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92400000002

第2章 散文诗

乡村

七月的最后一天,我越过俄罗斯一千俄里土地,陶醉于一个优美的乡村。

绵延的蓝色浸透了整片天空,一朵朵白云点缀在上面,一边飘浮一边散去。无风,温暖,空气像新挤的牛奶那般清新。

云雀唱着歌;鸽子哼着调;燕子悄无声息地滑翔俯冲;马儿们悠闲自在地咀嚼品味;狗儿安静地站着,摇着尾巴。

烟和干草的气息,混杂一点柏油味和人气,氤氲在鼻翼之间;大麻花正在怒放,浓郁厚重的香气扑面而来,猝不及防就征服了人类的嗅觉。

近处,又深又窄的山谷,两侧成排的柳树,枝繁叶茂,树干苍劲;谷中流淌着一条小溪,鹅卵石在清澈的溪水下面颤动,可爱俏皮;远处,苍天与大地相接的地方,有一条大河,碧波荡漾,清晰可见。

沿着山谷前行,一边,排列着整齐的牲口棚,大门紧闭的仓库,干净整洁;另一边,搭建着五六间松木小屋,清一色的木板屋顶,每个屋顶上都竖着一根高高的柱子,每个小屋门口都站着一匹铁铸的钢鬃小马,古朴典雅。破损的窗玻璃闪烁着彩虹的光彩;百叶窗画上了一瓶瓶水养鲜花;门旁端放着一条小长凳;小土堆上,猫咪在晒太阳,透明的耳朵警觉地竖起;高高的门槛后,是幽凉的门厅。

我在山谷的最边缘铺上马衣,舒服地躺下。周围是一堆堆新制的干草,青草的味道直逼鼻孔,沁人心脾。小屋前,聪明的农人一下一下地抛起干草,好让它们在炙热的阳光下散去水分,没有水分的干草被放进棚里,我想,睡在这些干草上肯定舒服极了。

一个卷毛的脑袋从草堆后面调皮地探出来,凤头母鸡在草堆里辛勤地寻找食物,嘴上长着白毛的小狗在杂草丛中打滚游戏。

亚麻色头发的年轻人穿着干净的工作服,腰带松松的,几乎掉到胯部,脚上的皮靴又厚又重,他们斜靠在一架卸下马具的马车上,相互说着玩笑话,时不时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发出爽朗的笑声。

一个圆脸的年轻女子从窗口向外张望,她笑着,不知是因为那群年轻人的玩笑话,还是因为干草堆里孩子的顽皮。

另一个年轻女子用她有力的胳膊把水桶从井里拉上来,一点一点……水桶摇摇晃晃的,随着女子的节奏溅出一颗颗明晃晃的水珠,打湿了她洁白的手臂。

在我面前,站着一个穿着条纹裙子和新鞋子的老妇人,硕大的念珠在她黝黑的脖子里绕了三圈,灰白的头上包着一块黄底红点的头巾,头巾遮到额头上,露出一双不再青春闪耀的眼睛。

但她沧桑的眼神里却露出了欢迎来宾的温柔,整张布满皱纹的脸笑意荡漾。我敢说,这位老妇人已经年逾七十,即便这样,她当年的风韵依稀可辨。

她右手张开,被晒黑的手指托着一碗刚从地窖取出的冷牛奶,尚未脱脂。碗沿上有干涸的奶渍,像一颗颗珍珠。她左手手掌里有一大片温热的厚面包,递给我,好像在说:“吃吧,欢迎你,路过的客人。”

一只公鸡忽然开始啼鸣,自娱自乐地拍打翅膀,牛棚里的一头小牛悠悠地回应了它几声,一唱一和,和谐地演奏二重唱。

“啊!快看看燕麦,多棒啊!”我听见我的车夫说。是的,多棒的燕麦!哦,这折射出美好,宁静,丰饶的俄罗斯乡村!哦,这沉淀和平与富足的厚重的土地!

此时此刻,我忽然觉得:在君士坦丁堡圣莎非亚寺的圆顶上竖起的十字架,以及我们城里人所努力追求的一切,又有何意义呢?

【导读】

梦幻般的故乡总是静谧而美丽的存在

屠格涅夫笔下的故乡是静谧的,这静谧在碧蓝的天空中,在悠悠地飘浮着的白云中;这静谧也在云雀的歌唱、鸽子的小调、公鸡的啼鸣以及小牛的回应声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艺术地再现了作者眼中也是他心中的故乡。这故乡是自然的、纯净的,没有一丝纤尘,只有清丽和明媚,然而,她却真实地存在于袅袅炊烟中,存在于农人的恬静生活中。在这种恬静的生活中,有炊烟和干草混合的气息弥漫在鼻翼间,有大麻花的怒放,还有棒极了的燕麦。这一切是多么和谐地交织出作者故乡的美丽、安详和富足。正因为如此,马儿才能悠闲自在地咀嚼品味;狗儿才能安静地站着,摇着尾巴;年轻的小伙才能斜靠在一架卸下马具的马车上,相互说着玩笑话,时不时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发出爽朗的笑声;年轻女子才能从窗口向外张望着男人或孩子在幸福地笑着,抑或那从水井里打水溅出的水花也成了珍珠。也正因为如此,沧桑的老妇人才能穿着新鞋子,才能拿出温热的面包、端出珍珠般的牛奶招呼过路的行人。在作者的笔下景和人不仅是和谐的,更是相生相融的,是俄国广袤而有点原始的田野养育了淳朴、自由而安康的人民,同样,淳朴而勤劳的人民也让俄罗斯的原野多了炊烟的温暖和亲切。

整篇文章作者采用了由远及近的手法来写,先写远处的自然景物,后写近处山谷里的情景,而近处的情景重点写农家生活场景图,到此,优美的自然和温馨的农人的生活形成了灵动而静美的画面。而作者在写作中又处处扣住“陶醉”二字来写,写出了“我”躺在干草上的舒服、惬意,写出了人与景、人与物的和谐、融洽,一切都是那么相安无事、相得益彰。

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是炽烈的,然而作者的笔触却是宁静的,整篇文章不事雕琢,只在那里静静地叙述他的所见所闻,这就是屠格涅夫的淡雅和宁静。

文章的结尾看似闲笔,实则在平静的反问中表达了对宗教虚伪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对真实而美好的乡村生活的向往。本文是作者对过去乡村美丽生活的回忆,因而表达了作者心中的理想生活的模样。

对话

“不论少女峰还是黑鹰峰都不曾有过人类的足迹。”

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连绵不绝的悬崖峭壁。

山的更远处,是一片青绿。通透、辽阔的天空,严寒的天气,坚硬反光的雪,寒风裹挟着雪花掠过山峰。山峰,就从雪中突显出来。

少女峰和黑鹰峰,两个巨大的石块,像站立在地平线两侧遥遥相望的巨人。

少女峰对它的邻居说:“朋友,你站得比我高,看得比我远,有什么新鲜事跟我说吗?我们下面是什么呢?”

不知是过了几千年,还是一分钟的时间。黑鹰峰轰隆隆地回答:“厚云覆大地……请稍等!”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但其实只是一分钟。

“那么,现在呢?”少女峰问道。

“现在我看见的,跟上次一样。碧水黑林,灰石成堆。中间有小虫爬来爬去,你可知道,这就是尚未拜访过我们的两足动物。”

“人?”

“对,是人。”

几千年过去了,或许仅仅是一分钟。

“那,现在呢?”少女峰问道。

“现在这些小虫子好像少些了,”黑鹰峰响雷般轰隆隆地回答,“看下去更加清晰了,河水干涸,林区缩小。”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或者只是一分钟。

“现在你看见了什么?”少女峰问。

“我们四周似乎清静了,”黑鹰峰回答道,“但远处的山谷尚有一些移动着的小点。”

“现在呢?”少女峰问,在几千又几千年,或者仅仅只是一分钟,之后。

“现在好了,”黑鹰峰回答,“到处都清静了,无论我看哪里,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到处都是我们的雪,连绵不断的雪,连绵不断的冰,万物冻结。现在好了,到处都清静了。”

“很好,”少女峰说,“我们话也讲够了,老朋友,是时候了,睡一会儿吧。”

“的确,是时候了。”

两座巨山沉沉地睡了,辽阔通透的天在永恒沉寂的大地上睡去了。

一八七八年二月

【导读】

人类啊,你是渺小的!

少女峰和黑鹰峰是阿尔卑斯山上的两座著名山峰。少女峰海拔4158米,如亭亭玉立的少女挺立在茫茫白雪之中。黑鹰峰海拔4274米,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山上有冰川,常年不化。千万年来,它们在凛冽的朔风中,在雪光的圣洁中,庄严、肃穆地矗立着,任何凡人俗物不曾触及过它们,就连风暴也无法搅扰它们的宁静,只有明媚的阳光和温柔的月光才能触摸它们冰凉而又坚硬的肌肤。永恒的静谧使它们俯视一切,人类在它们的眼中只是两足的动物,人类的一切活动在自然面前只是微弱的挣扎和无聊的呻吟。自然的威力和神圣就在它们的凝固不动中延续着、炫耀着,任凭人力蠕动,任凭河水干涸,山就是山,在它们的眼中,“到处都是我们的雪,连绵不断的雪,连绵不断的冰,万物冻结。现在好了,到处都清静了。”

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两座山峰表达了“大自然才是真正的主宰”的观点,这是对自古以来甚至包括基督教所宣扬的“人是自然的主宰”观点的反叛。作者在19世纪就敏锐地意识到“大自然才是真正的主宰”,这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怀疑和反叛,是作者超越时代局限的眼光的写照和映现。

文章为了突出大山的静穆和威力,通篇使用了反复的手法,“又是几千年过去了,或者只是一分钟”接连反复了五次,充分彰显了自然的永恒,人类的渺小。同时,这句话的本身还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使自然永恒的意蕴更突出。

我们俩在屋里,我和我的狗,屋外是猛烈的狂风,凄厉的嚎叫。

我的狗坐在我跟前,直勾勾看着我的脸。

我也直勾勾看着它的脸。

它似乎是想告诉我一些事情,但它是哑巴,不会说话。不过我懂它。

我懂,此时此刻在我和它的体内,有着同一种感受,我们并无区别,我们是一样的,一样颤动的火光在我们体内燃烧闪烁。

死亡侵袭,用它冰凉有力的翅膀拍打我们。

然后,一切结束!

谁又能分辨我们体内曾经闪耀着的,是什么样的火光?

于是,我们对视,不是简单的人与兽的对视。

眼睛是平等的眼睛,深深渗透到彼此的灵魂。

在每一双眼睛里,在人与兽的眼睛里,无差别的生命因为畏惧而彼此依偎,彼此温暖。

一八七八年二月

【导读】

人和狗平等地注视着

人和狗静静地坐着,彼此直勾勾地注视着。这一刻,任屋外狂风肆虐,只有心与心的交流,眼睛与眼睛的注视。这注视不是深情地爱抚,也不是彼此的赞许,而是心中燃烧过彼此相同的火焰后的生死相依,这里有支持,有依靠,有携手共进,甚至有共同的愤怒、胆怯和畏惧。然而因为深情地对视,灵魂在这一刻获得了安宁,有了着落,尽管屋外依然狂风吼叫。在彼此相同的追求和奋斗中,狗和人具有了平等的尊严和一样的生命价值。

这里的狗是低贱者的象征,它也许是农奴,是作者一直在关注和要拯救的对象。作者俨然脱下了贵族华丽的外衣,他愿和像狗一样被使唤的农奴一起来烧尽这社会的不平等。所以,作者愿意和狗平等地对话和斗争,这是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民主精神的光辉在闪耀。

一只狗能和人平等,这世界即使还有狂风,也会使人觉得温暖。

乞丐

我沿着街道走,被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拦住了去路。

满含血丝和眼泪的双眼,乌紫的嘴唇,破烂的衣衫,化脓的伤口……哎,贫穷已经侵蚀了这个可怜的肉体。

他伸出红肿肮脏的手,呻吟着向我求助。

我摸遍了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手表,甚至连一块手帕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带。然而乞丐依然在虔诚地等待,伸出的手无力地颤抖。

狼狈尴尬的我,抱歉地握住了这只肮脏颤抖的手:“兄弟,请不要发火,我真的一无所有,兄弟。”

乞丐用他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我,乌紫的嘴唇露出微笑,然后用力握紧我冰凉的手指。

“那又怎样,兄弟。”他喃喃道,“你已经给我很多,谢谢你,这也是一份礼物啊,兄弟。”

其实我心底明白,我也收获了一份礼物。

一八七八年二月

【导读】

平等给予尊严,乞丐也成了兄弟

一声“兄弟”,让少爷和乞丐瞬间没有了心灵的距离,有的是彼此间的信任和尊重。这信任和尊重不知比所谓的大方施舍尊贵千万倍,它像暗夜里的阳光,给予在贫穷、困苦深渊里的人们以温暖和希望。“兄弟,请不要发火,我真的一无所有,兄弟。”这兄弟的称谓是从一位少爷的口中发出,它意味着高贵者主动低下了高贵的头颅,俯下身子主动贴近贫苦者,这姿态里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是作者与旧我的决裂,与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的难以调和。事实上,作者已经和那个时代、那个阶层划清了界限,而且是那么坚决。“我摸遍了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手表,甚至连一块手帕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带。”我已身无分文,有的只是虔诚。因为虔诚,我得到了“兄弟”的理解和信任,所以,我才能发自肺腑地说出,我得到了一份礼物。就让我们伸出双手,给那些需要我们的人送去温暖。

“你将会听见傻瓜的裁判……”

——普希金

“你将会听见傻瓜的裁判……”你从来都是有话直说的,我们伟大的歌手,这一次也不例外。

“傻瓜的价值观和大众们的嘲笑”,谁又不知道这两件事情呢?

如果能承受这些,就尽量承受吧;如果谁有多余的力量反抗,那就去反抗这些愚昧吧。

但有些打击更加尖锐,直击心脏。一个人竭尽所能,兢兢业业,老老实实,满腔热血地工作,但是诚实的心却满带鄙夷地躲避他,真诚的脸孔因听到他的名字而燃烧着愤怒。“滚!你滚开!”年轻纯真的声音向他嘶吼,“我们不需要你,也不需要你付出的劳动。你弄脏了我们的住所。你不知道也不了解我们,你是敌人!”

那个人该怎么办呢?继续工作,不试图为自己正名,甚至不期待一个公正的裁判。

曾经,耕地的农人咒骂过一个旅行者,因为他带来了土豆。他们把这些珍贵的礼物从旅行者手里拍落,扔在泥土里,还肆意践踏。从此以后,新长出的土豆代替了面包,成为了穷人每日生活的主食。

现在他们吃着土豆,却早已忘记了送来土豆的人的名字。

那就这样吧!名字与耕地的农人们又有何关系,忘记了就忘记吧,但这名字的主人确实是填饱了他们的肚子。

就让我们送给他们真正优质的食物。

痛啊,那些从你所爱着的人的嘴里蹦出的责备……不过这一切,同样,可以忍受……

“你们可以打我,但是,请先听我说……”雅典的领袖对斯巴达人说。

“你们可以打我,但是,请吃饱,请健康!”那我们就可以这么说。

一八七八年二月

【导读】

先觉者的痛苦和执着

普希金,俄罗斯大地上的民族先驱者,他用俄罗斯民族特有的语言在宣扬民主、自由和平等,他为农奴鼓吹,他想唤醒沉睡的俄罗斯大地。但是,大地上笼罩的黑暗太深沉,以至于人们都沉沉地睡了,睡得像死狗一般,不允许别人搅扰他们的聊以用来自我麻醉的梦,以为不睁眼、不去看,这世界便很美满。当有一个人走过他们的身旁,告诉他们,这黑夜太深沉,睡得太深就会冻死过去时,他们睁开朦胧的睡眼骂他为傻子,甚至燃烧着愤怒:“滚!你滚开!”更让人感到可怜的是年轻纯真的声音向他嘶吼,“我们不需要你,也不需要你付出的劳动。你弄脏了我们的住所。你不知道也不了解我们,你是敌人!”这又是让人感到多么痛心的事,年轻人的集体麻木就是整个社会希望的死亡。对此,作者发出了内心的愤怒,甚至是一种呐喊:如果谁有多余的力量反抗,那就去反抗这些愚昧吧。

作为革命先觉者的普希金,他知道自己的痛苦,然而,他更知道自己的使命,他必须告诉他们要吃饱,要健康。只要他们能吃饱、能健康,他情愿忍受责备、痛苦甚至埋怨。因为,他是一个先觉者,他是一个人道者,他必须这样做,只有这样他才能完成自己道德的救赎,才能唤醒打破这黑暗地狱般社会的力量。

对先驱者崇拜的屠格涅夫深深感受到他的痛苦,并感同身受。在这种感受里升华出的是敬仰,可以看出他追随先驱者的决心和勇气。因为屠格涅夫的时代仍然需要唤醒沉睡的农奴,仍然有人要忍受这样的痛苦,屠格涅夫无疑是一个愿意承担的人。

为了让人更好地理解普希金,作者假借了一个虚幻而又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普希金的痛苦和伟大。这正是大作家的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感到平易、亲切的奥秘所在。

处世法则

一个老奸巨猾的无赖跟我说:“如果你想要狠狠地激怒你的敌人,甚至伤害他,你就拿你最明显的缺点或者恶习去责备他。你要假装很生气,狠狠地责备他!”

“第一,这会让别人觉得你自己并没有那个恶习。”

“第二,你可以利用你自己良心的谴责,使这假装的愤怒成为真的愤怒。”

“比如说,你是一个叛徒,你就要责备你的敌人缺乏信念!”

“如果你自己就有奴隶的劣根性,那就骂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奴隶,文明的奴隶,欧洲的奴隶,社会主义的奴隶!”

“我们甚至可以骂他‘反奴性主义’的奴隶。”我提示道。

“没错,你可以这样骂他。”老奸巨猾的无赖满意地说。

一八七八年二月

【导读】

没错,你就是奴隶!

你分明是奴隶,但你还不承认,偏偏说别人是奴隶。这就是奴隶的狡猾,这更是奴隶灵魂的死亡。奴隶总是用这样的言辞强化着自己的奴性,更可恶的是他还极力掩饰,而且是那么歇斯底里,几乎发疯。甚至可以为自己标上“反奴性”的标签,简直达到了厚颜无耻的地步。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的历史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坐稳了奴隶的时候,一种是欲做奴隶而不得的时候。”鲁迅先生又说:“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鲁迅先生的论述同样适用于屠格涅夫生活的俄国时代,屠格涅夫对俄国农奴怀有深切的同情,他为农奴呼吁,为农奴发放解放证,为农奴免遭被卖掉的命运挺身而出,但他也深切地看到仍有一部分人习惯了做奴隶,甚至陶醉于做奴隶。

屠格涅夫对于这种无赖的“奴隶”用对话的形式完成了塑造,文章没有铺张的描写,只在平淡的对话中使人物形象惟妙惟肖。这一形象的塑造中包含了屠格涅夫深沉的忧愤,这是要唤醒一个沉睡的阶层,是对俄国命运的关注。

我仿佛身处俄罗斯的野外,一个简陋的农舍里。

屋子很大,天花板低矮,有三扇窗子,墙壁刷得雪白,没有家具。房子前面是一片荒芜的平原,由近及远向下倾斜,延伸到远方,单一的灰蒙蒙的天空笼罩着大地,像极了床的帐顶。

我并不孤独,屋子里还有另外十个人,都是相当平凡的人,都穿着朴素的衣服。他们来来回回默默地走动,像是密谋一次重大的行动。他们尽量小心,不碰到其他人,却又不断焦虑地相互张望。

没有人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在这里,也不知道跟他们在一起的是什么人,所有人脸上都写着局促和不安。他们一个接着一个走到窗口,热切地向外望,好像在期待着什么。

然后他们又继续开始来来回回地走动。我们中有一个小个子的男孩,他时不时地尖声哭泣着:“爸爸,我怕!”我被这哭声扰得心烦,也开始害怕起来。可是,怕什么呢?我自己也不知道。只是我觉得,那个东西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了——那是巨大的灾难。

小个子男孩不停地哭泣。啊,快逃走吧!这里烦闷又沉重!快要窒息了!但是要逃出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天空好似变成了一块裹尸布,没有风,没有声音,难道空气死了吗?

忽然,男孩跑到窗前,用悲惨的声音尖叫道:“快看!快看!地塌了!”

“什么?塌了?”是的,就在刚才,屋前还是一片平原,而现在,平原却立在令人恐惧的高空中。地平线已经下陷,沉了下去。我们所在的屋子,高悬在一个几乎凿空的黑色悬崖上。

我们都挤向窗子,恐惧让我们的心凝得紧紧的。“来了……”我身边一个声音低声说。

看呐,在远处的地平线上,有东西开始活动起来,一种小而圆的山丘不停地起起伏伏。

“是大海!”一瞬间,一个念头闪过我们所有人的大脑,“大海会直接吞噬所有的一切,只是它是怎么涨起来的?怎么涨到这悬崖的高度?”

然而,它还是在涨,不停地疯涨,远处已经看不到分散起伏的山丘了,只有一个连绵不断的,怪物似的巨浪吞没了整个地平线,映入眼帘。这巨浪,加深我们的恐惧。

巨浪呼啸着,呼啸着,向我们奔腾而来!随着一阵冰冷的飓风,它冲上了天际,翻卷在地狱般的黑暗里。万物都在战栗,在那,在那个飞舞的飓风和巨浪中,巨雷隆隆震响,和千万人绝望的哭嚎混成一片……

啊!这是怎样的哭嚎和哀鸣!这是大地恐惧的叫喊!

末日来了!万物的忌日!

男孩又哭泣起来,我想抓住我周围的人们,但是我们都已经被这漆黑,冰冷,怒号的巨浪击碎,溺死,埋葬,冲到不知名的地方。黑暗,只剩下无尽的黑暗。

黑暗,让我窒息,我猛地惊醒了过来。

一八七八年三月

【导读】

让巨浪来得更猛烈些吧

黑暗,无边的黑暗,所有的人都在恐惧,都要逃离。啊,快逃走吧!这里烦闷又沉重!快要窒息了!但是要逃出去是根本不可能的。天空好似变成了一块裹尸布,没有风,没有声音,连空气也死了,甚至要地陷了,这就是世界的末日。然而,在这惊恐不安的要逃离的灵魂中,还有一个警醒着的灵魂,他最先发现了这黑暗中的异动。在远处的地平线上,有东西开始活动起来,一种小而圆的山丘不停地起起伏伏。在山丘下面大海出现了,它一经出现,就是那么的猛烈,那么的不可阻挡,它呼啸着,席卷着,奔腾着,它要冲上天际,万物在它的面前都在战栗。接着,轰隆隆的雷声也出现了。这一切,让惊恐万状的人们绝望地嚎叫。这是革命的暴风雨,这是黑暗中摧枯拉朽的力量。然而,暗夜中的人们还无法接受它的突然到来,只好惊恐万状,甚至连作者都无法接受,也许它来得过于突然和猛烈。在革命前夜发生的这一切,排山倒海式的革命力量令人震撼,然而脱离群众的资产阶级革命到底能走多远,作者是有充分的隐忧的,好在作者突然惊醒了过来,他意识到革命风暴的到来。

整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借用暗夜和大海巨浪的形象写出了革命前夜的力量斗争,这是一场殊死的搏斗,更要有唤醒民众的历史责任。每个人包括作者都要在这场革命中有清醒的认识,并积极接纳这场暴风雨。这是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情呼唤。

傻子

曾经,这里住过一个傻子。

他安逸平和地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渐渐地,有谣言传播开来,说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大白痴。

傻子感觉很尴尬,暗暗想办法来消灭这些讨厌的谣言。

忽然他灵光一现,一个完美的计划在他傻乎乎的脑子里诞生了。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实践了他的想法。

傻子在街上遇见一个朋友,朋友称赞起一个有名的画家。

“得了吧!”傻子嚷了起来,“那个画家过气很久了,你难道不知道?没想到你竟然还不知道,真是落伍!”

那个朋友吃了一惊,然后立马赞成了傻子的观点。

“我昨天读的那本书真是太棒了!”另一个朋友跟他说。

“得了吧!”傻子嚷起来,“你怎么就不害臊呀。这本书一点营养也没有,人们很久以前就明白书里讲的道理了。你难道不知道?真是落伍!”

同样的,这个朋友先是吃了一惊,然后赞成了傻子的观点。

“我的朋友某某某真是个特别厉害的人啊!”第三个朋友跟他说,“是个真正的人才!”

“得了吧!”傻子嚷起来,“某某某?这个臭烘烘的家伙,他骗过所有亲戚的钱。人人都知道这事。你可真是落伍!”

同样,第三个朋友吃了一惊,接着迅速赞成了傻子的观点,并跟他的朋友绝交了。从此以后,无论是谁,只要他在傻子面前称赞任何事情,都会受到傻子如出一辙的反驳。

有时候,傻子会用责备的口气加上一句:“你竟然还相信那些听起来貌似权威的套话?”

“太狠了!太毒了!”傻子的朋友们开始这样评价傻子,“他的脑袋多聪明啊!”

“还有,他的口才也很好!”其他人附和道,“是的,没错,他挺有才华的。”

后来,一家杂志的编辑找到傻子,并推荐他成为杂志专栏的专业评论员。

于是,傻子针砭时弊,用他一贯的态度和方式,批评所有事情,所有人。

现在的傻子,那个曾经藐视权威的傻子,已然成为了一个权威,年轻人都崇拜他,敬畏他。

这些可怜的年轻人,他们还能怎样呢?按常理,不应该出现盲目的个人崇拜,但是身处这种情况,如若不崇拜傻子,就会发觉自己变得相当落伍!

在一堆胆小鬼中,傻子们洋洋得意着。

一八七八年四月

【导读】

傻瓜为什么离权威那么近?

《傻瓜》是屠格涅夫针对当时俄罗斯文坛一些评论家只顾一味批判,不求建树的现象有感而写的。

傻瓜不仅愚蠢,而且低下,“傻子针砭时弊,用他一贯的态度和方式,批评所有事情,所有人。”其实,他不学无术、自私自利、欺世盗名,只不过抓住了人们的虚荣心而已,因为虚荣,人们往往顺从地表现出谦卑。于是,令人悲哀的一幕幕在上演,人们对傻瓜厌之弥深,恨之入骨,却五体投地,称他为“天才”。一个傻瓜震慑着一群傻瓜,呼风唤雨,指挥若定,这就是屠格涅夫眼中的思想界、评论界,一个落后民族的精神世界的象征,在这里有一些伪权威制约着统帅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和观念,而这些伪权威却对社会的进步毫无作用可言,他们只不过贬损别人,抬高自己。

当屠格涅夫写下“傻瓜”这个题目的时候,他的内心是不屑一顾的,也是痛恨的,说到这里,文章隐藏着作家一片忧国忧民之心。屠格涅夫有鉴于俄国1861年改革后社会中私欲的泛滥,深感它给国家民族社会带来的危害,出于一片仁爱之心,怀着他一贯所抱的人类崇高道德境界的理想,愤愤然要对这种现象进行揭露和批判。

因此,他才会苦心孤诣,采用民间口头故事的形式,写出了这篇妙文。我们不能忽略隐藏在文中的作者的善意和爱,他说“可怜的年轻人”,一个“可怜”既是对后来者的同情理解,又是一种委婉的劝诫,而这些年轻人也是屠格涅夫的希望所在。

东方传奇

在巴格达,谁不知道杰斐,宇宙的太阳?

很久很久以前,当杰斐还是个少年的时候,一天,他在巴格达的郊区走着。

忽然耳边传来一阵凄厉的喊叫,有人在呼救,亟需帮助。

杰斐在同龄人中是数一数二的英明神武,并且难能可贵的是,他极富爱心,相信自己的力量。

他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跑去,看见了一个身体羸弱的老人被两个强盗按在城墙上,正遭抢劫。

杰斐拔出剑,向歹徒刺去。杀死了一个,另一个逃跑了。

老人得救了。他跪在救命恩人的脚下,亲吻他的衣角,一边高声喊道:“勇敢的年轻人啊,你的英勇将会得到奖赏。表面上看起来我是个可怜的乞丐,但那只是外表。我不是普通人。明早你到主街市来吧,我会在喷泉边上等你,到时候你就会知道我现在说的话字字属实了。”

杰斐想:“从表面上看,这老人的确是个乞丐,这点毫无疑问,但是世间万物,无奇不有,何不前去一探究竟?”于是他回答:“很好,前辈,我会来的。”

老人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便离开了。

第二天天刚亮,杰斐便动身去街市。老人手肘支撑在碗状的喷泉边缘,已经在那儿等他了。

他默默地牵着杰斐的手,把他引到了一个四面都是高高的围墙的小花园。

在花园的正中间,有一片绿色的草地,草地上生长着一棵形态奇异的树。

看起来似乎是一种柏类植物,不过,树上的叶子是蓝色的。

三颗果实——苹果——挂在向上弯曲的细枝上。第一个中等大小,长条形,乳白色;第二个生得很大,圆滚滚的,红得发亮;第三个,又小又皱,淡黄色。

虽然没有风,这棵果树还是轻微地沙沙作响。它轻声细语,如泣如诉,像是一个玻璃制的钟。它似乎能感觉到杰斐的到来。

“年轻人!”老人开口说道,“从这三个苹果中选一个吧,但是要知道,如果你选择了白色的苹果,并且吃下它,你将会成为世间最聪明的人;如果你选择了红色的苹果并吃下它,你将会变得跟犹太人罗德希尔那般富有;如果你选择了黄色的苹果并且吃下它,你将会变得像一个老妇人一样。做出决定吧,不要迟疑。一个小时以后,这些苹果都会腐烂,这棵树也会陷入地底!”

杰斐低头沉思着:“我该怎么做呢?”他低声说道,好像是自己在跟自己争辩。“如果你变得太聪明,也许你不屑于继续生活;如果你变得比所有人都富有,那么人人都会嫉妒你;嗯,我最好选择第三个苹果,选择那个烂苹果。”

于是,他就这么做了,老人看了他的选择后,张开无牙的大嘴哈哈大笑起来,然后说:“哦,聪明的人啊!你选择了最好的一个苹果!你有什么需要选择白色的苹果呢?你本来就比所罗门还要聪明;你也不需要红色的苹果,没有它,你一样能变得非常富有,而且人们并不会嫉妒你的财富。”

“前辈,请告诉我!”杰斐打起了精神,目光炯炯地说道,“我们哈里法,受圣灵佑护的圣母在哪里?”

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头触碰到了地,借此方式给年轻人指明了道路。

在巴格达,谁不知道宇宙的太阳,伟大的,著名的杰斐呢?

一八七八年四月

【导读】

神的威力从哪儿来?

杰斐是伟大的神,是巴格达人心中的太阳。他离我们一点都不远,他就在我们周围,当老人遭到强盗的抢劫时,他勇敢地拔剑相助,杀死了一个,吓跑了一个。老人得救了。老人跪在救命恩人的脚下,亲吻他的衣角,一边高声喊道:“勇敢的年轻人啊,你的英勇将会得到奖赏。”这是文章叙述的杰斐的第一个选择,这个选择足以表现出他救助弱者的英勇,这英勇使他表现出了作为神的责任担当。是神就要救助万民,就要勇敢地面对凶恶、残忍甚至牺牲。杰斐做到了,所以他就要即将得到老人的奖赏。当然,这位老人也绝非凡人,他实际上是考验神的一块磨刀石。这是他给杰斐出的第一道考题,对于杰斐的答案他感到特别满意。

接下来,老人又给杰斐出了一道极难选择的选择题,这道选择题前两项充满了诱惑,一般人很难抗拒,但杰斐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烂苹果,他甘愿变成一位老妇人。选择了老妇人也就选择了善良、怜悯。这是最高贵的一种品格,它的价值超过聪明、富有千万倍。悲悯是宗教的最高情怀,只有悲悯才能真正去爱所有人、爱这个世界。悲悯需要我们每个人眼睛向下,仁慈地注视着需要我们关怀的人,所以,文中的老人才“头触碰到了地,借此方式给年轻人指明了道路”。但愿我们每个人通过这篇具有神话色彩的散文诗获得人生的启迪和智慧。

两首四行诗

从前有一座城,城里的居民非常喜欢诗歌。如果一连几个星期没有好的新诗出现,他们就会把诗歌的匮乏当成是全城的厄运。

他们通常在这些时候穿上最坏的衣服,头发上撒些灰,成群结队地聚集到各个广场上,哭诉抱怨,责备诗神无情地抛弃了他们。

在这么一个不祥的日子里,年轻的诗人尤尼乌斯走进了某广场。广场上挤满了忧伤的百姓。

他疾步登上一个专门朗诵诗歌的平台,向群众示意要朗诵一首诗。

卫士们立刻挥动他们的权标:“安静安静,注意了!”他们大声叫道。群众立刻安静下来,满怀期望地看着台上。

“朋友们!同胞们!”尤尼乌斯大声说道,他的声音略带颤抖。

朋友们!同胞们!诗歌爱好者们!

你们!美丽与优雅的诗歌追随者!

不要让一时的忧伤黯淡了你们的灵魂,

心中的渴望在接近,光明终将驱走黑暗!

尤尼乌斯停住了,回应他的,却是从广场四周响起的嘈杂的嘘声和放肆的笑声。

每一张脸上都写着愤怒,每一双眼睛都燃烧着怒火,每一只手臂都高高挥舞,每一个人都想狠狠给他一拳头。

“他是想拿那个来欺骗我们的!”愤怒的喊声四处响起,“滚下去,低能的蹩脚诗人!滚开!笨蛋!去吃烂苹果臭鸡蛋吧,肮脏的小丑!给我们拿石头来,砸他!”

尤尼乌斯连滚带爬地从平台上逃下来。然而,还没等他跨进家门,广场就传来一阵阵狂热的喝彩,热情的欢呼和高声的赞美。

尤尼乌斯满怀好奇地回到广场,尽量不引起别人的注意(惹恼一群狂热的野兽是非常危险的)。

那么,他看见了什么呢?

那人群之上的,被人们高高架在肩膀上的——脚踏一块平坦的金色盾牌,身穿一件紫色袍子,飘逸的秀发上戴一顶桂冠——那不就是他的竞争对手,年轻的诗人尤利乌斯吗!

人群高声嚷嚷着:“光荣!光荣!光荣!不朽的尤利乌斯!他在巨大的悲伤中抚慰我们的灵魂!他赠予我们的诗歌比蜜还要甜美,比钹的音调还有节律,比盛开的玫瑰还要芬芳,比蔚蓝的天空还要纯洁!我们高举他庆祝胜利,用柔软的香气呵护他聪明的大脑,扇动棕榈叶清凉他的眉宇,把阿拉伯草药的芬芳播撒在他的足下!光荣啊!”

尤尼乌斯走到一个疯狂喝彩的狂热分子跟前:“我的同胞,请教导我!尤利乌斯写出了怎样的诗篇让你们如此兴奋!我呀,真是可惜,在他念诗的时候我没能在场。念出他的诗歌吧,如果你还记得,恳求你!”

“像那样的诗,我是不可能忘记的!”那个人兴奋地说,“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听着——享受它吧,跟我们一起享受它!”

“诗歌爱好者们。”那位犹如神一般存在的尤利乌斯的诗是这样开头的。

诗歌爱好者们!同胞们!朋友们!

美丽,优雅,韵律,你们追随!

你们的灵魂,忧伤不能黯淡!

渴望的时刻在接近!白天终将驱散夜晚!

“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怎么样?”

“天呐!”尤尼乌斯惊叫起来,“这不就是我的诗嘛!在我朗诵的时候尤利乌斯肯定在人群中,听见了我的诗,然后复述了出来,只是稍微改了改表达方式,而且也没有改得比原来更好。”

“啊,现在我认出你来了,你是尤尼乌斯!”那个被他拦下的狂热分子面带愤怒地反驳道,“你这个只会嫉妒别人的傻瓜。注意听好了,倒霉鬼,尤利乌斯的句子是多么卓尔不凡,‘白天终将驱散夜晚!’而你,你的句子简直是一堆垃圾,‘光明终将驱走黑暗!’什么光明?什么黑暗?”

“难道这两句话不是一样的吗?”尤尼乌斯辩解说。

“闭嘴!”那人打断了他,“你再说一个字我就要叫人了,他们会把你撕成碎片的!”

尤尼乌斯知趣地不做声了。一个满头灰发的老人听见他们的对话后,向这个不幸的诗人走来,用手拍着他的肩膀说:“尤尼乌斯,你有你的思想,但没有在一个恰当的时机表达出来;而他,自己没有思想,却是在一个正确的时候把别人的想法说了出来。这让他成为了对的那个人,而你只能以你的好心肠来安慰自己了。”

可怜的尤尼乌斯被挤到一边,只凭这副“好心肠”发挥出它最大的威力,自我安慰(老实说,并不是特别有效)。而在远处,在欢呼声、掌声和喜悦叫喊声中,在凌驾万物的金色阳光里,尤利乌斯身着华丽的紫袍,头戴桂冠,四周缭绕着浓郁的芳香烟雾。他雄伟的英姿,缓缓移动的骄傲挺拔的步子,就像俄国沙皇胜利凯旋,回到皇宫一样。棕榈的长枝在他面前一起一落,轻微地颤动以示对尤利乌斯的绝对服从,借此来表达每一个欣喜若狂的城民心中无尽的崇敬!

一八七八年四月

【导读】

把话说在最该说的时候

“两首四行诗”其实就是一首四行诗,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巧妙地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又同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借助两个诗人的形象巧妙地表达了说话要看恰当的时机的观点。其实,作者在这里还使用了象征的手法,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唤醒民众首先要贴近群众,要用民众能接受的方式去号召他们、引导他们。实际上作者是在以委婉的方式批评那些脱离群众的革命者,他们有热情、有愿望,希望民众能觉醒起来,能奋斗起来。但是,他们没有让群众理解他们,甚至被群众称作傻瓜、倒霉鬼,他们在群众的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没有任何分量。

本文和屠格涅夫一贯的清新、平易、简洁的语言风格不太一样,语言浓烈、慷慨,充满了激情,这样的语言特色能够突出表现人们的情绪,使群众的激情得以张扬。同时,文章还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整齐,气势强烈。“每一张脸上都写着愤怒,每一双眼睛都燃烧着怒火,每一只手臂都高高挥舞,每一个人都想狠狠给他一拳头。”这种排比的手法,极具夸张色彩,写尽了群众对于尤尼乌斯的不理解,甚至把不理解变成了一种仇视,尤尼乌斯俨然成了他们的敌人。

麻雀

我打猎回来,沿着公园中的林荫道走着,我的猎狗跑在我前头。

忽然,它放慢了脚步,开始偷偷摸摸地隐藏自己,好像在玩狩猎的游戏。

我放眼向前望去,看见了一只小麻雀:小巧的脑袋上长了一个嫩黄色的喙,头埋得低低的。它肯定是从鸟巢里跌落到地上的(因为此时此刻,大风呼呼地吹,道边的桦树猛烈地摇晃着)。小麻雀跌坐在地上,无助地拍打着那双稚嫩的翅膀。

我的猎狗匍匐起身子,慢慢地接近小麻雀。忽然,一个黑影从附近一棵树上俯冲下来——一只黑胸脯的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一样落在猎狗的鼻子前。它惊恐得全身的羽毛都竖起来,绝望而凄厉地尖叫着,连续两次向张着大嘴的猎狗冲过去。

它是来保护幼鸟的,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危险,但是它小小的身体因为恐惧而不断战栗,它的叫声变得嘶哑而古怪。一次又一次,它因为太害怕而昏厥过去,但每一次,它都支撑着重新站起来!身体里有股力量支撑着它,它顽强地站在小麻雀的前面,毫不退缩。

在它眼里,狗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怪物啊!但是,它不能安然躲在高高的树枝上,一股比恐惧更加强大的力量迫使它冲了下来。

我的猎狗站住了,不停往后缩。显然,它也感受到了这股力量,被震撼了。

我赶忙唤回那慌张的猎狗,满怀尊敬地走开了。

是的,不要笑,我尊敬那只小而勇敢的鸟,它是英雄,因为有爱。

爱……

我想这就是比死,或者比对死亡的恐惧更加强大的力量。只有因为它,因为爱,生命作为一个整体,才能维持,才能发展。

一八七八年四月

【导读】

一种比死亡的恐惧更强大的力量

爱有着非常强大的力量,许多不可思议的事都是因爱而发生。无论是谁,都甘愿为爱付出生命。人与人都是因爱而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爱,我们将无法生存。

一只老麻雀,弱小的躯体,在自己的孩子遭到猎狗的威胁时,竟然能够“像一块石头一样落在猎狗的鼻子前”,毫不迟疑,非常果敢地、迅猛地出现在猎狗面前,它的勇气和胆量是多么巨大,这一切全是因为爱,爱产生一种超越死亡的力量。尽管老麻雀“惊恐得全身的羽毛都竖起来”,尽管老麻雀“一次又一次,它因为太害怕而昏厥过去”,但每一次,它都支撑着重新站起来!身体里有股力量支撑着它,它顽强地站在小麻雀的前面,毫不退缩。这是一种爱的力量,正因为有了这份爱,老麻雀才超越生死,勇敢地去保护小麻雀。许多时候,爱有着非常强大的力量,许多不可思议的事都是因爱而发生。无论是谁,都甘愿为爱付出生命。作者对于爱的理解,又远远超越了老麻雀对于小麻雀的爱,这是整个生命世界的共同生存法则。世间因为有了爱,人类社会才能生生不息。

文章着重通过对不同的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不仅刻画出小麻雀的弱小,猎狗的凶暴,“我”的同情怜爱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

运用简洁的语言在叙述之中穿插抒情、议论也是本文的一个特点。作者在详细地描写了老麻雀的英雄行为后,议论道:是的,不要笑,我尊敬那只小而勇敢的鸟,它是英雄,因为有爱。这就深刻地揭示了本文的主题。作者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进一步地抒情、议论,从而升华文章的主旨:只有因为它,因为爱,生命作为一个整体,才能维持,才能发展。

劳动的人和细皮嫩肉的人

对话

劳动的人:你混到我们中间来干什么?你想要什么?你不是我们一伙儿的,走开!

细皮嫩肉的人:我是你们一伙儿的,兄弟们!

劳动的人:我们一伙儿的?真的?真新鲜!看看我这双手,看见了吗?他们多脏,闻起来还有污泥和沥青的气味。而你的手呢,看看,多么白嫩,闻起来有什么气味吗?

细皮嫩肉的人(伸出他的手):你闻闻。

劳动的人(嗅了嗅他的手):这是什么奇怪的味儿,闻起来有点像铁味儿。

细皮嫩肉的人:对,正是铁的气味。我这双手戴了整整六年的铁手铐。

劳动的人:怎么回事?

细皮嫩肉的人:怎么回事?因为我为你们的幸福生活付出努力。我想要解放你们这些受压迫又愚昧无知的人们,我反抗压迫你们的人,反抗当权者,结果被他们关了起来。

劳动的人:把你关了起来?真的?那你还敢造反?

两年后

劳动的人(向另外一个工人):我说,彼得,你记不记得,前年这时候有个细皮嫩肉的家伙跟你讲过话?

另一个工人:记得,他怎么样了?

劳动的人:我听说今天他要被绞刑,告示已经贴出来了。

另一个工人:后来他还是继续反抗当权者?

劳动的人:是的,他一直在反抗。

另一个工人:啊!老兄,这样的话,我们能不能弄一小段绞刑用的绳子回家呀,听说这玩意儿可以让整个家族行大运哩!

劳动的人:好主意,老兄,我们一会儿去试试看。

一八七八年四月

【导读】

两个阶层的距离有多远?

一双劳动者的手,一双细皮嫩肉的手,两双手比在了一起。一双手是为了拯救另一双手,竟然戴了整整六年的铁手铐,换来的竟然是充满怀疑的诘问:“把你关了起来?真的?那你还敢造反?”是的,他不光敢造反,他还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绞刑架。尽管如此,他竟没有获得劳动者的丝毫理解,哪怕是给予一点怜悯和同情。这些都没有,读到这里我们感到一种莫名的悲哀。作为一个革命者,始终不能被群众所理解,这是一种历史的悲剧,这也充分说明了两个阶层的隔膜。

这篇文章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语言平实,如话家常。在人物的自然对话中两个阶层的隔膜凸显了出来,文章从隔膜开始到隔膜结束。情节虽简单,但却极大地触动读者的灵魂,产生极强的艺术表达效果。

纪念尤·彼·符斯卡娅

在烂泥地上,在腐败的干草堆上,在用摇摇欲坠的马棚仓促改造成的流动医疗站内,在被摧毁的保加利亚小村子里,两个多星期了,她躺着,等待严重的伤寒最终夺走她的生命。

她已经不省人事,没有任何医生照看过她。之前,伤残士兵们,那些她尚能站立时照顾的伤残士兵们,轮流从细菌滋生的垃圾堆里站起来,将盛在破裂的罐子里的水凑近她龟裂的嘴唇,淋上几滴。

她曾经年轻美貌,为上流社会所熟知,连最显要的权贵也曾对她表示过兴趣。女士们羡慕她,男士们追求她,其中有两三个默默而真挚地爱过她。人生曾对她露出笑脸,但是这笑容比泪水还要苦涩。

一颗柔软善良的心,却有着如此强大的力量,如此强烈的对奉献的渴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不知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以使她快乐,她不知道,也从未体验过。其他的快乐从她身边经过,但是她早已决心不去理睬它们。她周身燃烧着无法熄灭的信仰之火。她全身心投入到服务群众的事业中去。

她内心掩埋着怎样的宝藏,在她最隐秘的灵魂深处,从来无人知晓,而现在,更加没人了解了。

不过,现在,有了解的必要吗?她已经献身了,她的事业结束了。

但是,一想到甚至没人对她的遗体道一声感谢时,一种凄凉感便油然而生;虽然她生前,每次被感谢时,都会感到尴尬羞涩,难为情。

愿她可爱的身影不会怪罪我这朵迟来的小花,愿这朵小花可以斗胆陪葬在她的墓旁。

一八七八年九月

【导读】

冷漠令人感到窒息

尤·彼·符斯卡娅是屠格涅夫的好朋友,她志愿去前线当护士,1878年,她在当护士的第二年病逝了。屠格涅夫为此写了这篇散文诗,文章最后写道:“但是,一想到甚至没人对她的遗体道一声感谢时,一种凄凉感便油然而生;虽然她生前,每次被感谢时,都会感到尴尬羞涩,难为情。”这是一种奉献者的悲哀,甚至悲哀到残忍。她为革命奉献了一切,她不知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以使她快乐,她不知道,也从未体验过。但当她死了,没有人对她的遗体道一声感谢。所幸的是还有一个清醒者,还有一个有良知的人,这个人就是作者。

文章里,屠格涅夫用他诗意的语言,向世界控诉,这是无奈的。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缺乏感激之情。因为没有了感激,所以感激让人觉得另有所求;因为没有了感激,所以感激让人觉得生活的窒息。

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完成对尤·彼·符斯卡娅的塑造,对比越鲜明,越能突出尤·彼·符斯卡娅对革命的忠诚和执着,也越能突出尤·彼·符斯卡娅的凄凉和悲惨,也越能突出大家的冷漠和残忍。这是一个民族意识的死亡,如果这个民族连英雄都要忘却,注定这个民族也就没有了精神的大厦。

一次拜访

我坐在打开的窗边。清晨,五月第一天刚破晓的清晨。

霞光尚未出现,为了迎接它的到来,黑暗温暖的夜已经给天空注入了灰白和清凉。

没有迷雾,没有风,万物黯淡寂静,但隐隐约约可以察觉,苏醒的时刻越来越近。稀薄的空气里能感受到露水清洌的湿气。

忽然,呼呼呼,嗡嗡嗡,开着的窗户飞进来一只大鸟。

我一惊,仔细望着它。原来它不是鸟,而是一个长着一双小翅膀的女人,穿着一条紧身的长裙,这长裙飘飘然一直垂到她的脚边。

她浑身上下呈现出一种珠母般的灰色,只有翅膀内侧盛开着玫瑰一样的殷红,小而圆的头上一圈野百合花环束住她的一绺卷发,两根孔雀羽毛在她饱满的前额优雅地晃动,仿佛蝴蝶触须。

她在天花板周围来回飞了两次,小小的脸上满带笑意,那清澈乌黑的眼睛仿佛也在笑着——她愉悦的飞行使得它们像钻石一般闪耀。

她手中拿着来自草原的花朵长长的花柄——俄罗斯人称呼它为“沙皇的权杖”——的确像一根权杖。

她在我的上空快速地来来回回,用手里的花儿轻触我的头顶。

我扑向她,但是来不及了,她已经扑扇着翅膀飞出了窗户,一瞬间就消失不见了……

在花园里,在一簇紫丁香花丛里,一只斑鸠用黎明的第一声啼叫向她告别。在她离去的方向,奶白色的天空泛起了一片柔弱的红晕。

幻想女神,我认识你!你是注定要去拜访那些年轻的诗人,而你路过寒舍,实属偶然。

啊!诗歌!青春!少女的美艳!你短暂地照耀了我一瞬间,在早春刚破晓的清晨。

一八七八年五月

【导读】

幻想女神在早春清晨美艳地飞过

年轻的诗人屠格涅夫内心渴望光明,在早春要破晓的早晨他注视着窗外,光明马上就要到来,他的内心是多么的喜悦。更令他喜出望外地是他看见了一只美丽的鸟儿,这鸟儿不是别人,正是幻想女神,她是青春的象征,是诗歌的化身,她通体美丽。你看她,“穿着一条紧身的长裙,这长裙飘飘然一直垂到她的脚边。”“她浑身上下呈现出一种珠母般的灰色,只有翅膀内侧盛开着玫瑰一样的殷红,小而圆的头上一圈野百合花环束住她的一绺卷发,两根孔雀羽毛在她饱满的前额优雅地晃动,仿佛蝴蝶触须。”这女神的装束就是花仙子,她有珍珠一样的光彩,她有野百合的花香,她有美丽的前额,她刚从草原飘飞而来。在诗人的心中,她有着圣洁而神圣的地位,她手中的花梗儿仿佛就是“沙皇的权杖”,这权杖的威力不是来自淫威,而是诗人内心的崇拜。诗人渴望美丽、渴望青春、渴望诗歌,这是诗人在渴望光明和活力,他想冲破黑暗,他想迎接光明。尽管这是诗人的幻想,但诗人从来就没有停止渴望。

作者在整首诗中运用了他惯用的象征手法。正是借助这一象征手法,才使抽象的青春、诗歌和美丽化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美少女。美少女的到来不仅打动了作者,更打动了每一位读者,勾起每一位读者对于光明的渴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首诗一定鼓舞了俄罗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在他们心中燃起了对于光明的渴望。

一幅浅浮雕

一个高瘦嶙峋的老妇人,冷酷无情的面孔,木讷呆滞的眼神,迈着大步走着。她干瘦如棍的手臂,用力推搡着她前面的另一个女孩。

老妇人,身材高大,虎背熊腰,威武有力,肌肉像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赫拉克斯一样结实,牛一般粗壮的脖子上长着一个小脑袋,但是她双目失明——她推搡着前面一个小而瘦的女孩。

这个女孩眼睛明亮,她不断反抗着,回过头去,挥动她纤细美丽的双手。她表情生动丰富,露出了不耐烦和大无畏的神色,她不愿意服从,不想前进,不想听命于身后这个女人对她的驱使,但是,她依然被迫向前走着。

Necessitas-Vis-Libertas!

必须——自由——生活!

这三个词,谁能解释的请解释一下吧。

一八七八年五月

【导读】

自由来自无力而坚决的反抗

两个老妇人,她们确实老了,一个瘦骨嶙峋、干瘦如柴,一个虽然身材高大、虎背熊腰、威武有力,但是双目失明。但是,她们仍然不甘心,她们仍然有控制着这个世界的欲望,她们各自要牢牢地控制着一位小女孩。“推搡着”一词写出了她们的残暴和凶狠,她们越是凶狠,小女孩越是不甘心被控制。“这个女孩眼睛明亮,她不断反抗着,回过头去,挥动她纤细美丽的双手。她表情生动丰富,露出了不耐烦和大无畏的神色,她不愿意服从,不想前进,不想听命于身后这个女人对她的驱使。”

连一个女孩都那么勇敢,不甘心命运的摆布,那么沉睡的俄罗斯呢?显然,小女孩是有象征意义的,她代表了俄罗斯人的觉醒,尽管这觉醒的力量还很微弱,但她的心里发出了“必须——自由——生活!”的坚决呐喊,这呐喊没有一丝胆怯、顾虑,尽管她无法挣脱老妇人的手掌,她依然在呐喊。这就是觉醒者的自觉和自励。

这女孩其实也是作者自己,他渴望俄罗斯人醒过来,所以他勇敢地去反抗,而且不计后果。他渴望俄罗斯人能够醒过来,所以他的心里发出了愤怒的呐喊,并且他希望别人能够理解这一点,这是在争取人们对于革命的理解和同情。

施舍

在一座大城市附近,一个病恹恹的老人沿着宽阔平坦的公路走着。

他踉踉跄跄地走着,衰老无力的双腿,拖着两脚艰难移动,步履蹒跚,摇摇晃晃,走两步就不得不停下来,好像那腿不属于他似的。破烂的衣衫像布袋一样挂在身上,没戴帽子的脑袋无力地垂在胸口——他疲乏透了。

他坐在路旁的一块大石头上,弯腰向前,手肘支撑在膝盖上,脸埋进手里,从他关节嶙峋的手指缝里,几滴眼泪渗了出来,掉落在干燥的灰土里。

他记起了一些往事……

记起了他曾经是如此强壮富有,记起他是怎样挥霍他年轻的本钱,把财富浪费在无关紧要的朋友,或是敌人身上。而现在,他连一小块面包都吃不上,世界遗弃了他,那些朋友甚至比敌人更快地遗弃了他。难道他真的沦落到要沿街乞讨的地步?他心中充满了苦涩和羞耻。泪水止不住地一滴一滴掉落,砸进灰色的尘土里。

忽然,听到有人叫唤他的名字。他抬起疲惫不堪的头,一个陌生人站在他的面前。

陌生人脸色镇静,但并不严厉;眼神平和,但并不明亮;带有一种洞察一切的智慧,但并无恶意。

“你已经散尽了你的财富,”他用无比平静的声音说道,“但很显然,你并不后悔你所做过的善事,是吗?”

“我一点也不后悔,”老人说着,叹了一口气,“但是现在我快要死了。”

“如果以前,没有乞丐向你伸手乞讨,”陌生人继续说道,“那么你将无处施展你的善心,你可能无法完成你行善的举动。”

老人什么都没有说,琢磨着。

“所以现在,放下你的自尊吧,可怜的人,”陌生人又开始说道,“去吧,伸出你的手,给其他好人一个机会,让他们用实际行动表达他们的善心。”

老人听了一怔,抬起头,但是陌生人已经消失了,而远处一个男人正沿着宽阔的马路走进视线。

老人向他走去,伸出手。这个男人理所当然地转开头,什么也没有给老人。

但一会儿,又有一个人经过,给了老人几个零钱。

于是老人用这些零钱买了面包,他觉得乞讨来的这一小块面包非常香甜。他没有感到羞耻,相反,平静和快乐充斥着他的整个身体。

一八七八年五月

【导读】

乞讨与施舍一样高贵

曾经慷慨地施舍,他那时感到了施舍者的尊贵。而如今当他施舍了青春、善良之后,他真正地衰老了,他变得腿脚无力,衣衫褴褛,无人关心,因此,他感到一种莫名的悲哀,掉下了哀伤的眼泪。他是痛苦的,只好独自流泪,无法摆脱。但一位智者启发了他,他勇敢地走出了乞讨的第一步,他第二次终于成功了,他感到了一种被施舍的幸福,平静和快乐充斥着他的整个身体。这是曾经作为施舍者应该得到的回馈,这是人们对于奉献者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文中的乞讨者显然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这位乞讨者曾经为别人慷慨地献出了一切,这是一位彻底的革命者,他为了乞丐献出了青春、财富,如今他老了,没人主动去关心他,他的内心是凄凉和悲哀的。为了生存,他在智者的启发下,能够主动去乞讨,当他乞讨成功时他感到了被施舍者的平静与快乐。这是一位革命者献出一切之后应该具有的基本的生存的权利。这一形象启示人们该怎样去对待革命者,对于那些为人们的幸福而献出一切的人我们该怎样给予他们应有的生存的尊严。

昆虫

我梦见我们二十几个人,在一个窗户大开的宽敞房间里,坐着。

我们中有妇女,孩子,老人,我们吵吵闹闹,不知所云地讨论着一些非常著名的话题。

忽然,传来一阵尖锐的呼啸声,一只巨型昆虫飞进了房间,足足有两英尺长。它在房间里盘旋着,最后歇在了墙壁上。

这只虫子长得像苍蝇或者是黄蜂,身体是土黄色的,那宽阔坚硬的翅膀也是土黄色的;它的触手布满羽毛,向外伸展;它的脑袋肥硕带有棱角,就跟蜻蜓的脑袋一样;脑袋和爪子都是鲜艳的亮红色,像是在鲜血中浸泡过一样。

这只奇怪的虫子不断地上上下下,左右摇晃着它的脑袋,挥动着它的触角。忽然它猛地飞起来,绕着房间呼呼呼地盘旋飞舞,接着又停住,定在一处,令人憎恶地扭动着身体。

这只虫子在我们心中激起了厌恶,害怕,甚至恐惧的感觉。没有人见过类似的生物,我们都大叫起来:“把这只恶心的怪物赶出去!”大家都在远处挥动手帕驱赶它,但是没人敢靠近它,当虫子再一次飞舞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本能地躲开了。

我们中有一个人,一个脸色苍白的年轻人,他惊讶地盯着其他人,耸耸肩膀,惊奇地咧开嘴,显然他不能理解这里出了什么事,为什么大家都如此躁动不安。他根本没有看见什么昆虫,也没有听见昆虫翅膀颤抖时发出的令人憎恶的呼呼声。

忽然,那只昆虫似乎盯上了这个年轻人,扑了过去,落在他脑袋上,就在两只眼睛正上方,蜇了他的额头。年轻人绝望地惨叫了一声,倒在地上,死了。

这只恐怖的虫子立刻飞出了房间。这时我们才大概猜出这位不速之客是什么东西。

一八七八年五月

【导读】

虫子到底是谁?

一只不知名的虫子为什么如此可怕?因为它只在年轻人的额头蜇了一下,这个年轻人就绝望地惨叫了一声,倒在地上,死了。它为何去蜇年轻人呢?因为当别人都十分惊恐地看着躲避它的时候,只有这个年轻人没有看见什么昆虫,也没有听见昆虫翅膀颤抖时发出的令人憎恶的呼呼声。也就是说,这个年轻人也许冒犯了它的威严,似乎没有把他放在眼里,这是它不能容忍的,也许它太喜欢别人见到它就惊恐、发抖,这样它的心理就得到了威严的满足感。不仅仅是要显示它的威严,而是不能有一丁点冒犯,哪怕是没有看它一眼都不行,你必须死,没有选择。这只虫子不仅可恶,更是可怕,甚至丧心病狂。

这样的一只虫子仅仅是虫子吗?请看它的颜色,是黄色的,身体是土黄色的,那宽阔坚硬的翅膀也是土黄色的。脑袋和爪子都是鲜艳的亮红色,像是在鲜血中浸泡过一样。这样的虫子只能让人想到沙皇,它披着黄袍外衣,狂舞乱飞,横行无忌,发出令人讨厌的呼呼呼的声音,接着又停住,定在一处,令人憎恶地扭动着身体。脑袋和爪子鲜艳的亮红色,那是饱蘸着人民鲜血的颜色,其中就包括那个青年人的鲜血。

文章的结尾说:这只恐怖的虫子立刻飞出了房间。这时我们才大概猜出这位不速之客是什么。其实人们读完这篇文章就知道了它是谁。作者满腔的憎恶之情就集中在这句话里,只是结尾这样表达更具有发人深省的力量。

白菜汤

一个老农妇,是个寡妇,只有唯一一个儿子——二十岁,是村里最强壮的工人,但是他死了。

村庄的女主人听说了老农妇的悲惨遭遇后,在葬礼那天拜访了她。

女主人在家里找到了她。

只见这位刚刚失去儿子的老妇人站在桌前,小屋的正中心,不慌不忙、神色镇定地一下一下举起右手胳膊(左手胳膊无力地垂在身边),从变黑的锅子里舀起清淡的白菜汤,一勺一勺地喝着。她的脸凹陷黝黑,眼珠肿胀布满血丝,但是她站得庄严笔直,好像在教堂里一样。

“天呐!”女主人想,“在这种时刻,她竟然还喝得下汤,这个人怎么这么冷漠,她不知道人间冷暖吗?”

此时此刻,女主人想起几年前,当她失去了出生才九个月的小女儿时,因为太过于悲痛,她拒绝去彼得堡附近的别墅避暑,在城里度过了整整一个夏天!

而这个老农妇竟然若无其事地喝着白菜汤。

女主人终于沉不住气了:“塔缇娜,”她说道,“不是吧,我太惊讶了!难道你真的一点都不关心你的儿子吗?你怎么会有胃口吃得下东西,你怎么能喝得下白菜汤!”

“我的儿子瓦夏已经死了。”老农妇用平静的声音说道,悲痛的泪水此刻正从她深陷的脸颊滚落,“我当然伤心。他死了,我也就跟着他一起去了,他把我的心脏从身体里扯了出来。”她泣不成声,但忽然又变回了平静的语气,“可是,这汤不能白白浪费,里面还有盐呢。”

女主人耸耸肩膀,然后就无可奈何地走了。是啊,盐对她来说不值几个钱。

一八七八年五月

【导读】

白菜汤里的盐有何价值?

初读作品,感觉故事很是平淡,无非是两位妇人的对话,一位老农妇在自己唯一的儿子死去后,好像若无其事地在喝着白菜汤,而另一位老妇人却不能理解这种行为。她之所以不能理解,是因为她也死过女儿。同样失去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表现却会如此不同呢?请你注意另一位老妇人的身份,因为她是村庄的主人,这说明她是一位地主。这是她们认识问题不同的根本原因,她们处于两个不同的阶层,因为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处境,所以对同样的事情就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农家寡妇真的不关心她的儿子吗?她为什么在痛失儿子后仍不停地喝着白菜汤?我们从文章中对她的肖像、神态和语言描写鲜明地感受到她对自己儿子的爱,“她的脸凹陷黝黑,眼珠肿胀布满血丝,但是她站得庄严笔直,好像在教堂里一样。”“悲痛的泪水此刻正从她深陷的脸颊滚落。”“我当然伤心。他死了,我也就跟着他一起去了,他把我的心脏从身体里扯了出来。”这些都足以证明,独子的死使她痛不欲生,可是她何以“一勺一勺地喝着”白莱汤呢?她有一句话作了解答:“可是,这汤不能白白浪费,里面还有盐呢。”因为有盐,这白菜汤就有价值,就可以使生命延续。可见她对生活充满了珍爱之情,这珍爱之情正是来自于生活的苦难。这也使我们看到了俄国农奴制度下的农民的苦难。文章就是采用这种对比的方法来写出了两个妇人、两个阶层,也揭示了两种价值观、生活观。

蔚蓝色的王国

啊,蔚蓝色的王国!光明与斑斓,青春与欢愉的王国!我在梦里,见到了你。我们一小群人在一起,驾驶一艘华丽又精致的小船,条纹旗帜下白色的帆迎风鼓起,像天鹅挺起的胸脯,在风中欢快地舞动。

我不熟识我的这些同伴,但在心底我能感觉到他们都很年轻,非常快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就像我一样。

我没有关注他们,我关注围绕在我周围的那一片无边无际的蓝色大海,海面上泛着闪闪的金色波光。在我之上,同样的无边无际的蓝色海洋,一轮红日在欢快地航行。

我们中时不时地爆发出阵阵爽朗欢乐的笑声,就像天神发出的笑声一般。

忽然,从一个人或者另一个人口中,传出圣灵美妙的话语和歌声,充满节奏,充满力量,似乎天空都在合着旋律回应他们,大海拍打着浪涛加入合奏。过了一会儿,海面又恢复了宁静。

我们的小船在柔波中轻快地航行,速度很快。它不受风的驱使,我们每个人轻微的心跳指引着它。它像活物一样,听从于我们内心的指引。

我们来到一群充满魔力的岛屿,半透明的岩石,紫水晶,祖母绿等等珍奇的宝石熠熠生辉。环岛的海滩长满野玫瑰,散发出迷离醉人的香气。一些岛屿下起了玫瑰和着野百合的花瓣之雨,另一些岛屿,鸟儿展开巨大的彩虹色翅膀直冲天际。

这些鸟在我们头顶盘旋飞行。在我们小船航行激起的点点泡沫里,百合与玫瑰的花瓣混入搅拌,直至消失不见。伴随着花和鸟一同到来的,还有声音——如蜜般甜腻的,仿佛还夹杂着女声的声音。我们周遭的一切,天空,大海,头顶鼓起的帆,船尾激起的浪花——都在诉说着爱,快乐的爱,幸福的爱!

而她,我们所深爱的,就在那儿,就在我们身边却又看不见。再过一会儿,看,她的双眼将会照耀你,她的笑容将会融化你,她会牵起你的手,带你走向无穷的极乐之地。

啊!蔚蓝色的王国!我在梦里,见到了你。

一八七八年六月

【导读】

想象让我们看到了蔚蓝色的王国

“蔚蓝色的王国”,一读这样的短语就激起我们无尽的遐思: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蔚蓝,还有那蔚蓝天空的覆盖,这样的境界该多么神秘啊?在这样的天空或海洋里会有什么样的人呢?作者想通过这些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在你沉思默想之后再来看看屠格涅夫的《蔚蓝色的王国》吧!

蔚蓝色的王国是一个梦中的美丽所在。蔚蓝色的王国首先是醉人的蓝,其次,她是光明的,充满着青春与活力的。在这一片茫无边际的蔚蓝色的大海上,泛着闪闪的金色波光;条纹旗帜下白色的帆迎风鼓起,像天鹅挺起的胸脯,在风中欢快地舞动。蔚蓝色的王国就是一群半透明的仙岛。岛上紫水晶、祖母绿等等珍奇的宝石熠熠生辉。环岛的海滩长满野玫瑰,散发出迷离醉人的香气。一些岛屿下起了玫瑰和着野百合的花瓣之雨,另一些岛屿,鸟儿展开巨大的彩虹色翅膀直冲天际。跟着花儿,跟着鸟儿飞来的还有美妙悦耳的声音……蓝天,碧海,宝岛;还有水晶碧玉,花香鸟语。这就是梦幻王国,比天堂还美丽。

不只是这些,更美的是有一群充满着青春活力的年轻人。他们的内心世界更美丽,而这种美丽则是通过他们的行为动作,他们的欢声笑语传达出来。他们乘“一艘华丽又精致的小船”,高扬起美丽的风帆,随着温柔的波浪,轻轻地起伏。没有风推动它,是他们欢腾跃动的心引导它前进。他们是纯净的,与蓝色的天,蓝色的海为伴,与水晶碧玉为伴。船随着人的心意前进,人们的心灵在大海上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他们是幸福的,心随船走,船随心动,欢声笑语;他们是快乐的,天空与之酬唱,大海为之颤栗。境界如此的自由、安闲、无拘无束。难怪“我”对大海那样向往和热爱!

屠格涅夫的“蔚蓝色的王国”则是一个年轻快乐、自由幸福、美丽温馨的天堂。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情绪,全都寄寓在这“蔚蓝色的王国”里,清新的自然,青春的朋友,温柔的太阳与波浪,令人心醉的花香鸟语……这些优美的意象,组合成一个和谐、美丽的意境,令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

文本的开篇明确地告诉了读者,“啊,蔚蓝色的王国!光明与斑斓,青春与欢愉的王国!我在梦里,见到了你。”而结尾处又再一次提醒读者,“啊!蔚蓝色的王国!我在梦里,见到了你。”前后照应,真实地告诉人们一个“蔚蓝色的王国”的完整梦想。反复强调,是梦境,而非现实。这个梦越美好,就越强烈地表现了对于梦中那种生活的热切追求,对自由、爱情诚挚的向往。弗罗伊德曾说过:“梦是愿望的达成。”生命总是有梦的,梦越美好,就越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对于梦中那种生活的热切追求。因为现实生活中缺少这些,作者才会有如此强烈的渴求。屠格涅夫认为“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于是他习惯在散文诗中用想象来虚拟情景抒写他的美妙理想,他“珍惜生命,他把希望寄托在生命,寄托在自己,寄托在未来上面”(《明天》)。他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青春的赞美,爱情的歌颂全都借助清新的自然,青春的朋友,温柔的太阳与波浪,令人心醉的花香鸟语,佳人牵手等优美的意象来表达。想象给他的理想插上了金色的翅膀,从而使他的散文诗显现出一种虚幻而又明丽的美!

更深刻地理解,这个美丽的梦境,艺术地传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强烈的不满情绪。这也是本文的第二个特点,以美景、乐景来写悲哀与愤懑。但作者自始至终都是将美景、乐景放在前台,使得全文色调明快,气氛和谐。而伤感与愤懑一直隐藏在背后,只是在开头与结尾处点化暗示。

两个富豪

富豪罗特希尔特将他不可计量的财富中的几千块捐赠给了儿童教育、医疗保障和养老机构。所有人都在赞美他,包括我。我们被深深地感动了。

而同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他们在家徒四壁的农宅里收留他们的侄女,这个小姑娘失去了父母。

“如果留下卡特卡,”农妇说,“我们家最后几个零钱就会花完,到那时候连蘸面包的盐都买不起了。”

“那就不要盐了。”她的丈夫,一名农夫,回答道。

比起这两个农人,罗特希尔特还差得很远呢!

一八七八年七月

【导读】

真正的富豪是谁呢?

富豪罗特希尔特,财富不可估量,在世人的眼中是一名不可怀疑的富豪。一位农夫,甚至连蘸面包的盐都买不起,可谓穷得身无分文,但在作者的眼中却是连富豪罗特希尔特都无法相比的富豪,为什么?这是因为作者和世人的价值判断标准不同,这位农夫在自己家里连蘸面包的盐都买不起的情况下,收留了失去父母的小姑娘卡特卡,这种善行彰显的是一颗善心,这种善心因为能给困境中的人以温暖,所以价值连城,这是再多的金钱也无法比拟的。我们要关注的是,文中的富豪并不是一个为富不仁者,他也同样有爱心、有善行,他拿出几千块钱捐赠给了儿童教育、医疗保障和养老机构。从他的捐赠对象来看,他关爱的是孩子和老人,这充分说明他的眼中有慈爱,他同样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作者并没有否定他的善心和善行,只不过,这种善心和善行和他拥有的财富值来比不相对称。相反的,农夫收留了一位小女孩,也许拿出的只是一日三餐最粗糙的饭食,值不了几个钱,可是,这不值钱的一日三餐却是农夫家里的全部所有,甚至是一家人的受冻挨饿。这是一种倾其所有的慷慨和无私,是一种扶危济困的果敢和勇气。这种勇气往往需要承受多方面的压力,对于这位农夫来说,他需要承担一家人连盐都吃不上的生存压力,这是一种比山还大的压力,然而,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承担。这就是勇气的价值,是任何财富无法比拟的。

文章构思简单,情节并不复杂,但就是一个对比手法的运用,启发读者进行价值的选择判断,我们很容易在自己心灵的天平上为农夫加码。

记者

一对朋友坐在桌旁饮茶。

街上响起一阵嘈杂的声音,混杂着绝望的哀嚎,暴怒的斥责和邪恶的狂笑。

“他们在打人。”一个朋友说着,伸头向窗外望去。

“强盗?还是杀人犯?”另一个朋友问,“我觉得无论是什么,我们决不能让这类非法的行为发生。走,我们去帮他一把。”

“他们打的似乎不是杀人犯。”

“不是杀人犯?那是个贼?那也一样,我们去把他从人堆里拉出来吧。”

“也不是个贼啊。”

“不是个贼?那一定是个在逃的售票员,铁路工人,军需官,俄罗斯文化庇护人,律师,保守的编辑,社会改革家?无论如何,我们快去帮帮他吧。”

“都不是,他们在打一个报社的记者。”

“记者?哦,那好吧,先喝完这杯茶再说吧。”

一八七八年七月

【导读】

记者是个什么角色?

你看,文章的结尾是多么的有意思。整篇的文章的意味全在文章结尾的一句话里。“记者?哦,那好吧,先喝完这杯茶再说吧。”它的意味是什么呢?这时如果你再回读一下文章前面的内容,你就会发现这位朋友对记者的态度和他对杀人犯、贼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哪怕你是个杀人犯,这位朋友都要快去帮帮他,如果你是个记者,这位朋友却只顾喝茶。这意思就是,如果你是记者,我们根本不去理睬。这就是文章结尾的意味。

记者为什么让人如此心生厌恶?我们从文中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从文中看出记者在人们的心中甚至不如一个杀人犯。这需要我们回到时代的背景下去理解。19世纪沙皇统治的俄国,地主贵族控制绝大部分的土地,农民依然像农奴一样失去土地、失去自由,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沙皇统治者和革命者、民粹主义者的斗争不可调和,平民阶层和贵族阶层的地位悬殊。人民渴望获得自由,对贵族统治者恨之入骨。作为社会生活的观察者、记录者和反映者的记者理应反映这一客观现实,但他们只会迎合统治者的需要,粉饰太平,为沙皇唱赞歌。记者实际上成了沙皇的御用文人,他们丧失了文人最起码的人格尊严和职业的道德。作者借用人们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他们厌恶至极的情感。在作者的眼中,记者不如一位杀人犯,甚至他们就是杀人犯,因为他们没有正义、勇敢和同情,他们只是沙皇的帮凶。

神女

我站在半环状连绵不断的美丽群山前。一片青葱翠绿的森林,从山顶到山脚严实地盖住了这片山脉。

山之上,那片清澈的蔚蓝是蓝天,蓝天上,阳光刺眼地闪耀着;山之下,那半藏于青草间的,是潺潺流动的小溪。

我想起古老的寓言,在基督诞世后的第一个世纪,一艘希腊的舰艇航行在爱琴海上。

时值正午,风平浪静。忽然,舵手头顶的桅杆上面,有个庄严的声音清晰地响起来:“当你们的船经过岛屿的时候,请高声喊出‘大潘已死!’”

舵手又惊又怕,当船经过那座岛屿的时候,他服从了那个声音,大喊:“大潘已死!”

立刻,环岛屿海滩上各处(虽然这个岛屿无人居住)回应了他,发出了大声的哭嚎,拖长调子的喊叫,忧郁悲哀的啜泣,“死了!死了!大潘死了!”我想着这个故事,一个奇异的想法冒了出来——要是我现在来喊这一嗓子会怎么样?

但我举目所望都是令人欢欣鼓舞的美丽景色,我无法联想到死亡,于是我用尽全部力气大喊:“大潘复活啦!大潘复活啦!”立刻——啊,这真是奇迹中的奇迹——面前半环状的青山立刻发出了各式各样的响声来回应我。洪亮欢快的笑声,喜悦的喃喃声还有鼓掌的声音。“他复活啦!大潘复活啦!”清脆年轻的声音交织响起。我眼前这幅景色刹那间被欢笑声点燃,明亮得如同高高悬挂的烈日,欢愉得如同草间潺潺的溪流。我听见一阵轻盈急促的脚步声,在翠绿的灌木丛中,波浪一般隐隐闪过珍珠般洁白的衣衫,还有裸露肌肤的色泽……这是神女,是神女,是山林神女,是酒神女祭祀正从高处的山顶向平原奔跑……

转瞬之间,她们出现在了树林旁每一个开阔的空地上。满头卷发华美地披散下来,纤长的双手举着花环和手鼓。她们散发出神样的光芒,大声笑着,那自由幸福的笑声伴随着她们跳跃舞动……

一个女神在向前飞奔,她比其他所有人更高更漂亮。她肩背一个箭筒,手持一把弯弓,一弯银白色的新月挂在她发际,那长发如波浪般披到肩膀。

“戴安娜,是你吗?”

银铃般的笑声瞬间停止了。

默不作声的女神面露惨白,死一般的神色在她脸上蔓延开来。我看见她脚底长出了根,深深地扎进了泥土里。由于不可名状的恐惧,她的嘴唇微微张开,眼睛瞪大,死死盯住前方的某一点。她看见了什么?她在看什么?

我转身朝着她视线的方向看去……

在远处的天际,低矮的地平线之外,闪耀着,是火一样燃烧的金色十字架,高耸于基督教堂的白色钟塔之上。女神望着的,正是那个十字架。

我听见身后传来一阵悠远嘶哑的悲鸣,像是琴弦断掉的刹那发出的震颤声。我猛地转身,神女们都不见了踪影。广阔的森林一如之前般翠绿,只是有星星点点的白色光芒,隐匿在错综浓密的枝杈里。这是神女们的白色衣角,还是山谷间腾起的迷雾,我无从知晓。

眼看着那些神女消失不见,我是多么的惆怅,多么的失落。

一八七八年十二月

【导读】

女神与基督的冲突

大潘,Pan,Fauno,指的就是牧神,是希腊神话里的山林之神,而名字的原意是“一切”。掌管树林、田地和羊群的神,有人的躯干和头,山羊的腿、角和耳朵。大潘象征着情欲和原始力量。

在希腊语中Pan有全部(All)的意思,也有上帝(God)的意思,God一词来源于pa-on,即牧羊人的意思。在希腊神话中大潘的谱系并不清楚,因此他的起源很可能早于奥林匹斯诸神。在希腊神话中,大潘往往有启迪诸神的能力。

大潘是希腊诸神中唯一死去的神,根据普鲁塔克的记载,在罗马皇帝提图斯统治的时代,有水手从海上带来消息:大潘死了!而公元1世纪正是基督教开始从东方崛起的年代。因此有人认为是耶稣的信徒放出了大潘死了的流言。大潘死去时,连带着整个奥林匹斯众神系一起隐遁了。后来“大潘死了”就成为一个多神时代结束的象征。

戴安娜,古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月神,奥林匹斯主神之一,是宙斯和提坦女神勒托的女儿,也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孪生姐姐或孪生妹妹,亦被视为野兽的保护神。戴安娜身材修长、匀称,相貌美丽,又是处女的保护神,所以她的名字常成为“贞洁处女”的同义词。她是希腊神话中少有的处女神,与雅典娜和赫斯提亚并称为希腊三大处女神。

女神戴安娜消失了,不见了踪影。“广阔的森林一如之前般翠绿,只是有星星点点的白色光芒,隐匿在错综浓密的枝杈里。这是神女们的白色衣角,还是山谷间腾起的迷雾,我无从知晓。”神的消失,意味着自由、民主的消失。基督的到来,意味着专制的到来,只能有一个中心,别无选择。事实上也是如此,教皇和沙皇的结合就是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这正是作者要改良的专制时代。所以,眼看着那些神女消失不见,作者是多么的惆怅,多么的失落。

朋友和敌人

一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囚犯,越狱而逃。他没命地朝前飞奔,身后紧紧跟着追捕他的狱卒。

他竭尽全力,终于摆脱了狱卒的追赶。

但是,很不幸,他的前面忽然出现了一条河,河岸陡峭。河虽然不宽,但水却相当深,而他恰恰不会游泳!

一块腐烂的薄木板歪斜地横在河上,逃亡的囚犯没多思考就把一只脚踏了上去。碰巧的是,在河对岸,忽然出现两个人,一个是他最亲密的朋友,另一个是最恨他的敌人。

敌人抱着胳膊,一言不发,而最亲密的朋友则以吃奶的力气尖声叫道:“天呐!别过来,你疯了嘛?你在想什么啊,没看见这木板已经烂了吗!你一踩上去木板就会断的,这样你必死无疑!”

“但没有别的路了呀……后面的人快要追上来了,你听不见吗?”这不幸的人一边绝望地嘶吼着,一边踏上了木板。

“不,我不能让你踩上去,我不能看着你自取灭亡!”热心的朋友喊叫着,抽走了他脚下的木板。囚犯立刻跌进了滚滚的大浪中,很快就被淹没不见了。

敌人心满意足地笑着走开了,而朋友在岸边坐下来,为他可怜的朋友悲伤痛哭起来。

但他没有,甚至一刻都没有,为他朋友的死而感到自责。

“是他没有听我的话!他没有听!”朋友沮丧地喃喃自语。

“虽然,事实上,”他补充道,“他本来应该会在狱中消耗掉剩下的人生!无论如何,现在他不必受这个罪了!这个结局对他来说更好。我相信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

“但是我还是好难过,从人道的角度来说他真是不幸!”

于是,这个善良的灵魂继续悲伤地恸哭,哀悼他误入歧途的朋友悲惨的命运。

一八七八年十二月

【导读】

是朋友还是敌人杀死了他?

他,一个逃犯,面对着水深的河流,尽管他不会游泳,但他必须要跳过去,否则就会被狱卒抓住,死路一条。面对着这种情况,朋友担心他跳河的危险,抽走了那块烂木板,他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被河水淹没而死亡。朋友本是出于好心,面对着他的死,朋友恸哭不已,可是,朋友并没有想,自己抽走烂木板的行为断送了朋友生存的一点可能,尽管十分渺茫,但还是有可能的。可是,朋友没想到这一点,朋友只是为失去他而恸哭,而悲叹他的命运不好。这就是好心办成了坏事,这就是由于过度的担心失去了理智。文章更有意味的是把敌人对比着来写,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没有这位朋友出现,只有这个敌人在场,虽然敌人在冷眼旁观,但还有生存的机会。这样的一个故事在告诉我们,我们看待事情要把眼界放开,要站在更高的境界上去看待事物之间的关系。这里面是屠格涅夫哲学式的思考,因为他是一个哲人,这与他学过哲学的大学求学经历有关。他是在用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来告诉我们不能用绝对的观点来看待事物,而要用分析的方法来看待事物之间的关系。

基督

在梦中,我看见年轻的自己,几乎还是个男孩的时候,站在一个天花板低矮的木房子的教堂里。在古旧众神画像前面,几根蜡烛闪烁着光芒,形成了一个个小红点。

一圈五彩的光芒围绕着团团火焰,在这火光的映照下,教堂一片昏暗,混沌不清。而我隐约看到,在我面前站了很多很多人,都是黄头发的农民。这些人时不时地摇摆,头一下一下上下点着,像极了夏风吹过时,挂在麦秆上成熟的大麦穗。

忽然,有个人从后边走来,走到我身边站定了。

我没有回头看他,但是我立刻就感觉到,这个人是基督。

紧张,好奇,敬畏的情绪一下子充斥着我的全身。我回过头,看着我身边这个人。

一张平淡无奇的脸,就跟这里所有人的脸一模一样。眼睛微微朝上看着,慈祥而专注;双唇轻轻合着,上嘴唇似乎是刚好靠在下嘴唇上;一撇小胡须左右分开,两臂抱胸,一动不动。就连身上的着装都跟大伙儿一模一样。

“他不是基督吧。”我想,“这么平凡又平凡的一个人,不可能是基督。”

我转回身,但还没等我把眼睛从这“平凡人”身上移开,一股神圣的感觉又立刻告诉我,站在我身边的不是别人,真是耶稣基督本人。

我又一次回过头,又一次,我看见了跟上次同样的一张脸,跟所有人的脸一模一样。虽然很陌生,但却是一张如此平凡常见的脸。

我的心猛地沉了一下,终于明白过来:原来就是这张平凡的脸——一张长得跟所有人都相似的脸——才是真正的耶稣基督的真面目啊!

一八七八年十二月

【导读】

基督是谁?

屠格涅夫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信奉基督,但他更在思索真正的基督是谁,真正的基督是个什么模样。屠格涅夫因思索而成梦,他梦见自己第一次看见基督时的情景,紧张、好奇,而且充满了神秘感。当他一次又一次回头,他真切地看到耶稣基督就是一张普通而大众的脸,这张脸和所有人的脸一样。这说明耶稣基督就在我们中间,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应该是基督,这就撕破了耶稣基督的神的面纱,他应该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中。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应该感受到作者对我们每个人的殷切期望,愿我们的每个人都成为平凡、普通而又平等的人,即使你是基督也和大家一样。这正是作者人道主义精神和民主意识的觉醒,作者渴望着人的平等,渴望着农奴的解放,他甚至勇敢地站出来保护女奴,哪怕面对警察的枪口。所以,读这篇文章我们应读出作者对俄罗斯大地和人民的深切爱恋。他渴望人人平等、善良和平和。

鸽子

我站在倾斜山坡的顶端,在我面前,是一片成熟的麦田,那是金和银的海洋,一道隔着一道,不断地变换着颜色。

海面上没有泛起任何微小的波浪,令人窒息的空气中不见一丝风,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太阳在靠近我的地方依旧闪耀出混沌的光芒,但是在麦田外不远处,一片深蓝色的积雨云横在天边,这片巨大厚重的云层遮住了整整半片天空。

四周一片死寂。在最后一束日光发射出的黯淡光线下,万物都萎靡地失去了光泽。没有鸟鸣,不见鸟影,麻雀隐蔽了起来,只有近处的一片巨大的牛蒡叶在不停地翻动,沙沙地诉说着什么。

树篱上苦艾的气味多么浓郁!我望向深蓝色的云块,心中出现了莫名的不安。“那就快来吧,快来呀,快来!”我想着,“闪电,耀眼吧!雷声,震撼吧!云块,翻动吧!加速翻动吧!让暴雨如洪水般倾泻!快快结束这恼人的时刻!”

但是积雨云并未翻动,它一如既往地横在天边,窒息一般压在死寂的大地上,愈发的肿胀,阴沉。

然而你看,在这死亡的灰蓝色云块边,什么东西平稳而淡定地飞过来了,像一块白色的手绢,或者一小捧雪。这是一只白色的鸽子从村子那边飞来。

它笔直地飞了过来,飞进了树林,然后忽然降落。几只昆虫飞过,四周依然一片死寂。但是,看呐,那两块手绢腾飞了起来,在空中闪光;两捧雪在飘浮,那是两只鸽子展开翅膀,稳稳地向巢的方向飞去。

最终,暴雨来临了,喧闹开始了!

我好不容易回到了家。狂风嘶吼着,暴躁地左右奔腾,追逐着低空中红色的云,冲击它们,把它们撕扯成碎片。视线里的一切都被风吹得混沌不堪,迷失了方向。接着,暴雨如注,倾盆而下;绿色的闪电刺破天际,令人目眩;巨雷猛地如炮轰一般响起,空气中充满了硫磺的气味……

但在伸出的屋檐下,一对白鸽依偎在顶层窗户的窗台上。一只就是跟着它的伴侣飞回来的,它在树林里把它找了回来,大概是从危难中救起了它。

它们竖起羽毛坐在一起,挨得很近,翅膀紧紧地依靠着另外一只的翅膀。

它们真是幸福啊!看着它们,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虽然我是一个人……永远的,一个人。

一八七九年五月

【导读】

那勇敢穿过暴风雨的鸽子是谁?

在暴风雨即将来临,天地间一片死寂,窒息得连一丝风都没有,各种鸟类也都躲藏起来,愁云越来越墨黑。当暴风雨来临之际,四周还是一片死寂,但是一只鸽子“像一块白色的手绢,或者一小捧雪。这是一只白色的鸽子从村子那边飞来”。原来它是去找寻它的同伴,“看呐,那两块手绢腾飞了起来,在空中闪光;两捧雪在飘浮,那是两只鸽子展开翅膀,稳稳地向巢的方向飞去。”最后,两只白鸽并翅飞回家去。暴风雨来了,它们并翅依偎在屋檐下。一只鸽子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地去寻找伙伴、找回同伴,这种与伙伴相扶持、患难与共的崇高精神与生死相依的珍贵情谊令人感动。然而回望作者自己,仍然只是一个人,这种强烈地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了远离祖国的屠格涅夫的孤独、寂寞,含蓄地表达了晚年的作者对人间真情的期冀与渴望。

文章采用了环境渲染的方法来突出鸽子的形象,正是因为环境的死寂才衬托出鸽子的勇敢无畏。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层层铺垫的方法,在写了环境的死寂以后又写了更恶劣的暴风雨的环境,在暴风雨之中,鸽子是手绢,是雪,它的形象是那样的分明和耀眼,让你不得不佩服它的勇敢。文章还运用了其他景物来衬托,如文章写了没有其他的鸟,甚至连麻雀也没有,这就更突出了鸽子的勇敢。

明天!明天!

空虚,无聊,没有意义,但几乎每一天都是这么度过的。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时间如白驹过隙,一天天地流逝,生活的痕迹却不曾留下。生存的意义在哪里呀,人们愚蠢地问自己。

然而,人们还是愿意如此生存。他们赞美生命,寄希望于生命,于自己,于未来……啊,他们眼中的未来是多么美好啊!

但是他们又如何确定,未来的日子不会像已经过去的千万个日子一样呢?

不,他们甚至不愿意去想,他们选择不想,但是却这么不折不扣地做了,一如既往。

“啊,明天,明天!”他们安慰自己,直到“明天”把他们撵进了坟墓。

也好,一旦进了坟墓,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不会再想什么了。

一八七八年五月

【导读】

人们最好的借口是明天

人是极其矛盾的动物,他们空虚,无聊,没有意义,然而他们还对自己充满了希望,这希望不是来自于现实的行动,而是没有着落的空想,他们想明天也许就会好,一切都多么美好。可是,他们最终只能失望地走进坟墓。这是可怕的结果,也是可怕的现实。读完这篇文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问自己是否也是这么空虚和无聊,这实际上表现出了人的懦弱和无能。文章中表现出的是作者对世人的殷切希望和衷心的警醒,这是屠格涅夫的处事风格,他内心火热而又语言平静,他想以他的睿智和平和带给人们以启迪和思考。

文章的语言具有格言式的风格,语句简洁,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然而,作者的语言又呈现出平易的风格,文章没有板起面孔来训人,而是如话家常,娓娓道来,仿佛在和你促膝谈心,说说心里话。

大自然

我梦见我走进一座巨型、拱状屋顶的地下宫殿,宫殿里充满着一种地下才有的,温和的均匀的光芒。

在宫殿正中,坐着一个庄重的女人。她身着绿色垂地长袍,头支撑在手上,似乎陷入了深沉的思考。

我立刻意识到这个女人就是大自然本身,于是一阵虔诚的敬畏之情瞬间在我灵魂深处升腾。

我走近了这个女人,满怀敬意地鞠了一躬:“啊,人类共同的母亲!”我叫道,“您在沉思什么呢?是不是在担心人类未来的命运,还是想着如何让人类达到最幸福的状态?”

这个女人慢慢抬起黑色威严的眼睛看着我。她的嘴唇抖动,我听见如钢铁碰撞发出的铿锵有力的声音。

她说:“我想着如何给跳蚤的腿部肌肉增加更多的力气,这样它们就能轻易逃脱天敌的捕杀。猎与守的平衡已经被破坏了,必须重塑这种平衡。”

“什么?”我惊讶地回应,“您思考的就是这个吗?难道不是我们,人类,你最爱的孩子吗?”

女人听后微微皱了皱眉头:“世间所有的生灵都是我的孩子,”她说:“我平等地对待他们,爱护他们,也让他们死去。”

“但,权力……真理……正义……”我又一次支吾其词。

“这都是人类创造的词语,”我听见钢铁般的声音掷地有声,“我没有是非观,所谓真理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正义?正义又是什么?——我给予你们生命,我也可以收回它们,然后给别的生灵。至于是虫蝇或者鸟兽,我根本不关心。你不要妨碍我了,照顾好你自己吧!”

我本来还要反驳的……但是忽然感到地底剧颤了一下,发出了一声凄惨的呻吟声,我便醒了。

一八七九年八月

【导读】

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吗?

人类以万物的灵长自居,并编造了所谓的真理、正义、自由来欺骗自己,来征服异类。这是人类在自己的空间、自己的思想里定下了善与恶、美与丑,但是,这仅仅是我们人类自己的定义。在大自然那里,一切的生物都是平等的,都有生存的权利,即使跳蚤也是如此。大自然创造了万物,正是万物的和谐相处才有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面对自然,我们人类应该反思自己,再也不能以我们的好恶来作为我们行为的指南,我们曾以征服者自居,我们甚至创造了许多古老的神话,借此宣扬我们人类无限的神力,我们可以让山河改道,我们可以刀耕火种,我们可以面对野兽的身躯举起我们明晃晃的刺刀。但是,我们在享受着征服带来的快感的时候,也正在遭受着自然的惩罚。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自然是平衡的,我们不能肆意去破坏自然的平衡;自然也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一种生命。我们人类应该感谢自然和敬畏自然,以一种虔诚的态度对待万物生灵。我们千万不能再天真地以为对我们好的,便是善;对我们不好的,便是恶。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在我们破坏其他生物的家园时,我们是善还是恶?人类不是真理的化身,更不能以真理自居。

作者以故事的形式来诠释一个人类应该深思的问题,亲切、自然,容易引起人的情感共鸣。大自然的形象在拟人化手法的运用下显得真切具体,她仿佛就站在我们的面前,对我们人类的种种行为毫不留情地加以批判和引导。文章的结尾发人深省,大地的震颤也许是人类毫无节制地破坏大自然后即将遭到毁灭的信号,那凄惨的呻吟声也许是人类最后的悲鸣。

“绞死他!”

“这事发生在一八〇五年,”我的一个老朋友开始了他的故事,“就在奥斯特尔利茨战役爆发前不久。那时候我是一个团的团长,我们驻扎在摩拉维亚。”

“我们的军纪非常严格,绝对不允许士兵去干扰村民。但是,虽然我们是盟军,这些村民们还不是非常信任我们。”

“我有一个勤务兵,他从前是我母亲的仆人,名叫叶戈尔。他是个话不多的老实人。我从小就认识他,一直把他当朋友看待。”

“有一天,我在寝室休息。忽然听见一声恶毒的咒骂,接着是凄厉的哀嚎。原来某个宅子的女主人少了两只母鸡,她声称是我的勤务兵偷了去。勤务兵百口莫辩,于是叫我出来作证……‘他绝对不可能偷东西的,他是叶戈尔·阿弗塔莫诺夫。’我信誓旦旦地向女主人担保叶戈尔的正直品质,但是她不相信我。”

“忽然,街口由远及近传来一阵马蹄的哒哒声,是总司令带着他的参谋人员骑着马经过,马走得不快。总司令是一个强壮的军人,脑袋向前耸着,肩章一直挂到胸口。”

“女主人看见了他,立刻跑到他的马前,‘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衣冠不整的,帽子也没戴,形状凄惨。她用手指着,尖声向总司令控诉我的勤务兵。”

“‘大人!’她尖叫道,‘伟大的将军大人,求您审讯他,替我做主,救救我,这个士兵抢劫了我的家!’”

“叶戈尔直挺挺地站在门口,帽子拽在手里,胸脯挺得老高,后脚跟靠在一起,站得像个哨兵。他一句话也没有反驳。我不知道这是因为这事被总司令撞见感到尴尬,还是不知如何面对被冤枉的窘境。他就这么窘迫地站着,不住地眨眼睛,脸白得像涂了石灰。”

“总司令愠怒而又漫不经心地扫了他一眼,然后用生气的语气吼道:‘怎么回事?……’叶戈尔站成了一尊雕塑,露出了他的牙齿,看起来似乎是在笑,如果你从侧面看他,一定觉得这家伙就是在笑。”

“这时,总司令忽然说道:‘绞死他!’然后拍拍马屁股走了。那马儿一开始还是颠着小步子走路,后来干脆跑了起来。一队参谋人员赶忙跟上他。其中的一个副官坐在马鞍上转过身子,朝着叶戈尔看了一眼。”

“要反抗总司令的命令是根本不可能的……叶戈尔立刻被抓了起来,准备被处刑。”

“那可怜的人完全被吓坏了,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喃喃地说了一句话:‘仁慈的老天爷啊,您苍天有眼,真的不是我干的。’”

“接着他伤心地哭起来,跟我告别。我彻底陷入了绝望的状态:‘叶戈尔!叶戈尔!’我喊他的名字,‘你怎么不跟总司令解释清楚呢?’”

“‘苍天有眼啊,真的不是我干的!’他又重复了刚才的话,抽泣着。那个女主人也被吓坏了,她从未想过这么极端的结局。她开始嚎叫着说这是她自己的错,恳求每一个人对我的勤务兵开恩,还发誓说丢的鸡已经被找到了,自己要跟总司令去交代清楚这件事情……”

“自然,这些都无济于事,战争年代,纪律第一。那个女人不停地哭啊哭,越哭声音越大。”

“叶戈尔向神父忏悔并受到了宽恕。”他转身向我说道。

“‘长官,麻烦您跟那女主人说,不要太自责,我已经宽恕她了。’”

我的老朋友,当他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不断重复着他的勤务兵的最后一句话,然后喃喃自语道:“我可怜的叶戈尔,亲爱的老朋友,他是真正品德高尚的人!”说着说着,眼泪就从他苍老的脸颊上滑落下来。

一八七九年八月

【导读】

好人为什么还要死?

叶戈尔是一个大好人,是一个真正品德高尚的人。他是一名勤务兵,是一个地位平凡的人,他老实内向,不善说话,当一位宅子的女主人诬告他偷了自己的鸡时,他百口莫辩,他也曾让人为他作证明,但无济于事,女主人不但不相信,还把这件事诬告到路过此地的将军那里去,将军不问青红皂白就随意判了他的死刑。“仁慈的老天爷啊,您苍天有眼,真的不是我干的。”尽管他拼命地为自己辩白,但毫无用处,因为这是将军的判决,任何人不得更改。即使那个女人为他求情也毫无用处。但是叶戈尔令人感动之处也就在这时出现了,他安慰那个诬告他的女人,“长官,麻烦您跟那女主人说,不要太自责,我已经宽恕她了。”这样的心胸足以令人动容,所以,经历过这个故事的人多年后仍然为叶戈尔的高尚和伟大感动得直落泪。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然而,这更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作者在这里采用了隐喻的手法,这里的将军实际就是高高在上而又十分残暴的沙皇,他可以随意处置一个农奴的生命,把农奴的生命看得草芥不如,尽管农奴们心地是那样的善良,也得不到他的丝毫怜悯和同情。但作者对农奴却充满了同情和关爱,我的朋友的流泪其实就是作者的流泪,他的人道精神和对农奴的关爱闪现在他的泪花里。

我要想些什么呢?

当我临终的时候,假使我还有精力去想一些事情的话,我应该想些什么呢?

我是不是应该,想想我是怎样挥霍了我的生命,终日昏昏沉沉,不知所为地度过了生命中的每一天,不懂得珍惜生命给予我的礼物?

“什么?这就是死亡?这么快!不可能!为什么?我还什么都没有……我刚刚做好一展身手的准备!”

我是不是应该,回忆过去,回忆过去为数不多的几次光辉灿烂的时刻,回忆那些珍贵的片段和面孔?

那时我做的坏事会不会一并出现,我的灵魂会不会被迟来的悔恨刺痛而遍体鳞伤?

我是不是应该,想想死后在地狱等待我的将会是什么……事实上,真的会有东西在死亡以后等我吗?

不,我以为我不会去想,我会极力投身于一些繁琐的事情上,从而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使得自己不去关注那些邪恶的黑暗,我前方成片空洞的黑暗。

有一次,我看见有个垂死的人,他不住地抱怨家人没有给他足够多的榛果……在他迅速黯淡下去的眼神中,我看见有些东西在最深处震颤,就像一只受了致命伤的小鸟,在垂死前无力拍打已经折断了的羽翼……

一八七九年八月

【导读】

勇敢地解剖自己

我们遇见了一颗好灵魂——屠格涅夫的灵魂。他一生为农奴的解放从没有停止过斗争,尽管他表现出软弱和保守,但他的改良主义的愿望始终没有泯灭。尽管他的晚年生活在异国他乡,但他一刻也没有停止对祖国和人民的思念。他用文学表达对俄罗斯土地的挚爱和关切,他爱蔚蓝色的王国,爱蔚蓝色王国里的白云、羊群、炊烟和木屋,也爱蔚蓝色王国土地上的人民,他为他们呐喊、鼓噪甚至挺身而出。然而,作者还嫌不够,即使在他要死的那一刻,他也会极力投身于一些繁琐的事情上,使得自己不去关注那些邪恶的黑暗,他要给人们带来光明。在这即将死亡的时刻,屠格涅夫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的珍惜,也表现了自己对美好过去的记忆和珍惜。我们爱着屠格涅夫,因为即使面临死亡他念念不忘的仍是人民。

“多么美艳,多么鲜亮的玫瑰……”

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我读过一首诗。这首诗很快被我遗忘了——除了第一句依旧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多么美艳,多么鲜亮的玫瑰……”

现在是冬季,窗户玻璃上结了一层白白的霜,我缩起身子,坐在房间某个角落,昏暗的房间里点燃着一支蜡烛。那句诗歌不断地在我脑海中回响,回响——

“多么美艳,多么鲜亮的玫瑰……”

于是我看见自己在俄罗斯乡间的小楼前,站在矮矮的窗玻璃下张望。夏季的黄昏慢慢地融化,黑夜浸透进来,温暖的空气中弥漫着水犀草和菩提树的芳香。在窗边,一个年轻的女孩身子依着手臂坐着,头歇在肩膀上。她静默而专注地望着天空,似乎在寻找新升起的星星。梦幻一般坦然、充满灵气的的眼神;好像是提问似的微张着双唇,充满感人的天真;胸口一起一伏平稳地呼吸。她依旧在生长,依旧尚未被触及,年轻精致的脸有种纯真而又温和的感动。我不敢上前对话,但对她的感觉是如此亲切,我的心止不住地悸动!

“多么美艳,多么鲜亮的玫瑰……”

而此时此刻,我身处的房间却是越来越暗。蜡烛烧歪了,愈发地黯淡,在低矮的天花板上映出闪闪烁烁的影子,飘忽不定。窗外因霜冻发出不愉快的吱呀声,那般沉闷,屋内有人轻声哀叹着年华老去的无奈……

“多么美艳,多么鲜亮的玫瑰……”

我眼前又出现了另外的景象。我听见了乡间生活愉快的乐章。两个亚麻色头发的脑袋靠在一起,四只灵动的大眼睛看着我,红扑扑的脸蛋儿似乎在下一秒就会露出微笑。他们的手亲昵地握在一起,年轻的声音碰撞出优美的音乐,如一串银铃一般此起彼伏。再远一点,在房间的一角,有一架钢琴,许许多多年轻的手,无章法地在琴键上飞舞,弹奏。一曲兰纳的华尔兹并不能掩盖家传的老茶壶发出的嘶嘶声,还有氤氲在上空的烟气……

“多么美艳,多么鲜亮的玫瑰……”

蜡烛闪烁了最后一下,顽强的发出最后的微弱光芒,绝望地熄灭了。有人止不住地咳嗽,抽动心肺,发出苍老的声音,一声声撕扯着我的灵魂,我禁不住裹紧了衣服,但寒冷无孔不入,渗透到我的骨髓。我的老狗蜷起身子,想把温暖紧紧包裹起来,但这一切无济于事,它在我的脚边发抖。我唯一的伴侣啊,我好冷,冷得血液就要结冰……而我看见的一切景色,此时都死了……死了……

“多么美艳,多么鲜亮的玫瑰……”

一八七八年九月

【导读】

暗夜中的希望——玫瑰

在寒冷的夜晚哪来的玫瑰,它存在于作者的记忆里,是作者在寒冷而令人窒息的冬夜里的希望。这希望是那样的实在而具体,它就是俄罗斯漂亮、天真而又活泼的少女,这少女有着菩提树的芳香和菩提一样的心肠,纯真而又温和,而且她还在生长,这就是俄罗斯民族的希望,在她的身上闪耀着道德的光芒,具有基督所具有的情怀。这希望还是红扑扑的脸蛋儿露出微笑的少年,尽管他们弹出的琴声杂乱无章,但是在作者听来却是那样优美动听,因为他们年轻而又活力,在加上老茶壶发出的嘶嘶声,更使人在古老的俄罗斯大地上生发出生活的希望。而且这希望对作者来说是那么的强烈,尽管血液冷得就要结冰,作者还是不断地想起那美艳而又鲜亮的玫瑰。作者为了突出这种情感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使同一个句子反复出现,这就使作者的感情得到了强化,同时,这个句子也把文章有机地分割成几个部分,并且这几个部分又按时间顺序来组合,随着夜色越来越深,天气越来越冷,作者的感情越来越强烈。这希望不是基于个人的,而是基于俄罗斯的,这足见作者的满腔的爱国情怀和深厚的民族感情。

某某

你平静优雅地穿梭人生,无泪无欢,只是偶尔对侵扰你宁静生活的琐事报以漠不关心的一瞥。

你优秀聪颖,世界与你相距甚远,你不需要任何人。

你的美艳,没人能说出,无论你是否为之骄傲。你不关心他人,自然也不需要他人的关心。

你的目光深邃,眼神空洞,思维跳跃。

在这片极乐世界里,在格鲁克优美的旋律中,你以优雅的姿态穿梭世界,无悲无喜。

一八七九年十一月

【导读】

某某就是屠格涅夫的化身吗?

屠格涅夫深爱着俄罗斯,同情农奴,甚至舍身相救,但他又反对激进的革命斗争,因此,他是矛盾的也是痛苦的。他始终相信自己的才华和主张,为了自己的主张他不惜和自己多年的好友决裂,所以,他说“你优秀聪颖,世界与你相距甚远,你不需要任何人。”这表现出了他个人的自信和信仰。他同时又在赞美自己:你的目光深邃,眼神空洞,思维跳跃。是的,他的目光确实深邃,他看穿了农奴制的罪恶,他从自身的革命开始,在他母亲去世以后,他开始解放农奴,给他们以自由和尊严。然而,他又是保守的,他不主张推翻沙皇的统治,只希望渐进式的改良,他得不到人们的理解,他与时代的革命洪流大相径庭,所以,没人能理解他,甚至误解他,“你的美艳,没人能说出,无论你是否为之骄傲。你不关心他人,自然也不需要他人的关心。”最后,屠格涅夫不得不选择离开祖国,长期客居国外。在客居国外的日子里,他的心一刻也没有离开他的祖国。随着时间的延续,他的心也慢慢地沉静下来,这种对祖国的爱变成了一种沉静的爱、深沉的爱,他变得愈来愈平静优雅、无泪无欢,能以优雅的姿态穿梭世界。我们要理解的是这种沉静恰恰是作者的不沉静,他多么渴望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敬,他多么想回到火热的俄罗斯,我们感受到的是深沉的忧愤和强烈的渴望,这正是文章的反讽的手法。

修道士

我曾经认识一个修道士,那是一个隐士,一个圣人。他活着只有一个目的,为了获取祈祷时的愉悦。他沉溺于此,久久站立在冰冷的教堂地板上,以至于膝盖以下的小腿变成了两块麻木的木桩。而他毫无感觉,继续站立,继续祈祷。

我理解他,甚至有点儿嫉妒他,希望他也能理解我,不谴责我,因为我不能感受他的快乐,更不能与之分享。

他达到了无我的境界,消灭了令人厌恶的“我”,但是我不祈祷,并不是因为珍爱所谓的“我”。

我的“我”,也许,对我来说更加繁琐可憎,相比他的“我”对他来讲。

他找到了忘却自我的方法。但是,我也是,我找到了方法,虽然没有像他那样经常忘却,那样陶醉。

他不说谎,但我也不能欺骗我自己……

一八七九年十一月

【导读】

我不愿虚无地活着

修道士是虔诚的,而他的虔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祈祷时的愉悦,他久久站立在冰冷的教堂地板上,以至于膝盖以下的小腿变成了两块麻木的木桩。而他毫无感觉,继续站立,继续祈祷,所以,他在人们的眼中是一位圣人。可是,这在作者的眼中却是一种虚无和缥缈,因为这样忘却自我的方法,也就是忘却了一切,实际上是一种逃避和懦弱。作者在文章中采用对比的手法,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这种行为的不接受,实际上表达了作者愿意投入现实生活和斗争的火热之心。生活需要虔诚和信仰,但更需要行动和实际,尽管这种实践在作者看来是更加繁琐可憎,但我们必须要选择。作者在这篇短文里想清晰地告诉人们,一切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实践。作者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采取了讲故事的形式,平易、亲切地在启示人们,让人们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思想的启迪。

我们来打一仗

一件不经意的小事,有时候会改变整个人!

有一天我漫步在大路上,心中满是惆怅。

我的心被强烈的不安沉重地压迫着,整个人沉浸在沮丧的情绪里。我抬起头……在我的前面,两排柱子中间,道路像一根箭似的冲向远方。

越过它,越过这条路,在离我十步之遥的地方,在夏日太阳耀眼的金色光芒里,一群麻雀一个个神气活现地跳跃着,快活自由而又充满自信。

它们中有一只麻雀非常特别,它用尽全力沿着马路跳来跳去,努力挑战自我,似乎要征服它眼中的世界。它高高地挺起小胸膛,骄傲地叫着,好像在说:“我天不怕地不怕!”真是一个勇敢的勇士!

就在这时,一只鹰在我头顶上方的高空中盘旋,窥视,似乎是在寻找机会,吃掉这个小小的勇士。

我看着它们,大笑起来,立刻振奋了精神,沮丧的情绪一扫而空。我觉得我重新感受到了超越、勇气和热情的力量。让这只鹰,也盘旋在我的上空吧……来啊,要死要活我们来打一仗,然后就都给我见鬼去吧!

一八七九年十一月

【导读】

弱小者即是强大者

晚年的屠格涅夫并不寂寞,他从一只小小的勇敢的麻雀身上获得一种强大的力量,即使面对高空中盘旋着的老鹰,他也勇敢地发出要我们来打一仗的誓言,并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这就是美丽的俄罗斯土地和田园给予作者的灵感,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一切都富有活力,一切都充满智慧和勇气,哪怕是一只小小的麻雀。屠格涅夫的勇敢来自于土地、自然和生灵,也为了土地、自然和生灵。虽然晚年的屠格涅夫远离祖国,但他的心一直在为祖国跳动。尽管他有很多的孤独、痛苦和不被理解,甚至有时内心想逃离、想放下,但他始终在他的意识里潜藏着一股热情,只要找到被点燃的机会,他的热情就会爆发,而且是那样的强烈。纵观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在他对俄罗斯田园深情的回忆和描写中,始终饱含着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始终有一种想投入战斗的热情。所以,屠格涅夫晚年的生活是平静的,更是充满激情的,这两者的统一使我们看到了屠格涅夫深广的忧愤和深沉的思索。

同类推荐
  • 生命魅力中的暗恋

    生命魅力中的暗恋

    《生命魅力中的暗恋》如水的月光轻轻笼罩着大地,她觉得从未有过这般快意。温柔、恬静的月光是这般的恰到好处。
  • 西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西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2(上册)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2(上册)

    2008年5月12日,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夺去了许许多多含苞待放的小生命,灾难固然难于避免,但如果懂得更多的安全避险知识,预防救助措施得当,就有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 智力快车冲冲冲(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智力快车冲冲冲(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每个老师都是故事2

    每个老师都是故事2

    不必用堆叠的荣誉来证明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光荣就印刻在学生的记忆里……在李镇西校长带领的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每个教师都是故事。在教育工作和生活中,他们有的爱生如子,有的业精于勤,有的勇于探索……每位老师背后的故事和他们的成长之路虽然各不相同,但又惊人地相似:他们用爱心和责任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尊敬,以高尚的师德点亮孩子的智慧与希望之火,让孩子们不仅学习到知识和技能,更培养出他们的独立思考精神……
热门推荐
  • 佛说四未曾有法经

    佛说四未曾有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闪闪奇遇记六:草原土拨鼠小镇·译言古登堡计划

    闪闪奇遇记六:草原土拨鼠小镇·译言古登堡计划

    孩子的好奇心会带来无限可能,即使是一次平平常常的野餐也不例外。瞧,闪闪和胖胖就偶遇了草原土拨鼠,还跟着他们进行了一场草原土拨鼠小镇的人文之旅呢!
  • 天下第一:功夫皇后

    天下第一:功夫皇后

    三年后,已经长大亭亭玉立的她,拥有绝世武功的她,会去实现自己的誓言吗?当她见到他后,她会惊喜还是失望?会选择离开还留下?他寻她许久后未果,他以为她死去。在被世人说成有断袖之癖君主的他,日日留恋花丛来以示臣民,自己是爱江山更爱美人。一日,他在男人的天堂花楼——无情楼遇见了她,一个长得很像‘他’的她。在两人一夜销魂后,她突然消失。握着手上她所留下的乌剑,那是三年前‘他’从自己身上抢去的。在脑袋一阵空白后,他突然明白,原来‘他’就是她。这可恶的小女人,竟然屡屡欺骗着自己,他就算挖地三尺也要把她寻出来,让她也尝尝欺骗的味道。女主角闵情是一个酷爱武学的‘武痴’形像,也是身在武学世家,一本秘诀把她带入了一个没有任何历史记载的皇朝,遇见了紫眸的他。男主角夏殷泽起初则是一个初出江湖的青年,由于种种原因他很冷言,不喜说话,因为怕别人了解他的内心,他对身边的人都稍施防备,唯独对作男子打扮的女主倾心相对。她也发誓要保护他一辈子,她在救了他后,掉落断魂崖!在崖底她被奇人救起,并教其功夫,三年后她只差最后一式便学成‘反八步赶蝉’的绝学,可是奇人却去世。
  •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中华诗词再度兴起,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对于古典诗词,在我心中可以说是一方圣地,喜欢文学是从唐诗宋词的语境和意象中浸洇萌生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常羡慕先辈们虽戎马一生,却“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至离岗,常恨人生苦短、岁月无多,却无缘亲近圣境,为诗国朝香。本以为今世难于一偿夙愿,不意晚年逢盛世,竟操觚一试,旧梦重温,拿起秃笔,发乎于情而形于诗,尤其是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提供了便捷而广阔的写作空间。暇时,或写物会意,或缘事抒情。几位好友以时闻、事物、节俗、民生为题酬唱赠答,以表达对生活的体识和经验。
  • 前妻归来:总裁,请放手

    前妻归来:总裁,请放手

    她怀孕在身,老公却勾搭了亲妹妹,当着众人的面将她的脸踩进泥土里,“夏忆,你不配给我生孩子!”孩子被打掉,她心灰意冷,决然转身。直到她彻底消失,沈墨寒才发现,对她的爱恨早已深入骨髓。多年之后,她女王归来,当初那个将她踩进尘埃里的男人却化身忠犬。--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清秋万代

    清秋万代

    林依梦被时空管理者送至康熙四十一年。她没有惊天才能,没有绝世容貌。有的只是江南女子的清扬婉兮,北国女子的豪爽率真。穿越之前,是她自己选择的十四,没有与数字军团的矛盾与纠缠,她想要的只是默默地守护着那一份爱……
  • 医品凰妃

    医品凰妃

    她,从末世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恶魔,不死之身在手,身怀古医绝学,一朝穿越,却成了被未婚夫抓奸在床的小可怜。他,狷狂邪魅,冷酷霸道,跺跺脚能让大陆颤一颤的夜王殿下,却被她次次撩拨,耍弄,完了还不负责。他怒,她笑。一个霸道不容挑衅,一个机灵调皮毫无底线,一场相爱相杀的追逐,掠夺,终究是让冷心无情他的动了心,上了瘾。“小东西,这世间唯有本王怀里,无人敢动也无人能动你,就是本王也不可以!”【另有完结文,《悍妇当家:宠妻狂魔山里汉》欢迎小可爱们阅读~】
  • 吉祥小皇后

    吉祥小皇后

    推荐文文:单飞鸟《姑妻狠妖魅》┍┍┍┍┍┍┍┍┍┍┍┍┍┍┍┍┍┍┍┍┍┍┍┍┍┍┍┍┍┍┍┍┍┍┍┍┍┍┍本文原名叫《半路天使》不料却发现与某位作者笔名相同,虽然还没人指出,但雪格拉不想哪天被别人说借名了,所以雪格拉把名字改成了《吉祥小皇后》希望各们亲们能继续支持本文!谢谢!无厘头介绍:天使?毕业典礼一醉之后她竟然成了半个天使?没搞错吧?翘辫子就翘辫子嘛!说得那么‘高尚’什么?搞错人了?为什么死了还不能死透透啊?顶着别人的身体‘寄生’过日子也就算了,为什么还是个深宫‘怨妇’?即是后宫最大的,也是后宫最小的?还是个差点——不,是已经被毒死的皇后。55。。。。。。她一个听起来十岁,看起来只有七八岁的小皇后打得过谁啊?所以。。。。。。她决定要到宫外潇洒了!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ю他——炎弘野律,一国之君,基于儿时,小皇后对以礼相待——拉了一堆屎在他身上,他就觉得看见她就等于看见屎,所以他与她就是皇不见皇,能不见就不见。但自她被毒未‘驾崩’后,人就变得不一样了。以前她爱跟前跟后,现在——“大叔,没事就别烦我,我很忙。”以前她爱夜晚偷袭,想成为他真正的皇后,现在——“大叔,大夜晚的,该睡的就回去睡,敢偷袭我,你就死定了”以前。。。。。。现在。。。。。。总归一句话,皇上开始爱皇后了,是非曲直就是这么来的。只是为什么她还是守护神?得凤得天下?那他是要保她?还是保国?☆☆☆☆☆他——汤允聪,汤家堡堡主,兼职,天下第一名捕,一个嘻皮笑脸的笑脸虎。可自从他遇见‘天使小皇后’之后,他就深觉天下第一名捕之名不保,恐怕要让贤了,原因无它,因为案子那他还没头绪,她就破案了。555。。。。。。他要丢饭碗了!“笨蛋!”某小孩鄙视道,小案一件,他琢磨太久了。“是,我笨蛋,有本事你来啊!”“我来就我来,输的人怎么办?”某小孩算计着。“输的人任宰!”某汤叫嚣道,他就不信凭他那丰富的经验能输给她。“好!一言为定,小马难追!”“为什么是小马?”某汤不明地问。“输了还跑——那是小人,而小人——马不追,即然都不追了,当然就难追了!”什么?简直是歪理,但是。。。。。。不可否认,好像歪得也挺有道理的。
  • 六星记

    六星记

    空间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位面,各个位面互不干扰。直到有一天,文极位面的天才少年打破了这一局势。六星具现,异界,恐龙,炼狱……看逗比骚年们如何沉着应对。
  • 星航传

    星航传

    一场疾病,两次战争,人类被逼入宇宙寻求生存。茫茫宇宙,何时能够找到自己的安居之所?未知未来,又有着那些危机和挑战?他星文明,究竟是敌人还是朋友?人类,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