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75600000003

第3章 绘画是文学的梦

我曾经使用这个题目做过一次演讲,是在美国旧金山我的画展期间。我相信那一次大多数人没有弄懂我这个题目里边非常特殊的内涵。因为多数听众只是单纯对我的绘画有兴趣,抑或是我的文学读者。只有极少的人是专业人士。

我这个话题的题目听起来美,但内容却很专业,范围又很褊狭。它置身在绘画与文学两个专业之间,既非绘画的中心,又非文学的腹地。我身在两个巨大高原中间一个深邃的峡谷里。站在高原上的人无法理解我独有的感受。但我偏偏时常在这个空间里自由自在地游弋;我很孤独,也满足。现在,我就来挖掘这个空间中深藏的意义。

我之所以说“绘画是文学的梦”,却不说“文学是绘画的梦”,正表示我是站在文学的立场上来谈绘画的。一句话,我是表达一个写作人(古代称文人)的绘画观。

文人在写作时,使用单一的黑墨水,没有色彩。色彩都包含在字里行间;而且,他们是通过抽象的文字符号来表达心中的想象与形象。这时,文字的使命是千方百计唤起读者形象的联想,唤起读者的画面感,设法叫读者“看见”作家所描述的一切,也就是契诃夫所说的“文学就是要立即生出形象”。但是这是件很难的事。怎么才能唤起读者心中的画面?这是一个大题目,我会另写一篇大文章,来描述不同作家文字的可视性。而此时此刻,另一种艺术一定令写作人十分地向往和崇尚——这就是绘画。

所以我说,人为了看见自己的内心才画画。

我相信古代文人大都为此才拿起画笔的。

但是,一旦拿起笔来,西方与东方却大不相同。

对于西方人来说,绘画与写作的工具从来不是一种。他们用钢笔和墨水写作,用油画颜料与棕毛笔作画。如果西方的写作人想画画,他起码先要学会把握工具性能的技术和方法。尽管普希金、歌德、萨克雷、雨果等都画得一手好画,但毕竟是凤毛麟角。在西方人眼中,他们属于跨专业的全才。

可是在古代东方,绘画与写作使用的同样是纸笔墨砚。对于一个东方的写作人,只要桌有块纸,砚中余墨,便可乘兴涂抹一番。自从宋代的苏轼、米芾、文同等几位大文人挥手作画之后,文人们的亦诗亦画成了一种文化时尚。乃至元代,文人们在画坛集体登场,幡然一改唐宋数百年来院体派和纯画家的面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文人画风光奇妙的全新景观。

我对明人董其昌、莫是龙、孙继儒等关于文人画和“南北宗”的理论没有兴趣,我最关心的是究竟文人画给绘画带来什么?如果从表面看,可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笔墨情趣,技术效果,还有在院体派画家笔下绝对看不到的将文字大片大片写到画面上的形式感。但文人画的意义决不止于这些!进而再看,可能是文学手段的使用。比如象征、比喻、夸张、拟人。应该说,正是由于从文学那里借用了这些手段,才确立了中国画高超的追求“神似”的造型原则。但文人画的意义也不止于此!

文人画的意义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意境的追求。意境这两个字非常值得琢磨。依我看,境就是绘画所创造的可视的空间,意就是深刻的意味,也就是文学性。意境——就是把深邃的文学的意味,放到可视的空间中去。意境二字,正是对绘画与文学相融合的高度概括。应该说,正是由于学养渊深的文人进入绘画,才为绘画带进去千般意味和万种情怀。

二是心灵的再现。由于写作人介入绘画,自然会对笔墨有了与文字一样的要求,就是自我的表现。所谓“喜气与兰,怒气与竹”,“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发胸中之逸气耳”,都表明了写作人要用绘画直接表达他们主观的情感、心绪与性灵。于是个性化和心灵化便成了文人画的本质。

绘画的功能就穿过了视觉享受的层面,而进入丰富与敏感的心灵世界。

如果我们将马远、夏圭、范宽、许道宁、郭熙、刘松年这些院体派画家们放在一起,再把徐渭、梅清、倪瓒、金农、朱耷、石涛这些文人画家放在一起,相互对照和比较,就会对文人画的精神本质一目了然。前者相互的区别是风格,后者相互的区别是个性;前者是文本,后者是人本。

在中国绘画史上,文人画兴起不久,便很快就成为主流。这是西方所没有的。正为此,中国画最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体系与文化体系。过去我们常用南北朝谢赫的“六法论”来表述中国画的特征,这其实是很荒谬的。在南北朝时期,中国画尚处在雏形阶段;中国画的真正成熟,是在文人画成为主流之后。

因为,文人画使中国画文人化。

文人化是中国画的本质。

在绘画之中,文人化致使文学与绘画的结合;在绘画之外,则是写作人与画家身份的合二而一。

西方的写作人作画,被看作一种跨专业的全才;中国文人的“琴棋书画,触类旁通”,则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中国人常把那种技术高而文化浅的画家贬为画匠。

这是中国画一个很重要的传统。

然而,这个传统在近百年却悄悄地瓦解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书写工具的西方化。我们用钢笔代替了毛笔。这样一来,写作人就离开了原先的纸笔墨砚;绘画的世界与写作人渐渐脱离,日子一久竟有了天壤之别。当然,从深远的背景上说,西方的解析性思维一点点在代替着东方人包容性的思维。西方人明晰的社会分工方式,逐渐更换了东方人的兼容并蓄与触类旁通。于是,近百年的画坛景观是文人的撤离。不管这样是耶非耶,但这是一种被人忽略的画坛史实。这个史实使得近百年中国画的非文人化。

正因为非文人化的出现,才有近十年来颇为红火的“新文人画”运动。但新文人画并非是写作人重新返回画坛,而是纯画家们对古代文人画的一种形式上的向往。

我本人属于一个另类。

我在写作之前画了十五年的画。我的工作是摹制古画,主要是摹制宋代院体派的作品。恰恰不是文人画。

平山郁夫曾一语道出我有过“宋画的磨炼”,这说明他很有眼光。我的画里没有黄公望与石涛的基因,只有郭熙与马远的影子。正像我的小说没有昆德拉和赛林格,只有巴尔扎克、屠格涅夫、蒲松龄、冯梦龙、鲁迅,还间接有一点马尔克斯。

我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与绘画分手,走上文坛,成为第一批“伤痕文学”作家。在八十年代,我几乎把绘画忘掉。那时,我曾经在《文艺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叫作《命运的驱使》,写我如何受时代责任所迫而从画坛跨入文坛。但当时,人们都关心我的小说,没人关心我的画。我的脑袋里也拥满了那一代人千奇百怪的命运与形象。就这样,我无名指上那个常年被画笔的笔杆磨出的硬茧也不知不觉地消退了。

到了九十年代初期,我重新思考自己下一步的创作道路,陷入苦闷。在又困惑又焦灼的那一段时间里,无意中拿起画笔,只想回到久别的笔墨天地里走一走。忽然我惊呆了。我不是发现了久违的过去,而是发现了从未见过的世界。因为,我发现心灵竟然可以如此逼真并可视地呈现在自己的面前。

但是,现在来认识自己,我并没有什么重大突破和发现,我只不过又回到文人画的传统里罢了。

我与古代一般的文人不同的是,我写过大量的小说。每篇小说都有许多人物。小说家总是要进入他笔下每一个人物的心中。就像演员进入角色,体验不同情境中特定的情感与心境。我相信任何小说家的内心都是巨大的情感仓库。他们对情感的千差万别都有精确入微的感受。比如感伤,还有伤感、忧虑、忧郁、忧愁、愁闷、惆怅等,它们内涵、分量、给人的感觉,都是全然不同的。它们不是全可以化为画面吗?一旦转为画面,相互便会大相径庭。

我现在作画,已经与我二十年前作为一个纯画家作画完全不同了。以前我是站在纯画家的立场上作画;现在我是从写作人的立场出发来作画。

尽管现在,我作画中也有愉悦感,但我不是为自娱而画。绘画对于我,起码是一种情感方式或生命方式。我的感受告诉我,世界上有一些东西是只能写不能画的,还有一些东西是只能画不能写的。比如,我对“三寸金莲”的文化批判,无法以画为之;比如我在《思绪的层次》中对大脑的思辨中那种纵横交错、混沌又清明的无限美妙的状态,只有用画面才能呈现。

尽管我对画面上水墨的感觉,对肌理效果,对色彩关系的要求,也很严格甚至苛刻,但这一切都像我的文字,必须服从我的心灵,而不是为了水墨或肌理的本身。

我之所以这么注重心灵,还是写作人的观念。因为文学最高的职责是挖掘心灵。

关于绘画的文学性。我明确地不把诗作为追求目的。

绘画是静止的瞬间,是瞬间的静止与概括;诗用一滴海水来表现整个大海,诗是在“点”上深化与升华。所以诗与画最容易结合。在古人中,最早这样做的是王维。故此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是中国绘画与文学的结合点与交融点。

但我不是诗人,我写散文。我的散文非常强烈地追求画面感,那么我也希望我的画散文化。尤其是对于现代人,更接近于散文而不是诗。

散文与诗的不同是,散文是一段一段,是线性的。但线性的描述可以一点点地深化情感和深化意境。同时使绘画的意境具有可叙述性。诗的意境是静止的。散文的意境是一个线性的过程。但这不是我创造的,最初给我启发的是林风眠先生,林风眠先生的画就是散文化的,还有东山魁夷的画。

说到这里,我应该承认,我的画不是纯画家的画,我在当今应是一个“另类”。应该说,在写作人基本撤离出画坛的时代,我反方向地返回去,皈依文人画的传统。我愿意接受平山郁夫对我的评价,我是一种“现代文人画”。

现在我从梦里醒来,回到很现实的一个问题里。

今年一次在北京参加会议,忽然接到一个电话,声称是我的铁杆读者,心里憋口气,想骂骂我;为此他喝了两大杯酒。酒劲上头,乘兴把电话打来。我便笑道:“你想说什么,尽管说吧。批评也好,骂也无妨,都没关系。”

他被酒扰昏了头,有的话来来回回说了好几遍。我却听明白,他说我亦文亦画,又投入城市文化保护,又搞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他说:“你简直是浪费自己。除去写小说,那些事都不是你干的!不写小说还称得上什么作家!你对读者不负责!”他挺粗的呼吸通过电话线阵阵撞在我的耳膜上。我只支应着,笑着,一再表示接受他的意见。我没作任何表白,因为此时不是交流的时候。

我常常遇到这样的读者,他们对我不满。怎么办?

不久前,我为既是作家又是画家的雨果写了一篇文章,叫作《神奇的左手》。里边有几句话,正是我想对我的读者说的:

“你看到过雨果、歌德、萨克雷等人的绘画吗?只有认真地读他们的书又读他们的画,你才能更整体和深刻地了解他们的心灵。我所说的了解,不是指他们的才能,而是他们的心灵。”

2002.4.26

同类推荐
  • 风住尘乡梦如故

    风住尘乡梦如故

    《风住尘香梦如故》作者用温柔而美好的文字,写出了一个女子在爱情、生活以及旅行中遇到的点点滴滴,她记述了在这些平凡生活中的令她触动之处,其文字意境优美,隽永清新,是同类作家中非常有特点的,对中国女性散文的创作有独到的新的开拓,具有出版价值。
  • 舒勒的怪兽:一位父亲与他失语症女儿的漫长治疗旅程

    舒勒的怪兽:一位父亲与他失语症女儿的漫长治疗旅程

    《舒勒的怪兽》真实地讲述了一个有趣、感人的故事。它有关一个家庭,更确切地说,有关一个女孩。面对夺走她声音的怪兽,他们没有言弃,没有灰心。
  • 红海求索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红海求索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红海求索集》共收录十六篇有关《红楼梦》的文章,多为批判、评述性文章或者综述类文章。这些文章,*能见出一个人的文史功底和思辨能力。这些文章不仅需要高度的归纳、总结、概括能力,而且还需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类文章,实际上就是一部相关学术问题的小型学术史。
  • 花蕊里的子弹

    花蕊里的子弹

    文坛最美的“有脾气的淑女”女性美丽的姿志,批判的激情,作家流动的视角,多重的声音中,美艳红唇滔滔不绝地说出黑色话语子弹。
  • 不系领带的领导科学

    不系领带的领导科学

    作者过去长时间从事干部工作,对领导干部自身建设方面有一些心得体会。近三年,又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一系列讲话,很受教育和启发。作者思考了很多,最后决定把这些思考整理成书,使其稍稍系统一些。这本书主要是结合作者的工作经历来谈学习的体会和感悟,所以实践的色彩、经历的色彩、交流的色彩、谈心的色彩、漫散的色彩比较浓重,因为不够“规范”,作者便把它称为“不系领带”的领导科学。
热门推荐
  • 独孤剑说

    独孤剑说

    一条天地唯二的龙,一个离家出走的人,一把转世重生的剑,三千迷离世界三世变幻轮回,铸就一段三界六道的传说。
  • 再苦也要笑一笑

    再苦也要笑一笑

    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年,要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名利如云卷云舒般坦然才能无意。我们的人生是短暂的,如果把功名利禄、荣耀光环看得太过重要,那么很容易迷失在那些肤浅的东西上,从而丢失了人生的真谛。《时光文库:再苦也要笑一笑》用通俗的语言,将人生浅显而又深刻的生活哲理向您娓娓道来,希望它能够让您重新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美好,放下过去的包袱,面带微笑走上新的征途。
  • 贤妻止于礼

    贤妻止于礼

    前世因一时之差,死在对头赐下的一杯鸩酒中。重生归来的黎礼抛弃最后一丝仁慈之心,立誓改变前生之局,救安家于水深火热之中,本以为自己的重生就是最大的作弊器,可是无意之中,她发现了前世的丈夫和死对头同样重生回来……三人行,必有我仇人!死对头还是死对头,但是寡言少语坐怀不乱的丈夫,为何今世如此粘人?还能对她说冷笑话?!安逸臣:“团子。”“呵呵,你全家都是子!“嗯,娘子。”
  • 豪奢之路

    豪奢之路

    本书讲的是一个老实沉稳的青梅,一步一步上当受骗的故事。
  • 女皇重生玩转职场

    女皇重生玩转职场

    她,独孤槿,西岳国的第一女皇,雷厉风行,杀伐果断,聪慧智敏,神月之姿,却惨遭心爱之人背叛,惨死在皇位上。而她,莫轻轻,三流大学毕业的都市小白领,胆小弱懦,胸无点墨,平凡普通,却飞来横祸,被自己的上司撞死。当一代女皇穿越到现代,成为一个平凡的小白领,步步为营,斗智,斗勇,玩转职场。他,是宿城的大少爷,未来宿城国际的掌舵人,狂妄霸道,风流多金,是女人竞相争逐的钻石王老五。可他,却爱上她,不惜将宿城国际拱手相让。他,是军机处的参谋长,年轻有为,帅气逼人,家世显赫,是所有女人的梦中情人。可他,却为了她,放弃锦绣前程,只为她鞍前马后。【本文,女强,男强,专情,盛宠,一对一,NP自行绕过】“总裁不好了,莫经理带着人杀到耀成公司去了。”“就让她去,砸了算我的”“莫姑娘说今天是耀成大少爷回来的日子,去勾搭勾搭。”“该死的。”咒骂一声,就冲出了办公室。%“首长,不好了,莫姑娘跑到部队里面看训练了。”“没事,她爱看就让她看,她上次折腾出来的东西不是蛮好的。”“可是莫姑娘要求参加训练的士兵都脱了上衣训练。”“什么?”只见人一溜烟的就跑出去了。【故事赏析】片段一:“还不去倒杯咖啡给客户。”某上司对着木然的莫轻轻吼道。“非我族类,其心必诛,尖嘴猴腮,准不是什么好东西”莫轻轻凌厉的盯着黄头发,蓝眼睛的丹尼尔。某上司怒吼道:“莫轻轻,你被炒鱿鱼了”“你没有解雇我的权利,”莫轻轻淡然的抠了抠耳朵,嘴角冷笑道“而且现在是你被炒了,给经济诈欺犯投资,你是吃了豹子胆了吧!”片段二:“你要什么我都给你。”苏离火热的眼神直勾勾的盯着莫轻轻。“什么都给我吗?”莫轻轻拉着他的领带,吐气如兰的说到“如果说,我要宿城呢?”“好,如你所愿,只要你嫁给我,宿城由你做主。”苏离迷醉的看着她,迫不及待的扣住她的后脑勺,霸道的深吻下去。莫轻轻温柔的迎合着他,眼中却闪过一丝残忍。片段三:“小小的丫头片子也妄想掌控宿城,还是回家乖乖的伺候男人吧!”莫轻轻冷眼扫过坐在面前的董事,嘴角微翘,冰冷的说到:“看样子林董事对我很是不满啊!”“哼,好心奉劝你一句,我们六个董事不赞成你做董事长,想掌控宿城,做梦”“哦,是吗?”莫轻轻冷笑道:“那么,这些东西呢?”只见桌子上出现了无数张不堪入目的照片,三人的,四人的,多人的,各种姿势,各种神情,拍的一清二楚。
  • 当爱情失败的时候,我弄丢了友情

    当爱情失败的时候,我弄丢了友情

    当爱情失败的时候,我弄丢了友情
  •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离婚了,爱情还在吗

    离婚了,爱情还在吗

    当三个男人期待美好生活的时候,却一个变成了廉价的厨娘,另一个变成了重情的弟弟,还有一个变成了免费的取款机。街头上,穆蓝左拥右抱,前面蹲着一个让她给脸色看的。嗯,这小日子过得多舒坦呀。于是,穆蓝理所当然的至上名言:珍爱生命,远离深海。正文第一次的擦肩而过,她没能及时拉住他,上车追了他三条街,痛失二百五十块,最终被他公司的门卫挡在外面,原因是“闲人勿进”……第二次的偶然相遇,她把握机会,闪到他眼前,害他手中的酒水洒在他女伴的胸口。她还没来得及开口,他已抓牢她的手,说“穆小姐,你毁了我女伴的衣服,这第一支舞也只得由你代替。”她沉吟半晌,无语问苍天……第三次的刻意相堵,他时间紧迫,她紧追其后,在他停顿的零点零一秒,气喘吁吁地说:“哎,你能陪我去一趟民政局办离婚么……”一纸婚书,两处签名,一生了断。《原名:蔚海深深比慕蓝》海洋球只能说一句,此文不会弃坑滴!!!!!!!新作《应景生颜华》http://m.wkkk.net/a/313238/,顾氏系列篇之一推荐好友的都市文〈女人,不要为难女人》http://m.wkkk.net/a/313505/
  • 聘金无价:国民少爷追爱记

    聘金无价:国民少爷追爱记

    何为国民少爷?举个例子,就像欧阳痕祭这种,有雄厚家底、长得人神共愤,亲和力爆表!可在谢雪尘看来,有雄厚家底,那也是他爸妈的钱;长得人神共愤,也不过是衣冠qin兽一只!亲和力爆表,说白了就一只花花大萝卜!国民少爷对此微微一笑,迅速将高冷千金俘获!最后却让她给逃了!两年后,再次相遇~“欧阳少爷,请你听清楚!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我是冷氏千金冷黎雪,而冷黎雪马上要和铭萧踏入神圣的婚姻殿堂了!”国民少爷勾唇,“一个小帮主,确定?”谢雪尘掀桌:“小帮主?Z国最大hei帮的帮主你说小帮主!聘金就有半个hei帮的权利可使!”“那比得上本少暖床暖身更暖心?这可是无价!”“滚!”国民少爷追爱路漫漫其修远兮!~
  • 裴伽纳的诸神·译言古登堡计划

    裴伽纳的诸神·译言古登堡计划

    《裴伽纳的诸神》收录了爱尔兰奇幻小说家洛德·邓萨尼的两部作品。讲述了时间开始前,居住在裴伽纳的诸神与人类之间的故事。这是一本蕴含爱尔兰风情的神话故事,我们看到命运之神和机遇之神的博弈;早晨和夜晚相遇;瘟疫偷偷穿过人群;神明牵着雪崩坐在山上……在这些故事中又蕴含了生死、信仰等哲理。如此不同,如此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