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68500000005

第5章 春分:气日夜均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这首《七绝·苏醒》,是南唐诗人徐铉描写春分的诗。春分时节,细细的春雨飘洒下来,落地的声音是那么轻微;杨柳扶岸,新风吹拂,出门在外的人们纷纷归来。下一个节气就是清明,游人都要回来扫墓和祭祀了。这个时令在北国有点儿偏晚,气候的回暖也较缓慢,可你不知道,此时的南方早已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田园山野一派新绿……诗中不仅描写了春分雨的特点、“带客归”的春光,还写出了南北时令的差异。

惊蛰过后的这些天,室外气温上升明显,二月春风的剪刀已经裁出柳丝上的细叶。两场小雨无声地下过,雾霾的空气清新了许多。杏花雨轻,桃花风小,海棠凝露,水滴声悄,诸花递放,渐有落红,花喜鹊、灰喜鹊各自类聚,室外的树木间平添嬉闹。菜市场的时令青菜多了起来。大自然的节律和装扮让人想起,春分节气到了。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每年3月20日或21日(农历二月十五前后),太阳位于黄经0°时,为春分点。这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此后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在天文学上也称为“升分”。

春分,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中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这一气节排序,一直沿用至今。因为春分点的太阳正处黄经0°,古时又称春分为“日中”和“日夜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春日之半,故谓之分。”意思是说,春季九十天,到春分正好过半,所以谓之为分。

“春”字后面加个“分”,计时序,喻阴阳,谓天文,明昼夜。我国古代哲学著作《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也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另有典籍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之分,一是指一天时间之内昼夜平分,各为十二小时;二是指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这正是:

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妆日焕新。

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我国古代先民,将春分分为三候,即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再五日“始电”。

玄鸟,这里指燕子。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在农家的厅堂梁间或房檐下搭结泥窝,繁殖后代。此后,雨天会响起阵阵雷声,但已少见润物无声的柔和细雨。闪电伴雷雨,或开始成为常态。

春天来了,燕子回归,视气温的冷暖,可能早一点或晚一点;对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它们来说,春分日是个大概的时间坐标。

这里所说的“雷乃发声”与上个节气的“惊蛰响雷”看似重复,其实是不一样的。惊蛰响雷,指新春雷电的初始;春分“雷乃发声”,主要指雷电的增强,雷雨相伴将成为常态。我曾经生活在农村,每天置身于野外,就发现,惊蛰的雨云,高而平淡,分布均匀,电光不烈,雷声平和,声感隐约,持续时间短,且极少炸雷。而春分之后,雨云的云层就低一些,浓一些,甚至会呈现一些团絮状,产生雷电时,闪电的频度和亮度增加,雷声多有强度。

而在长江以北广大区域,春分前后的春雨,并非强对流空气所致,一般都比较柔和,为“雨脚落声微”的细雨,很少有雷电相伴。在东北、西北甚至华北地区,这时还处于冬季气候,时有飞雪,所以更谈不上“雷乃发声”。我们运用节气与物候现象的“候应”观察和判断天气,指导生活,主要应以居住地的物候为参照,因为每一个地方的物候与节气时令的对应都是固定不变的。

春分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气候上也有明显的特征。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和东北、西北、华北北部地区外,其他地区都已进入明媚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草长莺飞,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对此,宋代欧阳修在其《阮郎归》一词中也有过精彩的描述: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此词描写少妇因游春有感而忆,说芳春过半,踏青游赏,戏罢秋千,时已近暮;园中青梅结子,小虽如豆,已过花时,柳叶舒展,如眉剪黛;而日长气暖,蝴蝶不知从何而至,翩翩于花间草际,花觉其露重欲滴,草见其烟伏不浮,好一幅闹春图画,于是春景芳情,浑然莫辩。只觉慵困,解衣小憩,已是归来之后。既归画堂,忽有双燕,亦似春游方罢,相继归来,令人目不暇接,好不畅快。

如此“南园春半”之景,肯定地处黄淮及秦岭之南。但无论是黄淮中原,还是大江南北,都已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时节。虽乍暖还寒,时有低温,偶有“倒春寒”和“桃花雪”天气,但毕竟春已过半,大地多呈春景芳情。

记得小时候在大别山家乡,吃了整整一冬干稻草的耕牛,这时要赶到野外放牧了。外面的野草虽然还很低浅,但水牛黄牛们都很乐意悠然啃食。闻着野草的芳香,听着满山的鸟儿歌唱,看着悠悠白云在头顶漂移,望着春光下的重重山峦,再低看牛嘴一下一上衔啃青草的节拍,听其啃草的咕吱声,作为没有任何远大理想的牧童,心旷神怡之余就想让牛多吃青草,赶快补膘,以便投入繁重的春耕。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农谚还说:“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农谚提醒的是,春分时节必须根据小麦的长势,适时进行田间管理。在此春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区要抓紧春灌,浇好返青水,施好壮苗肥,注意防御霜雪冻害;中部与南方地区仍需继续搞好排涝防渍工作,抓紧中耕除草。

春分时节,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经开始,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须注意把握时机浸种催芽,而后抢晴播种。春茶已经抽芽,应及时追施有机肥,防治病虫害,力争茶叶丰产优质。同时,从事种植的民众春分前后要及早做好预案,防止春寒灾害。

俗话说:“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时节,天气变暖,正是草木返浆生长的时期,也是植树造林的好时机,清代诗人宋琬曾写过一首《春日田家》,诗曰:

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短短四句诗,写出了春日农家的原生态——田野正有一群群黄雀觅食,村中一位老翁经过时向他人提起过去的旧闻;半夜起来喂牛时顺便叫醒老伴,商量明天春分种树的事情。特别是最后一句,给我们留下了两条信息:其一是春分种树为古时已有的传统行为,其二则反映了古代人民春天植树的自觉意识。

明清时期,官方和民间曾大兴植树,绿化荒山庭院。如今,我们仍要继续大兴植树造林,用我们的双手去绿化山河,美化我们的环境。那种彩旗招展、人比树多、栽植十棵死九棵的形式主义做法当不可取,一定要讲究植树的科学和效果。

在华南地区,曾有“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的农谚,而在湖北家乡及相邻的河南地区,气温比南方要低,“春分有雨家家忙”是真,“先种瓜豆后插秧”尚早,这会儿主要还是加强麦田麦地管理,全面进行备耕备播。

当然,现在的很多农村(例如我的家乡农村),青壮年都已外出务工,或迁居城镇,只有少数古稀老人留守,大部分土地已无人耕种,很难再看到耕田插秧和放牛的人了。不仅如此,现在人们对农历节气的尊重和利用程度,也大不如先民。

远在周代,为祈求风调雨顺,物富民丰,帝王就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礼制,天子春分祭日被视为大典。在农耕社会,这一礼制对于鼓励农耕、促进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因而代代相传,延续不辍。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的北京朝阳门外的日坛,便是明、清两代皇帝春分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都亲临日坛祭祀,其余的年份由重要朝臣代祭。

春分祭日虽然比不上祭天和祭地典礼,但仪式也颇为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时,用奠玉帛,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yì,古时乐舞行列),行三跪九拜大礼。清代皇帝祭日礼仪有迎神、奠玉帛、初献、亚鲜、终献、送神等九项议程,也很隆重。如今的日坛已经告别了祭日敬神的时代,成了公众休闲娱乐的公园。古代的祭祀活动,是对农耕生产的鼓励,具有积极意义。其实,作为农耕文化的传统,现在仍不妨更新形式,加以借鉴弘扬。

除最高统治者组织和参与的春分祭祀活动,在我国的农耕文化中,民间的春分习俗更为丰富,例如春祭、拜神、送春牛、竖蛋、吃春菜、粘雀子嘴等。

在华南地区,每到春分,一些民众就开始扫墓祭祖,亦称春祭。春祭前,家族要先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乐手吹奏,由礼生诵读祭文,行叩拜大礼。扫墓开始时,首先祭扫开基祖和远祖坟墓,然后分房祭扫各房先辈坟墓,最后才祭扫各家私墓,充分体现出开基者为大的信念,当然也符合中国佛教人士关于大孝超度先祖的思想。

农耕社会,耕牛地位突出,立春有鞭春牛、送春牛活动,春分“送春牛”的习俗也很悠久。旧时,每逢春分,一些官府就组织民间挨家挨户送春牛图。其图是在红纸或黄纸上,印上颇有实用价值的当年农历节气,印上农夫耕田图景,名曰“春牛图”。送图者都是民间善言善唱者,主要说些劝农春耕、不违农时的话,很有点宣传动员春耕生产的意味,劝农作用不小,并且每到一家都即景生情,句句有韵动听,能说得主人乐而给钱。如此做法又称“说春”,说春人被称为“春官”。

此外,春分时节,民间巧手们还用布料、面粉、木头、细泥等材料制作大小不一、或卧或站的“春牛”,涂上色彩,点画五官,身饰花旋,当作礼物互送。这些“春牛”,有的可以摆放展示,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可以作为儿童玩具,有的还可以当作艺术品收藏,与立春时“打春牛”用的春牛有着重要区别。

你看,我们的传统农耕文化多么丰富有趣!

“春分到,蛋儿俏。”现在,每年的中国农历春分时节,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游戏。这一被称为“中国习俗”的玩意儿,何时成为“世界游戏”,尚无考证。不过,其玩法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多,但成功者也不少。

为什么春分这天鸡蛋容易竖起来?虽然说法各一,但其中的科学道理不少。首先,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的日子,呈66.5°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其次,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间,不冷不热,花红草绿,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易于竖蛋操作。我曾从电视节目中看到,中国元素的“春天竖蛋”在欧洲十分流行,有的学校还进行竖蛋比赛。作为“中国兴趣”的科学性小游戏,我国的家长和孩子们也不妨玩一玩,学校、幼儿园也可以组织孩子们比赛,传承文化传统,锻炼动手能力。

春分,还是放风筝的好时候,旧时春分放风筝一直很盛行。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彩蛾风筝等,大者丈余,小的二三尺。每到春分,就有手艺人扎制风筝贩卖,而多数放风筝者还是根据个人喜好,自己动手扎糊风筝。风筝上面写着祝福的话语,大人和孩子们相邀放风筝,蓝天之下,欢声笑语,大家相互竞赛,看谁放得更高。清代诗人高鼎有一首名诗《村居》,写道: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鸢,老鹰,纸鸢就是风筝。诗中所写放风筝的情形,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

粘雀子嘴,也是春分的一种习俗。春分这天,一些农民按习俗放假,家家吃汤圆,而且还要把煮好的汤圆用细竹叉扦着置于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以免雀鸟来破坏庄稼,表达一种护春护粮的愿望。其实,春分之时小麦等作物还不成熟,没有必要粘雀子嘴,真把雀子嘴粘住了也不合适。此时正处青黄不接之时,如果是为了给鸟儿投以食物,倒是值得提倡。这种“粘雀子嘴”的习俗,主要是一种祈祷形式。现在,这一习俗已不多见。我曾在河南农村看到,轰鸟护粮主要是在秋季高粱与谷物成熟之时,护粮者不时来到田地间,或敲锣打鼓,或燃放鞭炮,或挥竿大声吆喝。

“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和寒暑,并且开始昼长夜短,生理时针缓缓调移,我们在保健养生方面,自然应该注意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平衡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这种平衡法则,无论在精神、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摄上,还是在自我保健和药物的使用上,都是至关重要的。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是说人体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阴阳状况,使“内在运动”的脏腑、气血、精气等与“外在运动”的大脑、四肢及全身运动和谐一致,保持“供销”关系的平衡。对此,我们也要研究和改善身体的“供给侧”。我们国家为了改善经济增长方式,近年来要求改革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侧”,以提振经济和社会生活。作为复杂的人体养生,道理多有相似之处。

在此节气,饮食调养应当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以防饭菜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而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春分“吃春菜”的习俗,就是民间的一种顺阳应季养生之举。“吃春菜”主要是吃园中新鲜应季的蔬菜,春分前后也正是应季蔬菜最多的时候,例如韭菜、油菜、菠菜、香芹、青蒜、黑白菜等,这时都比较鲜嫩,富有营养,按传统种植在棚外田园的尤佳。另外,每到春分时节,农家人到野外采挖野菜回来食用,或做菜品,或烧“春汤”,谓之“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这几天,外面卖荠菜的多了起来,老伴儿还包了一次荠菜馅饺子。“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风雨当作折磨,一派愁苦,而最明媚的春色,正在溪头一片荠菜花中盛开。辛弃疾写出如此词句,大概也是喜欢吃荠菜吧!中医的说法是,荠菜味甘,性平凉,入肝、肺、脾经,具有和脾、清热、利水、消肿、平肝、止血、明目的功效。按现代医学来说,荠菜富含维生素粤,所含成分对缓降胆固醇和血压有好处。

这个季节,比较多风,而风与肝相关,所以饮食要以养肝为主。肝血不足的人,容易出现眼睛干涩、视力模糊、有气无力,女性也更容易在春天出现月经不调等问题。肝血不足的人需要养血,这个时节有利于养血的蔬菜和其他食品很多,应该多吃一些。

在这个气节,情绪上的养生也十分重要。尤其老年者,人生谷底,思绪万千,气血日衰,多有气短,养生须当谨记:和为贵,忍为高;自寻乐,莫烦恼;睡得香,起得早;不偏食,七分饱;常活动,勤动脑;无大疾,便是好。事不求全,知足为乐。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春日》一诗,“胜日”是天气晴朗的日子,“寻芳”为游春踏青之意,“泗水”是山东境内的河名,“等闲识得”是从容识别之意。从浓浓的春情画意来看,这很像一首游春有感的诗,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泗水滨”,此地当时早被金人侵占,南宋的朱熹未曾北上,亦不可能到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二水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只因意与境的巧妙结合,读者多从诗句上领略到春意之美。

尽管如此,“无边光景一时新”“万紫千红总是春”等字面意境,还是非常容易把我们带到春分时节的景色之中,令人产生诸多联想,给人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踏青游春的冲动也油然而生。“春三月,披发缓行,广步于庭”,这是适合等闲赏春的季节。在屋子里“猫”了一个冬天之后,我们需要到外面走走,亲近自然,或游乐,或踏春,赏那“无边光景”。

四时之要,人都懒不得。

同类推荐
  • 元稹:只缘感君一回顾

    元稹:只缘感君一回顾

    本书以此花开尽更无花、夜合带烟笼晓月、莺藏柳暗无人语、花笼微月竹笼烟、春莺无伴啭空长、紫垣驺骑入华居、贫贱夫妻百事哀、曾经沧海难为水等八卷、约22万字的篇幅,采用诗词解析+人物传记+美文+小说+游记的方式进行创作,作者用诗一样的文笔以及充满古典韵味的气氛,解析元稹这位古代著名诗(词)人脍炙人口的作品,结合运用小说故写作的事的形式演绎其传奇人生,以及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书中元稹与莺莺的爱情故事,就是妇孺皆知的《西厢记》里张生与崔莺莺的原型。
  •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古典文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
  • 小源荐书

    小源荐书

    《小源荐书》是QQ阅读旗下一档荐书节目,除了小编为大家推荐优质书籍之外,还有小源热线、脑洞大开猜猜猜等精彩互动环节。
  • 宁夏岩画

    宁夏岩画

    主要介绍宁夏;吃住游、著名景点、历史文化、区市概览。
  • 中国文化博览3

    中国文化博览3

    历史的车轮告诉我们,了解过去,有助于理解现在,展望未来。这套丛书成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读物,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爱国主义感悟,提高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觉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热门推荐
  • 农家弃女

    农家弃女

    她堂堂一铁血女特工竟然穿越了!还穿越成一未婚生子还被家人抛弃的女人!罢罢罢,反正她一直是一个人,无所谓,该怎么过怎么过,现在最重要的是赚钱养家养儿子。什么?婶婶想谋她的儿子卖钱?想都别想。
  • 武道至尊

    武道至尊

    废柴少年,无丝毫修武之材。一代战神在他身上重生,从此天地大变!群雄俯首,众神称臣!武道至尊,君临天下!
  • 花开千夏葵

    花开千夏葵

    主角生长在单亲家庭,还被爱赌博的父亲漠视,却依然努力成长,并为了得到父亲的认可而努力奋斗。她为了替父亲还债,成为一个富二代的替身,女扮男装去上学,遭遇了同样孤独却温柔的男主角。在解开男主角和富二代的心结时,却得知了身世的秘密。就在她陷入绝望时,被她帮助过的人纷纷给予温暖的援手,是一个非常甜蜜温馨的故事。
  • 王爷宠妻360回

    王爷宠妻360回

    他把她拽了回来,看着她的神情越发温柔,养了这么长时间,终于把她的小脾气小个性养回来了,他愿意就这么宠着她,喜欢看着她无法无天的淘气......
  • 九天皇座

    九天皇座

    一个弱小的小子,一枚奇异的种子,一条可爱的牧羊犬,一个拉风少女,勇闯天下的故事。
  • 橙萌厚爱

    橙萌厚爱

    某日,柳橙橙因为游戏被褚翊放鸽子,正在生气中。褚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带柳橙橙出去吃一顿,让她开心一下。褚翊:橙子,今天想吃什么?橙子切开是黑的:我随意,你喜欢吃什么?褚翊:西餐、日本料理、广东菜都可以……橙子切开是黑的:那你不喜欢吃什么?褚翊:唔……火锅吧!橙子切开是黑的:(微笑表情)那我们就去吃火锅吧。褚翊:好……好的!从此之后褚翊就走上了被火锅折腾的虐心之旅。她不开心需要找乐子——吃火锅!她开心了需要庆祝——吃火锅!她心情平稳需要找刺激——吃火锅!结论:火锅大神我错了,请受我一拜!
  • 魔君,你夫人又开挂了!

    魔君,你夫人又开挂了!

    【爽文】萧水清盗墓摸金十余载,自诩没有她撬不开的棺材盖儿,直到一朝扒了舞阳侯他老人家的墓……嗯,真香。魂穿异世大陆,专业吊打白莲花,撩妹撩汉样样精,一代废柴单凭三寸不烂之舌混得风生水起。某日,三寸不烂之舌配上了逆天灵根,从此文能唾沫淹人,武能神挡杀神。敢问大佬是谁?答:九嶷萧水清也。闻言,传闻中某穷凶极恶之人发来问号,“九嶷分明是我的地盘,什么时候成你的了?”
  • Seeing Things

    Seeing Things

    This collection of Seamus Heaney's work, especially in the vivid and surprising twelve-line poems entitled "e;Squarings"e;, shows he is ready to re-imagine experience and "e;to credit marvels"e;. The title poem, "e;Seeing Things"e;, is typical of the whole book. It begins with memories of an actual event, then moves towards the visionary while never relinquishing its feel for the textures and sensations of the world. Translations of Virgil and Homer provide a prelude and a coda where motifs implicit in the earlier lyrics are given direct expression in extended narratives. Journeys to underworlds and otherworlds correspond to the journeys made by poetic language itself. From the author of "e;The Haw Lantern"e;, "e;Wintering Out"e;, "e;Station Island"e; and "e;North"e;.
  • 焦金流石:旱灾与高温的防范自救

    焦金流石:旱灾与高温的防范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