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2000000002

第2章 白衣天使的武器

1.针灸 救人于倾危的传统医术

在历史上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人的身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便是医生也不能随意切开人体的任何部位。这给捍卫生命的医生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难题。有什么方法可以观测到人的心脏,有什么方法可以检测人的骨骼?在不能回答这些问题之前,许多人丢掉了宝贵的生命。幸而,通过医学者们的不断努力,这些问题都已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心电图扫描器、X射线、内窥镜是他们有力的武器,也是今天的白衣天使们最得力的助手。

看古装片的时候,常常被古代医生行医的画面给震撼到:病人本来身中剧毒,或者是重伤已经病入膏肓,但是大夫们总是信心十足地表示人还有救,然后便在其背上扎针,这些针细如发丝,随着它们被轻轻地推进皮肤里,病人出现了复苏迹象,没几天,病人就生龙活虎的了。影视剧多少有些夸张的成分,但是针灸这门学问的确博大精深,是国人的骄傲。这种神奇的不用开肠破肚就能起死回生的伟大医术是怎么来的呢?

扁鹊是我国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一位著名医学家,医术精湛,被后人称为“神医”。他不仅善于切脉和望诊,而且善于运用针灸治疗各种病症。相传有一天,他和弟子路过虢国,虢国太子恰好患上了一种叫做“尸厥”的病,病情非常严重,旁人都以为他死了。但是,扁鹊诊断后,却很有把握地认为自己一定能使太子起死回生。扁鹊吩咐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了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了。接着扁鹊让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坐了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而他却实事求是地说并非他能把死去的人救活,而是病人根本没有真正死去,他只不过用适当的治疗,把太子从垂死中挽救过来而已。他使用的这种方法便是针灸法。

针灸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呢?原来,远古时期的先人们经常患有难以治愈的病痛,在无意间,他们身体的某个部位碰撞到了如石头、荆棘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碰撞之后,他们发现身体上原有的疼痛减轻了。于是他们就开始主动利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扎刺身体的某个部位,甚至刺破皮肤以致出血,来试图减轻疼痛。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制造出了更为精致的、专用于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叫做“砭石”。砭石便是针灸器具——针的前身。

灸的运用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先人们在用火的过程中,发现原本患有病痛的身体经过火的烘烤灼烧后,疼痛居然减轻甚至是消失了,后来人们便尝试着用点燃的植物来烘烤病痛的部位,经过长期的摸索,人们选择了易燃且具有温通经脉效用的艾草叶来做灸治的主要材料。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灸是我国古人的智慧结晶,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后来,针灸逐渐进入西方,并得到了流传。在尼克松访华团成员中,有一名年轻的随团记者患了阑尾炎,住进了中国医院。中国医生在做阑尾切除术时,没有用麻药,而是用了针刺来镇痛与麻醉,手术十分成功。这位记者回美国后,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自己的亲身经历,从而引发了美国的针灸热。

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有副作用。远在唐代,中国针灸就已传播到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并在他国开花结果,繁衍出一些具有异域特色的针灸医学。到目前为止,针灸已经传播到世界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从被认为是歪门邪道,到被人赞叹为神奇莫测;从被认为没有科学依据,到世界卫生组织列出针灸能有效治疗的43种疾病;针灸逐渐被世界人民认可,以独特的魅力展现出中华医术的博大精深。

针灸减肥有风险

近年来,针灸减肥这种不开刀不吃药的减肥方法被炒得沸沸扬扬,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不过,专家强调,针灸中主要运用的是针刺手法,这是一种侵入人体的医疗手段,有一定风险,非医疗人员不得操作。同时,专家提醒人们,针灸减肥,最重要的是选择一个有正规资质的医疗机构,不要随便跑到路边的美容院去接受针灸。

2.心脏导管术 能进入心脏的“侦察机”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它推动着整个身体的循环,维持着生命的活动。但同时它也是人体最脆弱的器官之一,心脏病患者越来越多。为了拯救他们的生命,医学界在不断地研究保护心脏、增强心脏功能的方法,心脏导管术的发明就为心脏提供了外在的动力,延续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维尔纳·福斯曼是德国著名的外科医生,1929年的一天,在维多利亚医院当助理外科医生的他发现传统的心脏检查方法,如扣听诊法、X射线透视法等,对心脏外科的诊断还远远不够用。能不能发明一种可以直接触及心脏内部的方法,以便有效地测量压力、直接采血,更快地检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查出血液的流动状态,从而给生命处于危险状态的病人使用速效药。经心导管向心脏内注射造影剂的实验,还可以使心脏影像更为清晰。他为这一想法激动不已。

1929年的一个夜晚,德国医学家福斯曼千辛万苦地说服了同伴,帮助他进行一次冒险试验。他把自己当做这个大胆设想的实验物,在自己的右臂静脉中,插进了一根穿刺套针,拔出针芯,将一根细橡皮管从针腔中插入静脉。当导管插入有一英尺深的时候,本来就信心不足的朋友连忙阻止,坚决中断试验。福斯曼不想放弃这次实验,可是任凭他怎样苦苦哀求,都无济于事,同伴们不再配合,第一次试验就此半途而废。

一个星期后,他不顾其他人的反对,决心在自己身上再试验一次。他请护士拿一面镜子,站在X光荧光屏前面,自己在荧光屏后面进行操作。他麻醉了自己的肘部,切开肘前静脉,把一根导管放了进去。通过镜子的反射,他看到荧光屏上的显示:橡皮管沿着静脉前进,经腋及锁骨下静脉,进入上腔静脉,当推进到约65厘米时,进入右心房。他不惧危险,跑上二楼,拍下了人类第一张心脏导管的X光照片。后来,福斯曼又在活狗身上进行了心血管造影术。年仅25岁的福斯曼,在论文中阐述了首创的心脏导管术,并指出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人体心脏各房室的压力,分取右心和左心的血样进行氧含量测定,根据每分钟氧消耗量来计算心脏每分钟的排血量。

他还通过插入右心的导管斜穿过右心房进入下腔静脉,直接收集从肝脏来的血液,进行代谢方面的研究,为研究循环系统的病变开辟了新途径。然而,福斯曼冒死得出的研究成果,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反而招来了许多指责和非难。德国的心脏医学界一致声讨,讽刺他的试验不过是“马戏场上的技艺”。

直到1941年,美国医学家库尔南和迪金森·理查兹继续研究并改进了福斯曼的方法,真正奠定了右心导管检查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上的地位,促进了心导管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截至1945年,心脏导管插入术已积累了1200次临床经验,成为心脏疾病检查的重要方法之一,检查步骤趋于完善和标准,在治疗上广泛应用。由于这一成就,福斯曼与库尔南、理查兹共获1956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心脏也有记忆吗?

人们都知道,大脑是记忆的器官。那么,心脏有记忆吗?《齐鲁晚报》报道了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人类的心脏也许有某种“思考和记忆功能”,而这正是许多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突然性格大变的原因。根据科学统计,从研究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开始到实施后的40年中,每10例接受换心手术的患者中,就有一人会出现性格改变现象。不过,到目前为止,“心脏具有记忆”的观点并未获得主流医学界的认可。

3.X射线 “看穿”人体的光线

不管我们的眼睛多么犀利,它依然只能看见物质的表面。人们希望自己可以看得更深更远,所以,在神话或者科幻作品里,屡屡出现透视眼与千里眼这样的情节。在医学领域,无法看到身体内部的情况为医生诊疗疾病带来了巨大的障碍,直到伦琴发现了X射线,帮助人们解决了难题,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1895年一个深秋的夜晚,一天的喧嚣渐渐消退,人们都沉沉地睡去,德国慕尼黑伍尔茨堡大学也陷入一片宁静,有一个人影却在暗黄的灯光下一动不动地伫立着,他就是伦琴。他凝视着实验器具,思绪随着实验结果蔓延开去……

是什么让他无法入眠呢?原来,伦琴做了一个关于阴极射线的实验。阴极射线是由一束电子流组成的。当位于几乎完全真空的封闭玻璃管两端的电极之间有高电压时,就有电子流产生。阴极射线并没有特别强的穿透力,连几厘米厚的空气都难以穿过。这一次伦琴用厚黑纸完全覆盖住阴极射线,这样即使有电流通过,也不会看到来自玻璃管的光。可是当伦琴接通阴极射线管的电路时,他惊奇地发现在附近一条长凳上的一个荧光屏(镀有一种荧光物质氰亚铂酸钡)上开始发光,像受一盏灯的感应激发出来似的。他断开阴极射线管的电流,荧光屏即停止发光。由于阴极射线管完全被覆盖,伦琴很快就认识到当电流接通时,一定有某种不可见的辐射线自阴极发出。由于这种辐射线的神秘性质,他将其称之为“X射线”。

于是,这位学者开始了对这种神秘的X射线的研究。他先把一个涂有磷光物质的屏幕放在放电管附近,结果发现屏幕马上发出了亮光。接着,他尝试着拿一些平时不透光的较轻物质比如一本书、橡皮板和木板放到放电管和屏幕之间去挡那束看不见的神秘射线,可是谁也不能把它挡住,在屏幕上几乎看不到任何阴影,它甚至能够轻而易举地穿透15毫米厚的铝板。直到他把一块厚厚的金属板放在放电管与屏幕之间,屏幕上才出现了金属板的阴影。看来这种射线还是没有能力穿透太厚的物质。实验还发现,只有铅板和铂板才能使屏不发光,当阴极管被接通时,放在旁边的照相底片也将被感光,即使用厚厚的黑纸将底片包起来也无济于事。

这一发现对于医学的价值可是十分重要的,它就像给了人们一副可以看穿肌肤的“眼镜”,能够使医生的“目光”穿透人的皮肉,透视人的骨骼,清楚地观察到活体内的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根据这一原理,后来人们发明了X光机,X射线也成为现代医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武器。当人们不慎摔伤之后,为了检查是不是骨折,总要先到医院去“照一个片子”,这就是在用X射线照相。

伦琴虽然发现了X射线,但当时的人们——包括他本人在内,都不知道这种射线究竟是什么东西。直到20世纪初,人们才知道X射线实质上是一种比光波更短的电磁波,它不仅在医学中用途广泛,成为人类战胜许多疾病的有力武器,还为今后物理学的重大变革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正因为这些原因,在1901年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上,伦琴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奖物理奖的人。人们为了纪念伦琴,将X射线命名为伦琴射线。

X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领,能透过许多对可见光不透明的物质,如墨纸、木料等。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射线可以使很多固体材料发生可见的荧光,使照相底片感光以及发生空气电离等效应。

我的发现是属于全人类的

X射线发现才四天,美国医生就用它找出了病人腿上的子弹。得知这一消息的企业家们蜂拥而至,争相抢购X光射线技术,出价也越来越高。可是伦琴只是淡淡地一笑:“哪怕是1000万,我的发现是属于全人类的。但愿这一发现能被全世界科学家所利用,这样,就会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他知道,如果这项技术被一家大公司独占,穷人就出不起钱去照X光照片。爱迪生得知这个消息后深受感动,为更好地配合接收X光,他发明了一种极好的荧光屏。同伦琴一样,他也没有申请专利权。

4.检眼镜 探索眼底世界的仪器

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它可以看见广大的世界,可是却没有人能够看透它。平常日子还好,一旦眼睛生病闹了罢工,人们又无法替它检查的时候,就着急了。伟大的科学家们为了更好地探索人的眼底世界而积极钻研,终于研制出了可以对眼底进行探秘的检眼镜!

19世纪下半叶的德国已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其科学界真可谓群星灿烂人才辈出。亥姆霍兹正是这个群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巨星。1821年8月31日,赫尔曼·冯·亥姆霍兹诞生于德国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他既有渊博的知识,又具有融实验家和理论家为一体的非凡天才,在其所涉猎的许多领域中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此,医学、生理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哲学、美学等学科都为拥有亥姆霍兹而感到光荣。

1851年的一天,亥姆霍兹正在给学生们介绍眼睛发光的现象。他说,猫头鹰和猫等习惯于夜晚行动的动物,眼底里都有一层薄薄的光膜,所以它们的眼睛看上去常常是蓝绿色的,甚至有时会露出银色或者金色的;而认为人的眼睛里不存在光膜没有发光功能的观点是不准确的。

学生们都好奇地盯着老师,想看看他采取何种实验来证明他的观点。亥姆霍兹先叫了两位同学,让他们一起来到实验台旁边。他在一位学生面前放上一盏燃烧得正旺的油灯,然后让另一个学生走到三米外的位置,眼睛和油灯处于同一水平线。接下来,他让油灯旁边的学生用一个罩子将火苗盖住,仔细观察坐在对面的同学的眼睛。亥姆霍兹问这位学生:“你现在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道:“我看见他的瞳孔发出了红色的光芒,但是眼膜却是绿色的。”下面的学生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亥姆霍兹的脑子中却有一道灵光闪过,他想,利用这样的原理,能不能做一个可以检查眼睛的仪器呢?

他为这个有可能实现的想法激动不已,理清头绪之后,他快速投入到了实验之中。令他高兴的是,一周后,他用眼镜片和显微镜配用的盖玻片制作了初步成形的仪器,通过它不仅看到了带有纤细动脉和静脉的视网膜,还能观测到视神经如何进入到眼睛以及其他以前从未见到的神奇现象。后来,经过整改,一项伟大的医学仪器诞生了。

利用这种新仪器,医务人员可以看清楚眼球后面的视网膜上散布的血管,还能看到视神经的状态。这是一种不需要剖开人体就可以看到血管和神经的仪器,更为简单和安全。

后来亥姆霍兹将这个仪器命名为检眼镜,因为它可以用来直接观测到眼底的状况,所以又可以叫做眼底镜。自亥姆霍兹发明检眼镜后,眼科才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独立出来。

目前,医生不仅用眼底镜来检查诸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还用它来判定眼睛的屈光度。

检眼镜下的鸽子

用过检眼镜看鸽子神经视团的人一定有这样的感受:透过微小的镜片非常仔细地观察鸽子的多姿多彩神经视团,然后慢慢变换角度,调整距离,在看到其内部结构的同时,还能听到鸽子的呼吸声。尤其是夜深人静时,这呼吸声异常清晰。因为当人们聚精会神观察时,与鸽子头部的距离约在三厘米,甚至有人戏说:一听鸽子的呼吸声就知有没有病。

5.脑电图 大脑意识作的画

大脑是人体活动的指挥家,吃喝拉撒大事小情无不是在大脑掌控下进行,如果大脑出现问题,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就会失常。可是大脑并不会说话,当它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无从得知它的具体状况。于是,人们从此可以读懂大脑的语言。

在重大疾病发作时,人们常处于昏迷状态,而在这个关键时候医生往往最需要从病人那里得到疾病具体的信息。对于这些已失去说话能力和意识的人来说,怎样才能确定出他的病势走向呢?作为身体的指挥官,大脑能否告诉我们一些讯息?有没有一种仪器可以直接与大脑对话,把大脑透露的信息传达给人们呢?

也许有人会问,大脑也不会说话或者发出声音,更没有肢体动作,又怎么可能探测到它的内部信息呢?其实,人身上都有磁场,人思考的时候,磁场会发生变化,形成一种生物电流通过磁场的现象,而形成的东西就是“脑电波”。一旦探视到脑电波的规律,就能判断出大脑传达的信息。

用脑电波来探索意识,开始于德国的一个不起眼的小诊所。当时的生理学家已经发现,大脑的主要元件是神经细胞,但这与人的感觉、运动、情绪、思想等究竟有何关系,人们一点线索也没有找到。解剖学家们虽然可以打开一个脑袋告诉你那里是什么结构,却不可能知道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如何才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呢?医生汉斯·贝格尔也同样充满迷惑,但他坚持认为意识不是脱离身体而存在的。尽管他在跟随心理学界的前辈理查德·卡顿研究动物的脑电流时,并未找到什么可靠的结论。

贝格尔当上心理诊所主任时,接收了一大批“一战”后患有脑外伤的病人。其中一些颅骨受损,头皮下只有一层薄薄的组织覆盖着大脑。贝格尔思考着去掉了颅骨阻碍的大脑是否能测到足够强的电流?于是,贝格尔开始邀请自愿参与实验的病人,在他的“秘密小房间”里寻找线索。为了保守秘密,他不敢大张旗鼓地动用经费添置仪器,只能使用当时最普通的弦线电流计。虽然它的灵敏度一般,但每次实验时,那小小的指针都让人神经紧绷。

1924年7月的一个夜晚,贝格尔医生在他的心理诊所附近的一所不起眼的小房子里,又一次进行他的“私人”实验。贝格尔让病人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接着拿起两个连着电线的金属片分别固定在病人的前额和后脑勺上。然后打开电流计,屏住呼吸,密切注视记录仪上的指针变化。指针颤了一下,开始上下移动,记录的纸带向前挪动,指针的笔头在上面画出了黑色的线条。十几秒钟之后,纸带上出现了一条清晰的曲线。贝格尔医生心里一阵狂喜:终于找到你了,大脑中的电流!

虽然有了第一次成功,贝格尔并没有在第二天就把实验结果送去发表。从1924年7月6日第一次成功探测到人体脑部电流,到1929年4月第一篇关于脑电波的论文发表,贝格尔秘密地实验了将近五年。他花了近五年的时间,画了一千多张图纸,不厌其烦地排除了这种电流的其他来源。换句话说,他用近五年的时间严密论证了这种特征的电流不是从心脏的神经上传来的,也不是从皮肤表面的神经传来的,更不是从别的什么地方传来的,而是确确实实来自大脑。他把自己发现的测量方法称为“脑电图”。

更重要的是,贝格尔还从这上千张图里发现了一个规律:人在清醒状态并且闭着眼睛的时候,从后脑勺测得的电流呈现出一种周期性的起伏,每秒钟大约8~12次;一旦睁开眼睛,这种节奏就消失了,代之以更快的起伏,每秒钟大约13~30次。他把这两种频率分别命名为阿尔法(α)和贝塔(β)。后来的人们把贝格尔誉为“脑电图之父”,把他的发现誉为“里程碑”。

脑电图主要用于癫痫、脑外伤、脑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是一项应用广泛的医学诊疗手段和脑功能研究方法。除此之外,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伤害性测量活体大脑信号的方法,它对人类探索意识的本质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脑电图的历史与人们试图了解自身的努力交织在一起。而它和电子计算机的结合又为意识领域的新发现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多做运动好处多

人们在谈到健身时,通常只考虑到身体健康,而忽略了心理和头脑健康。实际上,不论多么轻微的运动都能让人们的头脑变得更加聪明。人们在运动时会做出各种动作,身体各部位都会被调动起来。肌肉负责实现这些动作,而大脑则必须对这些动作进行控制。只有大脑发出指令,身体各个部位才能做出不同动作。运动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而大脑在不断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变得更加聪明。可以说,运动不但可以调动肌肉,还可以启动大脑的各项功能,帮助人们保持头脑健康,从而提高智力水平。

6.心肺机 能“代替”心肺的医学科技

心脏需要呼吸,一旦切断它的给养脉络,约六分钟后,心脏便会彻底死亡。对于心脏手术来说,六分钟,这是一个极限,更是一个挑战。很多人在挑战过程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最后,还是有人成功了!突破六分钟的限制赋予了人们更多生的希望。

心脏跳动就像一个水泵带动着血液循环,一旦心脏停止了跳动,人体内的血液就如同死水一般停止流动。而这样的停留超过了六分钟,大脑就会因缺氧而死,人的所有器官也将面临瘫痪。短短六分钟时间,即使最简单的心脏手术也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即使人们明知道很快会死亡,也不愿意进行心脏手术。

1930年10月3日,一位生命垂危的肺动脉血栓症患者需要动手术,吉本矛盾着:如果打开胸膛,除去凝血块,病人便可得救,但是,这么短的时间,成功几乎不可能。看着病人的生命迹象渐渐衰弱,吉本决定冒险一试,于是他将病人麻醉,切开血管,立即进行疏通手术。虽然手术只用了6分30秒,但病人还是因脑缺氧死在了手术台上。这血的教训,深深刺激吉本医生去发明一种代替心肺活动的机器,突破关键的六分钟。吉本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用血泵代替心脏,让血液在体外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再输送回身体里。

1931年2月,吉本开始正式研究心肺机。他整理好思路,写出了试验计划。把患者静脉系统的血先用泵打进贮存器中,贮存器内贮有起动机器必需的血液,然后血液进入充氧器。它是膜式充氧器,代替人体肺的功能。它由下列四部分组成,一是气体交换器,给血液充氧并消除二氧化碳;二是热交换器,用来调整血液的温度;三是消泡室,用消泡剂消去血液中的气泡;四是沉淀室,作为将血液泵入动脉前的贮存器。

为了更好地模仿肺泡的功能,吉本让血液经过一个离心机,离心力把血液铺展成一个薄膜,以便于气体进行充分的交换。可是,离心力太大会压碎血细胞,需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找出合适的速度。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吉本终于在1935年制成第一台能够代替人心肺的机器。这台心肺机可代替心肺功能达3小时50分钟之久,但要临床应用,还必须有其他功能的附件。吉本以锲而不舍的精神,经过18年的努力,终于在1953年研制成功了实用的心肺机。从此,可连续工作几天的心肺机问世了。而且,第一次临床应用就旗开得胜。吉本用心肺机为波士顿麻省中心医院的一个15个月大的男孩做心脏手术,获得成功。之后,他又为一个18岁的青年做心脏手术,也取得成功。

吉本医生从在波士顿麻省中心医院做肺动脉血栓手术失败而下决心制造心肺机,到最终成功地制成心肺机并用它来挽救病人,前后历时23年。当有人问他凭什么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时,吉本语重心长地说:“支配我的是对人类负责的思想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我的愿望是把最终的成果奉献给社会。”

随着科学的进步,在经过了医学界的多次改进后,心肺机更为科学和人性化。目前,运用心肺机做心脏病手术的病人的生存时间可达28年之久。

呼吸也是健身运动

呼吸也可以成为一种锻炼身体的运动,这种运动对孩子的心肺器官非常有益。坚持练习呼吸运动,可使孩子心脏更有节奏地收缩,加快血液循环,提高输氧能力。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因此会得到良好的锻炼,其功能自然提高。这种运动其实很简单,包括吹风车、吹水、吹纸、吹气球、吹小棍、吹纸船、吹不倒翁、吹蜡烛等。比如,“吹蜡烛”就是在远处的桌上点燃几支蜡烛,然后用力吹,直到把它们都吹灭。所谓的深呼吸,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

7.体温计 人体的“天气预报”

每天,我们都会关注天气情况,温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穿什么衣服,或是有什么出行安排等等,看似不那么重要的天气其实对我们的影响却很大。其实在我们体内,也会有阴晴不定的时候,温度的高低常常会反映出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而这种状况可以通过体温计获悉,这支小小的体温计就是我们体内的天气预报。

在我们身体感到不舒服或是生病的时候,父母或者医生常常会拿一根看上去像玻璃柱的东西测量我们的体温,它就是医学史上一个简单却意义重大的发明——体温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测量体温是基本护理操作之一,体温计成为每一位医护人员最熟悉也是最简单的医疗器具。当我们轻轻拿起小巧的体温计,你可曾想过,在体温计刚刚问世时,它并不像现在这样方便使用。

世界上最早的体温计出现于实验科学蓬勃兴起的17世纪,是在温度计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其实,你对“温度计之父”并不会太陌生,他就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者伽利略。当时,伽利略在威尼斯一所大学里教书。几位医生找到他,恳求他说:“先生,人在生病的时候体温一般会升高,您能不能想一个办法,可以准确地测量出病人的体温,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诊断病人的病情呢?”医生真诚的请求使伽利略感到难以推辞,为了帮助医生们解决这一问题,伽利略苦思冥想,但是总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实验课上的一个不经意的提问让他茅塞顿开。伽利略问学生:“当水温升高,特别是在水烧开的情况下,为什么容器里的水面会升高呢?”学生答:“因在达到沸点时,水就会膨胀,体积增大,在容器中就会上升。水冷却后,体积缩小,水面又会降下来。”

伽利略从中得到了启发,回到实验室进行实验。他把一根一端带圆泡、另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垂直地放进一杯水中,当周围的气温发生变化时,管内水柱的高低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此得知气温的高低。但是,由于水是露在大气里的,水柱的升降还受到大气压的影响,因而仅凭水柱高低测量气温的变化显得欠准确性。

后来,伽利略的朋友,意大利科学家桑克托里斯将伽利略的这一实验做了改进。他把玻璃管改成弯曲的蛇形,使它的体积变得更小,玻璃管带泡的一端可以用来含进嘴里,从而测出体温。所以,桑克托里斯是世界上将科学测量温度的方法运用于医学的第一人。为了解决温度计还欠准确的问题,1645年,伽利略的学生伏迪南改用酒精代替水,制成了一种不受气压影响的温度计,首次被意大利医学教授圣托里奥用于测量人的体温。

1657年,意大利人阿克得米亚又用水银代替酒精制成另一种温度计。从此,这种温度计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虽然水银温度计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人们发现它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于是,在1867年,英国伦敦的一位名叫奥尔巴特的医生根据人体温度的特点和需要,又专门研制出用于测量人或动物体温的水银温度计。至此,体温计才正式诞生,并一直被沿用至今。

当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体温计也在不断地革新换代。1984年,芬兰的一位医疗器械设计师发明了更方便准确的电子体温计。随后不久,美国的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又发明研制出一种专用于婴儿的奶嘴式体温计。可以预言,在高新科技飞速发展的明天,一定会研制出更先进、更科学、更准确的新型体温计。

水银有毒

体温计一端的白色圆头里装了对温度特别灵敏的材料——水银,而水银是一种有毒物质,它的气体具有很大的毒性。水银式体温计不慎破碎后,水银掉在地上会分散成珠粒。如果不及时清理,这些珠粒会很快挥发到空气中,通过人的呼吸道进入神经系统,造成中毒症状。如果不小心碰到皮肤上,进入体内,会损害身体的健康,甚至会损伤大脑。所以,不要让小孩单独使用,因为体温计一旦打碎,很可能会导致水银中毒。

8.血压计 血压的监测“哨兵”

日常生活中,常常听人说高血压、低血压,那到底什么是血压呢?举个例子吧:我们切菜的时候,手指被尖锐的菜刀不小心划开一个小口子,不过一会儿,红红的血液就会慢慢地浸出来,这便是血压在起作用。它们趁着有缝隙,就将血推了出来,这种“推力”的大小和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那么如何知道你身体内的血液拥有的“推力”呢?血压计会帮你回答这个问题。

在体检当中,有一个常规项——测量血压。当宽宽的缚带绑在你的上臂时,大夫们手捏皮球,徐徐将空气注入气囊,继而又缓慢地放气,大夫通过看到的水银柱的升降变化和听到的弘动脉上的血管脉动声,从而得知你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是多少。

在古代,血压测量主要拿动物做实验,过程极其血腥。为了探索人体的奥秘,16世纪的生理学家们曾经做出了轰动一时的“杀马事件”。一匹高头大马被牢牢地捆在一根特制的并附有一把擎天巨尺的柱子上。一个武士手持利剑,对准马的脖子猛劈,马的颈动脉被切开了,动脉中的血像喷泉似地冲上柱子边的尺子,以此来获知马的血压是多少。这种在目前看来没有丝毫临床价值的举动却因此载入史册。当然,谁也不敢用此试用于人体。人的血压如何测量,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留了下来。

1643年,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家托里切里总结杀马流血的经验教训,研制了一种水银式压力计,将测量手段大大推进了一步。他将一个注射固定针插入动脉血管内,针的另一头连着一只压力计,从压力计上观测血压值。这就是所谓的观血式测量法。

1835年,尤利乌斯·埃里松发明了一个血压计,它把脉搏的搏动传递给狭窄的水银柱,当脉搏搏动时,水银会相应地上下跳动。医生第一次能在不切开动脉的情况下测量脉搏和血压。但由于它使用不便,制作粗陋,并且读数不准确,其他的科学家对它进行了改进。

1860年,法国科学家朱尔·马雷研制成了一个当时最好的血压计。它将脉搏的搏动放大,并将搏动的轨迹记录在卷筒纸上。这个血压计也能随身携带。马雷用这个血压计来研究心脏的异常跳动。

1944年10月,美国的生理学家厄兰格发明的血压计使测量血压成为临床常规检查。厄兰格原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化学学院的学生,在他读书期间,他的妹妹在生第二个孩子时不幸死去。妹妹的去世,使他极为悲痛。从此,他立志从事医学研究。1904年,厄兰格在霍普金斯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当助理住院医生,在此期间,他为著名生理学家霍豪威尔的生理讲座做示教演示。一次准备演示人的拇指脉搏时,厄兰格不慎打碎了从意大利进口的演示仪器。为了挽回损失,他绞尽脑汁进行设计,做出的仪器竟然能从手臂测量血压。这架仪器使霍豪威尔的讲座大获成功。事后,一家来自纽约的商行找到了厄兰格,想出资购买他的血压计设计图。厄兰格分文未取便将图纸赠送给了这家商行。此后,纽约、华盛顿等地的医院开始出现了一种可以测量血压的仪器,大家都称它为厄兰格血压计。

厄兰格的两个哥哥在经商中偶然发现弟弟的研究成果,便写信给厄兰格,邀请他一起做科学仪器生意。厄兰格婉言谢绝了这赚钱的大好机会,把全部精力用于研究。

1916年,厄兰格在论文中指出,当血液搏动声突然变得低沉时,血压计显示的是心脏舒张压力,即为“舒张压”或俗称的“低压”,这为高血压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参数。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及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单片机在医学仪器上的应用,各种电子血压计层出不穷。

测量血压有时间限制

对于每天测量血压的人来说,固定在某一时间段进行血压测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的血压在一天之内的变化是很大的。严格来说,人在每一时刻的血压都是不一样的,而且还会随着测量时的季节、气温的变化,人的心理状态的变化,以及测量的部位、体位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医生建议,测量血压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在清晨起床后,这时人处于一种静息状态下,能比较真实地反映血压水平。

9.听诊器 心肺的“雷达站”

当我们把手轻轻压在胸口左面一点的位置时,会感觉到心脏在跳动,在夜深人静或者心情极度紧张和高兴时,我们甚至能清晰地听到跳动声。可是,这个声音仅仅表明我们是活生生的,而心脏发出生病的“警报”声,仅凭我们的耳朵是听不出来的。于是,听诊器就出现了。

1816年的一天,法国医生雷内克去探视一位年轻的贵族小姐,她正因心脏病发作而痛苦不堪。但由于她体形肥胖,以手敲诊或触诊都起不了多大作用,若要使诊断正确,最好是听听心音,而这个问题把雷内克医生难住了。

其实,早在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文集》中,就已记载了医生用耳贴近病人胸廓诊察心肺声音的诊断方法。雷内克也从中获知这一听诊方法,平时常常用来诊察病人。但是,当时的医生都是隔着一条毛巾用耳朵直接贴在病人身体的适当部位来诊断疾病,而这位病人是年轻的贵族小姐,这种方法明显不合适。雷内克医生在客厅一边踱步,一边想着能不能用新的方法。

雷内克医生走着走着,脑海内突然浮现出他几天前见到的一件事情。当时,雷内克医生路过巴黎的一条街道,看到有个孩子在用一颗大钉敲击一根木料的一端,其他的孩子用耳朵贴在木料的另一端来听声音。他还亲自试验了一把,把耳朵贴着木料的一端,听孩子们用铁钉敲击木料的声音。

于是,雷内克医生叫人找来一张厚纸,将纸紧紧地卷成一个圆筒,一头按在小姐心脏的部位,另一头贴在自己的耳朵上。果然,小姐心脏跳动的声音甚至其中轻微的杂音都被雷内克医生听得一清二楚。最终,他成功地确诊病情。

雷内克医生回家后,马上找人专门制作了一根长30厘米、口径0.5厘米的空心木管,从中剖分为两段,有螺纹可以旋转连接,这就是第一个听诊器,与现在产科用来听胎儿心音的单耳式木制听诊器很相似。后来,雷内克医生又做了许多实验,最后确定,用喇叭形的象牙管接上橡皮管做成单管听诊器,效果更好。

雷内克制造出第一个听诊器之后,有人称听诊器为“医生的笛子”、“独奏器”,也有人称为“医学小喇叭”,他的叔叔建议命名为“胸腔仪”。几经考虑后,雷内克最后决定命名为“听诊器”。

1840年,英国医师乔治·菲力普·卡门改良了雷内克设计的单耳听诊器。卡门认为,双耳能更正确地诊断。他发明的听诊器是将两个耳栓用两条可弯曲的橡皮管连接到可与身体接触的听筒上,听诊器是一个中空镜状的圆椎。卡门的听诊器,有助于医师听诊静脉、动脉、心、肺、肠内部的声音,甚至可以听到母体内胎儿的心音。

1937年,凯尔再次改良卡门的听诊器,增加了第二个可与身体接触的听筒,称为复式听诊器,它可产生立体音响的效果,能更准确地找出病人的病灶所在。可惜凯尔的改良品未被广泛采用。近年来,电子听诊器问世,它能放大声音,使一组医师同时听到被诊断者体内的声音,并能记录心脏杂音。与正常的心音比较,虽然新型听诊器不断问世,但是医师们普遍青睐的仍然是由雷内克设计、经卡门改良的旧型听诊器。

现在,听诊器种类繁多,不同等级的听诊器在听正常音响时差别还不太明显,但听杂音时就有天壤之别。一般说来,听诊器的品质越高,对杂音的辨析能力越强,使用的时间也越长。

动物的寿命与心跳

动物寿命长短不一,被称为“动物寿星”的乌龟寿命长达150年,而老鼠只生活不足两年即离开世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什么有关呢?动物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动物寿命的长短与它心跳的快慢有着密切关系。动物一生心跳总次数8亿次左右。心跳快,寿命则短;心跳慢,寿命则长。例如,家猫每分钟心跳130次,它要完成一生8亿次的心跳任务,约需12年,所以家猫的寿命约为12年。之所以乌龟能活150年,老鼠不足两年,是因为乌龟的心跳每分钟不足10次,而老鼠的心跳每分钟高达900次。

10.超声波扫描 蝙蝠带来的启示

并非所有动物都靠眼睛来识别方向,有些动物的视力堪比人类1000度近视眼,但是却依然能准确无误地进行各种活动。它们的得力武器就是超声波。大自然造就的这些独特的生物不但为它们自身的生存创造了条件,也给了人类启示,比如,现代医学上广泛运用的超声波,就是来自蝙蝠的启示。

大家都知道,人类是听不出超声波的,但不少动物却有此本领。它们可以利用超声波“导航”追捕食物或避开危险物,比如夏天的夜晚有许多蝙蝠在庭院里飞来飞去,在没有光亮的情况下飞行而不会迷失方向。这是因为蝙蝠发出的2万~10万赫兹的超声波,好比是一座活动的“雷达站”。它们正是利用这种“雷达”来判断飞行前方是昆虫还是障碍物。那么,是谁发现了蝙蝠的这一特殊功能呢?

夏天的夜晚无疑是一天中最令人神清气爽的时刻,意大利科学家帕斯拉捷习惯在晚饭后漫步在街道上。每当这个时候,他总能看见很多蝙蝠灵活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墙壁上。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

在一个万里无云的夜晚,当喧嚣的城市慢慢归于宁静,帕斯拉捷走出街头,把笼子里的蝙蝠放了出去。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叫起来,因为那几只蝙蝠的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起来呢,难不成是想玩捉迷藏?原来,每当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自由自在的飞行时,总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要不然怎么可能在黑夜中灵巧地躲过各种障碍物,并且敏捷地捕捉飞蛾呢?然而事实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帕斯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

既然不是眼睛,莫非是鼻子在帮它们识别方向?帕斯拉捷立马又用棉花弄成团堵住了蝙蝠的鼻子。结果,蝙蝠在空中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难道它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还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帕斯拉捷想。于是,他又捉来几只蝙蝠,用油漆涂满它们的全身,结果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飞行。

最后,帕斯拉捷堵住蝙蝠的耳朵,把它们放到夜空中。这次,蝙蝠没有了先前的神气,像无头苍蝇一样在空中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在地。原来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帕斯拉捷的实验,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促使更多人进一步思考: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不仅帕斯拉捷,其他的科学家也在做着类似的实验。后来大家终于弄明白,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见的“超声波”,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来。蝙蝠用耳朵接收到这种“超声波”后,迅速做出判断,捕捉食物。

我们知道,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科学家们将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我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16~20000赫兹。因此,当物体的振动超过一定的频率,即高于人耳听阈上限时,人们便听不出来了,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通常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波频率为1~5兆赫。

人类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学会利用超声波。此时人们向水中发出一系列不同频率的超声波,然后记录与处理反射回声,从回声的特征我们便可以估计出探测物的距离、形态及其动态改变。医学上最早利用超声波是在1942年,奥地利医生杜西克首次用超声技术扫描脑部结构,到了20世纪60年代,医生们开始将超声波应用于腹部器官的探测。

医学超声波检查的工作原理与声纳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将超声波发射到人体内,当它在体内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及折射,并且在人体组织中可能被吸收而衰减。由于人体各种组织的形态与结构是不相同的,其反射与折射以及吸收超声波的程度也就不同,医生们正是通过仪器所反映出的波形、曲线或影像的特征来辨别它们。此外,结合解剖学知识,便可诊断所检查的器官是否有病。如今,超声波扫描技术已成为现代医学诊断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有趣的超声波实验

西北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项有趣的实验。在超声波运转正常后,他们用镊子将动物小心地放到发生器和反射器之间,结果发现,蚂蚁、甲虫、蜘蛛、瓢虫、蜜蜂、蝌蚪和鱼都可以漂浮在空中。当鱼和蝌蚪漂浮在空中时,研究人员用注射器每分钟向超声波场加点水,它们就能好好活着。这些飘浮着的动物在空中拼命地爬,四脚乱蹬,挣扎着逃离这一危险之地,但都失败了,因为在空中根本没有落脚之地。瓢虫拼命想飞走,但也失败了,因为这个超声波场太强,它们实在没足够的力气飞走。

11.人工透析机 净化血液的人工肾脏

我们常常要打扫卫生,一天不打扫,屋子里就会落很多灰尘,打扫的工具很多,比如抹布、扫把、吸尘器等等。同理,为了清洁自己身上的汗味儿或者细菌,人们经常会洗澡,并在洗澡时使用沐浴露、肥皂等。那么,如果我们的身体内部有了垃圾,如果血液要做医学净化的话,那就要使用到人工透析机了。

以前,人们对于由器官产生的疾病无从下手,因为他们根本看不到这些器官的真实状态,只能根据经验进行推断,这无疑将许多身患疾病的人推向了死亡的深渊。有责任心和勇于探索的医生们无法坐视这样的状况发展下去,于是,造出一个能透视体内器官的仪器的计划开始实施,最终,荷兰医生威廉·科尔夫完成了这个历史使命。

威廉·科尔夫发明人工透析机的念头源于他亲眼目睹了一位22岁身患肾功能衰竭的男子所遭受的痛苦。在医院看到这位患者时,他十分心痛,这位本该是活力四射的年轻人面色黝黑,面部和下肢浮肿,神志异常,身上有局部地方开始出血,呼吸也非常困难。最后,这位英俊的男孩在病魔的摧残下痛苦地死去。威廉·科尔夫不忍再看到这样的患者饱受痛苦地离开人世,便开始了种种尝试,并利用一辆旧的福特汽车的冷却装置和一架“二战”期间被击落的德国飞机的金属碎片,研制出第一台简易的血透仪。

他的第一个试验其实很简单,用制香肠的肠衣灌满血液,排空气泡,然后加入肾内废物——尿素,置于盐水浴中搅拌。由于肠衣是半渗透的,尿素等废物被排出,大分子血液蛋白被保留住。五分钟之后,尿素即被透析掉了,渗透机的原理和雏形机就应运而生了。

20世纪40代早期,科尔夫医生开始在病人身上试验,病人的血液从手腕等处的动脉进入半渗透肠衣,通过转动的仪器推动血液体外循环、消除杂质,然后把经渗透后的血液输送回病人体内。虽然最初的结果并不理想,但他并没有气馁。他根据汽车水泵等原理,参照洗衣机等装置,对透析机进行反复改进,并添加抗血栓制剂,防止血栓块形成。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获得了成功。成功发明透析机之后,科尔夫继续改善这种医疗器械,使得这一器械成为目前临床上最受医生和患者欢迎的装置。

成功之后的科尔夫并没有因此满足,他继续他所喜爱的研究、发明工作,并为创造心肺机和人工心脏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还是一位非常谦虚和蔼的学者,总是根据不同人的贡献和不同人的姓名来提及或命名不同版本的机械心脏。其实,这些改进型的人工心脏都离不开科尔夫奠基式的工作,所以继承他实验室研究的教授认为,所有这些人工心脏都应该被称为“科尔夫心脏。”

除了发明家的角色外,科尔夫还始终彰显作为医生治病救人的本色,他用透析机救治的第一个病人是人们所痛恨的纳粹合作者。当时有人恳求科尔夫,“让这作恶多端的患者死去吧。”但是科尔夫回答说:“没有医生有权决定他的病人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作为医生,他必须在病人需要时,认真治疗每个病人。”

人工透析机,在今天看来,就是用人工方法模仿人体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在体外循环的情况下,去除人体血液内过剩的含氮化合物、新陈代谢产物或逾量药物等,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以使血液净化的一种高技术医疗仪器。人工肾就是一种透析治疗设备。透析疗法包括血液透析、血液过滤、血液灌流和腹膜透析,是分别应用血液透析机、血滤机、血液灌流器和腹膜透析管对病人进行治疗的技术。

造成肾脏损害的原因

一、乱服药物。很多药物对肾脏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作用,所以在服用药物前一定要得到医师的指导。

二、暴饮暴食。一段时间内摄入过量蛋白质或盐,或者长期憋尿,会急剧增加肾脏的负担。

三、冬季不注意保暖。寒冷的天气会使小血管紧张,压力增加,增加肾脏损伤的风险。

四、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糖状态会造成血管硬化,从而引起肾脏损害。

同类推荐
  • 海洋:大海其实没多大

    海洋:大海其实没多大

    洋指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面积广大,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它深度大,其中4000米至6000米之间的大洋面积占全部大洋面积的近3/5。大洋的水温和盐度比较稳定,受大陆的影响较小,又有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完整的洋流系统,海水多呈蓝色,并且水体的透明度较大。
  • 能源宝库

    能源宝库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生活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生活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养”这个词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养出好皮肤,养出健康,养出好气质。本书向读者分享了在日常的美肤过程中应该注意怎样的问题,有哪些简单的方法来改善我们的肤质?减肥成为现代人的必修课,盲目的减肥不但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那么怎样做到健康减肥呢?减肥又有哪些小妙招?养生最好的是食疗,可食疗也必须根据人群的不同,季节的不同而有所调整,怎样才能吃出健康?书中还为您贴心的讲解了餐桌上的一些礼仪以及在进餐时出现意外情况的应对方法。让您吃出健康,吃出美丽,吃出优雅。
  • 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宇宙探秘

    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宇宙探秘

    早在公元前3000年,希腊人就把浩瀚的星空和美丽的神话故事联系在一起,给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优美动听的故事并不能满足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欲望。有史以来,喜欢思考的人就喜爱去探测神秘的天空。虽然探索星空的道路并不平坦:布鲁诺被罗马教皇活活烧死在鲜花广场,马科洛夫在登月勘察的归途中不幸附地身亡……但这并没有阻止后人对宇宙的探索欲望,看,火箭腾空,卫星上天,人类登月,一个个的新发现接踵而来。人们发现:宇宙远比我们所想象的更为奇妙!
  • 外星人探访记(探索发现漫游记)

    外星人探访记(探索发现漫游记)

    《外星人探访记》本书为您讲述关于外星人的科普知识。本书知识全面、内容精炼、通俗易懂,能够培养读者的科学兴趣和爱好,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发性和知识性,是广大读者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普读物。
热门推荐
  • 一代妖姬惑后宫

    一代妖姬惑后宫

    (本文不参赛)她心如蛇蝎,一心只想着攀附权贵.却没有尊贵的身世去做后宫里那最高位的女人.她说:我虽然不想做皇后,别人亦是不能做的.在权利的挣扎间,她发现自己不过是个牺牲品,那些平日里说爱她人,原来皆是利用.步步惊心,何去何从?
  • 昭觉竹峰续禅师语录

    昭觉竹峰续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时光终有你

    时光终有你

    13年前,他从我的世界里走来,只留下一个遗憾的影子....13年后,我从他的世界里走去,留下了曾经所有的色彩...楚然问我,“苏慕,这一切值得吗?”我望着碧蓝的天空,傻傻的笑了,这个笑容只有自己懂得,那是苦涩和甜蜜交加的。顾北宁就是天空上的那朵云,我抓不住的时候,只能仰头望着.....但....我始终相信,爱情会因为坚信而变得美丽,我等你,哪怕是隔着整个时光。
  • 大神引入怀之惹火鲜妻别想逃

    大神引入怀之惹火鲜妻别想逃

    她是凤阳赫赫有名的纨绔千金,他是商圈炙手可热的青年才俊,一场看似各取所需的联姻,完全没有交集的两人纠缠在了一起。他沉静如山,她热情似火,他冷眼旁观,她步步紧逼。“苏昀,我再警告你最后一次,适可而止。”他危险的眯起眸子,看着近在咫尺的容颜,浑身都散发出慑人的气息。女人闻之,非但没有露怯,反而又凑近了些,笃定般轻笑“哦?我偏不...你做什么?”惊慌的声音变成了低低的呜咽
  • 我家王妃黑化了

    我家王妃黑化了

    【禁|欲系霸道男主VS女王系腹黑女主,1v1,女强,男更强,爆笑宠文,撩无止境。】“帝大少,我好像病了,一见你就忍不住想扑倒。”某女面色凝重,说的一本正经。某男面无表情,无视。“我怕黑,要跟你睡。”某女姿态娇柔,再接再厉。某男淡定如初,无视。“我想边扑倒你,边睡。”某女深夜入榻,将其扑倒。“恩,如你所愿……”某王面无表情,霸道强势的将其反压………某女来不及反应,就被某极品腹黑吃干抹净……
  • 尸尸相扣

    尸尸相扣

    两个不同的人,两个不同的世界,同样的传承,看两人如何在各自的世界演绎不同的人生。
  • Desert Solitaire

    Desert Solitaire

    First published in 1968, Desert Solitaire is one of Edward Abbey's most critically acclaimed works and marks his first foray into the world of nonfiction writing. Written while Abbey was working as a ranger at Arches National Park outside of Moab, Utah, Desert Solitaire is a rare view of one man's quest to experience nature in its purest form.Through prose that is by turns passionate and poetic, Abbey reflects on the condition of our remaining wilderness and the future of a civilization that cannot reconcile itself to living in the natural world as well as his own internal struggle with morality. As the world continues its rapid development, Abbey's cry to maintain the natural beauty of the West remains just as relevant today as when this book was written.
  • 玲珑妖后:相公的养成计划

    玲珑妖后:相公的养成计划

    一个是世家公子,一个是玲珑阁主好像没有交集的两条线忽然碰撞在一起,会激起怎样的火花呢?慕容公子说:我真不敢惹她呀
  • 貔貅大帝

    貔貅大帝

    貔貅分雌雄,亦分善与恶。善者,博施济众赤子之心!恶者,跋扈恣睢残暴不仁!一次偶然或是必然,他们是到了上古还是去了另一片星空?万族林立,上演了一场岁月的争斗,皆为主宰天下苍生?亦或为不老长生?寻起源,探古谜,踩幽冥,踏九天,千难万险,笑傲苍穹……
  • 高中三年,我的奋斗我的梦

    高中三年,我的奋斗我的梦

    这是一本献给所有高中学生的高考励志书。本书由来自全国各地的9名高考状元独家披露成功心得与经验,北大博士、青少年励志专家和云峰倾囊相授核心教育理念。如果你的内心正充满着恐惧和焦虑,却又不甘就此放弃,请翻开本书的第71页!如果你的数学或英语成绩不好,却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请翻开本书的第101 页!如果你正困惑:竞赛、保送、自主招生和高考,哪一条成功的道路更适合自己?请翻开本书的第1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