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笙在山上学艺的这天,权利之争的双方,也在朝堂上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首先,由京兆尹洛明怀,当庭奏报了闹市斗殴和杀人事件。由此,引出刘六的身份底细。虽然并没有掌握什么实质性证据,只有几份案发当日现场市民的口供笔录。好在太子这边,在刘六留下的衣物中,竟搜罗出了英王府的府卫牌。
此事一出,满朝哗然。
老皇帝更是直接把呈上的证词证物,当堂甩在英王脸上。
然而面对太子一方的指控,英王却是矢口否认,跪在地上涕泗横流的大呼冤枉,并一一为自己辩解道:
“儿臣府上,确实曾有一个叫刘六的府卫。此人虽然幼时受过宫刑,但儿臣的府卫长看他功夫不错,便将他留在了府中。没想到,这人竟是个偷惯了东西的,在王府中依然手脚不干净,没多久便被赶了出去。
父皇,刘六身上留有英王府的府牌,定然是一直没有舍得扔掉罢了,并不能证明他是儿臣派往东宫的细作呀。”
“英王殿下,”鲁郡公洛玉珏声音洪亮的出班说道:“您的府卫长谢苍天带人在大街上杀人,附近的许多百姓可都亲眼看见了,对于这,您作何解释?”
“哼,那是谢苍天和刘六之间的个人恩怨,当日他私自带人去截杀刘六时,本王并不知情。事后得知,本王已经撤了他的府卫长之职,并关押进了地牢。说起这个,本王昨日恰巧得知了另一件事。府里有个叫流云的,在王妃身边做侍女,是刘六的姐姐。刘六离开王府后,却并没有和他这个姐姐断了联系,两人经常有私信往来——父皇,儿臣手中正好有几封刘六写给流云的信件,请您过目。”
说罢,从袖中掏出一个黑漆的木盒来,双手捧过头顶。
立刻,随侍在朝堂上的内监弓着身子走了过来,将长条形状的木盒接过,转身上了御阶。到达皇帝面前,当着皇帝及满朝文武大臣的面,将木盒打开来。
盒子里所盛之物,皆是被卷成筒状的一卷卷信件。
剧情的反转太过于突然,让在场的大臣们都有些恍惚。
几张纸递上去,英王竟然由被告成了原告。
虽然没明着说,但意思明了。
太子不是参奏英王往东宫派细作吗?英王立刻就拿出了刘六与英王府侍女的往来信件。这几封信件在此,到底谁给谁安排细作,还不一定呢。
信件确实是刘六所写,刘六和流云姐弟情深,趁着给英王府传递消息之际,顺便与姐姐交换几封信,也是当初被默许的事情。但恰巧某一日被易沉浮遇见,所以才成就了今日之计。
其实信件的内容并没有什么,仅仅是一些问好之语,再附上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
但英王在老皇帝拿起一卷信纸欲要展开阅读之际,不失时机的又多说了几句,“书信并不止这些,经儿臣调查,两人私相传递信件已有多年,许多信件都已经销毁,只余下了这几封。”
这个暗示就很明显了,哪怕这几封信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所销毁的信中会写些什么内容,便很容易引人猜测了。
其实依照英王的意思,干脆找人模仿流云的笔迹,写一封有泄密嫌疑的信件。对外就称,这封信是在送出之前被截获的,也好坐实了太子收买侍女流云,依靠刘六传递消息的事实。
但他的谋士易沉浮却摇着头反对。
理由是风险太大!
哪怕书信的笔迹模仿的再像,内容设计的再周全,在聪明人眼里,恐怕看着也很假。一旦有人怀疑,将是大大的不利。毕竟是关乎易储之事,没有必胜的把握,决不可正面出击。
求险不如求稳。
就拿这几张无关紧要的信件给皇帝看,由此给这件事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似是而非,引旁人猜测。要知道,越是神秘的东西,越是能吸引人的关注。
英王在朝堂上完全依照易沉浮所言,来为自己辩解,果然成功转移了众人所关注的焦点。现在,众人的目光皆投在太子身上。
而对于这突然反转的局面,太子却显然是始料未及的,站在众大臣之首位的他,面色窘迫,颇有些恼羞成怒之意。
太子虽然不笨,但却不是绝顶聪明。面对众大臣质疑的目光,面对御座上老皇帝犀利的眼神,他顿时六神无主。惊慌之下,竟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父皇明察,儿臣从不知道刘六有个姐姐,更不知道他的姐姐还是英王府中之人······”话说到这里,才意识到自己此时的作态错了。
人家英王压根就没说过太子和自己府里的侍女流云存在什么联系,所陈述的也仅仅是刘六与流云之间的姐弟情分而已。
当然,话虽然没明着说,却的确是在向众人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可太子此时急于辩解,不正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就算他与流云确实素不相识,旁人也会认为,太子的确在英王府安插了眼线,并用刘六来传递消息。
太子殿下这一跪,却是正中英王下怀。
然而已经做出的举动无法更改,好在太子及时恢复了头脑的清醒。此刻,除非皇帝问他话,否则,他就应该什么都不说,保持沉默。
老皇帝面色阴沉,看向太子的目光中,满满的都是恨铁不成钢的愤意。若不是当着众臣的面,顾忌着太子的颜面,恐怕早就将他大骂一通了。
此刻,他所关注的早已经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太子在面对此事时的表现。显然,看到太子急于为自己辩解的姿态,老皇帝对这个儿子遇事沉不住气,有失风度的作为很是失望。
将目光从太子身上收回,老皇帝在御座上长长叹出一口气,身心俱疲似的说道:“此事容后再议,朕今日有些乏了,退朝吧。”
对于本次事件,原被告双方本来是要在皇帝面前求个评判。可闹到最后,整件事情变得云山雾罩,到底是谁给谁派了细作,谁收买了谁府里的下人,由于事件的关键人物刘六已经死了,便也无处求证了。
另外,老皇帝也根本不想求证,不想把这件事情搞清楚。英王和太子都是自己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就算把事情查清楚了,伤的还是皇家的颜面,和自己这个做父亲的情感。
所以,最好的结果,莫过于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