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徐岳一众觑得白阳山底群凶大举外出之际,扫荡洞窟,又有洞口山谷埋伏准备。
无华氏等群凶趁天机混乱盗得圣陵宝物,自以得计,一路难掩兴奋赶回。
若说天机蒙蔽,岂止群凶能察,天下高人俱有所感,嵩山二老就有困惑。
追云叟白谷逸曾私下语矮叟朱梅道:“今有大劫落实,天道晦涩,较之以前更是莫测不明。”
“慈云寺斗剑虽有得胜,邪魔外道只绿袍授首,五台余孽尚有大半并未出山;不知为何,我预感日后除奸更是有力难施,有时入定想要明察天意,奈何不能稍有辨明仔细,心神耗费,无从把握。莫非……”
话语至此,他也不好再明说下去,眼光询问矮叟朱梅。
朱梅也是感觉深刻,特别绿袍陨落那日之后,就有许多意外发生;想起之前不时心有不稳,毫无头绪的失神,现在想来应是不妙,定有微妙之事发生,只他未能明察而已,这让他更为警惕,不愿再有多生事端:不要修炼多年,到最后因为不明天道,莽撞行事,铸成大错。
朱梅沉吟良久才道:“峨嵋昌盛,原为意料中事,大势未有改变。我等襄助多年,只要坚持到成功开府,就有把握度过此劫。如今天机蒙蔽,行事须得谨慎,以免重蹈慈云寺之事,以后多注意留心其他变化。修真求道,本性清明才能近道,恪守本心无惧风浪才能明道。若是只顾忧俱反复,反为错乱!”……
二人都是成道久远,交往配合多年,经历风雨,自有一套行事方式,就有担忧,也是埋在心底,未有在后辈前表现出来。
白谷逸这一段时间心有莫名隐忧,感觉却是因其妻凌雪红而来。凌雪红兵解转劫归来,以杨瑾之名重新修炼,原来他曾算到她在白阳山底与宝有缘,如今却无从详细把握,让他后悔当初未曾仔细推算,就有计划亲身洞底打探一番,只时机不得测算,极难掌握得当,只得加大精力关注。
可见,即使神仙非为万能,也是有烦恼在身。
这世间犹如一大染缸,身处其间浮沉,心有所求就不要抱怨常常事不顺意,烦恼由此而来;真正想要超脱就得看开一切,一视同仁,不起分别,无正邪之分,不计较得失,不贪图借助外物,试问又有几人做到?
……
说到这杨瑾,今生以杨家女长大,七岁又有拜回芬陀大师门下,二世修炼佛门功法至今,功力犹有更进一层。
杨瑾转劫因有高人扶持,真灵不弊,未落轮回,不昧前生。
前世凌雪红就因嫉恶如仇、杀戮过重而遭遇劫难,今生杨瑾道法大成以后,行走江湖,行踪飘倏,排解纠纷,锄奸铲恶,出手如电,依旧下手必有伤亡,民间以“玄裳仙子”称之。
说来坏人恶霸受到惩处本是穷苦百姓得益,当是为善积德,行侠仗义亦本是快心之事,只这分寸掌握就有相当考究。
老话“江山易改,禀性难移”非是无由,修道之人依仗道法,久而自然,就有习惯想用力量解决遇到的问题,一时未能想到有的问题不是力量就能解决清楚的。
人若认识不到自己缺点,有时就是付出代价也未必能够改正,何况有时是是非非还不易分清。
这芬陀大师亦是当世之中有数的佛门高手之一,辈份甚高,功力深厚,因有徒弟杨瑾拖累,迟却一甲子飞升。芬陀大师平日少有出手,震慑邪魔外道,闻名莫敢生事。
前有杨瑾外出行道归来,面见芬陀大师,大师微愠说道:“瑾儿,你近数十余年间,我方喜你进道神速,灵府平宁,如何今日回山,面上又略现往昔凶煞之气?
虽然积善功深,小暇不掩大瑜,煞由内发,而为祥光所外罩,不曾妄杀损德。但是此等戾气,出诸各派剑侠之上尚且不可,何况佛门弟子?你此番下山,必是疾恶太甚,只知除害降魔,恶人罪有应得,纵然未违师命,审慎而行,但是一旦杀戮多人,事前毫无哀怜之念,才有这等现象,大非修道人所宜。你已转了一劫,尚未全改本性,杀机一启,灾必随之。再不自勉警惕,转向祥和,不特迟你成道之期,恐不久还有魔难呢。“
杨瑾闻言,想起近来所行之事,外功虽积有不少,杀心未免太重,不禁心惊胆寒,通体汗下,忙即跪伏大师膝前告罪,并求解免。
大师叹道:“如今天机蒙蔽,势有迁移,许多微妙发生。你原就要受劫难磨炼才有成就,如今更要小心谨慎,时刻反省,勿急勿躁,守持本心,千万莫要自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