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玩了一天后,便接到通知,明日早朝散了,便去为太后画像。次日早晨,我已有了经验,不待德龄敲门,便已收拾停当,随时可以出发。果然,这次我们先行抵达,过了片刻,一群宫人簇拥着太后,缓步走了过来,还有必不可少的翻译容龄小姐。太后唤我来到身前,轻轻握住我的手,说道:“柯姑娘,昨儿个歇得可好?”
“回太后,一切都好。”我恭敬地回道。
“如此便好,趁着大伙儿精神不错,今儿就抓紧画画吧。”
我不禁对她的体察入微佩服不已,昨日她见我并未适应宫中的生活,只是强打着精神,显然是不太妥当的,是以把画画的日子推到了今天。见我此时精神不错,便拉住我的手走到前天那座大殿,太后先坐下小啜一口清茶,然后退到殿后,卸去朝服,穿上前日那身黄袍,头上胸前依然佩戴着那些金银珠宝,重新端坐下来,示意我举笔作画。
这是我第二次近距离地端详慈禧太后,我感到前一天,我对她的观察太草率,印象不太清晰,此时此刻,我感到她也放松了许多,比起上次来,少了一些威严,多了几分和蔼,期间还随和地与我说笑,浑身散发着非同寻常的魅力。东方文明真是神秘,我即使潜心探究,也难窥全貌。
我拿起笔来,凝神望去,她就在那静静地坐着,等待我的开始,我仔细打量了一番,只见其全身上下都极为匀称,面容红润富态,一头漆黑柔软的头发,苗条丰满的身段,纤细优雅的双手,她的面容生就得非常好,前额微隆,双耳浑圆,下巴光洁,眼睛明亮,睫毛纤长,鼻子笔直(中国人称其为富贵之相),弯弯的眉毛浑然天成,不带半分修饰,唇丹赤白,粲然一笑时,风情尽显,却又透露着坚毅与果断。
如果不是别人告诉我,太后已经年近七旬,我真以为她只有三十余岁。她没有使用任何化妆品,自然生成的光彩,可见平时她是如何精心地进行保养,再加上披金戴银,浑身上下雍容华贵,堪称风华正茂的绝世艳后。
正当我出神地望着慈禧太后时,她老人家开口言道:“今儿要画哪个部位?”
“回太后,今天画面部。”我想到别人告诉我太后对她的面容颇有自信,当即回答道。
果不其然,太后点点头,露出赞许之色。
其实,若在往常,画画往往先从整体着手,一般不以面部为始,此举实在是打破常例。我接着前天的画稿,细加点缀,再以阴阳明暗润色。
在场的贵妇、宫女和太监们往来不绝,尽心伺候。慈禧太后一边饮茶,一边闲谈,神色怡然。这位太后和许多东方妇女一样,喜欢抽烟,身边的宫女太监时而上来装烟点火,太后所用的是一种特殊的烟袋,这是一个白铜制成的扁壶,一根细长弯曲的铜管从壶里伸出来,伸进她的嘴里,烟壶上还有另一个圆孔,里面塞了一根欧洲雪茄。在欧洲,人们是直接把雪茄含在嘴里,太后却把它插在烟壶上,想来这样味道也许会更好,或者说,看起来会更加优雅一些。
大约画了一个钟头,太后忽然开言道:“咱们先歇息一会,活动活动身子。”说着,便离开宝座,来到我的画架前,仔细观看起来。她的脸上很快露出一片欣喜之色,显而易见,太后对我的画非常满意。我想,这是因为画布上已经呈现出太后的容貌神态。她站在我身后,对一些细节进行评价,她感叹道:“真是奇怪,又没有把纸放到脸上,竟能画得如此传神。我真想看看这幅画能画成什么样子。”
然后她又对我说道:“今个儿上午,画的时间也不短了,想来你也是倦了,不如先停下笔,用过午膳后,下午哀家若是还有兴致,再让你接着画。”
我点头道:“非常感谢太后。”
随后,几个宫人便上前把我的画布和画架收拾起来,容龄小姐送我回到住宅。此时已到了午饭的时间,太后又派另一位少女前来陪我,顺便交个朋友。
这位少女名叫叶赫那拉·红英,他的父亲是一位朝廷勋贵,曾做过中国驻德国柏林使馆的参赞,精通英、德两国语言。红英随父亲学过不少英语,是以能和我交流自如。我们一见如故,当下便坐到一起,共进午餐。
由于红英的到来,午膳显得更加丰盛奢华,一上来,桌子上摆满了二三十个盘子,里面装盛着各式珍馐美味。
中国的厨师堪称艺术大师,他们做出来的珍馐佳肴堪称色香味俱全,鱼翅、鹿羹、海参、燕窝、鱼脑、虾子,不一而足,还有许多其他各种美味,没有谁能像中国人这样,将各种飞禽走兽做成如此多的美味佳肴,他们做出的汤,其鲜美程度无与伦比,他们的糕点乍看起来和西式糕点相差无几,一品之下,却有着独特的风味。中式糕饼不是烤的而是蒸的,看起来并不怎么诱人,但你若放下偏见,细致入微地去观察时,会发现上面点缀着五个红点,甚是可爱,放在嘴中,则是满口溢香。中式糕点多呈灰色,因为中国人不喜欢西式的美白面粉。他们做出美味的奶油,和香甜的糖果一样受到外国人的喜爱。
在宫中,除了米饭、面条一类的食物外,汤、烤制食物、甜食这些需要趁热吃的,一旦做好,便被装在精美的瓷盘中,然后放进保温的食盒中,需要时,便立刻端上桌面。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碗和一双筷子。一条柔软的方帕当做餐巾。仔细看看,竟没有在西方常常见到的盐。
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只小酱碟,如果需要添加盐,就可以派作用场。中国人认为食物一旦由厨师烹制好,便不应该再往里面随意添加他物。在宫中吃饭,很少喝酒,偶尔小饮,也只是浅斟一杯果酒。酒水盛放在银质的酒壶中,因为酒壶被放置在热水中烫着,所以酒始终是温热的。他们的果酒好似我们的葡萄酒,通常用鲜花和药草蒸馏得出,其间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有些酒有着富有诗意的名字,比如“玫瑰露”、“佛手露”等等。
吃饭的时候,中国人从不喝冷饮料,也不喝茶。因为我是一个外国人,所以总会为我预备香槟或葡萄酒。用过膳后,他们不像西方人那样喝咖啡,而是喝不加牛奶和糖的茶水。
中国人习惯午睡。在炎热的夏季,每个人都会在午饭后回到房间休息两个钟头。我并无午睡的习惯,而且躺在中国的床垫上实在难以入睡,于是自制了一个羽绒靠垫。几天之后,我忽然在房间里发现两个可爱的蓝色丝绸做的新坐垫。触摸上去,丝滑柔顺,上面还散发着淡淡清香——里面是由茶叶末填充的。很显然,它们是慈禧太后送给我的礼物。我发现这种靠垫要比羽绒的舒服,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清凉宜人。尽管我不习惯午后睡觉,但我依然入乡随俗,饭后独自待在屋里,无所事事地闲坐着。
当太后醒来后,立刻会有太监通报给宫中所有的人,所有的人立刻各就其位,皇后与格格们赶来恭迎圣驾。慈禧太后睡醒后,通常先施点淡妆,然后与众人共用一些茶点果汁。
这日午后,太后让我把上午没有处理好的地方补描一下,并没有说接着再画,而是从宝座上走了过来,提议到湖上转转。立刻便有一群宫女太监,簇拥着她走出大殿。
皇后、格格引着我紧随其后,走出门来,经过一座亭阁,来到一座湖泊之前。在蔚蓝的天空掩映下,湖水是那样湛蓝,那样晶莹透澈。如同一面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一切美不胜收,让人仿佛走进画卷之中。
湖的南边有一座白石砌成的平台,我们就在这里登船。太后专用的大船系在平台前正中央,那里有几级同样用汉白玉砌成的阶梯。太后拾级而下,登上宝船。宫人们则乘坐小船,紧密环绕在她的身边。如此景象,真如一支小型的舰队。
皇后、格格和贵妇们按照传统的尊卑次序,依次落座。太后坐在大船中央一个黄色的宝座上,比其他的位置都要高出一些,以显示她的权力地位。还有几个宫女,蜷坐在毡毯上面,以示她们是毫无地位的下人。我踏上甲板,太后朝我挥了挥手,示意我来到她身边,并让我坐在她的右侧,皇后则坐在她的左侧。几个太监分立在她的背后,手里捧着烟管、雪茄、茶杯、甜品等物,供其随时享用。
有两个太监作为向导,拿着长篙站在船头,船的两侧各有十二个太监站着划桨,因为即便是在船上,太监们也不能逾越礼制,坐在太后的周边。每条船桨都用黄色的绳带系在船上,以防船桨滑落到水中。
许多小舟紧随在巨大的御船之后,在湖面上鱼贯而行,这些船上都坐着宫女和太监,其中一艘船专门装载着茶具以及点心,随时准备为慈禧太后等人奉上。
船队行驶到湖心岛,我回头一瞥,只见背后巍峨的宫殿、宏伟的拱门、山中若隐若现的佛寺、弯曲的桥梁以及汉白玉台阶,与这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美不胜收。我们的游船荡漾在碧水蓝天之间,真是奇妙无穷。
淡淡的芬芳随风而来,原来前面便是一丛荷花,慈禧太后兴致盎然,令人把船划进荷花丛中。这些荷花亭亭玉立,千姿百态,含笑伫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
慈禧太后对这些荷花似乎情有独钟,命令手下摘一些荷花,分赐众人。她见我对荷花也是爱不释手,不禁喜笑颜开,自己也要了一朵,捧在手中,细细把玩。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太后虽说方兴未艾,却也只好下令原路返还。船停岸边,宫女与格格们先行下船,在岸边排成两列,恭迎太后。太后则由两个太监搀扶着,小心翼翼地走了下来。
我紧随其后,走上岸来。
太后让我和皇后一道到她的宫里共用晚膳。依然和上次一样,太后独自先吃,吃完离开才轮到我们。等到宴终人散,已是夜幕低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