇往京城,王有龄也准备由信和马上汇出,但胡雪岩却将这笔钱要过来,他要转一道手,由自己打算刻意栽培的干将刘庆生送到大源钱庄划汇。
胡雪岩这样考虑:刘庆生是个可造之才,但他到自己的阜康钱庄之前,只是大源钱庄的一名伙计,由伙计直接升档手,同行未免轻看。一行生意的场面,最终要靠人才撑起来。现在由他代理黄宗汉去办理汇款,对于抬高他的身份将起很大作用。抚台是一省天字第一号的大主顾,有这样的大主顾在手里,同行对刘庆生自然会刮目相看,而且更重要的是,刘庆生为黄宗汉汇划这笔款子,还会引起同行对阜康来头的猜测,这种猜测在同行中传开,会将刚刚挂牌的阜康钱庄场面做大,而场面越大,生意越好做。
这样胡雪岩一文不花却有一石两鸟之功效,既抬高了刘庆生的身份,又宣传了阜康的牌子。胡雪岩的经营之道,确实让人佩服。而他把握时机,大胆投资正是他成功的关键。
商机无处不在,只是它们往往被人忽视。很多人认为凭肉眼便可捕捉机会,所以较少去仔细寻觅,这种错误的导向致使商机流失。拿起放大镜把注意力放在目前可以利用、可以支配的资源上,千万不要疏忽任何机会,如果你有了这种心态,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想到就做,绝不拖延
说是“慢慢儿”来,但绝不是拖延,更不是搁置,想到就做。帮我做事,须知这一点。
——胡雪岩
胡雪岩对市场变化及走向的反应非常敏锐,并且想到了就做。因此,他在哪里都能发掘出发财的好机会。
一次,他为销“洋庄”走了一趟上海,在酒宴上与那位后来成为他可以生死相托的朋友古应春的一席谈话,就让他抓住了一次赚钱的机会。
古应春是一位洋行通事,也称“康白度”或“康白脱”。中国开办洋务之初,这样的通事是极要紧的人物。他们表面上主要充当的是类似今天的外事翻译的角色,但由于这一角色的特殊性,在当时的“外贸”活动中,他们其实还承当着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的职能,实质上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买办。“康白度”或“康白脱”等也就是英语comprador的音译。有意思的是,咸、同年间人的笔记中,也有将这个词译作“糠摆渡”的,并就中文意思加以附会解释,称买办介于华人和外商之间以促成交易,好像以糠片作摆渡之用。这种解释既有指明买办居间于华、洋之间的作用,也暗含讥讽。不过尽管如此,却也歪打正着,部分道出了买办的职业性质。
胡雪岩要和洋人做生意,自然一定要结识这样的关键人物。胡雪岩来到上海,设法托人从中介绍与古应春相识。请吃花酒是当时上海场面上往来应酬不可或缺的节目,于是便由胡雪岩做东,尤五出面,在怡情院摆了一桌以古应春为主客的花酒。酒席上,古应春谈起他自己参与的洋人与中国人的一桩军火交易。那一次洋人开了两艘兵轮到下关去卖军火,本来价钱已经谈好,都要交易了,半路里来了一个人,直接与洋人接头,说是太平军有的是金银财宝,缺的是军火,洋人一听立马单方毁约,将原来议定的价格上涨了一倍多。买方需要的军火在人家手里,当然只能听人家摆布,白白让洋人占了大便宜。
古应春讲这段经历,是由于愤慨于中国人总是自己相互倾轧,以致让洋人占了便宜。但古应春的这段经历,也引发了胡雪岩要尝试与洋人做一票军火生意的兴趣。在胡雪岩看来,当时有两个情况决定了这军火生意可做,并且一定可以做成功。第一,当时上海正闹小刀会,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都为此大伤脑筋,正奏报朝廷,希望多调兵马,将其一举剿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以先备下一批军火,官兵一到,就可以派上用场。胡雪岩知道江苏巡抚是杭州人,他可以通上这条路子。第二,此时太平军也正沿着长江一线向江、浙挺进,浙江为地方自保,正在办团练,也就是组织地方武装,办团练自然少不了枪支火药,借王有龄在浙江官场的势力,敦促浙江地方购进一批军火,也不成问题。反正洋人就是要做生意,枪炮既然可以卖给太平军,也就没有不卖给官军的道理。
事情一旦想到,立即便着手进行,这是胡雪岩惯有的作风。请古应春吃花酒的当晚,酒宴散后已是子夜,胡雪岩也依然不肯休息,留下尤五商谈与古应春联手同洋人做军火生意之事宜,甚至将怎样购进、走哪条路线运抵杭州、路上如何保障军火安全等都考虑到了。第二天他又约来古应春,又细致商定了购进枪支的数量、和洋人进行生意谈判的细节、如何给浙江抚台衙门上“说贴”等事宜。第三天,胡雪岩就和古应春一道会见了洋商,谈妥了军火购进事宜。从动起做军火生意的念头到这时,不到72个小时,这笔生意就让胡雪岩做成了。
只要发现是财源,甚至只要产生一个念头,就立即想到去付诸实践,这就是要反应迅速,敢想敢干。市场出现的各种具体情况以及变化,对于生意人来说常常既是挑战也是机会。能及时针对具体市场情况做出迅速反应,才能不断地为自己开辟新的经营渠道,也就是为自己开拓出新的财源。
不用说,这也正是生意人应当大动脑筋的地方。胡雪岩也正是凭这种“想到做到”的精神,推动着胡氏家业迅速发展。
世上最愚笨的商人是那些遇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人,他们永远只能做一些小生意,不会赚到大钱。成功的商人在机遇面前就该有当机立断、乘机而动的魄力,这样才能捕捉到赚钱的大好机会,才能领先同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闻名全国的安庆“胡玉美酱园”的老板胡玉美能把一个平常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就是得益于他发现商机后迅速决断的能力。
清代中叶,安庆古城是长江的重要鱼虾产区,当时那里出产的鱼虾特别多,人们除了煎煮之外没有更多新鲜的吃法,因此消费量有限,鱼虾的价格十分低廉。胡玉美的本行是经营“蚕豆辣酱”的,他的脑筋比别人动得多、动得快,在别人对着满船便宜鱼虾无动于衷的时候,而他却发现了其可资利用的赚钱机会。
胡玉美用低价大量收购虾子,制成“虾子腐乳”后再高价出售。独家生意,利市十倍,而别人“徒有羡慕之情”,只怨自己的脑子没他转得快、转得活。虾子腐乳推出后不久,胡玉美更加注意观察市面,以求捕捉商机,再做几桩独家生意。
他看到长江的航运越来越繁荣,安庆已成为重要的鱼虾码头,每年都有大量的鱼虾在这里上岸,然后运往外地。鱼虾一多,如果天气再一热的话,鱼虾极易变质,鱼贩们就要亏本。眼明手快的胡玉美看准这一点后,立马买来制冰机建立造冰厂,大量生产冰块。由于这些冰能够帮助解决冷藏保鲜问题,使鱼贩们的生意更保险,所以他们竞相购买,这又让胡玉美稳稳当当地赚了不少钱。
由于胡玉美酱园在当地声誉日隆,一个浙江商人心里很不服气,准备也在安庆开个酱园与胡玉美比个高低,而且店址就挑在胡玉美酱园的隔壁,要在胡玉美眼皮底下争生意。面对对方咄咄逼人的攻势,胡玉美立即组织反击。他探听到这位浙江商人只是和隔壁的房东谈妥了价格,还没来得及付款,于是他连夜找到隔壁房东,果断地出高价把隔壁的铺面抢到手,使得迟到一步的浙江商人只能望洋兴叹。俗话说“先下米的先吃饭”,先人一步就能胜人一筹。
要想做生意赚大钱,就应该有胡玉美这种当机立断的魄力,这是每一个成功商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当然,这种当机立断的魄力绝不等同于随意断言,决断也需建立在冷静思考和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否则是赚不到钱的。真正意义的决断力,是从当前的情势中萌生并不断地培育出的,以稳健的心态去果断地行动,这样就能抓住机遇,增加赚钱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