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0100000001

第1章

一大清早,陶家的大太太就领着几个姨太,跟在独眼管家王宝财的后面,急急忙忙往后院走。出现了一件奇事——后院那口干涸了多年的老井,在连续干旱了数十天的夏季里,突然往外汩汩冒水。独眼管家王宝财把这件事情报告给大太太时,大太太十分惊异,立刻召集了二太太、三太太和四太太,众人踩着长满青苔的麻石路面,来到了后院。果然,那口盖着石板的老井正在不断地往外涌着水流,像有妖怪在井里施展魔力。

众人无不惊恐。大太太看了大家一眼,道:“慌什么!”众人都说没慌呀。大太太看着独眼管家道:“王宝财,你慌什么呀?”独眼管家道:“……大太太,如果是雨季,井里向外冒水不奇怪,可现在旱得连蛤蟆都要上吊了,这口井怎么会向外冒水呢……”大太太道:“井冒水怎么了?井冒水好呀,这是吉兆,说明我们陶家财源茂盛呀!”独眼管家嗫嚅道:“可是……可是……”大太太有些恼火地道:“可是什么?别磕磕巴巴的,痛快点!”独眼管家道:“大太太……恕奴才冒昧,您有没有闻着,这冒出来的井水有一股子味吗?”大太太道:“味?什么味?”众人仔细嗅着,果然闻到了一种味道。二太太道:“嗯,是有股味。”四太太道:“有,有股子味!”三太太不吱声。大太太又认真地嗅了嗅道:“什么味?”四太太道:“腥味,有股血的腥味。”独眼管家道:“六年没闻到这个味道了……”大太太道:“胡说!大清早的,雾气没散,竹子花草挂着露珠,能没有味吗?这是草腥味,什么血腥味!你们长的什么鼻子呀,啊!”

众人都不敢说话。

三太太小心翼翼地道:“大太太,我看把这口井……填了吧。”二太太道:“是啊,填了吧。”四太太也赶紧道:“我看也是,填了得了!”大太太道:“填了?你们的主意不错啊。填了它,就省得大伙儿疑神疑鬼的了,省得老爷回来动用家法,再把哪个不守家规的贱人填井里去了,是不是啊?”几个姨太太都垂着头,躲闪着不看大太太的眼睛。大太太道:“再说了,老爷不在家,你们谁敢做这个主把井填了?万一老爷回来,说是坏了大院里的风水,你们谁敢说,是她做主把井填了?三太太,你敢吗?”三太太道:“这个家里您说了算,我哪敢做这个主啊。”大太太道:“二太太、四太太,你们敢?”二太太和四太太连忙道:“不敢不敢,我们可没那胆子!”大太太道:“想把井填了?是不是心里有鬼呀?别以为老爷不在家,就什么事情都可以干了。我眼睛不瞎,有些账,我给你们记着呢!”

几位姨太太都不做声,她们的脸在雾中显得模糊,却很白。

大太太道:“王宝财,弄几尺红布把井口缠上,再弄些石灰,在院子里撒撒。”王宝财道:“哎!”突然听有人急喊:“大太太,大太太!”众人转身,看见护院丁大牙慌慌张张跑过来。大太太问:“怎么了?”丁大牙道:“老爷……老爷他……”所有人都瞪着眼睛。大太太问:“老爷怎么了?”丁大牙道:“老爷他来信了!”把信递给大太太。大太太很生气:“老爷来信了你慌什么呀!?”丁大牙道:“没慌,跑得太急!”大太太看了看信封,对众人道:“都回屋吧!”说完,大太太走了。几个姨太太狐疑地你看我我看你,神情紧张,仿佛大难临头的样子。四太太道:“我这几天,眼皮总是跳呀……”

仙台镇的陶家是个大户,它的富有在江南一带名闻遐迩。据说清朝道光年间,朝廷曾经跟陶家借过钱,拉白银的大车在官道上排出长长一串,让人无法猜想陶家到底有多少钱。近些年陶家眼见着败落,兵荒马乱生意难做,这是大家看在眼里的,即便如此,富可敌国的陶家就至于家道中落得如此快速吗?陶家的钱哪里去了呢?有人说这是个谜,也有人说,陶家的几个太太和大少爷,都把钱搂到了自己的腰包里了。可是,如果几个太太和大少爷真的把钱搂到了自己的腰包里,难道就不怕家法制裁吗?陶家家法的严苛,别说陶家主仆,就连仙台镇的小孩子都知道得清清楚楚——惹了祸母亲就会吓唬道:“再敢淘气,就把你填了陶家的老井!”可见那口老井里的冤魂不会少了。如今老井又在大旱季节往外冒水,并且带有一股血腥味,怎么说也不是吉兆。

大院里的雾慢慢散尽,不久白亮亮的太阳升了起来,开始在人们的头上散放着夏日的燥热。

大太太让独眼管家王宝财通知众人去议事厅议事,说有重要事情和大家讲。二少爷和大小姐在县城学校里,大少爷出去赌没回来,来到议事厅的,还是几个太太和贴身丫环。议事厅灰褐色的墙上,挂着身着清朝服饰的瘦削的老爷画像。

大太太看了众人一眼,道:“老爷来信了,要回来!”几个太太看着大太太身后墙上老爷的挂像,眼神那样陌生。陶老爷去上海做生意,已经六年没有回来了,怎么突然要回来了呢?大家心里不免嘀咕,却没人敢问。大太太道:“没想到吧?你们谁还记得,七月初八是什么日子?”几个姨太面面相觑,一时记不起来。二太太突然道:“哎哟,想起来了,是老爷的生日吧!”三太太、四太太也恍然道:“是,是老爷的生日!”大太太道:“真难为你们了,还记得老爷的生日!老爷多大寿辰了?”几个姨太想了想,异口同声地道:“六十大寿了!”大太太看了大家一眼,道:“是,老爷六十大寿!六十大寿回家来过,说明什么?说明老爷还是把这个家放在心上的!你们都给我记住了,老爷这次回来,大家一定侍候好了,谁出了差错,别怪我动家法。老爷的六十大寿,是陶家的大事情,咱要办得有排场,不能马虎了。王宝财!”独眼管家道:“在。”大太太道:“准备些帖子,把镇子上有头有脸的人都请来,为老爷祝寿!”独眼管家道:“是。”大太太道:“还有,告诉厨子老伍,拿出他的绝活来,把席给我弄好了,让客人吃得舒服,吃得满意,一定要让他们吃到他们没吃过的菜,让他们尝尝我们陶家的美味!”独眼管家道:“是。”众人一张张面孔都很紧张。大太太道:“各位姨太,你们都省点心,别惹事儿。老爷回来了,让他看到你们高兴,喜欢你们。谁要是惹老爷生了气,我饶不了她!好,大伙儿张罗去吧!”大太太站起来往外走。姨太太们都站起来目送大太太离去。

老爷突然要归来的消息让几个姨太太心里忐忑不安,尽管她们一个个表面上喜气洋洋的样子,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打鼓一样地跳。这些年老爷不在家,谁没有一点脏事?老爷回来知道了,能逃得过家法的制裁吗?受皮肉之苦就很难熬了,若是被填了井,连性命也断送了,那就太惨了。这些年老爷不回来,就以为他永远不会回来了,可是说回来突然就回来了,怎么鬼一样呀!出身小地主家庭的二太太桂芸,回到屋子里就跪倒在佛龛前,双手合十,急急地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四太太玉翠在自己的屋里嗑瓜子,一贯大大咧咧的她也心事重重了。这个杂货铺小老板的女儿一向不知道什么是愁滋味,年轻的额头上也起了几道皱纹。丫环凤妹子是个鬼头,看了四太太一眼,道:“四太太,老爷这一回来,各方面可得加点小心呀!江参谋长就别来了……”四太太道:“说他出去买货去了,没回来呢。”凤妹子道:“四太太,那买卖,我看就停停吧,先别做了。”四太太道:“不做了?钱不赚了?”凤妹子道:“还赚钱呢,钱要紧命要紧呀?”四太太道:“你说的是呀!对,命要紧呀!好,你给我看着点!”凤妹子走到窗前往外看,道:“没人。”四太太从一个柜子里拿出一些大洋,用布包裹起来。四太太把包夹在胳膊下,出门了,来到二太太的屋里。二太太已经拜完了佛,坐在红木椅子上抽水烟,“咕噜咕噜”响,看见四太太夹个包进来,道:“怎么夹个包呀?”四太太道:“二姐,这二百大洋,那什么,我不用了,你先收起来吧,什么时候用,我再跟你借。”二太太道:“害怕了?慌张什么呀?”四太太掩饰道:“不是害怕,是暂时用不上,怕耽误二姐姐使用。”二太太道:“码头上的六爷不是有批货,马上要办吗?”四太太道:“先停停吧。这个时候,不能光想着赚钱了。这老爷说回来就回来,万一……”二太太道:“四妹妹你沉住气,老爷六年不在家了,他是神仙呀,回来就知道咱们的事儿。”四太太道:“不怕老爷,怕的是大太太呀!听她刚刚说的,是不是发现我们的蛛丝马迹了?如果她在老爷面前奏我们姐妹一本,可是够我们喝一壶的。”二太太道:“奏一本?哼,我才不怕她呢。她要是乖呢就闭上嘴巴,如果她开口,我们也不是庙里的泥胎,不会说话。妹妹说是不是?”四太太道:“你不信她知道了我们的什么事?”二太太道:“你信?”四太太道:“有一天,她倒是问过我,永康钱庄是不是有二太太的股啊?”二太太大吃一惊:“真的问了?”四太太道:“你看我像撒谎的人吗?”二太太道:“什么时候问的?”四太太想了想道:“好像有些日子了。”二太太道:“妹妹怎么回答的?”四太太道:“我说不可能的。大太太她还点了我一句呢,她说,六爷的生意,听说和咱们院子里的人合伙干的。”二太太目瞪口呆,道:“我的天,看样子她什么都知道呀!”四太太道:“二姐,我说还是小心点好。快把它放起来吧,一会有人进来看见。”二太太道:“四妹妹,可够数呀?”四太太道:“你还是点点吧!”二太太道:“那我点点了,钱不是别的东西。”二太太闩上门,打开包袱点钱。四太太一脸不高兴地看着。

二太太在屋里点钱的时候,并不知道独眼管家在外面偷听,她终于点完了钱。

四太太道:“够吧?”二太太道:“够,够,不少。可四妹子呀,这息钱你得给我呀!”四太太道:“息钱?二姐,这钱我也没用呀,你要的什么息钱呀?”二太太道:“四妹子不懂规矩了,这钱从我手上拿出去,到你手上,你用与不用,你都得拿息呀。咱说好了的,息是八分的息,两天,你得给我一块六角钱呀!”四太太道:“好好,我给你。”四太太掏出两块大洋给了二太太。二太太道:“我给你找四角钱呀。”四太太道:“行了行了,不用找了!”二太太道:“那就谢谢了,四妹子真够大方的!”四太太一脸的不高兴。突然外面有人敲门,喊道:“开门,开门,大白天的,闩什么门呀!”四太太慌了,道:“快快,快收起来!”二太太赶紧打开箱子,把包放好。外面的敲门声越来越急:“干什么坏事呢,不开门!”

二太太走过去开了门,油头粉面的大少爷陶书利进来道:“怎么回事儿?你们俩在屋里呀。我还以为大白天的,二娘就敢,啊?”二太太道:“说什么呢,烂嘴!”陶书利道:“不是你们俩把门闩上,我能这么想吗?在屋里干什么呢?”四太太道:“二太太刚才换衣服呢。”陶书利道:“换衣服?看你们这神情,不像换衣服呀?哎,我出了点事儿,你们得帮忙呀!”二太太问:“出什么事儿了?”陶书利道:“我赌输了,把马桥的印染厂押给了油坊的于老板。现在押期到了,不赎回来,可就完了,那印染厂少说也得值四万大洋呀。你们俩借我五千大洋!”二太太道:“五千大洋?我们哪有那么多的钱呀!”四太太道:“就是呀,我们哪来的钱呀!”陶书利道:“不借?”二太太道:“不是不借……”陶书利道:“得了!借就借,不借就不借,别说那些屁话。你们没有钱,鬼才他妈的信!我不是和你们要,我和你们借,等我捞回来,我还给你们,给你们利,行不行?”二太太道:“大少爷,你就别捞了,老爷马上就要回来了,知道了你在外面赌,能饶了你?”陶书利一惊,道:“老爷要回来了?谁说的?”四太太道:“你还不知道?今早上来的信,说马上就回来过六十大寿!”陶书利目瞪口呆,道:“这个老东西要回来了!……”四太太和二太太看着陶书利,二人幸灾乐祸地互相递眼色。

二太太在屋里数钱的那个时候,三太太雅芝躺在自己屋里的躺椅上,摇呀摇,闭着眼睛想事。三太太在陶家是个很受人高看一眼的女人,陶老爷当年最宠的也是她。因为她不仅知书达理,而且人长得也耐看,皮肤好,胸高高的,眼睛里总像有一汪水,那汪水让男人看了心就跳。可是跳也是白跳,三太太矜持得很,从不正眼看男人,让男人在她面前总觉得缺胆。三太太是大户人家的女儿,所以就很傲慢,不把什么人放在眼里。女佣大梅子为三太太轻轻地拿着肩,小心地问:“三太太,你说老爷这次回来,能待多少日子?”三太太摆了下手,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大梅子知趣地闭了嘴。三太太道:“大梅子,你把壶里的凉茶倒了吧。昨晚上的剩茶,我刚才喝了一口,味儿怪怪的!”大梅子道:“是我不好,忘倒了,我现在就去倒。”大梅子端了茶壶开门要出去,却一脚又回来了,有些惊慌:“三太太,你快看!”三太太从躺椅上起来,走到门边从门缝往外看,她看到独眼管家王宝财装着浇窗台上的花,耳朵贴在二太太的窗子上,听着里面的动静。三太太诧异地道:“这个独眼龙,他想干什么?”大梅子道:“他对大太太,可是忠心耿耿呀!”三太太道:“老爷也很信任他呀!当年,老爷为了表彰他,专门给他订做了一枚金镏子,上面还镌了个忠字,赏给了他。”大梅子道:“这个人平时话少,不知道他心里都想了些什么……”三太太道:“老爷这一回来,大院里要出事呀!”

七月初八说到就到了,这天一大早,几个太太起来得都挺早,梳洗打扮着,都想把自己搞得光鲜些。人靠衣裳马靠鞍,姨太太们都懂这个道理。老爷六年没有回家了,她们都想让老爷看着喜欢,心中惬意。

二太太的丫环小玉从柜子里拿出二太太的衣服熨着。二太太坐在一旁吸水烟,道:“把这几件都熨烫平整了。”小玉又拿出一件,道:“这件虽然不是新做的,可您穿着最合身了,老爷还没看见您穿过呢。”二太太鼻子里哼了一声。小玉道:“您穿这件衣服显得又苗条又年轻。”二太太的眼睛在烟雾中眯缝起来,问:“我,年轻?……”

四太太在自己屋里照镜子化妆,对凤妹子道:“老爷后娶的那个五姨太,也不知道长得什么样?”凤妹子道:“哼,什么样也赶不上四太太。四太太一化妆,就像是戏里的小姐,什么样的女子能赶上你!”四太太道:“那可不好说。听说老爷后娶的这个五姨太是读过书的人,人又漂亮。哎,没有这个五姨太之前,老爷最喜欢的人可是我呀!”凤妹子道:“五姨太再好,总在他身边,常了也就不新鲜了;四太太总不在老爷身边,冷丁一看见,还不得把您喜欢死呀。不是说,新婚不如久别吗!”四太太道:“你个凤妹子,哪学的这些话!可话又说回来了,老爷喜不喜欢的,有什么用呀。就是喜欢你了,又能怎么样?腻了的时候,把你像旧衣服似的一扔,一辈子就完了。唉,女人呀,就是这命了!……”

三太太平时都是大梅子给梳头,今天她自己在镜子前梳头,她不断在镜子里端详自己,很自信的样子,道:“大梅子,老爷回来,我就梳这个头,好不好看?”大梅子道:“好看,老爷准喜欢。”三太太道:“太旧式了吧?”大梅子道:“不不,朝廷没了,老爷还没看见过您的新发式呢,他肯定喜欢。”三太太道:“可老爷新娶的五姨太不知什么样?有了新的,他还能喜欢旧的吗?”大梅子道:“那不一定,像三太太这样有味道的女人,哪个男人不喜欢呀!”三太太道:“这么说,你也希望让老爷喜欢我?”大梅子道:“老爷喜欢您,那是您的福分!”三太太道:“哼,福分!是,福分呀,真是福分!……”大梅子道:“三太太……”三太太道:“我以为他永远不会回来了呢!……”大梅子道:“这是他的家,他早晚会回来的。”

就在这时,院里突然有人高喊:“老爷回来了,老爷回来了,老爷回来了!”

三太太一愣,“腾”地一下子站起来,惊恐地看着大梅子,道:“他回来了?!……”大太太推开门,惊异地问道:“老爷回来了?”二太太、四太太和大少爷推开各自的门,都一脸的惊恐:“老爷回来了?”王宝财站在院子里喊:“老爷回来了,马车就在大门外!”大太太道:“怎么这么快呀!走,快去迎接!”大太太急急忙忙往外走,边走边理头扯衣服,众人都跟了上来,几个姨太太也都边走边收拾着自己。大太太领着众人走过一道门,二道门,绕过影壁,迈过门槛,站到台阶上,抬眼看去,果然看到门口青砖地的街上停着两辆马车。

大太太道:“老爷呢?老爷在哪呢?”前一辆马车的帘子掀开了,缓缓走下一位青春貌美的女子,看样也就十八九岁,她身穿孝服,脸上有伤。众人惊异。那女子走到大太太跟前,问道:“您就是大太太吧?”大太太道:“你是谁?”女子道:“我叫仪萍,我是五姨太。”众姨太太上下打量五姨太。大太太惊疑地道:“你是五姨太?”仪萍道:“对,我是五姨太。”大太太道:“那老爷呢?老爷在哪呢?”仪萍道:“老爷在那辆马车上。”大太太领着众人走到另一辆马车跟前。大太太挑开车帘,车里卧着一个人,身上盖着黄绫子。大太太掀开黄绫子,大吃一惊。

众人惊叫起来。黄绫子下躺着一具尸体,血肉模糊。大太太惊恐万状,众人也吓得浑身直抖,大太太半天才放下帘子,走回到仪萍跟前,众人都跟了过来。

大太太道:“这、这是怎么回事儿?那车上的人是谁?……”仪萍道:“那车上的人是老爷。”大太太道:“老爷?他、他怎么会是老爷!……”仪萍泪珠滚滚,道:“老爷说领我回家过他的六十大寿。我们在钱镇下的火车,坐马车往回赶,走到黑云滨的时候,遇上了土匪。他们抢走了钱财,杀了老爷,还、还糟蹋了我……我念老爷生前对我恩重如山,我才把他送了回来。该我做的事儿,我做完了,陶家大院我不想进了,我走了。”仪萍转身想上车。大太太道:“你站住!”仪萍站住。大太太道:“老爷是在上海娶了个五姨太,这我们都知道。可我们谁也没见过,你说你是五姨太,我们就信了吗?你说车上的尸体是老爷,我们就信了吗?他已经血肉模糊,谁能证明他是老爷?”众姨太太附和道:“是啊,是啊。”大太太道:“对不起,没搞清楚这些事情,你不能走!”

在陶家一间偏房里,陶老爷的尸体停放在屋子中间,上面盖着黄绫。大太太站在旁边看着。王宝财进来道:“大太太,族长三太公,还有六爷和姚镇长他们来了!”大太太赶紧往门口走。三太公和六爷还有姚镇长一行人进来。大太太道:“三太公,六爷,姚镇长!”三太公道:“出这么大的事?!”三个人走到陶老爷尸体旁站定。六爷道:“看看吧!”大太太道:“王管家,把黄绫揭开。”王宝财揭开黄绫,众人看,都不忍目睹。姚镇长道:“这哪还能认得出来了!”三太公道:“作孽呀作孽呀!”六爷道:“盖上,盖上吧!”王宝财盖上了黄绫。大太太道:“三太公,六爷,姚镇长,你们可得给我做主呀!”三太公道:“咱们陶家祖辈以来,没出过这样的横祸呀!”六爷道:“这事一定要查清了,这是不是陶济世呀?大太太,县保安局的老阎和咱们陶家交情不浅,请没请他来?”大太太道:“请了。”

王宝财过来道:“大太太,阎探长来了!”门开了,阎探长带着几个警察进来,大太太上前迎接。大太太道:“阎探长!”阎探长道:“大太太。哟,三太公,六爷,姚镇长,你们也来了。”众人点头。六爷道:“老阎,你看看吧。”阎探长走到尸体前揭开黄绫看了看,放下道:“无法辨认呀!”

老爷死了,虽说不敢认定就是真的,但必定还是拉回了一具无头尸,陶家大院笼罩在一片惊恐之中。可是在这人心惶惶的表面下,却有着一份轻松和安定,大家不免偷偷松口气,无论怎么讲,无头尸虽然吓人,可总比威严的陶老爷站在他们面前让他们好过些。二太太跪在佛龛下,双手合十,唱似的念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二太太正在念佛,独眼管家进来站到了二太太后面。二太太一惊,回头,站起来很不乐意地道:“王宝财,你来干什么?”独眼管家的一只眼睛里光很亮,道:“二太太,您的事瞒不住了。”二太太道:“我的什么事儿?”独眼管家道:“我不愿意说,可您心里明白。”二太太道:“王宝财,你少跟我来这套,我心里明白什么!”独眼管家道:“二太太,我不是诈你!”二太太道:“你不是诈我,你这是干什么?”独眼管家道:“好吧,二太太,那我就点您一句吧,永康钱庄和您是什么关系?”二太太一惊,道:“你什么意思?”独眼管家道:“陶家的家规您是知道的,除了老爷,任何人不许在外面做生意,何况您的数额如此巨大,钱是哪来的?……”二太太道:“王宝财,你想怎么样!”独眼管家脸上一点表情没有,道:“二太太,我不想怎么样,我就是想告诉您,您要小心点。”说完,王宝财走了。二太太一脸惊悚。她又跪回到佛龛下,再次念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大太太毕竟出生于乡绅之家,出嫁前还是见过一些世面,虽说家中出了这等奇事,但她在众人面前还是没有显露出多少惊慌。

在陶家议事厅里,六爷在看信,看完给阎探长,道:“老阎,你看看,这封信看不出假来,济世的字我认识!”阎探长看信。大太太道:“信是前天早晨到的。”阎探长看罢,道:“六爷说得对,这信看不出假来,陶老爷的字我也认识。说明老爷要回来,这事属实;老爷要带五姨太回来,这事也属实。可问题是,车上的尸首,是不是老爷,来的这个女子,是不是五姨太?”大太太道:“对对,这事情搞不清楚呀。那具尸体一片模糊,哪里还看得清是不是老爷了?五姨太谁也没有见过,怎么知道这个女子就是五姨太?真让人心里没底呀!阎探长,您得帮我呀!……”阎探长道:“我会尽力的。老爷哪年娶的五姨太?”大太太道:“来信说是前年。”阎探长道:“那女子当年多少岁,叫什么名?”大太太道:“当年可能十七岁,叫什么……仪萍。”阎探长道:“仪萍?这么说,现在她应该是十九岁?……”六爷道:“一个十九岁的女子,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冒充五姨太呀!”大太太道:“您这么说,五姨太是真的了?”六爷道:“是不是真的,我也不敢肯定呀!老阎,你说呢?”阎探长道:“不好说。”三太公道:“说不准,说不准!”姚镇长道:“真难说!”阎探长道:“如果不是五姨太,她有必要把老爷的尸首送回来吗?就算把老爷的尸首送回来是为了证明她是五姨太,可她冒充五姨太想干什么呢?”大太太道:“这谁能知道呀!”阎探长道:“还是先审审她吧。”大太太道:“你审?”阎探长道:“六爷,您说呢?”六爷道:“三太公,您看谁审好?”三太公道:“老六,你做主吧。”姚镇长道:“六爷您做主!”六爷道:“我看呀,还是大太太你审。这是你们家的事情,你审比别人要审得明白。我们在一旁听。”大太太道:“那好吧!”

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三太太屋子里倒显得很平静,三太太在绣花。大梅子几次要和三太太说话,都没敢出声,到后来终于忍不住了,道:“三太太,这事太吓人了,也太蹊跷了。您说,那车上的尸首能是老爷吗?”三太太道:“这谁能猜得出来呀!我说了,陶家要出大事呀!”大梅子道:“要出大事儿?”三太太突然压低了声音道:“大梅子,那件事儿,不会露出什么马脚吧?”大梅子道:“三太太放心,不会的,苏家的人死净了,谁还会知道那件事儿?”三太太道:“我心里老是不踏实。”大梅子道:“您就放心吧,退一万步讲,就是真露馅了,您可以把事儿推到我身上,就说您不知道。”三太太道:“那哪行,我不会坑害你的!”大梅子道:“没事儿,为三太太,我什么都舍得,包括这条命。”三太太道:“什么都可以舍了,就是不能舍命。舍了命,就舍到头了,谁也不爱走那一步,咱们更不走那一步。咱得好好活着。大梅子,你知道现在我是怎么想的?”大梅子道:“怎么想的?”三太太道:“我在想,车上的那具尸首,最好就是老爷!”大梅子道:“我估计,大院里的人,不光是你一个这么想。”三太太道:“说对了,都这么想!……”大梅子看到,三太太重新捏起了绣花针,很平静地走着针。

大太太要审一下那个自称是五姨太的仪萍,她吩咐护院家丁头目丁大牙把仪萍押到议事厅。丁大牙和几个家丁押着被绑着的仪萍走在院子里,仪萍一边走一边瞪着黑黑的眼睛看着陶家院里的一切。这座古老的宅院虽有些陈旧了,但是仍然遮不住它昔日的富豪之气。楼台水榭,高屋飞檐,处处是景。算来,这宅子也有百年多的历史了,是陶老爷的祖太爷那辈盖的,乾隆年间的产物了。仪萍一脸平淡,在丁大牙和几个家丁的押解下,走到了那口古井旁边,仪萍停了下来。

丁大牙道:“走呀,怎么站住了?看什么呢?”仪萍道:“这口井,怎么用红布缠着呀?”丁大牙道:“它闹鬼了。”仪萍道:“是呀,这井里是有鬼。”丁大牙道:“哎,你怎么知道的呀?”仪萍道:“你不觉得,连这院子里都鬼森森的吗?”丁大牙道:“你别吓唬我呀,哪来的鬼呀!快走!”丁大牙押着仪萍往前走。大少爷陶书利从对面走来,他看到了仪萍,站下了。陶书利被仪萍的美貌深深吸引。陶书利道:“我的娘啊,原来是个美人胚子!老爷就是有艳福,几个太太一个比一个他妈的俊!哎,你几岁了?”仪萍不理,往前走去。陶书利自语道:“这个小女子,挺傲呀!”陶书利瞅着丁大牙一伙人走远,他朝停放陶老爷尸首的屋子走去。陶书利进了那间原来放杂物的屋子,看见一张案几上摆放着那具尸体,用黄绫子蒙着。他倒不害怕,走了上去绕着尸首看着,道:“老家伙,真是你吗?你真的死了?你要是真死了,我肯定为你披麻戴孝,烧许多的纸,让你在那边也有钱,也娶几房太太,五房,最少五房!也那么耀武扬威,让人看了心里哆嗦。老家伙,你真有本事,无论活着还是死了,都让人怕你,你厉害!……”

仪萍被押到议事厅里。三太公、六爷、姚镇长、阎探长和大太太在上首落座,几个姨太太下首落座,家丁们排成两排,丁大牙把一个钉有一排钉尖的板子扔到地上,回头喊道:“把人带上来!”仪萍被带到议事厅中央。陶书利看着仪萍,眼睛发直。大太太问道:“你叫什么名儿呀?”仪萍道:“仪萍!”大太太道:“名儿不错。仪萍,你到底是不是五姨太?”仪萍道:“我说过了,我是。”大太太道:“好,既然你是五姨太,你应该知道陶家的家法,老爷没和你说过吗?他每娶一房姨太,从来不会忘记告诉家法。你说说,陶家的家法有几种?”仪萍道:“五种。火烤,针扎,钉刺,灌胰子水,填井。”大太太道:“你看没看清你脚下的东西?”仪萍道:“看清了,是钉板。”大太太对丁大牙道:“把她的裤腿撸起来,钉刺!”两个家丁撸起了仪萍的裤腿,露出膝盖,把着仪萍的双肩就要往下按。仪萍道:“慢!请问大太太,我犯了什么错,你要钉刺我?”大太太道:“你撒谎了。”仪萍道:“我撒什么谎了?”大太太道:“你不是五姨太!”仪萍道:“怎么能证明我不是五姨太!”大太太道:“没人能证明你是五姨太,你就不是五姨太!钉刺!”两个家丁按着仪萍往下跪,仪萍抵抗着,可是两个膝盖离寒光闪闪的钉尖越来越近了,仪萍脸上出了冷汗。仪萍的膝盖已经挨上了钉尖,钉尖开始刺进肉里,仪萍“啊、啊”地惊恐叫着。大太太道:“你到底是不是五姨太?”仪萍不回答。大太太道:“那个尸首是不是老爷?”仪萍不回答。大太太一声喝:“用力!”两个家丁正要用力,仪萍大喊道:“让我说话!”大太太道:“停!说吧,你是不是五姨太?”仪萍道:“大太太,你还是把我填井吧!”大太太一愣,道:“为什么?”仪萍道:“我说我是五姨太,你不信,不信就对我用刑,这酷刑我肯定忍受不了,忍受不了我就得说我不是五姨太,不是五姨太就得填井,那还不如直接把我填井吧,省得让我受这皮肉之苦!”大太太道:“好,既是这么说了,那我就不客气了。大牙,把她绑了,填井!”

丁大牙和几个家丁押着仪萍往前走,众人跟在后面。来到那口古井旁,停下。大太太道:“小女子,你还不说实话?”仪萍道:“实话已经说过了,你不信,我没办法。”大太太道:“那好吧,填了!”丁大牙和几个家丁把仪萍举了起来,走到了井口旁,正要往里扔,仪萍突然道:“大太太,我有几句话要对你说,说完了你再把我填井,我没有怨言!”大太太道:“把她放下来。”众家丁把仪萍放了下来。大太太道:“有什么话,你说吧。”仪萍道:“我要和你单独说。”大太太想了想,道:“好吧,跟我来。”大太太在前面走,双手被绑的仪萍步履蹒跚地跟在后面,两个人停在了一间亭子里,站在那说话。众人站在这边看着。大太太和仪萍说了半天,两个人走回到众人跟前。大太太道:“丁大牙,把她身上的绳子解了。”丁大牙道:“解了?”大太太道:“对,解了。她是五姨太!”

众人大感意外。

同类推荐
  • 断残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断残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本书内容主要概况: 南行杂记、街灯、感伤的行旅、在寒风里、马蜂的毒刺、纸币的跳跃以、纸币的跳跃、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志摩在回忆里、移家琐记。
  • 绮罗香(小说)

    绮罗香(小说)

    几乎是在一秒之间,路远达就给自己做了一个选择。这个选择让他抱住了深藏起来的内在。他抱住了一个隐秘华贵而崇高洁净的路远达。记得有一回约会青青,他想通过抱抱她而去抱住另一个自己,但那时他不能定义那是怎样的自己,现在,此刻,他找到那个自己了。他藏得那么深,没有人见过他,路远达自己也没见过。唯有一个叫林青青的女人,把他呼唤出来了。
  • 国史冷吟:“蚕在茧中找到自己”

    国史冷吟:“蚕在茧中找到自己”

    “蚕在茧中找到了自己”,原典出王辛笛(1912—2004)写的《香港小品》(1982)。此诗感慨其1981年出访香港时获悉的一则史实:一位香港女士在20世纪60年代觅得辛笛1948年版《手掌集》(手抄本)而爱不释手,居然也耗数昼夜抄录全本,却浑然不知诗人当年尚未作古。这当不免让辛笛在庆幸旧作“墙内开花墙外香”之余,又顿生“世上已千年”之感:原来海内外已将其沉寂甚久的诗性复出,视作活的“文物出土”了。
  • 单碗儿

    单碗儿

    接到转业通知的时候,陈云亮心里很难受,刚满26岁,想当职业军人不离开部队的愿望就破灭了。怀揣着红宝书《毛主席语录》,背着简单行囊的陈云亮由北向南辗转奔波到贵州,终于在偏僻的小县城找到父亲所在的单位。在一个油毛毡搭建的简易工棚里,父亲衰老虚弱的指点着儿子把被褥铺在自己旁边的小床上,嘴里不停的絮叨着:“我是最早来到这里的老同志了,有批东西是我清点接手保管的,责任太大了,来,先跟我看看去。”陈云亮不解地跟在父亲身后,来到旁边一个砖混结构的仓库。父亲动作敏捷地开门,关门……
  • 借调危局

    借调危局

    某部某局政治部宣传科某科长当得好好的,却突然被调离,到基层某处某科当了个科长。顺便说一句,“某”并不单纯为了部队保密的需要,对于一些不太重要的因素,就不如学学摄影中的背景虚化,或许更能突出故事的主体。言归正传。这件事看似不过一次普通的平调,都是副团级干部,都是行政领导职务,甚至手底下还能多管那么十几号人,可某局上上下下心里都明白:从机关到基层无疑是一次“下放”,一次“被贬”,绝不可能是平白无故的,更何况,连局里那几位消息灵通人士事先都没有得到一点风声,就更显出此事的蹊跷和神秘了。于是乎,各种揣测和议论便立刻沸沸扬扬了。
热门推荐
  • 不婚不行,总裁缠不休

    不婚不行,总裁缠不休

    “我对你很有兴趣。”他将她留在身边,宠她、爱她、视若珍宝。“巧了,我对你也很有兴趣!”她撩人撩上瘾,没想到把一只羊撩成了一只狼。撩人上瘾的结果是什么?林诺欲哭无泪:“季君泰,你够了!”“不够!永远不够!”季君泰想要的是闭眼是她、睁眼是她,都是她!
  • 家有妻主超凶的

    家有妻主超凶的

    推荐新文咸鱼妻主要翻身时一,杀手界第一,一场离奇的穿越,她成了他的入赘妻主。司长歌,飞月国无数男女崇拜喜爱的对象,他拥有嫡仙般完美的外表,雷霆的手段,却命不久矣,而她的出现,却让他黯淡的生命中如同出现的光。一场离奇的境遇,将两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剧情一男人轻咳着,嫡仙般的外表浮起抹醉人的微笑,往日清冷的声音却是透着魅惑,“妻主,我们的人生大事还未完成呢,妻主这是想去哪呢?”时凌一看着半斜靠在床上的清冷男人,犹豫再犹豫的上前。而后,便是落在一个充满清香的怀抱里。剧情二俊美,气质尊贵的男人一脸痛苦的看着面前的女子,“我是你的夫呀,你忘了吗?”时凌一闻言,无比冷淡的拉过身旁风华绝代的男人,“你认错人了,他才是我的夫。”
  • 素食有理

    素食有理

    素食是件利于自身及全球的良心运动,它可以让你生活得更健康,可以减缓日趋严重的环境危机,可以减少世界性的饥饿和不公,可以为这个星球上其他动物的切身福利着想。成为一个有良心的素食关怀者,首先是要了解与素食有关的健康、环境、饥饿、资源、动物权利等各方面的知识。爱惜自己的身体,尽可能多地接触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最新且权威的科学知识;减少肉品消费,多食谷物、蔬菜、水果,或干脆成为素食者或严格素食者;让更多的人了解肉类对心脏病、癌症、糖尿病、肥胖等的形成和加速有着重要的影响;呼吁减少农场化养殖或集约化畜牧,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向政府提议具有永续的、少伤害的农业建议,以维护我们日益紧缺的资源.
  • 英女传

    英女传

    她从云端跌落到谷底,从温暖幸福变成了一无所有。亲情、友情、爱情,一一离去。在任何人都无法相信的世界里,一个孤女又如何一步步走向那无人之巅。在这残忍决绝的世界里,她又如何守住她身边出现的一丝丝温情。
  • Ninepercent之沉船

    Ninepercent之沉船

    20世纪初,一艘押送犯人的游船在途中遭遇暴风雨,使得九位少年相遇,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一场看似简单的沉船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真相。十七新作,多多包涵。 小说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宠妻成瘾:总裁你咋不上天

    宠妻成瘾:总裁你咋不上天

    他需要孩子来交差,她需要钱来救命。纪欣然这辈子都没有想到有一天她会需要用到出卖婚姻来换取纪家的安宁。王者归来的顾漠谦完全没想到,他归国的第一件事就是献上自己的小种子……第二天,城中所有的新闻全部被第一名媛给占据。高傲不可一世的第一名媛纪欣然,因为纪家的落魄成为了众人茶余饭后消遣的话题还没褪去。转头最新的消息便是,纪欣然嫁入豪门顾家,成为城中最顶级钻石王老五的未婚妻。众人在感叹命运的眷顾同时,对纪欣然的八卦乐此不疲。坊间据说还开了赌局,猜测这段盛世婚礼的维持时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方剑仙

    东方剑仙

    外卖小哥徐凌飞,机缘巧合下穿越到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成了天山童姥门下一名弟子,学会了逍遥派的武功绝学。天山童姥为了求长生不老,带领灵鹫宫众弟子一起去东海寻找仙山,自此进入到修仙者的行列。他人以道法修仙,而徐凌飞另辟蹊径,道武双修,成就一番仙缘……求推荐票,求收藏,读者交流QQ群691956389
  • 快穿系统爱神有毒

    快穿系统爱神有毒

    灵柒绑定了一个宿主。本以为只是一个普通人类,但后来渐渐发现,自家主人大有来头。幻星梦:我一定,一定会找到姐姐的!北冥鸢:兄长的意志,便是赤鸢的意志。北冥珺卿:于玥卿而言赤鸢更重要。幻星月:我哥罚了秦卿!?你觉得我哥还有机会吗?灵柒:我是一只莫得感情的系统。爱神有三大爱好:音乐、表演和直播。
  • 恶夫恰妻

    恶夫恰妻

    第一部恶夫恰妻(已完结)指腹为婚?亏老妈想得出来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奉行这个对方是黑道额你不是把你女儿往火坑里推吗抗议无效?老妈你也太专制了吧就算我老被人炒鱿鱼也用不着用这招来激励我上进吧不是玩笑,立马登记而且对像还是那个没品男上次要不是他把我丢在马路上我会被人炒鱿鱼不行,我要逃婚这两个没良心的竟然惧于老妈的淫威把我拐骗到婚礼现场这笔帐我先记着你看看这一大票女的全是来找我理论的可见这个男人有多花心老妈,为了女儿的幸福咱们毁婚吧不行,要我好自为之我不要啦推荐好友懒忽忽文文:穿越旅行团http://m.wkkk.net/MMWeb/m.wkkk.net来到陌生的世界,开始新的探索旅程,她是史上最倒霉的反穿者。什么?组织团队穿回我的故乡......总结:时代的流行,反穿、穿越人士刷的一大票。-------------------------吼一声:有点雷推荐好友茶茶文文:叫你勾引我
  • 0-2岁的保育在伙伴关系中培养孩子的能力

    0-2岁的保育在伙伴关系中培养孩子的能力

    本书是藤森平司先生“守护型保育系列丛书”之二,探讨少子化社会如何为0~2岁的孩子提供健康发育的环境。不具备共食条件、只有母亲在家的家庭,不及有混龄孩子集体的保育园更适合孩子成长。人都是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不同意见有助于自我了解。只听母亲的话,孩子将来走上社会如闻逆耳之言会受打击,从而封闭自己。孩子只有在“孩子的世界”中,在关心他人和被他人关心的关系中,才能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