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走进来
一个女人走进来,瘸了一只脚的母亲露出了微笑,损了一只手臂的男人激活了新生。
一个女人走进来,她想到的是自己也要做母亲的,她想到的是善待母亲的男人一定是好男人,是个能依靠的男人。
那是一次偶遇,男人单臂背着瘸腿的母亲到医院去看病,挂号要排队,满头大汗的他喘着粗气,站在那里腿不停地在打战。“儿啊,走了那么远的路了,放下我吧,我不疼,能在墙根下坐着。”是一个母亲微弱的声音,她在队子前面听见了,也听清了。于是她回头望了望,那男人的汗已滴湿了地面,没有言语,仍那样背着有些苍老的母亲。轮到她挂号时,她挂了内外两科的号,走出队子,拉开那男人说:“你母亲看内科还是外科?”那男人感到突然,离开队子有些生气,瞬间又转为疑惑,然后不解却又实情地回答说:“母亲腿瘸了,拄着拐杖为我做饭,炒菜倒了拐杖,把手摔断了。”“那就是外科,上二楼,我带你们去。”她不由分说就扶着他们上了楼,到了外科室。
检查、拍片、划价、交钱、治疗,那女人都主动快速地办。医生和一些看病的人,见她那着急和尽心的样子,都认为那女人是那母亲的女儿或者是儿媳妇,于是投去的满是注目的眼光,口中满是啧啧的赞叹!那男人此时却感到莫名其妙,简直是受宠若惊,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在想——这世道真的变得这样美丽,人性真的变得这样纯真,社会真的变得这样朴实?这时的母亲涌出眶眶热泪,这时的男人不知如何见证眼前这一幕一景。
那女人也流泪了。她在与那男人结算药费时,才知道那十元五元一元的来之不易,才知道那母亲为挽救丈夫的生命,大雨中下山买药滑下山沟摔坏右腿的凄惨,才知道那男人刚上小学二年级就辍学,承担起照顾母亲操持家庭的重任,才知道他的左手臂是因为打猪草被毒蛇咬后,治疗不及时而坏死锯掉的命运,才知道他用单臂支撑了一个残缺的家,才知道他只要能让母亲健康快乐就是一辈子的幸福。
那男人也流泪了。他没想到能遇上这样的贵人,没想到如今还有这样善良热心的女人,没想到能亲身体验陌生中有人相助的经历。也才知道她是从小失去父母的苦命人,才知道她心受伤是刚结婚就常受男人打骂的离异人,才知道她是患重感冒来看医生的病人,才知道她为上大学的弟弟四处打工挣钱的辛劳人,才知道她的父亲是爆破员为了修家乡的路献出了生命,才知道她的母亲为养育姐弟俩长大成人积劳成疾,过早地离开人世。
相互的倾诉,知根的了解,那母亲感动了,那男人深思了,那女人心沉了。
那女人要去看自己的病了,请求那男人留下他家住址;那男人要背起母亲回去了,哀求那女人告诉她的弟弟在哪所大学。
一晃两年过去了,那男人五年前承包的茶园开始有了收获,片片茶叶溢出的是滴滴汗香。他把第一季春茶卖出的好价钱,以那女人的名义寄给了她上大学的弟弟,以后稍能挤出点儿余钱都要寄去。他说知恩要图报,好人应该得好报!那女人每月按时到那男人家去一两次,看望他母亲,梳头说话,缝补浆洗,整理家室。她说母苦儿孝,相识为缘,只有敬老,良心才安。那母亲更是把那女人看成是自己的闺女,摸头抚脸牵手,无话不言。每见一面,心里总是一颤,总想说要是有这样一个儿媳妇该多好,这个家就齐全了,儿也就有希望了。
可是,那母亲不敢有这样的奢望,她内心想的是不能用一个残疾残缺的家,去委屈一个善良好心的女人。那男人根本没朝那方面去想,刚直率真地只想感恩报答,他说他不能害了人家女子,做不得让人受苦受累的事,只想自己一人把母亲养老送终。那女人也顾忌到这个家的重负,也自羞是结过婚的女人,也碍于上大学弟弟的反对,可心里还是想嫁过去,去敬慰母亲的伟大,去依偎孝儿的肩膀,去成全这个残缺的家。
又过了些日子,那女人的弟弟大学毕业了,在城市里找到了工作,写信叫姐姐也过去。可那女人用一些其他理由说服了弟弟,心里老念叨也放心不下那母子俩,假如谁有个三病两痛,这一家就都不得了!
八月十五的一天,那女人在镇上买了月饼和水果,起早就往那男人家去,还没到院坎边,他母亲似乎就有了灵犀,拄着拐杖就朝门外拐去,一脸的春风,一脸的笑容,一口的“来了,来了”,那男人听到母亲的喊声,放下剁鸡的刀,手都没擦,三两步跨出灶火门,直朝院坝奔去。
2012年5月刊载《散文世界》第2期
牵着春光去散步
前周双休日,早起陪老婆去买菜,顺便散步一回。晨曦迎面而照,暖烘烘的,我感觉春天来了。
早起散步,路人流动着美异的景色。天没开亮,走香溪洞的人,喜欢邀着朋友去散步,也有牵着妻子去散步的,三五人或一两家,走起路来心静气平,淡然温馨;东方透曦,走安澜楼园林的人,喜欢牵着恋人的手去散步,走起路来亲昵浪漫,依偎激情;晨霞撒江,走滨江两岸的人,喜欢带着孩子去散步,走起路来活泼欢快,心情开朗;光照金州时,转街心广场小区林道的人,喜欢牵着母亲的手去散步,赢得一路微笑和赞叹的目光。当然,也有人牵着宠物狗、猫去散步的,走起路来有些趾高气扬、显威摆富的意味。
我呢,上班时,人在椅子上嫁接着,大脑被文件材料绑架着;回到家里,人又被防盗门囚禁着,大脑被柴米油盐酱醋茶霸占着。早起陪老婆买菜而受启迪,趁着路边杨柳刚刚冒出个嫩芽子,我力争牵着春光去散步。
牵着春光去散步,有很多新的发现。香溪路边的小草,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好奇地探出了鹅黄的脑袋,正贪婪地呼吸着春天的气息;金州城的上空悄悄多了一些小鸟的翅膀,它们正漫天飞翔,体验着春风的温柔;江边不知啥时多了一些公的母的野狗,摇着黑白黄紫的尾巴,发骚地追逐尖叫,激动出春意的性情;河面上缓流的碧水,有几对白鹭,还有几群鸭子,逆流而上,享受着盎然的春暖。
牵着春光去散步,人就会萌发青春激素。有句俗话说:“人过五十五,大半进了土。”意思是人到了天命之年,土都把人埋了半截了,是说人生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机活力了,生命就快结束了,有点儿惊瘆人。恰好我今年正好满五十五,近五十六岁的“老猴子”了,在日常春光的洗礼下,我倒还觉得“余”有生机,“剩”有活力,虽然面显老气,但身心不翁。双休日挽着老婆的胳膊在春光中散步,她的头慢慢靠在我的肩头,像恋爱时候的情景,让我感觉到内心的春天,亦在慢慢苏醒。真实地感到“少年夫妻,老了的伴”的幸福。
人生的春天和冬天,在心灵中是可以自我调节的,关键是看你能不能拉住春光的手,牵着春光一同散步。
切莫说自己年纪大了,不能说自己人生的航标灯没有电了,杜绝说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只要心中有乐观的动力,不灭的希望,无论春夏秋冬,随时都可以牵着春光去散步。
有道是:春光一直就在你的头顶悬挂着,只是有时候你对其视而不见;春光一直就在你的内心亮着,只是有时候你对其熟视无睹;春光一直就住在你的眼睛里,万事只要心行合一,坚持不懈,你就会年年四季如春,你的心灵始终春光明媚。
2013年3月14日 刊载《陕西广播电视报》
生命之美
物皆有美,最美的是生命。
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附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而生命的美丽,则是生命的活力永恒,生命的精神富有;在祖国的沃野,在历史的长空,千万年发光、燃烧、永不熄灭的烈火,这就是英雄的生命美丽,这就是英雄生命美丽的永恒!
美好的生命,是任何人都向往的。呱呱坠地的婴儿,活泼多娇的儿童,青春奔放的年轻人,阅历丰富的父母,抑或是年老康健的老人。他们在短暂的人生中,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生命的亮点,只为把生命点缀得更灿烂。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珍爱所有美好的生命,视它为无价之宝,把它撰写成动听的故事和传说,让它鲜活于一江春水,在生命的繁衍生息中脉脉流动;让它自由于蒲公英,在生命的澄澈飞扬中戚戚待生;让它憧憬于彩虹,激励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命。
生命旅程,在于生命的珍贵,但还有比生命更珍贵的是精神永恒。
不顾一人的生命,去拯救两百多人鲜活的生命,这生命就是英雄生命的永恒之美!汉滨区谭坝乡鸭蛋河村党支部书记杨宗兴就拥有这样的生命之精神。
2010年七月十八日,陕南的天,似乎被一根巨针刺破,银河之水倾泻大地;暴雨,夜以继日地猛灌,广袤的土地被呛得微微颤抖;洪魔吞噬河岸家园农田,泥石流似猛兽直扑山边的农户村院。鸭蛋河村的杨宗兴,当机立断,顶暴雨踩泥泞,连续几天转移群众,当他救走最后一位七十多岁的五保户、智障老人李支禄后,不幸被泥石流吞噬了生命。
我没见过杨宗兴,这名字却牢记在我心;我不熟悉杨宗兴,这精神却振奋人心;我不了解杨宗兴,这生命之美却刻骨铭心。英模报告会上,我记不住是谁声情泪下的演讲,我只记住了一心为民、顶天立地、临危不惧、气宇轩昂的村支书杨宗兴。
你知道那些闪亮飞逝的星辰是怎么回事吗?我知道他们。他们是精神富有的星辰从高空返回家园。
这一颗星,就是杨宗兴,只是他在地球家园所完成的生命之旅实在过于突然。但他的旅程始终朝着一个目标前行,无论风雨,无论坎坷,决不屈服,永不放弃,始终奔走不息,即使满是血泪与伤痕,即使背负不幸与痛苦,甚至最终牺牲在那条光荣的泥泞路上,最终他们的灵魂与精神必将抵达成功的彼岸。而那份执着与坚守,那份渴望生命灿烂燃烧的梦想,如瞬间绽放的烟火,如掠过天边的惊鸿,如晶莹的晨露,迸发最巨大的力与美,蕴含最强烈的情与贞,令我们痛彻心扉,令我们敬仰至极!
这是生命的极品与精华!
拥有生命,并不一定拥有生命之美,该用英模的精神拯救自我。
人人都有生命,但每个人在这场冒险的生命旅行中,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经历与感受。
有的人会在单调冗长的旅途中昏昏欲睡,抵达终点时,却发现自己实在是白走一遭;有的人在不断地变换自己的目的地,当他的激情与生命耗尽时,依然徘徊在最初的原点;有的人不假思索地去适应生活,却一味地焦虑、困扰、不安和无所适从;有的人还没做什么事,满脑就被虚无功利主义和浅薄的享乐主义而主宰,竟然让潜藏在唯美衣衫内的欲望之虱骤然风行。
我们精神已经有些精疲力竭。比如相互间谁敢畅谈“品质高尚”“远大理想”“人生价值”“无私奉献”等陈词滥调,谁就会成孤家寡人、无地自容!这又一场语言暴力的浩劫还没引起我们惊觉,因为这场浩劫有着强大的草根性和成长性,并正在这个时代缺少坚守与抵抗能力的心灵土壤中蔓延丛生。
我们有时总说,想“洁净的生存”是如此艰难!但我们没有扪心自问啥叫“看透一切”的人生哲学,难道不知自己心灵“冷漠”的势态正在膨胀;啥叫“独善其身”的自豪,难道不觉得自己正在包装“唯我”的自私意识;啥叫“世风日下”的托词,难道不知自己早已“同流合污”了!
我们身在何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我们怎样做一个人?人应当怎样拯救自我?
当杨宗兴生前的事迹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终于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止于至善,什么才是真正的理想高尚,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价值,什么才是真正的生命之美。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人既然诞生了,成长了,就应当在这世界和时代承担起一种使命和责任,这是自然赋予我们人性中最精髓的部分,只有懂得并保存这份价值的人们,才能成为生命之美的拥有者和传播者。
生命之美,因人而异,每个人都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美的内涵。
有人说,生命是那奔流不息的长河。将生命比喻成奔流不息之长河的人,一定有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勇气和毅力。有人说,生命是承载着社会的基石。将生命比喻成承载着社会基石的人,一定是拥有健康身心、健康体魄、能包容天下之心的人。有人说,生命是首欢快而雀跃的歌。把生命比喻成一首欢快之歌的人,他们的生命中一定围绕着快乐的音符,生命中跳动着幸福的节拍。有人说,生命是那多彩绚丽的鲜花。把生命比喻成多彩绚丽的鲜花的人,在他们的眼中,美丽因花而存在,鲜花因心而开,花开花落,鲜花总在。我们生长、生存在这个时代,就要在这个时代里充实自己,尽显生命之美丽与多彩。
广阔的世界,盛开鲜花无数。玫瑰有玫瑰的娇艳,菊花有菊花的清香,小草有小草的坚韧……所有的一切,只有用心体会,才会明白什么叫作无与伦比的生命之美。所以,杨宗兴这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生命之美,就是时代生命精神的永恒之美。
我们祭奠杨宗兴,眼泪就会变成翅膀,风雨依然落在身旁,生活的爱会给我们力量。我们怀念杨宗兴,鲜花就会吐露芬芳,荆棘更加无法阻挡,宽广的路在脚下延长。也许没有太阳灿烂的光芒,但是永远不会熄灭的是梦想。英模生命的精神,像繁星照耀着希望,你行我行我们大家行,永远都那么坚强。英模生命的美丽,像彩虹在蓝天绽放,你行我行我们大家行,勇敢去创造生命的辉煌。
英模生命传承的美,是无与伦比的美——美得壮烈,美得娇艳,美得千古流芳。
2010年9月26日刊载《安康日报》
望月女人
她已经在门口守望了两年的“十五的月亮”,桂花香经过后,她的泪水就随风飘上天空,越过高山,跨过江河,洒向南方的某个城市。
那年的九月,也是桂花香的时候,她被一辆红色富康从姑娘拉成了女人,在一串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炸成了那家男人的婆娘。月圆的亲密才刚刚品出个滋味,男人说让婆娘能过上更好的日子,能穿上更体面的衣服,等今后有了儿子能上更好的学校,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他说他先得离开这山沟,去南方挣更多的钱。一张火车票,就把她判定为留守女人。
“月亮走,我也走……”可月亮已经由东梁走下西山,再从东梁升起又从西山下去,而且这月亮由圆走成缺,又由缺走成圆,她却走不出这条山沟。每夜就这样,她从房里走向门前,颤抖的脚步一一走到这一天,她就禁不住双眼溢满泪水,恨不得把月亮望穿。
电视机前,霓虹灯下,网络屏中,歌城厅内,广场欢跳,有谁在意望月女人的她还留守在家里?这时的她只想天上的玉兔去给她的男人传信,只想嫦娥能下来带她去南方,再不行,哪怕吴刚能给自己捧上一坛桂花酒也行,让自己在醉酒中去梦想,来度过这个特殊的夜晚,来打发日子和那难熬的月光。
她不会喝酒,就不沾酒,也是怕醉,而更怕酒醉后的丑态百出,或者会无所顾忌地胡作非为。“乡村一条沟,沟里十八九,男人外出几年回,愁得月亮休……”她唱着乡村的“相思调”,沟里的风在夜里还是瘆人的,她越唱越想喝酒,就这样徘徊在崎岖羊肠的沟路上。
用什么解愁?她决然往村里的社区去,路边的树上被风遗弃的落叶沾在她的头发上,她不在意这落叶,一阵风地到了,她就抓起了递来的酒瓶,转身而飞也似的去了。沟边窗里的一串串灯光,反射在沟里的溪水上,像一群淫棍瞪着昏黄的眼珠,喘着粗气跟着她的脚步,盯着她的眼睛,一步一步向她逼近,她慌忙地就跑了起来,疯牛似的跨上五步坎,撞进那扇虚掩着的双开门,下意识感觉到是自家的屋。
长城干红木塞子,她启不开,就拿来铝盆,搁上漏勺,用菜刀背砸掉酒瓶嘴,“哗啦哗啦”倒干净,然后撂开漏勺,端起铝盆,一仰漂亮的脖子,咕咚咕咚一饮而尽。然后,她看着尖峰裂露的两个空瓶,还苦笑着问自己,为什么没醉?红着脸的她,对着门口嘶声裂肺地喊:“我要,我要……我就要……”
你要什么?上坎下屋的沟里的婆娘们都来了。她迷迷糊糊问自己“要什么”,迷迷糊糊想自己“为什么”,她抱着一位大嫂哽咽地哭了,哭到无声时她又笑了,笑到无声时泪水已浸湿衣襟。于是她就哼起了她初中就爱唱的《小花》电影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不见哥哥心忧愁,望穿双眼盼亲人,花开花落几春秋,啊——花开花落几春秋……”
突然,她想起什么似的抬起头,发现沟里的人似乎都来了,门前老的少的,窗口一群婆娘们哧哧地傻笑,让她迷糊的头脑有些镇静,于是她抹去脸上冰凉的泪水,推开护她的大嫂,踉踉跄跄地拐进屋里,坐在梳妆台前,盯着自己的那张似乎不认识的脸。
那是一张眉清目秀的脸,那是一张樱嘴小唇的脸,那是一张绯红美艳的脸啊。
这时,她看到镜子里的圆月,玉兔跳出来了,嫦娥从月里桂花树中下来了,送信的似乎正往沟里赶路,家里的电话响了好久,她的男人正抱着一束玫瑰回来了……
2010年12月 刊载《散文选刊》下半月原创版第12期
瘦骨梁人
老骨乘火车,坐班车,顺便搭了个四轮车,绕了几道弯,翻了几道梁,才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村里。下车,却没有几个人认识他。不过,等他说出自己是骨时,乡村里的人就都记起他了。
骨,他家的老屋在村里的瘦骨梁下,是几十年前山里唯一考上学,走出山外当上干部的人。后来听说他做了比较大的官,有时在报纸上见过名字,在电视上见过几次他那神采奕奕的模样儿。可今日回到山村的他,模样可以说是瘦骨嶙峋,是一个让人几乎认不出的平常人了。
村里人对骨很热情,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围着他问长问短。问得最多的还是这阵子当啥官,升到哪一级了,是不是和省长差不多了,等等。骨笑着直摇头,说自己已经退下来几年了,没当官了,和大家一样是老百姓了。“是老百姓了?那你何必回来哟。”“能办事的时候没见你人,信也不见一个,这阵子啥也不是还回来干啥?”“帮不了忙,回来看看也好,还是乡里乡亲嘛!”村里人你一言,我一语,有冷嘲热讽,也有惋惜关怀。
村里人开始那阵子热情劲儿,随着“没当官了”,一下子变得有些冷淡了,有好多人心里甚至都有些瞧不起他了。骨的堂弟看着难受,心里却怨恨地想:对这样一个有了权就忘了村忘了家的人,大家伙有理由不给他笑脸和热情。
瘦骨梁村这些年其实变化也大,原来的桐油灯变成了煤油灯,现在又换上了电灯;茅草房变成了瓦房,有的还盖起了砖混楼房;毛毛小路修成了宽敞的公路,还硬化成了水泥路;瘦骨梁绿了,也开始变得有“肉”了,退耕还林了。但在骨的眼里,村里人与山外比还是穷些。吃水还靠挑,该上学的女娃还在打猪草,还有几个残疾人家的孩子光着脚丫在院子里到处跑。这还是因为山里来钱路子少,手头紧,上不起学。这就让骨有些心疼了。
骨沮丧而伤心地离开老家瘦骨梁村。
第二年的一天,从省城来了几个人,说是骨去世了。去世前,骨把自己毕生攒下来的钱全部捐给村里,还留下一封信。村主任接过信拆开一看:
可亲的乡亲们:
我是瘦骨梁人,没有忘记瘦骨梁人。从瘦骨梁出去的人代表着瘦骨梁人的“骨气”。我没有亲自给你们办一件好事,也没有专门给家乡办一件实事,是因为党和国家的政策在温暖着你们,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如同我一样在关怀着你们。这是不能分“你我”的,更不能分“亲疏”的,请原谅,生我养我送出我的瘦骨梁人。离开山里四十八年,留下十五万六千元,十万元帮补村里搞个饮水工程,还有五万多元给上不起学的孩子做学费。请了我这个瘦骨梁人的最终的“心愿”。
瘦骨梁人:骨 叩首
来人把沉甸甸的一大包钱交给了村主任,村里人此时的心里更加沉甸甸的。
2001年7月25日刊载《安康日报》
牟子河南岸北岸
牟子山脚下悠悠流淌一条河,明晃晃的河。
河水,像把利剑斩断两岸人几多来往几多牵挂。
河两岸,这几年娃子呼啦一下子多起来,赶着劲儿地长,满山遍林地野。村里便有人说,该找个先生管着这些崽娃子。村主任就到山外乡上请了位姓乔的先生,乔先生一副飘飘逸逸的模样,显得很清瘦。
牟子山北岸的农户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做学堂。山上草绿花艳,河里鱼悠蟹闲,环境很是诗意。于是,南岸的人也来找村主任,请乔先生把南岸的崽娃子也管一管,村主任满口答应了。
学娃子中北岸占一多半,南岸的占一少半,南岸的娃子每天都要几度涉水牟子河北岸。
春秋,河水沁凉沁凉的,娃子踩在河里的鹅卵石上,弄得脚心痒痒的,不小心滑到河水里是常事;夏季,常有调皮的麻骨子鱼朝娃子脚丫旮旯里钻,逗得他们“嘎嘎”直笑,还撵着去抓鱼儿,竟忘了上学堂的事,总迟到;冬天的河水像满道针荆,刺得娃子们的脚直叫唤,小腿肚肿得像烂红苕。这时,南岸的家长便不让娃子去上学堂。于是,学堂便空出了一小半,乔先生的心里却也空出了一大半。为了填满这空荡荡的心房,乔先生便担负起南岸娃子涉水的天职。
从此,乔先生背娃渡河之事随着悠悠河水缓缓流向远方。
风雨几春秋,南岸北岸的大娃从小学考上了初中,乔先生的奖状也从乡上发到了县上,甚至还被市上评选为“模范教师”。
那年春,乔先生望着南岸嬉戏着绿水渡河到北岸上学的崽娃子们,便用工资抵押,独自在乡信用社贷款两万五千元,从县里同学单位请来工程技术员和施工队,找村主任义务派劳力,建起了牟子河上有史以来第一座钢筋水泥桥。
桥,不是很宽。每天,崽娃子们跳着晨曦,舞着爽风,把一串串沉甸甸的笑声甩在了桥上;每天,北岸的小伙儿挑着担,南岸的姑娘挥着镰,把一筐筐丰收的喜情搁在了桥上;每天,两岸蓄着胡子的老爷们儿在夕阳西下时,把几多往事摁在旱烟锅里,在桥上把它烧得吱啦吱啦响;每天,乔先生伴着旭日的朝霞,踩着河边的沙石,静听悠然东去的河水声……
那年秋天,县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却没有了乔先生。原因很充足,据说是他的先进材料不过硬——没有往年背娃子过河的事迹,据讲是他硬叫村主任摊派劳力加重农民负担,据传是他建桥时拉关系,可能还得了不少好处……随后职称晋升也泡了汤。
南岸的人听说后,愤怒得气不打一头出,说这是哪个坏了心肠的杂毛子,瞎贬脏好人。他们硬是从村上一直找到县上,县长说:“评模、职称问题时间已过,不可弥补,就以后考虑吧;修桥贷款的事,事先没打报告,属个人行为,不过建桥这是好事,县上马上给解决一万。”北岸的人听说后,气得直跺脚,说这是哪个烂心烂肺的东西,竟陷害好人。搭桥修路自古都是行善造福,一家家一户户就都自愿自觉地捐资筹款,村主任还把自家一头牯牛卖了,凑齐了一万五把贷款还清了……
乔先生听说后,默默地把那一大沓褪了色的奖状,潇洒地铺在明晃晃的河面上,说这荣誉是河水的,应该还给它。
崽儿们含着透明的泪,漫山遍野地采摘五颜六色的鲜花送给乔先生,围着他唱起先生自编的《牟子河小学之歌》。南岸的、北岸的村民们硬着气、咬着牙,捏紧裤腰带地凑钱,硬是把土巴墙学堂翻盖成了两层楼的与那桥一样坚固的崭新学堂。
乔先生本来想离开,可是这牟子河的崽娃子,还有这些乡亲,还有这牟子河的南岸北岸牵着自己的心,走不了。
牟子河南岸北岸,又过去好多年了,我忘不了这里的崽娃子和那乔先生,尤其是震荡我脑海的那河中流出的故事……
2011年12月刊载《散文选刊》下半月原创版增刊
荣获“2011年度中国散文年会”评选活动“百篇散文奖”
温暖
下乡坐大巴车,有很多感触。南来北往的一车人,认识的打招呼、拉家常,不认识的就自报家门、传消息,高兴的不高兴的也都要议论一下社会现象,说的事还都是百姓关心的、实际的、真实的,在机关听不到的,客车上就是一个交流的大千世界。
今年初春去漩涡,大巴车在崎岖的凤凰山公路上盘旋前行。天还有些寒气袭人,路两边的树林里还有白雪覆盖,飘飞的细雨在车窗外随风呼啸着。这样的天气,山里山外就很少有人外出,所以车上乘客没几个,稀稀拉拉地散坐在车厢里,显得冷清与空荡,就像这山路上没几辆车行驶一样寂寞。
转几个弯,爬上一个坡,再转几个弯,爬上一道梁。一路上,车里大家似乎都不认识,没谁闲谈和搭话。有的人时而搓搓手再扯扯衣领,有的人抱紧外套闭着眼养神,有的人伸伸头眼望窗外迷蒙的山色,有的人眉头紧皱有些愁容满面,只有后面的年轻人在发牢骚:“这二十一世纪的国外有病了,老是打仗打仗,把油价打得那么高。”我瞅着中年司机紧握的方向盘,左右转弯是那样熟练自如,神情安宁而坦然淡定,好像对这样的天气和这样的营运现状习以为常了。卖票的中年女人坐在前排,皱着眉头却哼着花鼓调,有点儿借歌消愁的心态。
车又转了一个大弯,到了半山腰的土巴寨,年轻人耐不住性子上前坐在司机背后,开口问卖票的女人:“大姐,这油价涨了,票价咋不涨,收这点儿钱,还不够一半路的油钱啰。”“唉,哪能跟国外一样说涨就涨,这车多亏了乡亲们的帮助,淡季客少,他们也要办事嘛!”说到这,她侧眼望着开车的男人,手指着男人继续说,“我说歇几天车,他硬是说不跑对不住人!跑车就要对得起这方的乘客。”车头反光镜中的司机微微一笑,一直盯着前方,翘起的眼线与嘴角,满脸彰显的是无奈的苦乐。
车越过山顶,下到老君关,有三个人下车没人上,车就更显得空空荡荡。雨打湿的路面有些滑,车下山速度较慢,路边密林的树梢,偶有疾风掠过,落下一串串大雨点,打在车顶和车窗玻璃上“咚咚咚”地连响。车跨过一座河沟桥,驶向一段直道,前面的公路上,出现一大群高高矮矮撑着雨伞的娃子们,在路上慢跑。看见车来了,老远他们就回头大声喊“停车,停车”,站在路边上急促地挥舞着小手。中年司机缓缓地把车停靠在这群娃子们跟前,卖票的女人就赶快打开车门,娃子们收起雨伞,一个推一个地上了车,呼呼啦啦地坐满了空座位,有两个娃子没有座,我急忙起身让座,娃子推辞一会儿,我坚持站在过道。这些孩子们有的背着旧书包,有的杵着花雨伞,有的拍打着头发上的雨水,嘴里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让寂静的车内顿时热闹起来。我想:这下车主该高兴了,座位坐满了,油钱该能补回一些了。
车仍然那样缓缓地前行,中年司机眼睛始终盯向前方,只有卖票的女人叮嘱着这些孩子们别乱动。这时我很好奇地问身边的娃子:“小朋友,你们到哪里,是上学去吗?”“到下边的堰坪,就是上学去呀!”娃子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我却看清了他打了几个冷战。
我正纳闷,司机后面的年轻人抢先问:“你们那里没有学校吗?跑这么远念书?”“原来有,现在撤了,合并到堰坪小学了。”侧边的一个大孩子抢着回答。“天天这么跑,年年都这样跑啊!能行吗?”另外一个似乎是外来的乘客插话问。“今年春季才跑,下半年就不跑了,底下的学校正在建寄宿制校舍。”又一个大点儿的女孩子也抢着答话。
这时我瞅着路两边,一簇一簇的迎春花,鼓着苞正待绽放;一排排的杨柳树,吐出芽染黄枝色。车仍然转着弯下着坡,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着:你带的啥干粮,他爸妈在外打啥工,我爹娘在哪个城市干啥活……大约二十分钟后,车在一个大路口停了下来。卖票女人打开车门,孩子们一窝蜂地拥向门口,手里高高举着两元钱,“阿姨给!阿姨给”地直喊叫。
“把钱拿好,和往常一样,你们这些孩子,不收钱!”卖票的中年女人叮嘱着,细心地护送着这群孩子们下车,钱不收。我感到很惊讶,乘车的年轻人两眼更是傻乎乎地望着她,似乎都觉得这太离谱了:油价又涨了,上来这么多孩子,为啥不收钱呢?正在发愣怔的我们,车窗外传来了一阵响亮的声音:“谢谢司机叔叔,谢谢阿姨!”孩子们整齐地立在路边,高高挥舞着一双双小手。
车向前驶出很远了,我从车的后窗仍能看见没有打开伞的那群学生,在雨中一直挥舞着的小手。
2012年8月刊载《散文选刊》下半月原创版第8期
不灭的灯笼
带给别人帮助和方便,自己才有温暖的一把火;照亮他人心里的一束光,才会把自己的心扉照亮。
——题记
停电的夜晚,我去龙岗散步,途经马道巷,有几束晃来晃去的手电光,隐约听见“要是前几年,这马道巷就难走了”的谈话声刺激了我的大脑,脑电波翻滚出那一桩往事,是感动我一生的追求。
那是八十年代,我刚刚从安康师范毕业,分配到南城墙外的城关一小教书。安身的家租住在北门外。那时山城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只有东西一条主要的街道,到了晚上,少有的几盏路灯摇摇晃晃地若隐若现,南北两门不直通,其他的街巷一盏路灯也没有,马道巷的夜晚当然就是漆黑一片。
周六(那时还没有双休日),我想今日周末明天休息,就邀请几位同事到我家聚聚,晚饭后天就黑了。当时的县城既没有公园,也没有广场,更不消说歌厅酒吧茶座之类的,连这样的名词在这里都没听说过。于是大家就相约到学校外的月河沙滩转转,看看杨柳,赏赏月光,听听水声,数数星星。
出门,我们跨过316国道(现在是北城街),从北门(已拆)进解放街,右转到和平街,再左转拐进县城最长的一条巷子——马道巷,那是直通南门,到达城外菜园沙滩月河的捷径之路。
马道巷那时少有几户人家(现在拓宽后全是门面房),多数是单位高高的院墙,一米多宽,没有街沿,泥巴石头路面,凹凸不平。到了夜间,走在巷道里,不是崴脚就是碰墙,一不小心还会撞人。
我们几个拐进巷子,就在互相提醒小心走路时,巷道迎面的远处,出现了一束亮光,大家不约而同地猜到,那是打灯笼的人,这灯笼的亮光,正慢慢从南头向着我们这边的北面移动。坑坑洼洼又狭窄的马道巷,因这一盏灯笼的照明而顿时光亮起来。这样的黑夜,有打灯笼的行人不足为奇,亮光微动地一摇一晃,大家谁也没在意,当灯笼越靠越近的时候,我隐约听见有“嘀嘀咄咄”的声音,这“嘀咄”声也越来越近。我正在疑惑时,打灯笼的人就要与我们相遇了,只见他立即停下来,站在一旁,举高灯笼,明显地在给我们照路,示意让我们过去。我们走近仔细一瞅,全都惊呆了,原来他是个盲人,两眼望天,左手举着灯笼,右手紧紧握着一根竹棍呐!显然是他听到了我们的脚步声,停下让我们先过呢。
夜里,盲人打灯笼?我从来没见过,也从来没听说过啊!我当时实在是既疑惑也惊奇,就忍不住贴近那盲人,小声问:“你拿着竹棍,眼睛看不见吗?”
“看不见,娘一生下我来,就是盲眼,不知道啥叫黑夜,啥叫白天。”盲人移动了一下竹棍,意思是靠它。
同事也关切地问:“你的眼睛没治过?”“治过好多次,没用。娘带我的时候,给我讲过白天很明亮,晚上会很黑的。明亮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但是黑的我知道,就像我的眼睛,啥也看不见。”盲人答话。
“你啥也看不见,也不晓得明亮是什么样子,就靠竹棍引路,那你打只灯笼有啥用呢?”我更觉得稀奇了,就追问他。“有用,用处大呢!我娘说灯笼是用来照亮的,眼睛看得见的人,晚上有了灯笼,黑夜走路就像白天一样。我打了灯笼,离我老远的人就会看见我,就不会碰到我了。我想你们今天晚上也是这样吧。”盲人说着就笑了起来。
“啊,盲人给别人照亮?!还就是给我们这些眼睛好的人照?!”我和同事先是感到天方夜谭,思索后又感到震撼。“你真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你自己眼睛看不见,还为眼睛亮的人照明!”我由衷地感慨而俏皮地说。
“不对,不对,走夜路打灯笼,是为别人照路,也是照我自己,保护我自己呢,是叫眼睛好的人走夜路,先看到路,再看到我,他们就不会无意碰撞我,我就安全了,不会受到伤害。就像今晚一样,你们好走路,我就路好走。”盲人立即纠正我的说辞。
同事和我都无言以对,不再说啥,我们就先走过去了,打灯笼的盲人也继续向前走,“嘀嘀咄咄”的竹棍声,在马道巷的远处渐渐消失。
如今的马道巷,再也没有旧时的影子了,九米宽的车道,两边还有各一米五的人行道,不到二十米就有一对路灯并排,即便是停电,行人来往都靠右走人行道,怎么也不会对碰。
今夜停电的手电光,感慨马道巷的变化,似乎“嘀嘀咄咄”的声音又在我耳边响起,那个“照亮他人,就是照亮自己”的盲人又在眼前,那一盏让我陷入深思的“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的灯笼,又在我心中发亮,永远不灭,永放亮光。
我终生忘不了盲人那句话:“你们好走路,我就路好走。”这是多么朴实的生活哲理啊,不就是现如今提倡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吗?
我明白了:社会因为有人奉献,人类才会不断进步。生活因为有人吃亏,世界才会变得美丽。
2012年7月6日刊载《陕西广播电视报》
上善若水的人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样东西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情感让我们情不自禁,总有一些人让我们敬仰和尊重。
生活中,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需要怎样地活着?我们为什么工作?我们怎么样工作?我们需要怎样的人生?我们拥有怎样的人生才会开心快乐?
其实,有一些平凡的人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用和风细雨的一言一行做了回答,那就是上善若水的人。这样的人,他们秉承了水的坚韧与灵性,在尘世中静守一份自己的净土,在名利中坚守一份自己的平淡,在做事中信守一份自己的理念。那就是:待人接物永远笑脸谦和,做事尽责永远童叟无欺,岁月流年永远厚德载物;只求生来淡泊一生,别世心安理得;只留似水淌过的痕迹——人品的光辉与伟岸的人性。
这就是我们身边的人,一个平凡的人。他在安康卫校毕业后当了一名医生。在一个平常的地方工作,他从乡镇卫生院工作到县人民医院。他貌不惊人却很开心,因为救治的人太多他记不清;他“声不盖众”却很快乐,因为病人恢复健康的微笑他铭记在心。就是他让我感动,让我情不自禁,让我敬仰和尊重的县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刘守斌。
1982年的初秋,贫困边远的汉阳乡,破旧不堪的几间矮房子的卫生所里,来了一位中专毕业的医生。他应该留在城里县医院的,干部、群众、所里的医生都这样说。可是他——刘守斌执意来了,他在毕业的乡村卫生所实习时,就深深感到贫困落后、缺医少药的山区和百姓更需要医生。他在这里一干就是十年,春暖花开,酷暑炎热,寒秋雪冬,甚至昼夜看病出诊,每年只回一到两次家,不仅山里的病人离不开他,而且他自己能为乡村的百姓解除病痛而深感欣慰。他常说:“那些呻吟的老人,就像自己的父母;那些疾痛的年轻人,就像自己的兄妹;那些号叫的小孩,就像自己的儿女,怎能忍心丢弃不管?!”
那时穿衣吃饭都有问题的山乡,哪里还有钱看病,看病也缺少医生,大都是“熬病”,就这样小病熬成大病,大病就只能熬着等死。他亲耳听到、亲眼看到、亲身经历过从边远的乡村把病人抬往卫生所,还没等抬到半路上病人就死去了。他经常为此而暗自伤感、痛心。有的人来看病,带的钱不够,他就拿自己的钱垫上;有些人的病,能用当地草药治,他就开些草药,叮嘱用量与用法,不让他花买药钱;无论大病小病,找他看,他都要认真思考药的配方,尽量用最少的钱把病治好。
这就是他“亲情”地做人。这种人性中自有的亲善之美,常常滋养着我们,温暖着我们,感动着我们。这种人性的亲善之美,犹如一盏明灯,照彻了人性的天空;也如一叶扁舟,载着我们驶向人生和成功的彼岸。正像飞鸟需要天空,游鱼需要江河一样,人性中不能缺少这种美。他就是这样做着平平淡淡的“小事”,平平常常的“医师”。这就是他的心灵,让每一个病痛的身心都能得到关爱,渴望每一个走近他生命的人都能重新焕发光彩。
我想到佛家有句话:人只要“心善如水”,就会简单、深远、平衡、丰富、坚忍、快乐。此时我深深理解了一位哲人说的话:“我们总以为世界的温暖全来自阳光,其实脚下的大地更有着令人惊异的热力。天没暖,大地先暖,所以有许多花能钻出冰雪绽放;人情不暖,内心先暖,所以我们能在尘世,做一剂清流。”
在一个冬天,在远离卫生所六十里的双坪乡磨坝村的农民家,来了一位衣衫破烂的老人,说小儿子腹胀绞痛,烦躁闷乱,想吐吐不出,想泻泻不下,喊叫不止,大汗淋漓,口唇青紫,四肢痉挛,在地上滚了半天,当地草医和卫生所医生都说没法治,山路崎岖要翻山越岭,想抬下来得一天的路程,一颠一跛又怕半路上就丧命了,就慕他的名而来,请他死马只当活马医。他一听就知道这是绞肠痧,肠鸣干呕,水泄不通,病人疾痛如刀绞,若不立即去救治,会熬不过明天。生命攸关,他立即收拾了一些药品和仅有的器具,跟着老人就踏上急切拯救的路程。几十里山路,他的双腿刻下了一道道爬坡过梁的血印,他的双脚刺下了一块块蹚溪渡河的划痕,他没停一步,没歇一口气,从下午三点一直走到深夜。
到了院坝边,他见煤油灯晃动着茅草屋下几个转来转去的村民的身影,进门一眼就看到躺在堂屋草帘子上的病人,已汗湿地面,双手捂着肚子,已经无力地在呻吟,眼睛在翻白,他几个跨步,直奔病人。一边用手揉理肠位,压按膻中、中极、中脘、气海及脐周四穴,疏挛止疼;一边叫来温开水,让病人服下郁金散,他亲自提着病人,在屋子里吐黑水、排肠气、泄淤便。忙了一个时辰,病人终于止了汗、睁了眼、起了身、说了话——救命恩人啦!一下又跪在他面前,凹眼的泪水哗哗转,凄厉声音是那样的嘶哑,他也忍不住,大男人的眼泪也夺眶而出。这时的山野是那样寂静而寒风飕飕,这时的茅草屋中是那样欢腾而心暖融融。这时的他却昏过去了,屋子的人都吓坏了,这时老人才想起刘医生白天走了几十里路,又忙了一晚上还没喝一口水,没吃一口饭。
这就是他“温暖”地做人。做这样的事情,这样对待山里的百姓,在刘守斌的日子里,就像大山崖石下涌出的清清泉水那样长流不断,就像山野草皮下渗出的涓涓细流那样源远流长。上善若水,它以一种永远流动而不潮不枯的形态存在,是如此简单,它简单得像再普通不过的微观粒子一样,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轻盈透明。
有种温馨,来自于内心的惦记;有种快乐,来自于心中的回忆;有种关爱,超越了世俗的轨迹;有种情意,放在心中像彩虹般美丽——这就是刘守斌医生在患者和其亲友心中传唱的“心歌”。
十年后的一个晨曦,他想悄悄地离开镇卫生所,赶到县人民医院上班,可还是有一百多人知道了要来送他,握住他的手,他都感到一阵阵的酸痛,无语的眼眶闪动着泪花,可他实在是不走不行,户口、工资关系组织上都早已替他办走了。
进了县城,看到的不再是群山茅屋而是高楼砖房;行走的不再是山路小道而是大街小巷,相让的不再是牛耕民夫而是人车分道,聆听的不再是鸡叫鸟鸣而是人声鼎沸……医院也是院分多科,科分多室,室分多员,还负有医治人数与完成业绩(经济收入)双重的科室责任。环境变了,人员变了,管理方式变了。这一切在他的眼里仍然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人亲意暖。
他来县城医院不久,中国的市场经济已与世界接轨,竞争已在各个领域活跃开展起来。看病找他的人越来越多,门诊人数在全院科室中遥遥领先,尤其是那些穿拍档服的、下了岗的、扫地的、打工的、乡村种地的更多,这些人哪怕排队等,也一定要等到请他看。医治的人数是多了,但科室的其他人员私下却有些怨言了,他是内科主任,开药用药都要亲自审查一遍,多开一点儿药、开了贵一点儿的药、开了可检查可不检查的项目,他都要一一划掉而重开,忙点儿累点儿没啥,多劳了可这待遇还不及别的科室。
按常规的医院,医生看病开药,病人拿药治病,谁会刻意在乎花的钱多少!贵一点儿、多一点儿,可检查的去做了,谁又会刻意责怪医生呢!这不都是为了病人早点儿把病治好吗!如有一个企业老板,感冒在别处治疗几天了,咳嗽却越来越厉害,专程请他看,一划价见他开的药钱太少,当场就说,他是个不负责任的医生,自己早都花了上千元药钱了还没治好,这开两天的药就这点儿钱能看好病?他不在意,也不在乎,更不再换药单,只是微笑地点了一下头,依旧这样给排队的其他人看病。
回去后,这个老板还是吃了他开的药,两天后真的就痊愈了。羞愧内疚的老板连夜找到他的住处,亲自送来三千元说是赔礼道歉费。他不仅婉言谢绝,还建议老板把钱捐给慈善协会去救济有大病而看不起的老百姓。
这就是他“干净”地做人。也许会有人觉得,他就是一个平常的人,平凡的人。这样的事、这样的心,再普通不过了。可是我要问,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如此平常、如此平凡、如此普通呢?有谁能做到他那水一样的纯净,水一样的澄明,水一样的大智若愚,水一样的源远流长呢?谁能在喧闹中开辟出自己信念的一席田地,谁能在纷扰浮躁中找到自己呵护的一方宁静,谁能在流言蜚语中坚守自己清纯的耳根,谁能在名利权贵下恒定自己淡泊的人生呢?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想起了古代人把人的本性高度概括了。人人本来都是“性本善”,然而在生活中每个人后来的发展和守恒不同,人的本性改变就“习相远”了。人生在世,每一个人都能做到“性本善”,而又“善永远”,这个人类社会与这个地球环境,不就能真正成为“世界和平祥瑞,人民幸福安康”吗?!
生命有长短,做事有分工,日子有差异,人活着都可以过一辈子。但是如何做一个受欢迎和受尊重的人,则是我们应该不断追求的目标。平常而普通,平凡而简单的那些人,做人优秀,做事成功,是因为他们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智慧的光芒。
注:2011年刘守斌获得全国五一劳动模范奖章
2012年12月刊载《散文选刊》下半月原创版增刊
直到把你背上天堂
一只雄蚂蚁为了找食,走得很远,被车上掉下的泥土砸断了后脚,发出求救的呻吟,感应了雌蚂蚁。雌蚂蚁从街道的东边,在水泥街面的缝隙中爬行,车轮碾过,脚步踏过,尾气熏过,沙尘压过,它没退缩,就那样在崎岖狭窄、凹凸不平、雷霆万钧的缝隙中爬过去,在西边的街沿托起受伤的雄蚂蚁,原路返回,爬上街沿,在众多脚板踩踏下的人行道砖缝间隙中,把雄蚂蚁托进墙角的洞穴。
观察雌雄蚂蚁的这段历程,我的心在震颤,我的情在燃烧,我的爱在升华,我思索万千,天地人间如出一景。
我生活的这座山城,就有蒲成武和王爱珍这样一对夫妻。在道德讲堂上,王爱珍当着众人和丈夫的面,说过一句话:“直到把你背上天堂!”让我铭刻在心。
八十年代末,在“抓大放小”的企业改制中,一个在县直企业机砖厂的蒲成武,一个在集体企业酱油厂的王爱珍,刚刚招工上班不到两年,就面临下岗,而这时他俩却偏偏相爱结婚。穷出嫁贫结婚后,王爱珍婆家居住的西街都很吃惊,说王爱珍是越穷越喜气,没人从她脸上看到过愁,屋里屋外都是笑声。俗话说,女人有三功,脸上、手上、床上,在那个年代的西街女人谁都比不过她。男人下岗闲着,她起早贪黑、风霜雪雨地摆起了油炸饺子的小吃摊子,一脸的笑意招揽着生意,两年过去,她生下龙凤双胞胎,生娃坐月子让家里更穷,她的喜性却更旺,买奶粉的钱都拮据得没有了,她的笑声还是在西街的天空中飘溢。
儿女满岁时的那天,蒲成武抱着妻子王爱珍,吃力地摸着她的手,轻抚着她的脸,她半眯着眼而“咯咯”地娇笑。蒲成武情不自禁地热泪湿襟,撇着嘴说:“爱珍啊,你看看你手!你看看你脸!你除了笑脸没变,其他的都变成啥样子了呃!”她啥也不看,双眼盯着自己的男人,就像刚结婚那阵子抱紧了男人狠命地亲,哭着笑,笑着叫:“你好呃,知道心疼我了呃……”
下岗后的沉闷,生性少言寡语、胆小怕事的蒲成武,恨自己心不灵、手不巧、好面子、怕见人的弱性,就暗自下定决心:为了心爱的女人,外出打工挣钱。他反复想过,爱珍嫁来时是“晒半城”东街的一枝花,那年夏天晒酱油时逢暴雨,路过帮她抢搬酱油缸才认识,她说看我实诚嫁给我放心。可这结婚才几年,她窈窕的身板竟苦成了弓背,双手油炸成了僵巴,脸像涂抹的水泥墙,除了笑就只剩下骨头架子了,我这简直是在糟蹋人啊,我不能这样让她苦,假若她倒下了,我如何面对儿女!
弱性的男人要是硬性起来,比刚性男人更硬,十头牛也拉不回。蒲成武对爱珍说了外出的事,爱珍说了很多理由他都否定了,爱珍大哭了一场后,说出了最后一个理由:“我是女人,有些事我会忍不住的……我想你了怎么办……”男人说:“想我了,就紧紧抱抱儿女们,那是我们的结晶,我出去就是把对你的爱多给他们些,不是吗?珍,听话。手头稍好点儿,我就会回来的,我是男人,有些事我也得忍,一样!”
正月初六,蒲成武说走就走了。一晃腊月到了,王爱珍想他该回来了,左盼右盼,盼到小年收到的是一张汇款单,她落泪地说:“我要男人回来,不愿要这汇款单!”
油炸饺子的小吃摊,王爱珍坚持做着,虽然脸面苍老,但笑容常挂,生意还算不错。一双儿女能走动了,摆摊时,她就用一根结实的布带一头拴一个,中间拴在自己腰上,就这样把家拴得牢牢的,只是心里常挂着男人,显得更憔悴。
她时刻在等,等龙岗太阳出,等凤山月亮落;等广场迎春花开,等围湖柳叶落。终于等来一个消息:成武在一家建筑工地出事了!
爱珍平生第一次出远门,背成武上担架下担架,上火车下火车,上出租车下出租车,终于把已经失去了两条腿的成武接回家。等把男人放在床上时,那固定在胸脊椎的钢板已将肌肉顶破,血染衣衫脓溢嗅臭。她平生第一次笑不出来了,平生第一次号啕大哭了,一身的骨架好像在一根一根地散落,心气在一口一口地往下掉,她一把一把地扯掉自己的头发。身边的孩子看到她这个样子,吓得直哆嗦,也号啕大哭起来。
成武等爱珍情绪稍好些,平生第一次向她祈求说:“别管我,你走!带着孩子走……”爱珍就更加紧紧抱住他亲,撕心裂肺地说:“我的心都快疼死了,你还想撵我走!好,好,好,你没了腿,是天缘,你再也跑不成了……你永远是我不离身的男人了,这一生,我一直把你背到天堂!”
人们总说,城市的女人想男人的全是“钱、权、房、车、帅”,男人想女人尽是“美、白、柔、勤、顺”,然而在王爱珍这里,追求的是只要男人在身边就是美满,就是幸福。在成武又一次住院从胸脊拿出钢板,脓血清除,伤口愈合不再那么疼时,她一脸笑容又绽开了。她从医院背成武回家,就像背回个宝贝,放好在床上,就喜笑不停。端屎接尿,洗脸擦身,一勺一勺喂汤喂饭,一步一步背到广场晒太阳,一首一首给他唱《月水源》《美丽的凤堰》,一个一个山城的新鲜故事给他讲,每到晚上,就像母亲拍哄着儿女似的哄他睡觉……已满三岁的双胞胎儿女,看着妈妈这样对爸爸的喜幸,有趣得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不知该爱爹还是该疼娘,似乎是童心一家人!
两个年幼的孩子,一个半截男人,所有人都没想到,这分明是塌到底了的天,一个女人竟能顶起来,而且撑得稳稳的!儿女们都该上学的那天,爱珍把新书包挎在儿女身上,同时把儿女叫到男人床前跪下,她说:“你爸都是为这个家没了腿,你两个就该更有志气和智慧,我不会让穷永远住在蒲家,你们两个的任务就是必须考上大学!”一对双胞胎儿女泪流满面地使劲儿点头,那时他们才刚满七岁。
日子,就像这油炸饺子,那样地熬着;生活,也像这油炸饺子,溢出了香味。
跨世纪的2001年,爱珍更让西街人大吃一惊:龙凤双胞胎儿女双双考上大学,她办的“珍武小吃店”开业!只上过小学的她深受无知的痛,山城小吃多,除了油炸饺子,还有油糕、炕炕馍、蕨粉皮、烩面片等等十几种,既便宜又有味,还便捷。这样她又是查书籍又是请教师傅,边学边试着做,从摆小摊到摆大摊,再从租小门面到大门面开业了!娘家的东街人与婆家的西街人,似乎全城的人都对她瞠目,认为她哪能做成这样的事呢!且不说两个双胞胎儿女,仅就照看没腿的男人,她每天都要花费十多个小时,伺候成武的事做得那样精心,还要摆小摊挣生活钱,另外,还多了一样活儿:买了辆轮椅,天天还要推男人出去散心,帮他练手劲儿又是几个小时。她会分身术?她会变戏法?她是七仙女下凡有神功?
这百思不解的奇迹,爱珍创造出来了。她是能撑得起天的女人,天就是她的天,没腿的男人她也照样能背上天堂。谁都不释怀,只有成武心里最明白,一见钟情后的相亲那天,让他有点儿害怕的她的那种爱的烈火。在这婚后二十多年,他明白这烈火是人间怎样一种爱了——一生之爱,爱得起也爱得赢;人间夫妻怎样一种情了——偕老之情,爱不变情亦不变;这就是奇迹的诠释。
山城蚂蚁之情,山城夫妻之情,世界人间之情!
2014年4月刊载《散文世界》第1、2期合刊
为胆小者壮胆
现如今,要为胆小者壮胆,原因:
胆小的人不敢打架,怕被人打;不敢恶语伤人,怕被人欺侮;不敢胡来,怕自己无辜受伤害。
胆小的人不敢随地吐痰,怕传染疾病;不敢乱丢瓜果皮,怕踩上摔跤;不敢在街上倒脏水,怕遭人唾骂。
胆小的人不敢酒驾,不敢闯红灯,不敢超速,怕撞了人,也怕被别人撞。
胆小的人不敢往奶粉里加三聚氰胺,不敢用地沟油,不敢添塑化剂,不敢卖假药,怕检查被罚款,怕自己的亲人和后代也吃了有害身心健康。
胆小的人不敢欺行霸市,怕遭人指责;不敢为非作歹,怕被歹徒伤害。
胆小的人不敢胆大妄为,不敢色胆包天,不敢无知无畏,不敢杀人越货,不敢藐视法纪,怕到头来自己罪有应得,死有余辜。
胆小的人工作不敢失职,怕受处分;不敢吃拿卡要,怕被人背后戳脊梁骨;不敢拖沓推诿,怕良心不安;不敢贪污受贿,怕东窗事发,有牢狱之灾;不敢尸位素餐玩忽职守,怕酿成大祸而妻离子散。
胆小的人还杞人忧天,怕资源枯竭,怕环境恶化,怕地球毁灭,怕今后人类无处安身立命。
……
这样的胆小,是对规则的遵守,是对他人的尊重,是对生命的珍惜,是对自然的敬畏;是敬头上三尺神明的慎独,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善良。
这样的胆小者,在这个世界,在这个社会,在人群中,做人是堂堂正正、实实在在的;做事是安安稳稳、清清白白的。
为胆小者壮胆,这样的胆小者越多,社会关系就越加融洽祥和,社会文明就越会进步美好,社会发展就会越来越循序渐进。
理智胆小成大事,心怀怕字终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