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51500000004

第4章 梦童

我的确记得这是一部英国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作者刘易斯·卡罗尔一百周年诞辰时,身为爱丽丝原型的少女受邀来到纽约。当年的少女已上了年纪,拖着老态龙钟的身躯接受采访,参加广播演出、盛大宴会和各类典礼。她只不过是被刘易斯·卡罗尔这位萝莉控中年大叔爱恋,就成了《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主人公。多年过后,这本书已成为经典,即便上了年纪,这位老妇人也不得不继续背负着爱丽丝的虚名。《梦童》中的老妇人就是这样被挖苦的。

电影中还细致地描绘了一段外传:爱丽丝的随从手忙脚乱地照顾着难应付的主人,同时和一个典型的纽约记者谈恋爱。电影巧妙地将这段故事和《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几则趣闻,以及数十年前刘易斯·卡罗尔(道奇森老师)写作这本书的经过都编织进去了。

看起来这部电影好像错综复杂,其实并不艰涩。《爱丽丝梦游仙境》的镜头仿佛就是迪士尼电影的画面,那些制作精美的玩偶偷偷摸摸地来来去去,让孩子们非常享受。

哎,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可我特别在意的是刘易斯·卡罗尔和爱丽丝的故事。这一部分沿着独立的脉络发展,仿佛是另外一部电影。而且制作得非常棒,也令我有在看另一部电影的感觉。光是这些就足够了。

口吃的道奇森老师简直如少年般害羞,有洁癖,他深深地爱上了爱丽丝。爱丽丝慢慢长大成人,渐渐开始对真正的爱情觉醒。而道奇森老师只能珍惜着那短暂得可怜的时间。爱丽丝只是个普通的孩子,虽然明白道奇森老师对她的单相思,但只把这种情感当板球游戏般对待。这两人间的微妙关系,仅仅通过几段趣闻就清晰地描绘出来。光是这些趣闻的部分,就让我感动得落泪不止。

《魂断威尼斯》在情节上与所谓的萝莉控和恋童有一定的差异,这部不朽名著描写了某种类似的关系,并被改编成长篇电影。但是《梦童》将名著揉碎,混杂进普通的电影里,呈现在世人面前。在这种情况下,它不可能成为不朽名作。

我实在觉得这样很遗憾,于是做了件奇特的事。一天我在录像带出租店里发现了《梦童》的带子,马上租了,拿回家开始编辑。我将其中有关他们两人的趣闻的部分摘出来,制作了一部短篇电影。这种冲动我以前没有,以后也没有过。

令人惊讶的是,我编辑的短篇电影《口吃的道奇森老师之我心中的爱丽丝》只有十分钟。从头看下来,发现它成了一件毫无观看价值的作品。没办法,我只好将玩偶的镜头试着穿插进去。这样一来,我完成的中篇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记和道奇森老师》因为加上了玩偶,成了《爱丽丝梦游仙境VS道奇森老师》这类儿童电影了。

结果,我的本意未能实现,只好将这奇怪的短篇和中篇电影的带子塞到壁橱深处。

数年过后,也就是最近,一个星期六的深夜电影节目中播放了《梦童》。我是从中间开始看的,但还是专注地盯着屏幕。就在我眼前,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梦童》接近尾声了,按理说,结局是道奇森老师和爱丽丝手牵着手,在费里尼式的外景海岸边被海鸟和海龟包围,暗示着两个人的恋情最终只能在童话世界中实现。然后,就是朴素的片尾演职员表。

但是那天晚上的《梦童》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开始倒叙之前的镜头,中间出现的爱丽丝的姐姐朗诵诗歌的美丽场景与之重叠。这段从未见过的结尾令我十分困惑。这究竟是什么?我听说过有的电影存在不同版本的结尾,但也不是这种情形。因为那些回忆镜头的四周有白色晕映,绝对是后来用录像带制作而成的,即便不是我这样的专业人士,也能一眼就看出来。该怎么说呢,是一种与胶片格格不入的感觉,一种拼凑的感觉……虽然无法用语言形容,但很明显,有人任意地给这部电影加上了最后的镜头。

因为时间的缘故而被剪辑的电影数不胜数,但任意被人篡改的电影我还是第一次看见。离播出广告还有一段时间,是不是就必须用这种东西来填补呢?真是这样的话,也太过分了。

我坐在电视机前,气得浑身发颤。这是个人行为,但我这个对这部作品有过类似加工行为的有前科的人,没有资格对别人说三道四。莫非这个人和我有同样的动机,才有这样奇怪的举动?我再次回想最后那个镜头,的确能从中感受到那个家伙独特的看法。那有浓郁的录像带气息的晕映虽然不理想,但能感觉出这种设想并不损害电影整体上带给人的感动。

这种改编电影剧终镜头的疯狂举动绝没有恶意。他(或她)一定和我一样,设想出了另一部《爱丽丝梦游仙境》,明知是滥用职权,但最终还是创作了自己的《口吃的道奇森老师之我心中的爱丽丝》。想到这儿,我不禁产生一种奇妙的共犯心理,顺手关了电视,心里甜丝丝的。

事件的真相至今依旧迷雾一团,《梦童》这部至少让两个影像界人士产生了再创造念头的电影,绝对不能轻视。

(原刊于《达·芬奇》杂志1996年8月号)

后台手记

这段时间,我开始在洛杉矶编辑电影《燕尾蝶》。大家经常听说音乐家在海外灌制唱片,不过电影的编辑工作在海外进行想必还是件稀奇事。其实有深层的原因。

首先要明白电影编辑是什么。

电影编辑就是把画面连接在一起的工作。这么一说,好像不需要什么解释了,但录像带的编辑和胶片的编辑有相当大的差异。大家可以在家中体验录像带的编辑,用家用录像机拍摄的影像通过两台走带装置就可以编辑了。没有经验的人只要想想拷贝怎么操作就行。录像带拷贝到磁带上时,肯定需要两台机器。需要PLAY和REC。这番原理在专业人士手中也是一样,复杂编辑的基础也是利用PLAY和REC进行的转录。我们称PLAY为“播放”,REC为“录制”。

胶片的编辑则不能用这种方式来考虑,而是将拍摄的胶片分切,选择想用的部分重新粘贴。想象不出来的人请回忆一下底片吧。在自己拍摄的照片中选择喜欢的按页排列,不喜欢的话也可以打乱顺序。像相册那样,可以整页取出,也可以向里补充。

如果是录像带,要在带子里取出或加入一部分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例如想把星期五晚上录下的电影中的广告全部剔除,在拷贝时遇见广告部分就得停下来,删除后再找到原来的位置,继续拷贝,必须反复进行这项工作。麻烦的是虽然只剔除五处广告,却不得不将此外所有的部分都拷贝一次。如果进行胶片编辑就简单多了,只要找出广告部分,剪切下来就可以了。

但胶片编辑并不简单。整理胶片是非常令人头痛的事。为了不把剪切出来的胶片弄混,必须对每张胶片进行分类整理,经常会弄得满屋子都是胶片。拍一部电影更麻烦。与此相比,录像带要好多了,所有的东西都收在磁带里,不会散落。不过想找自己需要的影像就得快进或快退。

这么一想,这两种工作都很麻烦。不过,现在出现了一种划时代的机器来帮助编辑,就是计算机。

“嘁,又是这家伙……”

想必有很多人会这样想。

Windows 95刚推出时,电器店门口排的队伍长得不得了。然而,这队伍中也有许多什么都不懂的家伙,他们买回去打开一看,里面是个CD模样的东西。不管了,先放进CD播放器里试试,却没有声音。结果有的人根本没弄清这是什么就收进CD盒了……这样的人绝不会只有您一位,您就不用担心了。

我也是直到最近才开始接触电脑。不知怎的,我觉得学电脑麻烦,一直对它敬而远之。但近来出现了一种AVID。准确地说,是AVID公司推出的Media Composer软件。这项技术彻底颠覆了之前拷贝式的录像编辑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可以自由地对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剪切与粘贴,从根本上说,比起录像带,它更接近胶片,然而又不会像胶片那样到处散落。因为所有的影像都收入电脑了。这种便利的软件不仅让使用它的人觉得方便,工作与影像相关的人都会觉得方便得有如做梦。

与影像有关的行业特别是广告业,一时间都开始大量使用这种软件。

就我个人来说,使用AVID制作的第一部作品是《升空的焰火,从下面看还是从侧面看?》。之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工作瞬间就完成了。

例如,我想要“荠菜潜入游泳池里的镜头”,以前得利用“jog”和“shuttle”快进快退,对有这一场景的磁带进行搜索,而现在这些镜头一瞬间就能出现在眼前,仿佛“荠菜”两字刚发音不到数秒钟,才说了个“荠”字,画面就出现了。

之后的作品,如《世间奇妙物语》的《Lunatic love》、《Undo》、《梦旅人PiCNiC》,以及日产车LUCINO的广告等都是AVID作品。电影《情书》当然也是使用AVID进行编辑的。用AVID进行编辑的影像由负责后期制作的挂须带回自己的工作室,经过一番Media Match,他编辑完成的胶片和我编辑后的状态一样。

自然,有时我也会和挂须争执。具体原因我不记得了,或许是有一些需要修订的地方,就给他打电话,但他毫不理睬,冷淡地说Media Match已经够忙的了,现在没工夫理我。

“哎呀,我要修改的地方就一点。”

“就一点也没时间,现在计划那么赶……”

“我知道计划很赶,就改动一点数据。”

“你说得倒轻巧,又不是电脑在做。”

什么?不是电脑在做?那到底是什么在做?

我觉得很奇怪,这Media Match到底是什么东西?

“喂,有个问题要问你,Media Match到底是什么?”

“Media Match……嗯,岩井,你有没有用过AVID把画面连接起来?那不就是一种电脑上的模拟?录像的话,只要将数据存入软盘,带到工作室,就可以用机器随意连接了。”

“嗯。”

“胶片归胶片。它是件东西,你明白吧?胶片是不会随意读出电脑里的数据,帮你编辑的。所以,Media Match是必需的。”

“所以我问Media Match到底是什么。是一种机器?”

“这不是机器,是人。”

“人?”

我瞬间感到一阵头晕。Media Match是人?这让我有种原以为是机器人的福音战士忽然开始吃使徒的感觉了。

“所以是由人一边看岩井你的数据,一边进行连接。”

“怎么做的?”

“我们得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寻找,找到想连接的地方,再开始剪切。这项工作我们必须在两周内完成。”

“什么?你的意思是手工作业?”

“这是自然的啦!”

可是,我记得曾经听说也可以利用数据来编辑胶片。据说,胶片的一侧带有条形码,这个装置可以将AVID上连接的数据整合,能够随意搜索编辑点,十分方便。

我说出这一点后,挂须叹了一口气。

“你说的是Aaton Code吧?好莱坞那边确实已经在应用了,可是日本还没有引进。将来一定会引进的,可那是将来啊。所以说,你想利用AVID进行电影编辑还早得很呢。”

“可我其他的电影不是都使用了AVID吗?”

“也只是在我这儿制作的几部罢了。对了,你不知道吗?你拍的《Undo》是日本第一部AVID作品。”

……我确实不知道。

“什么?这么说,之前还没有人用AVID制作过?”

“没有。你那是第一部。所以现在只是试行阶段。这事可是相当招风的。我啊,现在被编辑协会给盯上了。”

“为什么?”

“日本电影界可是相当顽固守旧的。他们不相信电影编辑竟然要使用电脑,认为胶片就应该人工剪切。唉,不过我想,我们这边最后一步工序还是手工剪切胶片,想必他们不会有什么牢骚。因为这一点好莱坞也一样。”

电影的最后工序是底片编辑,是将拍摄的底片进行剪切与连接的工作。为了不把有划痕或灰尘的底片连接进去,得相当慎重才行。全世界都依然在依赖人们的指尖技术。即便如此,还是存在将来把一切作业都交由电脑操作的可能性。依靠电脑的数码技术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不使用电影院里用的胶片。

从摄影到后期制作,一切都依靠数码技术处理,将制作完毕的成品晒印到胶片上。要实现这种工作方式,想必还得努力几十年吧。不过现在已经有了对拍摄的胶片进行数码扫描的技术。

《遗失的世界》等电影大量使用了CG合成技术,不仅仅是合成,例如迪士尼的《白雪公主》等,为了修正旧胶片,将所有胶片交付电脑处理。在电脑上编辑电影,再进行加工晒印,剪切胶片这一工序将会消失。其实仔细想想,现在也能做到这一步。问题只在于要花费莫大的成本。但是,这一切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不管怎样,与好莱坞相比,日本已经遥遥落在后面了。至少拍摄《情书》时,除了挂须秀一这个异端外,还真的没有人进行过AVID编辑,也没有人关心过这些。但同样在日本,广告界就已经理所当然地普及AVID了。可以说,面对新技术,日本电影界的特征是一上来就拒绝。

我不打算对这些人说三道四,不过我很清楚,这样的群体中是不可能出现新事物的。

《情书》公映是在一九九五年。没想到那一年正好是电影发明一百周年。一百年前的一八九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初次公映电影,这一年成了电影元年。最初只是会动的照片,出现声音是在一九二七年。彩色电影也从那时候开始出现,《白雪公主》诞生是在一九三四年。

这期间经历了四十年。我们现在使用的器材几乎全是在那个时代发明出来的。这四十年间可以说是到处洋溢着技术革新之风。

斯皮尔伯格和卢卡斯也是推进电影界技术大革新的中心人物。他们的《第三类接触》和《星球大战》上映都是在一九七七年,至今已过去近二十年的岁月。从《白雪公主》到《星球大战》的四十年间可以说是电影全盛期。在这个时期,最初四十年发明的技术在现代主题下不断得到改进。如此回顾电影的一百年历史,我们会发现,没有出现新技术的时代是不存在的。

据说挂须被编辑协会叫去一番说教,可怜啊。有这工夫给人说教,还不如赶紧去好莱坞学学新技术。

我决定去洛杉矶编辑电影的背景,就是这么一回事。

同类推荐
  • 大唐文青

    大唐文青

    本书用诙谐的文笔,以诗人们的作品为切入点,叙述了初唐、盛唐时期一些诗人的风骨与事迹。每一首诗歌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段人生,首次将这些一千多年前的“文青们”有血有肉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些诗人们有的狂妄,比如说陈子昂;有的是杀人犯,比如说王勃;有的情感关系复杂复杂,比如王维;有的命途多舛,比如杜甫;有的是假土豪,比如李白……他们形形色色的人生,构成了中国文艺史上的一段又一段的绚丽,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篇章。
  • 草尖上的漫步

    草尖上的漫步

    涌现众多可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是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而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学精品,就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创作方向,积极树立正确的创作理念,不断创新创作方法,切实端正创作态度,始终牢记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自觉地在时代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博大的情怀、深邃的眼光、丰沛的想象,去探究、体悟和展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面貌,对时代精神本质做出更为深远的探索与表达,对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思想给予积极而敏锐的发现和回应。创作出更多的内涵丰厚而思想独到的文学精品,是时代和人民的召唤,也是江西作家的神圣职责。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卷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卷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 马瑞芳趣话聊斋爱情

    马瑞芳趣话聊斋爱情

    《马瑞芳趣话聊斋爱情》,还是延续了马教授趣话经典的写作路子,这是她的“趣话经典”系列第3本,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继续品赏聊斋众女鬼的爱情。绿裙飘飘的连琐,顽皮笑闹的小谢,追求精神爱的宦娘,巧妙复仇的窦氏,改恶向善的聂小倩,风雅多才的林四娘,沉缅的公孙九娘……聊斋女鬼之美有不同风采,聊斋女鬼凄美纤巧,有深刻内涵和哲理韵味,人鬼之恋的缠绵悱恻……马瑞芳教授为你一一细细道来。
  • 品味的记忆

    品味的记忆

    香港著名教授,穿行欧美亚三大洲,在旅游和美食中寻找故乡。郑培凯在台湾生活了二十年,在美国生活了三十年,现在又在香港生活了十五年,何处是他乡,何处是故乡?对他而言,既暧昧又吊诡,既真实又虚幻。这将近一百篇文章,多半是作者过去十年到处游览的经历,以及品尝饮食佳肴,记载各地风土特色。在他乡与美食中,作者在有意无意间寻找着家乡的记忆。
热门推荐
  • 人皆有错:名家经典

    人皆有错:名家经典

    科学是美丽的,科学中有对真善美的追求。《人皆有错(名家经典)》所辑文章,既有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也有科学研究的心得体会;既有科学与艺术、科学与人类文明、东西方科学的对照,也有对科学未来发展状况的争辩与沉思。读之,可以开拓科学视野,可以深味科学思想与精神,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块好奇、怀疑、智慧的疆域吧!
  • 龙夭之境

    龙夭之境

    世间之人分善恶美丑,世间之事分黑白对错。生于天地间的你,是随波逐流还是放手一搏?是逆来顺受还是奋起反抗?少年,历经艰险,看遍世态炎凉,在热血狂飙的战斗之中,见人见性,见天见地,见未来。这里有快意恩仇,这里有阴谋诡计,这里有微言大义。有人搅动风云,有人孤注一掷,有人舍生忘死。步步为营之后隐藏的大阴谋,看少年如何破解!
  •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本文旨在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做出全面的解读。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对美国文化影响可谓至深至远。本论文在对爱默生的两个核心观念——超灵和自立进行详细解读后,还尝试从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角度来进一步阐释爱默生的超验主义。
  • 红包群快穿:女配攻略记

    红包群快穿:女配攻略记

    青海美人鱼鱼珞珞好不容易修炼千年才化成人类的双腿,高高兴兴地登陆,不想被从天而降的高科技手机砸得一双腿回到解放前。“亲,抢红包完成攻略获得能量,双腿不是梦。”“不干,破手机还我千年修为。”“亲,抢红包完成攻略,一双腿赠万年修为,卖一送一,比你辛辛苦苦修炼千年还划算哦,不要错过啦。”“这个…”比修炼千年还划算耶,好像很不错的样子。“亲,各式各样的红包群都有哦,美食、修仙、人鱼、娱乐…美男。”“亲,别犹豫了,错过这个店就没了。”某人鱼一咬牙:“好,我干。”“亲,选择我,简直太英明。结果穿越位面攻略N年后,某鱼看着腿背上的鳞片怒骂道:“红崽,你个坑货!”
  • 大悲心陀罗尼修行念诵略仪

    大悲心陀罗尼修行念诵略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帝妃惊华

    帝妃惊华

    手握神级功法身具女娲血脉的素若上仙被害,再睁眼,成了废材苏轻默。天生绝脉?不能修炼?以丹入道,画符布阵,天才也被踩在脚下!九品灵丹?超品圣器?抱歉,只是她练手的小玩意。一朝重生风云起,势要复仇震苍穹,只是......高贵冷艳的太子殿下怎么画风不对了?东方阡陌:“等了轮回,念了万古,盼的三生石都被望穿,如今重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林夕梦

    林夕梦

    作家与自己读者的一次古镇偶遇,爱在黎明破晓前一般简单动人。这个故事的美丽在于这场爱情的短暂。美丽的爱情往往却必须是短暂的。最简单的爱情却是最难得,最简单的爱情却也最动人。一座世外古镇,一对漂泊男女,两颗偶然相遇的心擦肩而过,却在彼此的心湖里泛起层层涟漪……这是一场淡淡的爱情邂逅,淡到令人分不清究竟是现实还是梦境。不过古镇的名字叫林夕,这两个字合起来其实就是梦……
  • 妖尾之数码召唤

    妖尾之数码召唤

    史上第一个因噎死而穿越的倒霉孩子。这里是妖尾的世界?那我为什么能够召唤数码兽啊?完全不是一个流派好吗!嘛,谁管那么多,去吧,亚古兽,究极进化!
  • 斩天

    斩天

    东方安乃是岚武大陆红叶城城主东方啸林的第三个孩子,自小体弱多病,无法修炼武道。在一次外出散心的过程中,东方安不慎失足坠下山崖,待他醒过来后,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山洞之中,身上也没有任何伤痕。随后,他看到了一名麻衣老者出现自他的面前。一番交谈之后,东方安终于明白发生了什么。这名老者乃是天道盟太上长老天云子,他在追捕以为名叫无相老祖的初级武帝的过程中,发现了挂在树上奄奄一息的东方安。天运子在救下东方安之后,发现东方安乃是难得一见的纯阳体质。随后,天运子将无相老祖的灵魂以太古纯阳大阵封印在东方安体内。
  • 芭蕉花

    芭蕉花

    《芭蕉花》是郭沫若先生的一部散文集,收入了郭氏经典散文近60篇。郭先生以丰厚的学养著称于世,他的散文读来往往有“长知识”的惊喜。文风清新脱俗,表达感情则以细腻见长。作为一代文化大匠,这本书可以说是他内心世界的真挚独白。我们依照文章内容,将其分为“雅趣天成”“流光剪影”“屐印千里”“旧知忆语”“艺萃心香”五辑。这些收录的文章皆是郭先生一生文章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