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68000000015

第15章 造纸术 是蔡伦发明的吗

在纸出现以前,人类曾经使用过许多材料来写字记事。最初是把文字刻在龟甲上或兽骨上,叫做甲骨文。商周时代,人们又把文字铸在青铜器上,或者刻在石头上,叫做钟鼎文、石鼓文。到了春秋末期,人们开始使用新的书写记事材料,叫做“简牍”,“简”就是竹片,“牍”就是木片。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十分便捷,可是连篇累牍,十分笨重。当时,也有用绢帛作书写材料的,但绢帛价格昂贵,一般人用不起。

伴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不断地在寻找新的书写材料,最终发明了理想的书写材料,那就是纸。造纸术的发明,不但改变了“简重而帛贵”的现状,而且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那么造纸术是谁发明的呢?长期以来一般都归功于东汉时的宦官蔡伦,《后汉书·蔡伦传》明确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创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由于《后汉书》作者对这一事件的记录非常明确,而且《后汉书》在当时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所以在没有其他历史文献为证的情况下,后人认定,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一些学者把蔡伦向汉和帝刘肇献纸的公元105年,作为纸的诞生年份。

但自从1933年,已故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淖尔地区发现了一片西汉中叶古纸后,部分学者开始对造纸术的发明问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这是一片麻纸,长约四十厘米,宽约一百厘米,纸面可清晰见到麻,在同一遗址中还发现有汉元帝元年(公元前48年)的木简,因此,黄文弼认为该纸当为西汉时期的文物,比“蔡伦造纸”早了一个半世纪。其后是1957年,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再次出土了比新疆罗布泊的纸还要早约一个世纪的西汉初期的古纸,而且有数十张之多,灞桥纸主要由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所制成。在此之后,1973年在甘肃居延汉代金关遗址出土了西汉时的麻纸“居延纸”,1978年在陕西扶风中颜村汉代窖藏中,也出土了西汉时的麻纸“扶风纸”。1979年在敦煌汉代烽燧遗址中掘出的“马圈湾纸”,1986年,在甘肃天水市附近的放马滩古墓葬中,出土了西汉初年文、景二帝时期(公元前179~前141年)的绘有地图的麻纸“放马滩纸”。1990年,在敦煌甜水井西汉邮驿遗址中发掘出了多张麻纸,其中三张纸上还书写有文字。2002年,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了二百多片纸文书残片和麻纸,定名为蔡伦前纸——悬泉置纸。从同时出土的纪年简牍和烽燧砖块看,遗址的上限为汉武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下限至魏晋,历时400年左右。主要用麻织物和很细的丝织物制作,用于书写文件、信件及包裹物品。

这部分学者指出,除此以外,早在蔡伦以前,在史籍里也有一些关于纸的记载。如《三辅旧事》上曾说:卫太子刘据鼻子很大,汉武帝不喜欢他。江充给他出了个主意,教他再去见武帝时“当持纸蔽其鼻”。太子听从了江充的话,用纸将鼻子掩盖住,进宫去见武帝。汉武帝大怒。这件事发生于公元前91年。又如《汉书·赵皇后传》记载:汉武帝宠妃赵飞燕的妹妹赵昭仪要害死后宫女官曹伟能,就派人送去毒药和一封“赫蹄书”,逼曹伟能自杀。据东汉人应劭解释,“赫蹄”就是“薄小纸也”(后人称为丝棉纸)。再如《后汉书·贾逵传》说,公元76年汉章帝令贾逵选二十人教以《左氏传》,并“给简、纸经传各一通”。以上有关纸的文献记载,都早于公元105年,即蔡伦向汉和帝献纸那一年。

综合考古发现和史书记载,持否定造纸术是蔡伦发明的学者认为,“发明造纸术的是西汉劳动人民。东汉劳动人民在继承西汉造纸技术后,又有所改进、发展和提高。至和帝时,尚方令蔡伦组织少府尚方作坊充足的人力、物力,监制出一批精工于前世的良纸,于元兴元年奏上,经推广后,‘自是天下莫不从用焉’。”这是争论中的一种意见。现在学术界倾向于这一种观点,就连中学教科书也将“蔡伦发明纸”改为“蔡伦改进纸”。

然而,另一种意见则坚持认为,蔡伦是我国造纸术的发明者。这部分学者指出,根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有关纸的解释,在蔡伦之前古代文献中所提到的纸,都是丝质纤维所造的,实际上不是纸,只是漂丝的副产品。根据造纸的一般原理,要造成一张中国式的植物纤维纸,一般都要经过剪切、沤煮、打浆、悬浮、抄造、定型干燥等基本操作。本世纪考古学家发现的几种“纸”,实际上都不符合这一特征。

例如“灞桥纸”,经过实体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纸样进行观察,不少纤维束横过整个纸状物表面,而且大多数纤维在自然端部并未断开,从纸状物的边缘又折回到其表面上来。这说明所谓灞桥纸基本上未经过造纸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剪切。显微镜还观察到“灞桥纸”纤维壁光滑完整,无帚化分丝起毛现象,这说明所谓灞桥纸未经过造纸的另一个关键环节——打浆。“灞桥纸”没有经过剪切、打浆等造纸的基本操作过程,不能算真正的纸。或许只是沤过的纺织品下脚料,如乱麻。线头等纤维的堆积物,由于长年垫衬在古墓的铜镜之下,受镜身重量的压力而形成的片状。并且“灞桥纸”的发现过程也值得怀疑,当时出土物已经离开了现场,是四天之后在工人宿舍存放的出土物中捡到的,而且捡来之后散乱地放置在取土处一旁的空地上,长时间无人管,并非是外界宣扬的从“西汉墓”取出。有的研究者还从出土的灞桥纸上辨认出上面留有与正楷体相仿的字迹,酷似新疆出土的东晋写本《三国志·孙权传》上的字体,据此认为灞桥纸可能是晋代的产品。

对于蔡伦前纸——悬泉置纸被定为西汉纸,同样证据不足。悬泉置纸出土遗址一年中大多数时候风沙强劲,风沙搅动地表随时可扰乱废弃堆积物(古纸主要是从垃圾堆积坑中掘得的)。历史上,悬泉驿站曾多次翻修重建,旁边有魏晋烽燧遗址,烽燧亦多次坍塌重建和修缮,驿站本身曾被掩过,被大火烧过。在这诸多的因素下,考古中的土层和器物的关系就显得有些复杂,许多时候需要考古人员用经验去识别和判断,如果机械地仅仅依据土层和器物共生的关系,难免会捉襟见肘。譬如在第一层(表土层),就出土了不应该同时出现的西汉纪年竹简和宋明时的器物。并且根据书法学家鉴定,悬泉“西汉纸”上的字迹明显地显示了魏晋时代的书法特征,这与“西汉纸”出现了时间上的错位。

另外几种西汉纸,经现代技术检测,居延纸与扶风纸属同一种类型,它们虽具备了纸的初步形态,但它们只经过部分最简单的制作环节,非常粗糙,只能算作纸的雏形。“马圈湾纸”被鉴定为“双面涂布纸”,而加填和涂布工艺是很晚的时候才出现的工艺。有专家曾鉴定此纸为唐纸。至于“放马滩纸”,也有不少疑点,假设此纸地图是从西汉墓中取出,但该墓内已被积水长年浸润,而且死者衣服尸骨皆荡然无存,一张经过两千余年风化的薄脆的纸怎么能完好存世呢?

这部分学者也举出史书记载与否定蔡伦造纸的学者针锋相对。(1)《后汉书》有关蔡伦造纸的记载主要取自刘珍的《东观汉记》。刘珍和蔡伦是同时代的人,应为可信。(2)王隐在《晋书》中记载:“蔡伦以故布捣剉作纸。”(3)晋人张华在《博物志》中说:“蔡伦煮树皮以造纸。”(4)东汉人桑软在《水经》中称蔡伦“捣故渔网为纸。”(5)《后汉书集解》引用了《晋书》版本之一称“蔡伦捣故布、渔网抄作纸。”

总之,对于“造纸术发明人是否蔡伦”的争论,四十多年来,学术界也一直未能达成统一意见。坚持“蔡伦造纸”的学者认为,中国的重大历史问题不应轻易否定;而否定者则认为:在考古实践与文献记载发生矛盾时,应该以考古事实修正文献记载。其实,不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还是造纸术的改良者,造纸都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这一历史定论是无可非议的。

同类推荐
  • 梁山之梦

    梁山之梦

    每当好汉歌响起的那一刻,李俊辰心中都会传来一阵莫名的痛,当他降临宋末的那一刻起,他发誓要彻底改写那些英雄的命运
  • 银狐

    银狐

    人的第一要求就是活着,第二要求还是活着,第三要求依旧是活着……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活着就成了一种奢望。在地狱中我们仰望天堂,把手伸出去,虽然不能触碰到天堂,却能让我们距离天堂更近一些。在地狱里歌唱,在地狱里感恩,在地狱里相爱,在地狱里相杀,我们流着眼泪相互簇拥而后将匕首刺进对方的胸腹,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哪一丝丝若有若无的感恩。大宋的世界是我的羁绊,也是我的天空,只有振翅飞翔的鸟儿才晓得天空的含义。皇帝说——借我皇家广厦一角,与你母子安身。铁心源说——滴水之恩我当涌泉相报,不过你不能要求,我给你什么样的报答,你接受就是了。我可能比你们所有人都聪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就是先知,我就是哲人,我就是神!
  • 武侯称霸记

    武侯称霸记

    诸葛武侯苦修奇门神功,正当关键时刻,却被司马懿破坏,虽未被打下地狱,却荒唐转世成黑老大!令他更惊讶的是好多历史上的高手都还活于世上……美女随行,豪杰尽归,武侯逍遥至极,经过一番苦修和恶战,终于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 大明第一富豪

    大明第一富豪

    纪小岩,职业扑街写手,魂穿大明,成为一个孑然一身的乞丐,如何在等级森严的大明生存下去,并过上体面的日子……
  • 易中天:“帝国与共和”三部曲

    易中天:“帝国与共和”三部曲

    《帝国的惆怅》易中天反思秦汉之后的帝国制度:“从秦灭六国到辛亥革命,中华文明70%的历史都是惆怅,而惆怅,是因为在乎。”《帝国的终结》易中天剖析帝国的自杀之路:“历史其实是有大限的。大限一至,机会全无”《费城风云》易中天:“世界上首部成文的宪法--美国《联邦宪法》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热门推荐
  • 鬼神文化

    鬼神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鬼神文化》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本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情深不负,前妻变新欢

    情深不负,前妻变新欢

    ——要不要等我?——你觉得呢?——可以试试。——然后镜花水月一场空?——不会。
  • 仙武帝尊

    仙武帝尊

    九千年前,仙武帝尊率领百万神将打入太古洪荒,却无一人归来,只有一缕真火遗留世间。九千年后,门派废徒叶辰,被赶出宗门,无以为家,机缘巧合之下偶得真火,再踏仙武之路。这是一个神魔仙佛并立的世界,这是一个诸天万域混乱的年代,叶辰的逆天征途,由此开始。
  • 殇国遗乱(完)

    殇国遗乱(完)

    “我曾以为,你会是我生命中的一抹绚丽,不想到头来,竟让自己的心彻底失去了色彩。”女子自嘲的声音,充斥着悲戚和苍凉,她凄然一笑,嘴角缓缓溢出的鲜血,滴落至雪白的衣衫上,妖娆而艳丽,却深深刺痛了男子的双眼。那一天,大雪纷然而落,覆盖了苍茫的大地,也掩埋了过往的一切,让爱与恨,都从此消弭。————————————————————————曾经,她是倾国倾城的美丽女子,她的美惊为天人,她的美出尘脱俗……曾经,她亦是武艺高强、聪慧睿智的奇女子,顷刻间便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只可惜,优秀如她,最终也没能逃过情爱的束缚,在有心人阴谋算计下,输掉了一切……心已死,爱已殇,自此,她的世界失去了光明。春去秋来,四季轮回,在本以为时过境迁后,奈何命运仍是不愿放过她,刻意的逃避,也是无济于事。————————————————————————上辈之间的久远恩怨,造成了他们生命中的一场错乱……国仇家恨,阴谋野心,成全了人性丑陋的贪嗔痴癫,也葬送了爱与被爱的资格……在经历过相遇和相爱,误会与分离之后,爱情,是否还能够得到善终?而当真相最终被揭开,他们,又该何去何从?(本文正文已完结,关于前传,可能会在以后重新连载一本新书,所以大家看正文就好,前传部分的章节先不要订阅,多谢支持,(*__*)……)
  • 医妃倾天

    医妃倾天

    她,鬼医圣手,医毒无双,一次意外后,却重生在羸弱不堪的废材嫡女身上。什么?容貌被毁,人人可欺?别闹!她誓要将害她前身之人整得惨不忍睹,虐渣虐白莲,快意恩仇!沦为妖女又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有何不可!他,慵懒邪魅的敌国皇子,神秘高贵,潜伏图谋多年,野心勃勃,偏偏因她的出现一见倾心!她虐他、坑他、戏弄他。他只能放肆傲娇宠溺她,大敌当前,心心念念的还是她!
  • 不死少女

    不死少女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更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没有准备好胆量的你,请别打开本书哦。
  • 那些年被妖王追的日子

    那些年被妖王追的日子

    凡医医人,鬼医医鬼,妖生病了咋办,找巫医,可医天下众生。妖王帝尊:嫁给本王吧,本王封你为第一妖后。安若晴:滚!道门天才:我愿意一生一世陪你降妖伏魔,你愿意吗?安若晴:滚!绝世美男:今生今世只想默默守护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安若晴:滚!绝色巫医妖王追,霸道红颜美男随。人生只求一知己,红烛成灰蝶纷飞。
  • 仗剑江湖

    仗剑江湖

    徐江南后来说,乘风亦乘酒,只做天下不醉人。斗胆请客官们温酒,听小人一场醒木,说一段江湖如画。
  • 漫沐佳妃

    漫沐佳妃

    一个千金公主不愿受宫中束缚,一直梦想的闯荡江湖,终于有机会她冲破重重束缚到了宫外,从此走上了侠女的道路。再回到皇宫中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与原来的人又上演着一段情恋。
  • 快乐的密码

    快乐的密码

    人们都在追寻着幸福与快乐,为了获得幸福的生活,整天忙忙碌碌,努力去挣更多的钱、去买更大的房子,去买更好的车......然而当真正拥有了这些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仍然不快乐。我们为什么会不快乐?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