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娜突然死了,就在冬梅辞职的当天夜里。
赵娜死得很惨,是一氧化碳中毒,死在了床上,之后又因一氧化碳爆炸而被烧得面目皆非。警方只在尸体上发现赵娜的金项链和钻石戒指,其他什么都没发现。刚从外地赶回来的丈夫杨柳青向警方提供情况说,当天晚上,他从省城准备回柳城的时候,接到赵娜一个电话,说她第二天休大班,决定去大连玩几天,为此还向院领导请了几天假,打算痛痛快快放松一下,让杨柳青回家后不必找她。想不到,偏偏在这天夜里就发生了意外。
“赵娜有吃夜宵的习惯吗?”公安局主管刑侦的副局长陈东来问。
杨柳青边擦眼泪边说:“赵娜吃夜宵的习惯有很多年了,每天夜里,她都让保姆单独为她做一次夜餐。”
陈东来又问,“那么昨天夜里保姆为什么不在?你清楚吗?”
“清楚,”杨柳青说,“昨天早上我出差前,赵娜和保姆发生了争吵,吵得很凶,为此赵娜还打了保姆。保姆一气之下就辞职不干了。我想,昨天夜里,一定是赵娜自己做的夜餐,她在家从不做饭,所以才发生了意外。”
……
现场勘查结束了,根据杨柳青的陈述和勘查结果,陈东来认定,赵娜属于正常的意外死亡。
刑警队长程序一直默默无语,凭他的直觉,赵娜之死没这么简单。尤其听了杨柳青的陈述后,他越发感到蹊跷,脑子里闪现一连串的疑问:其一,为什么偏偏在冬梅离开的当夜,赵娜便遇难而死?这未必是巧合。其二,程序了解冬梅,因为他是花卉的丈夫,冬梅的姨父,他认为,冬梅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离开雇主的,这之前一定发生了什么。其三,杨柳青尽管有夜未归宿、不在现场的证据,但他的悲痛欲绝显得苍白,这不正常。其四,由于死者的面容和躯体重度烧毁,无法确认外在因素的存在,即刻认定赵娜为正常的意外死亡有些牵强。程序的这些质疑也仅仅是质疑,因为没有现场的任何证据和明显的疑点来证实他的质疑成立。
程序是个极为较真的警官。上学时,他就迷上了大侦探福尔摩斯,读遍了有关福尔摩斯的推理小说,时不时还拽着几个要好的同学给他做搭档,即兴演示福尔摩斯的侦破故事。从那时起,每遇事他都像福尔摩斯那样,先推理,后剖析,再琢磨,非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后来,同学们都叫他福尔摩斯。推理、剖析、琢磨,已成了他持之以恒的侦破习惯。
从现场回来,程序便把他的质疑渗透给女搭档古典,他跟古典说:“只要找到冬梅,这些质疑就有透亮的可能。”
“那还不容易,”古典说,“嫂子是她二姨,有嫂子还愁找不到她吗?”
程序说:“我们刚通过话,冬梅的出走她也不清楚,直到我问她,她才知道。”
“冬梅会不会回老家?”古典问。
程序说:“冬梅的老家已经没亲人了,回老家的可能性很小。”
古典说:“看来我们很难立案侦查了。今天的阵势你没看出来吗,好像赵娜的死没咱们的事,就是副局长一个人的事。”
“没关系,”程序说:“咱俩刚破了一个案子,局长不是给咱放了长假,让咱休整休整吗?咱就趁休长假期间,‘打枪的不要,悄悄的进庄’……”
“你是说暗查?”古典问。
程序说:“这样最好,若解除了我的疑点,咱就悄悄放下;如果有新发现,咱就一查到底,即便脱了这身警服,也要查个水落石出。”
古典说:“如果赵娜的死不是意外,而是人为故意,那么最大嫌疑人该是杨柳青。要真的涉嫌杨柳青,这块骨头可不好啃哪,他可是省人大代表,柳城民营企业家的老大,查他,别说咱的上司手软,市领导也得干预。”
“管他哪,”程序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我就不信,邪的能把正的压倒。”
“我也不信。”古典说,“那就这么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