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荣说:“褐色的草蜢不能捉,因为那是土地公变的。”
阿荣是我三叔公(我外公的弟弟)的孙子,他家和我外婆家很近,所以小时候我们经常在一起玩。他只比我大一岁,但知道的比我多很多。
捉草蜢是我们玩的内容之一。草蜢有草绿色的,也有灰褐色的。因为阿荣的话,灰褐色的草蜢我们是不捉的。因为草蜢整天在草丛中蹦来蹦去,而且灰褐色比之草绿色给人一个感觉就是很老,所以我对阿荣的话深信不疑——灰褐色的草蜢一定是土地公变的。因为土地公很老,所以变成草蜢也是老老的灰褐色。而在草丛中跳来跳去,则是在巡视他的土地。
当然,阿荣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并不是因为以上原因。以上原因只是我自己的理解。而对于阿荣,是有他自己的经历的。
那是阿荣第一次上幼稚园的事情。
那时候幼儿园放学并不流行家长接送,而是由老师依全镇各个区域划分成几条路线;然后几个老师一队带相应区域的小朋友回去。我们称之为排路队。
第一次上幼稚园的阿荣并不知道要排入哪个路队。各队老师报的地名对于大人来说虽然很明白,但是对于一个五岁的小孩来说却搞不清楚。那天放学后,阿荣就站在小操场上看着其他孩子驾轻就熟地进入一个个路队中,不知所措。
最后,当一队队孩子依次出发后,小操场开始空旷起来。阿荣越来越心慌,于是选择最后离开那个路队跟了上去。
那个路队的方向和阿荣家是相反的。那个路队最后走向了一条大街,阿荣被街边的东西吸引,脱离了路队。等他回过神来时,带队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已经不见了。
那条街是当时我们小镇上唯一的一条街,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很窄,但是非常热闹。五岁的阿荣就站在街尾,举目四顾,虽然人来人往,但全都是陌生人,而四周景色也陌生得可怕。恐惧在五岁小孩的心中蔓延。于是他开始边走边抽泣,然后站着哭,然后坐着大哭。
不知何时身边出现了一个老人,蹲下来问他:“孩子你在哭什么?”阿荣只是哭。
“迷路了吗?跟我来吧。我送你回家。”老人一眼看透了阿荣的恐惧所在。他牵着阿荣的手,也没问阿荣住在哪里(其实就算问了,阿荣也说不清),就神奇地一路直奔阿荣家而去。
阿荣家中只剩下三婶婆,其他人都出去找孩子了。三婶婆自然是一迭声地致谢。然后要请老人先坐着喝杯茶,她则去附近的我外婆家,托我外婆上街买些谢礼。然后等她赶回家时,老人已经不见了。于是问在家的阿荣。
“那位爷爷走到草丛中,变成一只灰褐色的草蜢跳走了。”
三婶婆于是骂阿荣,不懂事还乱说话。大人们推测可能是老人不想要别人的谢礼,所以就不留名地走掉了。而只有我们小孩知道真相,因为我们相信阿荣看到的。我们想,那个老人一定是土地公。
从此,我们见到灰褐色的草蜢,从来不捉。而且走路时,也会很小心地不去踩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