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4800000014

第14章 新和平主义的崇拜者(2)

当时留美学生在《中国学生》月报(3月)热烈讨论“中日交涉”问题,大家主张对日作战,并主张“对日本立刻开战”。胡适对此十分焦虑,3月19日他写了一封公开信,对全体同学进行劝告,他说:“从上期《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上表现的(抗日)情绪来看,我恐怕我们都已完全昏了头,简直是发疯了。有一个同学会竟然主张‘对日作战!必要的话就战至亡国灭种!’纵使是W.K.钟君(译音)这样有成熟思想的基督徒,也火辣辣地说:‘纵使对日作战不幸战败而至于亡国——纵使这是命中注定不可避免的后果,我们也只有对日作战,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可循……让我们对日抗战,作比利时第二!’纵使是本刊的总编……也认为‘中国人如今只有对日作战(毫不迟疑的对日作战),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从这段文字,可看出当时留学生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爱国情绪是多么高涨。然而胡适对此却无动于衷,他在信中劝告大家说:“这些在我看来简直是不折不扣的疯癫。我们都情感冲动,神经紧张——不是的,简直是发了‘爱国癫’!弟兄们,在这种紧要的关头,冲动是毫无用处的。……在我个人看来,我辈留学生如今与祖国远隔重洋;值此时机,我们的当务之急,实在应该是保持冷静。让我们各就本份,尽我们自己的责任;我们的责任便是读书学习。我们不要让报章上所传的纠纷,耽误了我们神圣的任务。我们要严肃、冷静、不惊、不慌的继续我们的学业。充实自己,为祖国力争上游。……”这些便是胡适的态度。至于不能战的理由,他说:“让我们正视现实:我们至多只有12万部队可以称为‘训练有素’,但是装备则甚为窳劣。我们压根儿没有海军。我们最大的兵船只是一艘排水不过4300吨的第三级的巡洋舰,再看我们有多少军火罢?!我们拿什么来作战呢?所以出诸至诚和报国之心,我要说对日用兵论是胡说和愚昧。我们在战争中将毫无所获,剩下的只是一连串的毁灭、毁灭和再毁灭。……”在信的末尾他说:“最后的真正解决之道应另有法门——它较吾人所想像者当更为深奥。但其解决之道究在何处,我个人亦无从深索;我只是知道其不在该处罢了。让我们再为它深思熟虑,从长计议罢!”胡适在国难当头的时候,竟发出如此奇谈怪论。不惜与群众为敌;而且自己也提不出什么有效的“法门”来,说服不了人,自然要受到留学生们的批评。此文发表后,引起群众公愤。5月《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主笔邝煦堃指责他是“木石心肠,不爱国”;《战报》主笔谌湛溪写信批评他说:“大著结论盘马弯弓故不发,将军之巧,不过中日合并耳。足下果敢倡此论乎?东亚大帝国之侯封可羡,目前爱国者之暴行又可畏,作个半推半就,毕竟也甚大不妥。”诸如此类之批评,不甚枚举。胡适自己也说:“我为这封信受了各方面的严厉攻击,且屡被斥为卖国贼。”可见胡适所持之“不争主义”,对他是有害无益,但他仍不觉悟,还说什么,我不禁想起老子的名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等等。之后,他又由“不争主义”走向“新的和平主义”,接受了英国经济学家,诺曼·安吉尔(Norman Angell)的新和平主义理论。(安氏于1933年获诺贝尔和平奖)安氏认为:“一个人如强迫别人接受他一己的意志,就会招致反抗。这样的强迫与反抗的对立,就会使双方力量抵消而至于亳无结果或浪费。纵使一方胜利了,仍然要创造出两种奴役——失败者为胜利者所奴役;胜利者为维持他的主宰权,又要随时准备对付这被奴役的对方,这样便形成了一种在经济上浪费亦如在道德上破产一样的关系。……如果双方息争合作,共同为人类的生命和人民的生计向大自然奋斗,则双方皆得其解放,双方都会发现这种和衷合作实在是最经济的办法。……”统而言之,两个力量如发生冲突,最后必然是相互抵消而形成浪费和无结果。这便是“新和平主义”的简明宗旨。这年6月15日在康奈尔大学举行了一个校际学生组织的“国际政治学会”讨论国际关系问题。安吉尔便是该次为时两周会议的主讲人,其他还有一些信仰和平主义的学者被邀参加。胡适出席了这次会议,并约安氏至寓所品茶交谈。会议结束,他在日记里写道:“此会告终矣,吾于此15日中得益不少,结友无数,吾和平之望益坚。”与此同时,胡适开始读杜威的一些哲学著作;对其论《力量、暴力与法律》与《力量与强迫》这两篇文章,十分佩服。他自己说是有“毕生难忘的影响”(见其口述自传)。杜氏认为,力或能是公正无私,甚或是个值得颂扬的名词。力如从可颂扬的意义上去看便是能。能便是能做工,能完成一些使命的力。能如不用来执行或达成它所负的正当使命;相反的,它却背叛了或阻挠了这一使命之实现;那末能就变成暴力了。他举了一个例子说:“炸药如果不是为了建设之用去爆破岩石;相反的,却被用去轰炸杀人,其结果是浪费而不是生产;是毁灭而不是建设;我们就不叫它能或力;我们叫它暴力。”但如何防止浪费、避免相互冲突呢?杜威提出用法律来解决,他说:“法律便是把那些在无组织状态下,可以招致冲突和浪费的能源组织起来的各种条件的一种说明书。……所谓法律……它总是……可以被看成是陈述一种能使力量发生效果的,经济有效而极少浪费的法则。”从这一观念出发,他们倡议建立一个国际间的联盟之类的组织,来处理各国之间的纠纷,维护和平。综上所述,可见杜威与安吉尔的思想是相通的,他们几乎用同样的语言来说明两个力量如何因冲突而抵消的原委。胡适在留学期间,毫无取舍,完全接受了他们的观点,而且很牢固地形成一种调和观念,这对他后来影响很大。

胡适在此次中日“二十一条”交涉过程中,所持的和平主义态度,受到同学们的批判,但他不悔改,仍坚持己见,在日记中他写道:“此次交涉,余未尝不痛心切齿,然余之乐观主义终未尽销。”又说:“不苟同于流俗,不随波逐流,不人言亦言。非吾心所谓是,虽斧斤在颈,不谓之是。行吾心所安,虽举世非之而不顾。”可见其顽固的立场。他不主张武力抗日,但对国内抵制日货的运动,则甚表赞同,他说:“东京及祖国书来、皆言抵制日货颇见实行,此亦可喜。抵制日货,乃最适宜之抗拒,吾所谓道义的抗拒之一种也。不得已而求其次,其在此乎?”首要者是什么呢?他认为:“上策为积极进行,人人努力为将来计,为百世计,所谓求三年之艾者是也。”在这次反日侵略的爱国运动中,胡适虽然受到了留美学生的严厉批判,但事件结束后,同学们对他还是友好和信任的。不久大家选举他担任《中国留美学生月报》的编辑委员;又选他任中国学生会所主办的《中国留美学生季报》(中文版)的主编。后来胡适回忆往事时,说道:“他们都是在我主张不抵抗以及反对对日作战之时,强烈反对和批判过我的。可是在我居住纽约的两年期间,他们对我都十分友好;有许多到现在还是我很好的朋友。所以我认为一个人在公开场合采取坚定的立场,择善而固执之,总是值得的。”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人民及南方护国军的声讨和打击下忧愤而死。次日消息传到美国,旅居海外华人奔走相告,拍手称快!胡适很兴奋,认为此真可谓“千夫所指,无病自死”者矣,并历数袁之罪责称:“袁氏出卖康(有为)梁(启超)其罪不可胜诛,20年来之精神、财力、人才都消耗于互相打消之内讧,皆戊戌之失败以致之也。”

其后,有人问他,今日国事大势如何?他回答说:“很有希望,因为此次革命的中坚人物,不在激烈派,而在稳健派,即从前的守旧派。”又说:我国今日现状,顽固官僚派和极端激烈派同时失败(新如黄兴,旧如袁世凯),所靠者全在稳健派的人物,如梁启超、张謇之派,名誉尚好,有此中坚,将来势力扩充,大有可为。最后他说:“将来的希望,要有一个开明强硬的在野党做这稳健党的监督,要使今日的稳健不致变成明日的顽固——如此,然后可望有一个统一共和的中国。”从以上谈话中,很明显地可以看出,胡适的政治思想正是新和平主义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他既反对封建复古,又反对暴力革命,而把希望寄托在中间改良派上,走资产阶级两党政治的道路,具体说来就是美国式的民主政治。

同类推荐
  •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陈俊愉传(梅花香自苦寒来)》讲述了: 陈俊愉祖籍安徽,出身于官宦人家,生在天津, 长在南京,从小喜爱花卉。读大学选的是园艺系,已是副教授的他出国留学丹麦哥本哈根选的还是园艺系 。1950年硕士毕业,他谢绝了国外几家单位的高薪聘请,坚信祖国才是自己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论文答辩结束后一周,未参加毕业典礼,就带着妻子和年幼的 女儿,绕道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他如鱼得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辈子致力于园林教育和园林事业,成为中国观赏园艺学界泰斗,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中国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 三皇五帝的传说

    三皇五帝的传说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三皇五帝的传说》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三皇五帝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三皇五帝的传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

    本书以钱钟书和杨绛的相遇、相知、相守、相忆为主线,贯穿两人一生的创作与生活经历,重现一曲温情的岁月留声。钱钟书与杨绛,一个是清华才子,一个是南国佳人。他们的爱情,始于初见,终于死别。不折腾,不做作,不张扬。这一种相守,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入时光里。因为懂得,所以不离不弃。他们拥有最契合的灵魂,最温暖的坚守,纵使最后生离死别,却依然延续着那份珠联璧合的甜美爱情。
  • 名人传记丛书:华兹华斯

    名人传记丛书:华兹华斯

    名人传记丛书——华兹华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同人心一样不朽:“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石屏传

    石屏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石屏传》以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为背景,记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屏追求不止,奋斗不息的一生,重点介绍了石屏寄情祖国航空事业,立足本职工作,设计了K—8和教8飞机,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外贸出口的神话,改写了中国空军飞行员训练体制等内容,反映了石屏一生浓浓的航空情缘。
热门推荐
  • 凰染天下雪舞离殇

    凰染天下雪舞离殇

    混沌界面,分为上,中,下三个主界,而混沌界面的核心,便是神圣天域,世代由灵女掌管。
  • 商界现形记

    商界现形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勇者冲破天阙

    我的勇者冲破天阙

    被强制的为神灵参加百年游戏之战,为神灵争夺资源归属,大决战溃败!神灵盛怒,抹灭了整个地球人类族群。大学生陈秀突然接收到百年大战之后的自己所有记忆信息,原本咸鱼的陈秀觉得自己有必要站出来为人类的未来做点什么。Ps:作为新手,作者君自己都觉得开头辣眼睛,哈哈哈哈......建了一个聊天群,不是粉丝群那种哈,就是有想法的或者想给点意见的可以进群聊聊天,群号:705409200
  • 南有夫君不可休

    南有夫君不可休

    某日,一个容颜倾世女子匆匆丢下一个蛋,顾名思义,童养夫。刚接过蛋的某人,嘴角直抽,因为蛋,碎了…刚匆匆离去的美妇人携着自己的娘亲大人飞快返回。“浅浅,这将是你的夫君,虽说毛还没长齐,但好歹也是远古凤凰是不?”某人嫌弃的拎着这个称之为凤凰的小鸡,“你确定?今天我可是刚满三万岁了?”对面的美妇也是尴尬一笑,“没事,这是我家墨央的福分。”看着一旁辛灾乐货的自家娘亲,神色微冷,“那我要休夫!”不知是天生神兽还是其他,之前还是小鸡的凤凰摇身一变。一个三岁奶娃娃直接欺身而上,蘸着口水对着那红唇就是一口,“不可休!”刚破壳就知道撩妹,这可惊呆了一众的人…
  • 中华清廉故事

    中华清廉故事

    “廉”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清正廉洁,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代的很多仁人志士正是以清廉为节操,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被后人歌颂为清官廉吏。“晏婴尚俭拒新车”“吴隐之笑饮贪泉”“狄仁杰廉明断案”“于成龙骑驴赴任”……这些都是清正廉洁的率先垂范的典型。本书以通俗易懂的古典故事对清正廉洁这一品德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
  • 焦糊的味道

    焦糊的味道

    于长山一天到晚总被一股焦糊的味道笼罩着,鼻腔里像烟囱一样干燥,打个喷嚏都担心有鼻血喷出来。于长山知道这味道来自哪里,那个地方叫大十字,榆州城的心窝窝,是远近闻名的烧烤一条街。尽管于长山很排斥这种焦糊味,但就像很多被动吸烟者的无奈一样,他除了适应别无选择,因为在县城里他唯一消闲的去处就是大十字上的马二烧烤。于长山吃素,他吃素与信仰无关,就是讨厌烤肉串散发出的那种焦糊味,他每次来都是一碟毛豆、两瓶松林啤酒,不超支不结余满打满算正好两块五。
  • 戴望舒作品集(六)

    戴望舒作品集(六)

    一九二八年,戴望舒从法译本《西班牙的爱与死的故事》中选译十二篇小说(另有《良夜幽情曲》和《夏娃的四个儿子》二篇为杜衡所译),分别于当年九月和十二月,以《良夜幽情曲》(收入小说七篇)和《醉男醉女》(收入小说七篇)为题,分作上下两集在上海光华书局出版。上集有译者的《题词》,下集收录孙春霆所作《伊巴涅思评传》。一九五六年七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根据译者遗留的改正稿,并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润,以《伊巴涅思短篇小说选》(共十二篇)为题印行。本辑收入的十二篇小说和译者《后记》,即依据这个版本。
  • 荣耀王者

    荣耀王者

    为了游戏里的皮肤,女友竟然背着我……百星荣耀王者强势回归,手把手教你上王者!
  • 暗恋止于暗恋

    暗恋止于暗恋

    暗恋是否止于暗恋?或许没有结果,那又如何
  • 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

    讲述了一个农村家庭出身的年轻人辛苦打拼却始终未能令自己满意,一次意外的收获,让他一夜暴富,但是更多的金钱并没有换来他想要的爱情和幸福,最终是梦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