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68000000008

第8章 韩非 为何被杀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后期重要的思想家,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他对左右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但是韩非到秦国之后,并没有如秦王所言那样,反而被投进牢狱,不久就被处死。有关他的死因,从西汉起就有不同的说法,至今学术界仍无定论。

一种意见认为,韩非死于李斯的嫉贤妒能。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韩非出身于韩国贵族世家,曾与后来在秦国飞黄腾达的李斯同为荀况的学生。他不善言谈,但很会写文章,连李斯也自认不如他。韩非曾上书韩王实行变法。但他的建议未被采纳,只得退而著书立说,以阐明其思想。他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读后大为钦佩,于是秦王下令攻韩国,韩王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得到韩非后很高兴,这使李斯非常嫉妒,害怕自己的地位被韩非所取代,于是伙同大臣姚贾,在秦王面前说韩非坏话,伺机将他置于死地。韩非因而被关进监狱,不久在狱中服毒自杀,而送给他毒药的就是李斯。《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对此也有记载:“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此外《史记·秦始皇本纪》也记载“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根据司马迁的意思,韩非是死于李斯的嫉妒陷害。

有的学者认为上述意见不能成立,《史记》中的记载,不仅歪曲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也使李斯等人蒙上了不白之冤。他们的理由是,当秦王读到韩非的文章后,认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时,向他推荐韩非的正是他的同门李斯,如果李斯有妒贤嫉能之心,又何必多此一举?另外,韩信被囚禁进而被杀,不是在秦王重用他时,而是在还未信用的情况下发生的,根据当时的情形,韩非并未对李斯构成任何威胁,根本谈不上什么嫉妒的。李斯在秦二世继位之后,甚至被投放监狱的时候,还多次引用“韩非之言”,劝二世实行韩非之术,这足以证明李斯对韩非是一直敬重的,故暗害之说无从谈起。

还一种意见认为:韩非之死固然与李斯、姚贾有关,但关键因素在于秦王的多疑。秦王为人“少恩而虎狼心”,他对韩非学说的倾倒,并不能消除他对韩非的不信任。韩非使秦是韩国弱秦计划的一个重要步骤,他的到来是为存韩之目的,因而处处站在韩国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秦王对他的到来疑虑很多,于是下了毒手。如果秦王没有杀韩的打算,李斯是不敢轻举妄动的。首先,韩王曾找韩非详细商量过对付并削弱秦国的问题,正当秦国派兵攻打韩国的时候,韩王把韩非派来秦国,难免不引起秦王的怀疑。其次,《史记》虽然记载了韩非死后秦王很后悔,但是他既没有为韩非平反,也没有追究李斯、姚贾二人的诬陷罪,可以推测出当初杀韩非是出于秦王的本意。

也有人不同意这一观点,他们认为秦王政对韩非的著作一直赏识之至。为了得到韩非其人,可谓绞尽脑汁,甚至不惜调动千军万马发动战争,这才使韩国被迫交出韩非,秦王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人才,他还不至于“叶公好龙”,当韩非真的来到他的身边时候,忽然心生猜忌,不仅不重用他,还将他置于死地。

第三种意见认为,韩非的死因与当时秦韩两国政治斗争有关,并非李斯的嫉妒陷害。韩非咎由自取,百般阻挠秦国的统一大业,具体表现为:第一,游说秦王进攻赵国。战国后期,秦国势力强盛,扩张势头很猛,韩国首当其冲,对此“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韩国的“弱秦”计划,开始是派水工郑国到秦游说。抓住秦王好大喜功这一点,用兴修水利的计策来消耗秦之国力,但此事不久即败露,并且修建的“郑国渠”不仅没有“弱秦”,反而使秦更趋富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韩非亲自出使秦国。到达秦国后,立即抛出上秦王书,旨在破坏李斯的计划,企图把秦军引向赵国,从而达到“存韩”的目的。第二,破坏秦之君臣关系。这一点西汉刘向在《战国策·秦策》中有所提及:楚、燕、赵等国想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秦王招大臣商议,姚贾自愿出使四国,姚贾的出使制止了四国的联合行动,回秦后得到重赏。然而韩非对此颇为不满,就到秦王面前说姚贾的坏话。开始时攻击姚贾用秦国财宝贿赂四国君王,“以王之权,国之宜,外自交于诸侯”;接着对姚贾进行人身攻击,说他是“梁之大盗,赵之逐臣”,认为重赏这种人是不利于“厉群臣”的。秦王召姚贾质问,姚贾对答如流。坚持以财宝贿赂四君是为秦国利益考虑,如果是“自交”,又何必回秦国;对自己的出身他也毫不隐讳,并列举姜太公、管仲、百里奚等人为例,说明一个人的出身低贱和名声不好并不碍于效忠“明主”。他劝秦王不要听信谗言,于是秦王信任姚贾而杀了韩非,从这里看,韩非似乎咎由自取,妒忌别人而终害自己。

持相反意见的论者指出这一观点的缺陷。第一,《战国策》这部书相当庞杂,虽然经过刘向校录,但是仍然错误百出。而司马迁对于史料的鉴别相当认真和慎重,他在《史记》中采用了《战国策》的材料十几处,但是唯独没用《秦策》“四国合一”的内容,可见这一段的真实性值得怀疑。第二,韩非“为人口吃,不能说道”,在韩国时,他只是“数以书谏韩王”,为何到了秦国后能一反常态,在秦王政面前唇枪舌战起来?所以这种韩非之死咎由自取的观点不可靠。

还有几种观点比较有新意,但都属于一家之言,没有史学根据。一种观点认为韩非之死是与李斯争权夺利失败所致。这种观点认为人们总把韩非视为爱国者,为“存韩”而死,实际上并不然。韩非和李斯都是战国时代的纵横游说之士,换一种说法就是政客。韩非到秦国去是与李斯争权夺利,要说嫉妒之心两人都有,两人钩心斗角的结局则是李胜韩败罢了。另一种观点认为韩非之死是文人的性格所致。这种观点上升到了很高的理论高度,认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大的毛病在于不忘政治,在文章中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有政治上的微言大义。搞政治时与写文章混为一谈,只会引经据典做长篇大论或者上万言书,对现实中的人性、利害关系与权力结构一无所知。韩非在自己的文章中宣称按照某一标准或某种法令某人该杀某人该流放,其实只是书生意气,并没有针对具体的人。但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韩非这样说难免不会被某些人理解成为采取某些行动的先兆。而秦王作为一名政治家,他对韩非学说的倾倒,并不能消除对韩非的不信任。他需要的是能实现他统治野心的工具,不能充当这种工具的人,不论学问多好,也没有存在的价值。所以韩非之死,为中国封建历史上文人从政的悲哀。第三种观点认为,韩非的死是由于没有遵守说客的道义。杨子《法言》中这么认为,韩非的死是因为“说不由道”。这里的“道”,有天道、礼义、仁德等含义。韩非游说秦王,他的指导思想是与“道”相背离的。作为说客,韩非知道说服他人服从自己的意愿是件很难办的事情,所以,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便不择手段:为秦国谋划,不惜出卖、灭亡自己的祖国。最终,他背叛了作为说客的准则,导致了自己的人生悲剧,并为史家所不齿,司马光评论韩非之死时说:“我听说君子由亲近自己的亲人而亲近别人的亲人,由热爱自己的国家而热爱别人的国家,因此才功勋卓著,名声美好,从而享有百福;如今韩非为秦国献策,首先要以灭亡他的祖国来证明他的主张,犯下此类罪过,本来死有余辜,哪里还值得怜悯啊!”

总之,对于韩非之死,历来争议颇大。或许,真实的历史总是被隐藏在各种各样被裁减过的文字里,也许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真相。韩非之死,也就成为千古悬案。

同类推荐
  • 神罪大明

    神罪大明

    木偶临世,宿命难逆!大明的落幕,满清的崛起,各种匪夷所思的历史进程到底蕴含了何等惊天秘闻?木偶活,大明兴;木偶死,大明亡!诡秘的谶语到底是阴谋还是天命?局中局,计中计,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最终带来的难道只有黑暗王朝的开端吗?一个意外的来客,他无视历史的洪流,他拒绝腐朽的奴役,即使神之降罪,他也只会用手中之刀斩出一个朗朗乾坤!
  • 重生之南朝争霸

    重生之南朝争霸

    南朝刘宋末年,昏君当道,骨肉相残,乱世初现。乱世英雄萧瑾言,柔情似水,壮志雄心,英雄一怒,天下大动!宝贝儿们,还等什么,一起来南朝争霸呀!!!新书《大汉光武帝》
  • 这个皇子要上天

    这个皇子要上天

    这是一个不存在历史中的朝代。这也是一个精神资源贫瘠的朝代。这个朝代,没有李白,没有杜甫。这个朝代,也没有孙膑,没有孔明。但是却有一个穿越过来莫名当了一位皇子的温如言。无心皇位,因不满天子赐婚而逃婚,却不料,各种暧昧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新手写书,写作手法,人物描写,情节把控都不到位,毒性很深,非百毒不侵者不要入内。若偶然误入此处,还请各位看官口下留情,骂我就好,不要涉及家人....
  • 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德国是当今颇具影响力的世界大国,也是欧洲的核心国家之一。在历史上,德国不仅数次称雄欧洲,争霸世界,给欧洲和世界造成重大灾难,而且也产生过众多享誉世界的哲学泰斗、文学巨匠、艺术奇才和科学巨擘,给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几度兴衰、崛起的历史也因此特别令人感兴趣,值得借鉴。
  • 黑铁皇冠

    黑铁皇冠

    王都当中,铁王座之上的国王拿着自己的权杖宣示自己的威严。城堡之中,威严的领主们用手中的长剑以及效忠与自己的骑士和军队维持统治。被誉为异教徒征服者,圣父之剑,战争金狮的皇帝突然暴毙,强大的封臣觊觎王位,四周的邻国虎视眈眈,教会想要在俗世建立人间天国,而东方的众多游牧民族也想要在帝国这个庞然大物上撕咬一口,平静了二十年的大陆上再次变得风起云涌。铁与血,火与剑,战马与铠甲,美人与英雄,美酒和鲜血,纷乱的战争年代人才辈出,乱世出英豪的时代群雄并起,这是野心家的天堂,平民的地狱!已176万字作品《马蹄下的断枪》绝不太监断更,人品有保证!群号:652355450
热门推荐
  • 如果来生有缘

    如果来生有缘

    有些人,有些事,不是要刻意去忘记,而是努力去想起,时间会抹平一切,让记忆也变得苍白,或许在某年某天,我害怕再也记不起你的哭、你的笑,你给过的温暖,你的好……。
  • 重生八零年代致富

    重生八零年代致富

    江小夏一朝重生八零年代,被人抛弃,包子爹妈,极品亲戚,不怕不怕,摆摊,投机倒把,赚钱奋斗,走到人生巅峰。“你的人生规划里似乎漏点儿什么!”某人皱眉:“还有我!”
  • 虚构:中篇小说

    虚构:中篇小说

    本书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虚构”栏目中发表过的中篇小说,总结了近几年中篇小说的创作成就与风貌。作者包括罗伟章、弋舟、曾晓文、黄国荣、杨邪、方晓等当下文坛实力作家,全面反映了近几年中国中篇小说创作的整体水平发展脉络。
  • 幻想先生

    幻想先生

    有时,会感到手头的现金有点紧张,也就是说,这个月又到注意收支平衡的时候了。我的太太于是感叹赚钱怎么这么不容易,又问我怎么有些人会赚到那么多钱,而且很容易。这时候,我常常露出诡谲的笑容,尽量抑制住调侃的声调,以无比遗憾的表情道:“可惜呀,当时你要随便嫁给台江地面上一位批发商,钱这种东西你不就流水似地花,至少不会捉襟见肘。有什么办法呢?你嫁给一位教书郎,认命吧。上帝呀,宽恕我们吧,其实我们不是太穷,就是有点贪婪,有点想不劳而获,希望自己成为赚钱容易的人。这都是被坏人教出来。什么时候我们都变成财迷了不是?”
  • 欢喜田园

    欢喜田园

    穿到古代,本想过个农妇、山泉、有点田的小日子,却不想嫁错贵人上朝堂,她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手提家业,肩挑天下。
  • 透过细节一眼看穿男人(全集)

    透过细节一眼看穿男人(全集)

    本书内容翔实,结构严谨,既不是封建迷信,也不是妖邪之术,而是具有科学依据的观人、识人宝典。本书以人的相貌、言行、衣着、习惯、血型与星座、职场等为主线,由表及里解读人的性格特点、气质修养与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使你在把握现实基础上,对未来有一种“先知先觉”,从而对你的成功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真实记录了冯玉祥将军一九三零年以前的政治生活。全书从他降生写起,直到弱冠从军、滦州起义、兴兵讨袁、力挫张勋、驱逐清废帝、参与北伐等,采用作者自述形式,绘声绘影、真切而感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叙述形式上,均有历史特色。
  • 蒙莫斯的夏天

    蒙莫斯的夏天

    1685年,查尔斯国王二世毫无征兆地离世,他的弟弟詹姆斯二世继承王位,他是自血腥玛丽时代以来英格兰的第一位天主教国王。英格兰新教徒受到了威胁,查尔斯国王的私生子——英俊的蒙莫斯公爵发动武装暴动企图推翻他叔叔的政权。这场暴乱彻底倾覆了年轻的安·卡特的世界。她十八岁,已经和一个以制鞋为生的新教徒汤姆·古德柴尔德订婚了;但她秘密爱恋着的是罗伯特·波尔,是詹姆斯国王军队里的一名军官,曾许诺过要带她到伦敦做他的情妇。
  • 噬云境

    噬云境

    一个负仙级修真大陆的小城罗城,一个从小就不知道自己父母是谁的平庸少年,从小是由打铁的元铁匠将他带大,一次外出只因见到不平事见义勇为最终却落得个家破人亡,并遭到城主大公子的疯狂追杀,他逃命中无意间进入了幽蛮森林,这虽是罗城在内所有乡镇方圆几百里的人们禁忌的魔地,但是城主的大公子依然不依不饶,无奈被追杀的少年在魔兽纵横的森林中继续疲于奔命,不慎掉入一个溶洞川流不息的河道中,被一股激流卷走,追杀者才就此作罢,少年在激流中晕厥,他感觉到自己快要死了!但醒来时少年却到了一片世外桃源,从此踏上了一条坎坷的修真的大道,道有所成时开始冷酷的复仇……
  • 重修台湾县志

    重修台湾县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