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74800000010

第10章 郑超麟老人的回忆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里,人民出版社的几位老出版人,以“现代史料编刊社”名义,编辑刊印了几种标明为“供内部参考”、没有公开发行的现代史料著作。其中有王明的《中共五十年》,张国焘的三卷本回忆录《我的回忆》,陈公博的《苦笑录(一九二五—一九三六)》,有德国人李德(即奥托·布劳恩)的《中国纪事(一九三二—一九三九)》,盛岳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中国革命》,还有郑超麟的《郑超麟回忆录(一九一九—一九三一)》等。这些著作的作者大都是中共早期活动的参与者、见证者,有的还是主要领导人。这套印本统一用淡黄色素面纸做封面,没有任何装饰,后来人称之为“黄皮书”或“白皮书”。主事者还在书前印了一段出版说明:“为了满足中共党史研究工作的需要,我们计划有选择地翻译和翻印少量国外和港台出版的、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有关研究中共党史的著述和资料,供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党史工作者参阅。由于作者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等原因,这些书籍不同程度地都有一些歪曲史实,吹嘘自己,诬蔑、攻击我党和有关领导同志的内容。我们均按原文排印,内容没有删节。”

二〇〇四年,这套史料著作中的一些篇目,又在东方出版社正式出版。出版者还加了新的出版说明:“由于上述图书当时印量很少,目前图书市场上已经绝版,但仍不断有读者来信索要复印上述资料。有鉴于此,我们报经有关部门同意,在系统清理的基础上重版以上若干史料,并定名为《现代稀见史料书系》,内部出版,限量发行。”这次出版,封面统一改为仍然不加装饰的黑色,或可称为“黑皮书”了。

二〇〇五年,我曾应出版社之约写过一本传记读物《少年邓小平》。为写这本小书,我曾到小平老家四川广安的那个乡场上住过和走访过一些日子,后来又借去欧洲出差的机会,专程去过小平赴法勤工俭学时做过工的法国南部小城克鲁梭。在搜集资料的时候,也意外地在旧书店里买到了一册珍贵和有用的“黄皮书”《郑超麟回忆录(一九一九—一九三一)》。后来从范用先生的文章《郑超麟及其回忆录》中得知,郑老先生的这本回忆录只印了一千册。范文里说这本书是一九八二年出版的,可能是误记,因为书上印有“现代史料编刊社出版,一九八九年七月印刷”的字样。

郑超麟(一九〇一—一九九八)曾经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失踪者”。他在一九一九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一九二二年由李慰农介绍加入共产党,并参与建立旅法共产主义组织“少年共产党”,与赵世炎、周恩来、陈延年、李维汉、王若飞等,都是当时的核心成员。后来还一度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负责编辑中央机关报《向导》和《布尔塞维克》。一九二七年下半年以后又渐渐脱离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后完全转入了托洛茨基立场,并成为中国托派组织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以至于终其一生,再也没有改变自己选择的这个信仰。这位传奇般的人物,为了自己的信仰,一生大半时光在监狱里度过。他曾因反对国民党坐了七年牢狱;新中国建立后,又因托派问题被捕,坐了二十八年监狱。直到一九七九年才恢复人身自由,在上海市任政协委员。毫无疑问,他的回忆录,对于中国现代史和中国托派的研究,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的研究,有着独到和重要的史料价值。当初我在撰写《少年邓小平》时,就从这部回忆录里找到了不少有关二十年代赴法勤工俭学人员的足迹和广安少年“邓希贤”的线索。

郑超麟先生虽然是一位职业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早年却也曾喜欢文学,与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作家和文学社团都有接触和了解。他的回忆录里对一些现代作家的评价十分独到,所记录的故事,也非常珍贵和有趣,是难得的“一家之言”。

例如对蒋光赤这样的“革命作家”,他坦率地写道:“蒋光赤的小说出版,我们当中几乎没有人看。大家对于蒋光赤本人,对于他的诗和小说,对于一般新文学,怀有很深的成见,即使有空闲,也不愿去看他的书。陈独秀翻一翻《少年漂泊者》,说道:‘虽是热天,我的毛管也要竖起的。’老蒋送我一本,我勉强看完了,下次见面时并未给他所期待的赞语。他常说:‘外国作家常得女读者来信赞赏,但中国女读者从不晓得写信给作家。’我明白这是他为自己发的牢骚。(瞿)秋白比较同情他,也能同他谈论中国的文坛。有一天,他先走了,秋白同我说:‘这个人太没有天才!’光赤写了一本小说,关于我们那几年在上海的生活,其中秋白占了近乎主角的地位,也有我的一个影子。他问秋白用什么书名才好,秋白主张用《短裤党》。……虽然如此,蒋光赤仍是中国‘革命文学’的开路先锋……”

再看这一段关于“创造社”的:“创造社本是文学的团体,过去只出一些文学的杂志和文学的书籍。这些出版物,我看得很少,偶然看看也不合我的胃口。连写实主义我都认为过时了,何况浪漫主义?我特别不喜欢郭沫若的诗,因为白话中夹杂着文言辞藻。此外,我回国以后完全被革命吸引了去,对于文学不感兴趣。北伐以前,创造社一派文学家与革命无缘,倒是他们的对头,文学研究会里面的人与我们接近,例如沈氏兄弟就是我们的同志。”

他接着写到了和沈雁冰的交往:“一九二七年十一月间,我从武汉回上海不久,在四马路一家绍兴酒馆遇着宋云彬,他就是雁冰一篇写牯岭文章中的‘云郎’。宋云彬就把他的地址告诉我。几日后,我带了《布尔塞维克》创刊号到窦乐安路景星里或景云里去访他。……直至以后好久才知道他用茅盾做笔名,发表他的处女作《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那日沈雁冰还是同我谈政治,他不满意于八七会议以后的路线,他反对各地农村进行暴动。……这是第一次,我听到一个同志明白反对中央新路线。他这反对暴动意见后来写在他的《从牯岭到东京》文章中。”

写他和创造社诗人王独清交往那一段逸话,也足资文学史家参考:“有一次去访王独清,他请我到新雅喝咖啡……他把创造社的内幕告诉我。他说:创造社的人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已成作家’,如沫若、仿吾、资平、伯奇和我;一部分是‘未成作家’,如彭康、李初梨,等等。这两部分人以外,还有一些‘小伙计’,如仿吾的侄子成绍宗,以及邱韵铎、龚冰庐等,他们有时也写文章。创造社中有的人有野心,要拿创造社这个组织,以对等资格,同共产党说话。资平是第三党人物,根本不可靠。伯奇是个小政客。那些未成作家方面,大多是新从学校出来的,都很纯洁,其中个别人颇有野心,我们须用力量去克服他。”

郑超麟先生还是一位翻译家,解放前翻译出版过俄国人写的一本达·芬奇的传记《诸神复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范用先生在三联书店重版过这本书),还翻译过纪德的那本曾经引起过争议的游记《从苏联归来》。他晚年的生活和对外联络事宜,多由孙女郑晓方料理。晓方原在上海书店出版社做编辑,后来调到中国福利会出版社工作。我在徐迟先生晚年侍奉左右的那段日子里,曾和晓方女士有过多次书信往来,承蒙她的热诚,还寄送给我几册上海书店版的文史图书。那时她正在协助柯灵、范泉两位老先生编辑出版“文史探索书系”。可惜我那时并不知道郑超麟老先生就是她的祖父。

同类推荐
  • 半笺娇恨寄幽怀:李清照

    半笺娇恨寄幽怀:李清照

    她是婉约词宗,一生为爱枯荣。爱之繁花,绽放心头,她“半笺娇恨寄幽怀”。相思无处,她唯有看尽“花自飘零水自流”。她绚丽的人生,婉转如歌, 她在寂寞的深处浅浅吟唱。她就是——李清照。朱丹红编著的《李清照(半笺娇恨寄幽怀)(精)》为“倾城 才女系列”中的一本,《李清照(半笺娇恨寄幽怀)( 精)》评述了宋代才女李清照坎坷而又传奇的一生。
  • 泉水

    泉水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太虚伪了,太爱面子了,说做不一致,没有不知道的事情,很会在人面前自吹自擂出风头,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吹唬的都快要飘起来了。有时候脸很大,不知道是胖的还是吹气憋的。
  • 写景·记事

    写景·记事

    听过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风声,见过和布克赛尔的云朵,抚摸天山神木园的植株,送走乌伦古湖的飞鸟。还有命名礼的盛大宴会、欢快奔走的毛驴车、每七日一集的巴扎。把在新疆的奇异风光尽皆写于笔下,满满的都是能看得见的情。
  • 知道

    知道

    作者吴克敬老师曾获多个文学奖项,写作经验丰富。本书是他的散文随笔集。作者在写作时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时代有机结合,通过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写出了独特的人生感受,反映了人性的本质和对真善美的追求。《知道》比一般散文更具故事性,可读性更强,生活的色彩和跳跃在该书文字中可见一斑。
  •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心与文字的剑锋狭路相逢,黑暗的夜的光芒泄露,寻觅知音的言语,慰藉夜雨心中的荒凉。直抵心灵的句子,沉寂深邃的情感,令人产生共鸣的散文篇章。
热门推荐
  • 厨娘王妃萌宝宝

    厨娘王妃萌宝宝

    楔子天云135年夏,龙云大陆龙云国统一天下一百三十五年,是年,龙云国皇后突然抱病身亡,龙云国的……
  • 李麻子的爱情

    李麻子的爱情

    又是一年春天。周梅已经把孩子顺利地生了下来,孩子很健康,也很可爱,她抱着孩子去看了罗老师。罗老师墓前长满了油菜花,记得那一年,她才17岁,门前的油菜花也是长得如此茂盛,罗老师为她编了一个花环戴在头上。如今,她也像当年的罗老师一样,为他编织了一个花环,放在了他的墓前。
  • 停琴余牍

    停琴余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点燃生命的火炬

    点燃生命的火炬

    对于生活中那些习惯抱怨的人,人们常会对他避而远之;在工作中也很少有人会因为坏脾气以及抱怨、嘲弄等消极负面的情绪而获得奖励和晋升。点燃你生命中的火炬,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吧。
  • 近峰纪略

    近峰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时光不念旧

    时光不念旧

    是一个从高中到成人以后的恋爱故事,里面的男主和女主经历了风风雨雨才走到一起实属不易。很多高中恋爱但不会长久。可是我想打破这种常规。给读者一个冲击大脑的刺激感。在读这本书时,你会随着人物入戏。体验一个人在纯洁的年龄,所想的没好事事情。你可以看到清新脱俗的女神,也可看见普遍的娘炮,也可看见疯狂的女神经病。就让你翻来这本书,体验他吧!
  • 保越录

    保越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耳

    魔耳

    主角陆涛脑瓜一般,学习成绩不好,因此,他不受老师和同学的重视,突然有一天,陆涛得到了一双魔耳,这双耳朵可以听到很远很远以外的声音,而自从陆涛有了魔耳之后,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而且他的人缘也变得越来越好,在他的生活当中出现了两个大美女,一个王雨,一个是柳丹,他俩最终全都投向了陆涛的怀抱,而陆涛也因为魔耳的力量在班级考试中一次又一次的得第一,要知陆涛如何利用魔耳改变现在的生活,让咱们一起跟随陆涛走进魔耳的世界吧!
  • 我爱上了美女导师

    我爱上了美女导师

    蓝莹莹带女儿林小雨到超市购物,小孩子因调皮撞到了年轻女子戴小芳,使两个女人彼此认出了对方,并找家清静的咖啡屋坐下细聊,蓝莹莹对戴小芳好友讲述了自己在校园里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罗曼史……那天,林春雨自驾车返校来到交叉路口问路,与蓝莹莹邂逅相遇,被她的那双迷人眼睛深深地勾住了魂。蓝莹莹是名大学女教师,性格活泼开朗,豪气大方,美丽贤惠,喜欢捉弄人。知道林春雨是名新生,自驾车上学,误认他是名官二代或是富二代……
  • 战族传说(1)

    战族传说(1)

    洪荒岁月,涿鹿一战,战神蚩尤虽亡,却留下不灭魔志,战族子民重承魔志,隐匿于武林之外,成为超越武林的隐世武门,只待五星逆行之时乘时而作,东山再起。岁星、荧惑、填星、太白、辰星五星逆行之日终至,千古战意随着时光的轮回而再现武林,一位神的传人,一位魔的后人,在经过无数次武林纷争后慢慢崛起江湖,而世间的种种魔缘机遇终究将两人铸成了左右武林的盖世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