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13600000027

第27章 京城置宅

中午时分,王浩所乘的官船便入了汴京内城的甜水巷码头,与上次不同,这次入城异常的顺畅,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所乘的是官船的缘故。

甜水巷码头位于汴京城内城的甜水巷南面尽头,紧靠自西向东的汴河大街,码头不大,只供游船或客船停靠。

还没靠岸,就远远的看到杨延青在码头上等候,前些天得知入京的确切时间后,正好杨延青又来提货,告知已在京城寻好了几处屋宅,只等王浩到京城之后去实地探查一番就能立契成交。

徐明诚一家人比较多,算上丫鬟婆子总共有十几口人,至于住宿问题早就由管家提前来京城安排好了,拎包入住就行,就在甜水巷靠近观音院的一条巷子里租了套三进的院落。

没错,是租的,尽管徐知县为官多年,大宋朝公务员的工资也不低,但对于甲第星罗,比屋鳞次,寸土寸金的京城房价来说,那点薪水要在内城置一处过得去的宅子还是只能望屋兴叹的。

像徐明诚租住的那种三间三进左右有厢房后院有小花园的宅子,售价一般在五千贯以上,徐知县之前在雍丘当知县时每月的工资算上各种五花八门的补贴大概是二十贯,不吃不喝也得存上二三十年才能买得起。而一个普通工人,则要存上四五百年才能买得起这样的宅子。

当然外城的房子就相对便宜很多了,环境自然也是要差上不少的,而且大都都是以木制建筑为主,加上各种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直令得坊无广巷市不通骑。又没啥防火意识,往往就是一烧烧一片。

看完了杨延青找好的几处宅子,都还不错,供一家四口人住住足够了,就是价格着实贵了些,两进的都要六百贯,据一起陪同看房的牙人所说,京城中这种带前后院落的宅子,不管是哪个犄角旮旯,就没有低于五百贯的。

最后一咬牙,把这两个多月来辛苦创业挖到的第一桶金全抖了出来,在外城城东主街牛行街后面的朱家桥瓦子置了一处三进的院落。

说是三进,其实还是有很大折扣的,第一进虽然算是临街商铺,但只有一间半,后面是个小小的天井。天井的右边挤了间厨房与后面的餐厅相连。

中间堂屋兼通往第三进的走廊,堂屋右边一间是客房。第三进稍微宽敞些,还带有阁楼,屋后紧挨一条三四米宽的内城护城河的支流,相对也比较安静一些,勉勉强强也算得上是闹中取静了。

向牙人支付了定金,明天去开封府辖下的宅务司签了文书就能拿到房产证了,全款购买,不给按揭。

宅子里的家具还算齐全,并不需要再添置些什么,同来的六子和几名工坊帮闲一起里里外外的收拾了一番,王浩一家子就算是在这汴京城中正式安家了。

还是赚钱好啊,就这样折腾了俩月就能在这帝都二环内买得起独立成套的二合院了,得再琢磨个赚钱的法子出来,赚他个盆满钵满,到时咱也过过锦衣玉食香车宝马的腐败生活。

可是又想到那劳什子的官职,王浩顿时又有些怏怏不乐起来,真是无妄之灾啊,以后再也不抄那些诗词文章了,好处没看到,反倒惹来一地鸡毛吊糟,不知道到时能不能不要这个官,哪怕办个停薪留职也是好的。

那种勾心斗角的地方,总归不如求本逐利闷声发大财的日子逍遥快活。况且是对商人并不苛刻的大宋朝。

安顿好了老娘和翠儿,在门口对面的小食铺随便买了两包糕点,王浩就带着和尚去徐知县家恭贺乔迁之喜了。

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看着零星可见的蜂窝煤炉,王浩面显得意之色,这是俺这只小蝴蝶的功劳啊,过不了多久,这汴梁城的大小百姓就能过上这雾霾指数严重超标的好日子了。一把水壶能造就工业革命,不知道咱的这一口煤炉最后能不能也整个张特或者李特出来。

一路走一路天马行空的想着,行不多远见前方有余烟袅袅,一妇人跪在自家刚被烧成残垣断壁的房子前嚎哭,众路人围在那里指指点点。这是又发生火灾了,幸好是白天发现的早,没连累到周围的房子,也没有人员伤亡。

走的近了,有三两围观者聚在一起小声说话。

“这老桩头一家可怜喽。”

“他家婆娘收个衣服的功夫,这火就烧起来了。”

“这灶里的火还烧着人咋能走开呢。”

“这邻里相间的,最怕的就是走水了,这次幸好发现的早,要不然就没法收场喽……唉。”

“我听说惠民街上有家卖的煤炉很是新鲜。据说他家的煤炉不用担心走水。”

“对对对,我家边上的刘麻子家就买了一个,稀罕的紧,每天一大早就把那煤炉拎到门口生火。自从买了那煤炉,烧水煮饭就全用那玩意了,家里的灶台都落了灰了呢。”

“真有这么好用?”

“好用的狠嘞,”这时边上又挤进一个妇人加入了讨论,“俺家也买了一个,用着比灶台省事多了,还省钱,几文钱就能烧一天哩,要不是还要供着灶王爷,俺都想把咱家的灶房腾出来了。”

“真这么好用?那俺也得去买一个使使,是在哪卖来着?”

“惠民街,人家卖的好着嘞,不一定买得到。”

“那咱得过去瞅瞅。”

“走。”

看着那嚎啕的妇人,王浩叹了口气,想这汴京城在现在也算是国际大都市了,内城还好,这外城怎么造的房子全是木头的,还一片连着一片,火灾隐患相当大,自己都开始有些后悔在这里买房子了。

这个世界貌似没见过红砖,全是青砖,应该是烧制的工艺流程问题,这里烧砖都是小窑烧制,工艺比较繁琐,质量也相对好不少,青砖和红砖的硬度其实是差不多的。

只不过是烧制完后冷却方法不同,青砖是小窑里烧一窑子然后用水不断冷却,使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制作过程极其繁琐,一窑砖差不多要二十多天才能出窑。而红砖是自然冷却,所要需要轮窑,一头烧一头取,烧制的温度也没有青砖高,几乎是流水作业,产量相当大。

反倒是制泥胚的速度会跟不上,没有机械化生产,粘土搅拌需要工人用脚踩来完成,再将踩好的粘土手工甩干一些填入木质磨具,每次大概只能出五块泥胚,一个壮劳力每天能弄出两百块泥胚顶天了。

王浩边走边想,琢磨着自己是不是整个轮窑厂出来再改革一下大宋人民的住宿环境,工程稍微大了些,尤其是那条大烟囱,可不是说造就能造的起来的,即便是二十四门的小窑厂,都需要大概三十米高的烟囱,不然抽力不够窑洞内别说工作了,人都没法呆。

三十米高的烟囱在这世界绝对是傲视群雄的高度了,不知道官府给不给造,即使给造这建造技术也是大问题,手艺一般的泥瓦匠砌堵墙都能砌歪掉。

前世九十年代初期,各地农村崛起过大量的砖窑厂,自己老爹就曾干过这一行,有些窑厂的烟囱就没造好,粗细没有协调好,远远看去非常不美观,就是因为砌的过程中下面有一圈砖没有砌好,勉强砌起来的,再歪一圈就得拆了重砌了。

就那还都是专砌烟囱的老工匠砌的。更不用说这个世界了,搞不好还整出个安全事故。

至于窑厂主体倒是不难,跟传统的青砖窑区别不是很大,多个烟道,整体长度围成一个椭圆,以现在的工艺完全不是问题。这两天有空了先把草图画出来,烟囱的事等回了工坊向孙大壮打听打听。

至于造砖木结构住房的另一样重要材料水泥,那肯定是造不出来的,自己见过那种大型水泥厂,那完全是需要现代化工业基础才能建立起来的,听说也有土法制水泥的,自己也不是很懂,只知道煅烧生石灰,至于还要加点什么就不知道了,不过造这种一两层的平房,不用水泥也没问题。

乡下农村那些八十年代初造起来的两层小楼,很多就是没用水泥的,砌墙时就是挖些河泥伴些沙子石灰作粘合剂,甚至连地基都不打就建起来了,不也一样住了二三十年。

像巷子里那种低矮的房子,即便是砌五寸墙隔一段竖根木柱进去,都比现在的要牢固不知多少。像这样两间房子大概用四千块砖……就这样想着想着竟然想到房地产市场上去了……

忽然,感觉肩上一沉,有人在自己面前大声说道:“大胆!竟敢冲撞晋王车架。”

王浩惊觉猛然抬头,就见一人高马大的军事拿着根长枪架在自己肩膀上,晋王?哪个晋王?赵二!王浩惊得差点脱口而出。

正不止如何应对呢,前面马上那个面容白净留着山羊胡的微胖中年男子开口说道:“快快住手,这街道本就是供大宋子民而用,何来冲撞。这位小兄弟,没有吓到你吧?”语气极其温婉和煦,顿时引来一众路人的拱手称赞。

王浩都惊呆了,这真的是那个被后世描绘成不择手段灭亲登台,志大才疏,心胸狭隘。启大宋积弱之源的赵二赵光义嘛?

回过神来的王浩赶忙让到一边拱手施礼道:“是小子失礼了。”

目送着自穿越以来自己所见到的最著名的一个历史名人渐渐远去,王浩有种恍然梦中的感觉,“和尚,你刚才咋不拉着我呢?就眼看着我撞上去?唉和尚?人呢?”

好嘛,刚想的太入神,把和尚也给弄丢了。王浩赶紧掉头往原路找去……

同类推荐
  • 继承了一个帝国

    继承了一个帝国

    开局一座小村庄,缓缓的接收一个帝国的遗产,最终整压一方,东守,西征开创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
  • 神话版大秦

    神话版大秦

    历史老师巴山穿越了,成为首富之子,有一个大宅子,有一个名动天下的未婚妻,可惜他只能活三年。这还是先秦战国时代?万里长城不知千万里,横旦在南海的边沿。天道崩塌,百家争鸣,千年的大争之世已经来临!儒家圣人口含天宪,一口浩然气,弹指一挥间,樯橹灰飞烟灭!道家圣人,修道问长生!阴阳家伏线千里,掐指算阴阳!兵家圣人,一枚长剑凿穿四十万军队!......巴山有些不淡定了,喝了一口酒压压惊,我其实就想做一个田舍翁!
  • 袍哥传之亡清

    袍哥传之亡清

    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群体,他们改写历史,也被历史改写。他们虽然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但他们曾经证明过的,会成抹不去的记忆,只是不希望现实再把这种记忆复活。
  • 勃列日涅夫时代

    勃列日涅夫时代

    本书像一幕史诗大剧,一幕幕活剧给读者带来前苏联由“升平”到衰败的真相和启发。苏联解体之后,当年严密封锁、讳莫如深的秘密档案次第开放,使得本书所涉及的史料丰富而翔实,加之作者作为作家和政论家,独具敏锐的目光和洞察力,对人物、事件的分析、评判深刻而独到,颇富参考价值。作者是新闻记者出身,文笔生动,冷峻幽默,让人在沉思中兴味盎然。本书俄文版出版于2008年。
  • 围观历史之摄政

    围观历史之摄政

    政局动荡,君主昏庸,往往是历史上权臣谋位的最佳时机。奸臣当道,控制君主以令天下,是最为常见的游戏模式。功成而不知身退,威风一时,却又黯然落幕,几乎是摄政权臣必然的结局。本书以风趣的语言讲述中国历史上有关摄政的传奇事例,引领读者回到那些权谋纷争、勾心斗角的历史现场,静静围观傀儡皇帝的凄凉与无奈、摄政权臣的风光与落寞,让读者在权臣摄政的是是非非中,看清权谋博弈的正面和侧面,读懂人性的光明与阴暗。
热门推荐
  • 明伦汇编交谊典宴集部

    明伦汇编交谊典宴集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亿万宠爱不及你

    亿万宠爱不及你

    他和她一个是学霸,看似柔弱实则刚强,另一个是深不可测却也有着柔情的一面,谁也没想到他和她会走到一起,而他却说:“你永远都是我的人。”他我行我素,不管她的抗议把自己的座位换到了她的旁边,整个学校只有他知道她的身份,无奈的她笑了笑,凑上去说:“那,我应该怎么惩罚你呢?”
  • 世界最具教育性的寓言故事(3)

    世界最具教育性的寓言故事(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文穿之宅斗克星

    文穿之宅斗克星

    一朝穿越,全家极品,难道就要被束缚在这方寸天地宅斗一生?当然不!正风气,振女权,济困扶弱,于风云突变中一路向前……咔!穿越助手你给我回来!你对我的人生做了什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木叶之樱

    木叶之樱

    一次奇妙的梦境,竟是未来十年的历史变化,且看没有杰出的身世,没有独特的血迹限界,没有大筒木一族的血脉传承,只有一个可将意识多重分开的奇怪能力,新生的春野樱如何凭借自身的努力成为木叶史上的传奇女忍。
  • 许三多精神:打造不抛弃不放弃的优秀员工

    许三多精神:打造不抛弃不放弃的优秀员工

    培养“不抛弃、不放弃”的王牌员工,缔造“士兵突击”式的超战斗力团队,铸就“钢七连”式组织的全套落实方案。“许三多精神”折射出许多正在被国内外优秀企业、员工成功实践的职业理念。在商业伦理和社会价值观日趋功利化的时代,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关于企业和个人全面和谐成长的、多赢的生存哲学。
  • 玩命

    玩命

    一份合约,将原本是死刑犯的古斌变成了一个“实验人员”。实验要求简单的过分,只有三个字——“玩游戏”。抱着对新生命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他踏上了这条道路,但迎来的,却是比死亡要更加恐怖的经历。“你们玩的是游戏,我玩的,是命……”新建玩命书友群:415682672!!!欢迎敲门骚扰喜欢游戏的读者也可以关注公众号:非常规游戏研究所
  • 问天穹

    问天穹

    寻天道,问天道,掌天道,不愿走别人走过的路,要寻自己的道,道在何方,我问天,仙为几何,我亦问天…一切尽在问天穹,抬头问天穹无边,白发寻道疯少年。
  • MIRACLE超越人类

    MIRACLE超越人类

    在伊基村生活的佩蒂某一天面对着不得不走出一直庇护着自己的村子的状况,而就是这一件看似平淡无奇的事,却无意间决定了未来的走向。
  • 故事会(2016年5月上)

    故事会(2016年5月上)

    《故事会》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仅有114个页码、32开本的杂志,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故事会》创刊于1963年,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