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92000000001

第1章 立向瑞峰以俯瞰,辉映大地是文章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比阅读整本书要求更高的则是完整地阅读一个作家。茅盾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高峰巨擘,“鲁、郭、茅、巴、老、曹”,八大家之一。要读好茅盾,需找到恰当的门径。

茅盾先生是一位一生与政治紧密相连的作家,他早在1920年就接触了中国共产党,亲手翻译了包括《美国共产党党纲》在内的近十篇共产党纲领性文件。1921年共产党一成立,他就加入了党组织。在任《小说月报》主编期间,他还是党中央的联络员,为党做了大量工作。因此,茅盾先生的创作始终坚持“文学是表现时代,解释时代,而且是推动时代的武器”这一原则,自觉地承担起文学创作的革命性任务。

茅盾先生对创作有个基本的要求,他在《我们所必须创造的文学作品》中说,“立在时代阵头的作家应该负荷起时代放在他们肩头的使命”。茅盾先生作品的主旨是显豁的,那就是揭社会黑暗本质,赞扬进步力量,拯救民生疾苦。从某种意义上说,茅盾先生是研究社会的作家,通过创作完成了对中国社会状况的分析,诊断了旧中国千疮百孔的病因。其创作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城市生活以长篇小说《子夜》为代表,反映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和经济侵略的背景下,在与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斗争中惨遭失败的故事;吴荪甫作为一个民族资本家,敌视工人罢工斗争,反对革命运动,小说揭示了当时民族资本家的悲剧命运。这部作品应是阅读茅盾的重要内容。农村生活以“农村三部曲”和一部分写乡村见闻的散文为代表,“农村三部曲”即本书中所选《春蚕》《秋收》《残冬》三篇小说。这三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我国三十年代农村生活的巅峰之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并不少,可是能从政治、经济角度深入探讨旧中国农民悲惨命运根源的并不多见。茅盾先生的“农村三部曲”,从“一·二八”事变后苏杭一带太湖流域蚕桑农民的大量生活事实中提炼出了深刻主题,即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经济侵略,国内蚕丝经营商们互相勾结压价,导致贫苦的农民处于破产状态。同时,茅盾先生的“农村三部曲”与鲁迅先生的《故乡》相比,他看到了新一代农民的斗争精神,看到了农村未来的一线希望。阅读茅盾先生的作品,应注意思考其社会背景与思想价值。

茅盾先生写作的最大特点是站在一个制高点上俯视社会,条分缕析社会形态,把握了整个社会的各种关系,弄清楚了社会现象背后的成因,相当于给社会拍了张X光片,枝枝节节,了然于胸,这才落笔成文。因此,茅盾先生文章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气象宏大,论锋精准。阅读茅盾先生的文章,几乎无须背景介绍,从文中就能读出时代背景的信息,而读者则要注意从这些信息中读到作品的特殊社会背景及创作的主旨倾向。《春蚕》中的小火轮,《秋收》中的洋蚕种、抽水机,《残冬》中的三甲联合队,《林家铺子》中的日本洋货问题、党部行为、债主等等,这些信息巧妙地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状况。小说所写故事的主旨全指向时代的核心问题,如丰收成灾的问题、中小商业资本家倒闭的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当时社会矛盾的集中点。即使散文,也很少写闲情逸致,而是尺幅之内尽显宏观景象。比如《风景谈》,文中不断闪现的那句话“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像一首歌的主旋律,盘旋萦绕,唱出了民族精神的实质。读茅盾先生的文章,我们须从大处着眼,作宏观俯瞰,领悟其立于云端俯视社会的胸怀气象,从而得其文气熏陶,长我精神,宽我胸怀,启我智慧。

茅盾先生视野宽阔、立意高远,落实在作品上,则又从最微小最底层最现实的生活小镜头、小风景中表达这些宏观阔大的主旨。可以从一缕云雾中反映时代的灰暗,也可以从雷雨前的闷热中表达出紧张激烈的社会矛盾冲突,也可以在一声卖豆腐的哨子中抒发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与尊重。所选四篇小说所写内容全是社会底层的现实生活,那些宏大的主旨都是从平常的人、事、物上体现出来的。他自己也说:“真正有力的文艺作品应该是上口温醇的酒,题材只有平易的故事,然而蕴含着充实的内容,是从不知不觉中去感动了人,去教训了人。”老通宝的传统守旧,多多头的觉醒奋斗,全是融汇在农民的生活细节之中。因此,在阅读茅盾先生作品的时候,应时时保有灵敏的阅读嗅觉,要能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读出茅盾先生赋予它们的特殊寓意。“还种什么田!白辛苦了一阵子,还欠债!”四大娘这个农村妇女发疯似的反复念叨的这句话,深刻地揭露了三十年代农民悲苦的命运和悲剧实质。不论是散文,还是小说,都要从细处体察,注意茅盾先生细微处见精神的表达特征。

鉴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特殊的时代背景,茅盾先生的散文大多使用了象征这一表现手法。所谓象征,就是借助一具体事物与另一具体事物或道理的连接关系,达到言此而说彼的艺术效果。依据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茅盾先生的象征类散文大约也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就是写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社会生活的作品。这一时期因为政治形势骤然变化,茅盾与党组织于1927年的7、8月份失去联系后,东渡日本避难。他对“四一二”大屠杀有太多的困惑苦恼,《严霜下的梦》《卖豆腐的哨子》《虹》《雾》等都是写于这一时期。借“雾”的阴晦朦胧,“虹”的易逝短暂来表达内心的阴郁愁苦。其中的象征意义含蓄丰富,不可拘泥于确定的唯一答案。再一类就是象征意义鲜明显豁,感情基调激越而蓬勃的作品,表明自己已从阴暗愁闷的心境中走了出来,面对黑暗的现实,坚定了斗志,预示着革命斗争的必然胜利。这方面的代表作品有《雷雨前》《黄昏》《沙滩上的脚迹》等。茅盾先生在这些作品中使用的象征手法已经非常成熟,本体与象征体水乳交融,自然浑成。第三类就是写北方军民生活的作品,主要代表作有《白杨礼赞》《风景谈》《大地山河》等。这类作品的象征手法在象征的指向上更加清晰,比如《白杨礼赞》,作者在文中直接指出了它的象征意义,《风景谈》也是这样。象征,其最大的特点是含而不露,但象征义又异常清晰,在文中直接指出其象征义,反而降低了象征的艺术效果。

运用象征手法,本体叙写不仅不能模糊反而要更加清晰准确,写实与象征的完美结合才是象征手法的奥秘所在,茅盾先生的散文在这方面尤其出色。这可能源于茅盾先生的写作理念。1941年在谈到《见闻杂记》作品时,茅盾先生说:“说来简单,就是七零八落的杂记。也许描几笔花草鸟兽,也许画个把人脸……不过,我自信,闻时既未重听,见时也没有戴眼镜,形诸笔墨,意在存真。”(《如是我见我闻·弁言》,《茅盾选集》第十二卷)只有有了“真”,象征手法才有了坚实的基础,仔细体会《雷雨前》,当能更好地明白这一点。

另外,茅盾先生的创作当作整体观。即,其很多散文内容,实质就是小说内容的素描版或者说是素材版;本集所选的几篇名著讲话,其实也流露了他自己创作的理念和体会。这些作品都应互为融通,彼此参透。像茅盾先生观察社会一样,我们也要站在茅盾先生的作品之外作整体观照,才有可能真正领会茅盾先生作品伟大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同类推荐
  • 生命魅力中的暗恋

    生命魅力中的暗恋

    《生命魅力中的暗恋》如水的月光轻轻笼罩着大地,她觉得从未有过这般快意。温柔、恬静的月光是这般的恰到好处。
  • 轻松玩数独游戏(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轻松玩数独游戏(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荣耀新美文:最后的愿望清单

    荣耀新美文:最后的愿望清单

    有多元的视野,从各个角度描摹和思考人生和社会,将视野焦点多样化,并以独特的生命体验,勾勒当下不同群体的现实生活。有温度的故事,这里有美好的回忆,也有惨淡的阴影;有青春的疼痛,也有成长的蜕变。故事里有彷徨,有焦虑,有孤独,更有勇气,有温暖,有力量,有憧憬。有情怀的青春,这些青年作者的笔下涌动的是青春的新姿态,他们以独特的个性讲述属于他们的青春和成长,朦胧的爱,懵懂的情,挫折的阵痛,叛逆的碰撞,这一切都属于他们的逻辑和思维。有创意的表达,这里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变化多端的叙事方式,有多角度的人物塑造;他们冲破固有思想的牢笼,凭借创意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学话语空间。
  •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

    本书主要记录了安妮·弗兰克遇难前对密室生活和身心成长历程,首篇写于1942年6月12日,末篇写于1944年8月1日。在被压抑和恐惧气氛笼罩的密室生活中,安妮虽然有时像大人一样情绪低落,但始终心存希望。她把日记本“吉蒂”作为假想的收信人,以写信的方式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日记中既记载了安妮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对母亲)的好恶、对密室内部争论的分析和对战争的看法,甚至涉及对女性社会地位问题的见解,也记述了安妮对理想爱情的憧憬与渴望、对人性与人生的深刻探索……安妮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与自我鼓励下,逐渐独立和自主。
  • 梅花香自苦寒来(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梅花香自苦寒来(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热门推荐
  • 计划实施中

    计划实施中

    扑街小作家每天仰望着网文大神,而网文大神正计划着把小扑街拐回家
  • 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遗稿节选)

    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遗稿节选)

    萌萌一生可说是中国近百年经验的化身。她本能地拒绝拿西方的知识学套制中国的经验。尽管她面对学术体制不得不借用西方的思想范畴揭示自己的生活经验,但她始终恪守“回到经验本身”的敏感与忠诚,因而她总能保留经验“例外”的“问难”形式。“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便是萌萌生命的“最后一问”。
  • 弃女翻身惊世绝华

    弃女翻身惊世绝华

    她被叫为呆子。她不呆,只是面呆,内心却是恶女。谁害过她,谁助过她,她都明了于心。她只是贪睡,不着急还而已。她贪生怕死,可也睚眦必报,她好吃贪睡,可也爱憎分明。你若欺她,她必阴你,悄悄地阴,你们说她呆啊,哪能那么精明地光明正大的阴。害我者,我必还之;护我者,我必助之;爱我者,我必报之;他,一步一踏骨,一剑一生花。他是世间的恶魔,杀人不眨眼,只因复仇;他又是傲视群雄的王者,复仇,只为了登上巅峰。他剑下无数亡魂,唯独没有在他剑下染上了她的血。他留她,只为用她作为复仇路上的一枚棋子;她助他,只是为了在这纷争中求存,心照不宣。他与她,只是主与仆的孽缘,他不会爱她,她也不会爱他…是吗?【花絮】初见他时,他方诛杀了秦府上百条性命,手持带血之剑,一步步靠近我。我说道:“让我跟着你成为一名杀手。”“名字。”他问得言简意赅。我答道:“秦可恩。”我想,我们注定是有缘的,即使这缘分不过是杀戮引起的。在这动荡乱世,他活着我便活着,他是主我是从,他若死我依然活着。我想:他还是死的好,我便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自由。再见他时,他已居高临下,铺十里红妆要迎娶我。我说道:“你走罢,被你束缚如此之久,就放我自由一回,如何?”他答道:“好。”好。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我与他的距离终究隔着万里江山。我爱他,为了自由,也终不想成为他的妻。繁华落幕,最后见他,他靠在我的怀里。我说道:“别走,我宁可一辈子不要了那自由,我情愿被你绑在身边一辈子,可好?”他终于笑了,点头:“好。”好,但他那双大手终究还是落地,映了满山红。我想:我们是极其无缘的,即使我们相守过了十余载,他终究还是离我而去。
  • 灵烬城

    灵烬城

    混乱降临,古老再现,曾经的霸主只能在城墙内苟活。且看中年大叔如何辨善恶,分生死,燃尽这灵血!寻找那藏在彼岸的答案。
  • 月斜天涯

    月斜天涯

    生若为人,最悲哀之事,便是出生于帝王之家。那些帝王之家的子嗣人,当朝代更迭之时应该如何自处?她本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孩,不了解自己的身世,身边没有任何亲人,成长的唯一意义就是被当做工具。十几年后行动开始,当执子之手只是一场阴谋的序幕,身为帝王子嗣的他,自以为行事谨慎,却在情关上折了腰,险些丢了性命……
  • 武当虹少年1:骑鱼的女孩

    武当虹少年1:骑鱼的女孩

    平凡的少年金阳,有一位与众不同的爸爸,从爸爸身上,他学会了用不一样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然而父亲却不幸离开了他,这让他承受起同龄孩子不该有的痛苦和坚强。这时,街道拐角的秘密商店、被法术包围的十座大山、起死回生的苹果……种种神秘离奇的事物接踵而来。而一张录取通知书改变了金阳的人生,面对拯救世界的重任。金阳开始迷茫、挣扎。终,勇敢的骑鱼女孩让他在犹豫中做出选择。后他踏上了前往武当山太极学园的征程……
  • 太上混元真录

    太上混元真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红线女侠传

    红线女侠传

    唐朝年间,剑南道清云寨兵马使李慕唐被奸臣陷害而死,在奸臣的追杀下,其妻女离散。女儿红线被友人救走后得几位武林大师传授武功,练成超一流的武功。在寻找奸臣报仇的一路上,红线也卷入了江湖武林的恩怨情仇中.....
  • 情咒:情不可恕

    情咒:情不可恕

    千年的记忆苏醒之际,万年的心痛,卿该如何面对?万年之后所有的一切都不复存在,心中的人不在了,不愿面对的人却依旧在身边--迷茫的寻找,无力的挣扎,子矜,你到底在哪?失去记忆的子矜就算找到了会跟卿走吗?他们真的可以在一起吗?天帝会放过他们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和亲公主

    和亲公主

    现代女孩冯陈楚杨无意间救了一个小孩,向前来为弟弟报恩的丁小仙提出了穿越到古代的请求。变身周国福荣公主的楚杨被逼去和亲,瓦勒国三皇子承德一路上对她百般刁难,但是却慢慢显露出情愫。中途福荣逃跑出来,遇见受人之托来救她的侠客南宫越,无意间介入一场阴谋……福荣被劫回皇宫,承德带她去了西北征战。回来后得知福荣的母亲竟是瓦勒先皇的私生女,承德想让父亲改变福荣的身份,却被瓦勒皇帝降旨命令去当女道士,而福荣慢慢发现这一切都起源于阴谋,周围的人都不是那么简单。经历过种种趣事、种种磨难,楚杨和承德这两个小冤家最后是否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