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69400000006

第6章 刘墉人生曲:此生何必从头来(6)

第17节 别把自己锁在门内

有一天我到朋友家去,很惊讶地发现,他正喂怀里的娃娃吃乳酪。

“我只是给她尝尝味道,让她从小就习惯。”朋友笑道,“免得长大了,怕乳酪味道,还可能因此打不进洋人的社会。”

可不是吗?在美国处处看见中国人拒吃加了“乳酪”的东西,说又酸又臭,令人作呕。偏偏西餐里常加乳酪,连鸡尾酒会,都拿各种乳酪做点心。我们不碰任何有“乳酪”味道的东西,就造成许多食物都不能吃了。

乳酪与臭豆腐

相对地,“洋人”常是不吃海参、皮蛋和臭豆腐的。甚至在中国待上几十年的外国人,碰到这三样东西,都敬而远之。

于是,中国人常拿“洋人”开玩笑——

“您到中国多久了?”

“十三年了。”

“您真算是个中国通了。不过,您爱吃臭豆腐吗?”

“我不敢吃。”

“对不起!您对中国文化是一通也不通了!”

这虽然是个笑话,却有值得我们深思的道理。

为什么中国人非但不怕臭豆腐,而且觉得好吃无比,西方人又视乳酪为珍馐美味,甚至不可一日无此君呢?

当我们拒绝一种食物的时候,是不是也拒绝了一种文化?甚至因此失去了许多情趣?

同样的道理,当有一个人对你说:

“我不能吃烤的,因为会上火;我也不能吃炸的,因为会泻肚子;我更不敢吃生的,因为会恶心。”

于是,你不能请他吃蒙古烤肉、美国炸鸡,更不能请他上日本料理店吃“生鱼片”。

那是幸,还是不幸呢?

走向新一代

我有一位邻居,专门向大工厂推销经营理念,他对我说了一段很耐人寻味的话:

“当我去拜访时,有些工厂老板,无论多忙,都会安排时间,不但细细听,而且提出问题。相反地,有些老板只是一挥手:‘我没空!’”他语重心长地说,“对于后者,我只有同情。因为他不但把我关在门外,也把他接触一个新观念的机会,关在了门外。”

他的话使我想起一老、一少。

“一老”是叶公超先生。我记得他在过世前不久,还参加了“国立历史博物馆”的艺术家座谈会。

满头银发的叶先生,扶着拐杖站起来,很客气地“请教”一位新潮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他很辛苦地站着,盯着对方,十分专注地听那个比他小半个世纪的年轻人分析。

我突然有种强烈的感动,觉得眼前这位外交耆宿,虽然已经七十五岁,却仍然站在时代的前端。

至于那“一少”,则是位文艺界的朋友。有一天,她很不屑地对着我批评一位二十几岁的新作家,说其作品太肤浅,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问题是,当我硬不信邪地看过之后,却发现那文坛新秀的作品好极了。

我开始了解:

当一个人追不上时代,他表现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否定新一代。他对新一代关上门,也把自己锁进了旧时代。

打开你的心门

只是令我惊讶的是,居然在新一代当中,也有人患了这种“关门”的毛病。

记得一群美术系的学生,曾对我说:“我们很讨厌阿璧那一套。”

他们说的阿璧,是老一辈的画坛宗师黄君璧先生。也记得一群某名校的学生得意地对我讲:“我们是不听国语歌曲、不看国片的。太没水准了!”

他们岂知道,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也是关起了自己的门。不论对下一代或上一代,只要关起门,就使自己的眼界更窄、出路更有限。

其实我的儿子,也做过同样的傻事。

几年前,当我放国语歌曲给他听的时候,他很不屑地摇摇手走了。但是,没过多久,他到了中国台湾,接触了中国台湾的年轻人,也了解了中国台湾音乐制作的情况。

他突然改了,说中国台湾同时接受欧美和日本的最新资讯,在音乐创作上有惊人的潜力和成就。

他为什么会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因为他对台湾打开了心门。

用他们的眼睛看

“试着用他们的生活去生活,用他们的眼睛去看他们的世界。”

在研究落后民族文化的时候,我接触到这句人类学的名言,也被它深深地影响。

我发现当我们嘲笑那些原始民族,为什么只会叉鱼,不会网鱼,为什么对死人有那许多奇怪的禁忌时,常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们。

每一个民族,都是人类,都经过千万年的岁月,绵延到今天。我们会想,他们也会想。我们有我们的价值观,他们有他们的价值观。

我们应该谅解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习俗,都有他们的道理。而当我们有了“文化谅解”,也就有了同情,以同一种情怀、同一个角度,去看这个世界。更可以说:

我们对世界的每一种文化,打开了心门。

新人类的语言

打开心门,真是太重要了。

无论多忙,我每天总要抽时间看报纸、看电视、看杂志,也常常借录影带回家欣赏。

看报纸的时候,我不但看大新闻,也看小小的分类广告。因为在那里,我可以见到许多“社会角落”的动态。

看电视的时候,我常转到服装表演的频道。虽然知道自己不会,也不敢穿那样新潮的衣服,但我要看看现在流行什么,我相信那流行一定有它的道理。我可以不跟,但不能不知。

看杂志的时候,我会注意“新人类”的语言,也常看看新人类餐厅的介绍。我会想,在那小巷里开了这么一个很新潮的咖啡店,会有怎样的“酷”人往那里聚集?又会在他们交会时,发出怎样的闪电?如同三十年前,武昌街的明星咖啡屋,灿烂出多少文艺的火花。

至于我看的电影,常是由美国图书馆借来的。许多是法国、德国或意大利的作品,必须跟着英文字幕欣赏。

许多片子,好冷、好平、好枯燥。

许多次,我才看一下,就想关机。

许多片子,我看完十分之九,都觉得烂。

但是,我相信,它一定有它的道理,于是坚持看了下去。

妙的是:看完那最后的十分之一,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了。我发现自己最想半途关机的,常是留给我最深印象的电影。

我真庆幸自己没有关机,否则,我就关上了自己的机会。我也真庆幸自己,总能欣赏年轻人的作品,表示我还年轻。

而每当我听朋友说“我不看某人的作品,我不吃某种东西,我绝不跟某人交谈”的时候,我都会对他们说:

“别将别人关在门外,也把自己锁在了门内!”

第18节 写有你自己的文章

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家因为失火,什么都烧光了。有位好心的邻居,拿了他家孩子的旧制服给我穿。

本来当时社会的经济情况就不好,又是旧衣服,所以有不少破绽。我至今都忘不了,母亲在灯下为我缀补的画面,以及第一次穿上那套旧制服的感觉。

新补的地方,厚厚的、硬硬的。虽然母亲缝得很小心,但是还是可以看到一圈圈的线痕。尤其是两个膝盖,左一块、右一块,让我觉得人人都盯着看,好自卑。

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

所以现在每次我见到年轻人,故意把牛仔裤的膝盖用刀片刮破,再一丝一丝地拔,硬是弄成两个破洞,心里都想,如果“当年”能像今天该多好。

三十六年间的变化有多大啊!以前的人唯恐穿得不好,被人瞧不起。现在却随便穿,说:“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

这句话其实大有学问。我发觉只有到了富裕的社会,人们才不会以“衣冠取人”。因为大家知道人人买得起好衣服,所以“穿得旧”“穿得破”,一定不是因为穷,而是“他喜欢”。

不令我感动,我就不欣赏

这道理也反映在许多事情上。

以前买画,先问画家是不是有名,似乎画不重要,名重要。

现在不同了,买入的画主要是为自己喜欢、看了舒服。有时候在联合画展里,大家价钱差不多,但是新秀的作品卖光了,老一辈的名家却乏人问津。

买书也一样,许多年轻人会问我:“为什么你喜欢某人的作品?我们就不觉得他怎么样。”

“他写得好啊!你看他用词、用典,就知道他古文基础有多深厚。”我说。

“深厚有什么用,它不让我感动,我就不欣赏。”年轻人摊摊手,“只要我不喜欢,伟大又如何?”

我听了,吓一跳,觉得新新人类真厉害。可是后来想想,他们说的,也不是全没道理。

我最近在报上看到一位著名学者的作品,通篇是“四字成语”、专有名词和典故,让我读来叹服不已,可是读完了,却不知他到底要说什么。接着又看到一篇小说,数千字读完,才发现不是翻译作品,而是道地本土的东西。只是,他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奇特的语法”?怪不得年轻人不喜欢。

时代毕竟不一样了。以前听学生的演讲比赛,都是手势比得大、口号叫得响的人得奖。现在却是由那些娓娓道来、说理清楚,能够“服人”“感人”的得奖。

这些现象,不都与前面所说的“不再以衣冠取人”的道理一样吗?

这不再是“掉书袋”的时代

想想过去数千年,能受教育的有几人?再想想五六十年前,能受完整教育的有几人?怪不得人们要由文章中“书袋掉得多不多”来衡量作者的学养,甚至品评文章的好坏。

只是到今天,人们都受了完整的教育,你会的我也会,你读过的我也读过。于是,“既是真理,何必问是谁说的”,你的名声再大、学问再好,如果不能让我心服,我就不认为你高明。

你为何写、为谁写

“不重形式,重内容,这必然是时代的趋势。”许多年轻朋友,问我怎么把文章写好,我总是这样回答。

这是个重效率的时代,你能用三百字讲清楚的事,何必用六百字去说?你能用人人可懂的文辞说明的事,何必用艰深的词语?你文章再长、辞藻再美,如果不能感人、服人,又有什么用处?这不就好比在台上顿脚捶胸,却不能感动听众的演讲,它既然与读者、听众“脱了节”,也就一无是处。

我觉得今天不论你是写课堂上的作文,或是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在一开始,都先得把“卖弄学问”的想法去除。

你应该先想,我要写什么?为什么写?对什么人写?

你可以像《诗经》用“兴”的方法,先说别的事,慢慢营造气氛,再把读者带入主题;也可以用“比”的方式,用大家熟悉的事物去比喻;更可以用“赋”的方法,开门见山地去说明。

但无论你怎么做,都不能忘了自己写那篇文章的“主旨”。

为文如登山

写文章就像爬山,你可以带一大堆登山工具去攀险峰,也可以徒手走上山头。不管你怎么做,最重要的是带领你的读者,走向你的目标。你既不能因为太拘于形式、辞藻、典故,而像是行囊太重的人,到头来半途而废,也不能连基本的登山训练都没有,就去涉险。

由日记开始

所以我要建议年轻朋友:

你应该由平实做起。先用自己最有把握的文字,尽量把心中的道理说清楚,再进一步求形式和风格的变化。

你应该每天写日记。时间多,写几百字;功课忙,写三五十字。既练习长篇的严谨,也锻炼小品的精简。

最重要的,因为那是写日记,你只求记下事情、写出心声。所以必定最真实,也最能接近你的心灵。

如果你记事能清楚、抒情能感人,不是已经成功了吗?

说出心里话

我也建议老师和家长,不要希望在孩子的作文上见到“课本中的古人”,而要盼望在纸上做心灵的沟通。

人生的岁月是一去不返的,许多情怀也是一去难追的。如果十六岁的孩子,不能在他们的文章里表现十六岁的心灵,却要套用六十岁老人的感觉,会是多大的损失!

“掉书袋”“喊口号”的时代过去了,每个人都该做他自己,走他自己的路,说他自己的话。

品评文章很容易——

在你对别人说之前,你应该先问问自己,信不信你说的道理。

在你写完文章之后,你应该自己先读一遍,看一下你想说的事情说清楚了吗?

在你想用文章感动别人之前,你应该自问:“有没有先感动自己?”

如果你写了又写,改了又改,认为自己实在写不好,那么我问你:“如果你用说的,能不能把心里话说清楚?”

如果你说可以,那么,把那心里话,一字不漏地写下来。我保证,那会是一篇毫不造作的好文章。

第19节 一句话让你成功

“秦小姐好!”小康堆上一脸笑,“王总来了吧?对不起,我提早到了。噢!对了!我叫工厂送样品过来。”小康东张西望地说,“是不是还没送到哇?”

秦小姐摇摇头。

“什么?还没送到?唉!他们老是拖。”小康立刻拨手机,才拨两下,看小廖进来了,立刻停止动作。

“小廖居然也来这里抢生意,”小康心想,“他跟我从同一个地方进货,麻烦了,他报价会不会比我低?”心里想,表面还是堆一脸笑,跟小廖握了个手。

小廖的手又湿又滑,他也去向秦小姐示好:“秦小姐好!”然后也一样小声问秦小姐,“请问我那样品送到没有?”

秦小姐也照样摇了摇头。

就在这时候,门开了,王总走了出来,居然没叫两个人进去,只是匆匆忙忙地说:

“你们推销离心果汁机,有没有附加切菜功能的那种?”

“有有有!”小廖和小康一起答。

“那就现在拿一台来看看,我急需。”王总说完,居然又进去了。

小康反应快,一个箭步,跳出门去,躲在一角打手机:“喂,我是小康啊!我要你们出的那台机器送来了吗?什么?出来了?你们不是总拖吗?怎么今天那么快?麻烦你们再出一趟车送一个A3型过来,拜托!拜托!”

小廖在会客室里也没有闲着,他向秦小姐借了电话:

“喂,我是小廖,我急着要补一个A3型切菜机,如果来得及,你们跟离心机一起送过来好不好?”

两个人打完电话,都继续在会客室里等。

突然电话响,秦小姐进去几秒钟,便见王总穿得整整齐齐地冲出办公室。

又过几分钟,进来七八个洋人,看王总的样子,必定都是大客户。王总的办公室门关上,接着又打开。王总探出头来,低声吼:“切菜机和离心机呢?”

“立刻到!立刻到!”小康和小廖赶紧报告。

果然,正说呢,东西就送到了。三个大箱子抬了进来。

“康先生一台离心机,廖先生一台离心机,加上后来追加的切菜机,”送货员说,“请签收。”

有话好说

你猜,这笔大生意,小康做成了还是小廖做成了?

当然是小廖。

可是你想通了吗?同一个送货员,同一辆车,由同一个公司出的货,两个人又在同一时间打电话,要求加送一件。

为什么小廖的赶上了,小康的没赶上呢?

如果你是商场老板,一定早知道答案了——

因为他们说话的方式。

当一个公司送货总是迟、总是慢,总挨你骂的时候,有一天,你居然盼望他还没出发,希望他加送一件东西的时候,千万别一开口就问:“东西送出来了吗?”

当你这样问的时候,明明东西还没出门,他怕你骂,也会说:“走了!走了!”

这时候,你要他加一件,他好意思改口就说“正巧,还没走”吗?

但是,当你换个说法:“我急着要加一件,如果东西还没出门就好极了。”对方则可能说:“真巧!车子正发动,我叫他等一下。”

于是,你赶上了。

当你又要迟到的时候

换个角度。如果以前约会,你总迟到,今天你又要迟十五分钟,为了怕对方着急,你打电话过去,说话的技巧也很重要。

假使你电话一接通,就说:“对不起,我今天要迟一点。”

你猜对方会怎么反应?由于他已经很痛恨你过去迟到,他八成会立刻冒火:“怎么搞的?又迟到。你不是说这次会准时吗?”

但是当你换个方式,说:“老张啊!我准三点一刻到,堵车,稍迟十五分钟。”

他一听,只迟十五分钟,则可能高高兴兴地说:“好!我等你。”

当你只考六十分

又比如,你是个学生。

今天考数学,考了六十分,你回家要怎么说?

如果你开门见山:“爸爸,我数学考六十分。”

搞不好,啪一声,一记耳光过来。

但假使你拐个弯说:

“今天数学考试好难哟,多半的人都不及格,连向来第一名的王大毛都只考六十五分。”

你老爸问:“那你考几分?”

“刚好及格,六十分。”

相信,那一巴掌绝不会过来,老爸当天如果情绪好,还能赞美你两句呢!

当场砸了宝贝

一个女学生上课时对老师说:“我昨天打破了我爸的古董茶壶。”

“你父亲有没有很生气?”老师问她。

“没有耶!我对他说:‘爸爸,我给您泡茶,泡了这么多年,都很小心,可是今天不晓得怎么搞的,把茶壶打破了。’”女学生说,“我爸爸先一怔,然后笑笑,故作没事地说:‘破了就破了,东西总会破的,改天再买一个新的吧!’”

她这话,全班都听到了。

无巧不巧,隔几天,另外一个女学生也为她爸爸泡了好几年的茶,也打破了古董茶壶。

她想起前面女学生说的话,照样去向她的爸爸报告,却被臭骂一顿。原因是,她把同样的话,换了个前后次序说出来——

“爸爸!我打破了茶壶。”她战战兢兢地报告。

“什么?把茶壶打破了,那是古董耶!”她老爸脸色大变。

“爸爸!可是我今天不晓得怎么搞的……”她解释。

“你心不在焉!粗心!”

“可是,我给您泡茶,泡了这么多年……”她又解释。

“你还强辩?”老爸吼了起来。

坏话要缓说

好!现在让我们回头看前面的四个故事——

“你们送货车出来了吗?”

“我今天要迟到。”

“我数学考六十分。”

“我把茶壶打破了。”

这些都是他们说话的重点。如果是播报新闻或开会,这些重点都必须先说。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为了减少“冲击”,却不得不后说。

也可以讲,令人敏感的结果,最好不要单刀直入,你可以先“设定底线”,使对方知道糟也糟不到哪里去,或者经过“对比”,使那原本听起来很突兀的结果,显得不那么刺耳。

当然,还有许多情况,需要你先隐藏谈话的目的,一点一点,制造气氛,引导对方进入你的主题。

同类推荐
  • 马云的资本

    马云的资本

    本书详细讲述了马云在商业场上的冲杀搏击所向披靡,更点破其背后的故事与内幕,娓娓道来生活中的马云,他在每个人生抉择处的所思所想。探寻其内心的真实想法,补充不为人知的关键细节,揭开马云的胆识、智慧背后的商业哲学与创业理念。
  • 思路决定成败

    思路决定成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既复杂又棘手的难题。这时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打破常规思路,勇敢地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来,这样才能在人生路途中把事情做对。
  • 要成就自己先培养习惯

    要成就自己先培养习惯

    其实,习惯的养成与从小所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有关。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过后天培养的,许多习惯是因为经常做一件事而自然形成的,还有一些习惯是人为的、刻意养成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坏习惯也生出了许多“新花样”。例如:酗酒和吸烟,在女性和孩子中间已不罕见;营养过剩造成的肥胖,已成为富裕社会的大问题。许多人已经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坏习惯,可就是无法戒除。其实,要想彻底戒除坏习惯,也并不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除了要有坚定的毅力,还要培养自身的好习惯,要用好习惯来克服坏习惯。
  • 我的创业哲学:马云献给年轻人的12堂人生经营课

    我的创业哲学:马云献给年轻人的12堂人生经营课

    这是一本成功励志书,也是一本创业教辅书。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马云的创业经历出发,向人们讲述了他是如何从一个 名不见经传的大学老师摇身一变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本书针对创业中的关键问题,如管理、经营、营销、融资、竞争、用人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析。读者可以从中体验最真实的领袖魅力、人生理想和处事技巧,而最重要的还是获取宝贵的创业经验。
  • 亲情与家庭(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亲情与家庭(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本书指出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正如孟子所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由此可见,家庭的和谐与否,在建设和谐社会大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而亲情是构建和谐家庭的必备条件,亲情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对父母、亲属、家庭的自然感情。亲情关系是人世间最原始最天真的感情。是最纯真无私的感情。亲情的体现为“爱”和“孝”。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呵护是为“爱”。晚辈对于长辈的尊敬爱戴是为“孝”。
热门推荐
  • 滏阳河史料集

    滏阳河史料集

    水是地球的动脉,水是生命的源泉。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奔腾不息的河流是人类及众多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链条,也是哺育人类历史文明的伟大摇篮。
  •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本书将告诉我们不断进取诚然是我们人生意义的所在,但顺应自然规律、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也未必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与其为名利外物所困扰,还不如以平常之心来对待生活、对待生命。书中的老子将给我们一种人生境界。他告诉我们那些只注重眼前利益和为物欲所左右的人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而追求内心的恬淡和宁静、追求思想的自由与致远、追求与自然界万物和谐一体的美妙体验,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梅里美中篇小说集(傅雷译文经典)

    梅里美中篇小说集(傅雷译文经典)

    《嘉尔曼》故事发生在西班牙,主人公嘉尔曼是个聪明美丽、独立不羁、又十分任性的吉普赛女郎。她是一个具有强烈个性的、要求自由的女性。她身上有邪恶的特点,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重要的是她的真诚、坦率、刚毅不屈。她蔑视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法律,用恶习的方式反抗社会,是社会的叛逆者。《高龙巴》叙述高斯岛民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讨血债”的风俗,以恋爱故事作为穿插。轻松活泼,谈笑风生的文章,适与故事的原始情调与血腥味成对比。
  • 剑修师妹超凶的

    剑修师妹超凶的

    听说过想要修仙飞升还得先拯救世界的么?得到了顶级机缘,就要承担顶级的责任和义务。卢小曼卷起衣袖,带着一帮剑修师尊师兄师姐们,干了!丹符器阵,财侣法地,通通都到姐的碗里来!按照某位杀神师兄的谆谆教导——杀人是最重的因果,对修行不利,尽量不要滥造杀孽,但若是一定要动手,就不要给对手二次反扑的机会。卢小曼深以为然,奉为行动最高指导纲领,严格执行这一金科玉律,惹到她的人,一律拍成大渣渣、小渣渣、碎渣渣。蹭师姐胸,抱师兄腰,那是日常。时间长了嘛,某个被抱腰抱得比较多的人不乐意了,每次都是抱了腰就走,抱了腰就走,抱多了很讨厌知不知道,再来要抱抱就要给亲亲喽,不给亲亲就不放手、不许走。给不给亲亲?嗯?不练熟了,将来双修大典,怎么气死那班单身狗?OOOOOOOOOOOOOOOOO虫子窝:26057799,欢迎来打滚,和虫子一块懒洋洋。
  • 末世重生之华丽归来

    末世重生之华丽归来

    一直被亲人打压的女主,死王后竟重生于八年前。强势归来,虐小三儿,打渣男。本想就这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重活一世,可是在末世来临后,原本理想的生活,被一个神秘的男子打破。他从来不告诉我他的身份。他说他并不讨厌我,而且还喜欢我。我问他为什么不告诉我他的身份呢?他是这样说的:“我喜欢你,我不想让你知道我的身份。因为我怕你知道我的身份后会离开我。怕你和别人一样把我当做怪物。”“傻子,喜欢你不分种族的啊。我怎么可能会离开你呢!”
  • 原来碗筷也顽皮

    原来碗筷也顽皮

    罗家七女—罗天婉“我诅咒你的肚子里的孩子,让她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一个的死在自己的面前让她尝尽背叛和无助,最后痛苦的结束一切”……多年后她是一个吸血鬼,让罗冉这个罗家真正的继承人没有父母的陪伴还害他失去了自己的亲生爸爸,可他依旧那样照顾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饮食习俗

    饮食习俗

    我国是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其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现在的说法,民俗文化的绝大部分属于无形文化、非物质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在全世界形成共识。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作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面临大量民风民俗、民间技艺的濒危、失传,抢救、保护已是时不我待。文化部及时制定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精神相一致的有关文件,社会各界也极力呼吁对传统民间节日、艺术的保护。
  • 君子长诀(全集)

    君子长诀(全集)

    传闻,执掌诸神姻缘的神君良玉画姻缘扇证亲,圆满情事见诸扇面。可是替别人画姻缘扇的她,自己的情缘却是惨淡。她看上了三十五天的长诀天尊,可五万年的神界痴缠不过换回一尺折扇,上书“无缘”。于是,带着无法劝阻的决绝,知道同长诀做不得神界眷侣的她,以存着她对长诀情意的半颗心做祭,执意换了一场同长诀天尊的凡界情缘。凡辰总有终了时,只待梦醒后。从凡尘归来的良玉,究竟是会潇洒放手,还是会执念难丢?
  • 遇见美好的时光

    遇见美好的时光

    作为一个冷酷的杀手,本应成为一个机器,但拥有她后,变化很大。
  • 殷小萱大闹三王爷

    殷小萱大闹三王爷

    party过后深睡,不料竟然穿越,不知何年何月何地,既来之则安之,但是宫廷之中满是算计,真的能安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