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06500000002

第2章 诠释落实的真谛所在

把简单的事情千百遍都做对,就是不简单;把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认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

落实,顾名思义,就是落到实处。把什么落到实处?其落实的对象非常广泛,既有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又有党章党规党纪;既有国家制定的宪法法律法规,又有国家制定的政策计划规划;既有上级部门部署的工作任务,也有本单位本部门确立的工作目标;既有领导的书面指导,也有领导的口头要求。

尽管这里罗列了一系列的落实对象,但仍然概括不了全部,不仅如此,仅仅这样理解“落实”也还是不够,因为“落实”这一概念,还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

一、落实是一种观念

落实,首先是一种观念。为什么说“落实”是一种观念?因为观念支配行为,行为决定结果。一个人如果没有“落实”的观念,他怎么会有落实的行为?而没有落实的行为,又哪来落实的结果?

网络上曾经流传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为“观念支配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这种观点作了较为形象的解读:

两个农民外出打工。一个准备去上海,一个打算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他们都改变了主意。因为他们听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厚道,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还没有上车,不然就麻烦了;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幸亏还没有上车,不然就失去了一次致富的机会。

于是,他们在退票时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买了上海的车票,去上海的换了北京的车票。

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真的不错。他初到北京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纯净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致富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甚至弄一盆凉水让人洗脸也可以赚钱。

于是,到上海的第二天,他就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在郊区的建筑工地装了10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然后以“花盆土”的名义,向搞不到泥土但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

当天,他就在城郊间往返了6次,净赚了50元钱。一年后,凭着“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房。

在长年的奔波中,他又有了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干净而招牌黑。他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清洗公司只负责清洗楼面而不负责洗招牌。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办起了一个小型清洗公司。

不久,他的公司就有了150多名职工,业务也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随后的一天,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的情况。在北京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个空啤酒瓶。

就在递啤酒瓶的时候,两个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经在退票处相遇。

这个故事是否真有其事,我无法考证;这个故事谁是原创,我也无法求证。但是,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观念对结果的作用,所以本书冒昧引用,我在此向原作者致意并感谢。

事实上,任何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任何一项制度的遵守,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都是落实或抓落实的结果。

如果缺少落实的观念,忽视了落实,不抓落实,不去真正落实,那么,任何缜密的计划,任何完善的措施、任何正确的政策、任何严格的制度,都只能成为一纸空文。

如果缺少落实的观念,忽视了落实,不抓落实,不去真正落实,那么,任何创新的思路、任何重要的会议精神,都只能是画饼充饥。

如果缺少落实的观念,忽视了落实,不抓落实,不去真正落实,那么,任何辉煌的前景、任何宏伟的蓝图、任何理想的目标,都只能成为水中月、镜中花,不会最终成为现实。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曾说:“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1]

邓小平讲过:“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在于落实”。

有一位哲人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一种是观念,一种是剑,但观念最终总是战胜剑。”观念能左右人们的思维和认识,能左右人们的行为和方式,并最终能左右目标和结果的差异。

作为党和政府的工作人员,我们要有效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要有效地完成上级领导机关部署给我们的各项工作,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牢固地确立落实的观念。

作为企业员工,我们要有效地执行企业所制定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将企业搞强做大,实现企业所预定的利润目标,必须牢固地确立落实的观念。

“落实”观念的确立,是落实的逻辑起点和落实的前提条件,有了这个逻辑起点和前提条件,我们才能转变认识,转变行为,时时刻刻想到落实,时时刻刻注意落实;才能不打折、不走样地去抓落实。

有人说,21世纪是观念的世纪。谁转变了观念,谁就是赢家。如果我们在观念上还忽视落实,还轻视落实,那么,我们就要尽快转变这种观念,将不重视落实的观念转变到重视落实的观念上来。

确立了重视落实的观念,我们就等于迈出了落实的步伐,甚至可以说是在落实的道路上行走了一半。

二、落实是一种责任

落实,不仅是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责任。责任,就是分内应该做的事。“生活如契约,每个人都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莎士比亚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要为国家尽责;“一人做事,一人当”,是要为自己负责。

任何一位组织成员,都应该把组织所提出的辉煌的前景、理想的目标,当做自己的前景、目标来追求;都应该把组织所描绘的蓝图,当做自己的蓝图来描绘;都应该把组织所制定的计划、措施,当做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来实施;都应该把组织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当做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来遵守。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有了这种责任意识,我们才能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上级组织所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才能不畏任何艰难险阻,做好组织所分配的每一项工作。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诞生,就与聂荣臻元帅的这种责任意识分不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船舶工业的基础比较薄弱,技术也很落后。我国海岸线漫长,没有先进的舰艇是不行的。当时,主管国防工业科研工作的聂荣臻元帅,在得知核潜艇的重要作用后,决心为新中国建造自己的核潜艇。

1958年6月,聂荣臻元帅以自己的名义起草了一份绝密报告:《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这份报告很快得到了几位重要领导人的批示,毛泽东同志下决心:“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62年,苏联撤走了所有的原子能专家,给研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再加上当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国家没有力量同时支撑原子弹与核潜艇两个项目,于是,有关方面决定先搞原子弹,让核潜艇研制工作下马。

聂荣臻元帅当时表示,核潜艇工作必须坚持下去,不能下马。在他的坚持下,这项工作终于得到了周恩来同志的支持,保留下来一个由50多人组成的核动力研究室,继续研究。

1967年6月,“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蔓延开来,聂荣臻元帅和一大批老同志被诬为“二月逆流”,受到了林彪、江青一伙人的迫害。为了保证研究工作不被中断,聂荣臻元帅在北京民族饭店召开了由主要工程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他在会上说:“核潜艇工程是毛主席亲自批准的,中央集体研究决定的一项关系着国防建设的重要工程。任何人也没有资格,没有理由让它半途夭折!”在得知那些造反派对核潜艇研制工作横加干涉和阻挠后,他愤怒地大声说:“不要理他们!抓国防建设,何罪之有?就是戴手铐,核潜艇工程我也抓定了!”

尽管如此,在造反派的干扰下,核潜艇研制工作还是未能很好地开展。这时,为了能够使工作继续下去,不受影响,核潜艇工程办公室的同志们以中央军委的名义发了一个“特别公函”,说明了核潜艇工程的重要意义,并作出了几条任何人不得违反的规定,并把研制任务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落实下去。

当最后报请聂荣臻元帅审批的时候,尽管他被诬为“二月逆流”而正遭受压制和打击,可是,他没有顾忌,毫不犹豫地签发了这份“特别公函”。

有了这份“特别公函”,等于研制核潜艇成为了最高统帅部的指示,从而保证了核潜艇研制工作一直下去,没有再中断过。在聂荣臻元帅的带领下,我国终于在1970年将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2]

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聂荣臻元帅的责任意识。正是因为这种责任意识,使得他能够不畏干扰,顶住压力,来落实核潜艇研制的工作任务。

明朝惨遭严嵩杀害的著名谏臣杨继盛,在临刑前写下自挽绝笔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套用杨继盛的话讲,聂荣臻元帅是“铁肩担责任,无畏敢担当”。

在新的历史时期,更需要我们具有铁一般的肩膀,来担负起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任,来担负起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重任。

“落实”虽然仅仅是两个字,但这两个字却是字字重千钧。因为它一端连着党和政府,一端连着人民群众;一端连着组织的命运,一端连着组织成员的成败;一端连着企业的兴衰,一端连着企业员工的生活。因此,不管是政府的工作人员,还是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每个人对此都必须有深刻的认识。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清楚,只要我们在岗位上工作,落实就是我们的责任。有责任就要有担当。

三、落实是一种意志

落实,说起来简单,但要真正以实际行动来实施计划,达成目标,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需要有坚定不移的意志。

一天,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上课的时候,对他的学生们说:“从今天开始,我要求你们每天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就是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总共甩300下。”

说着,苏格拉底做了一遍示范动作。然后问:“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笑着回答道,就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有多少同学每天坚持甩手300下?”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了同样的问题。这回,有80%的同学自豪地举起了手。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一年之前,我要求你们每人每天坚持甩手300下,请做到的举手?”结果,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落实是一种意志”这一判断。正像海尔总裁张瑞敏所言:“什么是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千百遍都做对,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容易?能把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认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

世上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任何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坚持做到的,终究只是少数人。

坚持,是一种意志的较量。有了坚定的意志,才能把简单的事情千百万次地重复做好;有了坚定的意志,才能把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认真地做好;有了坚定的意志,才能把决策真正地实践好,最终达到设定的目标和标准。

从一定意义上讲,落实,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是不行的;没有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也是无济于事的。请看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一段故事:

1935年6月8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联合发出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以开展新局面的战略任务的指示》。该指示指出:“我军基本任务,是用一切努力,不顾一切困难,取得与四方面军直接会合。”“我军必须以迅雷之势突破芦山、宝兴之线守敌,奇取懋功,控制小金流域于我手中,以为前进之枢纽。”

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的关键,是要翻越海拔4900多米的夹金山。

夹金山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人迹罕至。此时,指战员衣衫单薄,还有许多战士身带重伤。但坚强的红军战士,忍受着严寒,迈开双腿向雪山前进。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同志身穿夹衣夹裤,手持木棍,带头走在队伍的前面。

攀登到半山时,气候突变,狂风挟着冰雹劈头盖脸打来。指战员们手拉着手,同狂风冰雹搏斗着。

快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指挥员们一个劲儿地告诉战士们,无论如何不能停下休息,停下休息非常危险。大家搀扶着,终于胜利翻过了大雪山。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于6月14日在懋功县胜利会师。

由上面的叙述我们不难看出,红军指战员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是无法落实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的,也是无法实现“取得与四方面军直接会合”“奇取懋功,控制小金流域于我手中”的战略目标的。

四、落实是一种文化

提出落实是一种文化的理念,并不是思辨的结果,而是实践的需要。由此来解读“落实”,是从实际出发,深入思考在落实问题上存在的种种问题,以便探寻落实的有效对策。

落实为什么是一种文化?因为当所有的组织成员在头脑中都确立了落实的观念,对组织的任何一项制度、措施、政策、任务等,都能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并且形成了一种落实的习惯时,落实也就成了一种文化。

落实作为一种文化,对组织成员起着内驱力的作用。如果一个组织内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那么,这个组织就不会有落实的文化氛围,而任何制度、措施、政策、任务在这里,都不会得到有效地落实。相反,如果一个组织内的绝大多数成员,都以落实为荣,以不落实为耻,那么,这个组织就会形成落实的文化氛围,而任何制度、措施、政策在这里,都会得到有效地落实。

有人说,如果告诉一个日本人,让他把碗洗六遍,他一定会不折不扣地这样做。而一个中国人可能洗五遍,甚至洗两遍。

这种说法,实质上折射出的是:日本具有落实的文化,而中国缺少这种文化。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是一个缺少落实文化氛围的国度。对此,胡适先生早有洞察。在20世纪初,胡适先生就为此写过一篇很著名的“差不多先生传”。文章写道: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却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结果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大夫。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到:“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是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格言,方才绝气。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后来,他的声名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

历史的车轮虽然已经走进了21世纪,但胡适先生小说中的人物“差不多先生”,还依然有着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现如今,随处可见的差不多和不到位;无处不在的浅尝辄止和虎头蛇尾。满足于一般号召,缺乏具体指导;遇事推诿扯皮,办事不讲效率,等等,不一而足。

“差不多先生”虽然生在不同的时代,而且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其本质是一样的,就是做事不到位,忽视落实,轻视落实。

在当今的时代,这种忽视落实、轻视落实的文化氛围必须加以改变。因为我们正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任何拖沓,任何缺位,任何延误,都将使我们丧失机遇,贻误战机,并最终导致失败。因此,我们必须努力营造一种人人讲落实,人人重落实的文化氛围。否则,就会被时代的列车所抛弃。这种忧患意识应该根植于我们每一位组织成员的头脑中。

我们每一位组织成员都不要忘记:现在落实工作任务不努力,将来就要努力去找工作任务。

同类推荐
  • 不懂管理就做不好老板

    不懂管理就做不好老板

    本书浓缩了当今著名企业的管理智慧,采撷了当今最强企业的管理精华,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运行速度和规律,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能让管理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学习到世界级管理大师的管理套路,领悟到管理的奥秘和真谛。相信本书对于想成为一个优秀管理者的老板,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 不一样的25年

    不一样的25年

    世界500强企业、全球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拥有着强大的市场能力。它为200多个国家的能源、基础设施、工业过程控制、住宅市场提供方案,致力于为客户安全、可靠、高效的能源。自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到现在建立起令对手望而生畏的产业地位,施耐德面临了很多挑战,实现了很多跨越。作为一家成功进军中国市场并取得全球性认可的跨国企业,施耐德电气的成功经验值得探讨与学习。
  • 合伙人

    合伙人

    合作有大有小,但合作永远是让你的企业在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最佳选择,合作更是企业发展的捷径。只有在市场经济下坚持合作,才能让你的企业出奇制胜。合作伙伴之问团结协作,让彼此的凝聚产生更大的力量,这才是商业合作的根本之道!没有人能够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我们必须告别单枪匹马的时代,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合伙人,学会合作,并最终赢得人生的胜利!本书告诉你如何寻找到合伙人,获得成功!
  • 温商为什么优秀

    温商为什么优秀

    “温商的头发丝都是空心的!”“温商的血液里都流淌着铜钱的味道。”十个温州人九个商,还有一个会算账。 本书荟萃温州人传奇的创富经典,打造中国犹太人的致富圣经,阐释天下温商的经商哲学,聚焦东方犹商的赚钱艺术。
  • 清华公开课

    清华公开课

    翻开本书,为您提供更多完善方案。面临资本时代的到来,企业如何发展壮大?如何建设品牌?如何制定正确的企业经营战略?企业及个人的资产如何才能保值增值?本书配合清华优质的学友网络,集结知名企业家、专家顾问等行业精英最实用的管理智慧,致力于分享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管理观点,并深入探讨当前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力求以更为宽阔的视野及时把握市场的脉动,达致学识与财富兼得,能力与事业共赢。
热门推荐
  • 梦里见洛神

    梦里见洛神

    已经是从市里调到县分公司,这么长时间,杜浩然仍然纠结于那个丢手机的傍晚。那天的情形,他记得很清楚。细梳细理,前前后后都很清爽。但手机究竟是怎么丢的呢?事情发生在回家的路上,他记得自己先把车停在小区附近的便利店,女儿瑶瑶早晨出门的时候告诉他想喝粉丝汤。家里没有粉丝了,他准备买两包粉丝。从车里下来,他还接了一个电话,有人约他晚上吃饭。他哪有出门吃饭的心思,便以老婆不在家,要给女儿做晚饭为由推脱了。他说的是实话,瑶瑶读高三,正处于关键时刻。更何况,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另外一件事搅得他的心情就像雨天的黄土路,泥泞不堪。
  • 冷帝的小宠妃

    冷帝的小宠妃

    这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不!是一穿越已成他人妻。俞歆然在梦里看到的身着一袭嫁衣逃跑的女子居然和自己长得一样?!她为什么要逃婚?难道自己的穿越和她有关?政通人和的大离国、镇国将军府的宝贝千金、国泰民安的社会气象……终于可以一朝穿越重做人了。如此好的人物背景设定,自己叫俞歆然还是叶芷又有何关系?只是没成想,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居然已经结婚了?!!作为一个有夫之妇,我的美好理想和鸿鹄之志、我的江湖梦、创业梦、美男梦……全都是白!日!做!梦!不行,绝对不能就此向命运屈服。“我一定要休夫!”……
  • 无形的线索

    无形的线索

    “你已经研究过这个案子了?”“研究过这个案子的人不是我。”“最近几天没有研究这个案子怎么能够为那些报纸提供那么引人注目的大标题?”“我不看那些报纸。整整一个星期我都没看过一张报纸。”“斯特兰奇小姐,眼下,你的社交活动想必安排得非常紧凑吗?”“那是自然。”“那你的职业嗅觉暂时处于搁置状态?”“何以见得?”“你就不问问自己是否已经读过那些报纸?”
  • 实用税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税务文书写作大全

    税务登记种类和对象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具有应税收入、应税财产或应税行为的各类纳税人,都应依照有关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税务登记的内容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停复业登记、注销登记、《税务登记证》验证、换证、税收证明管理等。
  • 一个人的修养,看失意时的善良

    一个人的修养,看失意时的善良

    继《决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之后,陶瓷兔子的又一部成长智慧集。一个人的修养,看失意时的善良。得意而不张狂已是很难,失意却不带戾气更是难能可贵。每天面对着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烦扰和生活的琐碎,在这个节奏奇快、人人脚底生风的社会中,如何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又如何才能坚守自己的本心?这本书有你想要的答案。
  • 重生小辣媳

    重生小辣媳

    简介:重生前,她是一个二十一世纪的豪门大小姐,高贵冷艳、财富五车,美国知名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重生后,她是一个七零年代的小胖妞,大圆脸,大胸,大屁股,水桶腰,大象腿。他,冷俊禁欲,男神一枚。
  • 国际大盗侦缉录

    国际大盗侦缉录

    关于“电彩珠串霓裳”赝品替换案的报告公安部:12月1日接我省博物馆报案,馆藏(编号64656)北宋“七彩珠串霓裳”,在结束8月29日至11月28日进行的六省市巡展后,发现被赝品替换;具体发案日期及发案现场:不详。据巡展团保安人员称,巡羼中保安措施无纰谓,未发现失窃疑点和可疑线索。
  • 开封奇缘之展悦为昭

    开封奇缘之展悦为昭

    文案:今夕何夕,青草离离,妾行千里,何时归期。今夕念夕,白鹭戚戚,君心如一,等卿归期。展昭(腹黑展小猫):我本一世伴清风,赤影青天度余生,不问朝堂身后名,奈何凝眸醉酩伶,温润也罢痴也罢,终是浊酒难饮下,难得痴狂英雄泪,只因骰子红豆碎,嶙峋瘦醉眼迷眸,愿白头与卿同守。白凝(单纯小白兔):我本一生伴无邪,白衣青裳隐山月,无心天下善恶话,奈何红衫于桑麻,天真也罢痴也罢,仍是刻骨难放下,情深缘浅难思量,缕缕痴念寸断肠,长相思欲说还休,愿与君执手千秋。—————原创文案,禁止盗用。展昭vs白凝,甜虐适中,有糖就有玻璃渣,玻璃心慎入。
  • “省长”李宝柱

    “省长”李宝柱

    冬天日头短,太阳一跌进矸石山背后,夜色就拥抱了大地。有风,呼呼的吹。吹打在脸上、手上,像刀子割过似的。李宝柱戴上棉毡帽、手套,拿上手电筒,开始了夜班第一次巡查。说是巡查,其实是围着坑木场的墙根儿走了一遭,拉开了各个角落的白炽灯。灯光豁然明亮,夜色顿时退缩了许多。时值今日,煤矿井下虽然实现了机械化支护,超前支护有单体液压支柱,采场支护有掩护式液压支架。但煤巷掘进离不开坑木,工作面安装拆除摆架离不开坑木,采掘工作面顶板破碎时超前支护还离不开坑木,通风调整系统建造风门更离不开坑木,坑木场就在刘家屯煤矿与刘家屯村庄之间。
  • 嫉妒滋长

    嫉妒滋长

    李暮春来自农村却因为其舅舅的关系与富家女苏流年同在一所大学读书。一开始苏流年就招惹上她,随后,两人成了死党。苏流年喜欢李暮春,喜欢跟她玩。但是心里因为受其母影响,又有一种别扭的心理状态,经常神经性的嫉妒李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