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89400000001

第1章 前言:喧嚣·争执·热爱

献给那些令人热血沸腾或冰冷彻骨的电影献给那些用影像表现了真实和存在的电影人

纵观法国戛纳电影节七十年来的获奖作品,会发现它们之间很少具有共性。我觉得这就是它们被戛纳选中的原因。法国戛纳电影节从来没有试图制定一种标准,也从来不想回答电影是什么这个问题。每一次争论、冷场、嘘声和不欢而散恰恰说明人们对戛纳总有过高的期待。

每年五月,在地球那边一个叫戛纳的小地方,都有一群忙碌或疯狂的人。

评委会主席把组建的评委团队从世界各地召集到戛纳。在那里,他们不分日夜地看片、讨论。如果没有发现精彩的参赛影片,当然会失望,但是有两部或者好几部实力相当、不分伯仲的作品就是噩耗了。有几次,主席和评委们反目成仇。主席抛开评委,坚持他认定的影片获奖。当众宣布时,台下一片口哨和嘘声。有时则是评委们经过密谋,罢黜了主席,恼羞成怒的主席拒绝出席颁奖典礼,那把空着的椅子在聚光灯下真是太刺眼了。

面对台下的反对声浪,神经坚强的获奖者会向台下挥挥拳头,兴高采烈地把奖领走,因为他觉得即便全世界都反对,他自己的片子依然配得上大奖;法国导演皮亚拉在领奖时,对着台下的一片嘘声很淡定地说出他的名言:“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你们。”当然也有不知所措的领奖人,意外获奖意味着演艺生涯的巅峰,却也成为终生难忘的痛苦时刻。

还有的时候,台上台下一片和谐,获奖者得到了友善的笑容和热烈的掌声。但是典礼之后的聚餐却发生了争执。以为自己圆满完成任务的主席,突然遭到质疑,他反击,对方抓住不放,更多的人开始七嘴八舌,越来越激烈地争吵,最终演变成带有个人攻击意味的混战。主席愤然离去,发誓再不来搅戛纳这摊浑水。

喧嚣的两周,对参赛且渴望大奖的人更是难熬。神经太脆弱的导演,认定自己将一无所获,熬不到颁奖典礼就悄然离去,结果宣布他获奖时只能由其他人代替领奖,错过了一生中最美妙的夜晚。性格强硬的人,可能就是来戛纳示威的。明知自己的片子惊世骇俗,一定会招来痛骂,依然在各类聚会上穿梭,看到竖起的中指居然面不改色。

有的导演赌上了全部家当,如果这次没有获奖,没有发行商理睬,今后便要借债度日。很幸运,他获奖了,是最高大奖,而且成为当时最年轻的获奖者。有的导演一次次遭遇淘汰,从入行开始就饱受戛纳冷遇,却始终不放弃戛纳情结,两鬓斑白时终得到回报。当然也有特别牛的世界级大导,对戛纳不冷不热,始终保持距离,他们职业生涯中最精彩的作品与戛纳无缘。

那些不打算参赛,只是把电影拿来放映,借机营造宣传攻势的制片人带来华丽的演员阵容,他们是来给摄影记者送餐的。把倩容丽影、红地毯、闪光灯、小道消息、幕后新闻以及各种狂欢闹剧传送给全世界,是娱乐记者们的天职。

爱出风头的电影人云集法国戛纳电影节,好事的观众明知房价暴涨还千方百计寻找附近愿意出租的民宅,寻找潜在天才的投资人更像是来打猎的。戛纳如同一锅越来越沸腾的粥,人们在大街小巷狂欢暴饮,在不同的放映厅看得天昏地转,直到颁奖典礼后曲终人散……

但是七十年过去了,戛纳电影节除了在褪色的电影画报上留下一张张时装秀,还剩下了什么?时间会把所有热热闹闹、花里胡哨的都洗刷掉。金色的棕榈叶,被认为代表了全世界电影的最高水准,但是哪些获奖电影还会被提起?其中真正有人愿意去看又能看懂的有哪些?

纵观法国戛纳电影节七十年的获奖作品,会发现它们之间很少具有共性。我觉得这就是它们被戛纳选中的原因。法国戛纳电影节从来没有试图制定一种标准,也从来不想回答电影是什么这个问题。每一次争论、冷场、嘘声和不欢而散恰恰说明人们对戛纳总有过高的期待。

那些真正热爱电影的人对一个高品位电影节的期望是:承认电影人的独创性和电影的真实性。如果一个电影人想拍摄一部真正有创意的电影,任何手法在戛纳都可能被承认。导演可用DV机找自己爸妈和街头小混混当演员,追踪现代社会的底层或边缘人;也可以借助巨额商业投资和豪华的阵容重现上流社会的浮华;可以探讨大众关心的公共话题,也可以超越道德,暴露一些为人所不齿的罪行和欲望;可以使用非常成熟的商业电影手段,也可以蔑视一切既定的时空关系;影像风格可以流畅抒情,也可以极端唯美几近病态,可以平淡得几近枯燥,也可以粗糙晃动让人头昏眼花……戛纳电影节的标准就是没有标准。在这里,千奇百怪的作品都得到包容。这不仅仅是一个姿态。鼓励电影人无止境地探索,体现了这个电影节对电影本质的理解和尊重。

戛纳获奖作品其实也有相似之处。有人认为,戛纳是欧洲三大电影节中水准最高的。因为它更挑剔,它还有一个潜在的尺度就是:成熟。电影和人一样,很明显,有幼稚和成熟之分——无论是影像手法还是主题的深度。

戛纳获奖电影的成熟性,还表现在主题的成人化。这些电影对人的表现常揭示出日常生活之下的复杂性,很少有简单而阳光的。性、暴力、迫害、仇恨、冷酷、不公、挣扎和死亡等是常见的主题。原因也很简单,这些东西伴随着人类的存在,无论在历史中还是现实里都萦绕不去,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无法回避的。从这个角度上说,很多戛纳获奖电影无法愉悦观众。虽然戛纳被夸张地称为电影人和观众的节日,但就像生活本身一样,哪怕置身节日,现实的种种压迫不会消失。

这就是戛纳获奖电影显得高冷,其中一些影片让观众望而生畏的原因。只有足够成熟的眼光才能体会到一部成熟电影的价值。这需要悟性、时间和阅历的积累,以及对人和生活的思考能力,更重要的是海纳百川的宽容态度,对不同的生活状态和道德观念不要轻言判断,要试图去理解,甚至接纳。

当然,这并不是说戛纳的影片都是负面的、阴郁的、压抑的,恰恰相反,戛纳获奖电影的主题常常是爱。也许爱的表达方式超出了常人的理解,对爱的诉求过于强烈,或者通过荒诞或扭曲的方式呈现,但是基本上所有影片都离不开人类的这一基本情感。就像塔尔科夫斯基说的:“人的存在唯独可以指望的也只有——爱的能力……我的责任在于,让人观看我的电影的同时,感受到自己需要爱,感受到美好的召唤。”[1]电影,是关于人的艺术。无法想象一个对人类没有理解、同情、怜悯和爱的人能拍出优秀的作品。所以,一个对人类持有同样感受的观众也才能理解它们表达了什么。

很多获戛纳奖的电影制作人常常在他们的成熟之路上行进了很长时间,无论作为一个人,还是作为一个导演。不过,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新的电影节主席吉尔·雅各布对戛纳却有了不同的规划,他开始有意识地接纳年轻的电影人;“电影节的作用是发掘新人。让处女作获奖,就是给艺术家赢得世界……因为处女作是未来的希望,未来的作品就萌芽其中。”[2]的确,此后年轻新锐得到的机会似乎更多,对电影行业来说无疑是具有远见的革新。但是另一方面,对评选结果的质疑也会随之增加。

作品曾两度获金棕榈大奖的导演吕克·达内(Luc Dardenne)在笔记中写道:“那些统治当今美国和欧洲电影工业的人,有计划地生产一些以需求和口味为导向的电影,真正热爱电影的人,从开篇字幕即可一眼看出该片泛滥的、谄媚的奴性。对于制片商而言,那些片子充满魅力,美妙至极,叫人拍手叫好。而对于电影爱好者而言,那只是粗鄙、媚俗、低级的烂作。”[3]

人们通常会把电影粗略地分为“商业片”和“艺术片”。这种分法很有道理,但也有问题。安东尼奥尼的《放大》、迈克尔·李的《秘密与谎言》以及哈内克的《爱》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票房。他们的作品既具有艺术片的高品质又被普通观众所接受。借鉴吕克·达内的说法,电影应当被分为“精湛的杰作”和“低级的烂作”。戛纳电影节的评选虽然并不是每一次都能选出前者,但至少极力避免后者。

戛纳电影在评选中出现诸多不快,是因为每个人内心中都隐含着一些期盼。无论业内人士还是公众,一直对金棕榈大奖和评审团大奖的获奖影片存在争议,而没有获大奖只赢得了小奖项的影片中确实不乏力作。

七十年来,戛纳各种大小奖项的获奖影片共有几百部,本书选择了其中的四十余部,我觉得它们体现出了戛纳的最高水平。在我看来,有些大师级导演的参赛影片没有得到足够承认,如伯格曼的《呼喊与细语》和费里尼的《费里尼的罗马》仅获得了最佳技术奖;土耳其导演锡兰有四部作品获过奖,我选择了他的《冬眠》《安纳托利亚往事》和《远方》。不过我觉得他的另外一部获奖作品《三只猴子》和没有获奖的《分手的季节》比较起来,后者更有个性。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虽然在电影史上总是要提及,但并非他最优秀的作品;有的作品出自非常优秀的导演,但是获奖影片可说的东西不多,我就舍弃了,如德·西卡的《米兰的奇迹》。从小奖项选择影片也使我能纳入帕索里尼的《一千零一夜》。帕索里尼曾因具有尖锐而前瞻性的思想在他的国家受到争议,这部影片显示了他的立场,我因此选入该书。

对于哪些电影可以算作“经典”,电影人历来就有针锋相对、截然不同、互不买账的激烈态度。假如将可以流传的作品粗略地分为两类:商业片经典和艺术片经典,吕克·达内所说的低俗烂作,在两者中其实都是有的。无论“商业”还是“艺术”,都是没有褒贬的中性词,商业有高低,艺术有优劣。“商业片”如同易于咀嚼和便于吸收的食物,“艺术片”则需要更长时间含在嘴中“品味”。导演如同大厨。无论哪一类食物,都能做出好菜。因个性和手艺不同,有些人善做“流食”“软食”,让观众不需要费力就能吃饱。这样的大厨在电影界一直占绝大多数。而戛纳获奖纳影片中的经典是“硬食”,需要极其坚硬的牙齿和极为敏锐的舌头。百年以来,能做出此类好菜的厨师在庞大的从业队伍中是金字塔的尖顶。

观看什么样的电影是由一个人的性格、趣味、视野、智力、修养和生活状态决定的。如果你看电影不满足于只是填饱肚子,还希望多享受味道的话,一起来啃啃“戛纳硬食”吧。

同类推荐
  • 哲理小语

    哲理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

    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

    唐诗是中华名族智慧的结晶,它如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数不尽的珍宝。历代人吟之诵之,借此体味人生苦乐,感悟生活哲理,议论社会时弊……《时光文库: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的选编,参照了多种唐诗选本,提取各家精华,旨在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本普及型唐诗读物,从而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
  • 听柏杨讲人生

    听柏杨讲人生

    人性是统一的,而人格则不然。有时圣人,有时禽兽;有时君子,有时小人。
  • 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

    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

    本书是孙绍振教授文艺学理论研究部分成果的结集。孙先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既沐浴了五四文化重镇诸多学术大师的思想余泽,又得到当时云集北大的朱光潜、蔡仪、金岳霖等各具代表性的哲学、美学、语言、文学大家的学术熏陶与逻辑训练,而十几年僵化的庸俗社会学的教条则孕育了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
  • 时光的把戏

    时光的把戏

    看似西方才有的堕落少女成长经历——情窦初开时的初尝禁果,药物依赖,叛逆出逃——其实是谁都有过的年少轻狂,谁都有过的思乡之情,和年少时无法明白的,对父亲深深的爱。新西兰美女作家用清新淡雅的笔触回忆自己在新西兰和香港的特殊经历,同时探寻父亲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痕迹,表达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爱。
热门推荐
  • 欢意未阑:趣斗小宠妃

    欢意未阑:趣斗小宠妃

    菜鸟小军医孟欢筱救下一枚绝色美男后,某位爷厚颜无耻道:“你救了本王,便要对本王负责,从此以后本王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爷,他们说你老牛吃嫩草。”“胡说,本王分明只喜欢吃你。”“呜呜呜,爷,有话好说,表动棍。”“不动棍,怎么生娃?”对于外面那一群奶声奶气叫她娘亲的小崽子们,孟欢意表示她真的生不动了。菜鸟无敌,闲来手撕白莲花,潇潇洒洒医天下。那个谁,跑步过来提药箱……[腹黑冷王vs呆萌软妃]本文全程暖甜,欢迎童鞋们踊跃入坑。
  • 比别人多做一点

    比别人多做一点

    在工作或生活中,我们总是渴望成功。可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别人不比我们傻,我们也未必比别人聪明,那么我们凭什么成功?答案是:“比别人多做一点!”
  • 超感世界——逃出地狱城

    超感世界——逃出地狱城

    空降部队“枪王”侯骁罹患渐冻症,全身只有眼球可以转动。异常苦闷的他与照顾他的志愿者林可渐生情愫。为获得百万大奖帮助林可解决创业项目资金链即将断裂的问题,侯骁接受了体感游戏“超感世界”的邀约。在游戏里,侯骁虽重获得了健全的身体,但他发现这是一款无法退出的游戏,游戏里的死亡都是真实的!并且一旦他们游戏收入为负,将被系统抹杀,抹杀即死亡!更恐怖的是,已经有和玩家模样一致的傀儡人代替他们在现实世界生活。一旦玩家无法每天向傀儡人充入定额收入,傀儡人将暴走伤害甚至杀死亲人。大多数玩家为求自保,都放弃为傀儡人充值,与现实世界的情感完全脱离!但侯骁给傀儡人充值更多,指挥傀儡人完成以前的他无法为母亲和林可做的事……他面临被抹杀的风险!同时,侯骁凭借高超的战斗能力被管理者秦风相中,秦风与他达成交易,答应让他退出游戏。但侯骁并不想受制于人,他要凭借自身力量,逃出这个没有法律没有规则地狱般的世界,拯救所有玩家……
  • 重生皇妻:公主千千岁

    重生皇妻:公主千千岁

    她是齐国的长公主,被人设计,丢了江山,灭了骨血,三尺白绫绝了所有情缘。再醒来,眼中锋芒尽显,与同遭陷害的假宦官联手,深宫之中步步为营。原以为只是相互利用,谁知道却剪不断理还乱。他坐拥天下,散尽六宫,她脚底打滑,欲偷偷溜走。“女人,你还能跑得掉么?”
  • 紫色菩提

    紫色菩提

    “菩提十书”之《紫色菩提》:《紫色菩提》是林清玄从掌声与喝彩中走出,反观自性,深入佛典,体验般若智慧的结晶。除了沿承他一贯明朗浪漫的抒情风格,更展现了深刻而细腻的生命思考。林清玄说,紫金色是佛教最尊贵的颜色,菩提是觉悟,“紫色菩提”是“最尊贵的觉悟”,可以开启入世与出世的双重智慧。“菩提十书”是林清玄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写作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长达十几年时间。每册印量都超过100版,十册共印行1000版以上。被媒体选为“四十年来最畅销及最有影响的书”。
  • 凡歌封疆

    凡歌封疆

    十年前越朝灭国,四姓家主裂土封疆,而她们是灭国之战中活下来的叛国之臣凡氏一族的后人;十年后,四国各据一方,她们一个成了明国的“阿月”小姐,一个是从死灵渊归来的杀手“小鱼”,背负血海深仇惊世冤情,是为一族亡灵起干戈,还是为黎民立命走江湖。烽烟再起,四国之皇,谁又主得了沉浮……
  • 如意

    如意

    扁担胡同和眼镜坑有关任如意的传闻一时间闹得整个任州城纷纷扬扬……其真真假假云里雾里实在叫人无法分辨。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任如意的家在任州南关扁担胡同,他是跟他爷爷任二先生在眼镜坑边出生长大的。先说扁担胡同。任州城里很多大街小巷的名字和它们的位置、形状或作用有密切的关联。比如柴市街和炭火巷过去是专门卖柴禾和木炭的;竹竿巷是专门卖各种竹竿和竹篾器具的,甜水巷是因为巷子里有口甜水井,风箱巷集居着几家做风箱的木匠……而扁担胡同不一样,它的名字不是因为胡同里有人做扁担或是卖扁担,它是因为又细又长,形状象条扁担才得了这个名儿。
  • 诸神共主

    诸神共主

    在万古之前,诸神之星是各个生命星辰向往的地方,聚神宗是无数势力朝拜的圣地。万古之后,诸神之星灵气枯竭,修行之风可谓坠入谷底,整个诸神大陆之上,到底有无仙神,无人可知,无从听闻,只能成为传说……聚神宗从万古之前的圣地存活至今,虽不至于灭绝,但却也只能沦为一个三流或者不入流的小宗派。聚神宗太上长老在临死之前将叶巴赐忽悠到门派内做少掌门,得诸神之火传承均衡天功,他能否再现昔日之盛况?万古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仙神何在?诸神共主论道位:97264885
  • 建安时代的暮雨残云

    建安时代的暮雨残云

    时令恰值建安十八年的初春。汉万岁亭侯旬彧府邸的后园里几株古柳已经抽出了嫩黄的叶子,池塘里的静水倒映着蔚蓝的天光,新修的亭榭油漆还没有干,汉白玉的曲栏蔟新如琢,青色的瓦甍在春阳下闪着雁灰色的光泽……中原初定,皇恩恰如甘霖降至功臣勋将的头上。繁华似锦、大道通天,好日子似乎刚刚开始,荀彧走在后园的回廊甬路间,却无半点儿好兴致。荀彧年近五十,身材颀长,面容整肃端庄,言行举止皆合于贤者之风。他穿着一袭紫色的旧袍子,高挽的发髻上插一根犀角簪子,腰悬一块绿松玉佩,这是惟一象征着权贵身份的物件。
  • 香咳集

    香咳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