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最推理》2013年第08期
栏目:最好看
不知何年何月,何州何县。
城外有一座山,山脚下有一座道观,观里有一个老人。
那座观荒僻了许久,杂草丛生,蛛网尘封,有一些鸟兽在其中筑巢。当人们从附近经过时,会被草丛中悉悉索索的声响惊动,猛回头间,会发现毛茸茸脑袋上一双精亮的眼睛正瞪视自己。在深蓝色的夜晚,许多人曾看见过,一只雪白的狐狸蹲踞在大殿屋脊上,仰头眺望月亮,一动不动。
渐渐地谣传四起,当地村民开始惶恐,对道观敬而远之。
直到某一天,一位在山上砍柴的农夫望见,道观上空冒出一缕缕炊烟。那时候日当正午,光明普照大地,农夫好奇心起,大着胆子走进观内。他瞧见,一名麻衣老者坐在天井里,面前摆放着一个小泥炉,炉子上蒸着一锅小米饭。
从此老人在道观内住了下来,足不出户,没人清楚他在里面干什么,也不明白他靠什么生存。同样地,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为何要在此处停留。
有好事的人问起,老人通常不作答;偶尔被小孩子骚扰得烦了,才简短说道,我在等一个人。随后,又半眯起眼皮,陷入昏昏噩噩的瞌睡。
据说他姓汤。
天色近晚,日头已消隐在山脊后,但仍有一小片余晖染红天边。冬日的山野尽显衰败,一棵棵枯树如尸体般垂立,土地冻得硬邦邦,光秃秃裸露。弯弯曲曲小路上,一个人,一匹瘦马,踽踽独行。
行人名叫柳梦海,衡阳人氏,正前往南柯郡办事。本来按计划天黑前能进城门,不料在上一个岔路口,有一辆板车斜刺里冲过来,互相躲避时,板车翻倒,装的麦粒掉一地。板车主人不依不饶,趁机大敲竹杠,纠缠了近一个时辰才脱身。
现在要赶进城已不可能了,只能找个安全的地方过夜。柳梦海极目四眺,发现距道路数十丈远的田野中,有孤零零一簇建筑。
他驱马赶过去,只见十数间瓦房被一道矮墙围住,门楣上悬挂牌匾,书写三个楷字:梅花观。
柳梦海跳下马,走上台阶,轻叩门扉。
当当当,铁环敲击黑漆榆木门,透过干冷的空气远远传出去,许久,没有回音。柳梦海微微加力,门没上闩,被推开半截。
他迟疑了一下,返身将驽马拴在门前的歪脖槐树上,然后走进梅花观。
迎面一座照壁,雕的是凤凰来仪图,转过去,五丈见方的庭院呈现于眼前。正面是三清大殿,右侧供奉女仙何仙姑,左侧为香火房。院中间有一口水井,一个老头正在汲水。他生着长长的眉毛和胡须,满脸皱纹,动作颤巍巍。
“老丈您好,在下欲往南柯郡寻亲,路过贵宝地,因天晚找不到住宿处,请借个方便。”
老头儿将木桶里的水慢慢倒入一口小铁锅,那锅中盛着三分之一满的黄澄澄小米;接着他放下桶,抬起头茫然看年轻人,用手指了指耳朵,示意听不清。
“老丈,我想借宿一夜。”柳梦海放大声音。
哦,老头儿点点头,嘶哑着嗓子回答:“好的,公子请跟我来。”
他在前面带路,从三清殿旁的角门出去,穿过一条甬道,进入中庭。院子里种有三棵马尾松,亭亭如盖,为荒瘠的道观增添少许生气。
老头儿到西厢房前停住脚步,说道:“公子请先在房内安歇,老朽去做饭,片刻即好。”说罢,转身从原路走了。
柳梦海正打算客套感谢,不料对方说走就走,连名字都来不及问,一番话只得憋在肚子里。他推开厢房的门,内里设施简朴,仅桌椅床榻等必备家具。于是解下背负的包裹,放床头,然后坐在窗下桌案前,稍事休息。
屋子虽干净整齐,空气中却隐约有一股子陈旧霉味,柳梦海欠起身,扭开栓钩,推开窗扇透气。忽然,一丝若有若无的哭泣声不知从哪里飘进耳朵中。
柳梦海心生好奇,走出屋子,寻找声音的来源。仔细倾听一会儿,哭声好像在西北面。于是他走向中庭的后门,不料刚迈出半只脚,一声断喝响起。
“站住,你去哪里?”
回头一看,老头儿站在身后数尺远,两颗死鱼眼翻白,像劣质琉璃珠混浊呆滞,毫无生气。
“我听见有人哭,想去看看。”
“哦,后面的小花园是禁地,闹鬼,请公子不要擅入。”老头儿说道。
柳梦海不相信,但也不好跟主人争辩,连忙答应:“这个自然,小可不敢乱闯禁地。只是,鬼怪之事从何谈起?”
老头儿不答话,再一次径直离去,也许他耳背没听见,也许在故意装糊涂。
柳梦海在原地怔怔地站立,这时候哭泣声消失了,四周安静得可怕,落针可闻,似乎道观内再无第三个活人。
一阵阵煮粟米饭的香气从前院飘来,那气味十分独特,叫人闻在鼻中不觉得饿,反而勾引起丝丝困倦。
今日柳梦海赶了六七个时辰路,确实有一些疲乏。于是他不再纠缠哭泣声,返回西厢房,走到床榻前。床上有一条青色粗布棉被,一个瓷枕。瓷枕非常精致,表面烧绘着细腻的粉彩,为仕女游园图。
画中美女手持纨扇,立于一丛牡丹中,身旁有一个丫环相随。
瓷枕有一种特别的魅力,柳梦海盯着图案看一会儿,心神恍惚起来,倦意更浓。他在床上合衣躺下,拉棉被盖住半截身子,头刚挨上瓷枕,立即陷入梦乡。
夜渐渐黑了,月亮一点点爬上中天,向梅花观内洒下惨白的光,斑驳的影。所有的屋子都漆黑一片,见不到烛火,悄无人声。在道观西北角,是一座小花园,里面种植着数十棵梅树,枝头含苞欲放。隐约间,有衣角从树丛中闪过,花枝一阵轻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