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62500000009

第9章 过年的规矩

接下来的几天,每天吃过早饭,迪迪就闹着去大街上找人玩。姥姥和妈妈纺棉花,昊昊跟着姥爷去放羊,悠悠只好认命的领着他去。

尽管是寒冬季节,街道上的人依然很多,人们吃完饭都聚集在大街上,说话拉呱看热闹。

老人出来的比较晚,大概得上午十点多,太阳高照了才出来。自己带个小马扎,坐在街道的向阳背风处晒暖。

大人大多是站着,凑在一起拉呱看热闹。妇女和男人分开堆,不过也离的不远。各自说着感兴趣的话题,有事需要交流了,声音大点就能听到。

孩子们也是分开玩,男孩子女孩子分开,大的小的分开。不过,孩子们的活动场所不固定,跑来跑去,到处都是他们的打闹声。吵的他们的亲娘老子都烦,“一边玩去,乱的话都说不成。”

在悠悠看来,这个年代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她偷着用微型的摄像机,把看到的一切都记录了下来,也从中了解了这个年代的风俗习惯。

除了本村人,就是外村走亲戚串朋友的人了。这个年代的人非常注重过年走亲戚,大人孩子穿着干净体面的衣服,挎着一个元宝形状的“馍篮子”。

“馍篮子”是用去皮的簸萁柳编的,一边的上盖是开口的,里面盛着二十四个白面膜,预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在开口的那边放上一封或两封果子,外面用条新手巾盖上。

过年看走亲戚的,几乎成了庄户人家的一种娱乐。其实主要是看人家的馍篮子,这里面的讲究多了去啦。

人们看挎馍篮子的,首先注意的是馍篮子是往哪边偏沉。向里(没开口的那边)偏,说明这家人实在,装的馍篮子到底了,里面的元宝尖里都塞满了馍。向外偏证明这家人藏奸,馒头只装满了篮子的下面和外面,里面的元宝尖是空的。

再看馍篮子开口的大小,开口大的说明蒸的馍个头大,拿了两封果子,开口小的说明蒸的馍小,拿了一封果子。

大家光看不算,还得把自己的见解相互交流一番。精明老实的都小声的说着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对开口小的,怕人家听见不好意思。要知道,这年代有的人家穷的连亲戚都走不起。

到哪都有缺心眼子的“二杆子货”,常常大呼小叫的咋呼:“快看,那谁谁挎得馍篮子,腚都撅起来啦。”喊得挎馍篮子的人,面红耳赤的低头匆匆走过。

庄稼人平时出门交往的机会不多,过年该走的亲戚必须走一遍,不走就是断亲了。人们通过走亲戚挎得馍篮子,也能大概了解这家人的家庭状况和大致的品行。

这个年代由于交通不便利,人们结亲交友的范围也小,大部分都在附近的村庄。相邻的村庄,亲戚邻居大体上都认识。

大伙相互交流着各自的看法和观点:谁家过得好,谁家过得穷;谁家说事,为人大方;谁家小气,为人不行。各家的情况名声,被人们依据馍篮子给了评定。

因此,各家都非常看重走亲戚的馍篮子。平时再节省,过年的馍篮子也装的实实在在的。谁家没有儿女,落下个差名声,儿女订婚找对象都受影响。

走亲戚的顺序也是有说头的,越是不当紧的亲戚走得越早。家里来了一般亲戚,留礼物都是只留下四个馒头,不留果子。回家添上几个馒头就可以走下一家,最后去自己的至亲家,剩下什么拿什么,没人争竞(计较)多少好歹。

在人们的议论中,悠悠还听到了好多的有关笑话。

话说有一家人非常精明,每年早早地去看望老姑,挎的馍篮子里面盛的是粘豆包,最外面放几个枣花盖住。他姑知道娘家侄子的想法,,每次都偷着给换成白面馍回来。他家再用换回来的馒头走其他亲戚,年年省一篮子馒头。

他姑的儿媳妇慢慢看出了门道,有一年早早的等在村头,看见他就热情的迎上去接过馍篮子,走路期间假装绊倒,故意把里面的馍倒了一地,满地的粘豆包四处乱滚,引得街上的人群哄堂大笑,羞得那人拔腿就跑,馍篮子也不要了。

每到过年,这件事准会被人翻出来谈笑一番,有名有姓的传遍了十几个村,谁家愿意和这样的人家做亲家。

悠悠看着、听着,这特殊年代、特殊背景下产生的“馍篮子文化”,感觉出人们的津津乐道的话题里,带着深深的无奈和辛酸。

这年头,不光走亲戚有说头,待客做客都有讲究。待客一般得用白面馒头,有酒没酒的无所谓,起码得有四个菜,其中至少得有一碗肉,最后每人还得上一碗炖菜,其实炖菜才是主菜。

做客的讲究就多了,生亲戚、新亲戚讲究更多。进门吃饭坐的位置、拜年说的话都有规矩,最有说头的是饭桌上的规矩。

家里来了亲戚,一般都是当家的男人一人陪着,妇女和孩子不上桌。碰巧男人不在家,也得找个近门子(不出五代叔伯兄弟)陪着。

喝酒开始不能喝干,用的酒盅虽然是一两能到八盅的“牛眼盅”,但也要一点一点的咂,不是怕喝晕,而是为了给主家省酒,即使富足的人家,过年也才打一斤散酒待客。

一盅酒从开始看到最后,中间不知端起多少次,最后才能喝干。所以,这个年代过年很少看见“酒晕子”(喝醉的人),不像后世的人不醉就不算喝酒。

吃菜一般不动肉菜,主人让得再执也不能动,谁知道上面一层肉下面还是不是肉。许多人家买不起肉,就只在上面盖一层肉,看着尖尖的一碗肉,其实就上面的几块是肉,下面是用菜垫起来的。如果主家真心想让客人吃肉,一般都是主动给客人夹到碗里。

做客吃馍一般都是掰开吃,吃时还得慢慢的吃,吃快了人家说你狼吞虎咽,几辈子没吃过饭。最多吃两个馍,吃多了就会被说成“傻尅(kei)”,缺心眼子二百五。

过年人们聚在一起,最喜欢拉的呱就是“傻尅”,好像那个村里都有那么一两个,人们互相比对着到底那个“傻尅”吃得多,出得丑大。

最出名的好像是公社中学里的一个炊事员,他父亲是公立教师,就生了他一个缺心眼子的儿子,好(喜好)吃好喝就是不好学习。

连着上了三个一年级,也没学会写自己的名字,人送外号“老一册”。年龄大了不好找对象,他父亲提前退休让他接了班,不能教学就当了伙夫。

那年头,有工作吃国粮的工作人员是香饽饽,他接了班立马找了个俊媳妇,时间长了怕女方打听出来,赶紧的娶回了家。

大年初二新客头一趟走亲戚,他媳妇怕他吃多了在娘家丢人,就让他爹娘给找了个明白人帮客。

一路上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别像在家吃饭那样,跟抢饭吃似的,吃菜跟着帮客的人学,吃馍时要掰开,吃完就得放筷子,按规矩新客得先放筷子。

到了老丈人家,他一直装的挺好。谁知道找的厨师手慢,上饭时都到下午两点了,他饿急眼了拿起一个馍就吃,忘了得掰开。

帮客的看见,用脚踢了他一下,他以为是让他快点吃完放筷子,紧着往嘴里塞。帮客的急了,又踢了他一脚,他吃得更快了。

踢得越急,他吃得越快,吃饱了好放筷子啊。别人一个馍没吃完,他一口气吃了八个馍。回家的路上,还抱怨帮客的:“让你催的我吃得囫囵半片的,满肚子疙疙瘩瘩的不得劲。”

孩子的世界永远充满了阳光和快乐,过年是每个孩子的期盼和梦想。在孩子的心目中,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花,有肉吃,走亲戚还能吃上顿白面馍和平时见不着的好菜。

过年跟着大人走亲戚是孩子们心中的福利,看到大人走亲戚,哭着闹着跟在后面,有的跟出庄好远还被大人给撵回来。

只有回娘家才带着所有的孩子,其他的亲戚一般不带孩子。因为孩子都没有自制力,看见好菜白面馒头留不住口,让主家作难还没法说出口。

经常传出谁家走亲戚带着孩子,孩子把亲戚家的一碗肉吃了个干净。或者跟着走亲戚的孩子,说他家的亲戚上的一碗肉是骗人的,就上面一层,下面都是白菜。

同类推荐
  • 傲娇慕少的忠犬之路

    傲娇慕少的忠犬之路

    他,S市鼎鼎大名的花花公子慕少,出入情场,却片叶不沾身,虽每次身侧总是流连各种美女,但从未将薄唇上的初吻送出去。她,S大的校花,法律系高材生,对待男人宛如秋风扫落叶,毫不留情。他第一次见她"三个月,我保证你会爱上我。"她冷笑,"慕少,话别说的太满,不然期限过后,啪啪打脸。"于是,鼎鼎慕少开始了漫漫的追妻之路。
  • 我们守候你

    我们守候你

    害羞不自信的方怡,曲折的寻母路,遇到不同的人,内心从幼稚走向成熟。最终获得幸福!
  • 日久成婚

    日久成婚

    陆锦溪做梦都没有想到,订婚三年的未婚夫顾亦航,跟自己的堂姐陆晓云在一起了。这时间也是三年,而她居然都没发现!更可恶的是,他们还盘算着要霸占她的钱,打算娶了她,然后陷害她,让她净身出户!她一怒之下就嫁给了未婚夫有权有势的小舅舅薄煜韬。成为渣男和姐姐的舅妈,以长辈的身份膈应,报复他们,还阻止姐姐进门。天天得意的在渣男贱女面前晃悠,得瑟。有事没事就喜欢啪啪啪的打他们的脸……复仇后,小舅舅借着酒劲,又把她给呵呵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国民老公的重生暖妻

    国民老公的重生暖妻

    苏漫回到了十四岁那年的期中考试这时,父亲没有因为她的不乖出车祸而离世。这时,后妈没有因为她的任性气的离家出走。这时,奶奶没有因为她的不自重无钱医治撒手人寰。这时,弟弟没有因为她的懦弱交友不慎赔上性命。这时,自己也不是一百四十斤的四眼剩斗士。她决定痛改前非,再世为人。好好用功读书,好好学习做人,好好珍惜爸爸,好好对待后妈,好好孝敬爷爷奶奶,好好疼爱弟弟。还有,找到仇人,狠狠地报复他!她要努力改变前世种种不如意,改变命运。可是当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这一切都变得不同。原来的好友视自己如仇人。原来的劈腿恋人当自己是宝贝。原来死对头变成自己最好的朋友。为何连身世也成为一个谜团?!本文:豪门励志成长,爽文。女主是颜值爆表的学霸,没有金手指,爱情来的比较慢,但暧昧一直会有。PS:涉及校园,娱乐圈,商业。
  • 傲娇萌妻:腹黑总裁,要抱抱

    傲娇萌妻:腹黑总裁,要抱抱

    她,外貌+智商皆优的富家千金女。他,跨国集团一把手,冷酷邪魅强势霸道。当霸道总裁遇上高智商富家女,你的专制配不上我的傲娇,且看他们如何强者与强者碰撞,上演一出追逐与被追逐的好戏。
热门推荐
  •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本书以全球史的视野,探讨了中国女权思潮和实践的缘起,尤其把晚清中国的“女权”论和改革实践放在西方文明论在近代中国传播、转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探究欧美文明论中的性别标准以及成因,考察欧洲文明论的性别标准在晚清如何传入中国,以及对中国社会、中国妇女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晚清女性论者的“女权”论述,探讨女性是如何回应由男性开辟的“女权”论述的。
  • 趣谈逻辑

    趣谈逻辑

    本书希望通过趣谈逻辑,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智慧天地,初步了解逻辑知识,培养逻辑思维。逻辑理论比较抽象,但编者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莎士比亚诗歌全编: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诗歌全编: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集》是莎士比亚最重要的诗集,从18世纪末以来,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引起了人们巨大的兴趣和种种争论。按照广泛流行的解释,这些十四行诗从第1首到第126首,是写给或讲到一位美貌的贵族男青年的;从第127首到第152首,是写给或讲到一位黑肤女郎的;最后两首及中间个别几首,与故事无关。这部诗集乍一看来,会给人一种单调的感觉,莎士比亚翻来覆去地重复着相同的主题——时间、友谊或爱情、艺术(诗)。但是,仔细吟味后,你就会发觉,它们绝不是千篇一律的东西。
  • 小青驴驮金子

    小青驴驮金子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宠妻成婚之一世成宠

    宠妻成婚之一世成宠

    【1v1,宠文,男主身心干净!】他是军政商业两不误、全城女子倾慕的黄金单身汉。但凡所有华丽的词汇形容他都没差,却不见他身边出现任何女人。他高高在上,性情难以捉摸,却惟独对一个女人,方寸大乱。*夏玥,和深爱了五年的男人沈述枫终于成为一家人,可却是自己的——姐夫!割腕、开煤气、过马路、浴缸放满水…她花了两个月,用尽了所有的力气去忘却这个人,却抵不过他温柔的说——“我还爱着你,玥儿,我愿意为你放弃一切,只要你跟我走。”而在她慌张无助的时候,他却出现在她身边,将她搂到怀里。“沈先生,想跟我老婆说什么,跟我商谈也一样!”*夏玥刚收拾东西要去采访娱乐圈当红影星——于慕枫。“等会,换件衣服再去。”陆琛祤翻着报纸,叫住刚要离开的夏玥。“我已经换了三次了,陆先生。”“不准露脖子,不准露手臂,还有,不准露脸。”“陆琛祤,这是夏天!你要闷死我啊?”“戴上墨镜和口罩再出门。”又是故作镇定的翻动着报纸。“我这是去采访又不是去抢劫,我出去了。”砰,一出门,陆琛祤随即拨打电话。“听着,三分钟内把于慕枫给我绑了扔到军营。”名字里面有个枫的都不是好东西,他怎么可能给机会他跟自己的娇妻面对面。什么?你说吃醋了?怎么可能!*外表冷酷里面闷骚的陆先生对上战斗力不差的伪萝莉。“女人,老子的第一次给了你,敢跑试试看!”*如无意外,每日更新欢迎入坑。
  • 李嘉诚做大的12字箴言

    李嘉诚做大的12字箴言

    本书运用12个字——韧、勤、诚、稳、势、远、借、变、合、义,从四个大方面探索出李嘉诚做大做强的秘诀:首先是因为他具有一番雄心壮志,不甘屈于人下;其次,是因为他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创业;第三,是因为他能够抓住机会,敢于冒天下先的风险,抓住机遇,顺势发展;第四,是因为他在遭遇挫折时不气馁,表现出百折不挠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这些都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内在品质。
  • 专业奶爸

    专业奶爸

    【网游全息/辅助文】成为毒奶吗?抱歉,这我不是梦想,我只想成为一个佛系的医疗乒。虽然装备100%无视防御的手术刀,拥有着成为刺客的潜质,但我只想拿刀保命;虽然肉到可以当坦克的地步,但我只想安安静静的在后排救死扶伤。一刀-999?不存在的。我有变态神技在手,将伤害转为恢复值。一刀+999才是正常操作。队友们称我为行走的盾牌,移动的泉水,鸡阿母的儿子。有我在,召唤春哥复活50人不再是梦想,一把医疗枪奶起整个团队将不再是传说。创造医疗乒的传奇,成为最强辅助。摆脱咸鱼身份,做个混子发家致富,走向人生巅峰。读者群:454357344。
  • 大腕的青春

    大腕的青春

    本书通过大量历史文献、珍贵照片和作者平实的叙述,描绘了1986年到1993年期间一个被称为“西安摇滚普及办公室”的学生组织,从形成到发展,再到消亡的过程。这是迄今为止国内首部青年的青春成长编年史。书中展现了作者与崔健、许巍、张楚、唐朝、黑豹等现今仍活跃在中国流行乐坛的音乐人,与张一白、孟京辉、刁亦男、蔡尚君、张有待、张扬等活跃在中国文艺界的著名导演和从业者的点点滴滴。这是作者真正用心保存的记录。
  • 代驾人生

    代驾人生

    王小八为了很多人而活也为了自己而活每个人都为了很多人而活也都为了自己而活
  • 向李渔学快乐生活

    向李渔学快乐生活

    此书侧重诠释李渔《闲情偶寄》的“颐养部”,用当代人的观念对其进行重新解读,以古今中外的事例来谈健身养生及风月韵事,重在说实话说趣话,契合当今重生活重时尚重休闲之风气,可谓大俗大雅好玩可读。书的最后附了一篇写李渔跟两位红颜知己的文字《当李渔爱上乔姬和王姬》,算是从另一角度阐述了行乐和止忧的关系,李渔本人就在实践他的理论,或者说他在体验着他的生命历程,只是这种体验,并不全是美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