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熙
在我身患病第五个年头的初夏,我接到了来自新疆乌鲁木齐市一位从前结识的白水籍文友段遥亭同志的电话,言及故乡白水要收集并出版一册文学创作征文作品的集子。我很高兴,因为蒲城和白水紧挨,从古至今,曾多次“合二为一”。
我像听到故乡蒲城的文讯一样感到亲切不已。亲切者,是因为蒲白两地这种地域上的近邻关系,更有我自己一些体会在内。尽管我青少年时期未能亲自去过白水,但自小就听到有关白水的一些人和事。每每说到过去家乡年荒,便有老人谈及去白水地方小煤窑拉炭换粮吃的事。我外婆家一位“八爷”年轻时曾挑担卖醋(或油)从蒲城到白水,那一路上的艰辛可想而知。父亲年轻时曾去陕北井家(井岳秀)部队“吃粮”,走过白水,进入过宜君等地。还有,故乡在国民革命时反袁护国之郭坚,就与白水同样反袁斗争先起之高峻、曹世英等英烈组织西北靖国军等,驰骋西北及山西,呼啸一时,震撼全国。我在创作长篇小说《北方战争》之时,便多采集了这些史料。至今,一些战斗实录激荡于心。
由此可见,白水是一块风起云涌的历史热土和厚土。
不说历史,就从当代而言。我在陕西师大学习时的李文朝老师,曾在20世纪70年代做过白水县县委书记。他在患重病时,曾写下了自己在任期间,同一班人为发展白水苹果所做出的艰辛努力和探索,以绿色思维下的区域经济生产力为主题,拓展了新时期发展地域经济的哲学实践。如此宝贵的经济视野和重要探索,令我深受感染和启发。这些往事提起来都十分温热感动。还有,我在省文联、省作协做文学工作的时候,在文学创作培训班认识的小段(我们经常这样称呼段遥亭)和景仲生两位,他们的文学创作也常使我有新鲜、振奋感。还有我在省政协开会时,认识了白水县政协原领导王成耀先生,他对白水文化事业的关心和对业余作者的支持,也使我感动不已。据文友段遥亭介绍,20世纪90年代后期,王成耀先生在任时曾经成立了“白水诗社”,并主办过一份内刊诗报。这次他们组织选编《有水曰白》这部征文作品集中的白水籍诗人鹏鸣、以小说创作为主的渭南作家郭俊民等几位诗人、作家朋友,以前我在《陕西青年》杂志社和省作协工作期间,曾经与我有过一些交往。
这次出版《有水曰白》征文作品集,收集到了这么多来自一线火热生活中的文学作品,更加使人看到了当代白水文化发展与文学创作的新成果。这些来自不同行业的作者,以鲜活生动的文字表达了他们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真情实感,展示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多彩画卷,也集中体现了他们新时期的精神视野和创作期待,是极其珍贵难得的一次集体亮相。段遥亭同志远在新疆生活十多年,在以其饱满的创作热情抒写渭北故乡风土人情和边疆生活历练思想的同时,又费神费力倡议并主编了这部征文作品集,其心可爱,其志可贺。他回陕探亲访友时,曾经两次来家里专程看我,逢年过节时常有电话嘘寒问暖。他的身上有着一个文学后辈可贵的精神情怀。
我常记得杜鹏程先生所说的一段话:“文学是人学,也是情学。”而“移人情者为书之至极”,文在情也。重于情感细节的积累和拓展,则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这些作品无论题材、体裁如何,但都或明或隐地挖掘了一定的心灵之美,更见其珍贵。因为身体欠佳,天气炎热,时间紧迫,尽管我未及一一细读,但总觉这部征文作品集来之不易。在此表述一个意思,过后我定细读体味,再一次感受回归故乡故土的滋味。相信有着仓颉创造了中华汉字的白水黄土地上的当代作家,定会创出新的天地,新的风景。
感谢大家,并祝创作丰收!
2016.6.18午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