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7800000008

第8章 最后的归途:张献忠与石达开(1)

张献忠围攻成都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八月初九,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包围了成都城,数十座大营扎在备受战火摧残的成都平原上。当时正值秋天,远远望去,起义军的大旗在城外的荒野中猎猎飘扬着,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味道,一些黑色的大鸟在低空中盘旋哀鸣。看来,一场浩劫和屠杀就要降临。

几个月以前,张献忠尚未攻破夔府,驻守在成都的文武官员就已闻到了战火的硝烟味,他们预感到了成都的劫难已为时不远。当时著名诗人吴梅村的哥哥吴继善在成都当知县,他上书朝廷,要求蜀王把藩库中的银子拿出来募兵打仗。但是,平时锦衣玉食的蜀王朱至澍却怎么也不肯将藩库中那些银子拿出来。这些大明朝的皇子皇孙们都有一个爱财如命的通病,把银子看得比命更要紧。蜀王朱至澍曾经坐在蜀王府中,假惺惺地对成都的文武百官说:你们知道,藩王不能干预国家军政,这是祖宗成法;万一我把银子拿出来募兵打仗,皇上还以为我要谋反哩!但请大家放心,国家的事情,自有一国之君去料理。何况张献忠区区一个陕西毛贼,我就不信他能把大明的江山怎么样。

过了不久,张献忠攻陷重庆,一路势如破竹杀向成都。这时朱至澍才慌了神,自动交出藩库的钥匙,命令手下把多余的银子拿去招兵买马,做守卫成都的准备。然而,朱至澍自己却悄悄收拾细软,打算带着同室兄弟和家眷逃往云南。这一打算当即被巡抚刘之渤制止了,他说:大明江山可是你们朱家的,你要是一拍屁股离开成都,那全城的官兵和百姓哪还有心思坚守城池啊?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请蜀王三思。当时守城的士兵也围在蜀王府四周,他们高举着弓箭和刀枪,群情激昂,要求蜀王留下。蜀王朱至澍从门缝里看到这种情形,也打消了逃走的念头,他知道如果自己一意孤行,那么士兵们的哗变势在必行。恰好此时,新任巡抚龙文光和总兵刘佳允带着三千兵马从北而来,朱至澍急忙命令开城迎接。于是,全成都城的官兵百姓,匆匆开始构筑防御工事,誓死与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一搏。

八月初九,张献忠的大军包围成都。蜀王在文武百官的护卫下登城一望,只见整座成都城已被敌军围得铁桶似的,到处是张献忠的队伍和人马,刀枪密集得跟树林似的。蜀王感到自己的双腿在发抖,声音也在发颤。几天前,新任巡抚龙文光陪伴蜀王朱至澍登城视察,一个下级军官忽然惊呼一声:怎么城壕里没有水啊?大家从城墙上往下一看,果真城壕里连一滴水也没有!于是龙文光急忙命令郫县知县赵家炜到都江堰去放水,但是水还没有到,张献忠的大军却已经杀来了。现在,蜀王朱至澍站在城墙上陷入了沉思,他怎么也想不通,张献忠本是陕西乡下的一个农民,怎么会把堂堂大明王朝弄得摇摇欲坠。

张献忠围攻成都并非第一次。几年前,他从泸县回师川北时就曾经攻打过成都城,但当时成都城守卫精良,加之对整个战局的考虑,张献忠只是虚晃一枪,围攻了几天就匆匆忙忙撤走了。但这一次张献忠下定了决心,预感和时局都使他认为有在成都扎根建国的需要。起义军在城外不停地叫战,怎奈守城士兵作了最坏的打算,任你怎么叫骂,就是不打开城门应战,只想死守。张献忠皱着眉头,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绕城一周侦察地形,结果发现成都城的东北边八角楼一带最虚弱,因为这一带的城墙都是土筑的,容易被攻破。

于是,张献忠吩咐手下士兵带上炸药来到东北墙,一些人往城上射箭掩护,一些人爬过干涸的城壕来到城下,在城墙上挖洞。守城士兵用滚木檑石向下攻击,企图赶走挖城的敌军。但张献忠的义军都很勇敢,前赴后继,很快在城墙上挖了一个大洞,并埋好了炸药,又放置了引线。守城士兵急忙往下泼水,想把引线淋湿,避免炸城之害。但张献忠的义军非常聪明,埋了引线后,又用厚厚的土把引线覆盖起来。

一天清晨,太阳刚刚出来,张献忠的义军突然后退两三里。守城军士喜出望外,急忙跑去报告蜀王和巡抚,说是敌军见城池坚固,无法攻破,正打算撤军哩!朱至澍坐在王府中,抹了一把头上的汗,忽然听见东北方传来一声炸雷似的巨响——原来是张献忠的义军引爆了炸药。一时间,“炮声如暴雷,烟雾迷漫数里,城崩数十丈”。张献忠把手中的剑一挥,义军如潮水一般杀入成都城。

也有一种民间传说,认为张献忠攻破坚固的成都城不是通过炸药,而是通过城市外围景观的神秘提示,即所谓:“桥是弯弓塔是箭,一箭射翻金銮殿。”大意是说,张献忠围困成都城后,因为一直找不到突破口而焦头烂额。一天,他骑着马,一边绕城察看一边思索破城之策。当他来到北门时,手下的人禀报说:“大王,邓艾偷渡阳平进西川,就是在北门外接受阿斗刘禅投降的。北门外地势开阔,天旱河浅,正好用兵。”张献忠在马上摇摇头。他又继续骑着马来到西门,手下围上来说:“大王,大顺国李顺就是从西门杀进成都,并且做成皇帝的。西门外地势险要,城门通大街,正好冲皇城。”张献忠不置可否。当他骑马转到南门时,一群兄弟围上来献计说:“大王,东汉光武帝活捉公孙述,就是从南门攻破成都的……”张献忠仍然举棋不定。

当他来到东门时,奇迹出现了。原来是张献忠爬上了著名的望江楼,当时天气很好,阳光明媚,他顺着河流往城中一看,只见回澜塔的塔影如一支箭搭在九眼桥的拱背上,箭端直射皇城。这个神奇的自然景观的提示,使张献忠坚定了从东门攻城的计划。他先是在北门、南门、西门虚张声势,引得守军大部分聚于上述三门,结果在一天半夜,张献忠的士兵从东门城墙搭云梯入城,城门洞开,成都城告破。

张献忠剿四川,杀得鸡犬不留

张献忠攻破成都以后,蜀王朱至澍脑子里一片混乱,他顾不得带领文武百官巷战,就匆匆忙忙地拉上自己的老婆,先是吞服冰片自杀,但药性发作太慢,只好找到王府花园中的一口深井,两口子双双投井自杀。

史籍记载中的张献忠,这时候表现得十分狰狞可怖,按民间的说法是“张献忠剿四川,杀得鸡犬不留”,或者是“八大王血洗四川,在劫者难逃”。总之,张献忠在成都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其实,这种形象是被后世和官方“妖魔化”的形象,反映出当时的统治者对农民起义军的极端仇视。抛开这些不谈,让我们看看史籍中记载的张献忠屠杀成都的可怕故事。

《蜀乱》说张献忠入城后,把蜀王府的宫室成员、文武百官以及乡绅都抓了起来,施以一种剥皮的刑罚。剥下来的人皮先用石灰水浸泡,然后在里面充填稻草,用竹竿挑着,像稻草人似的,“插立于王府前街之两旁,夹道累累列千百人,遥望如送葬俑”!

这种恐怖的刑罚据说还不是最残酷的。据史料记载,张献忠当时所使用的刑罚有:斩杀、棒杀、天杀、匏奴、边地、雪鳅、贯戏和生剥人皮法。有的刑罚是我们闻所未闻的,比如“天杀”一法,就是在朝会的时候,放一条狗出来,让它在文武百官中乱窜,它嗅谁一下,谁就立即被推出去斩首(张献忠杀人,不但杀官兵、百姓,也杀自己的士兵将领,难怪后世有人说他犯了精神病);“草杀”,即挨家挨户一个不留地杀;“匏奴”是指剁去手脚;“边地”是用刀把人的后背沿脊梁分开;“贯戏”是把一群小孩用火围着烘干烘死;“雪鳅”是用刀叉把人贯穿,然后挑起来立于空中……总之,都是些惨无人道的杀人之法。

有的书还记载说,张献忠的手下专门研究过吃人的方法,曾经向他建议如何炒食男女身上肉嫩味美的部分;还有记载说大顺三年时,张献忠的义军全靠吃人肉为生,并用船把腌好的人肉分送至各个军营。

张献忠在成都时,曾经在王府中开科取士。据说当时成都有近五千人参加这次考试,结果有七百三十七名士子被录取。录取完后,炮声一响,放出其余四千多名名落孙山的士子。这些士子情绪颓丧,因为张献忠曾经许下诺言,凡是考上的人都将很“荣幸”地陪宴百花潭。结果一出贡院,却见墙上贴着一张告示,说是那些“考上”了的士子都是在策论中诋毁新朝、“谤议寡人”的猖狂之士,陪宴百花潭不过是押赴百花潭斩首!落榜的人不由倒吸一口冷气,暗自庆幸没被“录取”。由于这次杀的都是读书人,他们死后的笔呀砚呀无处堆放,因此就在成都老西门外修了一座名叫“笔砚山”的坟墓,来掩埋这些染上鲜血的笔砚。

当时的成都城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张献忠每天派出上千名贴身士兵,装扮成乞丐、商贩或江湖郎中,在城内大街小巷暗加巡查,只要发现“兵民交语、夫妻反目、兄弟阋墙、交易相争、列坐闲谈、聚会饮食”等现象,就不问青红皂白,绑赴尚礼处,就地正法。

张献忠为何仇视四川人

在各类史籍和民间传说中,张献忠屠蜀是有一定原因的,尽管这些原因看起来非常滑稽可笑,但也不失为研究张献忠个人性格的一种参考。

《蜀碧》中,有一次,张献忠跟随他的父亲从陕西到四川内江贩卖枣子。当时他们把驴系在街边的一根石柱上,就到市场上卖枣去了。等枣子卖完回到系驴处时,却见一个凶神恶煞的人站在驴子旁边。张献忠的父亲一问,才知道那人是一个乡绅的仆人,正在为驴粪弄脏了石柱而气恼。张献忠父子俩连忙赔不是,说不知道这石柱是乡绅大人私家所有的。但那个仆人蛮不讲理,用鞭子抽打张献忠的父亲,还命令他:用手把驴粪捧走,再用衣服把石柱擦拭干净。这时候,张献忠“怒目,不敢争。临去,誓云:我复来时,尽杀尔等,方泄我恨”。这说明张献忠是记了四川人的私仇,以公报私。

另一则故事是说:张献忠从湖北带兵进入四川时,有一天在两省交界处大便。拉完大便,他把手伸到四川境内扯草擦屁股,结果一把抓住了一窝荨麻,蜇得他五指红肿,疼痛钻心,气得他吹胡子瞪眼。他转眼一看,湖北境内也有荨麻,他用手试着抓了一把,奇怪的是湖北境内的荨麻并不蜇人。这下子张献忠发怒了,骂道:这四川也太厉害了,连草都要蜇人,看我怎么收拾你!

第三种说法是:张献忠乃“天煞星”下凡,他自己就曾经说过:“我系上界一星,玉皇差我下界,收此造孽众生!”还编出童谣唱道:“流流贼,贼流流,上界差他斩人头。若有一人斩不尽,行瘟使者在后头。”(李馥荣《滟滪囊》卷二)

第四种说法是:张献忠这人有精神病,他“天性特与人殊,恒醉柔而醒暴,一日不流血盈前,即悒悒不乐”。换句话说,张献忠喝醉的时候倒很温柔,可是清醒的时候却很残暴,一日不杀人,心中就会不高兴。尤其是当他打算撤离成都时,因失败而颓丧,竟然说:“蜀自我得之,自我灭之,不留毫末贻他人尔!”意思是说,这件东西虽好,但我把它砸得稀巴烂,大家都别想要。除了屠杀本地人,这次撤离他还把自己人杀了一大半,包括那些跟随他征战多年的士兵,这不是精神有问题吗?

张献忠成都称帝始末

张献忠,陕西省定边县人。年轻时在县衙当过壮勇,升到什长(即能够管十个人的小头目)。二十三岁那年,张献忠犯事被革职,一气之下,便跑到陕北去伙同高迎祥、李自成占山为王。由于他身强力壮、勇猛残暴,不久就获得了一个“黄虎”的外号,并自称“八大王”。他和李自成的关系时好时坏,其间还向明朝官兵投降过一次,从他的性情表现来看,有点反复无常和过河拆桥的意思。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农历十月十六日,张献忠坐在成都他自己的宫殿内,听说北京的明朝思宗皇帝已经上吊自尽,而过去与他同甘苦、共患难的李自成做了皇帝。张献忠很气愤:你李自成算个什么东西?当初拥戴我的人比拥戴你的人多得多!既然你都厚起脸皮做了皇帝,难道我不可以做皇帝?于是张献忠也匆匆登了基,改国号为大西,改年号为大顺,改蜀王府为皇宫。为了真正弄出点朝廷气象,张献忠也按惯例设置左右丞相、六部尚书,开了一次会考一次科考;又收养了四个干儿子,让他们都挂起将军印。

但是,张献忠在成都没做多久皇帝,就感到皇帝这差事不好做。他一会儿打算跑到武当山去当道士,一会儿又打算跑到湖广一带去做生意,总之,只想下野,不想再当这累人的皇帝了。到了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六月,这个做了一年零七个月的大西国皇帝终于打算撤出成都。

这时候,张献忠的脑子又出毛病了。他撤离成都当然是因军事上有所考虑,但撤出以后,他却打算回老家陕西去,而且部队也不想要了,只想留下五百名跟他一块儿起事的陕西老乡,其余士兵将领一律杀尽。这个行为可谓“自宫”,是一种难以理喻的古怪行为。

同类推荐
  • 孔门学渣

    孔门学渣

    乐歌穿越重生到一个傻子身上,他想改变形象,却被人当成傻子。已经习惯了的他,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好。老子说他是:大智若愚。孔子说他是: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子路说他:力气大、剑法好、对我脾气!子贡说他:你要是个商人,绝对奸商一个。颜回说他:什么都懂……师娘亓官氏说:唉!他就是个长不大的淘气包。
  • 群英三国

    群英三国

    一梦千年,再度醒来居然成了黄巾军伤兵。人生似乎充满了绝望,但身为主角岂能没个挂?群英系统,致力于培养最强大的三国武将,要文武双全,很简单!什么,自创武将?很好,这是要培养出牛X小弟的节奏啊!!什么,武魂系统?杀了历史武将可以夺取其武魂强化自身属性?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明白为什么是重生黄巾军了……
  • 胡马歌

    胡马歌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从营州草原的巫女所产杂种胡到终结唐帝国盛世的大燕皇帝,有人说这是狼子野心,也有人说这是一代枭雄,而我将其称为不择手段地奋斗。
  • 清代嫁妆研究

    清代嫁妆研究

    中国传统社会,嫁妆于婚姻意义重大。首先,它在女子出嫁时必不可少,无论家庭贫富,人们都会尽力为女儿筹办嫁妆;其次,嫁妆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婚姻的缔结,丰厚的嫁妆往往使女性在婚姻市场上得到更高身价;再次,嫁妆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系列影响,如助长了整个社会的奢靡之风、导致婚后的奁产纠纷等。
  • 大唐全才

    大唐全才

    王珂,一个装饰公司的小老板,在去一个新工程工地的途中因车祸来到大唐,他为了在这个时代站住脚跟,用他比别人多了一千多年的知识在大唐帝国扇动他那蝴蝶翅膀,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人称他为大唐全才。
热门推荐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是炉火边的一场倾谈;流言,是口耳间的一阵私语。传奇与流言是流传在市井街头的生动故事,如同生命不能没有自由与激情一样,传奇与流言是生活必备的两样调味品,是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有声有色。传奇与流言,从来不是历史的传统主题,但是它们作为亲历和见证历史的一种方式,其中或多或少地烙下了当时重大历史变迁的身影。不要轻视传奇与流言的历史作用,虽然我们难辨真假,虽然历史不能再现,但是,印刻在传奇与流言上的,却是历史最为深刻的一面。所有的历史人物,全部的历史事件,都被忠实地记录在传奇与流言当中。这些或豪迈、或凄美、或浪漫、或感伤的精彩遗迹
  • 培养非常规的领导力

    培养非常规的领导力

    通过大量生动的事例,详细论述领导力的本质、领导力必须具备的素质、领导力必须具备的品质,娓娓道出一门如何让别人追随你的学问。
  • 重建巴别塔: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重建巴别塔: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重建巴别塔: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从西方现当代艺术和中国当代艺术两方面细致而深刻地论述了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其中,西方现当代艺术选取了21篇文章,中国当代艺术选取了29篇文章,两者结合而来,将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的整体面貌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配以大量图片,图文并茂,是一部难得的学术著作。
  •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下岗教师李颂,醉酒后醒来发觉:自己躺在皇帝的床上——成了大唐顺宗?!可是唐顺宗已中风多日,没几天可活了。为了找个喝醉酒再穿越回去的机会,李颂决定暂时装一下唐顺宗。可是,想找到这个机会,就要身体健康活得久些;想活得久些,就要……
  • 第21次是国家公祭

    第21次是国家公祭

    1994年12月13日,南京创新性地在历史上首次举办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仪式,此举开创了如何举办群众性纪念抗战期间遇难同胞活动的先河,在全国抗战类博物(纪念)馆范围内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此后的20年时间,江苏省暨南京市先后用佛教、文艺、烛光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还曾经把纪念活动办到美国旧金山,并且多次邀请国际友好人士来宁参加和平集会,在海内外产生一定的正效应和积极影响。从2014年开始,连续20次的12月13日地方性纪念活动,将演变为国家公祭。本书详细介绍这一活动个中经历,揭示由量变到质变的全过程,披露其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 进击吧,七录殿下

    进击吧,七录殿下

    文字版《一起陪你去看流星雨》。安初夏与韩七录在慢慢相处与打打闹闹中产生了异样情愫,当两人即将在一起之际,却横空杀出了韩七录的初恋女友。紧接着,发生了一连串的变故,神秘而强大的转学生对安初夏发起了猛烈追求;绑架事件,车祸事件……一切的一切,都让好不容易产生的感情即将分崩离析……
  • 恶霸总裁:小小吃一口

    恶霸总裁:小小吃一口

    池小小恨不得抽自己,怎么就那么嘴贱呢,嘴贱就嘴贱,怎么背后不长眼呢?!每次碰到同事谈他的话题就忍不住来个点睛之笔,还偏偏都被他逮到。真是背到令人发指!迟劲从不经意地与池小小有交集到刻意接触,再到耍手段把人弄到自己身边近水楼台。谁知这看似软糯好捏的小丫头竟然屡次在他背后黑他,让他直接变成锅底脸!这是一个软糯萌妹子(?)与冷酷大总裁的故事,妹子不傻,总裁不花!池小小:你对我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迟劲:一个疯子。池小小噘嘴,又没让他说实话!迟劲:一个软软得让人想推倒的小疯子~PS:1V1,双处,霸道总裁,甜宠那是必须滴已完结文《夜夜宠妻:梨的极致诱惑》求包养求收藏
  • 坑塘里的树林

    坑塘里的树林

    正月十六早晨,我们又见到了柴小水。在柴窑村,大家有一天见不到柴小水,都会觉得缺少点什么。要说柴小水本人,并无特别之处。在豫东平原,你很容易见到这样的庄稼汉,身材瘦弱,面皮黝黑,一双眼睛像是刚刚睡醒,却又温和、明亮,让人感到亲切。但不知为何,只要提起柴小水,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柴小水出现在村口时,肩上一定扛着一把铁锨。柴小水所到之处,只要路面不平,他便会用手中的铁锨,从附近挖来泥土,垫在低洼的地方,然后把新垫的泥土踩实、踏平。柴小水是个闲不住的人,你可以说柴小水是全村人的劳动力,即便是一个三岁小孩,都可以随时使唤他。
  • 彩云新天遇有时

    彩云新天遇有时

    本书精选近两年的散文、随笔75篇有余,其有爬崂山游记,作者多以赋、兴笔法,描述一个“驴友”眼中的自然物象与自在物象。与野人为善,成野人之美,感纯粹诗意之流转,想神圣华夏之道统,山水之爱,山水之心,野的行走,野的善美。部分文章已在网络发表,受到众多“驴友”与读者的喜爱。
  • 洪武双侠

    洪武双侠

    明朝洪武初年,江湖势力纷争不绝,明教新旧派系斗争激烈,大明王朝内部暗潮汹涌,北元、倭国四处侵扰,明王叶苍穹之子叶凌云与大明丞相胡惟庸之子胡萧,背负忠诚与道义、国仇与家恨,从相识结义、同仇敌忾到各为其主、分道扬镳的人生道路。