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面前的散宜生,读完武王季发的亲笔书信,苏护久久的沉默不语。
作为西凤城的密使,散宜生给自己带来了两个消息,一好一坏。
好消息是,绝龙岭大战全军覆没的西征军大部分成为俘虏,季发允许自己出资赎回。
赎回战俘,对于苏护来说可谓名利双收,既能收获一波民心,还能收服一些小诸侯。
可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坏消息就是这种合作的前提,自己必须加入西凤城主导的反帝国盟约。
苏护知道,自己没有选择。
“中州基业决不能落在他人之手!”
这是苏护心里的执念,眼看崇侯虎的崇国基业就此被崇黑虎霸占,孤儿寡母受人欺侮。
对于苏氏传承的希冀压倒了一切,为了中州这份基业,自己和灵泉部厮杀几十年。
最终只有苏氏在这片土地上幸存下来,成为了中州真正的主人,而灵泉方氏早已凋零于此不知所终。
这些年以来,中州在北漠地区的特殊地位,招来许多势力的窥测,就连今上玄辛帝在登基前也曾率部私访过这里。
在苏护心里,自己当初被迫反出帝国,也是不得已的举动。
背后,未必没有帝国方面谋划中州的盘算。
幸好自己化险为夷,不仅保住了中州,这几年甚至仗着国丈的身份着实为苏氏捞了些好处。
西凤城的季氏更是对中州垂涎三尺,又是拉拢又是威逼,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对西凤城拉拢交好中州官员的行为,苏护可以容忍。
对西凤城在自己的郡侯府里的那些小动作,他也可以容忍。
包括自己的夫人、女儿和季氏之间的瓜葛,他都可以视若不见,甚至作为一种资源和优势。
当初自己酒后题反诗在午门,玄辛帝派遣大军围剿,最后还是季昌派人前来解围。
在苏护心中,这绝不是天上掉馅饼。
季昌也是无利不起早,他能出手自然有利益所在。
至于隐藏的那些东西,苏护只是装作不知而已。
不过苏护绝对不会接受季氏的收编,这些年他一直坚持杜绝西凤城在中州军队的渗透。
而次子苏定方的意外身故,更让他对于这种危险极度的关注。
最近他突然发现,局势似乎出现了失控的趋势。
西凤城在中州的影响力越来越多,发展到现在,许多季氏门客剑士甚至公开在城区大摇大摆的出入,几乎成为中州城一道独特的风景。
苏护心知,即使自己再怎么下令清除西凤城势力,也不可能真正消除季氏在中州的影响力。
前面季氏讨伐崇氏,崇侯虎身死,崇国易帜换了主人。
不久前,西凤城大败帝国军队,闻仲阵亡,三十万西征军全军覆没。
眼下这个局势,苏护也不敢贸然和季氏翻脸。
最多,只会暗地里限制季氏在中州的行动。
然而就算这样,他也觉得风险很大。
很可能会引起季氏的强烈反弹,甚至更可能会造成中州的动荡乃至兵变。
那样的场面,苏护想都不愿意去设想。
站在散宜生的角度,这一趟出使中州,实在是轻松之极。
挟绝龙岭大胜之威,自己东行这一路走来,根本无法低调。
沿途的诸侯豪门前所未有的热情,都希望借机能和西凤城搭上关系。
如果不是自己顾忌使命,强力督促使团赶路,可能半年都会到不了中州。
形势比人强。
哪怕在不了解局势,面对西凤城全歼三十万帝国军队,不用多说,其实大家心里都有算计。
这种影响在中州也同样存在,散宜生觉得,苏护这个聪明人,肯定会作出明智的选择。
苏护的中州派系在北漠地区只占两成,比起崇黑虎逊色不少。
可是对于西凤城的东进战略来说,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崇黑虎已经上了季氏的船,再加上苏护,势必会让整个北漠倒向季氏。
至于北漠另一股势力,尚天恒的草原派系,很自然的被散宜生忽略。
在漠北草原的自卫军,是散宜生眼中的另类存在。
尚天恒凭借一己之力,掀翻了一个又一个强敌,就这样变成了任何人都不敢忽视的力量。
哪怕最保守的估计,要想彻底消灭盘桓在北方草原的自卫军,至少也要超过五十万帝国精锐部队。
且不说帝国如今能否调集如此重兵,负担得起如此大规模的远征,就算胜利也是惨胜。
说不定这种胜利之后,更会直接激化帝国的矛盾,造成整个局势的彻底崩溃。
何况,尚天恒借着南征北战,东征西讨之际,到处培植势力。
不说南疆和东荒这些地方,据散宜生所知,西域和北漠交界的整个麦积山地区,如今全部在尚天恒的控制之下。
超过十万的自卫军虎狼之师雄踞于此,让交战的季氏、崇氏双方都不敢正视,唯恐引来大祸。
作为季氏的话事人,无论是季昌还是季发,都十分明确的表示,尚天恒的自卫军可以争取,不可为敌。
他们都非常清楚,西凤军在自卫军面前不堪一战。
除了尚天恒和他领导的自卫军,如今的散宜生还真没有把其他势力放在眼里。
就算是帝国三师这样的雄兵,比起西征军也不过强上几分。
应该说,三十万大军在绝龙岭的全军覆没,极大的鼓舞了西凤城军民的信心。
现在新消息传来:帝国任命鲁雄为大将军,尤浑为参军,张桂芳为先锋,在汜水关集结了十万平西军。
出使路上听到这条消息,散宜生几乎是嗤之以鼻。
在他看来,鲁雄无论是才智能力还是威望都不及闻仲,尤浑、张桂芳更是不值一提。
十万平西军和三十万西征军更是无法相提并论,这是一场西凤城注定了胜利的战争。
所以,散宜生根本不担心这次中州之行的结果。
最终事实证明了他的判断是正确的,苏护完全同意了西凤城的要求:加入反对帝国的联盟,在西凤城需要的时候,易帜更张,给帝国重重的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