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第二周的升旗仪式到了。
随着出旗曲响起,旗手们迈出了整齐的步伐,这步伐和出旗曲配合得天衣无缝,人们仿佛真的从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中找到了他们的身影!此刻,白中全体师生们都投来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目光,覃洪武的脸不再拉多长,而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卓雷长长喘了一口气。
周前会上,覃洪武对体育组大加赞赏了一番,他语重心长说:“凡事就怕‘认真’二字,只要我们认认真真去做每一件事情,没有做不好的,也没有完成不了的……”
唐海林正式成为学校后勤人员后,他和后勤其他人员一道干一些清扫垃圾,安装门窗玻璃,栽花种树等杂活。有什么,干什么;干什么,像什么。有什么脏活累活,他总是抢着干;有什么难活险活,他总是冲在前——这也彻底改变了退伍军人在全校教职工心目中的形象。
每当唐海林汗流满面地从一些老师面前匆匆忙忙走过,他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看,人家这才是真正当过兵的人!”但也有人这样说:“谁知道他又能坚持多久呢?”
因为唐海林是新来的,而且是从部队回来的,所以后勤人员有事没事总喜欢找他说话,谈论一些部队里的事情。
一天上午,后勤几个人在主任娄新明的带领下在校园里栽花。娄新明一边干活一边问挥锨铲土的唐海林:“小唐,部队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啊?”
唐海林自豪地说:“我当兵十几年来,感觉部队一天天强大起来了,武器也先进了,兵员素质也提高了。”
“我儿子去年没考上大学,”娄新明说,“我一看到你就想让他今年去部队锻炼锻炼。”
“那好啊!”唐海林说,“说心里话,尽管我当了十多年的兵,但我总觉得还没有当够。”
“是吗?”娄新明说:“但我一想到前几年分配到学校的那两个退伍兵,我就打退堂鼓。”
唐海林听了娄主任的话,露出了一脸疑惑:“那两个退伍兵怎么了?”
“那两个兵!”娄新明闪烁其词说:“唉,别提了!”
赵传一听到唐海林追问此事,见娄新明吞吞吐吐的,快人快语说:“老娄,那两个兵的事,你不妨说给小唐听听,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经赵传一这么一鼓动,娄新明只好开始讲述那两个退伍兵的故事。
原来,五年前分到学校的一个退伍兵到校没多久,酒后和街道上的一个青年因琐事发生争执,结果一气之下一刀把人给捅死了。当警方到学校抓捕他时,他还劫持了一个女学生当人质。为此,新邳市动用了大半个市的警力将学校团团围住,白中全体师生成了惊弓之鸟。最后在警方的政策攻心下,这个退伍兵才缴械投降锒铛入狱。
前年的那个退伍兵,是一个很够哥们的那种,唯一缺点就是看谁不顺眼就想动手打谁,学校里有几个年轻教师也被他打过。校长找他谈了几次话就是不改,后来,这个兵终因耐不住学校的清贫自动下岗自谋职业了。
唐海林了解了真相之后才明白过来,覃校长当初为何极不情愿要他;而司马洪老师又为何要求他:勤勤恳恳做人,干干净净干事。
临近第四节课,娄新明把后勤几个人带到学校东边的淮海饭店。干什么?原来,今天是学校生物教师何长斌和初二政治教师范琦二人的新婚大喜日子,他们把喜宴定在淮海饭店,由于饭店人手少,按照惯例后勤人员帮忙来了。
在娄新明这个大总的统一坐镇指挥下,后勤人员开始忙活起来:做柜的做柜,洗刷的洗刷,张贴的张贴,端盘的端盘……唐海林忙里忙外,一会也不闲着,被柜台旁的饭店老板娘看到了,她不失时机打听娄新明:“那个小伙子是谁啊,这么勤快?”尽管这个老板娘已经半老徐娘了,但仍有几分姿色,从那没有皱纹的额头上可以看出,这个老板娘年轻时是个大美人。
娄新明自豪地说:“叫唐海林,才转业分配到咱学校的。”
老板娘问:“是个退伍兵?”
娄新明点点头:“没错。”
老板娘很好奇:“他有对象吗?”
娄新明笑嘻嘻的:“怎么,你要给他介绍对象吗?”
“难道说,俺不可以吗?”老板娘很自信,因为她这个月下老曾成功介绍几十对。
娄新明朝唐海林大喊:“海林,你过来一下。”
唐海林走了过来:“娄主任,什么事?”
娄新明喜形于色说:“老板娘看上你了!”
娄主任一语惊店,顿时把后勤人员全部吸引过来了。章东风竖起大拇指说:“小唐,人缘不错啊,到哪都走桃花运呀,连老板娘都看上你了!”
老板娘面不改色笑呵呵推了娄新明一把:“你们都胡说什么呀?”
娄新明急忙纠正说:“我是说,老板娘想给你介绍对象!”
唐海林的脸胀得通红,刚想开口,赵传一却抢先一步说:“老板娘,你想让人家犯重婚罪吗?”
老板娘惊呼:“什么?已经结过婚了?”
唐海林笑笑说:“是啊!我结过婚了。”
赵传一补充说:“人家小孩都能打酱油了!”
老板娘问:“你今年二十几了?”
唐海林说:“我今年三十一了!”
老板娘问:“你当了几年兵?”
唐海林答:“我十八岁当的兵,当了十二年!”
“真不敢相信,你是三十多岁的人!”老板娘连声说:“不敢相信,你是结过婚的人!”
随着《百鸟朝凤》的唢呐曲响起,已经下课放学的白中老师们陆续来到饭店,在后勤主任娄新明的主持下,白中全体教职工们为何长斌和范琦这对新人举行了一个简单而又隆重的婚礼。
何长斌任高三生物教师,小伙子今年26岁,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到学校不足三年,已成为高三生物学科的把关教师;范琦任初二政治教师,今年25岁,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别看她是个女教师,讲起时事政治来,那是一套一套的。何、范二人自由恋爱,可谓是一个郎才,一个女貌。
翌日,娄新明把唐海林叫到办公室说:“海林,我们学校物理仪器室没人管理,经学校研究,决定由你来管。你看有什么困难吗?”
“没问题,主任。”唐海林爽快地答道。
“既然这样,你要把这个仪器室管理起来,另配合好物理老师搞好实验。”娄新明说着把仪器室钥匙交到唐海林手中补充说:“不过,你也不能单单管仪器室,平常后勤有其他什么活,你也得干。”
“请放心吧,娄主任,我会干的。”唐海林兴高采烈地拿着钥匙向仪器室走去,因为他终有一件具体的事情让他负责了。
然而,当他把钥匙往物理仪器室的锁孔里插去时,插了半天却怎么也插不进去,他甚至怀疑是不是娄主任把钥匙给错了,但转念一想,应该不会给错的。于是他找了一点缝纫机油滴到锁里,再用钥匙来回动几下,锁终于被打开了。
一打开物理仪器室的门,唐海林顿时傻眼了!
满地乱七八糟的垃圾,到处都是灰尘、蜘蛛网,实验器材东一件、西一件。显然,这是一间无人问津的仪器室,而且很久了。
既然校领导把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我,这说明校领导信任我也是考验我。于是,唐海林决定不等不靠,他要用自己的双手把仪器室重新建立起来。
洒扫、整理、登记,在唐海林的精心整理下,一个原本破旧不堪无人问津的仪器室顿时变了样。
刘希斌一放晚学到家里,就神神秘秘对郑丽君说:“知道吗?唐海林现在管理物理仪器室了。”
郑丽君若无其事说:“他管理仪器室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刘希斌郑重其事说:“这你就不懂了。他自从到学校这个把月来,无非打打杂扫扫地,现在才管个仪器室。这说明什么?”
郑丽君反问:“说明什么?”
刘希斌答:“说明他唐海林只能在后勤干干杂活养养老。这学历低就是不行,一没本科证,二没教师资格证,唐海林想当老师恐怕得下辈子喽。”
郑丽君没好气说:“好多人又是‘木本’又是‘草本’的,我没看水平高哪去!”
刘希斌坚持己见:“现在是讲究学历的年代,没有高学历就是不行!”
这天,唐海林正在整理仪器室。
“海林,海林。”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叫他。
唐海林十分惊喜:“司马老师,我在里面。”
司马洪手托一架天平走进仪器室。
司马洪说:“海林,这个仪器室好长时间没人管理了,这个天平还是我去年借的,现在由你来管就好了,物理实验课也有法上了。”说着把天平交给海林,“你把这个天平登记上。”
唐海林接过天平说:“我这就登记。”
司马洪环顾四周说:“现在整理得怎么样了?”
唐海林一边登记一边说:“已经整理过半,要想彻底的整理好,还得几天工夫。”
司马洪说:“来,我帮你一起整理。”说着拿起擦布擦实验器材。
唐海林一把抢过擦布:“您那么忙,还是我自己慢慢整理吧。”
司马洪抢过擦布:“我现在没课,闲着也是闲着。”说着又细细擦了起来。
唐海林拗不过只好让他干。
这位司马洪老师真的闲不惯,其实,他是学校的大忙人。近年来,学校老师走了一大批,有的进县城中学,有的到南方发达地区私立学校,有的下海经商。所以,司马洪老师带初三(2)班班主任和两个班的化学,另挂初二两个班的生物。
唐海林边干活边问:“司马老师,您教书多少年了?”
司马洪说:“你看呢?”
唐海林说:“我看您年龄五十露头,教龄不到三十年吧?”
司马洪笑了笑:“傻小子,我二十一岁参加工作,到今年整整工作三十八个年头了,今年底我就要退休喽。”
唐海林伸了伸舌头:“司马老师,我感觉现在的您和十多年前一样,一点也没变老,想不到您的教龄都比我年龄大。”
司马洪说:“岁月催人老啊!”
“您教龄那么长,工资一定不低吧?”唐海林问。
“我是咱校教龄最长也是工资最高的一个,每月801元。”司马洪说:“你的工资是多少?”
唐海林说:“现在还没下来,不过我看工资介绍信上是489元。”
“你在部队多少?”
“不到1700元。”
“看来地方与部队,北方与南方是有差别啊。”
“是的。司马老师,您看我还有机会到前勤当老师吗?”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学校目前有几个老师还都是临时代课的,何况你已经拿到了教师资格证。我相信,你迟早有一天会走上三尺讲台的。”司马洪补充说:“对了,你的学历现在怎么样?”
唐海林说:“我在部队参加自学考试已经拿到了大专,现在还想把本科拿到手。”
司马洪说:“应该拿。省里要求到2010年,中学老师必须达到本科学历,小学老师达到大专学历。我们学校好多年轻老师都在参加自学考试拿本科呢。”
唐海林说:“太好了!”
司马洪语重心长说:“海林,你要继续发扬在部队时的优良作风,更要耐得住清贫和寂寞,我相信你会干出成绩来的。”
唐海林诚惶诚恐说:“司马老师,白中是我的母校,我绝不会给您和白中丢丑的!”
恰在这时,只见两个年轻的女老师说说笑笑走进仪器室。
“司马老师,您也在这!”那两个女老师惊呼道。
“是啊,你们两个也来了。”司马洪一一介绍说:“海林,这位是咱学校初二(7)班班主任、物理老师丁颖。那位是丽君,你们是老同学,我不用介绍了。”
唐海林彬彬有礼说:“丁老师,您好;郑老师,您好!”
丁颖笑嘻嘻说:“我们是来借实验器材的。”
郑丽君红着脸忙说:“是啊,是啊。”
郑丽君不带物理课,怎么来了?原来,丁颖带初二物理课,刚好学到《密度知识的应用》内容,需要一些实验器材。另外,她听说郑丽君的老情人唐海林现在管理仪器室,所以,脑子灵机一动,想出出她的洋相。“走,跟我出去一趟。”郑丽君问:“去哪?”丁颖说:“叫你走你就走,哪那么多废话!”万般无奈,郑丽君只好跟着走,就这样被快嘴丁稀里糊涂的领到了物理仪器室。
唐海林问:“二位需要什么,我给拿。”
“量筒1只、玻璃密度计1支、天平1架……”丁颖开了自己需要的物理实验器材,然后转身对郑丽君说:“丽君,你需要什么器材?”
郑丽君红着脸说:“司马老师,你看这个快嘴丁真是的,明明知道我不带物理,还问我要什么器材!”
司马洪笑呵呵刚想开口,丁颖抢先一步一本正经说:“你不借器材,你来干什么?”
郑丽君哑巴吃黄连:“你这个快嘴总是想怎么扯就怎么扯,明明是你叫我来的,还问我来干什么!”
司马洪忙圆场:“不借器材,也能来。”
唐海林拿好器材一边登记一边微笑说:“欢迎二位常来!”
郑、丁二人一边拿着器材一边说笑离开了仪器室。唐海林隐隐约约听到丁颖说:“现在物理仪器室终于有人管理了,以后做实验方便了。”郑丽君还沉醉在尴尬中:“好你个快嘴丁,我以后再也不理你了!”丁颖连忙赔笑说:“哪能!哪能啊!好姐妹哪能说不理就不理啊!”
在司马老师的帮助下,又经过两天的整理,物理仪器室终于彻底变了样。
这天,覃洪武没事转到了物理仪器室。
“在看什么呢?海林。”覃洪武一走进仪器室,只见唐海林正在埋头看什么。
唐海林起身答道:“校长,为了更好地配合物理老师搞好实验,我在看物理书呢。”原来,唐海林不仅通过司马洪老师把初二到高三的物理书全部找来了,而且把各个年级、各个班级的物理课表找来了,还及时了解到各个年级、各个班级的物理课进度,这样一来,哪个年级、哪个班级的物理学到哪儿,哪个物理教师需要什么仪器,唐海林总是事先准备好,并且达到了万无一失的地步。
“好啊,海林,干工作就应该这样,无论干什么都要多想办法多动脑筋,这样工作一定能干好。”覃洪武见办公桌上除了物理书之外,还有一本读书笔记,于是情不自禁地拿起来查看,上面工工整整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物理知识和各种仪器的作用,他开心地笑了。
唐海林说:“是,校长。”
不经意间,覃洪武发现办公桌一侧还有一张招生简章。于是问他:“怎么,还想参加函授?”
唐海林说:“我的学历还不够硬,我想利用业余时间报名参加自学考试。”
覃洪武一边在仪器室里踱来踱去一边说:“现在省教育厅和省电大办了一个专门针对你们复转军人的学历教育,我觉得你参加比较合适,等一会你到我那去看看,市局有一份文件。”
唐海林说:“好的,校长。”
覃洪武看着干净的仪器室,摆放整齐的实验器材和记录完整的登记本,满意地离开了。
唐海林总算在白中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办公桌椅。他有时在仪器室收发器材,有时和后勤人员干一些杂活;空闲时间,他就在仪器室里读书看报、埋头学习。
星期五晚上回到家,唐海林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君梅,我想拿本科证。”
董君梅说:“你认为有必要拿,我百分之百支持。”
“我们学校目前有三分之一人是本科学历,有三分之一人正在自学本科学历。”唐海林说:“现在省教育厅和省电大办了一个复转军人学历教育,我想报名参加。”
董君梅说:“那你就报名参加吧。”
“我们刚买了房子,手头上不宽绰,我的工资还没有下来,又要参加函授学习。”唐海林说:“我担心经济上吃不消。”
董君梅说:“学费得多少钱?”
唐海林说:“5700元。”
“你的工资没下来,迟早要下来的。”董君梅说:“目前,我多少还能挣点钱,为了你将来能适应学校的工作,咱们就暂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吧。”
唐海林一把把董君梅搂在怀里,因为他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妻子。
星期六上午,唐海林携带一千元钱报名费和相关证件直奔新邳市广播电视大学。
他来到电大报名处,参加复转军人学历教育的人还真不少。排着长队终于走到报名窗口,唐海林将材料全部递上。
“报什么专业?”里面人问。
唐海林说:“汉语言文学。”他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一是他的大专学历就是汉语言,二是他总认为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应该首先学好自己的母语。
“等候开学通知。”里面的人说着把转业证等证件退回,另附一张收据。
唐海林哼着歌儿离开电大,他期待着开学那一天快快到来。
这天,刘希斌来到物理仪器室。“唐唐……”无事不登三宝殿,他带着两层意思而来。
当他一见到唐海林又不知道称呼什么好。称老师吧,唐海林又不是,于是干脆:“唐师傅,你这有万用表吗?”
唐海林见面生问:“您是?”
刘希斌干咳两声:“我是初三年级主任,我姓刘。”
“哦,原来是刘主任啊。”唐海林说:“万用表,有,您做实验用吗?”
刘希斌说:“我家里电饭煲不知哪里出了故障,我想用万用表测试一下。”
唐海林说:“您坐等一下,我这就给您拿。”
刘希斌利用唐海林给他拿万用表的时间,开始四下侦察。
唐海林拿好后登记上,然后对刘希斌说:“请刘主任在这里签个字。”
刘希斌签完字拿着万用表得意扬扬离开了仪器室。
中午放学回家,刘希斌边用万用表测试电饭煲边自鸣得意地对郑丽君说:“你猜我今天干什么去了?”
郑丽君说:“你干什么去了,我怎么会知道,我又不是诸葛亮。”
刘希斌说:“我去会会那个唐海林了。”
郑丽君不语。
“人长得是比较帅,不过呢,”刘希斌说,“比我差点。”
郑丽君说:“我看你是屎壳郎戴花——臭美!”
刘希斌说:“仪器室整理的倒是很干净,看来适合体力劳动。”
郑丽君最看不惯贬低别人。“什么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你不就教两天书吗?有什么好炫耀的。”
刘希斌说:“这就是资本。”
“别资本不资本的。”郑丽君气呼呼说:“我问你,今天这个饭还能不能吃上!”
刘希斌连忙说:“能能能,马上就好!”
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吸引了来采蜜的小蜜蜂,小蝴蝶,也吸引来了一群爱美的女生。
“大家看呀,这花儿造型多漂亮,像不像一个装酒的坛子?”女生甲道。
“像!真像!”几个女生齐声道。
“快看,那棵冬青像什么?”女生乙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她们赶紧围了过去,只见这棵冬青上头小,中间细,底下粗。
“像雪人。”女生丙说。
“有点像北海里的白塔。”女生丁说。
“我看像个大葫芦。”女生甲说。
“对!就是个大葫芦。”她们终于找到了灵感。
“我明天把家里的照相机拿来,咱们好好照几张相怎么样?”女生乙提议说。
“太好了!同意。”另几个女生说。
说话间,已有另一群学生拿着照相机在拍照呢。
“各位,再看看路边这一排花剪得多整齐啊!”女生丁说。
“横平竖直真整齐!这花是谁剪的?怎么那么有才呀!”女生丙说。
“剪这花的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女生甲诡秘地说。
“到底是谁?快说呀!”她身旁的女生丁说。
“还卖什么关子。”女生乙说。
“这个人在那!”大家顺着女生甲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穿着旧军裤的人正站在学校高中楼三楼的一个窗外安装玻璃,阳光下的他身影很高大。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退伍兵唐海林。
原来,唐海林空闲的时候,他就拿着花剪把学校里的花草树木全部修剪一遍。
这是一所注重绿化美化的学校,校区里种满了不同季节的植被,它们数量虽不是很多,但品种不少,校门两侧有两棵高大繁茂的梧桐。围墙外是一排笔直挺拔的水杉;操场边是十多株婀娜多姿的垂柳,校舍前是三五棵古色古香的银杏,校舍后是几棵苍劲伟岸的雪松。在校区道路两侧和校舍前后错落有致地堆砌着十几座花池,花池里有绽蕾吐艳的月季,如云如海的樱花,美轮如月的迎春,绚丽多姿的玫瑰,碧绿常翠的冬青……
根据这些花草树木的外在形状,唐海林把这些植物修剪成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的造型:有圆形的、有方形的、有蘑菇形的等等。唐海林的这手园艺绝活,就是他在部队时练就的,那营区里的三角梅让他修剪得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听说了吗?”女生甲说。
“什么呀,神神秘秘的?”女生丙说。
“那个人是个退伍兵!”女生甲说。
“你说的没错,那人穿着旧军裤。”女生乙说。
“到底是当过兵的人,难怪这花修剪得这么整齐。”女生丁称赞说。
“他胆子怎么这么大,站在窗外也不害怕。”女生丙惊诧说。
“当过兵的人胆小能扛枪打仗吗?”女生甲反问道。
“铃……”上课了,这群女生像小鸟一样飞进教室。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唐海林的大脑总是一刻也不闲着。不管是分内的事还是分外的事,只要他认为不合适的事情,他总要管一管;只要他感兴趣的事,他总要问一问。
天下水杉第一路是唐海林上下班必经之路。骑车行驶在笔直的四车道一级公路上,成千上万株水杉一字排开,像一个个威武雄壮的士兵,列队等待人们的检阅呢。
水杉是一种落叶乔木,高达数十米,叶子扁平,对花单性,球果近圆形,种子扁平。它是第四纪冰川运动遗留下来的孑遗植物,属世界现存稀有植物之一,被植物学家称之为“活化石”。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一位新邳籍老县长引进之后,在当地得到广泛的种植。水杉铁臂虬枝,秀美挺拔,蓊蓊郁郁,虎然绿伞,英姿勃发,给古老而又年轻的新邳市增添了亘古未有的朝气,也象征着百万新邳人民奋勇争先的风姿和精神。
然而,就这样一条美轮美奂、堪称一绝的天下水杉第一路却出现了它不该拥有的瑕疵:有的倒了,有的折了,有的枯了……唐海林看在眼中,记在脑里,更是痛在心上!回到学校后,他重操旧业,在仪器室奋笔疾书,一篇洋洋洒洒千字文《市树也该美美容》出炉了。
众所周知,水杉树已成为我们新邳形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是,水杉是否已拥有它应有的尊贵?当你行驶在天下水杉第一路,当你走近水杉树仔细观赏,你会发现,几乎每棵水杉树都有残枝败叶,隔三岔五有一两棵或歪或枯或缺的水杉,大大折煞天下水杉第一路美景。为此,笔者建议,应该给水杉树美美容。
接着,唐海林提出若干条给水杉树美容的措施,一是扶正歪树,二是补齐空缺,三是清除残枝,四是修剪裙部,五是加强管理等。
该篇千字文投寄到当地《新邳日报》,不仅成功发表,荣登头版头条,而且还受到当地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立刻组织园艺工人对水杉进行彻底美容。
不仅如此,最重要的是唐海林干什么讲什么,讲什么像什么。自从当兵那天起,他就有了写日记的习惯,每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都是他写日记的最佳素材。十几年下来,他已经写满几十本日记,如果稍微整理一下,够出几本书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唐海林写日记从不无病呻吟。譬如,他干勤杂工作,结合部队工作经验,写出了《后勤人员如何做到保障有力?》《巧治勤杂人员松、散、懒》;他管理物理仪器室当物理实验员,写出了《让仪器室里的仪器动起来》《实验员实验六要素》等等。
这期间,唐海林还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好几篇有影响力的稿件,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又一个星期五早上,唐海林从老家赶到学校,校园里没有了往日的喧闹,他感觉不对劲,向门卫一打听,一个晴天霹雳几乎将他击倒:
司马洪老师因车祸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