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93700000002

第2章 “谢幕”后的董鼎山

春假刚开始,我躲出去写作还文债,回家听说董鼎山先生来电话催我去他家。妻说老爷子招呼得很恳切,说是给我找到了一本书让我去取;我不去,会是他的一块心病。

前不久,读到了董先生的告别读者的公开信。在纽约首发前,鼎山先生还特意通知我留心报纸,他会有重要消息公布。其时,我不几天前刚跟他见面,正纳闷老爷子有什么话不当面说却这么神神鬼鬼,待读到了他的“告别信”却不禁一怔。什么!这好老头儿就这么搁笔了?

老爷子身体不好已经有些日子了。大约从去年春起,好热闹、好美食的董先生就不再参加朋友间的各种聚会了。到了后来,他连亲友拜访也拒绝了。这个几乎一生在国外、特别重情谊而且喜欢招朋友的老人开始离群索居了。去年冬天,一位多年的好友从国内来纽约见他并想给老爷子拍个纪录片,可是因其身体状况董先生忍痛谢绝了,只在电话上好好聊了聊。在国外久了,我们理解董先生。他是个自尊且要强的老人。年老体衰,他不希望以倦容示人;他一生风发扬厉精神抖擞,是个文坛骑士和老帅哥,少年成名,从十里洋场的上海到世界之都的纽约,他一直引领文化风范的新潮流。一旦进入暮年,一是不愿日常生活被打扰,二是不想以老弱貌示人而愿给朋友和读者留下昔年美好记忆;当然,第三个原因是他瑞典籍的妻子特爱干净,家里总是有条不紊一尘不染,到了老年则更是保持尊严。而每来客人他们必要悉心收拾打理,除了屋室典雅涓洁而且要特意准备配合时令的优雅鲜花和正规的下午茶,所以每当客人来访,这些常人不难做到的小事对二位耄耋老人来说都是负担。

可是对我,两位老人却是网开一面无需刻意准备,虽然他们的客厅总是一如既往涓洁如故。为什么呢?因为我跟董先生有过一段合作经历,我们曾因合作出书需要大量访谈和讨论。董夫人跟我非常相熟竟至熟不拘礼,所以老人家对我说虽然他们对别人皆谢绝而对我,他不需要请示老妻而可以随时邀请。显然,他已经跟妻子沟通好了,我的到访并没有给他们带来额外负担。但我深知自己这个特权来之不易,所以,没有特殊必要,我绝不去打扰老人。

基于此,董先生称我是他在告别读者前最后见的一位朋友。可是,为了什么,老爷子又打电话要见我呢?原来,起因还是缘于上次的见面。去年八月,纽约文化界为了庆祝董鼎山写作七十五周年有个隆重的纪念会,会上签售老爷子的新书《纽约客随感录》。当时场面很大很热闹,人人都把热点集中到老爷子身上,董太太去给先生捧场,人孤独地在轮椅上,看到我马上喜笑颜开。虽然主办方悉心配备了翻译,可是老太太跟我熟悉,凡不懂的地方都向我询问,所以会议期间我跟老太太多在一起,等到去寻董先生书时早已售罄。老爷子几乎每有新书都送给我签名留念,是故,上次见面时自然想到问董先生手上是否还有存书。

没想到那次纪念会是公开活动,读者众多而且热情太高,居然一下子把书全部买走了。董先生搜检时已经手头无书,他感到非常遗憾。我劝老爷子不必介意,因为回国这书我一定能买到的。

可是这个老人却真有股认真劲儿。他说对好友不能让买书。不几日,他就来电话了。据说,是董先生觉得怕身体不好应该抽空把手头的东西归理一下给不谙中文的女儿一个交代。在收拾东西时眼前一亮发现了一本他的新书。老爷子陡然想到了我。在给我妻的电话上,他深情告白说是自那天我走后他一直不安,必得把这本书送到我手上才能释然。对这样一个老人,我还能说什么!内心的感动无以言表,这传递的绝不是一本书,真是一种难得的人间情愫。

“你是我告别读者和亲友前见的最后一位客人,又是在我发表‘告别书’后见到的第一位客人!”见到我,老爷子的喜悦写在脸上。

通过跟董先生交谈,得知他虽然近年时感体弱老迈,但还是坚持每星期写作并发表文章。前一段他的告别读者信,那把他压垮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因为他发现妻子被诊断出了癌症。多年相依为命、鹣鲽情深,平日起居多靠老妻照顾的董先生一旦发现相濡以沫的妻子身患此症,骤然间被这噩耗打倒了。毋庸讳言,这次见到的董鼎山比前次见到的他衰弱了。他的缓步行走变成了碎步彳亍,但他还是行动自如的,只是精神上明显看出他是从一场挣扎中刚刚复元。

董鼎山最后序言

当然,跟我见面老爷子很欢愉,话头儿不期而然地转到了“告别信”上。“没想到这封信引起了这么大的关注”,董鼎山非常激动:“我一发出,几乎当天全世界就都知道了。不止美国,香港和国内的友人陡然间都发来了慰问。最让我感动的是好多媒体朋友的关注和惋惜。上海新民晚报和香港大公报的友人居然告诉我他们会拒绝转载我的‘告别信’——这两份报通常是非常及时转载我的文章的。可是他们这次说不愿意我搁笔,他们和读者都不会同意也更不能接受这告别。”

显然友人和读者们的挽留和情义感染了他。是的,初读这篇告别信我也感到了揪心。曾经给老爷子打电话,但当时他的情绪委实低落。其后跟老爷子联络并不断传递托友人及患者了解到的他妻子此类病有缓的信息,渐渐让老人有了希望,低落情绪有了缓释。

一生在外闯荡,老人经历了不少风波。但这次的打击居然几乎把他压垮的原因一是的确因为他太年高难以承受这生命中不堪面对的奇祸;另外也是自己一生独闯天涯寻觅知音不易,生死相依的老伴比他年轻许多却居然将先他撒手而去,这个事实,哪怕只是想一想,就足以让他肝肠寸断。

但董鼎山毕竟是董鼎山,只经过几个星期的疗伤,他就挣扎着站起来了。

站起来的董鼎山第一个信念就是想着读者。见到我,他最多谈到的仍然是他的读者、他的写作和他的信念。猝不及防被命运的一击他倒下了,可痛定思痛后他又摇摇晃晃站起来。“我为什么活着?人们又为什么关心我?”老人嗫嚅着:“那是因为人们读我的东西。因为我的文章传递心声,因为我写的东西他们觉着有意义。”——我写故我在,如果我停止了写作,对得起读者们的期待么?老人扪心自问。

看到一生写作的董先生这么珍惜读者的呼唤,不由不令人动容。一石激起千层浪。查看了一下最近的新闻,的确有大量的媒体和网站惋惜董先生的告别文坛。更多的是媒体总结董鼎山一生写作对国内的文化启蒙意义。董鼎山是最早为国内打开西风窗的人。当年《读书》洛阳纸贵风靡知识界。董鼎山写书、读书,涉猎面广,虽则他的话题主要是文坛,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问题等方面皆有灼见,其影响不限于一两代文化人,一朝说封笔,实在是一步三回头,难说再见。

这不,见面谈话不久,董先生不等我劝进,就有些神秘和羞赧地告诉我,他有些后悔说告别了。因为,被妻子患上绝症这突袭的一击打倒后,董鼎山曾经怀疑自己再难爬起来。心情极度哀伤之时,他写了跟读者告别的信。可痛定思痛缓过来后,他发现自己仍然要读书看报。老爷子表面看起来是个恂恂君子,其实是个性格直率有话必说的性情中人。即使他到了九十多岁遇事有感也是直言无忌。熟悉董先生的人都知道他虽然表面儒雅但骨子里有着古越人的天性,其性情刚直与燕赵大汉无异。既要看书读报就难免有感,虽然写字较慢,但表达自己思想他仍然驾轻就熟。偶尔有感而发写写短文仍是他的最爱或者说活下去的动力。

现在,他仍然在写。说着,老爷子就把他的一篇近作拿给了我。一如他的性格,董先生的新作仍然是快人快语话锋犀利。可惜他怕他的新作没人刊登。“为什么呢?”我不禁发问。董先生有点儿愧怍,“我有些犹豫要不要再写东西发表。已经告别了……别人以为我已经退出,一个退出的老人刚刚离队又要加入,读者会不会觉得奇怪,会不会觉得我没有信用?”“您别想那么多,其实没人愿意跟您告别。不是新民晚报、大公报都不愿意刊载您的告别文章吗!”“那倒是!”老人孩子气地跟我挤眼微哂。

“您说告别可并没说封笔。更何况近现代的文坛上一些作家即使宣布封笔后又有复出。而中外影坛上也有不少演员宣布息影又有屡次重出江湖的。您这算是什么?您愿意再捉笔,应该是读者的福气,没人会抱怨的。”董先生却正襟危坐说:“你说的是,可那些人是拿声明做噱头跟我不一样。我不是想用这个赚什么,只是我不写作就不愿意思考就无异于自尽。你觉着读者会理解我吗?”

“会!”我肯定地回答。说这些话,我是有这种自信,这观点也的确能代表着相当一部分读者的。而我本人,从七十年代末就是董鼎山的读者。这写作了一生的老人,陡受暴风雨的袭扰倒下了,他挣扎着爬起来,他心爱的读者们没有理由不接受他的又一次崛起。其实,他的告别只是一瞬。我甚至把这理解为不是告别而是一场短暂的谢幕。谢幕,是为了休息一下再上舞台。而借这个短暂休息疗伤的董鼎山没有必要担心读者们,大家其实还在翘首以待他的出场呢!我们要为老人的再度出发鼓与呼。

这是一个多么天真、自尊的老人!拜读着老人用刚毅的手签名给我的新书,我发现一如他一贯的文风,老人惯挥长戈大刀,运斤成风,著文汪洋恣肆,除了信息量大而且他刚正敢言。其文风沛然莫御且有亲和力。董鼎山一生关心出版、媒体文化特别是在文坛及读书、知识界影响甚巨,他写的中外书评深有影响力。因此近年来国内外的有些作家时常寄书请教,某些无非有请先生题跋宣传之意。其实,寄给董鼎山书并钓其美言者是要承受风险的。我看到即使是对名人和知友,董先生也从不苟且或者笔下超生。他敢言、不怕得罪人。有相熟的后辈缠他写书评,董先生不止不盲目捧场却把这种行径写入文章并进行婉讽。他秉持其笃信的纽约时报书评的原则,对新书好处说好,坏处批评。他基本不评价熟人作品;偶或涉及,必随时公开作者底细,不藏私、不留情。真正是个磊落的新书判官。正是因为他有着这样崇高的人格力量,所以他的文坛信誉是建筑在他高风亮节的文化伦理上的。我看到在他的新书封底上作家王蒙先生写道:“读董鼎山先生,脑子里马上就出现了‘信息量’‘开脑筋’‘另类’‘视角’‘文体’等一些词。当然,脑海里也出现了董先生那种风度翩翩、谦恭含蓄、温文尔雅、魅力十足的形象。斯人斯书,能不令人雀跃!”

我也看到了纽约《侨报》代表文化界对他的评价:“董鼎山先生独特的文化背景,使他对中西方文化的剖析能深入骨髓,行文间有种耐人寻味的魅力,既有东方的细致缜密,又有西方的浪漫气息……文风平淡自然,却处处机趣;既弥漫着浓郁的异国文化气息,也时时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文化乡愁。”这些评价,对董先生一生的写作,我以为,是中肯的。

很巧合的,这里的评论都提到了“魅力”这个字眼儿。——董老爷子这个人的确是有魅力的。跟他相处久了,你会发现他磊落、儒雅、率性且帅气。说他帅气,不是谬赞,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经历了一生的风风雨雨,他依然如宝玉琥珀,温润而有光泽。凡跟董先生有过交往的人都知道,他没有架子,对人极善且温存。但他却绝不盲目捧场,永远说真话。是个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传统文化人。这样的国宝级老人已经不多了。

跟董先生告别,有些难舍。我跟他同住曼哈顿其实距离并不远,不到一小时就能互相见到。但毕竟他年事已高,不被召唤,我不愿打扰他的清静。

离别老先生时,有些依依不舍。他执意要送我到门口,我不舍,嘱咐他站在原处,躬身挥别。董先生身材高大,背窗的剪影中他已有点儿形销骨立,像一只老仙鹤在梳理着自己的羽毛,等待着下一次展翅。不知怎的,想到这身影略微感有点儿凄楚。但董鼎山一生经历过了不少的风雨,我相信,风暂歇时,他还会翱翔的。

同类推荐
  • 开卷书坊·闲话八编

    开卷书坊·闲话八编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所写在读书界著名的“开卷闲话”读书随笔选集之续。收入《开卷》二〇一二年六月至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以来每期“开卷闲话”的内容,其间蕴含了大量的当代稍纵即逝的人文信息,既可作小品文品读,也可作为文史资料,可读性甚佳。
  •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路遥之后的农村,经过了百年的喧哗,最终沉寂下来。这种变化很让人伤感,但也给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可供思索的空间。这时候,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有一批人在思念楼层下覆盖的麦田和田野上刮过的爽风。韩慧就是其中之一。迅速逝去的东西似乎唤醒了身体里沉睡已久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非常熟悉,比方承担、责任、修平治齐这些非常非常传统的意识,同时又是如此陌生。爆炸式汹涌而来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俗世风景,在内心形成的冲突不言而喻。但是,唤醒的东西无疑是急迫的,那就是表达的欲望。
  • 草原轶事

    草原轶事

    草原上的公安局。正是夏季,十几个干警围坐在办公室里的炉火边,听达瓦局长布置任务。县城的人早已有了第一代身份证,大多数牧民却没有身份证,有些甚至不知道身份证是干嘛用的。那几年为了推广使用身份证,每年夏季要组织干警去牧场、牧户,给牧民拍照、登记,而后集中送拉萨办理。这项工作开展了两年,今年是第二年。抽到这个工作中,会耗费掉整整一个夏季,没有星期天,没有休息,更要命的是乡下的条件艰苦,谁都不愿摊上这份差事。炉子刚刚升起,炉火不旺,办公室里异常地安静。
  • 一个人的旅行(高平作家丛书)

    一个人的旅行(高平作家丛书)

    自然为上,是秀琴的语言最彰显的特征。艺术法则是依据事物的理、事、情。不能离开客观事物,以一成不变之法去套万变不息的自然事物。方法是自然而然,自然天成,但“由工入微,不露痕迹”的工巧和自然是并不矛盾的。她的许多质朴流畅的语言也不乏锤炼之功。锤炼达到自然,要遵循自然之法。以工力造平淡,于精炼处见自然。自然之法是无法的法。
  • 人生旅途

    人生旅途

    以诗为经,是我们先祖的精神起点。远在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马车牛背上唱诵《诗经》了。中华民族经历史长河的淘洗,历尽繁华与沧桑,希望“以诗为经”依然是现在的我们挣脱物欲束缚的起点,更是我们追求心灵栖居地的目标。
热门推荐
  • 立志勤学(上)

    立志勤学(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淡泊的人生快乐多

    淡泊的人生快乐多

    本书就是教你修炼淡泊之心的心灵开悟秘籍。它告诉你面对名利的态度,它教给你解开烦愁的方法,它让你看清得失背后的转化,它让你获得爱的真知……
  • 森林中的萱木

    森林中的萱木

    为了他,她不惜一切,他是她的生命,她却是他的陌路人,她与他相差甚远,最后是否会有情人终成眷属??
  • 改变一生的健康习惯

    改变一生的健康习惯

    健康不是到了中年之后才开始关注的事情,而是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注重,它就藏在你身边的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中。本书从日常生活、饮食、睡眠、运动、服饰、美容、心理健康、养生保健、性生活几个方面,分别讲述了你健康一生的120个习惯,让你摆脱一些看似正确的坏习惯,精力充沛土面对每天的太阳。
  • 女招商局长

    女招商局长

    这些小说虽然也如大多数新儒林小说一样展示了后现代语境中的高级知识分子追功逐利、慵懒无聊的生活图景。但小说的深刻之处在于,深刻地把握了敏感而正直的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的尴尬。
  • 有思文丛:深夜醒来

    有思文丛:深夜醒来

    本书是小说家乔叶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深夜醒来”、“咬文嚼字”、“吟游四方”3辑共39篇文章。内容涉及对逝去亲人的回忆、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对旅行意义的哲思,语言通俗清丽、感人肺腑。
  • 纨绔邪皇

    纨绔邪皇

    天圣二十七年九月十七,当安国公世子嬴冲在咸阳城勾栏巷被天外陨星砸晕的时候,大秦国师守正道人手持玄宙天珠坐化于城外白云观内。——翌年,纨绔子提三千铁甲征伐天下!喜欢交流和书友交流的朋友,可以加开荒官方粉丝群:340513328,纨绔邪皇书友群:298631883,纨绔邪皇VIP群:17538886(需要验证VIP)
  • 你拿什么改变世界:乔布斯给年轻人的100条成功忠告

    你拿什么改变世界:乔布斯给年轻人的100条成功忠告

    《你拿什么改变世界(乔布斯给年轻人的100条成功忠告)》是一本关于成功励志的通俗读物。史蒂夫·乔布斯,这位亲手打造苹果帝国奇迹的 男人,创造了当代历史上不可思议的商业辉煌。自他离世后,世人都在思考:是什么让乔布斯成为了改变世界的天才呢? 在《你拿什么改变世界(乔布斯给年轻人的100条 成功忠告)》中,作者黄薇收集和整理乔布斯的名言 警句后,归纳总结出乔布斯给年轻人的100个忠告, 将乔布斯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精彩地呈现给读者,研究乔布斯的思维,找出他成功的秘诀,用生动的案例和简单的道理给予读者诸多人生启示。乔布斯的经历无法再现,但只要敢于尝试,你也可以成就一番了不起的事业。
  • 虚空极变

    虚空极变

    这里没有一人荡尽天下的豪气,亦无洞察天机的加持,有的只是走不尽的江湖路,道不尽的朋友事。毕竟游戏,从来就不属于一个人。一名“普通”青年,巧合进入游戏,却意外用西大陆的法师职业,步入了东大陆武侠江湖。真是巧合所致?亦或人为安排?他却发现这空间之中既无七大元素直接可用,而自己的角色情况,又恰好是NPC口中的天生绝脉,无法修炼内功。在这个玩家无法轻易判断对方是玩家还是NPC的世界,这个官方资料不到10%的未知江湖,前方路途多阻。唯有以心解之,携诸多良友,游走于天地之间,共一世悠然而渡...可正当一行人意气风发之时,一场阴谋正渐渐拉开帷幕..(慢热--剧情--另类武侠网游文--)
  • 蓝太阳

    蓝太阳

    事情似乎应该归咎于陈亦虎对女孩巫群美丽胴体的迷恋。那天上午陈亦虎的心情特别好。当时他正在修改一份新项目报告,这个报告关系到公司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起初他以为这份报告可能很伤脑筋,但事实不是那样,他改得很顺,那时他忽然发现,自己的心情很好。起先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心情为什么这么好。他一直以为好心情缘于好天气,往年立秋过后总要有一阵子“秋老虎”的,而这一年特别怪,立秋以后,几场秋雨便把暑气消的干干净净,虽说才刚刚出伏,他却已经有了秋高气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