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兴平就是许飞的地盘,无论人力物力,许飞相比于其他人,有着足够的优势,就算是楚王也不行。
可是少了萧羽和依依,他并没有蛟龙入海,猛虎归林的感觉。离出发还有一些时日,他将每天的事安排完毕之后,便开始一个人的神游。就在在三株山桃面前,既不坐着,也不走动,就这么静静地站着,偶尔张辰出入,见到这个情景,也并不打扰他,只是很好奇:他到底在干什么?可是许飞到底在干什么呢?这个问题,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每当这个时候,他的心里就像有一股温柔的泉。当脑海里出现了依依,泉水便微微的荡漾,那些由此而发出的波纹让他浑身都陷入了一种沉醉,就连嘴角也跟着上扬。继而萧羽也出现了,在泉水里投入了一颗石子,微波变得激荡,他会在这个时候,摇摇头,偶尔也发出一两声轻轻的笑。除此之外,安努、渤海、魏国,他所见过的、认识的人也偶尔的出现了。只是还没有任何的反应,就会被依依和萧羽迅速的挤了出去。
他着魔了。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他们每天都和自己呆在一起,一颦一笑、喜怒哀乐,都是活的真实的。而现在,当这一切只能靠想象去满足的时候,才知道伸手就能触碰的感觉才是最好的。
离开京城时,元枢保证萧羽和依依的生活。可是他依然让温新专门安排了可靠的人,负责传递他与依依和萧羽之间的信件。这些信件并不涉及什么机要的事。大多是些日常的小事,没几天他便会传出一封,可是后来,来往的越来越频繁,温新只好又把人手增加了一倍,确保每天两边都能有人候着。这些信件比不上面对面的交谈,却是让三人安心的唯一方式。
安排好一切之后,他和楚王,以及那十二个护卫,出发了。
安努国,许飞三次来到这里。每一次都是不同的身份。第一次是游子,第二次是贵宾,这一次却是质使。不过,他与呼韩邪的交情还在,哪怕安努人对木讷的额楚王没有好感,平日里也不怎么待见,可是对待许飞却是十分的照顾。安努人并不会汉家的礼节,魏国的皇子在这里是没有用处的。他们与人相交,更多的是实力和能力。所以,哪怕许飞多次要求,要好生的招待楚王,可是除了生活条件好了一些意外,态度依然十分的冷淡。元柏在魏国的时候,哪怕政治上并不如意,可也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态度,再加上兴平和安努的环境和条件。刚入冬不久,便病倒了好几次。看着楚王的状态,许飞心里着急。想要早些将他送回,哪怕是暂时回到兴平也可以。可是两国之间的约定,并不能轻易的更改,即使呼韩邪同意,这事传到国内,依然会成为他人的把柄。到头来还是要受制于人。所以许飞只好作罢,转而让张辰找了几个医术过得去的郎中,安排在了楚王身边。各类药食,一律从兴平甚至是京城转运而来,得益于两国边贸的开通,来往方便。楚王的情况才有了好转。
在这之后,许飞才开始向呼韩邪打探关于萧安与萧宁的事。这件事已经过去差不多十年的时间,而他与萧羽为此事入仕也已经五年多了。自从上次他父亲去世之后,萧羽对这件事的执着已经淡了很多。在许飞面前也从来不提,可是许飞能感觉出来,就算再怎么可以的隐瞒,它始终是卡在两人前面的一道心结,虽然不会有直接的影响,但是隐隐的总会让人不舒服。第一次到安努国时,安努人所提到的事与萧安的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时间也能吻合,只是当时碍于形势,他并没有追问。现在借着这个机会,恰好可以问个明白,也算是为此事划个结尾。至于真相之后的选择,恐怕也并不重要了,现在的他们,已经走在了独木桥上,无论何种原因,想要回头几无可能,除非一直向前。答案,无非是求个心安而已。
呼韩邪当年虽然年幼,可他毕竟是老汗王唯一的儿子,所以早早的便参与了国事,对于当年事情的来龙去脉,也知道的比较清楚,这也为许飞省去了来回调查的幸苦。
原来,那年安努汗王气势正盛,不断的向南发动进攻。想要控制魏国北部四关,以借此取得对魏国的压制,只是四关防守及其坚固,再加上安努国以己之短搏人之长,一段时间之后,开始落了下风,而魏国则在北军统领陈为的带领下向北反击,双方在兴平一线形成了对峙的局面。说是对峙,其实是双方力竭之后的无奈选择。兴平是三方约定好的边贸之地,自然,在这里停战成为了两方的选择。这时陈为主动提出——派人讲和,而汗王也答应了。魏国的使臣正是萧安与萧宁。最终,双方定了盟约,以兴平为界,各自撤军。可是就在安努国拔营后撤的时候,却突然遭到了魏国的突袭,一时间死伤惨重,和约也不得不作废。原来,就在汗王与使者商议的时候,陈为却暗中调兵,占领了安努营帐的两翼,就等着安努后撤。这件事后,安努汗国也失去了对其他三个汗国的优势,汗国开始陷入争斗,慢慢衰落下来。
按照呼韩邪的说法,萧安和萧宁出使,是受了陈为的委派,而不是之前所说的投敌,可是即是受命而为,事情办的又十分妥当,应当是功臣才对,怎么还没回去就遭到了袭击呢?最终还被定为了叛将?而且更重要的是两人同去,萧安伏击流亡,萧宁却安然无恙,还在北军里留了下来,直到五年前出征山阳。这些疑问,呼韩邪肯定不知道。在他们的眼里,萧安和萧宁与陈为是一样的,都是背信弃义的小人,继而将这样的情感扩张到了全部魏国人的身上。若不是汗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不得已才接受了许飞,这样的偏见恐怕会永远的传承下去。至于这些问题的真相,恐怕只有陈为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