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是林珊从小的爱好。
当她看到集邮协会的广告牌子,兴奋得小脸绯红,毫不犹豫地决定参加集邮协会。
她从桌子上拿了一份申请表,一直站在旁边的陈石热情详细地介绍了入会的要求,会员每年要参加一次邮票展览,还有一次邮票知识竞赛,这些要求对于从小就集邮的林珊简直太容易了,带来的重重行李箱里就有两大本集邮册。
俞玫一边与徐睿一口一个老乡的对话,一边快速地填写好表格,交到徐睿手中,并积极地说:“我一定要参加!”林珊知道俞玫根本不集邮,不过有她陪同,不会寂寞。就这样,她们俩人都填写了表格,加入了学校的集邮协会。
也许是被她俩的积极性所打动,徐睿一连说了好几个谢谢,并提到本周日有邮票知识竞赛,是否愿意参加?
“周日?就明天?我不参加。”俞玫一口回绝,又生怕自己语气太硬,特地补了一句,“明天我已经有安排了,没有空啦。”
徐睿转过脸,看了看林珊,心里并没有期待她能参加,一是时间很仓促,二是对新生没有入会要求。
她却给了他们一个意外,淡定地问:“明天几点钟?在哪里?”
“明天下午1点钟,南平房101教室。”徐睿没有想到林珊愿意参加。
“这是复习题,抓紧时间看一看吧。”徐睿递过来一叠纸,还补了一句,“来不来,没有关系的。”
林珊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答应参加这个比赛,本来只想试试玩玩,增加点知识量,但是当听出徐睿那不指望的口气,反倒激发了她争强好胜的竞争心态。她整个晚上把自己闷在蚊帐里,学习那厚厚一叠的复习资料。
俞玫也在旁边鼓励地说:“好好考,给我们争个脸。考完我请你吃夫子庙的鸭血粉丝汤!”
林珊像冲刺高考一样用功,为了徐睿那不以为然的口气,为了自己的面子,也为了在嘴边的美食。
第二天下午,当走进南平房101教室时,林珊已是自信满满,复习资料上的题目几乎都记住了。她没有想到发卷子和监考的人就是徐睿和陈石,这让她越发认真地答考卷。
大多数的考题都在复习资料上,不在资料上的题目林珊也轻而易举地答上了,唯有一题关于文革时期的邮票“文“1号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还是“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她左想右想,不知道哪个正确,她在妈妈的集邮册里看到过文革时期的邮票,可从来没有注意“文”字的编号,想了足足五分钟,迟迟没有下笔。
徐睿来回走动监考,看着大家答题,大多数人只能完成一半多一点的题目。他注意到林珊十分认真地一题一题推敲,复习资料上的题全部答对,就连不在资料上的那些偏题,她也基本上完成。他知道这些考题不仅仅局限于邮票知识,而且还覆盖许多人文和历史政治方面的知识,没有想到这瘦弱的小女孩知识储备竟然如此广,让人刮目相看啊!
当大多数人已经交卷,徐睿故作不经意的样子,再次走到她桌子边,看到她正在为一道题苦思冥想。至于如此认真嘛,徐睿想到,就趁没有人注意,忍不住地在她的卷子上点了一下,暗示了一个答案。林珊抬头看了徐睿一眼,惊诧里有一丝谢意,她选择了徐睿指示的答案,并且在答案旁边加了一注:“此题不能算分!谢谢。”
交卷时,林珊又特意地和收卷子的陈石说明了情况,得到陈石的一句“知道了”,她才心安理得地离开。
望着林珊的背影,徐睿和陈石对视了一眼,不由地异口同声地说了句:“有性格!”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周一上午,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在邮票知识竞赛一等奖的得奖名单上,林珊的小脸阴了一上午,左思右想,还是写了一封信,投给了集邮协会会长。
“尊敬的会长,您好!
由于我认为我自己的考卷成绩有不实之处,不应该得一等奖,我决定放弃奖品和获奖证书,并诚挚道歉。”
仪器系林珊
会长陈石读到此信时,有点儿哭笑不得。因为他们在评判卷子时,已经把那道题的成绩扣除了,林珊的答卷真的几乎是满分的。他问徐睿是否需要与她解释一下,徐睿摇了摇头,知道任何解释已属多余,只是觉得自己好心办了错事,有点儿郁闷。
陈石拍了拍徐睿的肩膀,安慰地说了句:“别在意,这小妞真的太有性格!”
俞玫得知林珊放弃了那精美的奖品,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气得直在宿舍里打转转,一直唠叨:“林珊,你傻呀,真的好傻呀!到手的奖品你都不要,那可是你最想要的集邮册啊。”
“那道题不应该算分的。”林珊坚持地说。
“谁会在意你那道题的对与错嘛。再说了,连陈石都说,他们扣除了那道题的。”俞玫真为她惋惜。
“不管别人在意不在意,这都是不好的,我自己在意的。”林珊固执地认为,不再解释什么。
俞玫对她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气恼,看到了这小女孩固执倔强的一面。
林珊是有她自己的原则的,甚至有时候是孤独地坚持着她那份自己认为正确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