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 幽人生一默
我不知我是否感染了肠道病毒,上吐下泻,折腾了一个星期才好。正巧有位朋友打电话来,就跟她诉苦。
“多幸福啊!”她非但不同情,还笑着问,“你一定瘦了,对不对?”
“对!掉了一公斤。”我说。
“太羡慕你了!我上健身房、吃减肥餐,一个月才瘦零点五公斤,你这一下子轻轻松松就瘦了一公斤,多幸福啊!”
挂上电话,我原本不太高兴,但是想想不久前她骑脚踏车摔跤,撞断一排门牙,我不是也“幸灾乐祸”吗?说她早就嫌门牙不整齐,这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正好换上一副漂亮的假牙。那阵子她还四处龇着牙,得意地献宝呢。“不看开又怎样?已经断了,还接得回去吗?”
◎
我的剪发师傅功力更高——
她的儿子遭遇车祸,进医院接受断层扫描,发现了脑瘤,立刻动手术把它切除了。
“多走运啊!不撞车不会发现,而且手术费都免了,全由保险公司埋单。”她一边给我剪头发,一边得意地说。
据说她去医院探视,看见儿子沿着前额发际线有一圈刀疤,她还叫好:“哇!缝得这么整齐,好像画了个大大的M,可以做麦当劳的广告了。”又说,“可惜可惜,要是换成我遇上车祸该多好,正好借机会拉皮!”
◎
看《联合报》的“缤纷”版,一个名叫小凡子的护士写道:
有一天,急诊室推进一个遭遇车祸的老先生,开放性骨折,血流了一地。因为要输血,护士给他抽血化验。
老先生居然苦笑着道:“血已经没剩下多少了,地上一摊,就用地上的吧!”
这让我想起从古书上读到的一个笑话:
土匪屠村,全村人只留下一个矮子。
原来,当土匪要砍他的时候,矮子哭着说:“我已经够矮了,砍了头,不是更矮了吗?”
土匪居然笑作一团,不杀他了。
遭遇车祸的老先生和这个矮子在死亡的边缘还能如此幽默,这是何等的“修为”啊!
◎
我的一名高中老同学也是如此,他女儿出生时是兔唇,他痛苦了一阵,心想,再生一个吧!
但是儿子出生后又是兔唇。我的老同学一边伤心,一边为难,不知怎么告诉太太。犹豫再三,他还是把孩子抱到床边,说:“可惜,又是兔唇。”
他太太非但没哭,居然还笑了,说:“多好啊!这样女儿就不会说我们偏心,只把她生成兔唇了。”
我的老同学则说:“是啊!我们有了照顾女儿、为女儿整形的经验,这兔唇的儿子能在咱家多好哇!”
◎
年轻时不懂什么叫“幽默”,以为幽默就是说笑话,要生冷不忌、大腥大辣,逗得大家狂笑。直到年岁渐长,经历了许多灾祸,留下了许多伤疤,才渐渐了解,幽默是“知天命”,晓得自己这一辈子能拥有的和不可能拥有的;幽默也是“耳顺”,好话坏话,爱听不爱听的,都能逆来顺受。
少年时爱读辛弃疾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现在还爱那首词,只是更欣赏后面四句:“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据说这是辛弃疾在遭遇弹劾和丧子之痛后写下的。淡淡的,非但没有悲,好像还带几分喜。
我眼前浮现出一个词人的画面。有人问他经历了这么多打击,而今是不是总算体会了人生的愁苦。词人没回答,只是把头转向窗外,淡淡地说:“天凉了,这秋天多美啊!”
幽幽的,不明说;默默的,不多说。人生多少悲愁都从正面看,认了,接了,不强求,不怨怼,甚至当作身外事,尽付笑谈中。
早知无计留春住,笑拈残红葬落花。人生如此无奈,何不幽他一默!
第28节 不焦躁,不回头
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强势的生物都出奇地冷静。
今天我看美国网球公开赛的时候,你过来瞄了几眼,说:“奇怪,这个戴芬波特为什么没表情?她赢球没露出特别高兴的样子,失分好像也不在乎。”
当时我笑笑,对你说:“就因为她没得失心,所以能成为世界顶尖高手。”
不过,话说回来,她真没得失心吗?
只怕得失心一点儿也不少,否则她不会四处征战多年。只是当她比赛时,必须把心态放平,如果总为上一个球没打好而懊恼,恐怕下一个球也得失利。
我发现很多顶尖高手在场上都这样。
曾经在网坛叱咤风云的“山大王”桑普拉斯就这样,即使发出漂亮的“爱司球”,脸上也了无喜色。
还有老虎·伍兹,我记得他在2000年圆石滩职业/业余配对赛时,到最后一天早上还落后七杆,下午居然反以两杆赢得冠军。接受采访时他对记者说:“我完全没有感受到什么戏剧性,因为当时只专心比赛,我关心的只有怎么打好下一杆。”
◎
比赛到最后常常比的是“心理”,谁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发挥原有的水准,谁就能获胜。
对!只要发挥原有的水准。
因为比赛时容易失常,能保持原来的水平就已经不错了。你看世界溜冰大赛,选手练习的时候,是不是个个神勇,连名不见经传的都能连着三转跳。但是到了正式比赛,面对满场观众和电视转播,却又一个接一个摔跤。关颖珊不是有一阵子都猛摔,最后找了心理医生,才克服了障碍吗?
◎
除了在场上要冷静,比赛前的冷静也是重要的。
你记不记得今年年初我们在北京时,有人在席间谈到中国太空人杨利伟。说上太空的前一晚,有人偷偷到他房门外听,里面传出呼呼大睡的鼾声。第二天,太空船穿出大气层,那最危险的时候,杨利伟的心率居然也不过每分钟七十几下。
最近我在报上看到郝柏村的儿子郝龙斌回忆,当年他父亲辞掉台湾地区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职务的那天夜里,也是酣睡如常。
◎
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强势的生物都出奇地冷静。像是你养的螳螂,有一次我们让它在高高的喇叭箱上爬,不小心摔落到地板上,发出“咔”的一声,你以为它摔伤了,拿起来不是若无其事吗?
还有,前几天我在湖边“钓鱼台”上拍到一只老鹰,大家都称奇,说我怎能拍得那么清楚。其实我是近距离摄影。当我靠近时,那老鹰居然十分镇定地看着我,连我用闪光灯都不怕,甚至朝我走了好几步,找到最恰当的位置,才起飞。
我们可以说,因为它们“艺高胆大”,所以能“临危不乱”;也可以讲,在物竞天择的过程中,因为它们处变不惊,所以能战胜对手,成为昆虫和鸟类中的强者。
◎
前面我讲的都是情绪的镇定。除此之外,你要知道“身体”的安静也是重要的。
想想,如果一张弓总被拉满,即使不用时也用东西撑开,它能有力量吗?
当然没有!它平常必须放松,平平的,到张弓射箭的时候,才能表现最佳的弹性。
所以好的选手,无论他是运动员,或作文、演讲比赛的高手,在他比赛之前,甚至前一阵,都会特意让身体休息。只有在练习或真正比赛时,才使出全力。
◎
我最近看体育新闻报道,说休斯敦火箭队的教练范甘迪对姚明提出建议,要他学会分清楚轻重缓急,不管什么事,只要影响到他打球,都应该说“不”。
范甘迪为什么这么建议?
我猜八成是因为姚明处世圆融,处处怕得罪人,不好意思说“不”。
问题是,当他不知道说“No”的时候,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就减少了;当他有一天失败,只怕最先对他说“No”的却是那些当初要他说“Yes”的人。
◎
中国人常说“静如处子,动若脱兔”,我发现许多人冲力惊人都因为从不浪费体力,有些人甚至在动、静之间判若两人。
我以前有个学画的女学生就如此,她上课时羞羞怯怯,好像连有问题都不敢开口,但她居然是个有名的演艺天才。有一次,我看到她在台上又唱又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其实大明星都这样,早年我当电视记者的时候,有一回去韩国釜山的亚洲影展进行采访。在后台,只见那些演员一个个静静地坐着,一点儿都不出色,但是轮到出场,就摇身一变,神采飞扬。
我后来常想,那些明星之所以在台上能魅力四射,都因为私底下尽量收敛自己,积蓄发光发热的能量。他们的“动若脱兔”,来自“静如处子”;他们的“一鸣惊人”,来自“不鸣则已”。
◎
孩子!未来你会面对许多大的考试、大的比赛。希望你能记住我说的这番话。在竞争前保留体力、保持宁静;当别人叫阵时,不焦躁;在别人获得掌声时,不浮躁;当前一刻失利时,不回头!
希望你能静中取动、败中求胜,不忧不惧地坚持到最后一刻。
第29节 百年之后
“前几天,半夜三更,隔壁来了辆救护车。”才回到纽约家门,妻就对我说,“那老先生可能活不了多久了!”接着,不解地摇摇头,“问题是,今天早上又看见老太婆扶着他上车,还是由病歪歪的老先生开车,半天之后,看他们运回一车子的花,下午已经种进院子了。”
他们的院子很美,即使隔着浓密的树丛,也能看见鲜丽的花影,从那一侧闪现出来。花都是老太婆种的,她有过人的精力,终日提着工具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或是大声喊她的猫、狗和缩在阳台一角的丈夫。
我穿过树丛,跟她打招呼,也对老先生挥挥手。
“不久了!”她低声对我说,“他已经准备离开我了!”
“怎么会呢?听说他还能开车。”
“他坚持为我开车出去,却很可能会死在车上,我随时都在想,如果他一下子倒了,我该怎么把车子停下来。”她叹了口气,“唉!早该学开车,到他生病,已经晚了!”
“要不了多少时间学啊!”我说。
“可是不行,因为当他发现我学车,就会想,我在为他死之后做准备了,他还不知道自己病得有多重!”
◎
四月初,去“三军总医院”看一位老人家。
病床是空的,护士指指走廊尽头说:“到那边找找,她常喜欢让人推到窗前,往她家的方向看。”
逆光,一个白发瑟缩的老人,对着窗外。走近,几乎不认识了。不过几个月未见,肺癌细胞已经蔓延到头部。面孔浮肿,据说只剩一两个星期的寿命。
她拉着我的手,大热天,偎着毛毯,手却出奇地冰冷。
身后推轮椅的亲戚对我比手势,意思是别告诉她病情有多严重,接着拍拍老人:“过两天就回家整理先生留下的东西!”
老人的丈夫也才过世不久,留下惊人的财产和数不尽的艺术收藏,以及……以及许许多多的问号。
他,没留下什么遗嘱;她,也没留下。
或许他们都有太多的话要留,只是没想到,死,竟来得这么快!
◎
到山上扫墓,我干姐姐的祭日,转眼她已经离开两年了。未久不见,山坡上又添了许多新坟,问问价钱,竟比干姐死时涨了将近一倍。
“如果您要,我可以便宜不少,比这些新坟都便宜。”墓园负责人说。
“为什么?”
“他们死了才急着买,葬仪社介绍,要赚去一票。”他突然笑了起来,“自己站着来看,总比躺平了,由家人来看,应该便宜些,对不对?何况,急着盖的墓,下雨也得赶工,好不了,不如活着做个‘寿墓’,为老婆、孩子省点事!”
我熬夜画了设计图,临出国签约买了块地。
不做穴,只左右种花,中间用花岗石砌起一座骨灰塔,里面分三层,后壁有门。人死,火化后,打开门放进去就成了。
“一家三辈都够用!”打电话告诉朋友,“人死,已经让家人慌乱,搞不好,埋在了异乡。说英语说了几十年,死了之后还得说,我不干!”
“墓地在哪儿?”朋友问,“我也订一块!”
◎
人都怕死,但不见得都怕谈死。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年少时谈死,说得轻松,常作戏言。年老时谈死,就有强盗入村打劫,远远听见邻居门被撞破,眼看要杀入自己家中的恐惧。
所以,常见保险掮客找年轻夫妇谈,左一声“若不幸身故”,右一声“如果人死了”。也总听美国的中年朋友找律师立遗嘱,合法减少遗产税。却难得见到那垂死,却未立遗嘱的老人,有些积极的行动。
他自己避着想,别人也避不谈。
只是要来的终归要来,人若死后有知,怕就因为留下许多憾事,而不能“平安往生”、游魂下去呢!
趁着年轻、健康,天不怕、地不怕,让我们计划计划自己的百年之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