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74800000001

第1章 小书店之美(代序)

徐鲁

二〇一二年岁末,我离开了服务二十多年的出版界,调到湖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工作。办公室和寓所只有一墙之隔,这不仅免去了每天上下班路上的拥堵之苦,也给我省出了不少时间。我暗自告诫:珍惜时光,不要浪费点滴时间,从容读写,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所谓“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其中一项,就是清理和编辑自己两台电脑里的各类文字和图片文件,“打扫战场”。我估计,要把长长短短的数千篇文字清理干净,也许还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完的。那么就先从内容比较集中的做起吧。

去年,先是把历年来写下的有关小说阅读的文字整理了出来,编成了两本书:《不这么写,我难以办到·三十年阅读小说记》、《发现故事的秘密·二十四堂小说阅读课》,这一类文字就算清理干净了;接着把有关湖北本土儿童文学作家们的评论文字清理了一遍,辑为《湖北儿童文学评论集》一书,又算了结了一类文字。到岁末时,又把近两三年来的读书和谈艺小品类文字整理出了几组,便是这册《温暖的书缘》。如是,一年的闲暇时光也就消耗完了。即便是这样,我仍然还是感觉到,时光真是太匆匆了。“时间哪儿去了?”确实是个恼人的问题。因此,也就愈加真切地理解了鲁迅先生从《离骚》里集的“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鹕(鴂)之先鸣”这个对句的意味。

承蒙子聪兄和上海辞书出版社嘉纳,使这一册小书忝列《开卷书坊》新一辑中,这是我的荣幸。蔡玉洗先生和子聪兄主持的《开卷》与《开卷书坊》,柳暗花明,山重水复,已逾十载,惠人多矣。确如黄裳先生前所叹,“子聪之贡献伟矣”。而存在我的心底的那份感谢与温暖,自不必说了。

小书编就,原本只想写一篇短小的后记了事,正巧又碰到了一个颇有意思的小书店的故事,那就索性再多写一点,权当“代序”吧。

世界上有不少著名的书店,往往隐藏在某座城市的某一条僻静的街道的拐角处,却成为了这座城市文化地图上一个不可错过的“景点”,甚至能吸引着从外地来的观光客,必以“到此一游”为荣。

这些书店的魅力,往往不是因为它们的大,恰恰是因为它们的小;也不是因为它们有多么华丽、高雅和喧闹,而是因为它们的简朴、单纯与安静;当然,还会因为它们有自己的个性和自己的故事。

我们通常比较熟知的,例如位于塞纳河左岸、巴黎圣母院附近BUCHERIE街三十七号的“莎士比亚书店”;位于伦敦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在电影《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里,这个小书店被女主角海伦派去侦察的好友形容为“狄更斯时代的书店”);位于香港旺角洗衣街(后来搬至西洋菜街)的“新亚书店”;位于纽约第十二街与百老汇大道街角处的“斯特兰德书店”……更不用说那号称世界上规模之最的、位于东京神田神保町的“神田古书店街”上那些栉比鳞次的“古本屋”了(据说,这里聚集着将近二百家旧书店)。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居住在上海时期,经常的去处就是“内山书店”,也是一家可以写进中国现代文学史里的小书店。

所有这些书店,无一例外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有的被写进了文学史、文化史,有的被写成了小说、戏剧和电影,有的就留在它们所在的城市的永恒的记忆里。

然而,这样的书店毕竟不多。美国老作家约翰·厄普代克在《旧物余韵》里如此感慨:“在我此生中,我的感官见证了一个这样的世界:分量日益轻薄,滋味愈发寡淡,华而不实,浮而不定,人们用膨胀得离谱的货币和欲望,来换得伪劣得寒碜的商品和生活。”这样的形容,也可以借来描述我们走进今天的许多大而无当、毫无书香气息可言的所谓书店的感受。

百草园书店,名字取自鲁迅先生的那篇著名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华中师范大学西门一侧的一条小巷里,所有面积仅有三十平方米吧,店主和店员加在一起,也只有一个人,是一家真正的“小书店”。但它是目前这座城市里最“火爆”和最富知名度的书店。

店主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名字叫王国林,看上去清秀而机敏。因为爱书,他对自己书店里进出的每一本书,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他报名参加了某卫视台的《最强大脑》节目,用自己的记忆去挑战“书架检索”的技能。节目组从他寓目的三十万册书籍里,随机挑选出了三千册放进了演播室,然后请观众任意取出一本书,让他报出这本书的价格、作者和出版社的名字。王国林竟然能够一一答对。虽然最终他的记忆表现没能继续赢得冲刺“最强大脑”的机会,但他在节目中流露出来的对书的热爱,对书店的理解,对读书的坚持,却深深感动了场内的评委和观众,也让全国各地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记住了他和他的“百草园书店”的名字。

天津的著名诗人、在《天津日报》工作的老朋友宋曙光先生,大概就是被小王的事迹所感动的观众之一吧。他特意打电话给我,再三叮嘱,让我去寻找一下这家小书店,去看看这个小伙子。曙光兄可能还担心我深居简出惯了,怕麻烦吧,所以又特别强调说:“为嘛一定要去看看呢?因为像这样爱书的年轻人,少见。”

春日的一个午后,我去寻找“百草园”。小书店所在的这条小巷,并不难找,这是附近几所大学的学生和老师们经常流连的一条“文化街”。一家家店面栉比鳞次,多是一些创意手工、时尚饰品和鲜花、彩妆之类的小店。“百草园”是其中唯一的小书店。

年轻的王国林果然一个人在小书店里忙碌着,一会儿给顾客找书、介绍书,一会儿到柜台边找钱、结账。因为许多人都是“慕名而来”,买完书还要跟他合个影,有的还要他在书上写几个字、签个名。看得出,小伙子对每一位顾客都很热情友好,其中不少人显然是这里的常客,我听见他们在跟他开玩笑:“你怎么不去上《非诚勿扰》?”王国林笑着回答说:“还是《最强大脑》影响大……”

小书店大约有两三万册书的规模,以文史哲类为主,文学书最多。也有一些适合大学生们阅读的比较时尚的生活类读物。书把小店的四壁塞得满满的,偶有一点空间,就可看见小王自己写的一些书香小语,例如:“百草园只与好书有关”;“最吸引人的还是书店风景”;“百草园是你的‘书天堂’”;“为了人和书的相遇”,等等。在门口的玻璃橱窗里,还有诸如“阅读的层次”之类的阅读提示。

趁着小王稍微空闲的时候,我和他简单地闲聊了一会儿。他说,自从上了那个节目后,他的小书店已经火爆得不行了,顾客最多的时候,他一天可以卖八千元的书,现在每天大致都能卖大几百、上千元的书。他说,他会凭着自己对书的喜爱去选书,因为门店小,空间有限,他只选他心目中的“好书”。我随便问了近期出版的几本书的名字,包括我自己的新书,他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有”或者“没有”。我说出某一类书,例如常写书话的一些作者,他马上就报出了王稼句、薛冰等人的名字,也知道他们的书大多是哪家出版社出版的。

小王是河南信阳人,从小就爱书。小时候去亲戚家时,最让他迷恋的地方就是书柜前。读中学时,常到县里的书店去蹭书看。到武汉读大学时,经常节衣缩食,有一半的生活费是用来买书了。二〇〇九年大学毕业后,因为出了一起事故没办法去上班,就想着开一家小书店。他向两位朋友借了几万元钱,加上手上的一万多元,终于梦想成真。这个小伙子给我的感觉是非常的有主见、自信。我建议说,可以考虑把墙壁上的这些电影海报和剧照之类的装饰拿掉一些,留下少量的即可,换上一些作家、艺术家、哲学家的黑白照片,例如萨特的,乔伊斯的,他马上说:“那样会给读者一种沉重感。”我说,这么多书为什么不分类陈列,那样读者不是更好找书吗?他说:“小书店是不需要分类的,我一个人也没有时间去做分类。”讲得真是头头是道,十分专业。我问他,既然这么喜欢书,喜欢阅读,平时肯定也爱写点什么吧?“写点微博,”他说,“但也不能多写,尤其是现在,关注的人很多,写多了,会被吐槽,被看成是矫情。”一想,还真有点道理。

说到“最强大脑”,他一再强调,他没有刻意去记忆,重要的是喜欢。带着强烈的热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肯定可以做得好。他说,做一个小书店,也是这样。是的,所有的小书店的美,都会来自热爱,对书籍,对读者,对文化,乃至对自己心中那份梦想的热爱。

“是谁传下这诗人的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

把诗人郑愁予先生的这句名诗里的“诗人”二字换成“书店”,也是多么恰当。书店的灯光,是照耀着人世间的最美的灯光。愿小书店散发出的芬芳书香和小橘灯般的光芒,永远熏染和照耀在城市小巷的拐角处。

二〇一四年农历春分前夕,

写于武昌东湖梨园

同类推荐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人畜之间

    人畜之间

    动物为了繁殖后代,只对同类有性要求。让它们对人类的“性趣”,是人类培养出来的。不知这是文明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倒退?许多人一一中国人外国人都有,总觉得人民币的坚挺“挺”得有点悬乎。议论最多的是中国产品的出口受到遏制,数额急剧减少。我亲眼见到的是,因为人民币的坚挺,把大量中国人“挺”出了国门,坚挺着下巴和肚子到东南亚去旅游。
  • 《鲁迅译文全集》翻译状况与文本研究

    《鲁迅译文全集》翻译状况与文本研究

    本书系学界第一部对鲁迅300多万字文库全部译作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作者以宏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专业知识,在中外文化语境中考察鲁迅译作的选材特征、译介策略和翻译方法,揭示了鲁迅译作在现代翻译史上的重大价值,具有鲜明的学术创新性和理论意义。本书对鲁迅早期翻译的20多万字深奥难懂的文言译作的阐释尤可见出作者的功力,它对于广大青年学子阅读理解鲁迅译作中的宝贵遗产将有所裨益。
  • 今天应该快活

    今天应该快活

    汪曾祺先生作品语言风格淡雅质朴、清新脱俗,读之满口噙香,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经久不衰,时至今日,仍拥有大量拥趸,读者遍布各个阶层。本书选取先生最具代表性、在微博微信豆瓣转载和评价最高、与现代人生活有相契之处、能给人以启示的文章,包括美食、闲情、草木、山水、怀乡、故人、戏曲等,共分此七大章节:至味满人间、闲逸偶然记、草木多情生、行吟在路上、乡梦未曾休、故人知我意、戏中有真趣。展现汪老先生的浪漫情怀、日常生活的雅趣与情致,及淡泊率真的人生态度,给读者以启迪,唤起美好生活的愿景,坦然面对纷纷扰扰,热爱生活,在坚硬的世界里,修得一颗从容的、有情的、柔软的心。
  • 当代文学批评的价值观

    当代文学批评的价值观

    本著对当代文学批评所涉及的价值观念系统,包括审美价值观、社会历史价值观、人性价值观、道德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等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并联系当代文学批评实践问题加以评析,进而思考当代文学批评的价值立场与价值观念重建问题。学理思考探讨与现实观照评析相结合,视野宽阔,富于启示意义。
热门推荐
  • 大巫之地

    大巫之地

    这里是2056年,气候恶化,疾病蔓延,情况不容乐观。王小峰,从一个中医转型,到魔法师,借助西方的魔法,真正踏足到了一个强者的世界。东方的法宝,西方魔法,都将在魔法世界一卷卷展开庞大的画面。
  • 妙不可言的人体奥秘

    妙不可言的人体奥秘

    本书内容包括:构成人体的细胞;神经系统的结构;脊髓和脊神经;脑的组成;脑神经;神经系统指挥人体活动;脑的高级机能等内容。
  • 要旅行,不受罪(财蜜eMook)

    要旅行,不受罪(财蜜eMook)

    就要放假啦,你在准备旅行吗? 有时,节俭如我也会纳闷:旅行这么美好的事情,为什么要陷入到各种省钱攻略里?拼命省钱,你可能会错过外航提供的奇特飞机餐,也可能会错过穿梭在大街小巷误入一间小店的惊喜,更可能错过与男神的偶遇。 前两天,习大大为准备去马尔代夫旅行的朋友们提供了一条攻略:“少吃方便面,多吃当地海鲜”。话说,方便面、火腿肠是火车伴侣,螃蟹和鱼才是海岛伴侣,除非过敏,否则咱都飞去印度洋了,日后怎么也不能拿对着碧海蓝天吃“老坛酸菜”来显摆吧?
  • 洪荒妖血在玄黄

    洪荒妖血在玄黄

    一场意外穿越使得萧弃继承了妖族三足金乌的至高血脉,看他如何在玄黄大世界中霸世苍穹、傲世宇内……一种全新的修仙体验,敬请期待!
  • 心法:传习录中的知与行

    心法:传习录中的知与行

    本书以王阳明的人生经历为主线索,以为什么要提出心学、什么是心学、什么是高层次的心学为辅线索,将王阳明一生行事与其弟子所著的记录其言行的《传习录》充分糅合,事迹为行,录为知,穿插来写,上行下知,逐篇解读。全面介绍了王阳明的传奇人生,更解读出阳明心学的核心精髓。
  • 走开江

    走开江

    《走开江》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川东小平原-开江秀美的自然风光与厚重传奇的历史文化。作者历时五年,足迹遍及开江的旮旮旯旯,然后用笔用心记录下那些秀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传奇的历史人物。对研究者来说,《走开江》算是一本历史补充资料;对游客来说,《走开江》算是一本旅游手册;对读者来说,《走开江》是一本散文大全。《走开江》在不动声色中,将人们带进开江的画卷长廊中,让人们摸到了开江的脉络,听到了开江的心跳,看到了开江的面相。写出了开江精神,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开江的人文地理、山川河流、历史传奇,是开江地域文学的百科全书,是开江地域文学的“清明上河图”,甚至是达州市一部具有地理标志性的作品。
  • 道友请留步

    道友请留步

    现代青年穿成申公豹。除了实力还有法宝,最大的凭借就是对于封神一劫的熟知,相信自己谋划一番,必定不会再当什么分水将军,被拿去填北海之眼了。
  • 剑女阿青

    剑女阿青

    这是一个被换了脸的牧羊女,带着一匹心眼很多的小马,还有一把怎么打都打不坏的扫帚,闯荡江湖,快意恩仇的故事。
  • 人生智慧书

    人生智慧书

    《人生智慧书》是一本讲述如何为人处世的睿智之书。作者通过论修养、论境界、论智慧、论哲理、论人生、论为人、论交友、论命运、论财富、论成功、论淡泊、论健康、论幸福等13个篇章,以期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提供高品位的精神食粮和文化产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 时空平移

    时空平移

    我的老同学,物理学家叶禾华、易慈夫妻发明了时间机器,并回到远古时代,将地球生命的元祖移植到一百万年以前,这就意味着整个地球的生物圈同步进化了一百万年,从而也使人类文明的进化速度提前了一百万年。此后,叶禾华又去往八万年后的未来,在那里他发现人类星际移民的领袖是我和易慈的后代,而自己将在第二次向未来的时间穿越中死去。为了不影响历史的进程,叶禾华启动了时间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