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08600000004

第4章 三月篇

画得春山桃花夭 百年有结是同心

桃之夭夭[1],灼灼其华[2]。之子于归[3],宜[4]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5]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6]。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出自《诗经·周南·桃夭》

注解

[1]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2]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

[3]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

[4]宜:和顺、亲善。

[5]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有蕡即蕡蕡。

[6]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几年前,著名画家白伯骅先生举办画展,邀我为其撰写画展前言,我端详先生笔下的仕女,美得百媚绽放,却又能静雅自持,没有一点恃美傲物,难能可贵,由此我便想起了这首《桃夭》,在前言中写道:“世有桃花,桃之夭夭,画有佳人,灼灼其华。”

美人如花隔云端。把美人比作花始于这首诗,清代姚际恒作《诗经通论》,曾曰:

“桃花色最艳,故比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一到春天,桃花总是最早绽放,嫩绿色的叶子,轻轻托起粉红色的花朵,山涧溪边,一树又一树,一重又一重,美得不可方物。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漂亮的女子走到哪里都会是关注的焦点。才子文人更是不吝笔墨,在他们看来,腮凝新荔、鼻腻鹅脂的佳人是美的;脸若银盘、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的娇媚也是美的;“轻罗小扇白兰花,回眸一笑胜星华”的国色天香更是美的。

然而,读起来似乎都不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耐人寻味。

为什么呢?

我想可能是因为静。

很多时候,美是有侵略性的,攻城略地,不啻于千军万马。很多英雄蹚过了万水千山,却难过一道美人关,比如貂蝉之于吕布,陈圆圆之于吴三桂,海伦之于帕里斯。英雄刹那间的温柔和不知所措,不过是因为那一人一倩影惊醒了一池春水,那一颦一笑颜沉醉了一叶赤子之心罢了。

这种美,如芍药。

当庭数朵开,东风与拘束,不仅引得蜜蜂来,还是“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艳丽之极,妖而无格。

然而,美人若桃花,却让人舒服,因其虽美却不自以为美,因其静。

民国一位作家在追忆故乡逸事时曾写道,“桃花是村中井头惟有一株,春事烂漫到难收难管,亦依然简静,一如我的小时候。”曾国藩也在岁暮写过“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的诗句,这其中的“无语”二字说的也是这份静气。

桃花的静美,是家常的,有一种熟悉的尘世烟火气息,是一种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知足,用《桃夭》里的话来讲,就是“宜室宜家”,“桃之夭夭”这份欢喜原本就属于寻常人家新嫁娘的欢喜。

据说,在辛亥革命以后,一些乡村里举行婚礼,还要“歌《桃夭》三章”,表达祝福和祝贺,希望这份家庭静美和气长存。此诗与祝贺新郎的《樛木》,祝福人多子多孙的《螽斯》,连在一起,编辑成书,歌而唱之,相得益彰,正如明代孔贞运所云:“闺门之内,歌樛木而咏螽斯,和气蒸蒸也。”

在一个绿柳含笑、一岭桃花红锦绣的良辰吉日里,庭院深深,高朋满座,身着凤冠霞帔的新嫁娘与心爱的男子叩拜天地君亲师后,安坐芙蓉帐内,听着窗外鼓乐齐鸣,曲曲笙箫奏凤凰,想象着一个家庭就这样建立起来,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此刻已经开启。

诗人接着云“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又云“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再云“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几句将“室”“家”二字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宜”字,很是巧妙,是本诗的精华所在。

这三句,虽意义相近,却也有不同。

朱熹《诗集传》释云:“宜者,和顺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家为一门之内。”新嫁娘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气象,“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是在说新嫁娘为这个家开枝散叶,绵延后嗣;“宜室宜家”,则是指新嫁娘性情温婉,兰质蕙心,能与夫君、家人和睦相处,不生是非。

美人,若美得太凛冽,常伴“祸水”之怨,有“薄命”之叹,惊艳了天下,却也可能误伤自己,反倒不如“宜室宜家”的静好。绾发结情终白首,一生一世一双人,这是天下所有的女子最美的模样和梦想,便尽在《桃夭》三章了。

草木皆春色 猎马带禽归

彼茁者葭[1],壹发五豝[2],于嗟乎驺虞[3]!

彼茁者蓬[4],壹发五豵[5],于嗟乎驺虞!

——出自《诗经·召南·驺虞》

注解

[1]茁(zhuó):草初生出地貌。葭(jiā):芦苇。

[2]壹:发语词。发:发矢。一说壹同“一”,射满十二箭为一发。五:虚数,表示多。豝(bā):母猪(此处因文意应为雌野猪)。

[3]于嗟乎:感叹词,表示惊异、赞美。驺虞(zōu yú):古牧猎官名,指猎手。

[4]蓬(péng):草名,蒿也。

[5]豵(zōng):小猪。一岁曰豵(此处因文意应为一岁的小野猪)。

译文

春日田猎芦苇长,箭箭射在雌野猪上,哎呀!猎人射技真高强!

春日田猎蓬蒿生,箭箭射在小野猪上,哎呀!猎人射技真高强!

这是一首赞美猎人的诗。

春日里,草色青青,桃李芳菲,万物复苏,东风吹来翠红新,绿水青山可人亲,那一片冬日里衰败的芦苇,也开始泛出一丝丝绿意,正是踏春打猎的好时节。猎人站在苍苍郁郁的田野间,听见芦苇荡深处窸窸窣窣作响,定眼一看,原来是一群小母猪,他迅速地从后背的箭筒里抽出了箭,连发连中,“壹发五豝”。

第二章里,诗人提到了“彼茁者蓬”,是说猎人离开了芦苇荡,又到了蓬蒿地。“蓬蒿”,蓬草和蒿草,因其草木知微、随风飘摇的形象,多被诗人引作他用。

如,李白曾经作诗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所谓“蓬蒿人”指的是草木间人,就是未出仕的人。

黄庭坚也曾作《清明》一诗,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野逝者,感慨“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无论一个人是贤明还是愚蠢,到头来不过是“蓬蒿一丘”,这和《红楼梦》中所描述的“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意境相似。

不过,本诗里“蓬蒿”没有那么多格外的寓意,讲的是行猎之人在蓬蒿满地的原野里漫步,天高云淡,草浅兽肥,猎人慧眼如炬,弯弓搭箭,能轻松从容,不费吹灰之力,就“壹发五豵”。

诗人截取了行猎过程中的两个场景,勾勒出一个射击高超的猎人形象,“于嗟乎驺虞”,简笔淡墨,自得其妙。

仔细品味,甚至有一种欣赏中国青绿山水画的感觉。翠绿的天地间,流水淙淙,山野清风,芦蒿满地,芦苇荡漾,简单几笔勾勒出猎人穿行在草木之间的形象,将男人的“孔武有力”和春天的“柔美和煦”相契相合,一柔一刚,画面感极强。

这首诗与我们熟知的描写猎人的诗不同,比如,苏轼所作《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这首诗,属于“政治诗”,诗中传递了诗人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而《驺虞》诗句简单,意义也简单,写的是猎人,赞美的是猎人的阳刚之美,没有承担诗人太多的情绪表达。

直抒胸臆,不王顾左右而言他,这或许也是《诗经》和后世诗歌一个区别之处。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毖[1]彼泉水,亦流于淇[2]。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3],聊[4]与之谋。

出宿于泲[5],饮饯[6]于祢,女子有行[7],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舝[8],还车言迈[9]。遄臻于卫[10],不瑕[11]有害?

我思肥泉[12],兹[13]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14]。驾言出游,以写[15]我忧。

——出自《诗经·邶风·泉水》

注解

[1]毖(bì):“泌”的假借字,泉水涌流貌。

[2]淇:淇水,卫国河名。

[3]娈(luán):美好的样子。诸姬:指卫国的同姓之女,卫君姓姬。

[4]聊:一说愿,一说姑且。

[5]泲(jǐ)、祢(nǐ)、干、言:均为地名。

[6]饯:以酒送行。

[7]行:指女子出嫁。

[8]载:发语词。脂:涂车轴的油脂。舝(xiá):同“辖”,车轴两头的金属键。此处脂、舝皆作动词。

[9]还车:回转车。迈:远。

[10]遄(chuán):疾速。臻:至。

[11]瑕:通“胡”、“何”;一说远也。

[12]肥泉、须、漕:皆卫国的城邑。肥泉一说同出异归之泉。

[13]兹:通“滋”,增加。

[14]悠悠:忧愁深长。

[15]写:通“泻”,除也。与“卸”音、义同。

译文

泉水汩汩流呀流,一直流到淇水头。梦里几回回卫国,没有一日不思念。同姓姑娘真美丽,愿找她们想主意。

出门住宿在泲,喝酒饯行在祢。姑娘要出嫁,远离父母兄弟家。回家问候我诸姑,顺便走访大姊处。

出门住宿在干,喝酒饯行在言。抹好车油上好轴,回转车头向卫走。赶到卫国疾又快,大概不会有妨害?

我一想到那肥泉,不禁连声发长叹。想到须邑和漕邑,我心忧郁不称意。驾好车子去出游,用来书写我的愁。

古代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叫归宁。归,回也;宁,问安(父母)也。

《诗经》中有多首写女子归宁的篇目,就像我们前面读过的《葛覃》,《泉水》写的是卫女思归宁,但没有成行的故事,诗中写道“有怀于卫,靡日不思”,这是一种惆怅的乡愁。

在古代,嫁出去的女儿好似泼出去的水,回娘家那可不像现代女性那么简单,买个车票,拎着大包小包就回了。旧时女子要回娘家,须先征得夫家同意,夫家要是不同意,想都甭想,所以《葛覃》中会有“言告师氏,言告言归”之句。

回去了什么时候回,是住上三五天,还是半个月,带点什么东西孝敬父母,都得听夫家安排。

《红楼梦》中写元春省亲,浩浩荡荡,气势庞大,贾府的人个个翘首以待。不过,如果仔细研究原著就会发现,元春“酉初刻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也就是说,元春还要在“酉”时(即下午5点~7点)陪皇上看灯后才能起身前来省亲,戌初(即晚上7点左右),才起身回娘家,话完家常,看完宝玉等一干亲眷,众人谢恩已毕,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

这样算起来,元春省亲是晚上七点半到后半夜两点,省亲时间大约也就七个小时。而且,什么时候做什么、见什么人,都有严格的规矩,听起来似乎一点都不自在。

其实,这还算是好的,总是可以回娘家的,像是迎春那样,遇人不淑,嫁给了个“中山狼”“无情兽”,活活地被折磨致死,娘家却无能为力的恐怕也不在少数。

由此可知,对于古代女子来说,回娘家,回到熟悉的家园,重温少女时代的生活,看看年迈的父母,问候熟悉的兄弟姊妹,是件天大的事,能不能回、怎么回、何时回都需要认真合计。

《泉水》一诗中有一句,“娈彼诸姬,聊与之谋”,很值得琢磨,诗中的主人公想要回娘家,却寻不到办法,所以想找和自己一起嫁过来的同族姐妹商量,希望能拿个主意出来,看看怎么才能回家,这便牵扯到先秦时代的婚配制度——“媵制”。

看过《芈月传》的人,应该对这种婚配制度并不陌生。秦王娶了姐姐芈姝,顺带娶了小姨子芈月,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说,不合情理,可在古代却是一种常态。

《公羊传·庄公十九年》记载:“媵者何?诸侯娶一国而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诸侯一聘九女。”

这话很容易理解,诸侯娶一国之女为夫人,女方须以侄(兄弟之女)娣(妹妹)随嫁,各家女眷,一共九人。而天子规格更高,更加尊贵,媵妾的人数是十二人。自上而下,到了普通的卿、士大夫之流,怎么着也得三五人吧?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屈原在《九歌·湘夫人》中,描写了湘君等待湘夫人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人物原型是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也就是舜帝的两个媳妇,大女儿娥皇属于舜的正妻,二女儿女英则是媵侍。

古代,姐妹共侍一夫,有很多。除了娥皇、女英,在文史丹青中留名的,还有汉成帝的飞燕合德,还有唐玄宗的媳妇们,杨玉环和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后面三位分别是杨玉环的大姐、三姐、八姐,还有李煜的大、小周后。

虽然都是共侍一夫,地位却不同。妻妾差别很大,正妻的出身高于媵妾。妾在家庭中主要承担生儿育女的作用,生出的孩子还属于“庶出”,地位不高,像是《红楼梦》里的探春,是贾政和赵姨娘生的闺女,虽俊眼修眉,顾盼神飞,虽裙钗理家,却也为出身感到自卑。

古代常常称娶妻纳妾,这四个字里就有讲究。

“妻”“妾”二字前面的动词不同,“娶”是明媒正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不必说,还要完成“三书六礼”,要有“聘书”“礼书”“迎书”,还要履行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程序复杂,而纳妾程序就简单多了。

关于彩礼,也有不同。娶妻送到岳父家的叫“聘礼”,“纳妾”的则属于“买妾之资”。

《泉水》中主人公说,“娈彼诸姬”,应该是嫁给诸侯之家的正妻,她想回娘家了,便和自己一起嫁过来的同族姐妹倾诉愁苦,排解郁闷,想找一个法子回娘家去。

可试想一下,正妻都无计可施,何况乎那些出身微贱、不受重视的媵侍呢?问她们,无异于是缘木求鱼,她们自然也是没有办法的,一群女人在一起,七嘴八舌话故园,不过是徒增惆怅罢了。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舝,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这些全是诗人的幻想中回娘家的情形,陈震《读诗识小录》评曰:“全诗皆以冥想幻出奇文,谋与问皆非实有其事。”陈继揆《读诗臆补》也说:“全诗皆虚景也。因想成幻,构出许多问答,许多路途,又想到出游写忧,其实未出中门半步也。”

欲归不得,只能付诸想象,也只能通过漫无边际、虚无缥缈的想象,来怀念家乡和父母兄弟,聊解乡愁,以慰相思之情,让人觉得思乡情切,感人至深,却又心生怜悯。

读此诗,也让人感觉古代女子身如浮萍的悲哀,庆幸自己生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工作中很多事情做不了主,回趟老家看个父母,还是能自己做得了主的。古代女子嫁了人,只能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切便全部仰仗于夫君,万事半点不由自己。

倘若碰上一个吴越王钱镠那样对老婆好的男人还算幸运的。

钱镠不仅是治国理政的一把好手,老百姓口中的“海龙王”,他所治理的江南,“境内无弃田”,土地膏腴,岁熟丰稔,对待糟糠结发之妻,也是体恤有加。庄穆夫人随其南征百战,担惊受怕、颠沛流离了一辈子,成了一国之母,经常思念家乡,钱镠允许她每年春天都回家乡看看,在娘家住上一阵子。

过去临安到郎碧要翻一座岭,一边是陡峭的山峰,一边是湍急的苕溪溪流。钱镠心细如发,怕庄穆夫人轿舆不安全,行走也不方便,就专门拨出银子,派人前去铺石修路,路旁边还加设栏杆。后来这座山岭就改名为“栏杆岭”了。

那一年,庄穆夫人又去了郎碧娘家。钱镠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宫门,见西湖堤岸春色将老,陌上花开烂漫,想到与夫人已是多日不见,思念万分。

回宫后提笔写上一封书信,寥寥数语,但却情真意切,细腻入微,其中有这么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成为千古佳句。

“田间阡陌的花朵都开好了,你可以缓缓回来了吗?”

九个字,平实温馨,含思婉转,特别是“缓缓”二字,纵然是一国君主,权倾天下,思念妻子,却也小心翼翼,不忍心催促她快快回到自己身边,想让她在娘家享受亲人团聚之乐。一句话,简简单单,却是相思处处。钱镠对妻子真挚深厚的关心和爱,满满的,都要溢出来了。

据说,庄穆夫人读此信时,当即落下两行珠泪。

我猜想,每一个女子遇到这样珍视自己的夫君,都会感动到两眼噙泪,心头一暖吧!纵使因为各种不可控的原因,回不到故土,一时看不到父母兄弟,也能有怀安慰,安稳度日,真愿天下每一位女子都能如此有幸。

同类推荐
  • 为爱繁华误入秋

    为爱繁华误入秋

    《为爱繁华误入秋》收录了郁达夫所著的最经典、最纯美、最精致的作品,包括小说和散文。书中的小说多带有“自叙传”的色彩,有的注重内心的纷争与苦闷描写,有的侧重反映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书中的散文,无论是游记还是写景的散文,也深深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全书内容香艳而沉郁,语言感伤而率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思想风貌、创作风格以及浓郁的浪漫主义倾向。
  • 愿你的孤独 不负走过的路

    愿你的孤独 不负走过的路

    当你跨越孤独这座山丘,才会发现之前所受的苦,终将成为一种人生力量。初心客厅专栏作者、张德芬空间签约作者、读者公号专栏作者蔡尖尖,始终认为“尖尖而立,孤独自行,不负时光”,用41篇暖心的故事,讲述每个人所遇到的孤独而美好的人生故事。蔡尖尖曾是新媒体大潮下的一员,社会的喧嚣,生活的压力,职场的无奈,爱情的美好,梦想的憧憬……好比战场,你亲自去经过,征战过,才能赢过。她在自媒体平台受到很多读者的热捧,原创了多篇10万的文章。
  • 八旗子弟

    八旗子弟

    作者作为满族正白旗觉尔察氏一族的后人,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叙述了其祖辈、父辈至自己一辈,从清王朝末期到本世纪,三代人在历史大潮中经历的家庭变迁、人生坎坷,折射出百余年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 吃饱了才有力气谈恋爱

    吃饱了才有力气谈恋爱

    食物永远是最善良的,它不拒绝每一个孤独的人。这是一本写日夜陪伴我们的食物,还有我们朝思夜想的爱情的书。用温柔的心,用细腻的文字,去诠释那些属于日常生活里每一个有关食物与爱的故事。我们喜欢美味,同样期待美好的感情。所以请先学会宠爱自己,你若美好,爱情自来。
  • 蒋勋说唐诗(修订版)

    蒋勋说唐诗(修订版)

    只要人还追求心灵的自由,便一定会热爱诗歌。蒋勋先生说:“当我们面对唐诗时,几乎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唐诗好迷人,里面的世界好动人。再追问一下,也许是因为刚好唐诗描写的世界是我们最缺乏的经验,在最不敢出走的时候去读出走的诗,在最没有孤独的可能的时候读孤独的诗,在最没有自负的条件时读自负的诗。”
热门推荐
  • 订婚 (龙人日志 #第六弹)

    订婚 (龙人日志 #第六弹)

    在《订婚》一书中(龙人期日志#6),凯特琳和迦勒发现,自己再次回到从前,这一次,是在1599年的伦敦。1599年的伦敦是一个蛮荒之地,充满了矛盾和悖论:虽然,一方面它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开明的、先进的时代,培养了像莎士比亚一样的剧作家,另一方面,它也十分野蛮和残酷,每天公开处决囚犯,还有各种酷刑,甚至将囚犯的头和挂在长钉上。这个时代也非常迷信,十分危险,缺乏卫生设施,而老鼠携带的腺鼠疫在街头蔓延。在这种环境下,凯特琳和迦勒着陆寻找她的父亲,寻找第三把钥匙,寻找可以拯救人类的神秘的盾。他们的任务带领着他们来到伦敦最令人惊叹的中世纪风格的建筑里,来到英国乡村最壮丽的城堡。他们接着回到了伦敦的心脏地带,亲眼见到了莎士比亚本人,看了他的现场戏剧。他们找到了一个小女孩,斯嘉丽,她有可能是他们女儿。与此同时,凯特琳对迦勒的爱加深了,最终他们走在一起——迦勒终于找到了完美的时间和地点,向她求婚。山姆和波利也跟着穿越过来,但他们发现自己被困在自己的征程中,他们的关系加深,他们无法控制对彼此的感情越来越深。但这一切并不顺利。凯尔也跟着回来了,还有他的邪恶搭档,谢尔盖,他们都有意摧毁凯特琳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这将是一场比赛,凯特琳被迫做出她生命中最困难的决定,为了救她生命中所有爱的人,挽救与迦勒的关系——而且尽量做到全身而退。《订婚》是龙人日志第六弹(之前是被爱,背叛,命中注定和欲望),但它也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小说。《订婚》一书接近7万字。
  • Round the Sofa

    Round the Sof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東北輿地釋略

    東北輿地釋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毒妃心术:暴君请宽衣

    毒妃心术:暴君请宽衣

    云千梦一心想要嫁给青梅竹马顾韦,没想到最后发现因自己愚蠢害了所有人,宫变当天被秦韦所杀,她含恨而死。重生后,云千梦回到五年前,自己初入宫的那时候。那时候自己还是被株连九族而存活下来的侯府千金,她和云晨儿都住在秦韦的将军府里。秦韦的母亲陆氏一直压迫着她,云千梦也不想再受这窝囊气,于是果断回击准备带着云晨儿离开将军府。离开的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命运纠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微风不如醉初夏

    微风不如醉初夏

    当朝女丞相隐瞒身世,世人皆不知当朝宰相竟是女儿身,只知当朝丞相与天下第一裁缝佳偶天成,郎才女貌。后来……
  • 破产

    破产

    赵光阳本来也可以如法炮制,以同样方法整垮高志宏和魏红燕两位市头面人物,但良心不允许他这样做,他不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高志宏曾经对他有过知遇之恩,而魏红燕也曾在他刚刚起步时贷款帮助过他。在他申请公司破产的最艰难的日子里,仍然是这两位大恩人伸出巨臂暗中鼎力相助。赵光阳最终打消了检举告发高志宏和魏红燕索贿受贿犯罪事实的念头。这桩旷日持久的外贸企业破产倒闭案拖了整整一年。
  • 大悲启请

    大悲启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学会妥协、懂得进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学会妥协、懂得进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妥协,是一种谈判策略,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在谈判过程中出现僵局,从而促使双方谈判成功。《学会妥协懂得进取》针对谈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在运用妥协策略时,如何最有效、最切合实际地去解决问题。进取,工作中最令人激动的力量,即“全力以赴”,它是推动企业进步的真正动力源泉。进取,是奋斗的目标,是指引命运之舟的灯塔:是积极的心态,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巨大的潜能,是自动自发的动力源泉;是开拓的精神,是积极人生理念;是综合的素质,是成功人士必备的要件。
  • 始终心要注

    始终心要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轻松省钱秘籍

    轻松省钱秘籍

    我们大多数人心里都明白,自己经常花了不该花的钱。但是对于削减开支,减少这种不必要的浪费,我们心中又很纠结,因为省钱过日子就意味着让我们忍痛割爱,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一些需求……对吧?不过对于理查德·坦普勒来说则不然。他认为,只要你了解了怎样轻松省钱的办法,你的生活依然会丰富多彩,你的人生依然会幸福快乐,绝不会因为省钱而有所变化。在《轻松省钱秘籍》一书中,理查德·坦普勒用自己幽默风趣而又睿智爽快的风格,向大家传授了许多省钱小妙招,充满了生活的智慧与乐趣。实际上,他要传递给大家的生活理念是:停止浪费钱的行为能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