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嘭……”急切的敲门声在袁鹰的耳边响起。
他从床上坐了起来,打开房门,室友黄斌站在门口。他刚下夜班,身上还穿着工作服。
“吆,起来啦?正好,一会儿跟我一块去买菜!”
“现在就去买菜,早不早啊?”袁鹰从房间里走出来问道。
“不早了,买上菜还要调馅儿,还得动手包!中午十二点能吃到嘴里就不错了!”他一边开门一边说道。
黄斌见袁鹰还在迟疑,接着说道:“快去换衣服,我们还有个同事在底下等着呢!”
“啊,还有别人?”
“是啊,听说中午吃饺子就过来了!”
……
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仿佛天底下所有的事物都变得迟钝了一般,墙头上慵懒野猫在打着哈欠,路上的老太太提着菜亦步亦趋,天上的云定格在远处许久不见变化。
袁鹰三人从菜市场买了菜便直奔刘晖家,那里是他们根据地,平时聚个啥的都在那里。
刘晖是本地人,家里有一串阔气的院子,但是由于刘晖家里人很少在此居住,又即将拆迁,因此疏于打理。院子中央的老葡萄树虽然已经掉光了叶子,却占据了大半个院子,树枝织成的网将地面和天空一分为二,人们在院子里穿梭都不得不猫着腰。
院子西北角还长着一颗柿子树,罕见的是树竟然还挂着不少红透的柿子。
柿子的吃法不少,但是袁鹰对生食莫名地抵触。柿子的甜,填的腻人,里面的肉质的口感也很特别,吸溜一口就想跟猪舌头接吻,吃起来恶心至极。这也是大家看到这一树的柿子却无一人提议摘两个尝尝的原因。
刘晖家院子里狼藉,屋里也不遑多让。
正房偌大一个客厅都被瓶瓶罐罐占满,这些都是他平时酿酒用的工具。
刘晖好酒。
为了能喝到粮食酒他特地买了一套酿酒设备,平时除了自己喝,还在群里卖点,也算是一个副业。
房间虽然凌乱,好在大家都不是外人,人数也不算多。稍微拾掇出一块地方就够用。
择菜、活馅儿、包饺子……忙活完一看表正好中午十二点,就这饺子皮还是买的现成的,要不然还不知道要包到什么时候呢!袁鹰不得不感叹黄斌有先见之明,否则按自己计划的话,还不知道要忙活到什么时候。
“坐坐坐……”菜上齐了刘晖招呼大家都坐下。
袁鹰坐在靠门口的位置,他的左手边坐着右手边坐着刘晖;刘晖的旁边是他们的同事小林;小林的旁边也就是袁鹰正对面坐着吴倩楠和她的闺蜜徐佳,黄斌坐在袁鹰的左手。一共六个人,其中吴倩楠、刘晖、黄斌、小林是一个单位的。
袁鹰和黄斌是租房子认识的,又通过他认识了在坐的其他人。
冬至,虽然不是什么重大节日,但是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由来已久,也正是这个油头儿袁鹰一众人才坐到了一块儿。
觥筹交错之后,大家畅所欲言。
刘晖、黄斌他们是一个单位的,三句话离不开厂子那点事儿!
“谭师傅要调到装卸站了你知道吗?”小林问道。
“知道,谭师傅跟我说了!”他吸了一口烟继续说道:“我是真舍不得谭师傅走,他要是在的话我得省多少心啊!”
“黄斌你别口是心非了,新调来的小姑娘漂亮吧?我可是听说车间不少人专门来看她,你这近水楼台的可别让人抢了先!”在坐的刘晖年纪最大,作为过来人特别叮嘱道。
“什么啊,人家都已经有男朋友了!”
“没结婚都不是事儿!”
……
餐桌上从女人聊到婚姻,从婚姻聊到菜米油盐,又从菜米油盐聊到加班、补贴、工友等等。总之说来说去离不开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钱”。
袁鹰虽然也在厂子里工作,但是因为性质不同,大家又不是太熟,话语难免就少了些。常言:酒要少吃,事儿要多知。袁鹰则恰恰相反,别人一杯还没有结束,他已经喝完两杯了。
高度纯度的高粱酒在寒冷的房间里没有给他带了多
少温暖,反而奇袭般的麻痹了他的神经和大脑。他甚至能感觉到胃里不断摄入的酒精的感觉。害怕出洋相的他,赶紧夹了两个饺子放进嘴里,希望能减缓一下酒精的摄入的速度。
然而,一切都为时已晚。
已经“上头”的他整个人对外界有了一种朦胧感,整个世界都变得不真切了,旁人的话语在袁鹰耳边已经成了紧箍咒,每多说一句话头就疼一下。听着从他们口中说出的“锅碗瓢盆、块儿八毛……”,袁鹰想到了以前上学时的一个成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一直以来,袁鹰觉得这个成语应该解释为:如果一个人没有长远的打算,那么近期一定会遇到困难!核心是在于提高人们忧患意识。而今,袁鹰突然觉得另一种解释更为贴切:如果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那么他一定是被眼前的事物所牵绊。
袁鹰想,这个词用在自己这一伙人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平常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路上,好不容易偷得半日闲,还是躲不开厂子里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真的是把车间当成自己的家了。不仅奉献了自己青春还奉献了生活。
想着,想着,他又灌了一口酒。
辛辣的口感让他清醒了几分,但是身体依旧感觉不到温暖。刘晖家的这套正房虽然是坐北朝南,但是由于院子里树枝以及久未擦拭的玻璃遮挡,阳光根本进不来。整个房间的温度比院子里还要低个四五度。
屋子是冷的,酒是冷的,人也是冷的,而且越喝越冷,冷到让袁鹰好像产生了幻觉。
五年前的在医院面对张乐天一行三人的他身体也是如此的冰冷,只不过那时他是因为对方嚣张的气焰。虽然事情已经过了这么久,赵飞龙三人也先后离开了厂子,但是袁鹰一直记得当时自己说过的话“这个场子他迟早要找回来!”
可惜的是话容易说,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事后他们报了警,但是对方仅仅赔偿了一万块钱,除去医药、误工的费用袁鹰也哪了不到1000块钱。更可气的是分厂认定双方是聚众打架,有损公司名誉,非但没有给他一分钱还记了一个大过。
赵飞龙三人也是因为分厂的处理不能理解才辞职的离开的。
袁鹰因为自身条件的关系留了下来,在家里养了一段伤之后,进厂找了一个借口直接奔广东总部学习。整件事情唯一令人高兴的是,等袁鹰从总不回来之后就没有在看到张乐天的一众人的身影,据说是被分厂辞退了。
五年的时间并没有抚平袁鹰的伤口,反而每每想起来就如同解开伤疤带起皮一样。揭一次痛一次,痛一次揭一次,如此反复,越发的刻苦铭心也越发的刺激着袁鹰。
尽管如此,对于既没权又没有权的袁鹰能做也有限。
那天中午袁鹰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又吐了多少。刚开始,还有人陪他喝,后来就自己喝,总之没等离开他已经喝得几乎不省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