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84000000001

第1章

记忆的印痕,是心灵的犁沟。

最初的记忆是故乡的天,故乡的地。天是一个不着边际的大明镜。它大,大得无头无尾;它高,高得不可估量。地呢,实际上是山,猛地一看,一座一座的,像一个个尖尖的馒头,又像是扣着的窝窝壳。仔细一看,一座座山又都形象殊异,各具面孔。老祖先给每一块地都起了名字,最平坦的那一块平地叫坪上,略微平的叫微峁,以至崖凹、西峰、刘畔……到底是谁给土地起的名字呢?这连妈都不知道,推测下来,一定是上辈子的祖先了,他们一代一代地在故乡的土地上出生、繁衍……一代一代地走了。留给下一代的,还是和故土打交道的营生。啊,我贫瘠而荒凉的土地,我一脉相承的土地,我生生不息的土地……故乡,你叫我这么痴迷,这么沉醉,你和我是如此血肉相连,难舍难分。即便我远离了你,你的印痕也成为我心灵的犁沟。因为没有你,就没有我,是你孕育了我的躯体,成就了我的思想。尽管你很荒凉,但永远是我心灵的沃土。

人们总把我们陕北叫陕北高原。在我原始的思维中,原就是平的,就像关中大平原,就像长江中下游平原,就像松嫩平原……

很早很早以前,在洪荒时代,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海里沉淀着很厚很厚的沙。后来,大海在亿万年间逐年蒸发,最后干涸,留下了百里千里的细沙高原。它相对南边的关中平原,地势偏高。因多年的风化作用,形成了极细的沙质土层。而后又经过亿万年雨水的冲刷,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山包,一条条沟壑,一道道山川。我的故乡是陕北腹地,这里十分幽美,最初受冲刷小的地方形成了最高的山,不到几十里、百里的地方,就有一个山上人家。山上人家自然离天近,离水远,身在高处视野开阔。沟里人家住在底部,一道道沟渐行渐宽就出了沟岔。横着沟岔,有一条较大的河。

我的坪砚村在高高的山上。向东,一道沟五里路上有邻村玉家硷(jiǎn,陕北地名用字),每隔四里一个村庄,一直到沟岔冯家洼。

向南下山五里的地方是邻村钟家沟,一直出去有三四个小村庄直到沟岔,横着的是小理河。向西下山五里是苗儿沟,一直出去又有四五个村庄,出了沟岔就是大理河。由西向东的大理河,由南向东的小理河,最后一齐汇入无定河。

由于地理位置的分布,我们那里就有山上人家、沟里人家、川道人家,还有城镇人家。山上人家羡慕沟里人家水石相连,沟里人家羡慕川道人家一马平川,川道人家羡慕城镇人家红火热闹。

由于年深日久的雨水冲刷,山越来越高,沟越来越深。后来,有的沟道就打了大坝,到了夏季暴雨导致水土流失特别严重,黄河里舀一杯水,百分之九十是泥沙。

据说,王士吉是我们的老祖先,当故土还是未开垦的处女地时,急流勇退隐居林下的王士吉就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他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分别安插在远近相当的三个山头,所以就有了这三个自然村,一坪、二坪、三坪。一坪也叫中坪,地理位置居中,一坪与二坪的村后有块小盆地叫坪砚。它像一方平平的砚台,四周被山包围着,至今王士吉大人的碑仍高高地竖立在坪砚的北侧。由于风雨的剥蚀,碑上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文林郎王士吉于顺治六年”的镌刻字样。

我常常想,祖爷爷多么有胆有识,有远见呢!当初,这里多么荒僻呀,是不是虎狼出没,狐狸成群,野兔野鸡乱跑?最初没有路,祖爷爷带着几个儿子,是怎样踩出一条条路的?新安置一个家,什么都没有,是多么不容易。六七百年前,又没有帐篷,祖爷爷到这荒僻之地时是不是在野地露宿,是不是先挖一个小小的洞,像放柴的一米高的窑,来遮风挡雨呢?我有些替古人担忧。创业安居,无路的崎岖,无物的困扰,无水的烦恼,无人的孤寂,一个个的难题,到底是怎么解决的呢?我的祖先是多么了不起,多么果敢,多么能吃苦耐劳。我为有这样的祖先,心中充满了激动、感慨和自信。

一坪人家最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大概有三十多户,二坪有二十来户,三坪有十多户。一坪的人忠厚、聪慧,二坪的人精明、灵醒,三坪的人既聪明又勤快。一坪有像我们家这样的先生门第;二坪有木匠和画工;三坪在清朝还有在朝廷里戴顶子的拔贡,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有两位教书先生。那时,我刚记事,清明节三个自然村的人一同上坟。三个村的活动还有祈雨、庙祭、唱戏,三个村的人都很亲热,路上一旦遇见,就家长里短地攀谈问候,按辈尊称,互敬互让。

经过几百年的繁衍,三个自然村的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窑洞也不断弃旧建新,王士吉大人当年无论如何是想象不出今天的发展和变化的。但王士吉大人当年的宏图、理想、果敢、志气,至今还是被许多后人提及和敬佩。但凡有点儿文化,识得几个字的人,每到碑前都要仰头观看,那几百年风雨剥蚀的石头,是我们的祖先王士吉当年扎根荒山思想的化石。

父亲九岁时,爷爷就走了,我四岁时,父亲又走了。所以,有关爷爷的故事,都是从母亲那里听来的。四十五岁是正当壮年的时候,可是,爷爷抱着他未尽的理想和抱负,一头钻到了地下。

据说,爷爷当年下了决心要给四个儿子一人建一院地方,把四个儿子都供成文化人。每天天不明,他就起来,驮着水还要背一块老石头。爷爷留给了我们五孔窑洞,每一孔窑得多少石头呀!有多少石头就有多少血汗。高大的大门楼,下院草房驴圈都是石板盖顶,硷上和垴畔四周都是枣树,结鸭枣也结团枣。硷畔底下和远一点儿的地方,有果树和梨树,果是老果,梨有圆梨也有锤锤梨。

爷爷只活了四十五岁,但他一生中要做多少事情啊,尽管大门上没刻耕读传家的字样,但爷爷骨子里有耕读传家的思想。这思想是谁教他的呢?是先人王士吉吗?

尽管从母亲口里得知有关爷爷的故事只有寥寥几句,但爷爷的魂,已经深深扎进了我的心坎。当我们走在那条曲里拐弯的水路坡上,似乎就能看到爷爷辛苦劳动的模样。驮着水的驴四蹄蹬在陡陡的坡上,不停地喘着粗气,大汗淋漓的爷爷弯着腰吃力地边挪动步子边吆喝牲口,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思想使他不遗余力地奋斗着。

秋天,当我们吃着香甜的果子,水灵灵的梨和甜丝丝的枣子时,爷爷挥汗如雨,挖坑、浇水、施肥、剪枝的情景,不断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二伯和父亲是按照爷爷的意愿,从师范毕业了,成为彬彬有礼的先生。旧社会,先生家的规矩是比较严的,因为他们读了一些三从四德的书。母亲说,一天到晚,大门总是紧紧地关着,出来进去男多女少。村子里有什么红白事情和热闹,妇女们是不许看的。有一次,结婚的队伍正从我家硷畔上过,她们妯娌踮着脚,想探着头从墙头上看一看,二伯就大声地训斥道:“锣响一声墙头上,马叫一声房檐上。”她们吓得赶紧跑进窑去。

要想走出这个院子,只有回娘家时,娘家人来请了,拉着备着鞍子,鞍子上搭着红绿被褥的毛驴,媳妇骑上驴,才能一路风风光光地看看外面的世界。

尽管我知道关于爷爷的故事少之又少,旧社会的人也不曾留得一张照片,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爷爷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愈来愈高大,愈来愈丰满。我感到,爷爷是一个非常有理想、有抱负、有事业心的人。农民的事业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和土坷垃打交道。因为爷爷非常热爱自己的事业,也就非常热爱土地。他不断地置买土地,据说,坪上的百十垧地都是在他手中置买的。每天他兢兢业业地劳作,带着满足吃饭和休息。故乡的土地上东来西往,南去北归,都有他的脚印,空气中仍留有他的气息。

爷爷早已升天了,我为什么要想他呢?

那是因为,他是一个很本分、很正直、很能干的庄稼人。是他把勤劳朴实的特点传给了我们整个家族和后代,假设爷爷要是一个赌棍或是二流子,我们肯定会羞于想他的。

红红的太阳高高地挂着,慢慢地移动着。天蓝蓝的,蓝得高远,蓝得水灵,蓝得透彻,蓝得像美丽的蓝宝石。和天相辉映的是黄黄的土地。如果说,天是一位穿蓝褂褂的爷爷,那么,地就是一位穿黄褂褂的奶奶。因为我没有爷爷奶奶,就把天当爷爷,把地当奶奶。把天当爷爷不是我的先见。

妈说:“穿蓝布衫的是长眼睛的。这不是人吗?”还说,一个财主吃得好、住得好、穿得好、玩得好,吃瘾、穿瘾、住瘾、赌瘾都过过了,就一样没过过。

讲到关键处,妈也知道卖个关子:“你当他什么瘾没过过?”沉默片刻,我俩四目相对,妈才说:“他没过过官瘾,所以他想呀想,想起了用钱买官。说也怪,有个卖啥的,就有个买啥的。这一回有个买啥的,还真就有个卖啥的呢!老财主用八百两银子买了个连长,有屈有冤的呀就来告状,进了当院,就两腿一跪哭着大喊:‘青天的刘连长呀!’”

官是老爷,老爷是青天,天就是官,天管着所有要吃饭的人。六七月间,庄稼长得生机勃勃,人们兴高采烈地想着要丰收了。可有老年人就说:“打在囤里才算哩,要看老天爷给吃不给吃。”

果真有的时候,老天爷一不高兴,八月中旬就冻了,一地好庄稼可就收不上好颗粒了。老天爷多厉害呀!我幼小的心灵慢慢地对老天爷产生了无比敬畏之情。敬畏它,也热爱它。一清早,抬头一看天蓝蓝的,高高的,给人一种高深莫测,十分遥远又十分亲近的感觉。天边的朝霞无比绚丽,先看霞再看日出,看着看着就入了迷,有时,我就坐在硷畔上的红柳上面,有时坐在簸箕上面,两只手托着下巴,眼睛盯着远方蓝蓝的天空。我并不知道欣赏,只知道天很美,朝霞很美,晚霞很美,太阳也很美,以及山、水、鸟、树,大自然一切的一切都很美。直到逗我的六姐姐从侧面或后面呔的一声,才会把我惊醒。有时,就会有几个人笑我发呆,或是说,想什么呢?是想女婿吗?女婿是什么呢?我不知道。

大人很忙,他们每天都有很多事要做,他们顾不上看天、特意品味那美丽清纯的自然,只有忙中偷闲,仰头时,才会感叹今天是个好天气。父亲威严得像一堵墙,一天到晚板着面孔。但是,父亲也有很多体贴子女的地方。比如,他见姐姐们整日整日地纺线,就会说:“把纺车扔了,上书房念书。”可是,那纺车怎么能扔呀,全家人春夏秋冬四季的衣服,都得指望这捻子里一条一条的线织布呢。尽管父亲说是说,但到了晚上,父亲自己也在炕棱边搓捻子或是缠线、拐线。

大家都忙,只有我闲,我就坐在炕角看姐姐们一下一下地抽线。随着纺车嗡嗡的响声,一条细细均匀的线越抽越长,长到左手不可及的时候,左臂就扬高,右手反一拧那线就绕上了锭。那纺车一天到晚总是那嗡嗡的声音,纺线的人也总是那个动作。我看烦了,听腻了,就看窗棂上的窗花,红的公鸡,绿的猪,黄的老牛。再从小窗中间的那方玻璃上看院子里抖着翅膀高鸣的公鸡,边走边啄食的母鸡,步态蹒跚哼哼着的猪……累了我就趴在窗台上睡着了,睡醒了神情呆呆的,妈知道我饿了,便递来一块窝窝,串门的大婶子好奇地看着我说:“这女子都这么大了,看看,吃得挺好,我还以为活不了呢。”那是指我一岁多时,一直拉肚子。

大婶子矮矮的胖胖的,圆圆的脸慈眉善目,圆头每天都梳得规规矩矩。她从不大声笑,但满脸都是和气。她看看父亲,看看妈,看看正在纺线的两个姐姐,心满意足地走了,她是父亲的表姐,很关心我们家的。父亲和妈只管招呼着:“二姐,二姐坐。”她挪动着小脚迈出了门,边走边应承着,就慢慢地走了。家人望着她亲切的背影,还真有点儿舍不得呢!

妈长叹了一口气说:“楚楚,你的小命还是你大叔大婶救下的呀。生你的时候,月子里没啥吃,你大婶让你大叔每天送一筐白菜,我们就是用这白菜汤才养活了你。”

晚上,一家人坐在炕上造捻子缠线,妈在纳鞋底。她一边过来过去地拉着长长的麻绳,一边讲述着自己的身世:“苦菜花开心里黄,满月那天就没了娘。”外婆在妈满月那天就去世了。那时,外婆二十五岁,妈是她的第二个孩子。满月那天是三月十八,上午外婆便下地干活了,她觉得很热,便将棉衣换成了夹衣,到中午,就大出血要了命。当时没有大医院可救,只说是血迷。外婆走后,妈的那个六岁的哥哥整天坐在大门墩上哭,后来也生病死了。讲迷信的人说,是外婆把他寻走了。妈是让别人奶大的。妈只知道最后一个奶妈如何好,如何疼她,妈铭记着她奶妈的情意,在那些困难的年月里,她一分一角地积攒了一点儿钱,买了一件蓝卡其的衣料和一个红兜肚,领着大姐,去看了她的奶妈。母女一见有诉不完的亲情,她们整整说了一宿的话。

妈小时候离开奶妈后,就被送给她的亲姑做了养女,她姑性格不好,说骂就骂,说打就打,有时偷偷地拧妈的大腿和胳膊。妈本来姓李,她姑家姓马,人们顺便就叫马李家,当她姑在家把她拧得大哭时,外边的大妈、三妈就说:“马李家太娇气,也不知她怎么了,就不停地哭。”有一次,当她们发现了妈身上的暗伤后,也就承认了弟媳的狠心。她们说:“还是她娘家亲侄女哩,就下得了那手!”

妈吃饭用的是一个油漆碗,热饭一烫,气味很难闻,妈不敢告诉凶神恶煞的姑姑。这是一个地主家的大四合院,三孔窑洞,一面围的是墙和大门。窑顶上还有小楼房,妈整天呆呆地坐在楼梯上发呆。有一次,一个小孩扑过来把她推倒,她从八十级台阶上摔到楼下。她姑看她摔伤了,还只管骂:“死女子!”

妈在她的亲姑家,不爱她的姑,反而爱她的姑夫。妈说,最开心的是姑夫叫她上学。姑夫见她饿了,就让她买油饼吃,买了不付现钱,记在账上。到了年底,油饼铺的人常逗妈:“马李家又吃下几吊的油饼钱。”

妈的姑家在街上,离五里路就是妈的家。有时妈也回家,她奶奶的性格和她姑一样,整天骂骂咧咧的。说妈是克星,妈回到家就经常缠在她二妈身边。妈偶尔也去另一个村里她的舅家,她外婆一见她就抹眼泪,那是想起她的女儿了。老家人都好把年轻的遗孤叫作眼泪滴子。妈说,她外婆家五孔石窑,穿廊挑石,穿廊上有鸽子,妈在外婆家敢与表哥、表妹争鸽蛋。

妈说,她也很想自己的母亲。有一次,她梦见一个白胡子老爷爷指引她到了一个又大又干净的院内。进得一孔窑,窑里干净得像一池水,炕上坐了一个又白又俊的年轻女人,正在绣花。白胡子老爷爷说:“你常说要见你的妈妈,这就是。”她一股劲儿地盯着她的妈妈,妈妈也盯着她,正当她满心委屈地要对妈妈诉说时,瞬间又醒了。她久久地回味着梦中的情景,那位白胡子爷爷真好,他一定是位神仙,他体谅没娘的孩子,就特意领着见了一回。

妈说,她上了两年私塾,听说街上有一家上学的女子,学开化了,就跟人走了。所以马家大院的十一个女子都停了学,再大一点儿就学针线、学绣花。

十九岁的那一年,经媒人介绍,她嫁给了我父亲。那时候,婚前谁也不见谁,一切婚前联络都由媒人跑,妈光听说了父亲的年龄和家中几口人,其他就一概不知了。外爷对她说:“我把你种在厚地里了。”结婚那天,她昏昏沉沉地坐在轿里,只觉得路很远很远,途中听轿旁一个年轻男人说:“这回还不知道四弟同意不同意哩。”妈说,她心里想,那我是同意了。可是她什么也不能说,只想想而已,一切的一切都只能听天由命。

原来父亲先娶了一房,那女的脸上有些小麻子,腿也微微有些瘸,父亲从来不愿与她说话,也不愿与她接触。据说,父亲从学校回来,晚上不进大门,夏天就把自己装在筒子(用白布做的睡袋防蚊子)里,睡在硷上。奶奶早上把大门一开,吓了一跳:“呀,硷上怎么有个白木棒?”等她知道是父亲,真真是打也不是,骂也不是。父亲的先房就那样孤孤单单地守了一年多,后来生病死了,她在冥冥之中做了我们一辈子的先妈。

等妈的盖头被掀起来,她和父亲才算是头次相见,互相都算看得过去。新婚宴尔,父亲只是对着麻油灯看书,威严的先生,高兴与否只在他的心中。

幸福是什么呀?有时候,幸福只是人的一种感觉,无论什么情况,什么条件,你心情愉悦,身体舒畅,至少这一会儿就是你幸福的时候。我的幼年是很幸福的。我就像这只红眼睛、白茸茸的小兔一样,放到小木箱中,四面都有保卫它的围墙。我的围墙是用亲情筑垒成的。父亲、母亲、姐姐、哥哥都是我的围墙。我又瘦又小,前奔颅后马勺,只有一点点讨人喜欢的机灵和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有时,大人们闲了也夸赞我的眼睛:“三女子真是长了一对好眼睛。”所以,我下意识地把眼睛睁得圆圆的,看遥远的蓝天、红红的太阳,看院子里枣树被风掀动着婆娑的姿影。

小窗格格上贴着窗花,那羊、鸡、猪的样子十分逼真,和院子里的相差无几。只是它们不会走,老站在那固定的地方,直到太阳把它们红的、绿的、紫的、黄的颜色一层一层地剥去,就又要过年了。

把花样用清水沾在一张白纸或是什么有字的纸上,然后放在冒着缕缕黑烟的煤油灯上熏,熏好的底样再拓在一沓有颜色的纸上,用尖尖的小剪一下一下地剪,下一年的窗花又成了,那全是姐姐的功夫。我的大姐手真巧,她十二岁那年就给我缝棉衣。老家人说,养女穿花鞋,养儿烧干柴,还说男娃不吃十年闲饭。真的,八九岁的男娃就上山砍柴、拦羊、挖猪草;而女娃呢,更是不吃十年闲饭,她们六七岁就照看弟弟妹妹,喂鸡烧火。我的大姐比我大十多岁,更是妈的左膀右臂。我们小时候,姐不光照看我们,还给我们喂吃的,做穿的,有时眼睛都熬得红红的,因为母亲要做地里的活,还要推碾滚磨。

呀,今天怎么不见大姐纺线了,我正在疑惑,大姐从门里进来了,手里拿了一块花布,多么好看的花布呀!粉红的底,就像院里的粉豆豆花(太阳花),红的、蓝的、绿的小星星似的簇拥在上面。我眼前顿时一亮,一骨碌从窗台上翻起身来,跑到炕棱边,拽着花布的一角,又是笑又是跳。花布平铺在炕上的一条旧棉毡上,画上了线,姐姐很快裁成了一件小衫子,然后盘腿坐在炕上,一针一线地缝起来。“姐姐给谁缝花布衫?”“给人家娃娃。”“人家娃娃在哪里?”“人家娃娃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那她姐姐怎么不给她缝呢?”“她喜欢让我缝。”自打懂事以来,我就不曾穿过新衣服,心里十分嫉妒人家娃娃,一个劲儿地追问。我姐姐一看我那可怜样,便心软了就说:“那个娃娃一听姐姐给她缝花布衫,就会笑得咯咯咯的。那个娃娃跟你一样大,也要穿花衣裳,你站好,伸开两只手。”姐姐把正缝着的花布衫在我身上一比,我明白了,我高兴地在炕上蹦了两下,姐姐给我缝花布衫了,那欢快的声音,一直传出了门外。

因为去赶事,她才给我做了这么一件见人的衣服。姐姐缝好后,我就试着穿上新衣服,那感觉太新鲜了,我一时竟不知道手该放到何处,脸也不知该朝向何处,出了门扭扭捏捏地走着。二妈说:“看牛的。”三婶戏言道:“奔颅女宜打扮,擦上点银粉真好看。”五大婶说:“真是人凭衣衫马凭鞍呀。”二堂哥坐在炕棱边说:“过来,穿上新衣服再捞一次捞饭。”于是我习惯地将自己的两只小脚踩在他的两只大脚背上,两只小手塞进他的大手中。他扬起两条结实的腿,一起一落,升高落下。他嘴里说着“捞捞饭,打豆腐,干脑叫你二舅舅”的儿歌。这一刻,我只觉得自己不再是父亲说的那个“丑胡赖”了,也不是母亲叫的那个“奔颅女子”,我觉得,自己变成了院里的那一只红蝴蝶,在飞呀飞……

00我只知道我们这个村,一字排开的、参差不齐的一孔孔窑洞,是一户户人家。出了村头下水路坡,沟里有井子。井子前面的沟里有几块很大的石头,那是二姐领我洗衣服时才看到的,用手一摸,被太阳晒得烫烫的,上面很干净,把洗好的衣服晒上去,立马就干了。那么大的石头是谁放在那里的?他是怎么放到这里的呀?再往远是哪里呀?要赶事,要出门,穿新衣服,吃好的,看热闹,我多么有福气呀!

早晨洗了脸,姐姐用心地将我那撮细细的黄毛分成两半,扎成两个小辫,折上,扎成抓髻。二妈在一旁逗着:“抓髻扑来来,婆家不迎来。”父亲备好了毛驴,大大的鞍子上,又搭了一层被子。母亲今天也穿着净净的旧衣裤,头也梳得光光的,白白的四方脸焕发着光彩。她首先踩着门前的石床骑上毛驴,抱好了弟弟,用一根长长的带子把我绑在她的身后坐稳,然后我们便出发了。毛驴走开了,脖子上挂着铜铃,不紧不慢地响着,有节奏地响在晨曦笼罩的乡间小路上。坡崖上映着小毛驴的身影,映着母亲、弟弟和我的身影。我不停地摸我的抓髻,生怕它飞了一样。我不停地盯着身上穿的花布衫,心想,出门多好啊,只有出门才能穿这么好的花布衫。花布衫竟成了我全部的炫耀,似乎天地中有无数只眼睛在看着我。一个个寂寞的小山村,人们看见有个过路的都要站在硷畔上看,我好像在无声地告诉他们,看,我的花布衫多么好看呀!

我们到了一个叫苗儿沟的庄子,毛驴在沟底下走。高高的硷上,站着几个小孩看过路人,他们嘴里不知道在骂些什么。我不由自主地抬头看那个骂人的小孩。妈说:“楚寒不要动,两只手手抱着妈的腰。”驴似乎通人性,不愿听那孩子骂我们的话,四蹄交错走得飞快。

天近黄昏了,我们才到了外爷家。外面的世界真大呀,这一路都不知经过了多少个庄子,我数也数不过来。外爷家在川道,一孔孔宽敞明亮的窑洞面川靠山。平展展的土地顺着东西方向无限延伸着,大理河水哗哗地昼夜向东奔流。川里的庄稼比我们山沟里的葱茏、茂盛,外爷家的硷畔底下是菜地,一畦畦的白菜、茄子、西红柿水灵灵的、嫩乎乎的,长势正欢。川道中央是一条大马路,偶尔有汽车嘟嘟地鸣叫着驶过。上川出产炭、食盐,运炭拉盐的生意人牵着驴赶着马来往在大道上。那些马头上顶着鲜红的缨子,脖子上拴着铜铃。丁零丁零清脆悦耳,十分动听。赶牲畜的甩着响鞭,有的坐在车边信口唱“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呀”的信天游。妈常说,她娘家是个“响铃炭马”的地方。我第一次来这里才细细体会到了“响铃炭马”的含意。

外爷家一线九孔窑,由三大门子分开,外爷家住在中间的三孔。进了大门,是一方小院,上了三层门台,正对着外爷的家门,是前后窑,一律的宝石炕棱,油漆炕围子,前窑还有暖阁,灶火炉台都是石板包装的。家里的陈设也很讲究,门箱夹柜、穿衣镜、木床。在二十世纪初,他们也属于小康之家,比起我们乡下的殷实之家要讲究得多。

外爷十分慈祥,深蓝色的大襟上衣干干净净,腰里总要勒一根宽宽的腰带,舅舅、妗子、表姐、表哥他们都非常会说话。一个全新的环境诱惑着我,我总是东瞧瞧西看看,看那油漆炕围子的各种图案,看墙上的四扇屏年画,外爷头头是道地给我讲拿米换鸡、鸡换牛的故事。

外爷家大门外边的电线杆子上还挂着一个四方红漆木匣,那木匣早晚会唱会说,我站在杆子下面,惊奇地盯那个木匣,不知它为什么会唱,大表哥就说:“那里边有个小人人在唱。”“那小人有多大?”“一寸大。”“那她怎么出来吃饭呀?”

初出门觉得很新鲜,过不了几天就想家了,想姐姐、哥哥,想家里的小米汤。我们乡下的水特别好,熬的米汤又甜又香。我常瞅着妈把绿豆和小米下进翻煎打滚的锅里,那豆和米就在开水里打着滚儿,汤过一会儿黄起来,最后熬成黏糊糊的小米稀饭。妈讲过一个傻媳妇的故事,说的是,婆婆问傻媳妇锅开了没有,傻媳妇说:“一颗豆豆上来了,一颗豆豆下去了。”这是真的呀,我不知道傻媳妇说的有什么不对。

妈熬的小米汤最好喝了,油乎乎的,香喷喷的,盛在碗里,凉一会儿,就会起一层皮子,像凉粉一样。先用筷子挑起一层皮子,一点儿都不烫,可是皮子底下的汤还是烧的。妈用小勺子一边搅一边吹着,还唱着:“东风凉西风凉,凉得楚寒站绵羊,绵羊挡在圪,楚寒回来吃糕糕。”在妈笑吟吟的歌谣中,我的肚子喝得像个大西瓜,好舒服,好痛快呀!

在外爷家住了几天,我就哼哼着。妈问我怎了,我说:“要吃咱家的绿豆米汤。”妗子便说:“乡山圪家快回去吧!敢情是绿豆米汤比这里的油糕八碗还香哩!”

妈常说:“有福的生在州城府县,没福的生在孤山旷野。”妈生在川道,长在城镇,但通过媒妁之约来到我们这个山乡圪。妈说,那是他的养父做主,认为乡里吃得好,再说,当时我家算是文风人家,有地有窑,日子殷实。

妈十八岁那年,娘家做了两个红顶箱,陪了一些绸缎衣物,六月十六响吹细打地娶进了我们家。一路上,她在轿里什么也看不见,进门背坐在炕头。等一切在闹哄哄中过去后,妈说,她一下子觉得掉进窖里。虽然姑母对她不好,但那都是小时候的事了,她想子源的家,也想李峪的家。可是给谁说呢,父亲整日沉默寡言,大部分时间又不在家。她难过了,暗自流泪,偶尔被堂哥发现了,堂哥就会告诉大家,新媳妇又哭了。

妈结婚的时候,大伯有两个娃,大妈不在了,大伯急成神经病,两个堂哥一个四岁,一个一岁多。妈刚回过门后,就经管起大堂哥、二堂哥。晚上父亲搂着大堂哥,妈搂着二堂哥,父亲说,是他的大嫂临死时,嘱咐他要把两个侄子照看大。妈默默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妈说,自己是个没妈的孩子,就想着没妈的孩子可怜,妈整天给二堂哥擦屎擦尿,喂吃喂喝。

那时候,二妈有四个娃,二伯在县城关二小教书,父亲也在别的乡村教书。家里的地雇了两个人,一个十几口之家,碾磨、饭食、衣着,再加上喂猪、喂鸡,做不完的活一下子包围了妈。她每天天黑乎乎就起来,一直忙到黑。她从小没接触过农活,养母家是子源街首屈一指的大地主,米都是租户碾好送来的,所以她开始不会簸簸箕。二妈是个很尖刻的人,常常夺过她手中的簸箕,说:“光知道和男人睡觉。”妈不出声,眼泪一个劲儿地往肚里流。

十二年的大家庭生活过去后,就分家另吃了。父亲的工资是小米,把米驮回来,往笸箩里一倒,按人口分。大伯疯了三年病好了,续了弦。妈养育的两个侄儿对妈很有感情,二堂哥常坐在妈的膝前看她做针线活。有一次,他看着看着就说:“四妈,你长了个虎鼻子。”妈逗他说:“你那个猪八戒样还说人哩。”一句惹恼了三岁的二堂哥,他哭着说:“猪八戒耙(怕)你来来!”惹得众人都笑。妈有时到外爷家去,两个堂哥就一个劲儿地问:“四妈,你啥时候回来呀?”他们把妈当作最大的依靠。妈先后有了大姐、二姐,直到分家时,两个堂哥才随他们的继母过日子去了。

二妈和后大妈人都很厉害,她们自己瓮里的小米吃完了,就舀妈这边的,妈从来都不言传。父亲不在,妈没啥吃了,就捎话叫外爷来接她,到外爷家一住就是一年半载,回来时还得给后大妈、二妈拿一口袋干馍片。

再后来,大姐、二姐出嫁了,嫁妆都是妈做的。妈说,她一天要绱六双鞋。她的手真巧,十三四岁就开始学刺绣,她在娘家时那些绣品,二十多年后从包袱里拿出来,花草鲜艳夺目,蝴蝶栩栩如生。有枕头顶,有小孩兜、荷包。每嫁一个女儿,她都要做七八双绣花鞋,连同单衣棉衣,这一应的活儿就非妈莫属了。

同类推荐
  • 病毒(蔡骏作品)

    病毒(蔡骏作品)

    冬至前夕,好友林树发来一封奇怪的邮件,“我”连夜赶往他家,在他家楼下目睹他坠楼身亡。平安夜,同事陆白公开即将结婚的消息,随后却跳江而死。元旦,地铁站台,一人似乎看到了什么无形的恐怖东西,向飞奔而来的列车纵身跳下……如有某种病毒肆虐,自杀事件频频发生。经过查证,发现所有死者均有一个共同点:经常登录一家叫“古墓幽魂”的个人网站。
  • 傅山故里文丛·小说卷(上)

    傅山故里文丛·小说卷(上)

    《傅山故里文丛》是由太原市尖草坪区文联和尖草坪区三晋文化研究会共同主编的一部大型丛书。共分诗歌、散文、小说三卷,约100万字,有诗歌200首,散文180篇,小说80篇,入选作者80人。作品反映了尖草坪区近三十多年来的文学创作风貌。本书为小说卷。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侦探小说历史“黄金时代”的不朽经典,一百多年来被译成57种文字,风靡全世界,是历史上最受读者推崇,绝对不能错过的侦探小说。在充满雾气的伦敦贝克街上,住着一位富有正义感的侦探福尔摩斯。他和他忠实的医生朋友华生一起经历了无数千奇百怪的案子,他们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伴随了一代义一代人的成长。 清瘦的高个子,身披大氅,嘴衔炯斗,鹰钩鼻,目光锐利。在与罪恶与魔鬼的较量中,他运筹帷幄、抽丝剥茧,一步步驱散了笼罩在各种案件上的阴云。最后一刻,我们总是恍然大悟,并惊叹于他敏捷的思维与过人的智慧!打开本书,让我们随着福尔摩斯一起去挖掘隐藏在黑暗中的真正凶手!
  • 代号:SBS

    代号:SBS

    什么是SBS?丈夫岳平,为X公司工作的商业卧底,打入了Y公司神秘的高级人才学习班——SBS——死亡、爱情、性、权力、偷窥、驯服……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培训”之后,他学成归来。妻子迎春,小学思想品德研究员,精心挑选了一对弱智双胞胎团团和圆圆,谆谆教导,初见成效。命运,就在这时与他俩开了个玩笑……或许,丈夫经历的怪诞遭际就是SBS。或许,妻子深处的荒谬世界就是SBS。
  • 翡翠王

    翡翠王

    本书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古今传奇系列之一。本书囊括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古今传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古今传奇类中篇故事资源,这些故事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已成经典之作。故事或奇异或感人,充满传奇色彩,让热爱古今传奇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热门推荐
  • 陕州河亭陪韦五大夫

    陕州河亭陪韦五大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女戏古代

    魔女戏古代

    推荐新文《待休王妃》收藏,支持哦!谢谢!【女强+特工】她,国家代号007的特工,身手矫健,机智慧黠,堪称高手。一次任务,她与死党双双遇难,再次睁眼时却成了男人眼中标准的胸大无脑,绝美得只能当作花瓶的草包。他,皇朝的三王爷,妖孽一般的男子,冷绝无情,严酷嗜血,在这片龙州大陆上少有人比。传言他不理国事,时常弥留烟花场所,对谁都不屑一顾。当冰冷无情的特工碰到阴沉狠辣的王爷,会发生怎样惊人的矛盾?“本王要休了你。”面对强迫促成的婚姻,他狠目相对,语声凌厉。“无所谓,反正我也不喜欢你。”柳眉一挑,她唇齿轻开,薄凉如风,清淡如水。然而,游戏一般的婚姻解除后,失落的是谁的心?痛的又是谁的心?边疆乱,烽烟起,群兽出,红颜飘零,这天下谁主沉浮?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本文前六十九万为公众章节,所以点进来的亲可以放心观看!多谢支持!文中女主腹黑,聪明,睿智,越来越强;文中美男多多,过程绝对精彩哦!结局嘛暂时保密\(^o^)/~无极门东山再起,掀起一系列血雨腥风,这是策划已久的阴谋,还是兴之所至?当仇恨的火焰燃到高峰时,一个灵性、顽皮、慧黠而绝世的女子,穿越到了这里。失误使她丢失时光机,命运从此改写。此女集其邪魅于一身,在这乱世中,以一张三寸不烂之舌耍的众人团团转。身怀嫁衣神功,命中注定她与无极门有缘,但她的到来是带领无极门继续复仇,还是化解这段恩怨,亦是未知。快意江湖,恩怨情仇,爱的天翻地覆,痛的刻骨铭心,闹的手脚抽筋,口吐白沫……“你,不准喜欢我。”这话霸道的从她口中冒出。“你,从今以后,全部属于我的了。”某男盯着她,掷地有声。自此,结下了千年不解的缘。可最终能与她结为连理的是龙,虓,还是虎?而她又该何去何从呢?■■■■■下面是几则片段:1.“啊——”一声惊天霹雳的大叫,“敢毁我清白?”“你终于活过来了,终于活过来了……”老天,误会大了,她不过是在给他人工呼吸啊!为了爱的人的幸福,雷鸣突然拉过神情凄凉的艾文,认真地看着她,看得深情,“嫁给我吧……”这话没有任何预兆地从他口中迸出。2.
  • 汉上骄子

    汉上骄子

    西汉灭亡,王莽篡位严苛酷吏,横征暴敛饿殍遍地,民不聊生问此世间谁能拯救万民于水火?且看不一样的光武皇帝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 傲娇总裁暖暖爱

    傲娇总裁暖暖爱

    原本以为,她的深爱,会换来他的回首。却不想,她们的婚姻只不过是因为利益而结合的幌子。终究他左右逢源于各种名模之间……她的梦破碎,等到她想要放手,却不想他爱如暖阳,又包裹着她。而她却不敢在相信……
  • 做人要大气

    做人要大气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格魅力中有一种成分叫“大气”。无论一个人身份高低,事业成就大小,他的魅力如何,关键都要看他是否大气。什么是大气?大气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态度、风范、气度和深度,大气是一个人综合力量的体现,散发着一种无形的气质。大气者海纳百川,胸怀日月,有着从容淡定、低调自然、胸有成竹的气量,同时也拥有着成熟勇敢、能屈能伸的气度。
  • 红领巾

    红领巾

    Q妈觉得小Q的笑比以往更光亮,更甜蜜了些。凭着对儿子的了解,她知道小Q肯定在学校里有了好事情。孩子们一到家长止步线,就像惊了的小羊群,四散开,奔向家长。Q妈等小Q挤到跟前,就发现好事情在他的脖子上——系上了红领巾。Q妈惊呼一声:哦,小Q成少先队员了!小Q颇矜持地晃了下身子,抿着嘴笑了一下,眼睛斜斜旁边的人。Q妈说,来来来,宝贝,咱们到校门口拍张照片留作纪念。今天,可是我家小Q第一次戴红领巾呢!拍什么呀,老师不让围在学校门口,要求见到家长就马上离开!小Q扯住妈妈的衣襟阻止着。不要紧,来吧,咱们又不到线里面,就站在线外面,远一点拍,老师看不见的。
  • 邱祖秘传大丹直指

    邱祖秘传大丹直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远古时代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远古时代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科幻故事,主要是描写想象中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
  • 归心

    归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法,实习生

    魔法,实习生

    她紫云雅玥是魔法学院的危险性天才,她柳雪樱虽是人类但却可以感悟到魔法元素,紫云雅玥因为学院长的一句话来到人类的世界寻找传说中的二十六块翡翠之玉,最终在柳雪樱的帮助下搜集完所有的翡翠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