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83200000009

第9章 芒种·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谚语说得好:“芒种芒种,连收带种。”一到芒种这个时节,农民们就要开始忙碌了,既要收割又要播种。说到芒种,大伙儿都知道,“芒”字除了跟“忙碌”的“忙”谐音,同时呢,它还有个草字头,你说带草字头什么意思?它是指谷类种子壳上或者草木上,像小针一样立着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针尖对麦芒”。咱们今天就了解一下仲夏时节的芒种节气。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也是夏天的第三个节气,到这个时候,仲夏时节就正式开始了。每年当太阳到达黄经75度的时候,芒种就到了。为什么说“芒种芒种,连收带种”?因为这个时候有芒的麦子要赶快收割,有芒的稻子可以种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边也说:“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我们把“芒种”分开看,“芒”字是说麦子一类有刺有芒的植物能收。那种什么呀?谷黍一类该播种,反正是挺忙,所以呢,大伙儿也开玩笑说这节气就叫“忙着种”。

跟芒种节气相关的,刚才咱们说的“针尖对麦芒”,现在形容争执双方实力相当,互不相让。那这个“芒”字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能够跟针尖拼呢?这里就该感受一下汉字的奇妙所在。

“芒”字的小篆上面是草,下边是亡,《说文解字》解释说:“芒,艸(cǎo)耑(duān)。从艸亾(wáng)声。”这里边说的“艸耑”其实就是草木的顶端,它的尖儿。

你看这个“耑”的甲骨文,中间这一横把它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上面就是植物初生渐渐长出枝叶的形状。中间这一横,稳稳当当,当然是指土地、地表了,地下是什么?地下盘根错节,不就是草木从地下钻出地面的样子吗?所以这个“耑”的本义,按《说文》的说法,“物初生之题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上面是长出来的,下边是根脉,“物初生之题”,也就是植物刚长出来的那个顶端。所以说,这个“芒”是指草木顶端的芒刺,麦子、稻子壳上的那些小细毛,所以它才能跟针尖相互用力。你可别小看这么一根小刺,它那么大的压强,其实能够穿透很多东西的。

“芒”字从谷类种子壳上、草木上的针状物这个本义,引申出像芒的东西这个意思,咱们说这个人锋芒毕露、光芒万丈,你看是不是都指那个放射的尖儿?后来呢,又在旁边加个三点水,茫茫指什么呀?模糊不清、广大辽远。《庄子·盗跖》里“目芒然无见”,就是指极目远望,模糊不清。《左传·襄公四年》说:“芒芒禹迹,划为九州。”杜预注解说:“芒芒,远貌。”茫茫的大地上遍布着大禹的踪迹,他把天下分为九州。那“麦芒”的“芒”和“茫茫”的“茫”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已经说了,这里面是有一个演绎的关系。那“芒果”是怎么回事呢?这儿告诉大家,没什么关系。英语mango这个词翻译过来的时候,音译兼意译,它是个水果,再找个草字头的字,所以就有了芒果,跟字义没太大的关系。由此可见,汉字是个有趣的事儿,也是个很灵活的事儿。

那么再回到芒种这个节气来讲,有什么物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jú)始鸣,三候反舌无声。”这三候其实都跟虫子和鸟儿有关。

螳螂深秋的时候产卵,到第二年芒种的时候,感觉到夏天快要过去,所以破壳要生出小螳螂了。这时候不还是特别热吗?但是草虫感受灵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面就说过,螳螂是草虫,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有一丝丝阴气,它就能感觉到。它能捕蝉食,“深秋生子于林木间,一壳百子”,繁殖能力非常强,到了这个时候呢,“则破壳而出”。药里面还有一个名字,叫桑螵蛸,其实它是指螳螂挂在桑枝上的那点卵蛸。

二候“鵙始鸣”,“鵙”就是指伯劳,你别看它个头小,它可算是个猛禽,为什么叫“鵙”呢?这个伯劳在《本草纲目》里面写作“博劳”,朱熹《四书集注》里面说:“博劳是恶声之鸟,盖枭类也。”名声不太好,是属于枭这一类的。《恶鸟论》里面解释过,说:“百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故以之立名,似俗称浊温。”也就是说“鵙鵙”是形容伯劳的叫声。到芒种第二候,喜阴的伯劳感觉到天气从极热要开始转凉了,它们就出现在枝头,“鵙鵙”而鸣。

至于“三候反舌无声”,“反舌”指的也是一种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诸书以为百舌鸟,以其能反复其舌故名。”这里的“反舌”不是指“正反”的“反”,而是指反复学舌,什么鸟叫什么声音,它都能够跟着学。它在芒种这个时候也感受到了阴气,所以啼声比过去弱了。大家能感觉到盛夏之时有些虫子或者鸟儿叫得特别大声吧,比如说蝉鸣。但是这个时候变微弱了,听不见了。古人对大自然的观察特别细致入微,这一年整个节序如流,他们根据草木鸟兽的变化得出对节气的认识,用简单明了的话总结起来,概括出每个节气对应三候这些特有的现象。

那好,既然芒种到来了,就要顺天应物,组织农业生产,改善生活了。“春争日,夏争时”,要说春天按天争,那夏天都得按时辰来争,特别是这么忙的时候,又在收割又在播种,这个时候播种其实越早越好,才能保证在秋天前有足够的生长期。在长江流域有个说法,叫“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呢,叫“收麦种豆不让晌”,大晌午,人多热,连晌午都舍不得休息,这才真叫忙着种。陆游《时雨》(陆游《时雨》: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诗中写过:“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这个时候人都忙成这样了,还顾得上什么习俗吗?有。说起习俗,当然要数送花神、安苗和煮梅子了。

阴历五月了,大夏天里,百花凋零残败,民间有民间的浪漫,大家通常在芒种祭祀花神。早春的时候,你把它迎来了,这个时候送走,要有感激之情。当然,这个习俗并不是太普遍,今天好多人都不知道芒种时要送花神。

安苗知道的人当然多一些,因为它跟农耕有关。这个习俗起自皖南,始于明初,一到这个时候,皖南的农民种完水稻,为了祈祷秋天收成好,就要祭祀。用刚割的麦子打出的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各式各样的形状。然后用蔬菜汁给它染颜色,当作祭祀的贡品。你看现在经常会有巧手的一些姑娘、媳妇儿包五彩饺子、做五色面条,大家都说手真巧。可别以为这是现代人的发明,其实以前的人就已经在用各种颜色的物料去打扮各式各样的食物了。

煮梅子,最有名的是三国时候的典故“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试探刘备是不是真英雄。其实现在在南方,也有芒种煮梅子的习俗,因为这个时候热,梅子多清凉啊,煮梅子酒消暑是个挺好的选择。我每次去云南到大理一带,都会有朋友捧出家里已经放了很久的梅子酒,那一种香甜,酒气其实已经不是很重了,但是入口以后,你还是会觉得神清气爽。当然,大多数的梅子刚泡的时候,太酸了,有的还很涩,怎么样能够刚泡就能入口好喝呢?就是把它煮一煮。现在还有梅子晒干了以后做蜜饯或是煮酸梅汤、酸梅茶的做法。

《论语·乡党》(《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里,孔子曾经说过“不时不食”,也就是说吃任何东西都要应时令、按季节。所谓的“春吃芽、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就是根据时令去进补。到芒种这个天时最热的时候,怎么调理自己呢?俗话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这形容什么?形容懒,真不爱动,没人拽着你、没人拉着你、没人推着你,你都不爱出去。这个时候江南进入梅雨时节了,天气很潮湿、很闷热,人的新陈代谢也加快了,能量消耗也大了,出汗也多了,头脑也不那么清醒了。这时是湿热之气弥漫的时候,人食欲当然也不太好。煮梅子也是为了提升食欲嘛。所以这个时候要注意什么呀?这正是防中暑的时候,要顺应旺盛的阳气,保持清醒的头脑,所以你看好多人都有夏天午睡的习惯。

饮食上,这时候基本上吃不下什么大油大腻了,多吃点脆生生的蔬菜、水果、豆制品。走到任何一个时令都有时令的讲究,为什么夏天学生放暑假,冬天学生放寒假?其实就是在天地极热和极冷的时候,人要有休息调整的时候。无论是暑假还是寒假,作业还是别太多了,它既然是个假,就是要顺天应物,调整内心,生机蓬勃,让人高高兴兴再迎来一个学习的舒适时节。当然了,芒种这个时候,各个学校的孩子们正要进入期末考试,千万别太上火。这个时节,农民也在地里忙着呢,学生确实也该忙。但是忙着的时候,也要忙而不乱,心里面清凉,才能有个好成绩。

同类推荐
  • 周易

    周易

    《周易》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本书将《周易》的六十四卦分别予以详细解读,每卦独立自成一体,各节皆有原文、译文、启示,每卦之后附有中外著名事例,以期深化理解,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人既高贵又渺小,人因思想而高贵,高贵到知道自己渺小和高贵。人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所以他是一根芦苇,但他因为会思考,可以囊括宇宙,可以通向无穷,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神造天地,而天地不知,唯有人有知。人因会思考而高于万物,统率万物,高贵得如同世间的王。
  • 活用禅宗:安宁自得

    活用禅宗:安宁自得

    本书是介绍禅宗智慧的文化读本,作者基于国际视野,站在世界平台上,对禅宗智慧进行阐释和解读。本书不涉宗教内容,而是重点讲述了四五百年来,源自中国传统智慧和佛教智慧的禅文化,如何走出中国,积极影响了亚洲、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发展、人的状况和精神渴求。作者还探讨了运用禅宗智慧有效纾解焦虑、推进教育并提升幸福感的途径和方法。本书的出版有益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存在知识断层的中国人重拾经典提供便利。
  • 论义务(译林人文精选)

    论义务(译林人文精选)

    《论义务》是西塞罗给儿子的长信,语重心长、娓娓道来,把自己一生的经验与思考结晶和盘托出供其参考,启发其深思人生中的各种选择,教子之道堪称后世典范。《论义务》是西塞罗写给他在雅典学哲学的儿子的书信,阐释“义务源于美德”的主题。书中内容十分丰富,列举了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的许多故事,教导人们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也包括了西塞罗对自己实际国务活动的深刻体悟和对数百年罗马历史重大事件的认识。
  • 黄石公语录:素书

    黄石公语录:素书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黄石公语录(素书)》,从此,《黄石公语录(素书)》》流传世间。《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热门推荐
  • 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

    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红尘三米(中国好小说)

    红尘三米(中国好小说)

    这个城市就这么奇怪地公布着米福、米根、米芝三兄妹。米福作为长子,在家乡与城市之间徘徊着,情感上也在形式上的妻子与精神的知己两者之间游荡着,灵魂没有归宿没有家的他,却一心想召回弟弟米根、妹妹米福回家。弟弟抛妻别子,在武汉漂着,死不回家,妹妹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为了生计做了妓女,种种艰辛,却至死都不回家。这个失去皈依的红尘三米,而米福最终在召魂回家的途中失去了自我……
  • 漫游仙世记

    漫游仙世记

    某地有逆天法宝现世?辛和:不要看我啊我就一路过的,真的!捡了两块石头,滚了。哪个限制人数的秘境名额要开啦,师傅给她争到一个名额?辛和:哦我不要去秘境!离宗出走了。发现了能口说人话,能探宝能护主的各类可收做灵宠的妖兽?辛和:哇好厉害!再见!把妖兽用来垫屁股的一块破木头一捞,溜了。众人:……很多年后,全修仙界都知道了,天玄宗有一名修士,不爱法宝,亦不收灵宠,就喜欢到修仙界各地去收破烂。辛和:冤枉啊!这明明是用来……天机不可泄露,就不告诉你,哼!一句话的正经简介:辛和最大的金手指就是她自己。排雷:1不是废灵根。2不是重生文,不是穿越文。3无感情戏男主。新手开坑,希望大家能收藏,投票支持。
  • 解除限速

    解除限速

    他从长途大巴跳下,在一个陌生的小镇展开全新生活。每件事都那么上轨道:取得能证明身份的有效证件、和美丽的图书馆员共进晚餐、工作受肯定得到提薪。好事一件接着一件,他似乎马上就要走向普通人所梦寐以求的幸福人生,但与此同时,他脑中浮现数起血案的模糊记忆……他能否摆脱那掺杂着酒精、不断流亡的黑色过去;或者抛弃所有、逃离一切的轮回就是他无法斩断的宿命?
  • 微声衍繁

    微声衍繁

    如果相遇就是结果那么能不能不要遇到,她,他,或者她们会经历什么。
  • 宝座

    宝座

    每回来一个固定车主,老强过去招呼人家停好,给车主手里发一张纸。“一百五了?一下子就涨五十,你真够狠的。”固定车主说。老强嘿嘿一笑:“是老板要涨,跟咱没一点关系。”“什么呀这是,为了贯彻市上有关精神,还为了保障停车场秩序,保护我们的利益。市上什么有关精神,涨价精神吗?保护我们什么利益了?就知道要钱,啥臭水平,短短几句话快十个错别字了。”戴眼镜这位拿着纸,锁好车门嘟嘟囔囔走了,顺手把那张可恨的纸揉了扔进垃圾桶。
  • 养颜让你有面子(女性生活百宝箱)

    养颜让你有面子(女性生活百宝箱)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劳动强度和生活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女性因疲劳导致衰老及疾病等。因此,学会养颜,女人一定不可过度疲劳。
  • 一场轰轰烈烈爱情

    一场轰轰烈烈爱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难自拔;爱之有时,当精心守护,莫失去。人生在世,得有一条活路,两个人的未来,一人创造不了;而爱情应该导人向上,不应使人堕落,心心相印,才会互助互助,同甘共苦,就会一起进步,美好生活才会到来。
  • 傅山故里文丛·散文卷(下)

    傅山故里文丛·散文卷(下)

    《傅山故里文丛》是由太原市尖草坪区文联和尖草坪区三晋文化研究会共同主编的一部大型丛书。共分诗歌、散文、小说三卷,约100万字,有诗歌200首,散文180篇,小说80篇,入选作者80人。作品反映了尖草坪区近三十多年来的文学创作风貌。本书为散文卷。
  • 梦语京都

    梦语京都

    已是半夜时分,老板依例尽地主之谊为每个员工订了盒餐。公司里难以推行法治,只有人身依附关系,这是事实。一顿盒餐不知湮没了多少次的愤愤不平,这次也不例外。几个男女刚抹完嘴,便又扭转椅子,复对屏幕,随着拖动的鼠标神采飞扬起来。员工对公司的感情,可谓复杂得很,爱恨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