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07000000004

第4章

作者开篇就借助《黄帝内经》教给大家夏季涵养身体的方法,与天地合一,健康自然就会回来。通过孔子二位弟子的对话,阐明老夫子的行为方式:温良恭俭让。经典与音乐的教化使人温和、良善、谦恭;也使人做到安于简约,富贵亦能守礼;同时保持正确的见解,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得以本位成就。

先祖宝典 夏季养长

今天是《论语》通解第二遍的第三讲,这一讲结束之后我们会“休夏”,绕过这个伏天,静静地涵养自己的身体,就是夏天养长,体会先祖在经典当中,对人体生命和天地运转规律之间揭示的道理。我们学经典的第一个方法就是体会,如果不用自己的身体去“会”一遍,去“证”一遍,经典里面的含义,不能“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永远做不到人经合一。听别人说好像是有道理,但是利益在哪儿自己没体会到。就相当于说,想要知道茶的味道,得端起来喝,没喝过的,说得天花乱坠没有用,以此类推。

关于夏季养生,我给大家念一下《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中的一段话,“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一年十二个月,分四季,一季三个月。进入夏季以后,白天变长了,夜晚变短了。我们人要跟太阳走,老祖宗有一个简单的概括,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由于电力的发展,夜生活的发达,破坏了自己身体和天地规律合一的这样一个规范,相当于人跟天对着干,是没有好果子吃的。这个天就是自然规律,一个人硬和自己身处的这个世界当中那个无比强大的自然规律去对抗,受伤的、短命的只能是自己。告诉我们“夜卧早起”,夏天因为太阳落山晚,晚上八点钟才感觉到黑天来临,所以这个时候可以稍稍晚睡一点,但也不要晚过十一点。

最近是世界杯的日子,很多人包括白天工作很忙碌、任务很重的人,也会熬夜到后半夜。其实我是熬夜看书写东西深受其害的一个人,现在我知道以前我错了。希望大家考虑清楚这一点,那个球赛啊,远在万里之外,尽管直播,好像与我们同步,但是如果不考虑天时,等于是慢性自杀。想长寿的人、想健康的人、想不英年早逝的人,都应该遵守这个四气调神的规律。当然有人说,四年才一次,不看一下不过瘾,尤其是不看直播不过瘾。那我跟你讲,世间这两条路自己选:要是宁可短寿,宁可让自己心脏承受额外的负担,都想那么做,那我没话讲;如果想要自己健健康康地活过这一生,看着自己的儿孙和睦、事业发达,最后寿终正寝,那就听老祖宗的劝,“夜卧早起”。

为什么早起?因为太阳起得也早,夏天一到四点天就亮了。以前跟大家报告过为什么早上人会醒,听过《道德经》的同仁已经知道,我们本身就在道中,就是阴阳合体,当阳气随着天地的阳气开始升发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就自然睁开了。这个机理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详细地跟大家报告,今天这不是重点。“夜卧早起”这一点,是夏天养生起居必须要做到的。简单地说,就看太阳,太阳落得晚,就晚一会儿睡;太阳起得早,就早一点起,这是跟天地合一的最根本的做法。

“无厌于日”,天长了,心里不要起烦念。因为夏天的时候,其实是内虚的,内里的阳气不足,在这个时候吃冷饮,恰恰会对自己的身体形成很大的伤害,很多年轻人因为年轻力壮,不知道。

“使志无怒”,不要说怒了,烦心都不要起。“使华英成秀”,这个要考虑天地自然之间的关系,我们人体内什么叫“华英成秀”?大家自己贯通地去考虑。“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自己所喜爱的东西,不是在里面,好像在身外。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这一点是保命的,不是开玩笑,经过体检已经被证明,心脏的跳动负荷达到边界的人,心脏它一定要强行地加压,让能量通过血液的输送,达到身体所有组织的器官、细胞。也就是不足的情况下,身体会自动加压,造成高血压。所以血压高本身不是一个病,是自己做反了,身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正常指标,这只是其中一个“不正常”的指标。只要休养,自然地与天地合一,健康就会回来。违反这个规律,去看西医,不管看多少名医和多大的名家,对不起,跟天对着干的人,是自己找死,救不回来的。

“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天没养好,秋天能量往自己体内收的时候,没有的收,冬至重病。《黄帝内经》上说的这段话,是我们先祖留给大家的宝典。我历次讲座,《黄帝内经》和《易经》至少要带一本,不忘先祖的意思。

得之有道 修之于身

《论语·学而》第十段,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与子贡是两个师兄弟,都是孔子的学生,大家都知道,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他的一个师弟就问:我们的老师到了某一个国家,“必闻其政”。好像老夫子进入某个国家以后,每一件事情都很好奇,观、看、听。这个“政”未必就是政治,古代的“政”涉及教育、教化,含义比现在大家理解政治的那个政要大得多。几乎所有涉及社会、人世的,都概括在这一个字当中。子禽说我们老师,到了某个国家一定要听这个国家的教化、人文理念、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包括军事制度等各个方面,都要了解。“求之与,抑与之与?”他老人家是要求个官,要得到个什么东西吗?还是说要给别人什么建议,要送个东西?言外之意,这个学生是想说老师是不是应该默不作声,观察就好了吗,他什么意思呢?

子贡就回答他,大家注意啊,这个回答非常重要!“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我们老师要想得东西,他是通过五种方法、五种态度、五种行为得到的,是什么呢?“温”,温暖的温,温驯的温,不愠不火,不卑不亢,守中道叫温;“良”,那当然不是恶了,良善;“恭”,恭敬;“俭”,是节俭;“让”,谦让;“以得之”,让都让不出去了他来做,或者是他接受,老夫子是这样求得的。

我们读经典时慢慢去体会一件事,就是经典中有一些论述,前一句话还在讲我们的身体像论述医学,后一句话直接贯通到国家。比如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讲治未病,那下一句直接“不治已乱治未乱”。还有一句是我经常引用的,不厌其烦地跟所有同仁、同胞们要传达的,就是《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论述,“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这是论述身体,就是我们身体的十二脏腑的任何一个器官,如果不听使唤、不工作了,人是要死的,有的器官可以换成人造的,有的换不了。“不得相失”,就是必须要合作、要协调。“故主明则下安”,一个人的思想具备了智慧,是一个明白人,身体才能够安康,主明下安嘛,这十二官没有干扰会自动地去工作。“以此养生则寿”,以这个原则养生,我们会长寿。“殁世不殆”,一直到寿终正寝,身体都是健康的。注意下一句话“以为天下则大昌”,这是我读了至少五十遍之后才理解的,怎么前一句是论述身体,下一句就突然转到天下了呢?这就是贯通。它帮助我理解了中国的传统经济学是如何表达、如何应用的,就是明白了人体的运作机制,就能够明白国家机体的运作机制。

这一点在20世纪西方经济学家当中,或者西方可以列入伟大的思想家级别当中,我只看到哈耶克先生悟到了这一点。他在《The Sensory Order》(《感觉的秩序》)这本书当中,试图用人体中枢神经运作的经济效率,去理解经济组织的经济效率,所以他被称为西方的跨学科研究大师,并于1974年得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回过头来看老夫子在子贡眼中的评价:温、良、恭、俭、让,我们自己能做到吗?就这个温,能做到吗?尤其是做领导、做一把手的,那种我执、我慢、颐指气使能去掉吗?去掉了,说明没自满,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我们看《易经》里面对谦卦的解释:谦虚的人,因为不自满,他的前途是没有尽头儿的。天道对这种人,永远敞开着大门,天下人也永远愿意帮助他;一个高高在上的人,有一句老话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石头也一样啊,水流必湍之,看一看星海公园里面的鹅卵石,就知道了,再坚硬的石头,水都能把它打磨成圆圆的鹅卵石。

水是什么?老子说水是致柔啊,以柔克刚,谁能架得住人民群众这些大水的打磨?所以,越是刚强的人,身体疾病就越多,遍身是疾病,查不出来原因。因为现在西医没有这种智慧,只是告诉你高血压了、心脏病了、肺气肿了、肾虚了、腰肌劳损了、眼底动脉硬化了,不知道还有一个“主明”的问题,才能让自己的器官“下安”的这种机制。

不理解怎么办?学习呀。那些怀疑老祖宗有经济学,怀疑老祖宗留下来的经典管用的人,你们讲科学,我也讲科学;你们相信实验,我也相信实验。但是,我反问一句:是相信两百年的人类实验,还是相信两千年的人类实验?现在西方文化主流,包括我身处其中的经济学传统,从1776年正式开始两百多年嘛,要是相信两百多年的,那得到的利益就是两百多年之间利弊权衡出来的人类文明成果;但是我相信人类经过两千年以上检验的智慧,只有这样的经典传递的精神,我才肯服膺去践行一次。

这不是实验吗?中国人从古代实验到今天,全世界独此一家,别无分店,而且连续传承。尽管经过了战乱,经过了像焚书坑儒这样的事情,但是为了保存我们的文化血脉,很多人是冒着生命危险,把墙凿开,把书传承下来。现在我们看到的像《仪礼》这本书,今天特别拿来,因为下一句就涉及它。包括《诗经》,尤其是《尚书》,是秦末战乱之后,鲁恭王凿开了孔子家的墙壁,发现里面藏着书。怎么得来的,怎么传下来的?为什么要保存?只有知道的人,才懂得它的可贵。

我还了解王凤仪先生的思想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够看得到,得益于一个人,是他在“破四旧”的时候,冒着被枪毙的危险,把一卷书稿藏到柴火垛当中,然后他祈祷在搜查过程当中,不要有人抱柴火把它扔进灶坑,希望再回去的时候,这一卷书稿还在。结果天佑中华,传下来了。

我为什么这样讲,因为通过这十几年的阅读,我发现中华文化到清末缺少原创,只是这位老先生,自诚而明,等于是给了我们另一次中华文化原创的风采。大家可以慢慢去看,因为老先生距离现在这个时代还比较近,看不太清楚,离得越远,或者历史感越强烈,比如连续看了《二十四史》之后,才越能清楚地看明白这一点。

我们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五千年,没有文字记载、口耳相传的历史是六千、七千、八千年,还是上万年,不可考。我们等待考古发掘,也许在未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还会再往前推。因为司马迁可能都没见过甲骨文,龟甲兽骨上的记录,他们可能都没见过。但我相信,商代的时候有文字,夏代也会有文字,因为传说仓颉造字是黄帝的时候,可是,那个时候的字体是什么样,我们还没见过夏朝的文字,所以,应该存疑,静静等待。

整个中华文明,虽然需要整理,但是我们不要相信西方人的历史观。因为他们没有那么长的历史,想破脑袋都没有。孔子他老人家是一个很严谨的人,很真诚的人,他把上古文化在春秋时代进行了一次总结,进行了一次修订,相当于我们今天重新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践行,也是需要把我们的传统文化,重新进行一次梳理。确实过时了、是糟粕的部分去掉,但是精华的部分一定要传承下来。希望大家有老夫子这种谦恭的胸怀,以良善的眼光去看我们的先祖,他们不会骗我们。只有这样的心态,才能入门、才能真得。另外还要以博大的胸怀去对待,只要对中华子孙有所贡献,就要欢呼、就要赞叹、就要支持、就要弘扬,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伟大复兴;如果互相拆台,互相嫉妒,羡慕嫉妒还不算,还要恨,那只能是一盘散沙。

孔夫子可不是文文弱弱的,他是山东大汉,强调文事必以武事备之,强调刚柔相济,强调文武双全。请大家看我这本《论语》前边有一个孔老夫子的画像,腰中挂的是一把剑,什么意思?他是一个文绉绉的、手无缚鸡之力的、百无一用的那种书生吗?不是。仔细地读春秋那段历史,各国都怕他,怕鲁国重用孔子,成为霸主,所以使用反间计,让鲁国的权臣抵触孔子,最后孔子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母邦,周游列国。各国的权臣,也害怕孔子在他们国家落地生根,因为孔子在当世就被称为是圣人,这是很了不起的。没有网络、没有电话、没有传真,在我们今天看来所谓很落后的那样一种状态之下,他能名满天下。怎么来的?绝对是通达天道,通达心性。所以各国要么是不敢用,权臣不敢用,担心自己的丞相位置;要么国君想用,但有的国君听不懂,理解不了,或者没那个福分,用不成。结果,老夫子周游列国之后,回到母邦培养人才。

今天这位主角子禽,比孔老夫子小四十岁,曾子比孔子小四十六岁。中国这个传统,从孔老夫子开始,第一次把教育扩大到平民,有教无类,只要想学,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想学就教,平等的;认为不行了,愿意走,那就走,也不会挽留,不会为了那块被称为束脩的腊肉去挽留谁。为的是什么?培养人才。孔子知道自己这个思想会传遍千秋万世。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他老人家离世之前,脑袋是清清楚楚的。我们知道,人在临终之前脑子清楚,说明这个人德行是真的,是有大福报、大智慧、大德行的人才这样。如果说临终之前昏迷,这一世的功业等于是没有画上圆满的句号,做错了,一定是做错了。就像种一个果子,如果中间有病,结出那个果,别人一看就不圆满,里面会有疤痕,道理是一样的。只有在临终的时候才能检验一个人的一生是不是作假了,很多人经不起这个检验。

《尚书》里面记载的五福之一“考终命”,看一看命终的时候,是不是真正地、干干净净地跟大家打一声招呼“兄弟走了,再见!”然后走了,能做到吗?现在都很惨哪,到医院里面,左插管子,右插管子。我看了同学的妈妈,太惨了!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得病,得病以后又不知道病从何来,然后以现在发达的医疗条件,最后变成了一个四处全是管子的人。一直到血液里面已经容纳不下静脉要打进去的药液,人变成了一个膀肿的身体,最后命没有了。

为什么跟大家讲要看经典,因为她能真正利益我们,不考虑别的,利益一下自己的身体行不行?孔老夫子是清清楚楚地走的,而且大家可以自己查看他走时说的话。书中的味道,一定要自己读出来才是自己的,所谓“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读之于自己的口,真正把自己的良知感动出来,那才是真读书。否则的话,是书读我们哪,把我们的精气神全吸收进去了,还没读明白,绝对是一个赔本儿的买卖!真理没得到,还把自己的精力全“奉献”出去。所以,“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大家就明白这一句话,《论语》就没白学,今天听懂了这一句话,这一辈子就应该受益了。

我们讲通解,不需要《论语》二十篇,篇篇倒背如流,那没用。不要说一句话,一个字做真了,比如说“孝”,那就不亏本,人生就会圆满。做假了,高官厚禄,能得善终吗?不一定;家财万贯,能够寿终正寝吗?不一定;名满天下,最终就洒脱自在吗?也未必。到底哪一种文化是最纯粹的,是我们最需要的,是对我们最有帮助的?大家自己分辨,说多了,好像是在做广告。

我愿意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代言,但是,我真的体会到祖师说的那句话:“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每个人必须修到自己身上,将来自己印证到,会说姓钟的不骗人。谁修谁得,老祖宗也不会骗人,“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理解了这一点,再看现在这些传统文化的老师,就清楚了。不要看讲得精不精彩,要看讲得真不真诚,只要真诚,可以学、可以听,缺了这一点,天花乱坠解决不了自己身体上的问题,是假的。而我们的文化是贯通的,贯通什么意思?学文化,相当于学医学,相当于落实健康的知识,直接受益于自己的身体,解决不了这一点,没学明白。学儒家,没学明白;学道家,更没学明白;学医的,就不要讲了。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这话好像很拗口,像绕口令似的,翻译过来就是:“我们老师求一件事,想得到一件东西,大概也和社会上一般人所求的方式不一样吧。”这是子贡回答师弟的话,他知道老师跟大众是不一样的。

子承父业 经史合参

孔子去世以后,弟子们给他找墓地,曾经找到一个位置,但是子贡发话:这个地方是埋皇帝的,我们的老师比皇帝还要伟大,接着找。最后还是在曲阜那个地方,安葬了他老人家。山川地脉是气场,天地人合一,我们看不见那个气场,但是有所感,这个气在天地之间是存在的。“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地气地气,非常关键。但是,现代的科学还没进入到这个领域,对于堪舆的学说,还无法进行科学的解释,现代人以迷信视之。即使不认为迷信,也不敢公开地用,其实建筑行业里面都在用,这是事实。可是,全世界第一个风水学也就是堪舆学的博士学位,是一个韩国人在美国拿到的!我们自己如何看待祖宗的文化?

第十一段,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争论得很多,宋儒的解释是说:爸爸在的时候,观志;爸爸不在的时候,观行;三年也不改变爸爸的做法,叫孝。南怀瑾先生提出反对说:如果按照宋儒的这种解释,那应该打板子,他的爷爷如果不是为善的,是一个小偷,那他爹也跟着那么做,三年不改父之道吗?

我认为两种解释都有问题,然后我就读历史,寻找可能的答案。经典读不明白,就一定要读历史。在《管子》这本书里面,记述了春秋时期,也就是在孔子之前,齐国那个时代的做法,让我对这句话,有了异于宋儒和南怀瑾先生的解释,献给大家,对与不对,大家自己去判断,我对自己讲的负责。

我了解的齐国,距今二千七百年左右,春秋时期管子那个时代,当时叫“嗣业”。就是每一个家庭从事手工业的就世世代代从事手工业;从事商业的就代代相传从事商业;从事农业,就从事农业,而且,同业聚集到一块儿,就是现在经济学里面说的规模经济。比如说,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城,规模很大,大到什么程度?张五常教授去做调研,他说:我一看那看不到边儿的市场,一下子就坐下来,老人家是走不了那么远的路的。为什么?成规模了。像温州那一片,成规模了;义乌那一块儿,成规模了;像北京三里屯酒吧那一块儿,也成规模了。大家想找一个什么东西,想去一个什么样的饭店,一想,就那块儿地,全都连在一起了。

管子这种做法使各业相安无事,非常稳定,而且是代际之间连续的专业化,形成了祖传、秘传这样的中华文化的传统,家家都有家学,家家都有家传。积累了一辈子功力的老先生,不管传男传女,反正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他会毫无保留地真传哪。但是外姓人就不一定了,好与不好,什么德行,那得考察好长时间。可是自己的儿孙,没的说,子承父业,在那个时代非常的自然,是整个社会,至少在齐国,就是这样安排的。搞手工业的,不要跟农业的去掺和,因为你不是搞农业的专家,不要去跟商业的、搞流通的去掺和,因为你也不是专家,就守住你自己这一块儿就可以了。所以,我写《中国经典经济学》这本书的时候,对管子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就是专业化嘛!而且形成家族式的积累。我们今天能看到百年传承吗?可是当时在齐国,传承百年是非常自然、非常正常的事情。

再看齐鲁大地跟齐国相近的、挨着的鲁国,一位圣人在谈父子之间的时候,有没有可能子承父道?有吧。老爹从他爷爷那里面继承了家学,到我这一辈能失传吗?而且当时的社会形态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爹当官,长子世袭爵位,整个国家制度就是这样的。那么老夫子这句话,就可以很自然地理解——在那样的社会条件下,每一家搞农业的、搞商业的、搞工业的,农林牧副渔,各业有各业的家传。好了,回过头来看,一个孩子,父亲在的时候肯定父亲是权威,无论从行业的专业技能上来讲,还是从孝道上来讲,他一定要听父亲的。父亲一进来,立即得站起来行礼问好,父亲让坐才能坐下。哪像我们今天,仰躺在沙发上,长辈进来,还得给后辈倒杯水。“父在,观其志”,士之心为“志”,什么样的想法,有没有志向,怎么考虑将来,这要观,因为还不到他独立展现的时候。在那个时代,父亲在,当儿子的绝不会自己出去独立门户。

有些人问我,跟刘有生老师学了之后,能不能给我们讲解一下病理的原因?我说,老师在一天,我就不讲。有老师在,他讲的比我们好多了,老人家践行大半辈子了,我才学了几天?以为看几本书,知道了学理就行吗?远远不是,那需要真实的功夫。同样一句话,他老人家说出来管用,我说出来能管用吗?要有自知之明。如果他老人家活到一百四十岁,还健健康康的,给大家讲这个道理,假如我还在的话,那有老师讲,我还不讲,给老师打下手。除非老师命令:你必须上去讲。那听老师话,否则的话,我绝对不会没有老师的允许,走上讲台,去专门阐述这方面的道理。这就是要“贵其师”,以师为贵,真正地尊敬老师,叫依教奉行,知道自己半斤八两,这才是对师道的敬奉。不能学了三脚猫的功夫,就把自己当成四只脚的老虎,到外面去狐假虎威去,那受伤的只能是自己。

我们现在看到了严重的问题,有一些师兄弟,没到那个份上,为了名、为了利,贪心去不掉,甚至色心也去不掉,结果出事儿了,最后自己死掉。学不清楚,不能做。我们知道不能让一个孩子去承担一个大人承担的重量,会压死人的,要有自知之明。像《道德经》上讲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我们在这一章最后一段还会提到。

再看“父没,观其行”,父亲不在了,这要观看他的志向转化为行为,能做到什么样。如果三年当中无改于父之道,这就是孝。古人说这个三年,跟我们现在说的一万小时定律是同一个概念。一万小时定律就是一个人在一件正确的行当上,连续用功一万小时,假如说天分够的话,三年当中,每天十个小时,必定取得一个名满天下的成就;如果天分差一点,也是一个足以让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成就。一点都不假,三年足够了。古人说十年寒窗苦,每天三个小时,仍然是一万小时定律。我计算过,也可能有人已经统计出来,像比尔·盖茨、李彦宏这种人物都符合这个一万小时定律;包括郞朗弹钢琴;包括张大千在莫高窟里面临摹,临摹了将近三年。“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不可能的,一定要沉下心来自己修。我们刚才论述了,在齐国是那样的社会条件,那我认为当时的鲁国孔子他老人家看到的社会状况也是如此。一个人三年遵守于父之道,这叫孝啊,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我们把这句话贯通,扩大到整个社会,即使父亲没有做到圣贤的境界,我们的传统是“子不言父”,父亲有过错知道可以了,自己把这个过错改了,这叫真孝。什么意思?爸爸脾气不好,我这辈子把从父亲那里遗传来的这个脾气秉性化去,这叫“上超九祖”。不用神神秘秘的,以为点个香磕个头说超度,那超度不了,因为不是真的。真的“上超九祖”,是把祖先传给我的这个不良习气,在这一辈子里面彻底化干净,他的不足,在我们这一辈里化掉,没了。而且下一代受我们的熏染干净了,一个清澈的源头(黄河的源头都是清澈的)“下荫七玄”。一共多少辈?九祖、七玄加上父母自己十八代。怎么超度的?每一辈代表着一层,做不到的话,超度个啥?福荫子孙,怎么福荫?有脾气,就是缺憾,就不是真正的修行到家的人。

控制脾气 笑对人生

南老师讲,他问过他的一位老师,那是一个出家的修行人。

南老师问他的侍者:“您跟这位老师多长时间了?”

“四十年。”

“那我问您一下,咱这位师父有什么特别的过人之处吗?”

一般所谓名人,在千里之外的人看来可能是名人,但是在自己的侍者眼中,可能就是自己的老师,这是相对于出家人来说的;那在家人呢,就是在自己的勤务兵、配偶的眼里看来,还是普通人一个,因为要吃喝拉撒睡嘛。南师问侍者这句话问得很关键,四十年最特殊的地方,也就是最打人的地方,最精华的地方,老师的高处在什么地方。南老师年轻的时候,就能问到很关键的问题。

侍者说:“没觉得有什么特殊的,但是我印象挺深刻的就是,这四十年来,从未发过脾气,对任何事情他都笑呵呵的。”

南老师一听,够了,不用说了,一条够了。为什么一条够了?《为政》第二篇我们会讲到老夫子说“六十而耳顺”,耳顺是个什么境界?就类似这种境界:骂老夫子是什么都没关系,骂他他像听唱歌似的,像听王菲唱天籁歌声一样,好听,没关系;然后,夸他,一样好听,但是不上当,修行到家的标志,心性不动啊。好事笑呵呵的,不好的,包括弟子犯错误,包括看世间所有人的行为,不管对错,总是笑呵呵的。说他化性也好,得道也好,成圣人也好,是贤人也好,哪方面衡量他都是成就了。

所以看一个好人,从哪看?脸上一望就看出来了,表情表情嘛,表的就是心情。看我不笑,看孔子他老人家笑也行。不是跟大家开玩笑,为什么把孔子像摆在前边,是有作用的,觉得我难看,就看他老人家。也时时刻刻提醒我:不要以为人家尊敬的是你,你算老几,老师在前面呢,我们感恩他。我们想象一下:一位温文尔雅、温良恭俭让的山东大汉,儒雅的大丈夫,千百年来被中国人甚至世界人民尊敬、供养的大圣人。我们就想到他,心情自然就开了,心开意解,脸上就绽放笑容了,算命先生一看说“印堂发亮”,前途无量,就这么来的嘛。

运势、风水在哪儿?就在自己的心里,上哪儿去找?就在自己的脸上啊,一看皱着眉头,老半天也没个笑脸,不就把自己的运势封冻上了吗?大夏天的一片秋天的肃杀,给自己就妨碍住了。青春谁做主?真是自己做主,但是不会做主啊,看着这个车像滑冰车一样,往冰天雪地里面滑去了,能有夏天的成果吗?改命运在哪儿改?风水就在我们心里;学圣贤在哪儿学?就在自己的心性上学。我反复强调这些年体会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心地是修行的唯一场所!跑遍祖国的山川大地,寺庙,孔子庙堂,装模作样地磕个头,心里不真的话,没用;回家不好好孝顺父母,捐再多钱,没用;拍领导马屁,拍得舒服,一时提升上去了,从人生结果来看,没用,是假的,照样儿开一个谎花,灿烂一时而已,到七十一岁的时候,也有可能被国家王法拿下,何苦来哉!

什么叫心想事成?大家看我这本《黄帝内经》,我都不敢翻,因为这里面的书页快被我翻碎了,有掉下来的可能,有些时候都舍不得翻,用了好几年了,相当于孔老夫子过去读《易经》的“韦编三绝”。所以,就用功吧,时间长了,书翻烂了,内容化到心性当中,至少有一部分,哪怕一小段、一句话人经合一了,化到自己心性当中了,时时刻刻都能遵守,做梦的时候都不敢违犯了,那要恭喜你,那是真的。这是真孝,真孝是什么孝?大孝于天下。天下所有圣人的话要听,叫大孝天下;天下所有人说的好话要听,大孝天下。听懂了吗?“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这个人恨死他了,烦死他了,可是有一句话他说对了,仍然是我的老师,这样才能够进步,才能最终圆满成就。否则的话心里有一个隔儿,心里有外面印进来的一个污点,不是别人有污点,是我们自己的心性当中有污点。如果学明白了,天下没有别人的事,天下没有别人的问题,只有我自己。把自己搞清楚、搞明白了,把自己的心性把握住了,怨恨怒恼烦全部剔除了,叫大孝天下,叫上超九祖、下荫七玄,叫对得起天地承载、父母生养、国家培育、师长教化。否则,这一辈子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的身体就像开了一个花一样,没有结果就凋落了。

结果结果,人生到最后结一个什么样的果?人生天寿,《黄帝内经》上讲一百二十岁,分四季,三十年一季。三十岁以前是春天;三十到六十岁是夏天;六十到九十岁是秋天;九十到一百二十岁是冬天,藏着吧,一直到寿终正寝。谁活到那个年纪了?唐代的孙思邈、孙真人;近代看虚云大师一百二十岁,如果没有解放初误以为他窝藏了反革命分子,被公安人员一顿毒打,老人家不止一百二十岁啊。看他被毒打之前的那个面相,哪像一百二十岁啊,我感觉像六十岁。他是我们国共两党很多大员的老师,为什么能够健健康康的?因为合了天道,做对了!

我们现在学经典,学《论语·学而》,老夫子可没说一定要报一个专业,把某一本书背得滚瓜烂熟,没有。谈做人,谈孝。弟子之间议论的也不是书本上的条条框框,是直接面对“天书”的学习。我解释过什么叫天书,没有字,整个面对社会,我们现在的讲堂,就是一部天书里面的一节。

礼乐教化 中和之道

第十二段,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这第一篇里面,有子这个学生非常重要,第二句话就是他说的,就是孝为人之本,我们解释得太多了。还是看“礼之用,和为贵”,今天特意带来《仪礼》这本书,岳麓书社出版的国学基本丛书。礼乐教化礼乐教化,人不知礼“异于禽兽者几希”,就是说人如果不知礼跟禽兽差不多。我们现在经常在小区里面看到有人遛狗,狗呢,穿着衣服;人呢,穿的衣服越来越不像衣服,尤其是夏天的时候。

大概是我以前没学好不知道,现在经典读得多了,就发现确实有很多的问题。经过高等教育,博士毕业好多年的人,给你发短信,没有称呼,没有落款,直接命令你干活。我收到以后,跟他理论呢,没必要;不理论呢,如此没教养,将来还有可能说这姓钟的是他老师,我承担不起这个责任。所以说宁可磕头我都不当这个老师,不担那个责任啊。当人老师,中国古代怎么讲的?叫“误人子弟,男盗女娼”啊!不能够践行天道的人,叫天诛地灭呀!做老师,南先生也讲过,倒了八辈子的霉,被人呼作老师。他不听你的,表面上恭恭敬敬的,到下面,有他自己的一套小算盘,如意算盘。老师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弟子?真诚而恭敬,不做假的人。找到这样的人,一定倾囊相授。人做真了,不用去找老师,老师会自动出现的,这是感应而来呀。而且双方互相都在找啊!

我们说《道德经》讲完讲《素书》,给《论语》和《道德经》两个课堂上经常来听的人讲《素书》,单独开讲。为什么讲《素书》?张良死的时候都没找到传人,非其人不传,非其真不授。不传,带进坟墓里面。有一天会被挖出来,挖出来都告诉你,还是这个规矩,“非其人不传,非其真不授”,不是那个人,不要传给他,他担待不起。而且只学些谋术、谋略,越聪明的人对社会的危害越大。教了他,他将来做错事,危害天下,谁的责任?做老师的责任嘛!这个责任可大了。

我们感叹现在,礼,不讲礼;音乐,全都是一些没调的音乐。昨天我和孩子在餐厅里吃饭,电视在客厅里开着,有一个歌星要开演唱会,电视台采访他,我就说:“我怎么感觉他唱走调了?”我家小孩教育我说:“可能不是他唱走调了,现在这个歌啊就是那个调。就是唱歌他就故意不在调上,让你听不出来调。你要听出来调了,他确实走调了。”我就想起来孔老夫子说“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舜那个时候的音乐,可以说尽善尽美。而现在有些音乐听了不说起鸡皮疙瘩吧,也翻江倒海。

我们说过,五脏六腑是“天布五行,以运万类”来的,跟自然相应而来的,古代叫宫、商、角、徵、羽,每一个音对应着一脏,是可以调理的,音乐是可以治病的。认真的人、会学的人在现场跟一个好的老师,当下他的身体就会变好的,这是会学的人;不会学的人那可能是得不着这个效果。这一点都不神秘,为什么?当听得欢喜,阳气升发,身体自动地就处于一种良性的状态;阴沉着脸,溜号,心不在焉,就是妄念,身体就处于一个浪费能量的运行状态,那就是耗能过多,所以,他不舒服啊!为什么说会听课的人听得不累,不会听课的人坐不住呢?就是这个原因。有一个好的办法,我曾经告诉过听众,听的时候有一言可取,对大家有帮助就鼓掌。经络一振通,然后阳气升发,就是拨阴取阳。因为这个手指是神经末梢,两臂到底有多少经络,大家可以去看中医的经络图。阳气一起来,阴质自然消除,也就是说正能量上升,负能量消灭,身体自然健康。

讲礼乐对人民的教化,是孔子最讲究的外在形式,他特别重视礼,强调乐。孔子本身是个音乐大师,所以,他能删诗书、定礼乐。他凭什么能够修订《诗经》?这是用来唱的,如果他不懂音律,不懂天地清音,他怎么唱?在陈绝粮七日的时候,还弦歌不断呢。弦,是自己弹;歌,是唱。气得有些弟子说:都快饿死了,还有心情唱歌!孔老夫子这个心境跟南先生说的那位老师是不是一个境界?死了没关系,饿死就饿死呗,情绪不受影响。心性修炼到多么纯净!多么干净!

“礼之用,和为贵”,表面上有礼,领导班子要不和谐的话,就是这个贵没有了。表面上客客气气,还讲礼,有的还不讲礼。讲礼的话,表面客气心里面犯嘀咕:你怎么分管的工作比我这重要呢?你怎么分管的处室比我这多一个呢?这种调整对我捞取好处是不是无利呢?反正是种种不利的想法,如果没有和气就完蛋了。夫妻相敬如宾,也要讲这个和气,家和万事兴,就看“礼之用,和为贵”这六个字,太重要了。

老子《道德经》上讲:“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就是这个礼呀!礼是兜底的,礼之上是仁义,是道德,礼之下呢?我给《道德经》加了两句话:失礼而后法,失法而后暴。破坏了礼,礼都不讲了,下一关就是国家强制的法律了;违犯了法律,那国家只好用暴力去执行了,强力规范,根据违法犯罪的情节,领受自己应该领受的结果吧,这是天经地义的。所以“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而后法,失法而后暴。”暴力了还有什么可讲的吗?生命都被剥夺了,不可能再低了。

由此可见,礼有多么重要,因为突破了礼,面对的就是法律了。为什么圣人强调礼?不明道没关系,道是整体的,没有整体的体悟,体悟一小部分不行吗?做人有没有德?德都不行,讲点仁心仁义,做人连仁的精神都没有,儒家最推崇的仁的精神没有了,为人根本应该做到义,最起码应该守吧?从事制造业的把产品做得非常精致可靠,应该可以吧?为什么那么多假冒伪劣产品?不讲究义嘛!商人讲流通,赚25%的利润可以了,再往上的暴利不要取了,取了之后伤及子孙,这是中国古代的智慧,“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义之后就是礼了,义不讲,表面上客客气气的不讲吗?签订的合同都不守吗?那就只好是讲法律了。所以,讲礼是给大家兜一个底,不要去触犯法律,这是圣人教化的最底线了。因为需要动用国家法令去制裁的时候,已经不算是教育了。所以,老子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突破了这个礼,就开始乱了,人生乱象、社会乱象就都出来了。我们应该恢复到礼节,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

体会“礼之用,和为贵”的精神,这是先王之道,就是在孔子那个春秋时期,这都是传统文化,先王传下来的“先王之道,斯为美”。非常良善的、美善的生活,人们彼此很亲切、有礼节,是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斯为美,小大由之”,大到国家,现在习总书记在韩国访问,总统接待得有礼节吧。大家看一下,所有的礼节穿什么衣服、谁站什么位置、戴什么花、别什么胸针、穿什么鞋子、说什么话,很清楚都在《仪礼》这里面记载着呢,这就是为人。这是什么时候的贡献?周朝周公的贡献。后来有失传,现在书里面是十七篇。还有《礼记》,还有《周礼》,叫“三礼”。“三礼”之学汉代一个大学问家郑玄做了“三礼”注解,超过他的老师马融,马老师就要杀掉他。做老师的没心胸,嫉妒学生,想给他灌醉后再杀掉,结果这位郑大师酒量太好了,喝了三百杯,把所有的人喝躺下以后,自己全身而退。

南怀瑾先生评论这件事情说:如果世间人全都是这个酒量的话,当年佛不会制定酒戒。喝去呗,不会误事的!但是有些人没这个能量,喝完乱性、胡言、误事。所以,我们的法律怎么来的?原来没法律,大家知道吗?人人都是好人,不需要法律。周初西岐那个地方“画地为牢”,就是犯错误画个圈,不准动等着处罚,犯错的人就站那不动了。现在,高墙电网,荷枪实弹,怎么来的?“道术将为天下裂”,越往后人越不懂得天道,不懂得做人之道,这面犯错误越重,那面国家的法律就越加强,就像猫和老鼠的游戏一样,就这么来的。加强监狱建设,对于一个好人来讲,一点关系都没有啊。

有一次坐火车,有一个人问我:“你就告诉我,一句话说清楚,世间有没有鬼?有没有地狱?”我说:“你心里有没有鬼我哪知道!”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人哪里有鬼?自己心里有鬼,就把自己都当成鬼了,上哪去问?上哪去找?一个人面临着什么样的结局,还不自己干的事嘛。谁给他送进监狱去的?自己嘛,这很自然哪。谁给他送到了表彰的现场呢?也是自己把自己送上去的嘛。这世间太公平了,看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以后,我才知道改变自己就改变了自己的世界和时空,这也是天人合一嘛。对自己的境遇不满意,“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就可以了。这就是修,听明白了这一点,大家就知道了整个中国古代文化伟大在什么地方,改造命运就在自己的起心动念。不知道的话,按照经典上告诉我们的理念去做,一开始不知道从哪做,那就从一句话开始,回家孝敬老人。

我们学《论语·学而》学什么?第一件事情,不要痛苦地学习,反对刻苦学习,因为坚持不了多久。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苦?就因为刻苦学习嘛,家长也跟着苦。一旦高考结束了,书扔出窗外,笔扔出窗外,甚至撕得粉碎,加上一句:考上以后老子再也不看书了!毕业以后老子再也不看书了!我们的教育有本事把一些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这一生学习的兴趣,全部杀死!把人教成这样,后果谁承担?为什么人们都在骂?骂完了之后没办法,自己不做不要去要求别人,自己做一定会改变这个世界。

所以“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知道什么是和的道理,然后去做到中和的状态,不愠不火,不卑不亢,不急不躁。如果“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太简单了,读得时间长了,这些话一点都不拗口,反而会很美。

古典诗文 美慧源泉

读古书是可以治病的,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李煜写的,这个节拍节点像唱歌一样就出来了。苏轼的“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不美极了吗!听完之后自己的心性不跟着化了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有老师说《大学》这一句话读懂了,整个人道就懂了,还能治病哪,这是真的。是湖南的一个修道的,六耳不传,还得介绍、发誓、磕头、不外传。其实传的就是这段话。不过真好用啊!就是如果相信的话,真好用。音节很美,这是我的体会,真是好的文章,美极了!

为什么拿《诗经》来?也是给大家看,它能唱,而且是经过圣人校订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琼瑶阿姨把它改为《在水一方》的电视剧,歌词几乎都从这里面套出来的,大家以为琼瑶阿姨真厉害,我说她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她才厉害。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之首的苏轼,我们看他文章中引用《诗经》、《尚书》的地方非常多。哪些经典把他们培育出来的?就是中华原创经典。

美,如果读不出来,那学习就不刻苦吗?读出美以后,孜孜不倦,美在其中,心里没事偷着乐,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所以,对这样的人惩罚的措施就是不要看书了,出去!因为体会美的感觉被人强行中断了。自己要有所用心,知道怎么去学,从根本上学,找到美感,然后乐此不疲。如果是此中感受,壶中天地,不足为外人道也,那就进入中道了,就进入那个领域和状态了,别人骗你是骗不了的,一通会百通,我们强调的就是这一点。

今天,现在,我们就是讲儒家吗?道家的思想有没有?佛家的方法有没有?有人说怎么跟佛家扯在一块?佛法变成宗教是嘉庆年间以后的事,以前就是很朴素的,跟儒、道是一样的。我们看名家辈出是什么时候?盛唐跟中唐嘛,最强大的朝代。那些大师哪里来的?有人教,有人修,就有人证,是这样来的,真有文化嘛。

我们现在这个讲堂就可以说是禅堂,唐代的六祖慧能大师说,什么是禅?“外不着相为禅”。着一个儒、道、释、医各家的相,非得跑到禅堂里才能坐禅,在新华书店的“明德堂”里面就不能坐禅,它那个禅是馋嘴的馋吧?永远“坐”不清楚祖师要传给我们的那个智慧,因为已经把自己障碍在智慧之外了。

什么是定?“内心不乱为定”。为什么要问大家听了几场讲座?因为在我们现在的时代,事务很容易繁杂,整个社会运转的规律不像古代相对容易清静,现在真的很难。除非已经退休了,时间完全做主,否则有工作的人,想连续从去年十二月听到现在的七月份,一课不丢太难了。出差、家里有事、朋友有求、身体不适,或者听腻了、听够了,什么原因都有可能。可是修定心,如果说一直在这里面,不管姓钟的讲好讲赖、讲对讲错,因为讲的是祖宗的经典,一直在听,听到三讲以上,那个定心就已经起来了。连续嘛,内心不乱,始终挂在《论语》和《道德经》的境界当中。啥是定啊?专心就是定!定能生慧,时间长了自然而然脑子里面就会有灵感,跟谁感?跟自己纯洁的心性相感,拨云见日,杂质少了,本来智慧自然就呈现出来了。

我们每一个人本来都是尧、舜,本来都是圣贤,谁障碍了我们?就是自己那个习性、秉性!比如说,看球,四年一次的世界杯,看吧,看到早上,实在太困了,睡一觉吧,听了那么多讲了,这一讲不来也可以,而且老师说,听了一讲听明白了,其他讲也都知道了,理由永远有。但是,听一讲明白了跟明白了还听八讲能一样吗?它是不同的,段位是不一样的。

第十三段,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什么是信?每个周末上午讲,是信;每个周末上午来听,也是信,这是听者与讲者之间的信。这一辈子有缘读到《论语》,看到一句可以度我们、成就我们的话,是古人对我们有信。什么是“度”?植物结果之前,能量被吸收上来,注入果里面,农村习惯叫“度”,度浆、注浆,最终长成玉米也好,茄子也好,苹果、沙果、桃,就是度浆后结成一个果。听到一句话度我们,是古人对我们有信,有什么信?古人说的这是对的。如果我们对古人有信,夺了古人之志,行到自己身上,就真对得起老祖宗。如果我们真的被《论语》的“文”所化,行到生命当中表现到当代,这就叫文化传承。不是非得拿一本书、写一本书叫文化传承。以正确的观念行到当下,把孔子、周公的精神,禹、舜、尧、帝喾、颛顼、黄帝、神农、伏羲氏的精神传承到今天,这叫文化传承。做假一点都不行,编一本书骗人也是“开谎花”。

“信近于义”是我们的本分,什么是义?本来应该做的,相宜为义,应该做的这就是本分,每一个人都有传承的本分,因为我们的血液里面流传着老祖宗的基因。这是可查的,今年二月份《自然》科学杂志发表的,现在有这个技术。“恭近于礼”,没有恭敬,故意表现出所谓现代的礼仪教育,一看就能看得出来。尤其是当心修得清静的时候,一望周围的人便知道他们心里纯净到什么程度,真诚到什么程度,是真恭敬还是假恭敬,一望即知。甚至不用望,打电话第一个声音一出来,就能知道对方心里是什么状态,一点都不神秘,完全能体现出来。但是,如果心里很杂乱,你比对方还乱,那根本听不清楚对方在一个什么样的层次上。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如果一个人傲慢的话,早晚有一天,有人会故意地挫折他,这个人是代表天,也是替天行道啊!为啥说叫大家学《易经》,学谦卦六爻皆吉呢?走遍这一生,从孩子走到老年,天下人都会尊敬你;可是,那个强势的人、不可一世、颐指气使的人,早晚有一天会面临着一个更加强势、自己处理不了的局面。为什么?这是教他。所以早明白早不受挫折,早明白早进入中道。顺道而行,通畅无阻;逆道而行,不死即亡。特别简单,经典一定要明白,大道至简,《论语》至简,《道德经》至简,《黄帝内经》至简,包括《易经》都是至简的。什么叫至简?一句话可以说清楚,一念真就可以理解核心法则。

不要说,这是天书啊,一般人是不行的,头发都没白竟然敢上去讲经典?不要被经典吓着,这些圣人的想法,如果三岁能明白不希望等到八岁,越早越好啊!比如我,如果二十一岁的时候就明白了我今天所明白的,经过二十年,我今天绝不只这个状态啊。就是因为不明白,才左磕右绊,踉踉跄跄,终于有一天,三十六岁时候,唉!何苦来哉!吃那么多苦,早知道早放下。十六岁如果就能够服服帖帖,老老实实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落实……有人也开我玩笑:那你还想咋的?出了一本书,影响波及海外,也算可以了。我说修学无止境啊!如果我早点懂得,何止今天这点成果!毛主席说过要永远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这是真学,一旦有自满的情绪,就是终结了自己前进的道路。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这几句话连贯下来看,人要守信,要落实,要兑现,答应人家的事情,一定要兑现。这一点做不到就挺苦的,我欠了好几个人写的字,写的经文,到现在没写成呢,天天就觉得自己是一个欠债的人。努力这两年之后,早晚会补上的,就是“言可复也”。你说过的话,别人可以追查,可以“复盘”核对。对别人恭敬,换回来的是变本加厉的恭敬,我越来越体会到这一点。所以我就想,那些傲慢的人将来收到的是变本加厉的人家对他的傲慢。“因不失其亲”,对谁亲?好人亲,不好的人没亲切感,还要敬而远之呢。在因上修,“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嘛,“亦可宗也”也是需要学习的,就是这个意思。

安贫乐道 富贵好礼

第十四段,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段话比较容易理解,就好像是这个君子,道德高尚的人,不是酒囊饭袋吃得自己“三高”。可能这句话对有些人不敬哈,但是我劝大家吃饭吃七八分饱,这是我体会出来的。我岳母做饭好吃,我就很容易吃多,她也希望我能多吃一点,因为做饭的人大概都有这种心情:饭做好以后,吃的人只夹吃两口儿就跟吃猫食似的,是不是我做得不好吃啊?我也想让他老人家高兴,就全吃完,吃完就发现又吃多了。老是没记性,后来就发誓千万不要吃多,其实吃多了,确实有百害无一利。

“君子食无求饱”的意思就是不要吃得太过,让大家把握中道。“居无求安”,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安,很严重的,就是说也过分了,奢侈了,没两年又换房子,又装修自己的别墅,大张旗鼓地大兴土木,这就不得“安”,没必要。

“敏于事而慎于言”,做事要敏捷,这是智慧成就的标志。“慎于言”,我还是重复那句话:言,太重要了,祸从口出,多言必失。尤其是被人恭敬的、请上讲台的人,要是没有一个警钟长鸣挂在这里面,很容易出问题。

中国古代就流传着“野狐禅”的故事,百丈怀海大师的讲堂上出现一位老者,旁听。然后大师问他,他说:“实话跟您讲,我不是人,是一个狐狸。我以前也是一位老师,因为回答错了一个提问,结果堕成野狐身五百年了。”这个公案很有名。怀海大师那个时候,也不惊讶,因为众生平等嘛,也就是一个生灵而已,也知道他的来龙去脉,就说那当时是什么问题?老者说有人问:大修行人落不落因果规律?他就回答大修行人不落因果。错了!当老师回答错了,为什么把这个历史公案讲出来?因为现在对着摄像机,我要告诉一些迷于借着传统文化的东风喜欢做老师的同仁,上台讲话要有根据,要有实修,否则的话后果自负。拿古代的一个例子给大家做警示。

怀海大师就问:“你就是因为这件事情导致现在这个情况?”

他说:“是,我一直不明白就是自己错在哪里?请大师为我解说。”

“好啊,你问我。”

老者就问怀海大师:“大修行人落不落因果?”

大师答复:“不昧因果。”

就一个字不同,但是把道理说清楚了。“不昧”就是明白、理解、知道,知道这个规律。

因果律是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七大定律之一。上一讲我拿了《广义相对论》那本书,大家可以去查,就是宇宙间没有偶然,所有的事情,当数据足够大,时间足够长,就能找到前因和后果。这件事情足以改变我们现代人对古代天人合一观念的看法。扪心自问,我最大的学术贡献(如果有的话)不在于说中国有自己的传统经济学,我认为自己最大的贡献,是发现广义相对论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现代物理学版本,它可以改变现在所有的学科,重新去看待中国古代的学术和文化,重新整理和发掘。

“就有道而正焉”,跟大家报告过,我现在跟刘有生老师他们学习,如果当仁不让地说一句话,他老人家是有道之人,这是天下人公认的。公开地出来讲家道、讲伦理三十年了,我跟老人家接近,现在就是求一个印证。所以有一个活的老师在很关键哪,有些时候看书以为明白了,老觉得欠缺了一层,总要找一个人,一看到活生生的人给你展示出来,信心就有了。所以,我对庄子的信心、对道家的信心就来自九十四岁的周元邠先生,九十四岁的老人,那个状态,我们也可以跟着学嘛,信心就有了。

刚刚讲的这句话我有一个自己的句读,报告给大家,就是: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什么意思?君子在世间做事,也不是说不食人间烟火,跟大家一样的要穿衣吃饭。那首先得把自己养活了吧,所以君子没吃的,要求一餐之饱不过分;没居住的地方求安,得有个立锥之地呀,遮风挡雨也不过分。整个国家如果能让将近七百万的毕业生有饭吃,就是要就业;有房子住,就是要进行安居工程,这不就是已经进入政府经济的领域了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孔老夫子讲,做到这几点,“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所以,我们总结这句话,就是人要守中道,不过分。

第十五段,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请教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这就是“就有道而正焉”,向老师提问:老师啊,我没钱的时候不谄媚,哥们儿发财了,富裕了,当官了,有权力了,没有骄傲之心,何如?很自信的样子,“何如?”就是怎么样?这就是剧本嘛,想象一下,如果演员去演的话,老师啊你看我做到这些怎么样?显然这个学生对自己的这种修为很自信。孔子说:可也,不错嘛。但不是拍手称兴那样的,不是像在《庄子》里记载的听到颜回说“同于大通”的那个样子,本来席地而坐,相当于今天的跪着,听后一下子身子起来。不是那样的,还没达到那个程度。不如没钱、穷困的时候,还能够乐得出来;“富而好礼”,有钱了,过得好了,能好礼、守礼,这很难的。

这两年我亲身体会到,有一些人看到《中国经典经济学》这本书,大老板谦虚地说来请教,可是,不管是当官的还是有钱的,通常那种我慢不自觉地就流露出来。他想跟你客气,想表达恭敬,可是那种习惯性的我慢就都出来了。我们不担心别人轻慢自己,可是我们能看到人处于什么状态,人富贵以后,还能够真正地谦虚守礼,这事儿不容易。真到了这个境界,就是巨富的境界,像李嘉诚,很谦逊,人还会进步,前途不可限量。

正知正见 知己知彼

子贡听老师这么回答,说《诗》上面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切磋琢磨,说的就是这件事情嘛?老师叫着他的名字告诉他:“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现在可以跟你谈论《诗》了,告诉你一件事情,可以举一反三了,老师很高兴。

为什么在《学而》这篇里面有这段话呢?告诉大家学习的时候,不要死板板地学习,读《诗经》的时候就傻读《诗经》,读不出其他的味道来;读《论语》读不出道家的味道来,读不出医治自己身体毛病的味道来,也就是没有读出“弦外之音”,没有悟出,这就惨了嘛!我们看《为政第二》里面第十二段,子曰:“君子不器。”一个人把自己当一个小瓶儿,那就只能装一瓶水;把自己当大海,那就是一个盛大海的容器;想有多大的成就,就把自己的心胸扩展开,就是这句话的意思。不能读《诗经》就局限地以为是描写男欢女爱,产生是不是邪淫哪这样类似的想法。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第二》的第二句就是这句话,《诗经》没有邪念。读者有邪念,那是自己的事情,就是正常的人伦、人情,过分了,也是邪了。

看《学而》最后一句话,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一句等于扣题了,第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强调学习要快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定会有相应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即使修行有成,但是没有名满天下,别人还不了解,对我们好像没有表现出那么多的恭敬,没关系,为什么一定要让人知道呢?有这一念就不是明白人了,就是沾染在名利之上了,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不上这个当。所以,扣题的一句话,人生之大患,不患别人不知道我,全天下人都不知道,没关系。关键看什么?看知不知人,知不知己,知不知彼,“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人者智”,知人有什么重要呢?为什么不知人是大患呢?我们刚讲过《道德经》里面“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里面的患指什么意思?一个人不知人的时候,如果是领导,能够知人善任吗?这个人承担不了这个岗位的重任,无论是因为裙带关系也好、拍马屁也好、送钱也好,反正是安排他到这个岗位,将来出事了,有没有领导责任?这是当官;再看发财,做董事长的道理一样啊,本来这个人不是谈判的高手,一个重要的合同非得让他去出头露面,没谈下来,谁的责任?所以,用《道德经》上的两句话给这句话做注解,就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学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入第二章,《学而》之后进入《为政第二》。

转化自己 五伦和谐

为政,就是在世间做事,教化世间,包括做公务员、做企业家、做老师,做任何一个正当的行业,都叫为政。

为政第二

第一句,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以德”这又是本哪。第一讲学,讲孝,第二讲做事的时候,“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如果人把握了这个德,就像北极星一样。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知识,把整个星空划成二十八个星宿,跟我们人体相关联,要讲这个,得讲道家学说,可能讲一年才能讲清楚。现在知道有这件事情就行,整个二十八星宿围绕着北极星(就是北斗星)在转。“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告诉我们就在本位上成就,该干吗干吗,整个周围的五伦就随着你转。大家能懂吗?自己改变,就在转化你的时空,就应用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自己做一个好人,整个天时地利人和都会围着你转。自己是一个和气和谐、满脸微笑的人,回到家里面,五伦随着你而转,父母高兴、配偶高兴、孩子不恐惧,就不伤及孩子的大脑,记忆力就强,好成绩就会出来。家庭也会和睦,子孙也会兴旺,事业也会发展。所以,干什么都要守住这个德,太关键了。这是正面说,第二句从反面提醒大家。

第二句,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什么意思?《诗经》里面有《国风》《大雅》《小雅》,一般认为记录的是中国古代先民的思想感情。一个人在世界上做事情,不能不了解人情。李叔同先生说:“不近人情,处处涉险。”诗教温柔敦厚,做一个这样的人,而且强调学诗的时候,不要有邪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人之常情,不是邪念。“君子好逑”,君子好的伴侣,夫妇和合,一阴一阳之谓道,家道就兴了。人伦之始,造化之根,代代相传,可以传千年万年,千支万支,没有穷尽。所以,我们才能成为这个星球上唯一还有远古传承的文明。

《诗经》里面没有邪念?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叫《褰裳》(读音qián chang),“褰”表示把自己的裙裾提起来的意思。“裳”就是衣裳的裳,古代音是“常”,衣裳。为什么说这首诗呢?是联想到韩剧了。目前好多人喜欢看韩剧,韩剧里面经常有女生叫“大叔”、“欧巴”思密达什么的,韩剧给人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呢?我岳母告诉我,韩国的电视剧全都展示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好人一定有好结果;那个坏蛋,烦人的那个家伙,一定会在最后受到惩罚,让你觉得很解气。这是什么?剧教,电视剧教做人的道理,人要从善。而现在国内的电视剧和电影可能杀盗淫妄比较多,要警醒这一点。

为什么提《诗经》里面的《大叔于田》呢?我想,韩国人是不是学《诗经》啊,叫这个男子为大叔,我不喜欢这首诗,我喜欢《褰裳》。是一位女子的口气说的,“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是对男子的敬称“您”,她心中想象的那个年轻的帅哥,也不知道是不是高富帅,反正这女子心里喜欢他。“子惠思我”就是您竟然能够喜欢我的意思。“褰裳涉溱”,“溱”是河南的一条河流,我估计古代的河流都很清澈,可以下去脚,女子提起自己的裙裾,过河去跟男子相见。画面很美,像一个电视剧。下面来了,“子不我思,岂无他人?”你个臭小子如果不想我的话,难道就没有人喜欢我吗?“狂童之狂也且!”(而且的“且”这里的发音是“jü”)什么意思?如果你不喜欢我,那一定会有其他的美男子高富帅喜欢我,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你个狂小子,你个臭小子!

因为韩国电视剧里,我偶尔会听到好像骂人说“臭小子”。我就想起来,他们大概也是读《诗经》读出来的,把它变成白话。《诗经》写得特别地生动,感觉有人情味,温柔敦厚,并不是有邪思。在世间做事,处理任何事情要正,要防止邪,就是正的从正面去做,反面的要进行防范。然后对世间的人情、男女饮食一定都要了解,才能够不涉险,才能够推开。不是说一谈传统文化就高高在上,不食烟火,那就错解了老夫子,而且做不到真正的道行天下。

第三句,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尽管说人民免于刑罚,但是人变得无耻;如果“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人知道有羞耻之心,根本就不做,不等到刑罚的时候,已经守礼了,讲仁讲义了,讲道讲德了。那天下大治,垂拱而治,道理就在这一点。

时间已经到了,这个夏天我们这一讲就差不多了。

祝愿大家能有一个愉快清凉的夏天,身心福慧日增。秋天的时候再见。谢谢大家!

同类推荐
  •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视角,探讨现代新儒家的现代观,审视并展现新儒家面对现代化潮流的种种思索与探求。因此,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现代观,就成为贯穿本书的价值导向。此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观也成为本书的一个参照;本书还全面反思了儒家的一些可与“现代性”关联起来的理念与价值取向。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

    本书在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和舍勒的感受现象学的背景下,将其新创的道德意识现象学与佛教唯识学和儒家心学特别是孟子的良知学说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对道德意识的三种来源即内心的、外在的和超越的起源,也即对道德本能、社会伦理和神学伦理进行了区分和描述,尤其对道德本能之所以是自然本能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分析,以回答“我们为何以及如何意识到善?”的问题。
  • 庄子全书

    庄子全书

    本书除了介绍《庄子》原文中的一些经典寓言故事,还列举了古今中外很多富有借鉴意义的小故事或人生实例,几乎涵盖了职场、营销、教育、友情、爱情、婚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等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让您在轻松中获得智慧,愉悦中体味哲理!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主要内容包括:所谓原始积累、关于资本论、社会分工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原始积累的秘密、对农村居民土地的剥夺、压低工资的法律、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等。《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按章节划分,每个章节都提取出经典语录、文章与文章之间,书与书之间,相互呼应。无论你从哪个段落开始阅读,都可以使你走向整体,进而了解《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
热门推荐
  • 红察尔河畔

    红察尔河畔

    重逢这年当朝发生了许多大事,最大的一件就是换了皇帝。这事和寻常百姓其实没多大关系,但饭馆里没用的话总也少不了。有人说这是篡位,比如街头卖麻花的王麻子,还有征“地头税”的地头蛇;也有人说这是物归原主,正本清源,比如学堂置办饭菜的厨子和门口下棋的大爷。但无论如何,这个皇上是刚坐上宝座,大家都还新鲜。朝廷里也觉得新鲜,都不知道这个新来的皇上到底有多大的能耐。这天五更天,坤正殿,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皆准时守序,面朝正北,新登基的皇上端坐台上,身后排列数根根两人抱的巨柱,头顶匾书“承天抚民”四个大字,一旁坐着的是当朝太后。殿内金砖铺地,龙凤皆栖,鹤甪相随……
  • 西游记传

    西游记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汤显祖与明代戏剧

    汤显祖与明代戏剧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汤显祖与明代戏剧》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明代戏剧发展、明传奇代表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牡丹亭》、汤显祖对后世的影响等内容。
  • 甘露军茶利菩萨供养念诵成就仪轨

    甘露军茶利菩萨供养念诵成就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3)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3)

    三十六行,行行皆有状元;而商场亦如战场,瞬间便又是另一翻风云。“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为我们隆重讲述了商界名人们的成长史,品他们于商海间的每一个决策后的那份坚定和执着。
  • 灭门之祸

    灭门之祸

    杀恶犬曹爽受辱,送死虎司马赔情。事情离谱得叫人匪夷所思。曹爽本来以为自己性命难保,结果不但保住了命,并且当上了大将军。开始他总感到像一场怪梦,怕这梦醒了,又盼这梦醒了,见了朝中文武大臣向自己参拜,恭恭敬敬称他大将军,请求示下,他脑子里就晕晕乎乎的,想,要是梦就赶快醒来吧,醒来吧,再好再长的梦也是一场空!过了几天,他才确信一切都是真的,他的确是大将军,新皇帝只有八岁,国家内外大事都需他做出决策。明白了这个现实,他在狂喜之余不禁有些惶骇。
  • 逆袭医妃

    逆袭医妃

    聂向莹被聂向陌派嬷嬷欲活埋至死,被生生吓死后被现代异能特工(灵气治愈性异能,没有攻击力)占用重生,吸收记忆。太子齐玄煜身受重伤剧毒,被追杀到树林,看见这一幕,杀了两个嬷嬷灭口,发现聂向莹死而复生,并震惊她惊人的医术。被太子当作大夫抓走,利用金针引渡灵气替太子解毒,保住了性命,太子遵守诺言放她离开,惊讶她的医术暗中派人打探,准备收为已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梦西遊之晴天大圣

    梦西遊之晴天大圣

    以西游记为背景,穿越古今。作为西游的延续,故事轻松搞笑,没有原著的严肃!
  • 我愿意等你,即便错过所有的花期

    我愿意等你,即便错过所有的花期

    若是遗憾能动人如满天烟火,也不妄韶华倾负有你的黄粱一梦。
  • 无赖皇上之就要拐你来爱朕

    无赖皇上之就要拐你来爱朕

    她是国际刑警组组长,在一次行动中误入时光隧道回到了一个历史上没有的王朝,为了生计女扮男装的她进宫当了近身侍卫。可是,这个长的好看的皇上好像是有了恋男的倾向。不会吧!“我是男人!皇上,别爱我!”“就算你是真男人,也要拐你来爱朕。女人,别想逃!”龙傲天一脸的无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