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最推理》2013年第05期
栏目:最经典
小林久三:旧笔名冬木锐介,处女作《腐蚀色彩》,生于日本茨城县古河市。代表作有《令女性胆寒的杀意》、《红色的毒蛇》、《无人驾驶的接尸车》等。这篇《铁道渡船杀人事件》收录于昭和六十二年光风社出版的《黑暗杀人双曲线》中。
随着明治五年日本第一条铁路——东京至横滨线开通,国有铁路的时代强势来临,人们逐渐领略到了铁路的便捷性。日本第一条私营铁路为明治十四年十二月开始动工、明治十六年七月开通的上野至熊谷东日本铁路。以此为开端,铁路逐渐延伸,最终于明治二十四年完成上野至青森的全线通车。由于政府改革,明治三十九年该铁路被国有化。当时铁路全长为一千三百多公里。此篇《铁路渡船杀人事件》就是发生在这条铁路通车初期。
上午十一点十五分,列车缓缓驶入栗桥站。
在列车员的引导下,乘客们有序地下了车,来到利根川的河岸边。在这里乘坐一种叫“传马船”的渡船,过了河就是中田站,开往宇都宫的列车正等在那里。
笠原正行久久不愿下车。他不知道这次下了车,下次再能乘坐会是什么时候了。他甚至觉得,这是他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能乘坐火车了。
列车由几架木质四轮车厢组成,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笠原从上野站上车,坐在下等车厢。
上车的时候,笠原还特地透过车窗瞧了中、上等车厢,除了坐席前后宽度以外,似乎与自己坐的下等车并没有什么不同。
下等车里,两展照明用石油灯静静挂在天花板上。车厢每边设五道门,限乘五十人。
笠原尽量把车厢里的一切印在脑子里,然后推开门下了车。
河对岸吹来的凉风送来阵阵秋意。站台的一边,一簇簇无名小花被阵风肆意蹂躏,随风摇摆,惹人怜惜。
笠原手搭凉棚遮住阳光,朝检票口望去。
他找到了那个女人。
在上野站上车的时候,他和她有过一面之缘。她也是第一次乘坐火车,独身一人,有点迷糊。机缘巧合,她看到了笠原:“请问,这是开往宇都宫的列车吧?”
东北本线上野至宇都宫路段的列车于两个月前刚刚通车;上野至前桥路线于去年(明治十七年八月二十日)开通;再往前三个月的五月一号,上野至高崎路段火车通车时,以明治天皇为首的皇亲国戚、参议大臣及各国大使都曾前往试乘。
东北本线上野站刚刚开通,人们便络绎不绝赶往车站参观。
那女子就是在上野站的人潮中迷失了方向。
“对,就是这里。”笠原亲切地应答。
笠原本身也是第一次乘坐火车。不过他知道,开往宇都宫的这趟列车只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班。
“那好了,那我就放心啦。”她安心地笑了笑。
“其实我是第一次坐火车呀。”笠原神采奕奕地搭话。
他之所以神采奕奕,是因为已沉醉于她的美貌。她扎着头发,眼角细长,瓜子脸,肌肤雪白无瑕。
她脸上带着少女般的忧愁,而身体上的线条却又透着成熟的味道。她腰身纤细,却又有着丰盈的胸部。笠原觉得她跟自己应该差不多同龄,有二十三岁左右吧。
“我也是第一次。”
“去哪儿呀?”
“……宇都宫。”
“我到古河。”
“在栗桥和小山之间吧。”
“你还挺清楚呀。”
“昨天特地研究过这条线路。”
二人对话到此为止,发车的信号响了,女子随着人流前往中等车。
坐在下等车里,笠原心里开始小鹿乱撞:她太美了,绝对是自己活到现在见过最美的姑娘。而且,这是自己第一次和美女“亲切交流”。
火车缓缓驶离了上野站。笠原把自己要写《日本铁道(上野——古河)列车游记》的报刊文章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只是一直望着窗外发呆。他脑子里飘着的,全是刚才搭话的漂亮姑娘。
她是住在东京吧?她去宇都宫干嘛呢?她应该还是单身吧……
他满脑子都是对于那个姑娘的好奇,越想就越觉得心潮澎湃。
终于,在栗桥站,笠原又看见了她。
他再也无法掩饰自己对她的倾慕,因为乘渡船到达中田站这三十分钟是他最后的机会了。至少,先打听到她的住处吧。
笠原快步来到那女子身边,支支吾吾地问:“第一次乘火车,有什么感觉?”
那女子扭头瞥了笠原一眼,像是看到了自己极度厌恶的人,眼里满是冰冷。
笠原只觉得心里一紧,见对方并没有回话的意思,便又笑着说:“是不是晕车了?哈哈,其实我也是。”
她还是没有回话。
那女子的脸上还是一副困扰的表情,这与笠原期待的结果大相径庭。事已至此,他已经再没有勇气继续搭话了。
乘客们下了河堤,来到码头。
利根川河面宽广,架桥通车实在困难。利根川大桥竣工前,铁路线在这一段是靠渡船运送乘客和货物的。
栗桥和中田之间是靠传马船运送客货的,到了对面的中田站,就可以重新乘上火车。所以,这种传马船就是日本最早的铁路渡船了。
百余名乘客分乘十二艘传马船,货物又占了三艘,陆续驶离河岸。
河面宽约二百余米,水面上风平浪静。十五艘传马船摇曳在湛蓝的河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船行驶过水面拉起一条条金丝银丝,绚丽无比。
笠原坐在船头,默默地眺望着前面的那艘传马船,因为她就坐在那条船里。无论如何,笠原只是想尽量避开与她再遇到。
笠原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下车以后那女子的态度会发生大转变呢?在上野时候她还是那么的温柔,只过了不到两个小时,怎么突然冷淡起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