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为我安排的住宅就在醇亲王府中,因为这里离她的寝宫很近,便于往返画像。醇亲王是咸丰皇帝的七弟,当今天子的父亲。亲王府本是极为雄伟,清雅不俗。然而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之后,这里便荒废了。是以其间有不少断壁残垣,都未曾加以修复。虽然为了我的到来稍加修缮,但也只限于我所居住的这一部分,其他的楼台阁榭,大多倾毁,因此置身其间,多能感受到破败与荒凉。
我下榻在醇亲王府中的一座小楼,楼前有一面荷花池,背后有一道清水渠。渠水从园外流进来,上面一座小桥,桥影倒映在水中,煞是好看。进楼的一间大厅极其豪华,左边通往我的卧室、更衣室、膳食室,右边通向书房,正中是巨幅高大的屏风。屏风开处是一条长长的围廊,一直通往别的宫殿,围廊中间栽种着无数的奇花异草,人到这里,仿佛置身众香之国。整座楼都是青玉铺成的地面,白玉柱子,木板镶成的隔壁,上面镂刻着精细的图案,非常漂亮。正对我房门的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榆树,树影倒映在湖面上,别有情趣。这是一个迷人的花园。后来我了解到,醇亲王的儿子,当今的光绪皇帝,在继位之前,曾一直生活在这里。
为太后画像的时间渐渐规范起来。每天早朝结束后,她都会来到画殿,画上一两个钟头(一般是早上8点到11点)。除此之外,便没什么事情可做。因此我的闲暇时间比较多,有大量的工夫去探寻名胜古迹,每一天我都能有新的收获。
因为中国人比较忌讳自己的隐私被别人窥视,所以中国园林的四周多以高墙环绕。这座花园,地势高低起伏,如同山峦一般,其地势略高的地方往往筑有亭台楼榭。登高远望,若是凭栏远眺,远近景观便可一览无遗,凉亭周边繁花似锦,花香扑鼻。我最喜欢在黎明之时,独自来到凉亭中,沉浸在浓郁的花香之中,让自己的身心完全松弛下来。
在花园大门的左侧,有一块硕大的石头,上面刻有铭文。虽然我不识汉字,但看其字行排列,想必是文人所赋的诗词。中国的诗歌追求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讲究含蓄,以淡为美,似乎更具有诗意。后来从别人那里知道,这文字的主人正是醇亲王。
醇亲王生前最喜欢在这里休憩。一天,他诗兴大发,当即题诗石上,以作寄托。中国人写字,是用毛笔蘸着墨汁,因此可以在任何地方书写;中国的文字是方块字,不像英语的拼音文字那样,需要固定的格式组合,因此可以任意发挥。中国的士人,都会随身携带笔墨纸砚,意兴所至,纵情挥毫,将自己的心情随时抒发出来。
后来请人为我解读这首诗作,其大意是说这些美丽的莲花,今天还是争奇斗艳,明天说不定便零落成泥。作者有感而发,只道俗世的荣华富贵有如过眼烟云,今日也许还是高高在上,明日却一落千丈。
一天,我偶然在马厩附近发现一片坟茔,这些坟茔处在一个幽静的角落里,全部用石头堆成。后来我才知道,这里安葬的是醇亲王的爱马与爱犬。每一个坟茔前都竖立了石碑,并由名士作文,将其一生功绩刻于碑上,以示自己的喜爱之情。醇亲王生前极爱犬马,他有着帝国最好的马厩与犬舍。
每天早晨散步,我都会欣赏园中的书法石刻,其间名人诗词,佳句偶成,山石险峻之处,多有篆刻,大可从中体会到那龙飞凤舞的妙趣。中国的文字本就灵动优雅,倘若再配以丹青,更有意境。文士们借助字画,抒咏性情,其意味悠然甚远。尽管我不识其字,亦不通其意,但依然能从中感受到它们的魅力。每天早晨散步到此,我总会驻足片刻,用心欣赏,以此怡然自乐。当然,如果要真正地理解这些诗句,必须要对中国文化精通,这是我所不能做到的。
倚着凉亭的柱子向山下观望,可以看到一条宽阔的青石路面从颐和园一直通向北京城,大道上各色人等来来往往。当我在园中静坐久了,便会走到这里,观察世态民情。有时我可以看到乘着车子、坐着轿子的官员,带着他们的护卫前来朝觐;有时会看到使者带着紧要文书疾驰而来;还有许多流动的商贩,沿途叫卖他们的货物;如果你看到插着小黄旗的车辆,那一定是向皇家进贡的队伍;还有鲜衣怒马的纨绔子弟,呼朋唤友,绝尘而去,令人为之侧目。远望着这各色人等,怀着不同的目的,以不同的方式生活着,我一时感慨不已,也涌出畅人胸襟的感觉。
中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度,地位尊卑也体现在日常用度上。仅从其所乘轿子便能一目了然。太后、皇上和皇后才能使用明黄色的轿子,皇妃乘坐的轿子则是橙色的,格格乘坐红色的轿子出行。一二品的朝廷大员乘坐的轿子是绿色的,三四品的官员乘坐蓝色的轿子,其余等级的官员也各有规定,不得逾越。平民百姓一般难以坐轿。京中的官员如果要入宫觐见,一般会乘坐一种两轮大车。这种车车身沉重,车轮用铁圈圈住,车身遮着蓝布,装饰讲究则随车上的官员身份而有所不同,而拉车的牲口多是骡子。骡子是中国北方常见的一种牲口,身材高大,吃得劳苦,与马很相像,只是略小一些。
醇亲王是一个值得一提的人物,他是咸丰皇帝(慈禧太后的丈夫)的弟弟,他的妻子——当朝天子的母亲,也是慈禧太后的妹妹。他与两朝帝王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尤其是与当今圣上。在他生前,一直都是最值得信赖的顾问,堪称摄政王。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公认他为一位品行优良的开明贵族,以及称职的父亲。正因为他享誉甚高,在同治皇帝驾崩之后,因为没有留下一儿半女,慈禧太后便选中他的次子继承皇位。依照大清律例,皇帝和朝中重臣们都会选择一位继承人。如果皇帝只有一个儿子,他就会顺理成章地成为太子;但如果皇帝有许多子女,便在诸子中选择最优秀、最贤德的那一位做皇储。如果皇帝没有子嗣,便从他的侄子,即皇帝的兄弟的儿子中选择一个,至于其是否成人则不予计较。当今圣上的父亲,醇亲王便是咸丰皇帝的七弟,是以中国人称其为“七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