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8100000004

第4章 散文辑(3)

茨威格叹道:“这个比谁都感到名声之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姓名地被埋葬了。谁都可进入他的墓地,围在四周稀疏的栅栏是从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风儿在树木间飒飒响着,阳光在坟头嬉戏……成千上万来此的人,没有谁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静的土丘上摘一朵花作纪念。”

对有人来说,墓地就是他的一具精神体态、一副灵魂表情。托翁墓便和他的著作一样,为世间添了一份壮阔的人文景观。这个一生梦想当农民的人终于有了一间自己的“茅舍”,他休憩在亲手种植的荫凉里。

那荫凉,将随着光阴的飘移而愈发盛大。

世上有些墓地,虽巍峨,却缺乏自然感和生命性,法老的金字塔、中国的帝王陵……凸起的都太夸张、太坚硬,硕大的体积,捆着一团空荡荡的腐气,太具物质的膨胀力,太具侵略性和彰显欲望。总之,有一种疏远尘世的味道,虽威风凛凛,却远离了人间体息和泥土亲情,一点不像生命栖息的地儿,反倒给人落下个印象:那人的的确确熄灭了。

4

从生命美学的角度讲,我欣赏西方那种婚礼和殡仪——教堂、钟声、十字架、鲜花、誓言、祈祷……因为它格调庄重、清素,情感深沉、诚实;因为它对死亡的体贴和亲吻,因为它仪式中包含的神圣向度与寂静元素。

想起了身边的一些追悼会——热热闹闹的一群“乌合”,若非特殊的场景暗示,单看与会者的神情,想必你连仪式的性质都弄不清。假惺惺的寒暄,提线木偶式的鞠躬,千篇一律的讲稿有几句肺腑?尤其那些一天不知要赶多少场子的领导,仓促贴在面皮上的“悲痛”像纸罩一样破绽百出、四下漏风。

纯粹闹剧,整一个雇佣军和戏班子。黑压压的阵容中,你找不到内心应有的庄重和寂静,只有窃窃私语的骚动、事不关己的冷漠……你替那幅没有表情的遗像冤屈,为那些无知无助的家属悲愤:为什么不拒绝?为什么不把这些例行公事的大员、不相干的戏客和“好奇先生”“嚼舌太太”拒之门外?即使该来的没来,不该来的也一定不要来。

“死”本身是一种矗立,和“生”一样披覆尊严,它需要访问和垂怜,但拒绝轻薄和廉价的施舍。你须仰望,须心存虔诚和敬意,你脚步要轻,灵魂要诚实,要以生命的名义献上一份寂静、一炷心香……因为那个人,那个与你一样有着头颅、梦想、悲欢、家眷和不尽情思的逝者,你们都是生命,都有着惊人相似的生命共性。假如你实在做不到,无法献出这么多,那唯一的选择即远离,远离别人的不幸,免去打扰人家。一个没有悲痛感的人,对悲剧采取缺席的态度,也算是良知了。

我一直以为,葬礼应有极强的私人纯洁性,其驱动应来自情谊和爱。它拒绝喧嚣,应使用宗教礼仪,应排斥官方语言和公务色彩。人来到这儿,应彻底是受了心灵的委托,受了真情的邀请。否则,既对不起生命,也侮辱了我们未来的死。

我常常觉得,一个人对死的态度即对生的态度。一个不尊重死亡的人,其品行必然是低劣的。一个拿葬礼作游戏的群体,其生存精神必然是轻浮的。

5

读过徐晓女士一篇惊心动魄的文字:《永远的五月》。

它是我10年来读到的最感人的来自当代人的祭文——深秋,我终于为丈夫选定了块墓地。陵园位于北京的西山,背面是满山黄栌,四周是苍松和翠柏……同去的五六个朋友都认为这地方不错,我说:‘那就定了吧。’……我知道这不符合他的心愿,生前他曾表示要安葬在一棵树下。那应该是一棵国槐,朴素而安详,低垂着树冠,春天开着一串串形不卓味不香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色小花。如果我的居室在一座四合院,我一定会种上一棵国槐,把他安葬在树下,浇水、剪枝,一年年地看着他长得高大粗壮起来,直到我老,直到我死……然而……我在心里说:郿英,对不起……周郿英,一个把生命献给精神探索和良知事业的民间知识分子,一个拥有诸多美德而令所有结识他的朋友都为之骄傲的人。在同病魔抗争了4年后,1994年5月5日去世,年仅48岁。

朋友们把他的葬礼办成了一个告别会。既俭朴又隆重,哀乐是美国影片《基督最后的诱惑》的主题曲《带着这样的爱》,野花、松叶和绿草盖满了他的全身。他最后一次和大家在一起,告别之后,他将独自远行……这是我所知道的当代最美和最诚实的葬礼了。它安静、幼小,纯洁得像个童话,像一盏乡村油灯,围拢着最好的朋友。它安静得像一页纸、一张课桌,刻着最简短的话,它被友情擦得那样光亮,不含一丝尘垢……在物欲横流、一切正变得可疑的时代,有几人如此幸运?

这样的朋友!这样的妻子!这样的爱和声声呼唤!

史铁生代表大家致了悼词——他的喜悦和忧愁从来牵系于人间的正义和自由,因而他的心魂并不由于一个身影的消逝而离我们遥远……郿英,所有你的朋友,都不会忘记你那简陋而温暖的小屋,因其狭小,我们的膝盖碰着膝盖;因其博大,那儿连通着几乎整个世界。在世界各地你的朋友,都因失去你,心存一块难以弥补的空缺,又因你的精神永在,而感激命运慷慨的馈赠。郿英,你的亲人和我们在一起,你幼小的儿子将慢慢知道他的父亲,以你为骄傲并成为你的骄傲。郿英,愿你安息。郿英,在天在地,我们互不相忘。

1999年,我读到的书里,有一本是廖亦武编的《沉沦的圣殿——七十年代地下诗歌遗照》。在那里,第356页,我看到了周郿英的坟照和史铁生撰写的墓铭全文。我久久凝注那块白色碑石,它安静极了,安静得正直、高尚、年轻,俨然一副脸庞……猛然一记震颤,我觉出那照片中草和树影在动,有风,身体里有一股疾风倏地掠过,从脊背到胸腔,比时间还快。

接下来那个空荡荡的下午,我什么也不做,一直在想那位妻子和儿子,想那首女人的《永远的五月》……又是春天,又是樱花盛开的季节……我会献上一个用白色的玫瑰和紫色的勿忘我扎成的花圈,然后默默地告诉他:郿英,我们的儿子将慢慢地知道你,他会以你为骄傲并将成为你的骄傲。郿英,在天在地,我们互不相忘!”

在中国,在当代,她的美,她的庄严和深情,超过了诗,超过了一切友谊和爱情的神话。

6

所以对《永远的五月》如此钟情,还有一个私人情结:“树葬”。

这是我私下的一个命名。一个人死了,我以为最好的方式便是葬于自家宅院的一棵树下,连坟、碑也不要……我一直以为,对生命和大自然来说,美的一个重要准则即“节约”。落叶归根,人也应像那些褪去绿色的叶子一样,尽快睡入泥土才是,任何外在的复杂都是一种烦恼——物质的浪费和精神的累赘。

人一旦成了一棵树,“死”也就转为一种生长,一种生生不已的存在。死即不再是一种毁灭,不再是可怕的终止和虚无。同时,人树相邻,日夜厮守,春华秋实亦能抚慰亲人的思念之苦,至少从精神上,抚摩一棵树和拥抱一具躯体是没大区别的。

想想吧,那些寂静无眠的时刻,那些雨滴石阶的深夜,听一棵茂盛大树浑厚的呼吸声……或深秋的一个傍晚,在地上拾起一片叶子,细细凝视那些叶脉,就像注视一个人手臂上的血管,就像注视爱人的一根发丝……记得少时和儿伴们讨论来生做什么,别人都争当各种动物,我却莫名地表示:假若有来世,就生为一棵树……喜欢树,大概因为树带给一个孩子的礼物实在太丰盛了吧,樱桃、桑葚、槐花、蜂巢、松仁……那时我就隐约觉得:树和人的关系是最近最亲的,树是生命最好的搭档。有一年在乡下,我见过一株奇树:一棵粗壮的古柏,至少几百年树龄罢,树身围成一弧,中间竟怀着一株年轻的杨槐……当地还流传着一个“柏男槐女”的故事,大意是一对夫妻如何生离死别又转世相聚。

正是因为这些树的情结,我对徐晓女士的那声“对不起”深存一份感动和敬意。这是一个懂得死、懂得浪漫和怜惜、懂得生命之美的人,她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安置亲人的方式,虽然当代生存资源不支持她那份“树葬”的愿望,但她把心痛亮出来了,有一天,她定会履践它、兑现它,或由他们的儿子去承续。

假如有一天,我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也希望有人能这样对我,能以这样的方式收藏我……将我埋于一棵树下,最好为一棵梧桐。

不过我是有一份忐忑的,那就是我的爱人。虽然渴望能被她永远收藏,渴望自己的灵魂能伴之左右——让那棵树守着我们的家,渴望爱人能在寂静的夜晚常去看望、抚摩那棵树……但我同时更觉出了一份痛:假如那时我们仍不算老,这意味着她将从此一个人熬过剩下的漫漫岁月,那棵树的存在,将使她无法再平静地开启新生活……这是否公平?是否真符合我灵魂的想法?

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什么样的幸福对之才是一种真实的幸福?才使之不致委屈生命?

如果她做不到,或者我不希望她做到,那么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到出生我的那个家,变成故乡的一棵树,变成父母身边的一棵树。

某个日子,假如她偶尔来到树下,我希望能看见她从我身上取走一片叶子……朋友也这样。我唯一能赠予他们的,也只有树叶了。

我要对他们说声:谢谢。

2002年

(五)一个房奴的精神大字报——以一位女同事的牢骚为例

聊天日期:2007年4月一天。

聊天地点:北京“黑暗餐厅”。

3年前,我开始策划那个梦想:在这个没有边界、连鸟的脑雷达都会失灵的城池里,觅一处自己的巢。这是个弱不禁风的梦想,如果在北京,你就会承认这一点。每天上下班,我纤细的脖子总要拉直,向半空中那些巨幅的楼盘广告表示艳羡,我想,那一定是副可怜虫的媚态。广告牌的神情个个像“二奶”,也像鹭鸶,腿细而倨傲,她们被宠坏了。

到处都是埋伏,我知道。城市里趴满蜘蛛。她们就在那儿等你,在你每天的必由之路上。矜持而又随意,她们可不是站街女。我想起T台上的那些模特,她们大腿边的小挂牌,风铃状,就是专等时代的某一只手来摘的。一触即响,应声飞快,而且是欢快,少女胸腔里发出的那种。“银铃般的笑声”,老人们形容得真好。

风铃、蛛网,都是埋伏。都带着一股中央和环岛的傲慢。

或许城池本身就是一个天然埋伏。游户一进城,就掉入了一个圈套。

一座庞大的逻辑重重、吊诡烁烁的生存棋坪。

表面上名词,骨子里全是形容词,瞧瞧吧——“爱琴海”“水岸长汀”“雨林水郡”“枫丹白露”“棕榈人家”“爱丁堡”“竹天下”“假日花都”“瓦尔登湖”“野草莓地”“格林小镇”……这让我很气愤,表面上一本正经的名词,全他妈撺掇形容词的劲。全是季节、植物、词牌和名著符号,文化人干的酸事,说不定还有几个狗屁诗人的狐臭。我有一写诗的姐们,就去了地产广告公司,专门绣这些风花雪月的词,啥元素稀罕,就往词里搬啥,刚扶上几棵树苗就敢叫雨林,挖条水沟就惊呼地中海,地基有点坡度就堪称“云上的日子”……这根本不是打折,简直就是胡说。

这个时代的最大腐败就是滥用形容词。

我发誓,要买就买个名词注册的楼盘,就像嫁人嫁个忠厚人,别花花肠子。可我傻眼了,没有,这年头根本没有,把楼报图册个遍,甭想瞅见一个老实巴交的名词,比不喷农药的蔬菜还稀罕。既然绝望,索性就绝到底,直奔形容词而去,嫁个恬不知耻的家伙吧。这个怎么样?“诗意栖息,天堂隔壁”。牛皮吹得大吧?大得像郭德刚,属相声的,我喜欢。投奔庸俗和露骨,是因为我想放弃辨识,早投降早歇着。我弱智还不行吗?

在流氓中寻找意中人,在谎言里拣最轻的谎。谎言越公然,越不伤人。

干什么都耗油的时代,我愿做一盏省油的灯。

言归正传,期房,楼花。

真他妈越来越怀念人类的昨天,想想古代集市,你说那会儿的人多淳朴、多有安全感啊,买椟还珠、削足适履,反正大伙都笨,且以拙为德,“端木陶朱”就供奉了两千年,凭义取利,童叟无欺,一文银一分货,货比三家也累不到哪去,交钱拎货走人,省力省心省事。谁发明的期房这档子买卖啊?看不见摸不着,整一个大画饼!论起购物,我真想倒骑驴回去,回到千年前的东京汴梁,哪怕原始社会都成,物物交换——更本分、更实心不是?

想起开发商我就怀念旧社会。

参加过无数房展,可每次都从那巨大的鼎沸与喧嚣中逃离,旗子、喇叭、传单、概念、数据、飘带……旋涡里有股暴乱的戾气,一踏进就有种不祥,惶恐,大脑缺氧。沙盘楼景都像草莓蛋糕一样诱人,但我知道那不是诺言。我没有照妖镜,无力识别传说中的那些陷阱和烟雾,我不是人家的对手。我害怕复杂,我30年的快乐全仰仗简单和清晰。可城市就这么复杂,生活就这么复杂,不仅结构复杂,程序和路径也深奥无比,它逼你去学知识、练眼力、壮胆魄,以应对复杂和深奥,否则结局只有一个:你成了“复杂”的受害者!你沦为“深奥”的牺牲品!

我多么羡慕那个叫舒可欣的酷男,舒可欣你知道吗?就是京城那个著名维权律师,他天天挥舞披荆斩棘的手势打各种缠绕房产的官司。能代表良心、激情和鲁迅,他多么伟大!我曾近距离采访过这张脸——相当于《高端访问》里水均益和阿拉法特的间隔。谈到他为之奋斗的那些人,他总是愤怒,那是一种面对阿Q的愤怒,好像总在说:你们怎么这么惯于被欺?怎么能这般忍辱?那是一种混合着关怀和鄙夷的愤怒。尊敬的舒老师,一张典型的国字脸,因愤怒而更加饱满。他很复杂,因复杂而强大而蓬勃。他用自己的复杂同对手的复杂英勇搏斗,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胶着战、焦土战。可我不行。舒老师您再怎么鼓励和生气都没用。我就是这么没出息,我就是您不争气的衰民、睡民、奴民。记得那次采访结束时,您狐疑似的扫了我一眼,您一定瞧出来了:这女记者虽套着CCTV的马甲,但生活中是碗稀饭,根本当不了自己的信徒!

不错,我还没正式买房,就早早被您说的那些事吓瘫了。

不过,我深深知道您是对的。生活需要战斗,您就是这个时代的战斗机。乌云的天空中,需要您雄鹰般的身影。像您这样的,一千架、一万架才好。

我租住在四环边一座高架桥畔的公寓。很便宜,也不便宜,月租一千二。

夜晚,我会打开小区的业主论坛瞥两眼,那儿充满了一股火药味,或者说“舒可欣味”:车位侵占、物业告示、电气收费、罚款通知、最后通牒、狗咬人事件、电梯断电真相、业委会内讧、民主选举、罢免倡议书、水污染调查……几乎所有人都在紧张地防范,或者进攻,都在火热地参与什么波澜壮阔的大事……大家都在提高智商、锤炼逻辑、狂补法律,争取变得更强大更彪悍、更振振有词和不吃亏。这就是生活,电视剧《亮剑》精神激励下的生活,晚饭后至入睡前的小区夜生活,亦即舒律师号召的向前冲不要向后仰的义勇军生活。

同类推荐
  • 满族小说与中华文化

    满族小说与中华文化

    本书将满族小说创作的总体业绩与满族历史上的民族文化流变相联系加以考量,与满族曾经普遍接受中原汉族文化而又注意葆有自己的审美特征相联系加以探究,在学术史上首度完整地对满族小说通盘成就做出梳理。本书旨在展示出满族小说与汉族小说的“同”和“异”;既要认定汉族文化给予满族小说创作的重要影响,也要看清满族小说创作与中原汉族文化的审美差异,从而阐释出满族小说创作回馈给中华文化的多重价值所在。
  • 纪伯伦全集(共7册)

    纪伯伦全集(共7册)

    《纪伯伦全集(共7册)》包括先知+泪与笑+沙与沫+叛逆的灵魂+光与静默+爱你如诗美丽+蓝色火焰,从这套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纪伯伦全集(共7册)》,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怀乡散文:水流林静是故乡

    怀乡散文:水流林静是故乡

    这是一本关于故乡、关于生命、关于亲情的漫长回忆的书。作者以其温和的,如诗如画的笔触,描绘了澧水下游一个名为南江的小乡村和生活在这小乡村里的最普通的一家人。
  • 流年风雨声

    流年风雨声

    《流年风雨声》是一本用诗词文抒情言志的集子。诗词文基本上是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写成。诗词文作品词采绚烂,气韵天成,透露出作者在自然风雨和人生社会风雨的洗礼中的或酸甜苦辣、或悲欢离合、或困苦彷徨复杂等之情。从某个侧面反映了人生在红尘中做人之维艰与辛酸。作品中含有丰富的知识,读起来定会引人入胜,欲罢不能。能启迪智慧,感悟人生妙漫哲理。
  • 人生如一梦

    人生如一梦

    一个年轻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有这样的师长关爱、扶持,哪怕是呵斥,那是何其幸运的事情啊。难怪黎烈文、萧军、萧红、黄源这些人一辈子都忘不了鲁迅。当然,还有巴金。巴金与黎烈文从相识到相知也与鲁迅有着直接关系。他们的第一次见面是1933年,黎烈文为《申报·自由谈》托人向巴金约稿,两个人渐渐成了朋友。巴金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过《薛觉先》、《游了佛国》、《三等车中》等“旅途随笔”。后来黎主编《中流》,巴金收在《短简》中的很多自述文章,如《我的幼年》、《我的几个先生》、《我的路》、《答一个北方青年朋友》、《答一个“陌生的孩子”》等都发表在这个刊物上。然而,真正将这批年轻作家聚拢在一起的是鲁迅巨大的精神感召力:“那时几个熟人都在编辑文学杂志,在《作家》(孟十还主编)、《译文》(黄源主编)、《文季月刊》(靳以主编)之后,烈文主编的《中流》半月刊也创刊了。
热门推荐
  • 草花Q外传

    草花Q外传

    柏叶江南岸的艮府是座名城,素有东方维也纳之说。这座特大都会的沿江公园是个热闹去处,可与上海的外滩媲美。站在公园岸边溯流望去,远处有个江心岛。不知是水土保持不好江水含沙增加,还是挖沙作业过度水流方向改变,反正人们都说那岛见长。岁数大的人说二十年前它像个纺锤,两头粗中间细。如今“纺锤”长大了,腰窝旁又长出一个“锤”来,两“锤”之间形成一湾出入口狭窄、中间宽大的湖面。湖里水净流缓、白沙环绕,四周是高过三米的柳丛。因为远离市区,附近没有人家,过往行人看不出岛中有湖,这么一个天赐的野浴好去处,居然长期无人问津。
  • 叶落霜秋渐知寒

    叶落霜秋渐知寒

    东宫败落、皇兄自杀,登基的皇长兄乃是昔日东宫政敌。昔日受尽宠爱的昭叶公主,该何去何从?从帝国无尚尊荣的长公主,到长安城中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一个可以被随时抛出、被牺牲的多余之人。长安乱局中挣扎求存,是被逼远嫁蛮夷、凄苦一生?还是守着长安月明、孤立于世?亦或是……史书的权位争夺从来都是皇子们的权谋天下,却从没人告诉过那些因政治失败而备受牵连的公主该如何自持?情深似渊,仇深似海,注定孤独的人,只能在黑暗的道路上,独自前行。
  • 天荒帝庭

    天荒帝庭

    重生天荒世界,王轩剑挑天下,败尽群雄。当他登临九天十地之巅,建神朝,立帝庭,诸天皆要俯首,更何况是家里那个爱捣蛋的小狐妖?
  • 疯羊血顶儿

    疯羊血顶儿

    沈石溪的《疯羊血顶儿》是由《血染的王冠》、《血崩》和《疯羊血顶儿》三个中篇小说组成。《血染的王冠》写金丝猴群中黑披风雄猴与麻子猴王争霸的一场内战。动物界以强力和年轻挑衅老猴王的故事经常发生,但当猴世界两王并存格局出现时,后果堪忧。故事解秘动物世界内战的混乱和伤害,最后以老猴王的慷慨赴难和王后的殉难谱写了动物世界的爱情绝唱。
  • 网游之斩魔者

    网游之斩魔者

    有人说他是来自地狱的天使,可更有人说他是来自天堂的魔鬼;有人认为他是一无是处的庸人,可更有人认为他是无所不能的智囊;他看若无钱无势,却又仿佛家财万贯、权倾当世;他貌似柔弱无力,却又好像身怀绝技......
  • 亿万老公不好惹

    亿万老公不好惹

    他是身家千亿的顶级土豪,拥有令人目眩神迷的酒店王国,更是一个眼神就足以让人退避三舍的冰山大boss,没想到却因为一次处心积虑的阴谋,被个不知哪儿里冒出来的野丫头给算计了。
  • 晒狗皮

    晒狗皮

    告别演说民选那天上午,秦如海站在村小学国旗杆下做了告别演说此时秦如海食道癌已到晚期,癌细胞已扩散至全身了由于身体极度虚弱,秦如海大汗淋漓,演说也断断续续演讲完身子摇晃了几下,仰面摔倒在国旗台上,台下一片骚动秦八冲上国旗台把爹抬回了家秦如海干了三十几年村支书,在乱石窑说一不二他用最后的气力往前推了儿子秦八一把秦如海的悲情演说起了效果,秦八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之前,秦八已接过了支书的担子,这样秦八支书和村长一肩挑了抬回家的秦如海处在半昏迷状态,一场演说透支了他本就所剩无几的精力在得知秦八当选的消息后,眼神忽忽闪烁,出现了回光返照之相。
  • 我的疯狂游戏史

    我的疯狂游戏史

    本人98年开始接触电脑,并被这神奇的电脑给吸引住,先后学会了上QQ,玩红警,打星际。电脑游戏简直就是精神鸦片,之前年年拿三好学生,曾经是班主任看好考一中的头好苗子就这样堕落了。游戏要玩,书也不能不念,既然考不上好的大学,那咱就上个大专吧。
  • 如去如来

    如去如来

    德兰根迥仁波切洒脱自在、真诚慈爱,却又坚强有力、个性深邃,生活中时而呈现出稚子的柔软透明、哭笑自如,又有智者的沧桑彻底、直截了当,以及行者的坚定不移、全力以赴的特质,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浓浓的慈悲与爱,给每一位有缘接触到他的人们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象。生命是如此宝贵,而时间就是生命,我们还有几个365天?如何过好每一个剩下365天?《如去如来》摘自仁波切自2010年至2012年间365天的微博语录,主题涉及到现代人所关心的生活、心灵等诸多层面。
  • 小反派逆袭之路

    小反派逆袭之路

    穿越到异世,却是一个家世好,天赋高的反派高富帅,貌似还得罪了主角,柳枫表示有点慌!不过,当自己的金手指到账后,柳枫却又充满了信心:"我就不信我堂堂一个带着金手指的穿越者还对付不了一个土著主角!"PS:本书黑暗文,无女主,后期越来越黑暗!欢迎加入小反派逆袭之路书友群,群聊号码:838109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