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94600000002

第2章 生逢末世,少年英俊

如果可以重活一次,可以选择降生的朝代,李商隐或许会逃离晚唐,由此就逃离了一生的悲剧命运。

可是,这如果只是遐想中的烟花一朵。

反过来想,也或许正因了晦暗潮湿的晚唐,才有了万丈才情的李商隐。蜩螗世事,总是这样悖谬着互相依存。

李商隐(约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约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义山出生在河南荥阳(今河南郑州)一户温饱尚可却也乏善可陈的小官僚家庭。

生不逢时,应是他最适宜的写照。大唐盛世,已在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中耗尽了元气,此时的李唐王朝已无法扭转日薄西山的命运。李家不过是这洪流中的一粒泥沙,被裹挟着,江河日下。

虽然生不逢时,义山也算得上是没落的贵族余脉。义山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论谱系,他与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同宗,都是汉名将李广、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后。一路推算下来,唐高祖李渊为李暠七世孙,义山当是李暠十五世裔孙,与皇室宗亲同属一脉,流淌着同样的李氏血液。

只是,这一脉皇室血缘并没有给他的一生带来快乐,反倒徒增了许多孤寂没落的贵族式忧伤。义山后来在《哭遂州萧侍郎》中提起“公先真帝子,我系本王孙”时,没人真当了一回事,反而弄得他有一丝攀附皇室的嫌疑。毕竟,李唐王室不点头认亲,谁说了也不算数。

时运多舛,晚唐的政治气候已是山雨欲来,更遑论庙堂的清明与黎庶的安乐?这无法抵达的距离,和一份潜意识的担忧,使得与皇室同宗的义山多了刻骨的体验,忧思甚于他人,却也只能空自焦虑。

丢开这一层皇室渊源,其实,义山的前辈几代并没有怎样的煊赫过。父亲李嗣官至获嘉县令,祖父李俌曾为邢州录事参军,曾祖也只任过县尉之类的小官,虽不曾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日子倒也抵得上半个小康。从祖父李俌开始,李家老少渡过汤汤黄河水,举家从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迁往两百里外的荥阳(今郑州)。后来父亲李嗣又赴获嘉县任职。这两次迁移似是预言,义山的一生,便始终在路上迁徙漂泊。

没落是从父亲的去世开始的。义山三四岁时,李嗣从获嘉县离职,受聘为浙江东、西两道观察使幕僚,年幼的义山随父前往浙江居住。江南物候,总是柔软宜人。义山的童年应是快乐的,六度春秋寒暑,他由一枚小小的芽苗,被江南多情的烟雨浸润,在父亲慈严并济的呵护中,“五年读经书,七年弄笔砚”(《上崔华州书》),长成一个早熟早慧的小儿郎。

六年的快乐时光很快就过去了,同快乐一并离去的是父亲。这一年,李嗣客死异乡。义山的天空,倾斜了。

某年方就傅,家难旋臻。躬奉板舆,以引丹旐。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既祔故邱,便同逋骇,生人穷困,闻见所无。及衣裳外除,旨甘是急。乃占数东甸,佣书贩舂。

(《祭裴氏姊文》)

这一段回忆,读来倍觉凄寒。“年方就傅”,该是随师入学的年纪,八九岁的孩童,放在今天,还在母亲的怀里撒娇,可丧父的义山,却要举着亡父的引魂幡,和母亲一起把父亲的灵柩运回遥远的故乡荥阳安葬。

他是长子,家道的崩殂离乱,需要他瘦弱的小肩膀去承担,哪怕,他只是一个总角小儿。“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的美好放在这里让人不忍卒读。对比之下,义山的悲,有如长江之水。

义山纤细如发的情感,从童年便已现端倪,或者可以说,童年的遭际是他情感婉致多愁的发轫。如他所言,“既祔故邱,便同逋骇”,将父亲安葬于故乡祖坟,他便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人,日日逃亡在幼年失怙的孤寂中。

在心思缜密多愁善感的人心底,对故乡的认同更多来自于心灵的归属和慰藉。地理上的故乡在版图上,灵魂中的故乡只在血脉亲情中。亲人在,故乡在;亲人殁,故乡在何方?当生命中最亲的那个人离去,故乡便浓缩成一页温暖的纸片,一抔土,将它连同亲人,葬在望乡。

刻骨铭心的孤寂,像一只虫子钻进了义山幼小的心灵,他过早地品尝到了人世的冷暖。忧郁的种子,自此在他心里生了根芽。四海虽大,再没有栖息安顿之所;九族虽广,再无可抚怀促膝之人。这一份悲切,逼进了义山的骨髓,多年后落于纸端,仍是深深的悲凉。

回到荥阳,义山为父守孝三年。“生人穷困,闻见所无。”这三年中,孤儿寡母的窘迫用“闻见所无”来注解,应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好在,他还有堂叔。

丧父后最无助的时刻,是堂叔给了义山一家最有力的支撑。这种支撑不仅是物质上的接济,更是一种心灵和精神上的温暖照拂。

身处乡野的堂叔是一位学养深厚的隐士。早年入太学读书,其父曾为“郊社令”,也就是专门掌管祭祀的官员。父亡后,堂叔便退居乡野,发誓终生不仕,只为父亲结庐扫墓了此残生。及至义山扶柩返乡,更兼义山灵心早慧,堂叔便倾其所学,亲为传授古文和书法。

“商隐与仲弟羲叟、再从弟宣岳等亲授经典,教为文章,生徒之中,叨称达者。”显然,义山的聪慧极得堂叔的喜爱,几年后义山能以《才论》《圣论》扬名洛阳,与堂叔的精心调教不无关联。

转眼三年孝满。脱下孝服,生计问题又逼近眉端。为了谋生养家,十三岁,义山再度举家搬迁,这一次他来到了洛阳,在洛阳东甸以“佣书贩舂”——替人抄书写字、舂谷卖米勉强度日。

东都洛阳,是一座繁华之城。每日义山穿行在洛阳街头,见惯了碌碌庸人的醉生梦死,也见惯了民间底层的才子落魄。想想自己的遭遇,又何尝不是左思《咏史》诗句所言:“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年幼经历的磨难和怀才不遇的郁闷,在这个日渐成熟的少年心底,已郁结成块垒,不吐不快。终于某一日,义山忍不住思如泉涌,于是搦管挥毫,顷刻之间,文辞华美、激扬飞遄的古文《才论》便一气呵成。不几日,又一篇《圣论》精彩收笔。这两篇古文很快在洛阳士大夫们中间争相传诵。

这一年,义山十六岁。

他已是一个英俊少年。一袭青衫,瘦比沈约,或许还有一双忧郁的眼神、一张青春无敌的面容和人生最灿烂的年华。此刻他的生活,蕴藏着无限可能,包括遇见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人,也包括情感的最初体验。

他的诗,开始有了湿润的水汽。一首《无题》,他捎带着写进了自己的辛酸身世。他在诗中刻意描绘的女子与后来的女冠宋华阳不同,也与柳枝和王氏不同,他只是有些心动,有些怜惜,仿佛遇见了另一个忧伤的自己。

十五泣春风

无题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这首诗读到最后,心里总会一凛,仿佛一件瓷器捧在手里,说不出的喜爱,却一下落在棉花垫子上,“扑”的一声轻响。

洛阳城是义山生命中重要的栖居地。那年他从荥阳迁居洛阳,不过是个十三岁的舞勺少年,小小年纪,却已在老家为去世的父亲守满了三年孝。

来不及伤感,他来到洛阳城后,时光不觉又溜走了三年。除了京都长安,东都洛阳是另一座政治中心,晚唐畸形的繁华无处不在。只是,在车水马龙的浮世面前,一颗困顿的心总是与寂寞如影随形。

十六岁,义山已是一个眉目清朗的少年,他慢慢吸引了一些人的目光,他的古文《才论》《圣论》在锦衣玉食的士大夫们中间传诵一时,文辞那样卓尔不群,仿佛他是李白《少年行》中的五陵少年,银鞍白马,斜倚垂杨,人面桃花,春风几度。但是他居然只是一个替人抄书写字、舂谷卖米为生的落魄少年。

即便如此,又有什么关系?许多年后孟庭苇在唱:野百合也有春天。

他在这首诗中着意描写的女子,或许是他的邻居吧,也或许是他哪一回匆匆行走在洛阳街头,偶然路过谁家的宅院时扭过脸去,惊鸿一瞥之下,让他的心微微疼痛的女子。他的一生并不漫长,最先闯入他内心的女子本应如此,淡雅芳纯,一如初春时节的轻黄淡绿,茸茸地铺满了他的整个身心。

他从此便关注起她来,心里存了念想,不为人知,不为她知。

她挑起绣帘步下庭阶时,他恐怕会有轻微而短暂的眩晕。正是暮春,阶上有落红,满园芳菲正好,绿色如茵。她闲闲坐在蔷薇花下,黛眉轻敛,眼波流转间欲语含嗔。她轻抬手臂,用纤长的银甲调筝试弦。因了她轻微的举动,绣了莲花的罗裙曳下地来,拂撩着脚下蔓生的春草。尔后,她侧过脸忽然微笑,稍一凝神,十指便在筝上轻拢慢捻开来。一曲流水从琴台上潺ó而下,缓慢地将他淹没。

这首诗有仿古的痕迹。义山有意为之,一定是因为民歌形式的清新唯美,唯有如此,才能与她的不染俗尘相契合。

想起古诗里描述焦仲卿的妻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悲苦。”一样的朗朗上口,末尾也一样的以悲凉收梢。

他写这首诗的冲动缘于最后那一句:“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她何以在秋千架上暗自哭泣,可能他也没有弄明白。看着那凄哀的身影,忽然触及到自己年少的辛酸,便有什么在心里猛蜇了一下,他便痛了。

庭院里蕙圃衡兰,风吹芷若。她只淡然坐在秋千架上,无意于春花秋月。及笄之年,她是一朵粉色的合欢,小团扇般明艳动人。少女的情思从何而起?八岁时的揽镜自照,学画长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十岁,她便依样在罗裙上绣了芙蓉,穿着芙蓉朵朵的罗裙去郊游踏青。十二岁,她戴上尖尖的银甲,穷日月以练秦筝。十四岁,她满腹心事藏于闺阁,偷听门前车马往还,悬着一颗扑通乱跳的心听他们商议她的嫁期。十五岁转眼即至,满眼落红委地,她的命运便也若此,芳华逐水流,惝恍中她徒有无法掌控的明日,和那个不称心意的待嫁郎君。于是,忽然悲从中来。

如果她知道隔着庭院宅门有一个叫李商隐的英俊少年痴望了她许久,并为她痛惜伤怀,不知她会作何想?只是,这如果来得多么不及时,事实上她没等泪水流了满脸,就背过身下了秋千,转过花丛,缓缓隐入轩门而去。

她没有听到身后一声长叹,一颗心也随之凋零。

这个故事便戛然而止,在以后的岁月中,她与他也没有任何交集。她的背影他也许会一直记着,记到天长地久,也不会遁形远去,像个剪影般贴在时空的花墙上……

这首《无题》写的虽是女孩子,又何尝没有义山自己的影子?生命初开,都一样的稚嫩美妙。凭什么一百多年前,长安城的少年郎就可以“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一百多年后,少年失怙的义山只能“佣书贩舂”维持家计?那么小,担子已然那么沉。十五泣春风,便也写进了他自己。

同类推荐
  • 黄金荣全传(上)

    黄金荣全传(上)

    众所周知,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是“上海滩的三大亨”,他们各有各的招数,叱咤风云,闯的猛,玩的火,斗的凶。真是极尽19世纪末到20世纪30.40年代上海滩的黑白世界。大凡黑道枭雄总爱“狐假虎威攀高枝,借腹怀胎自发家”,总热衷“借高枝扶摇直上,会做人扬名江湖”。他们在自己羽翼未丰之时,总要为自己寻找理想的靠山,躲避官兵的清剿,防备百姓的报复,还有仇家的追杀,但是,他们决不甘为人下之人,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在自己的靠山的地盘上建立起自己的霸业。
  •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本书在晚唐时代背景下叙述李商隐的一生,着重写其面对社会压抑和种种困厄所作的抗争,特别是他追求精神自由、实现人生价值、终以杰出成就登上唐诗艺术**的生命历程,也描写了他爱情、家庭和性格的多面。全书富于哲理和诗情画意。——文史专家陶文鹏浓淡相宜的笔墨,勾画出一个真实的李商隐。不讨巧、不曲笔,用平实的描述,托举着传记文学以为标识的真实性,显见了作者在运化资料、筹划结构、通融文字等方面的功力。纪实体的方正严谨,并未局限写作的视野。探究传主如何将文学,特别是诗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超越和提升了生命的价值;再探究传主何以将汉字之美发挥到难以企及的**。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2)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斯大林(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斯大林(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从事社会主义宣传,被神学院开除,坐牢、流放,斯大林有一个革命家应该有的典型经历。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本书分为格哈德·多马克、卡罗瑟斯、利奥·西拉德等部分。
热门推荐
  • 本草纲目别名录

    本草纲目别名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帝寻仙

    帝寻仙

    逐渐没落的皇室被权臣欺压,军阀混战,外邦侮辱。就在这时皇室出了一位绝代天骄。得皇权,灭权臣,统一大陆。而就在这时的他才仅仅三十岁,心中的孤寂与寂寞无人可知。举世无对手,心中只想追求长生。人间帝王霸主走上了修仙之路。
  • 诱婚之楚少太凶残

    诱婚之楚少太凶残

    楚离笙不明白,自己订婚前一夜还远在美国的人,现在为何会出现在自己卧室的床上。而自己也不过是在婚宴前回来换个衣服,就被那笑得一脸阴翳的男人按在床上剥皮抽骨,吃得渣都不剩。最后还要接受‘他其实是受害者’这种理由,迫不得已的签下一纸婚书,在幕后做了隐身的‘楚夫人’。说好的挂名夫妻,井水不犯河水。只是......一次又一次的磋磨之后,楚离笙终于明白,什么叫男人的话信不得!......她是低调内敛的CIN首席设计师,也是海城楚家唯一的血脉。他原是被她从街上带回家的小乞丐,后来却摇身一变,成了美国联邦银行的执行总裁。......楚默从前总以为,身边那老是围着他转的小娃娃会一直守在他身后,乖巧的做他的小尾巴,只是不想某一天却忽然收到了她就要订婚的消息——呵,开什么玩笑!他瞬间失控化身成魔,不远千里赶去将她吞吃入腹,只为将她锁在身边。“楚离笙,现在除了我,你还能嫁给谁?”
  • 末世重生之再贱

    末世重生之再贱

    捉奸在床,未婚夫面容冷淡,躲身后的女子,是她最疼的妹妹。末世来临,坠落丧尸群的林霖,看着上方的两人,笑了,心逐渐冰冷,咬碎牙起誓。付出所有代价,也要让他们在顶端,在最幸福时。从天堂坠落地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梦里忆歆华

    梦里忆歆华

    卷一:幻实杂感!卷二:梦里知多少?对过去、当下所思后,展望到未来的构,亦是对未来的期盼和指引!
  • 质孔说

    质孔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盛世双姝

    盛世双姝

    京城双姝,一个姿容绝艳草包美人,一个才情无双相貌平平,有一天,两个人的魂换了……女主一:好气啊,还我肤白貌美大长腿!女主二:好气啊,被一个笨蛋上身了,形象药丸!注意事项:双女主文,不是全能女主,有优点有缺点,新文大家多包涵
  • 金石簿九五数诀

    金石簿九五数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湖水幽蓝

    湖水幽蓝

    马笑泉,一九七八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八届高研班(青年作家班)、第二十八届高研班(深造班)学员。现为湖南省作协专业作家。作品发表于《当代》《收获》《天涯》《花城》《芙蓉》等刊,并被多种选刊选本转载。出版有长篇小说《愤怒青年》《银行档案》《巫地传说》,诗集《三种向度》。曾获《当代》文学奖、湖南青年文学奖。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文。湖水幽蓝,后山的杜鹃又一次盛开,流淌绯红的少女之血。两年中无数次行走在湖边,却是第一回来到湖上——我对于四面是水的境地总是心怀疑惧——但她坚持要来。
  • 现代新儒家直觉观考察:以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贺麟为中心

    现代新儒家直觉观考察:以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贺麟为中心

    本书为教育部课题成果。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即早期现代新儒家都推崇直觉方法。本书试图由此挖掘早期现代新儒家四位先生关于直觉问题的思想资源,梳理出直觉理论脉络,并以问题为中心,彰显直觉在达到形上智慧中的功用;力求为直觉找到真正的根基,在一个更加真实的立场中实现直觉与理性的辩证融通,彰显人性的真实性、丰富性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