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83200000006

第6章 谷雨·花开时节动京城

在细雨绵绵、淫雨霏霏的清明节过后,迎来了春天最后一个节气,那就是谷雨。谷雨时节,正是“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时候,在中国南方地区,柳絮飘飞,杜鹃鸣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种种景象都告诉人们,时至暮春了。俗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标志着天气要转热了,这特别有利于谷物的生长,可以说是播种、移苗、种瓜、点豆最好的时候。谚语说:“谷雨下秧,大致无妨。”说明谷雨与农忙有关。谷雨,顾名思义,即雨生百谷之时。

先从“谷”说起,咱们现在有时候说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出自《论语》,还真是批评孔夫子的。那我们今天的人分得清五谷吗?五谷指的是黍、稷、稻、麦、菽。黍就是我们说的黄米。稷,就是谷子,北方作物。《说文解字》里说稷是“五谷之长”,五谷中最重要的,所以周人才把他们的始祖农神尊称为后稷。稻,大家都认识,产大米的水稻。麦,大家也认识,现在我们做馒头、做面包的小麦,还有燕麦、藜麦都属于这一类的。菽是什么?就是豆子,在战国以前,豆子都被称为菽。那豆原来是什么?“豆”字原本是一种器皿,一个酒器、礼器。这么说来,“谷”其实就是所有这些粮食作物的通称,原来的字形写作“穀”,今天和表示山谷的“谷”合并了。

《说文解字》解释说:“穀,百谷之总名。从禾殻(qiào)声。”意思是说这个“穀”是一个形声字,“禾”是它的形旁,表示所有的谷物都跟禾苗有关。“殻声”是怎么回事呢?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解释说它是“穀必有稃(fū)甲,此以形声包会意也”。也就是说这个声旁不仅表音,还能表意,因为谷类大多都有坚硬的外壳、外皮包裹着。你看稻子、麦子、谷物外头不都有层皮吗?现在为什么要脱粒呢?就是要把那个壳给脱下去。所以“殻”不仅表音,还有外壳的意思,谷物的外壳要被脱下去才是粮食。

百谷养人,后来“穀”就引申出养活的意思。《诗经·小雅·甫田》里:“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天上下雨吧,让庄稼丰收吧。给我些粮食吧,来养活我的这些百姓。种庄稼要祈雨,百谷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食,所以“穀”还有生存、活下来的意思。比如《诗经·王风·大车》“穀则异室,死则同穴”,活着的时候在不同的地方,死后要埋在一起,这就是“穀”引申为活着的意思。你看看这个“穀”,原来不仅写得复杂,它的意思也好复杂。说白了,人活一口气,要吃五谷杂粮,没了粮食,怎么活呀?后来呢,这么复杂的一个“穀”,逐渐就演变、合并为简单的“谷”了。

谷雨为什么百谷生长呢?《群芳谱》(《群芳谱》,明王象晋撰。全书30卷,40余万字,内按天、岁、谷、蔬、果、茶竹、桑麻葛棉、药、木、花、卉、鹤鱼等12个谱分类。对每一植物都详叙形态特征,是此书的特点。)里面说:“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得更清楚:“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大家看,这个“雨”为什么读作yù呢?因为它在这里用作动词,就是下雨的意思。“雨其谷于水”,这个时候天上哗啦啦开始降水了,养活了田里头的那些秧苗。这些刚插的秧苗,最开始生长的时候,当然需要天上下雨滋养。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个时候降雨都还是比较丰沛的。每年第一场大雨往往出现在谷雨前后。而在它之前呢,我们总说“春雨贵如油,下得满地流”。那雨都下得不透彻。春夏之交,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雨能下透了,对水稻、玉米、棉花都是非常有利的。

谷雨也分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一候萍始生”,萍,浮萍,就是水草,因为跟水相连、相平,所以你看“萍”字的写法,既有水,又有草,又取平音,这就是水草嘛。这个时候,雨量多,水位上涨,浮萍就开始生长。“二候鸣鸠拂其羽”,鸣鸠是什么?就是成天“布谷布谷”叫的那个布谷鸟。这个时候它开始梳理自己的羽毛,提醒大伙儿要播种了。“三候戴胜降于桑”,戴胜是一种头顶有黄白细纹的小鸟,戴胜会飞到黄河、长江流域一带,常常栖息在桑树上,所以谷雨前后桑树上见到戴胜出没了。所有的三候,都是从植物、动物来看大地生养万物的特征。人其实也是在植物、动物身上找到自己的节奏。

那么在谷雨节气有什么习俗呢?流传比较广的活动,就是喝雨前茶。当然谷雨也是吃香椿的时候,也是赏牡丹的时候。这个时候喝茶,既是文人雅士之间的仪式,也是老百姓清火明目的一种习俗。很多人家开始炒香椿芽了,这个时候的香椿真是香,有的人甚至舍不得用它炒鸡蛋,就把它掐下来,用开水焯一下,拌一拌,满桌都是清香。这个时候的香椿,用诗人的话说叫“雨前香椿嫩如丝”,丝丝缕缕入口即化,香味悠长。谷雨的时候呢,很多地方要开始赏牡丹了,“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赏牡丹》。)我们都知道这是咏牡丹的名句,不管和什么花相比,还是牡丹最好。芍药太妖艳,荷花太清淡,只有牡丹雍容华贵。牡丹花期一般在三月,谷雨的时候是它绽放的最佳时节。

牡丹还有个小名,就叫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谷雨赏牡丹是绵延千年的传统,也有在夜里掌灯赏牡丹花会的。清代的时候,就有这样的诗:“神祠别馆筑商人,谷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无国色,锦棚只护玉楼春。”(见清人顾禄《清嘉录》卷三。)现在一到这个时候,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四川彭州还会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游乐聚会。

所以呢,谷雨是个欢畅时节,饮茶赏花,所谓赏心乐事不过如此。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唐代李涉那首著名的《题鹤林寺僧舍》:“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这浮生半日闲才是真美好。

谷雨真是个好时节,春天快要过去了,夏天就要来了,出去赏一赏暮春的风光吧!或许还可以看见牡丹,在这样的暮春颜色里涤荡一下天地精神,像庄子说的那样:“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

    本书采取史论结合的研究范式,以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文化自觉为基础,从文化存在的多维理论视野出发,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文化研究上的创新,梳理了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依据历史脉络的层层揭示,提炼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点和价值诉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思想内涵和发展线索,并在比较学视野中凸显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特殊价值。
  •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到当代的发展演变线索和历程,立足于揭示当代 中国人的价值观概貌,对中国人在生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维度上的价值观内容进行发掘,重点突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和”、“礼” 、“义”、“惠”、“进”、“美”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得与失

    得与失

    《得与失:智慧人生的加减法》想要告诉广大读者的是,把握得与失的辩证关系,就能悟透人生成败的必然因果。书中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得与失对人生的不同影响。深刻而简明地介绍了如何正确面对得与失的考验,如何聪明地应对得与失的结果,让读者在新情明理中感悟人生的真谛,把握命运的机遇,从而创造完美的人生。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热门推荐
  • 鲙残篇

    鲙残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武学风云

    武学风云

    武林风云,变幻莫测;庙堂之上,人心几多。阴谋、阳谋,诡计、暗算,是就此沉寂还是找寻光明?
  • G弦之歌

    G弦之歌

    你听过巴哈的G弦之歌吗?听起来似乎是哀伤的,可是背后却是感动的。安以贝一个看似普通却背负着身世秘密。很小的时候眼睁睁看着自己母亲死在自己面前,却不知道父亲是谁。从小生活在育幼院,却没有丧失爱人的本能,院长爸爸对她像自己的女儿,可是,上帝最后还是让她独自面对外边的世界。悲伤地咏叹调。交织着,爱情,亲情。至少,在这里是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周赏集(郑欣淼散文)

    周赏集(郑欣淼散文)

    原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故宫学”的首倡者郑欣淼先生的散文精选集!书中所记多是怀德含芳的文化名人,有纪念怀想、回忆风云人物的生平事迹,与故友知己的深情厚谊,文中所记颇有许多造诣深厚的艺术界、收藏界名家。散文感情真挚,言辞恳切,眼界高远,思考深刻。文中涉及种种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思考,文博界相关的名人轶事,有极强的社会教育意义和可读性;文从字顺,间有佳句妙词,值得品味。《周赏集》是原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故宫学”的首倡者郑欣淼先生的散文精选集!本书收录了郑欣淼多年来创作的长短八十多篇文章,约20万字。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楹联(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楹联(阅读中华国粹)

    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源于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楹联和骈赋、律诗等传统文体形式相互影响、借鉴,内容和形式日渐丰富,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 一千个问题(上)(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卷)(中学卷))

    一千个问题(上)(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卷)(中学卷))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疑问,许多的事物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奇未知的。本书内容丰富广博,涉及一个学生应知必知的每个知识学科,脉络非常清晰,是以小学生的理解程度为标准编写而成的,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建立起对整个世界的认识。
  • 锦色凰歌

    锦色凰歌

    她本来只是一个委曲求全,只愿待在心上人身边默默守候的单纯女子,但最后互相猜忌,一步一步走向成魔的道路,成为万妖凰,遇神杀神,遇魔杀魔,在仙魔不两立的年代,一个是仙人上弦月,一个是魔头夕卿上,两个与她命运相互纠葛的男子,同是痴心付出,到最后她又会选择谁?
  • 老陈说鄱阳事

    老陈说鄱阳事

    本书是江西省鄱阳县电视台开播的《老陈说鄱阳事》一档节目的文学结集。在书中作者较完整系统地回顾了鄱阳历史的悠久和鄱阳文化的璀璨。
  • 快穿之美人Boss很难撩

    快穿之美人Boss很难撩

    【叮!宿主已成功撩到Boss大人,请问是否要进入下一阶段?】【下一阶段?】【生孩纸】“夫人,为夫也觉得应该进入这一阶段。”“可是,我的肚子里已经有一个了,所以……滚去睡沙发。”“夫人~”“滚蛋!”(°ー°〃)(°ー°〃)(°ー°〃)绝对宠文!!!
  •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是明恩溥最著名的代表,1890年,明恩溥积累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以“中国人的特性”为主题,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如果说马可·波罗曾向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东方国度,那么《中国人的特性》则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